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在眼见家人执意独行,不听从他的意见时,垂头丧气的说:你可以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吗?我空有一肚子的经验,但人家都不接纳,还是要自己去撞得满头包才甘愿,我真是“激心”啊!你说我是否眼睁睁看他失败呢?
的确,旁观者清,更何况已有阅历,但你喜欢的方式,别人不一定合用,“狠心”放手让对方尝试,也许适合他啊,就算跌倒也累积了经历,而老一辈所能做的是点到为止,然后支持对方的决定,在他失落时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关怀,不讥讽、不落井下石!
且看这篇文章,「大而浅」也有一片天哦!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最会做的事吧!
~~~~~~~~~~~~~~~~~~~~~
走自己的路
作者:李碧华
日本创意怪杰小山薰堂执导的「送行者」,得到奥斯卡外语片奖大受瞩目后,常向外界透露自己奉行多年的「大而浅」生活哲学,引发不少共鸣。他凡事不求精专,只希望多方面接触人生,除了制作电影、电视外,还管理饭店,并拥有一间顾问公司,最近他突发奇想,在东京办公室前摆摊卖面包,用销售来测试市场。他总跟员工说,做愈多事就愈能激发创意,当流浪汉是最棒的生活,可以累积无数智慧。
就一般人所受的职场训练来看,小山薰堂的大而浅理论也许行不通,深入报导是记者基本职责,深刻研究是从商必要动作,若是东沾沾,西拈拈,总落得四不像,伟人因有毅力,凡事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才是伟人,「滚石不生苔」是金科玉律,岂可不从?
然而,小山薰堂却不肯钻进专业,决意做多职人,对照名导演柯麦隆所说,「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是正确主义者,」观念好像也衔接得上,两位都做自己最会做的事,而不是别人眼中完美的事。
由此看来,成功并不能完全照著书本去学,即便知道专心与专业才能组合成专家,但照着自己的感觉随性走,也未必行不通。
大陆哇哈哈集团名气不小,总裁提到,他每天早上巡视工厂时照着直觉来发下指令,无论投资金额多大,完全靠直觉来决定,旗下一堆财务行销专家反而无用武之地,事实也证明,直觉并没有错误,事业规模一天比一天壮大。
欢迎您来到辅友会的辅导园地! 我们是一群专业的辅导员, 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您同行, 一起走过忧伤、迎接喜乐。 欢迎分享您的心情故事,任何困境、烦恼或悲伤,我们愿意聆听,生命的十字路口您不孤单!请来函或拨电预约和辅导员谈话。 免费面谈时间:星期二/三/四晚上8pm-9:30pm; 辅导预约电话:80120226(星期一~五9am-5pm) 电邮:inquiry.fid@gmail.com
––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转换生命跑道
很多人在中年之后转换跑道,对局外者来说是突如其然,觉得这个人已在自己经营的轨道上积累了经验和人脉,轻松挥撒就可以搞定一些事情,何苦放下一切,从头做起,待几时才能再爬上顶峰?!
但当局者绝非是当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通常人的第一份成功的事业是顺应潮流外界的要求,在社会、家庭的制约下所不得不走的一条路,等到做出了成绩,便觉得有了交代,当游刃有余而热情不再时,选择自己心底想做的一件事就成了必然!
“年龄给了你多少本钱?”说到底应该是一份了然于心的智慧,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往哪里去吧!和大家分享这篇有意思的文章:
~~~~~~~~~~~~~~~~~~~~~
年龄给了你多少本钱?
