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敬」孝父母


吴若权:终于会说「我爱你」

原载于康健杂志133

这一天吴若权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拖着买菜车去菜市场买菜,她唸着端午节要到了,要选些漂亮的鸭蛋黄回家亲手包粽子。

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她眼神惺忪,因为前一晚为了等吴若权回家,她撑着刚从美国探亲回来疲惫的身子,却因为吴若权飞机误点,她窝在沙发上等到过了午夜。

到了南北货摊子,她弯下腰挑选放在地上的鸭蛋时,眼一黑、一跌,脑干出血中风。从此吴若权照顾中风的母亲,至今12年。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来都狂哭,」吴若权回忆。妈妈中风后站不稳,常会后仰,吴若权用国中女生繫裙腰的帆布皮带拉住母亲一步步往前走。看母亲奋力往前的背影,母亲愈奋力,他愈心疼。

每次完成復健后,吴若权回家走过母亲中风的那条巷子,景物依旧,阳光依旧,却一个好端端的人,提着菜篮去买菜,再也不能走回家,「为什麽生命这麽脆弱?」他忍不住就决堤。

復健是条漫长路程,妈妈光是学习站、学拍皮球,就花了3个月。结束復健回家,是另一个阶段开始。「生活太可怕,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我现在回想,都不知道怎麽熬过来的,」吴若权说。

那时,他才刚自立门户创业,每天清晨5点先去公司写稿,7点多游泳,8点带母亲去针灸,9点再进现场主持广播节目,中午张罗午餐,从中医诊所载母亲回家,并陪两老吃午餐。再回公司上班到晚上10点多,回家再和两老聊天后才就寝。

这样的生活型态、忙碌程度和原本在外商公司时差不多,他还私下庆幸,至少时间自主,还能兼顾家庭。没想到,对三十几岁人觉得紧绷的生活,对老人家却是超过负荷,所有事都来得突然,中风的母亲罹患忧鬱症。

母亲不仅慢慢消瘦,每次吴若权送父亲去打牌,母亲就会站在窗前等,然后哭泣,吴若权觉得奇怪,「妳老公只是去打牌而已」,后来才知道,母亲得了忧鬱症。

「其实有部份是我们的错,」吴若权说。因为中风后,母亲每日努力復健,更为了不成为子女负担,常是加倍的份量,但三、五年过后,始终没有好起来,母亲开始怀疑药没有效、復健没有效,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效。「后来我才知道不能对中风的病人说『你会好起来』,要说,『这样做才会控制住』,或『才不会恶化太快』。」

母亲忧鬱程度超乎想像,焦虑、不明所以地搬弄是非,让吴若权要带母亲去看精神科,但母亲坚决不去,吴若权只好请亲戚从美国带回百忧解,并请在美国的医生亲戚打电话回来骗妈妈是维他命。妈妈吃药后,平静了,却开始嗜睡,「我好像是黑心幼稚园的老师,」吴若权自责。

爸爸的字条,我始终留着

接下来倒下的是父亲,而且,4个月后就离开人世。

父亲一向硬朗,从不感冒,某晚他抱怨心脏有点不舒服,竟然严重到送急诊,检查出心脏瓣膜破损,住院后开始肺积水,住院期间只回家过一晚。

那一晚,父亲站在洗脸檯旁,突然像个小孩般放声痛哭,哭得很伤心。吴若权赶紧去抱他,那是父子40年来,第一次拥抱。那一抱,他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遗憾……。

但只有这麽一次。再回医院后,父亲只幽幽地看着窗外阳光。有一天,重听的父亲拿出笔来,写下:「我这一生想来,非常美好,没有任何遗憾,妻贤子孝,」那张纸,吴若权始终留着。

父亲走后,吴若权半年无法入睡。他坐在父亲生前常坐的椅子,想到,以前是爸爸坐在这张椅子上。走在大街上,满街都是人,在那千分之一秒突然思念父亲,又哭了出来。吴若权得了忧鬱症,吃了半年的药才痊癒。

痛过,不要再第二次。吴若权更加全力以赴照顾母亲。

例如父亲在世时,吴若权常开车载两老出去玩,途中随性走到哪、吃到哪,每当父亲问起行程,吴若权就会叫他不用担心,路途中,父亲总是没有好脸色。后来吴若权检讨,「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他们想知道出游、用餐地点,做子女的不可自以为是的掌控全局。现在吴若权不仅前一天会问母亲的意见,还会说「这一餐让妳请哦!」

