––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对‘百花深处’的反思

文:恩昡

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以他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人文思维,拍摄的一部十数分钟的短片,名为‘百花深处’,是部非常震撼人心的杰作。

导演陈凯歌以平实幽默的陈述、深刻厚重的内心,表达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对新时代的胜景,抑或是人类文明的衰退,作了深邃的思考。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摘自网络):

一个搬家公司的小头目耿乐刚为一个顾客搬完家,冯先生找到耿乐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找百花胡同,但当费尽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时,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大呼上当,掉头离去,这时接到公司电话告知,这几天有一个疯子到处找人给他搬家,警告耿乐别上他的当,万一上了当,别忘了要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折回来给冯先生搬家。冯先生就空口讲: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搬没有实物的家,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由于有人要吸烟借火,搬运工一松手,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

搬好了东西,车往前开,冯先生告诉耿乐胡同前面有个沟,结果车真的陷进去了。在陷车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铜铃铛,冯先生捡起铜铃铛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蓦然回首,落日余辉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出现了。

这部短片給予我的冲击与反思颇大;我成长的那个时代,新加坡正百物待兴,至今高楼耸立,豪华又现代。而生活过,记忆中的甘榜,却经已不复存在。如今每每经过一些路段,都惊讶地发觉原来熟悉的房子不见了,映在眼帘的是栋栋陌生的新高楼大厦。在记忆中的一切景物,全然无法搜索出其原形。

这不单是实物上的幻灭,心灵上及精神上的失落,更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失落的不只是历史和生命的记忆,也失落了对文化、对传统、对生活方式的承传。

因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摧毁了许多独具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它们是工匠们以当代的文化、艺术特质,用尽毕生心力创作出来的。我们也因着需要进步,而遗弃了对我们具有可延续性的、有价值的人文生活方式。

对于我来说,一直努力地追赶着时代的步伐,着实有些气馁。但,我还是期待并坚信,被保存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价值观、文化、建筑物等等的资产,还是能巩固我们生命的根源,莫等到百花深处无一物而徒呼负负!


小启:10月份将刊出《乐龄篇》,敬请期待!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不老骑士”的传奇 — 追求梦想,永不嫌晚!



文:恩昡

人生有梦,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追逐呢?年轻人为追梦锲而不舍,老年人是否还有能力追梦?又有谁能乐于协助他们完成梦想呢?

在台湾就有一群高龄老人,每人心里都怀着18岁的梦想,在一次的骑摩托车环岛壮举中,完成了这个创举。

台湾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为了推动“活跃老化”,鼓励老人心中有梦,再创生命价值,为17位平均年龄在81岁的长者举办了为期13天,骑摩托车环台1,178公里的创举。

16位爷爷与1位奶奶,加起來共1,377岁。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曾从事不同的行业,如今也都身体功能老化,有些还身患重疾,但这些都阻止不了他们的雄心。并且在怀梦之余,也不忘为壮举事先准备,坚持半载的体能锻炼后,他们终于出征了。

在这13天的旅程中,他们当中有人病倒、有人受伤、却都不影响他们的髙昂斗志。在互相扶持、关怀、勉励和友爱中,展现了纯真的性情与岁月积累的智慧。

这个创举被拍成一部纪录片。在纪录片中,不老骑士活泼逗趣的互动与对话,颠覆了一般人对老人的印象。

他们从不相识发展到有如家人般的感情,他们的天真可爱、满满的人情味、丰富的人生历练及对圆梦的坚持与努力,深刻地感动了许多参与策划的团队。谁说:‘老人就不能圆梦?’

新加坡人民协会将陆续在各民众俱乐部,邀请社区内乐龄人士观赏这部‘不老骑士’纪录片,并由解说人员导览观赏;旨在激励本地乐龄人士也能过着‘活跃生命,精彩人生!’的老年生活。

我们期许乐龄人士在资源能力范畴内,能实现梦想,活跃自己的生命。在退休后或无论年龄多大,都愿意走出家门,参与社区组织为他们所举办的各项活动;不管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都能积极参与。锻炼体魄;使身体恢复活力,锻炼脑筋;使头脑活跃;在身心康泰中学习各种知识、艺术、新科技、新活动等等新鲜事。

只要敞开胸怀、快快乐乐,愿意结交新朋友,愿意沟通交流,愿意一起参与活动、郊游,相信就能开开心心,度着精彩人生!