我周围三十多岁的中层经理们已经有不少人在吃老本。凭着工作十年来积累的人脉与行业经验,几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一个月的事,多余的工作时间就可以在开心网上炒炒车位,贡献一点八卦问题。即使刚换了新工作的中层精英,最多也就忙三四个月,时间主要用来熟悉公司人头及文化,至于业务,翻翻过去的旧名片也就续上了。
最近在一次商务会见中,我又充分享受了一次岁月带来的福利。对方是欧洲某国领馆的驻沪人员,热爱艺术。我们聊到了十年前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们,然后我发现,十年前我采访过的一个行为艺术家,曾经为她老公的艺术展贡献过场地。于是我们的友谊骤然间增厚了十年,话题也从生硬的商务内容过渡到那个行为艺术家最近的吸毒丑闻。
十年前的我在做那个采访时,一定想不到那个任务除了完成当时的稿件之外,还为十年后的职业生涯埋了如此的伏笔。与我们兴致高昂的聊天相比,另外一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则显得相当拘谨,对我们肆无忌惮的八卦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就像从不喝酒的人遇见两个酒鬼一样。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贫民富翁》电影,你生命中的经历,苦的也好,乐的也好,说不定什么时候能会帮你中百万大奖。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领导常对我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几个电话一打就搞定了。虽然这话有些刺耳,但在当时也激励了我不少的斗志。如今我的同学、朋友们很多也升级成某某长,某某主任,某某总监,我终于偶尔也可以享受到几个电话一打就能搞定的感觉。这时再看看一脸的青春却经常手足无措的职场新人,再沉着的脸上也会扬起几丝笑意。
年龄带来的重要资本应该还有成熟度。那种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的准确度,不是仅靠着激情和傲气能修炼来的。就算修炼得走火入魔,成了职场老滑头,也最多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偷偷懒,遇到紧要事情,还是会抖擞精神认真办理。那些完全拎不清的笨蛋,早就被大浪淘汰了。
有的人就守着这些本钱过舒服日子了,买买房子,炒炒股票,搓搓麻将。有的人却开始在办公室因为无所事事而坐立不安。比如我的一位销售总监朋友,时常苦闷地问我出路在哪里。因为他每月的工作不到十天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则因为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惶恐。明明有丰厚的本钱却还在一门心思念叨着如何开源,他一定是冲向更高职位的少数派之一。
但当局者绝非是当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通常人的第一份成功的事业是顺应潮流外界的要求,在社会、家庭的制约下所不得不走的一条路,等到做出了成绩,便觉得有了交代,当游刃有余而热情不再时,选择自己心底想做的一件事就成了必然!
“年龄给了你多少本钱?”说到底应该是一份了然于心的智慧,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往哪里去吧!和大家分享这篇有意思的文章:
~~~~~~~~~~~~~~~~~~~~~
年龄给了你多少本钱?
我周围三十多岁的中层经理们已经有不少人在吃老本。凭着工作十年来积累的人脉与行业经验,几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一个月的事,多余的工作时间就可以在开心网上炒炒车位,贡献一点八卦问题。即使刚换了新工作的中层精英,最多也就忙三四个月,时间主要用来熟悉公司人头及文化,至于业务,翻翻过去的旧名片也就续上了。
最近在一次商务会见中,我又充分享受了一次岁月带来的福利。对方是欧洲某国领馆的驻沪人员,热爱艺术。我们聊到了十年前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们,然后我发现,十年前我采访过的一个行为艺术家,曾经为她老公的艺术展贡献过场地。于是我们的友谊骤然间增厚了十年,话题也从生硬的商务内容过渡到那个行为艺术家最近的吸毒丑闻。
十年前的我在做那个采访时,一定想不到那个任务除了完成当时的稿件之外,还为十年后的职业生涯埋了如此的伏笔。与我们兴致高昂的聊天相比,另外一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则显得相当拘谨,对我们肆无忌惮的八卦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就像从不喝酒的人遇见两个酒鬼一样。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贫民富翁》电影,你生命中的经历,苦的也好,乐的也好,说不定什么时候能会帮你中百万大奖。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领导常对我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几个电话一打就搞定了。虽然这话有些刺耳,但在当时也激励了我不少的斗志。如今我的同学、朋友们很多也升级成某某长,某某主任,某某总监,我终于偶尔也可以享受到几个电话一打就能搞定的感觉。这时再看看一脸的青春却经常手足无措的职场新人,再沉着的脸上也会扬起几丝笑意。
年龄带来的重要资本应该还有成熟度。那种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的准确度,不是仅靠着激情和傲气能修炼来的。就算修炼得走火入魔,成了职场老滑头,也最多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偷偷懒,遇到紧要事情,还是会抖擞精神认真办理。那些完全拎不清的笨蛋,早就被大浪淘汰了。
有的人就守着这些本钱过舒服日子了,买买房子,炒炒股票,搓搓麻将。有的人却开始在办公室因为无所事事而坐立不安。比如我的一位销售总监朋友,时常苦闷地问我出路在哪里。因为他每月的工作不到十天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则因为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惶恐。明明有丰厚的本钱却还在一门心思念叨着如何开源,他一定是冲向更高职位的少数派之一。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工作生活两平衡
昨日的外电报道指出一份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能支配自己工作时间的人,身心可能比工作较无弹性的人来得健康。
科学家分析涉及1万6600名劳工的10份已发表研究发现,赋予员工自订排班表、逐渐或半退休等控制权的工作环境,与健康益处息息相关。这些益处包括较低的血压与心跳,较好的睡眠品质,白天也比较不疲劳。
英国德伦大学的班布拉博士表示,降低压力或许是带来好处的原因,但仍有其他可能,譬如弹性工时可能让人更容易找到时间运动。
多年来,相关研究已找出「工作压力大」与心血管疾病、忧郁症及其他疾病罹患率高有关。研究人员将工作压力大定义为:员工劳心劳力,却在工作方式拥有极少或零支配权。
就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让员工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方式参与工作,而能在公司和家庭之间取的平衡,那么员工的健康、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向心力都会更强,是绝佳的双赢政策!