认真过每一天,直到万一那一天

虽然吴若权一味想尽孝,却还是会发生冲突。

吴若权每週都会安排一天亲子日,安排妈妈的休閒活动。一个大雨週末,吴若权想先带妈妈去百货公司逛逛,再去姊姊家。母亲听到这样的提议,「免啦,你去忙你的,不用那麽麻烦,」但吴若权看到她的眼神已经瞄向衣柜,考虑要穿什麽衣服,于是,还是出发。傍晚,吴若权去接妈妈回家时,妈妈收起在姊姊家的笑容,开始抱怨,从第一站的百货公司骂到去姊姊家的安排,全然不满意。正在开车的吴若权几乎抓狂:「刚才在电话裡,听妳满开心的,为什麽妳上车后,一直抱怨没完没了?」

妈妈愣了半分钟,才说:「因为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有事情要忙,却为了我这个中风的老人,牺牲自己的假期。」他才知道,母亲的「卢」、抱怨、推让裡,有深沉的自责与愧疚。他才讲出在心中练习一百次的话:「妳养育我们辛苦大半辈子,值得我们回馈妳天大地大的报酬,更何况只是做那麽一点点事情而已,」他从后视镜看到母亲的表情放软了。

「母亲是牺牲自己的肉身,教导我体验生命的本质,」吴若权在《相依》裡写道。因为珍惜陪一天,就少一天,他学习就算有口角,甚至争吵,要及早道歉,以及珍惜这段母子亲缘。甚至,他也生涩的学会向母亲说「爱」。

某晚,他送母亲进房睡觉,隔着门,他鼓起勇气说:「妈,我爱你。」门另一头的妈妈停了很久,小小声地说:「我也爱你。」

只是,生命仍是未知数。无论是谁、无论多爱,都要面对终点,「我有万全的准备,」吴若权说。

他说,他认真过每一天,没有太大的遗憾与恐惧。至于没完成的愿望?「能做的事,当下去做,中、长期的事都是老天多给的」。但是万一,到了和母亲分手的时刻,「我会非常、非常伤心,但会做更多公益吧,」吴若权这时的表情,令人不忍多看。