 


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退休国人的悬挂 -- 公积金(CPF)

文:恩昡

新加坡所有投入工作的人士,都有一个终身的公积金户口。每个月雇主及雇员都各将薪金的若干百分比现金注入这个户口这些现金是终身累积,直到完全退休为止。当工作人士55岁时,普通户头将转为退休户口,如果存款达到目前最低的规定15万5千,则能提取累积的多余存款,并只能在65岁后,每月领取固定款额作为生活费,至少可有20年(旧制)或是终身提取。

今年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献词中,针对退休国人能如何提取及使用公积金户口的存款,作了详尽的说明,并保证政府会谨慎地为人民规划退休金,使人民有足够能力过退休生活但综观人民的忧虑,普遍担心通货膨胀,物价、交通费、医疗费等等,年比高涨,害怕‘钱不够用’;而一辈子积存的公积金又不能做灵活的运用,感觉处处被政府所限制,不满情绪纷纷升起,这是可以想见的现象

许多低收入的人民,尽一辈子努力工作,到了退休年龄,还是无法累积足够的最低退休存款,促使他们担忧自己老年的生活开支。有些则于退休在即时,希望能够领取部分的退休金,来实现自己的一些愿望或梦想,他们无法如愿提取而感到气愤。还一些是为退休了没有足够的公积金支付组屋贷款而烦恼。更有部分人士担心政府投资国民所积累的资产是否有风险?将来去世后,是否会将公积金余额交由其子女继承?

政府是从宏观的经济及政治制度角度来看待民生问题。现今人的寿命一般会超过八十岁或以上,因为预期寿命延长,估计人民日后须负担更长期的医药费,也担心人民在退休时现金一次过取完、花完后,面对未来的二十年或更长的生命,无以为继,造成社会的负担。因此,常常强调为了保护及照顾老年人的晚年,希望老年人能理智地看待政府对公积金所采取的措施。

在建国一代与政府的多次对话会后,为平息及照顾老年人的期望,总理及其团队应允,将进行对公积金的提取及使用作更详尽的思考及策划,以便人民能更灵活性地提取及使用公积金。

对于辛苦地工作了数十年的退休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一般都期盼在退休后,能尽快地领取累积了半辈子的退休金,能自由地规划及享受自己的钱,因此对于政府的诸多规范总感到不是滋味,怨气不由而生。

我们相信成熟的退休人士多数懂得理财之道;当然为防范未然,也期望政府能以教育及提醒的方式,来指导退休的国民善用所提取的公积金。期待当局在做好准备后,考虑并制定一些比较通容的政策,好让退休人士谨慎及愉快地使用他们的公积金。

2014年9月8日星期一

建国一代

文:恩昡

新加坡六十五岁以上,被冠为‘建国一代’的乐龄人士,确实要比其他国家的老年人来的有福气。

这个被邻国喻为‘小红点’的国家,在第一代政治领袖们努力的领导,并有赖于早期移民至我国的各族人士,在这块赤贫的土地上,同心一致、刻苦经营,才逐步地从经济、教育、社会建设中,将它发展到现在的第一世界国家。

对于这些早期从故乡飘洋过海而来的人们来说,本仅为到此谋生,但后而转在这片土地上兴建家园,扎根于此,衍生子孙后代。在有家之后,为安身立命,建国就成为他们的重要的人生目标了。

汇集四方八面的精英,放下各自的小我私欲,为建国的大我而无私地努力。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辛,每个‘国民’,无论贫富、才能强弱,都各尽所能,从小生意做到大企业 - 建设国家的经济、办小学到办大学 — 推广教育,多元文化、将甘榜木屋打造成市区组屋、小渔港变成大城市,逐渐的壮大为一个受大国推崇的国际经济体。