恰巧联合早报也同时推出了企业推行“工作、生活平衡”软福利的完整报道(谨摘录供参考),我们很高兴已经有先进企业了解员工是最大资产的观念,能够尽量配合他们的需求,而这也是MCYS一直在推广“家庭生活大使”的理念,希望接下来企业也能关心员工的情绪和人际健康,举办亲家庭讲座和工作坊等,从心理,甚至心灵的层面关注员工生活!
~~~~~~~~~~~~~~~~~~~~~
企业推行“工作、生活平衡”软福利
工作与生活就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乃人生的两个基本支点,过多的倾向于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天平的失衡。若平衡不当,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情绪管理、工作效率,乃至个人发展都将直接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舍得投资和肯下功夫帮助员工取得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企业,往往能够从员工身上得到更多回报。因为工作、生活均衡带给员工的是更高的工作激情,更清醒机敏的头脑,更能够专注的思绪,以及更高的忠诚度。
企业推行以“工作、生活平衡”为主题的软福利,员工才能兼顾工作、健康和家人的生活,在职场生态不断改变的前提下,这已成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采用的方法。看看本地企业机构怎么做?
喜来登酒店:通过运动、健康、营养、家庭和职场关怀五方面,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亲家庭计划包括:举办各类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推行“沙拉日”“水果日”和“蔬菜日”,强调营养的均衡、通过医药补贴,协助员工戒烟、一年两次“电影日”、6月学校假期的“与家人共餐日”。
IBM:把“平衡”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为“融合”,即“Work-Life Integration”,推行弹性工作制,具体操作形式包括流动工作计划、弹性工时、部分工时等。也为员工提供老人福利医疗津贴,减轻员工把父母送往日间托护中心或在家托护的费用,也显出IBM在协助员工履行家庭责任方面的人性化关怀。
城市发展:超过30%的员工采纳弹性工时,发动员工代表组成“生活、工作委员会”,集思广益推出多项亲家庭和关怀员工身心健康的计划。这包括:设立哺乳房、新增两项员工保险、定5/6月为家庭月、“Little Ones @ Work”让员工把小孩带到公司,实际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一年举行两次“与家人共餐日”、在年中和年终学期的最后一天提早下班,与家人共进晚餐、提供优惠的健身中心企业会员价给员工,以激励员工多做运动。此外,公司还有亲属病假和进修假供员工申请。
科学家分析涉及1万6600名劳工的10份已发表研究发现,赋予员工自订排班表、逐渐或半退休等控制权的工作环境,与健康益处息息相关。这些益处包括较低的血压与心跳,较好的睡眠品质,白天也比较不疲劳。
英国德伦大学的班布拉博士表示,降低压力或许是带来好处的原因,但仍有其他可能,譬如弹性工时可能让人更容易找到时间运动。
多年来,相关研究已找出「工作压力大」与心血管疾病、忧郁症及其他疾病罹患率高有关。研究人员将工作压力大定义为:员工劳心劳力,却在工作方式拥有极少或零支配权。
就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让员工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方式参与工作,而能在公司和家庭之间取的平衡,那么员工的健康、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向心力都会更强,是绝佳的双赢政策!
恰巧联合早报也同时推出了企业推行“工作、生活平衡”软福利的完整报道(谨摘录供参考),我们很高兴已经有先进企业了解员工是最大资产的观念,能够尽量配合他们的需求,而这也是MCYS一直在推广“家庭生活大使”的理念,希望接下来企业也能关心员工的情绪和人际健康,举办亲家庭讲座和工作坊等,从心理,甚至心灵的层面关注员工生活!