採访时间一到,吴若权赶着回家教新来的印佣做菜,「妳也许想问我,这样不会很不方便吗?但我要讲,如果有一天没有这些不方便,我人生不会更好,」吴若权头也不回地赶回家。

~~~~~~~~~~~~~~~~~~~~

事非经过不知难,奉养父母大家都以为只要尽心就好,却料不到当中有许多学问,尤其老一辈多半有不愿麻烦子孙的心理,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只要有些许让他们感到不自在,或自己不受欢迎的意味,老人家就会退缩了!名作家吴若权从实际的生活中所领悟的“「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真是所有为人子女要铭记在心的!

小启:四月份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

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单亲的难处

「妻子的空位」韩国一位单亲爸爸的心声

我的妻子因为意外事故离开我身边已经四年了,我想,妻子留下不会做任何家事的我和孩子,她的心有何等难过呢?我也因为无法兼顾父母双亲的角色而感到挫折。有一天我为了出差,清晨赶出门,无法将孩子打点好就得离开家,正巧前一天有剩下的饭,我热了蒸蛋,向还没有睡醒的孩子交代一声,就出门去了。

为了照顾好孩子饮食三餐的事,我也无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一天晚上回到家,我只是很简短地和孩子打个招呼,就因为身体疲累,不想吃晚餐,脱掉西装之后就直接往床上躺下。就在那个时候,砰的一声,红色的汤汁跟泡麵瞬时弄髒了床单和被单,原来有碗泡麵在棉被裡!这小子真是的,说时迟那时快,我即时拿起一个衣架,跑出去,往正玩着玩具的儿子的屁股就打,因为我实在是太生气了,所以不停地打他。但就在这个时候,他边啜泣边说了一段话,使我停了下来。

儿子告诉我说:「饭锅裡的饭早上已经吃完了,晚餐在幼稚园吃了,但是到了晚上,爸爸还不回来,我就在橱柜的抽屉裡找到了泡麵。可是我想到爸爸说不能乱动瓦斯炉,所以我就打开洗澡的水龙头,用热水泡了泡麵,一个自己吃,另一个想留给爸爸吃。

因为怕泡麵凉掉,所以我就把它放在棉被裡,等你回来。可是因为我正在玩向朋友借来的玩具,所以忘了跟爸爸讲。」

我不想让儿子看到我在流泪,所以冲到洗手间,将水龙头打开,大声地哭。过了一阵子之后,我打起精神来,一面哄着儿子,一面也在他屁股上擦药,让他上床睡觉。当我清理好泡麵弄髒的床单和棉被后,打开儿子的房门一看,发现他仍旧发出哭泣声,手裡还拿着妈妈的照片。我把头靠在房门站了许久,看着这一幕。

自从在一年前发生这件事之后,我为了扮演好妈妈的角色,更加用心地去照顾他。现在儿子快七岁了,不久后就要从幼稚园毕业,进入国小读书。庆幸的是,儿子在这段时间毫无阴影,很开朗地成长。

就在不久前,我再一次打孩子,因为幼稚园来电话说,儿子没有去学校,我心裡觉得很不安,所以早退回家,在整个社区裡大声地喊他的名字,却是遍寻不着。后来在文具店的门口,看见他站在电玩的前面,于是我很生气,又开始一直打他。儿子并没有说出任何的解释,只说了声对不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刚好是幼稚园要邀请妈妈去看才艺表演的日子。

发生这些事的几天后,儿子回家说,他在幼稚园裡学了写字,从此他经常关在自己的房间裡不出来,很认真地写字。我看到儿子这个样子,想到妻子在天国也一定会因为看到他这样而微笑,我就无法忍住泪水。

时间很快,又过了一年,到了冬天,街头上都在播放着圣诞节的歌曲,我的儿子却又闯了一个祸。我正要下班的时候,接到一通社区邮局的电话,说我儿子把一綑没有写地址的信,恶作剧地放在邮筒裡。每年到了年底,正是邮局最忙碌的时候,所以这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虽然我已决定不再打孩子,但在急忙赶回家后,叫了儿子来,我又忍不住痛打他一顿。儿子这一次只是说他做错了,却没有讲出任何理由。我把他推到一个角落,不管了,自个儿跑到邮局领回那一綑恶作剧的信。我把信丢到他眼前说:「你为什麽要这样恶作剧?」儿子哭着回答说:「这些信是我要寄给妈妈的。

当时我的眼眶红了起来,心裡很激动,但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所以我尽量隐忍住没有表现出来。我接着问他:「那麽,为什麽一次寄这麽多信呢?」儿子回答说:「以前我要把信投进去的时候,因为个儿太矮,所以没办法投入,但是最近我再去邮筒时,已经搆得到了,所以我就把以前没有寄的,一次全部都投进入了。」

我听了以后,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什麽话。过了不久以后,我就跟他说:「妈妈现在在天上,以后你写完信,把信烧了,就能送到天国去。」等孩子睡着之后,我到外面烧了那些信。我很好奇到底孩子想跟妈妈说些什麽,所以读了其中的几封信。

而当中有一封信搅动了我的心。

亲爱的妈妈:

我很想念你!妈妈,今天在幼稚园有才艺表演,但是因为我没有妈妈,所以没有去参加,我也没有告诉爸爸,怕爸爸会想念妈妈。爸爸到处去找我,但我为了让爸爸看到我很开心的样子,所以故意坐在电动玩具面前,虽然爸爸骂我,但是我到最后也没有告诉他原因。妈妈,我每天都看到爸爸因为想念妈妈而哭泣,我想爸爸也跟我一样,很想念妈妈吧!但是,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你的脸。妈妈,请你让我在梦中,再一次能够看到你的脸,好吗?听说把想念的人的照片放在怀裡睡觉,就会梦到那个人。

可是,妈妈,为什麽你没有出现在我的梦裡呢?」

读完这封信以后,我就开始嚎啕大哭。到底什麽时候,我才能填补妻子的空位呢? 

~~~~~~~~~~~~~~~~~~~~

每一回展读此文,都忍不住落泪,单亲家庭的凄苦在里面表露无遗,我们也看到单亲孩子特别早熟,有很多体贴的心思和动作,但可惜父子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导致父亲在恨铁不成钢和冲动的心态下,对孩子诸多误会,而有不必要的责罚,事后即使懊悔,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上苍让每一个孩子有父与母,自然是知道教养的责任重大,而且繁琐,如果父母能彼此分担,截长补短,有商有量,便能让孩子受益,家长也轻松;但假使只能单独照顾,就一定要寻求适当的资源,令自己有喘息和向人请教的机会,否则两代人的身心都会很辛苦!

