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抱怨里的真心

台湾作家吴若权的母亲七十多岁中风。之后,这对母子身份对调,儿子肩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多年后,吴若权将他们母子的相处故事,写成一本书:相依。再次阅读此书,还是有许多感触。它令我想起同样晚年中风的家婆,她常自责的说:人老了没用 ....... 拖累儿女 .....
今天,摘录书中一篇文章:抱怨里的真心,与大家共享。

~~~~~~~~~~~~~~~~~~~~~~~~~~~~~
相依
作者  吴若权

没有特别留意,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用餐时请妈妈上桌,都要三催四请。后来我渐渐发现,并非因为她的动作迟缓,也不是我过度心急,这个现象微妙地反映出银发族和子女之间很微妙的亲子关系。
每当餐桌上,准备好他喜欢吃的饭菜,招呼他:「妈妈,开饭啰,我们一起来吃饭吧!」她则是不动如山的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机,偏偏萤光幕里画面不是什么新鲜事,都是每个钟头不断重播的新闻。
通常她都不吭声,要请过三次之后,才愿意上桌。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客气的回应说:「嗯!」、「喔!」、「我还不饿!」同样也是要请过三次以后,才能顺利开饭。
起初,我还怀疑妈妈是否犯了听觉障碍,几次下来我才知道,妈妈若不是故意延迟上桌吃饭的时间,摆明故意要人三催四请,就是潜意识里有什么东西作怪,像功能失调的电脑,要按三次「enter」,才肯执行指令。
我很疑惑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


让老人家活得有尊严

反覆思索,突然想起父亲生前也有类似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应。
尽管,为了尽一份孝心,我经常开车载他和妈妈一起出遊,途中也很随兴地在外用餐,走到哪,吃到哪,但路途中父亲老是没什么好脸色。
有一次,农历大年初二姐姐回娘家作客,我们去外面吃饭,平常修养很好的父亲,竟无缘无故地在餐厅发了一顿脾气,让我们都很意外。
事后检讨,我发现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小地方,就是努力尽孝心之前,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细节——事先请教老人家的意见。
有时候,老人家并不想表达意见,或者他们对去哪里玩、吃什么都全然不熟悉,愿意让招代他的子女全权做主,这时候,身为子女的我们必须提出简报,告知出遊的路线、可能的用餐地点,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掌控全局,却让他们像跟团旅行的乡巴佬,完全不知道行程及进度。
毕竟,银发父母不是三岁小孩,也不是电脑,发号施令或按「enter」,都有失恭敬。尽孝心,固然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但是付诸行动之前,必须请教老人家的意见,这是很重要的细节。也许,它在形式上,真的是多此一举,但是实质上却有截然不同的意义,除了有幸被子女「孝顺」之外,老人家更需要的是「孝敬」,甚至「敬」字还必须要摆在「孝」前面,让老人家先有起码的尊严,孝顺才有真正的价值。
否则身为子女的我们,一味地想要尽孝,却三番两次踢到铁板,还怪父母怎么变得这么「卢」,为自尊而坚守防线的老人家,可能也在心底呐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懂得察言观色设身处地去想

一个下大雨的周末,我正为了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妈妈的休闲活动苦恼。通常姊姊不论多忙碌,都会回娘家来陪伴他,但碰到婆家有事、小孩考试这种日子,就不得不告假。
这天,我想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开车陪他去百货公司的超市逛逛,然后送他去姊姊家,我去工作室忙着写稿,傍晚再去接她。
听见这样的提议时,行动不便的妈妈很习惯性的客气一下:「免啦,你去忙你的事情,不用这么麻烦。但是,他的眼神已经开始看着衣柜,考虑要换哪件衣服了。于是, 10分钟之后,我们就出发。
有时候,我也很庆幸自己跟妈妈生活多年,练就出懂得察言观色的本事。若个性迟钝一点的子女,听到妈妈开口拒绝,就打退堂鼓,两人一起待在家里,铁定是会更痛苦。
可是,就算我自认为已经很善体人意,还是没有办法皆大欢喜,明明在电话中听到他和夫谈笑的声音,也约好傍晚接她回家的时间,当我准时去接她回家,坐上车之后,妈妈收起笑容开始跟我抱怨。
话从出门第一站百货公司开始起头,说他根本就不喜欢去百货公司,人多又挤、他也不想买任何东西;到了姊姊那里,说全家忙着招呼她,搞得人仰马翻,担心夫没法好好休息…..正在开车的我,脸色大变,几乎发狂,我带着幽怨的语气问妈妈:「刚才在电话里听见你满开心的,为什么上车之后你的抱怨如数家珍,没完没了?」
妈妈大概很意外她踩到我情绪的地雷,愣了将近半分钟,才怯怯地说:「因为,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却为了我这个中风的老人,而牺牲自己的假期。」
这时驾车在等红灯停止的我,听得一阵心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很后悔方才情绪险些失控,差点伤到老人家的尊严。


因为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

原来,银发父母一贯的客气、推辞、礼让中,有多么深层的卑微、自责、愧疚。即使是儿女心甘情愿的付出,他们都无法理所当然地接受,为了平衡自己的感受,无计可施的老人家只好说些违心之论的话,用自己过得并不好的埋怨,来隐藏他们以为自己成为儿女负担的隐忧。
在心底练习了一百次,我终于才懂得如何真心的对妈妈说:「你为了养育我们辛苦大半辈子了,值得儿女回馈你任何天大地大的报酬,更何况只是做这么一点点事情呢! 」
一阵沉默后,我在汽车的后照镜里,看到她脸上的表情,比方才详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