~~~~~~~~~~~~~~~~~~~~~
企业推行“工作、生活平衡”软福利
工作与生活就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乃人生的两个基本支点,过多的倾向于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天平的失衡。若平衡不当,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情绪管理、工作效率,乃至个人发展都将直接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舍得投资和肯下功夫帮助员工取得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企业,往往能够从员工身上得到更多回报。因为工作、生活均衡带给员工的是更高的工作激情,更清醒机敏的头脑,更能够专注的思绪,以及更高的忠诚度。
企业推行以“工作、生活平衡”为主题的软福利,员工才能兼顾工作、健康和家人的生活,在职场生态不断改变的前提下,这已成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采用的方法。看看本地企业机构怎么做?
喜来登酒店:通过运动、健康、营养、家庭和职场关怀五方面,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亲家庭计划包括:举办各类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推行“沙拉日”“水果日”和“蔬菜日”,强调营养的均衡、通过医药补贴,协助员工戒烟、一年两次“电影日”、6月学校假期的“与家人共餐日”。
IBM:把“平衡”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为“融合”,即“Work-Life Integration”,推行弹性工作制,具体操作形式包括流动工作计划、弹性工时、部分工时等。也为员工提供老人福利医疗津贴,减轻员工把父母送往日间托护中心或在家托护的费用,也显出IBM在协助员工履行家庭责任方面的人性化关怀。
城市发展:超过30%的员工采纳弹性工时,发动员工代表组成“生活、工作委员会”,集思广益推出多项亲家庭和关怀员工身心健康的计划。这包括:设立哺乳房、新增两项员工保险、定5/6月为家庭月、“Little Ones @ Work”让员工把小孩带到公司,实际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一年举行两次“与家人共餐日”、在年中和年终学期的最后一天提早下班,与家人共进晚餐、提供优惠的健身中心企业会员价给员工,以激励员工多做运动。此外,公司还有亲属病假和进修假供员工申请。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退休人生
当从工作退休下来后,究竟该如何规划未来的生活呢?下文的作者告诉我们“退休是工作的总结,退休人生则是自己要对生命完成的开始!”
心岱是为台湾环境保育呼吁的第一代作家,出版关于本土人文与自然生态的著作三十多册。她从小与猫生活在一起,爱猫成痴,猫艺品收藏多达千余件,来源遍及世界各地,在台湾无人能出其右,2008年退休,更专心于猫美学的发扬与爱生哲学的推动,是猫的最佳代言人!
像她这样一个人,如何放下一辈子对猫艺品和完美住屋的爱恋?!让我们跟着她割舍“外物”的心路历程走一趟,相信您会有所领会。
~~~~~~~~~~~~~~~~~~~~~
恋物的结局
作者:心岱
当大家还是青春年华的时候,谁会去关注「退休」或「晚年」的景况呢?可是,我们这些朋友中,有的离婚、有的是过了「适婚龄」、有的是分居、有的抱单身主义,我则是丧偶。大家都了解,这辈子彼此不可能儿孙围绕,大概都是「独身终老」的命运。
其中,我的命运最为明显而笃定;丈夫在我三十岁不到的时候病逝,当时家人希望我再婚,制造了许多相亲机会,但相信有能力扶养孩子长大的我,坚持自由是我的信仰,我宁可辜负家人的关心,选择一个人生活。
在这一群朋友中,大家早有提议,各自存钱,在中年时候,委托其中的一位「建筑师」,找土地盖一个专为单身老人需求规画的「小社区」,这样大家都可以居住一起,互相照顾。