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青少年问题行为


孩子一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就是青春期,青少年在寻求自我认同与独立,他们一方面盼望得到师长的认可与信任,另方面心智又还没有完全成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两代摸索最佳相处方式的过程中,往往两败俱伤,更糟糕是导致亲子决裂!

以下在报章《家庭in box》的问与答,可以提供大家很好的参考:

~~~~~~~~~~~~~~~~~~~~

孩子偷窃、乱刷卡……
2012-04-24

提问:

  我们夫妻结婚21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20岁的大女儿懂事,小学五年级的小儿子也很听话,但是,16岁的大儿子却一直是我们头痛的对象;他从中学开始,学习力便低落,行为偏差:偷窃、乱刷卡、乱花钱、抽烟……我们作为父母的实在不能接受,父子之间常发生严重冲突。

大儿子考上技术专科学校,因旷课太多被学校退学。前一阵子他偷偷跑去参加一个模特儿经纪公司,回来告诉我们,他现在要勤练歌舞,准备在演艺界发展。他爸爸非常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两人发生很大的争执,儿子认为跟我们无法沟通。

  前两天,他为了小事跟姐姐吵架,还动手打她,他爸爸非常生气,想把他赶出家门。我觉得非常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跟先生平常都没有什么话说,每次谈到大儿子,我先生总觉得我把孩子宠坏,讲到后来都会不欢而散。我反而觉得他对女儿偏袒,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对儿子很不公平。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如何与儿子沟通,让他们父子关系好一些?

烦恼的母亲
===

陈玲玲心理教授回复:

看到你的来信,可以体会做母亲的焦急和无奈,你的三个孩子都在不同成长阶段,大儿子正处在面临生理、情绪上改变的青少年期,这时期对成长中的孩子非常重要,他开始会独立的思考,有独特想法,希望突破父母的控制,又害怕独立决定和承担。

他的叛逆行为造成父子之间严重的冲突,或许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夹在姐姐和弟弟中间,是不得父母疼爱、常被人遗忘的一个;或许他也觉得,在家中是不被理解的一个。从父亲的角度,他是长子,通常父亲对长子都会有高的期待和要求。父亲爱子心切,但是使用的方法却让孩子无法感受到父爱,当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时,心理上就会自我放弃,进而在学习上失去动力。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在父母师长眼中是个坏孩子,只有当父母师长放弃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自我放弃。

孩子行为偏差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反映父母关系不和睦,在教导孩子的方式上不一致,教导更困难。再则,父母忙于自身问题而忽略孩子,让孩子的心理无所适从,对前途失去信心和方向,也失去奋斗动力。也有可能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就做些让父母亲伤脑筋或是难堪的事。

  如果家庭成员将焦点放在青少年的症状行为上,就更倾向把青少年视为问题,使他们觉得不被了解,和其他家庭成员更加疏离。这也是一般有青少年家庭的困扰所在。

你在他们父子关系的恢复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一个沟通桥梁。学习有效沟通的行为与应有的态度,要切实做到听到听懂听完,让孩子愿意把心事跟你说。

在管教和界线上如何拿捏,如何去帮助一个经常给自己惹麻烦的孩子,让他在错误中成长,对父母是很大的挑战;要用你们的智慧,让孩子再次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让他心中的爱能够先得到满足,相信在亲子沟通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也许可以在儿子回家时,预备他喜欢的饭菜给他吃,只要陪伴不要多话,或有任何批评论断教训他的言语。

儿子已经进入青少年时期尾声,快要进入青年期,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空间及鼓励,生活上除了给予明确的规则,当他觉得不合理时,随时可以协商修改。父母要尊重他,让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也要学习为自己所做的选择付出代价及负责任。

对于给他规劝的时候要给他留面子,用私下规劝的方式,最好用问问题的方法,都不要为他解决问题,让他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譬如对于儿子现在想要勤练歌舞,准备演出,就要给予支持与肯定,让他学习自己做决定,给他成功的经验,才可以让他发展出各种能力并且勇于尝试。

从你的来信我看到你的忍耐与维护、爱家的心,你是家中改变的关键人物,有机会可以多参加亲子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作为现代的父母,管教儿女的方式一定要与时俱进,才不会与儿女脱节。你们夫妻两人先有好的互动,会给予孩子正面影响。相信你一定会为了儿子,愿意付出行动而改变,我确信你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2013年3月4日星期一

父母责无旁贷


新的学期开始了两个月,很多上学的问题都呈现了,学校的老师普遍对于目前孩子的独立性与抗压能力感到忧心。在父母亲本身就是备受娇宠的情况下,要他们让自己的下一代吃苦耐劳更是不可能,但如果现状不改变,新加坡的未来实在堪虑。下文作者的担忧也在于此:

