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黄昏”心理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如同被人抛弃后的那种难受。
调适:一般老人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的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只要把“丢权”变老,看成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而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调适:消极的心理是引起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老年心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即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
怀旧回归感
多愁善感的老年人,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不同的怀旧情结。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愁绪满肠;丧偶的老年人,则对死去老伴的怀念,睹物思人而伤感悲哀。
调适:老年人有许多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最近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若过份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咀嚼自已“不幸中的万幸”,不但能冲淡你的愁绪,也能感到幸福的存在。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调适: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对人生的追求和进取心。老年人虽然在工作来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这样才不会觉得枯燥无聊。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们的生活懒散,什么事都不做,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消极的面对自己生话中的一切。
调适:有些老年人则生活很低调,心境灰黯,常常对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更需要自信,必须做到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黄昏末日感
老年人自认为已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或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身心陷入绝望和不能自拔的境地。
调适: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是有害健康的。因为老年人一旦心理脆弱、情绪消极和情感沮丧,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老年人应该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美好的晚年生活。
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