但其实计画归计画,每个人的工作、条件、家庭都各有其异,要圈在一起去完成梦想,除非是毫无负担的年轻时期,否则很难成功。
有了相当年纪的人,必然明白青春的好处,青春就等于「勇气」与「决断」。
在那生命灿烂的年华,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值得尝试,没有被社会价值观、大众潮流所束缚的心,是飞翔的、是清清白白可扩张成无限空间的世界。
于是,既然无法众志成城,就必须自己去找「安身与安心」的方式。就在这时候,一个朋友说;「我相信你到时候会把房子卖了,搬到乡下去住。这样,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可能,我太爱我的房子,哪里能离开这里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那是在我退休的十年前吧,这位朋友似乎就帮我预言了我的命运。
我完全无法想像我会离开我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房屋,当时购买的原因,大半是为了思考老来要住在公园、医院附近的需求,因而不惜花大钱请设计师为我量身订作,重新依照我的生活方式去作规画与装潢。我太爱这个房屋,我哪里会离开呢?我认为朋友并不了解我,她的提议只是很俗世的逻辑,她不懂我的价值观。
可是,过了十年后,我竟然毫无挣扎的就选择离开城居,可见人的思维必须放在当下时空的境界,才可能评断所谓「价值观」的取舍。
或许,如果以宿命的角度来看待,一定会把这个我爱的房屋归类在「与它缘分已尽」的因由,或许,我受到朋友先前「暗示」的影响,总之,房屋以大换小,地区以城市易乡村,如果这些都成立,我就可以获得「早日退休」的机会,这忽然灵光一闪的结论,使我立刻愿意给自己某些弹性。
此时,我的选择是能「早日退休」胜过一切,再加上,在城市边缘的村乡,有着我所向往的「旷野」之美,小房屋竟然就盖在河岸边,面着悠悠之水的日子,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浪漫。如果不是为了上下班的方便,窝居在都会是很奢侈的浪费。我忽然了悟「我所爱」与「占有」之间的迷思,其实都只为了得到安全感的保证而不自知,忽然,茅塞顿开,不再执着后,当下就轻松决定了我的选择。
对于「爱物、恋物」癖的观察,也是这近十年所累积学习到的心得。回头看我所搜集「猫艺品」的历史,已经四十多年了,屋子当时为了陈设它们所设计的橱柜空间,早已不敷使用,只得把一件件包起来存放在纸箱里,即使知道这样失去了欣赏价值与收藏意义,但依然让自己循环在「爱物、恋物」的欲望中。
为了要使「存货」有露脸机会,只好努力的去规画「展出」活动,可是,又担心这些宝贝在运送过程有所损坏,必须历经拆箱、装箱,清点、点收……一一登录保险,其间所耗费的人力、时间,往往令人心力交瘁。
明明知道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所及,可偏偏还是不死心,这也要等到了决定搬家的时刻,不得不清理、打包时,才惊见大半辈子所拥有的东西,俱是「多余」的,原来我的家有大半空间是用来囤积这些「用不到」的物品;这是哪门子的经济学?我觉得自己这样的价值观好愚蠢。
有一本关于「遗物处理」的书,作者是专门针对单身者、被子女遗忘者、自杀、凶案、灾变发生处所等等,必须进屋处理「尸体」与「遗物」的专业者,他在书中奉劝活着的每个人,一定要在晚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以免死亡后,私人的秘密遭受曝光,或让晚辈头痛、讨厌。我想他的意思正是:随时清理自己与周边,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美德。
这样的领悟,就从启动了退休意念开始了,我很庆幸及早感受「占有」的负担,以及明白「身外物」的意涵,我换屋、易地的决策,便循着这个概念去执行,「退休」是工作的总结,退休人生则是自己要对生命完成的开始呢。
心岱是为台湾环境保育呼吁的第一代作家,出版关于本土人文与自然生态的著作三十多册。她从小与猫生活在一起,爱猫成痴,猫艺品收藏多达千余件,来源遍及世界各地,在台湾无人能出其右,2008年退休,更专心于猫美学的发扬与爱生哲学的推动,是猫的最佳代言人!