~~~~~~~~~~~~~~~~~~~~

孩子的未来

作者:陈鸣鸾

  家庭教养实在是一门大而深的学问,我们应该在家教的课题上多做些研究、呼吁和引导。

  我和幼儿们相处和玩乐的日子不知不觉已有15年。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多疑,总觉得每个年头入学的3岁孩童,似乎越来越娇气、手脚更趋笨拙的倾向。向老师和同业询问,她们颇有同感。

少子化的结果是两代成人绕着一个小孩打转。据了解,许多家庭担心幼儿跌倒,自小便坐惯步行车,甚至连爬的阶段都不曾经历。因为没有机会四周爬行,东摸西抓,难怪腿不灵活、手指不会伸张。我还看过六七岁的孩子依旧坐着儿童手推车在闹市逛街

我每天经过一所小学,尽管有些孩子看来已经不小,家长依旧背着孩子的书包,跟在后面。乘车来的都一一送到校园内的入口处,从路边到园内的那一小段路也舍不得让他们走。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事事包办对孩子有益吗?

家长深怕孩子不喜欢,从小在吃、穿、用方面提供的选择多得是,于是养成孩童挑食的习惯和不会节制。我们新入学的幼儿的家长,总会叮咛老师:我的孩子只吃什么、不吃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等等;而不是放开地让孩子试试这个、做做那个。

现在许多孩子都长得一口好牙,却不会咀嚼;四肢完好却行动笨拙。早上来学校,因为睡眠不足而耍脾气;没有胃口吃早餐,就养成不吃早餐的习惯;也有只将香肠或饼干甚至糖果当早餐的……家长只会一味地迁就孩子早已养成的习性,看不到有解除这种习性的必要。

有一次,见到一个爸爸抱着4岁男童上楼,我忍不住提了意见,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不抱他,以后就抱不起了。说的也是,孩子是会长大的。或许这位爸爸要留意的是,不要让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伺候。

  光数说现在家长的不是之处,也不很客观。或许源头隐藏在家长们的成长历程中。1980年代出生的,正是现在的年轻家长。只要回顾一下他们成长的背景,就知道是在新加坡经济起飞和家庭计划十分成功推行的时代。在物质优厚和长辈呵护下长大的家长,自身已不惯于分享,个人作风也较强,对孩子的教养自有一番看法。

曾有一位爸爸向我讲述他让3岁的儿子每晚决定到哪里用晚餐,因为他要让孩子自由。有一次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没法前往孩子指定的地方用餐,孩子就发脾气了。爸爸培养的是孩子一面倒的个人自由,而忽视了自由底下对相互需要的尊重。被我这一反问,那位爸爸哑口了。

我们都有印象在报章上读过人们对现代新加坡人的评价:过度保护、缺乏毅力、不敢冒险、不懂克服困难、逃避责任、没有使命感等等,许多评论都将矛头指向政府或学校,然而孩子的起点是在家庭,家长才是陪伴孩子的终身伴侣,即使是孩子长大成家后,家庭依然还是后盾,学校则只是他们人生的驿站罢了。因此,家庭实在难避其责,更何况孩子最早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正是家长。

正因为有感现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注重幼儿,还必须面对如何教育家长的工作,因此不得不严肃地再拿来探讨一番。家庭教养实在是一门大而深的学问,我们应该在家教的课题上多做些研究、呼吁和引导。

  要今天的孩子,在大人看见的范围里跌倒不哭且能自己爬起来;和其他孩子有纷争时不需要大人出头介入;能有自理生活需要、不轻言放弃等等的能力和态度,那么家长们首先必须要自省,才能体会当家长是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扮演得当的道理。孩子不应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因为在这段品格和素质的塑造过程中,他们始终是被动的。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