明年新加坡将热烈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这一代的政治领袖,为感谢并报答这些与第一代政治领袖共同建设这个国家的人民,因此将年届六十五岁以上的国人归为‘建国一代’,感恩图报地回报他们一个‘丰厚的礼包’。

对于备受国家礼待,并誉为‘建国一代’的乐龄人士来说,默默的耕耘了一辈子,为这片土地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岁月,国家在各方面的建设上都存留下他们的生命痕迹;他们已成为国家每一部份建设的基本组件。

特别是他们为新加坡这个岛国的各个领域栽培了无数的人才,可说是他们所教养出来的每一个子孙,都能为国家创造出价值;每颗螺丝钉都是不可或缺的。‘建国一代’居功不小。

‘建国一代’的人口结构,大多数应是包含来此营生的移民代及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一代公民。其中第一代生长于斯的国民更是挑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负起强大国家的职责,承接父母的任务,继续地为这片土地注入生命力。他们为了家、为了弟妹及自己建设起新家庭,或是牺牲自己的利益,造就了弟妹及子女的成就。他们无私的付出,是应该获得国家的认同及表扬的。

新一代的政治领袖能在此重要的日子里,为感报这代人,给予崇敬的称谓及礼遇,让他们倍感尊荣,也让他们在晚年获得应有的医疗及生活上的照顾,减轻他们对病痛及生活上的忧虑,体现了感恩报德的心,温暖了许多老人家的心。

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体恤的社会氛围里,是国人莫大的幸福;但还是需要感恩‘建国一代’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


敬祝‘建国一代’的老人家们身心康泰,膝下承欢。

~~~~

正逢中秋佳节,在此祝福大家如今晚的明月般圆满平安。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

家庭重塑

文:恩昡

从来没有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历程,有着那么深切地影响。

整整五天浸濡在‘家庭重塑’工作坊里,老师以萨提尔家庭治疗、心理剧的理论与操练为学员们进行培训与治疗。心理剧所带出的疗效令大家非常震撼,它让我们在高度的信任与开放的环境中,敞开心房,任由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伤害,自然地倾泻出来。

当中看到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子情怀的纠结是那么的深,伤害是那么的重。难以想象的是,身为孩子并不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父母拒绝,几乎无法得到多一点的爱,有些更是在精神与肉体上遭受父母的暴力对待。

在搬演的一个家庭剧中,孩子是母亲不小心和已婚男士发生婚外情时意外的结晶。母亲把她生养下来后,却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孩子的出生、出现,总是让她记忆起自己的错误。当中或许有悔恨、有焦虑、亏欠丈夫孩子的情绪吧,以至于面对这不该出现的孩子时总是百般的抗拒、责难。而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母亲会对她那么冷漠、不能像其他兄弟姐妹般被疼爱?孩子极力表现想博取妈妈的欢心,但她的讨爱,反而让母亲更加悔恨、抗拒,而更讨厌、迫害她。

在这个家庭心理剧的搬演中,老师带领着个案进入家庭历史中,看到并探讨自己向母亲索讨‘爱’的种种情绪及情感冲击;自己与母亲的情感纠结形成的背后原因;岁月匆匆数十年,母亲也老了,现在又将如何去面对与母亲之间复杂的情结?

了解了自己与母亲间的情感脉络,但要如何抉择去面对这份纠结,又是一番内心的挫折与煎熬。更深的痛苦折腾着两母女的情绪。该选择谅解,放下这份纠结吗?或许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创伤,重新与母亲建立关系,老人家就可以放些下心中的罪恶感,安然面对接下来的生命历程。

在这个案例里,看到的不只是作为这段复杂关系中母亲的痛苦,更看到这个孩子所受到的磨难。我们身为旁观者感受到了孩子的无辜以及所受到的深沉伤害,但为人父母是否看到了呢?

我在省思:家庭应该是给与孩子们快乐、幸福成长的乐园。往往却是因为成人们未能妥善处理婚姻关系,而将一切不幸的行为与情绪转嫁给孩子们;当中总有一位是‘特殊’的代罪羔羊,承受了一切无辜的苦果。身为父母是否该学习、并努力解决自身的问题,以免殃及无辜的孩子,让他们免受不公平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