像她这样一个人,如何放下一辈子对猫艺品和完美住屋的爱恋?!让我们跟着她割舍“外物”的心路历程走一趟,相信您会有所领会。
~~~~~~~~~~~~~~~~~~~~~
恋物的结局
作者:心岱
当大家还是青春年华的时候,谁会去关注「退休」或「晚年」的景况呢?可是,我们这些朋友中,有的离婚、有的是过了「适婚龄」、有的是分居、有的抱单身主义,我则是丧偶。大家都了解,这辈子彼此不可能儿孙围绕,大概都是「独身终老」的命运。
其中,我的命运最为明显而笃定;丈夫在我三十岁不到的时候病逝,当时家人希望我再婚,制造了许多相亲机会,但相信有能力扶养孩子长大的我,坚持自由是我的信仰,我宁可辜负家人的关心,选择一个人生活。
在这一群朋友中,大家早有提议,各自存钱,在中年时候,委托其中的一位「建筑师」,找土地盖一个专为单身老人需求规画的「小社区」,这样大家都可以居住一起,互相照顾。
但其实计画归计画,每个人的工作、条件、家庭都各有其异,要圈在一起去完成梦想,除非是毫无负担的年轻时期,否则很难成功。
有了相当年纪的人,必然明白青春的好处,青春就等于「勇气」与「决断」。
在那生命灿烂的年华,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值得尝试,没有被社会价值观、大众潮流所束缚的心,是飞翔的、是清清白白可扩张成无限空间的世界。
于是,既然无法众志成城,就必须自己去找「安身与安心」的方式。就在这时候,一个朋友说;「我相信你到时候会把房子卖了,搬到乡下去住。这样,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可能,我太爱我的房子,哪里能离开这里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那是在我退休的十年前吧,这位朋友似乎就帮我预言了我的命运。
我完全无法想像我会离开我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房屋,当时购买的原因,大半是为了思考老来要住在公园、医院附近的需求,因而不惜花大钱请设计师为我量身订作,重新依照我的生活方式去作规画与装潢。我太爱这个房屋,我哪里会离开呢?我认为朋友并不了解我,她的提议只是很俗世的逻辑,她不懂我的价值观。
可是,过了十年后,我竟然毫无挣扎的就选择离开城居,可见人的思维必须放在当下时空的境界,才可能评断所谓「价值观」的取舍。
或许,如果以宿命的角度来看待,一定会把这个我爱的房屋归类在「与它缘分已尽」的因由,或许,我受到朋友先前「暗示」的影响,总之,房屋以大换小,地区以城市易乡村,如果这些都成立,我就可以获得「早日退休」的机会,这忽然灵光一闪的结论,使我立刻愿意给自己某些弹性。
此时,我的选择是能「早日退休」胜过一切,再加上,在城市边缘的村乡,有着我所向往的「旷野」之美,小房屋竟然就盖在河岸边,面着悠悠之水的日子,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浪漫。如果不是为了上下班的方便,窝居在都会是很奢侈的浪费。我忽然了悟「我所爱」与「占有」之间的迷思,其实都只为了得到安全感的保证而不自知,忽然,茅塞顿开,不再执着后,当下就轻松决定了我的选择。
对于「爱物、恋物」癖的观察,也是这近十年所累积学习到的心得。回头看我所搜集「猫艺品」的历史,已经四十多年了,屋子当时为了陈设它们所设计的橱柜空间,早已不敷使用,只得把一件件包起来存放在纸箱里,即使知道这样失去了欣赏价值与收藏意义,但依然让自己循环在「爱物、恋物」的欲望中。
为了要使「存货」有露脸机会,只好努力的去规画「展出」活动,可是,又担心这些宝贝在运送过程有所损坏,必须历经拆箱、装箱,清点、点收……一一登录保险,其间所耗费的人力、时间,往往令人心力交瘁。
明明知道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所及,可偏偏还是不死心,这也要等到了决定搬家的时刻,不得不清理、打包时,才惊见大半辈子所拥有的东西,俱是「多余」的,原来我的家有大半空间是用来囤积这些「用不到」的物品;这是哪门子的经济学?我觉得自己这样的价值观好愚蠢。
有一本关于「遗物处理」的书,作者是专门针对单身者、被子女遗忘者、自杀、凶案、灾变发生处所等等,必须进屋处理「尸体」与「遗物」的专业者,他在书中奉劝活着的每个人,一定要在晚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以免死亡后,私人的秘密遭受曝光,或让晚辈头痛、讨厌。我想他的意思正是:随时清理自己与周边,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美德。
这样的领悟,就从启动了退休意念开始了,我很庆幸及早感受「占有」的负担,以及明白「身外物」的意涵,我换屋、易地的决策,便循着这个概念去执行,「退休」是工作的总结,退休人生则是自己要对生命完成的开始呢。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专心当父母
从小我们清楚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因为惟有专注和坚持才能达到铁杵磨成针的果效,但身为华人父母,大家常忽略的就是小孩子,总觉得他们什么事都不懂,或者天生天养也一样会长大,而对他们毫不在意,也不曾真正的用心,只有当孩子出了问题才紧张,但常常是后悔莫及了!
因此,有警觉心的父母知道得找时间陪伴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而且要听入耳、懂明白!就像美国总统欧巴马高喊:Yes, we can之外,要安抚民众:Yes, I get it!
要怎样专心和孩子在一起呢?作者给我们一些好点子:
~~~~~~~~~~~~~~~~~~~~~
专心听孩子说话
作者:李翊菱
曾受邀欣赏一出由亚裔后代演出的美国纽约百老汇舞台剧「铺轨」,精采的剧本所酝酿出来的氛围,让观赏者的心情随之变化,其真诚而勇敢地探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令我印象深刻。
早先,始祖因现实生活的逼迫,在种族歧视及没有厚实的人脉关系下,备极辛苦地在美国从事火车铺轨工作,此时,明信片是唯一传递思念故乡之情的工具;另一代,依亲移民潮兴起;打拼事业、闯天下是他们的全部。谈论的话题是政治和产业的变迁,电话成为彼此联系的方便工具;传达的声音亲近,家庭伦理却走了样。
后来,处于e世代的孩子成长了,行动电话成为主要的沟通工具。科技产品主导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亲子之间的亲情,看似彼此距离近了,却是各说各话;在飙网的时代,人与人间的沟通距离,究竟是近抑或远呢? 「铺轨」引发我的思考。
行动电话的发明,是为了工商事业发展之便,曾几何时,它成为现代人沟通的唯一工具,在一切讲求快速的生活步调中,使人忘记耐心,进而忽略了人际相处的艺术。我们常责怪孩子读书不专心、做事不专心、说话不专心,敢问为人父母者,当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是否真正听见孩子的心声?
常与年轻父母闲谈,得知他们深爱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愈大离自己愈远。许多孩子也告诉我,爸妈只关心功课的问题,想要讨论人生疑问时,大人就说:「把书念好,别想太多」。
于是,孩子人手一机,父母负责遥控,只要听见孩子的声音表示平安,因此继续忙碌的工作,到了晚餐时间,偶尔才与孩子匆忙共进,接下来的戏码,是连串的催促声,要孩子完成父母期待的事物;但孩子多么希望爸妈能撇开一切,坐下来专心听听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老在责怪功课问题,导致孩子很想自我放弃。
美国教育界有一信念「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教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只期待学校的老师,因此,要孩子功课好,首要抢救已经疏离的亲情。
要挽回疏离的亲情,请爸爸、妈妈学习「专心」。专心了解孩子的需要,让他有被支持的感觉,增加对教养者的信赖。专心反问孩子的疑问;「反问」可给孩子重新思考的机会,也可厘清自己的观点,并协助孩子找答案而不是给答案。专心拥抱孩子的身体,多以肢体语言沟通,如此,就不会各说各话了。
因此,有警觉心的父母知道得找时间陪伴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而且要听入耳、懂明白!就像美国总统欧巴马高喊:Yes, we can之外,要安抚民众:Yes, I get it!
要怎样专心和孩子在一起呢?作者给我们一些好点子:
~~~~~~~~~~~~~~~~~~~~~
专心听孩子说话
作者:李翊菱
曾受邀欣赏一出由亚裔后代演出的美国纽约百老汇舞台剧「铺轨」,精采的剧本所酝酿出来的氛围,让观赏者的心情随之变化,其真诚而勇敢地探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令我印象深刻。
早先,始祖因现实生活的逼迫,在种族歧视及没有厚实的人脉关系下,备极辛苦地在美国从事火车铺轨工作,此时,明信片是唯一传递思念故乡之情的工具;另一代,依亲移民潮兴起;打拼事业、闯天下是他们的全部。谈论的话题是政治和产业的变迁,电话成为彼此联系的方便工具;传达的声音亲近,家庭伦理却走了样。
后来,处于e世代的孩子成长了,行动电话成为主要的沟通工具。科技产品主导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亲子之间的亲情,看似彼此距离近了,却是各说各话;在飙网的时代,人与人间的沟通距离,究竟是近抑或远呢? 「铺轨」引发我的思考。
行动电话的发明,是为了工商事业发展之便,曾几何时,它成为现代人沟通的唯一工具,在一切讲求快速的生活步调中,使人忘记耐心,进而忽略了人际相处的艺术。我们常责怪孩子读书不专心、做事不专心、说话不专心,敢问为人父母者,当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是否真正听见孩子的心声?
常与年轻父母闲谈,得知他们深爱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愈大离自己愈远。许多孩子也告诉我,爸妈只关心功课的问题,想要讨论人生疑问时,大人就说:「把书念好,别想太多」。
于是,孩子人手一机,父母负责遥控,只要听见孩子的声音表示平安,因此继续忙碌的工作,到了晚餐时间,偶尔才与孩子匆忙共进,接下来的戏码,是连串的催促声,要孩子完成父母期待的事物;但孩子多么希望爸妈能撇开一切,坐下来专心听听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老在责怪功课问题,导致孩子很想自我放弃。
美国教育界有一信念「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教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只期待学校的老师,因此,要孩子功课好,首要抢救已经疏离的亲情。
要挽回疏离的亲情,请爸爸、妈妈学习「专心」。专心了解孩子的需要,让他有被支持的感觉,增加对教养者的信赖。专心反问孩子的疑问;「反问」可给孩子重新思考的机会,也可厘清自己的观点,并协助孩子找答案而不是给答案。专心拥抱孩子的身体,多以肢体语言沟通,如此,就不会各说各话了。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生命的蓝图
前不久影坛巨星成龙接受鲁豫访问,在长达三集中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观众可以感受到他的诚意、成长和改变,但唯一他扮演不好的角色应该是父亲吧!
即使在银幕前、在鲁豫殷切暗示下,他还是道不出自己孩子值得赞赏的地方,成龙非常遗憾的说:我好欣赏王力宏,如果他是我的儿子,那该有多好!
这也难怪他的儿子不学工夫,因为:我再怎么练,都比不过爸爸!我要学音乐,这部分,我有可能超越!
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就如下文所提“一个属于自己的蓝图。它无法抄袭别人,亦不可能向他人摹仿”。在生命发展的过程,我们其实很需要父母的肯定、支持和陪伴,假使家长能够觉察孩子的资质和极限,欣赏他的长处,辅助孩子发觉属于自己的生命蓝图,并积极鼓励对方具体实现,那么,孩子的心态和路程会快乐很多!
不过,假使你得不到,也毋须怨天尤人,有巨星爸爸的房祖名也没有呢!还是靠自己努力吧!
明天就是除夕了,希望大家在来年能找到有行动力的蓝图,诸事顺利,虎虎生风,我们年初九再见!
~~~~~~~~~~~~~~~~~~~~~
蓝图最重要
作者:郑石岩
最近有一位朋友问道:「多年来你一直从事心理咨商和心理的研究,请告诉我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我很明快的回答:「人生需要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去发现和订定。有目标就有路可走,就能发展有意义的生涯。」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蓝图。它无法抄袭别人,亦不可能向他人摹仿。因为人虽有差别,但都有其大用和价值,于是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生涯蓝图,在生涯中实现爱(慈悲)和智慧(创意),成就光明正向的人生。
有一次,哲学家何瑞斯.威廉斯(Horace Williams)上课时问大学生:「马车的哪个部分最重要?」
学生们热烈的讨论著;有人说马最重要,有人说轮子最重要,有人说把车和马系在一起的轭最重要,也有人说螺丝钉最重要等等。这些答案都被他摇头否决了。当大家词穷时,他肯切笃定的告诉大家:「马车的蓝图最重要,没有蓝图就没有马车。人生也是一样,蓝图最重要,它有永久价值。」
每个人都不相同,生涯的蓝图当然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你得在自己的「现实」之中,做出蓝图,好好去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人的一生,是踏在完成的目标和累积的经验上,不断去构思新蓝图,走下一步有意义的路。
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是丰足幸福的。凡是努力于悲智双运,服务社会的人,他们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心灵生活上也觉得丰足自在。
唐朝的云门文偃大师,有一次被问道:「什么是道?」他的回答却只有一个字,他说:「去。」很明显的,他的意思是说,自由无碍的依自己的蓝图,走出有意义的人生。
最近,又有许多人与我讨论尼特族(NEET),问道「为什么他们总是赖在家里,不去工作,不去接受训练或教育,而情愿躲在斗室,生活作息没有定则,不是睡觉就是强迫性上网呢?」这个问题显而易见,那就是「心中没有自己的蓝图」。我知道要克服它是很费周章的,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缺乏对自己现实的整合与了解,缺乏生活责任的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力在哪里。他们无法形成有意义、有行动力的蓝图。
我总觉得现在的教育,照顾得太多,少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体验,又缺乏承担生活责任的习惯。每天生活在声光网路之中,以致不少年轻人,在其心灵世界,孕育不出有行动力的蓝图。
每个人都需要人生的蓝图,它是从踏实的生活和历练中慢慢描绘出来的。有蓝图才有路可走。
(文经摘录)
即使在银幕前、在鲁豫殷切暗示下,他还是道不出自己孩子值得赞赏的地方,成龙非常遗憾的说:我好欣赏王力宏,如果他是我的儿子,那该有多好!
这也难怪他的儿子不学工夫,因为:我再怎么练,都比不过爸爸!我要学音乐,这部分,我有可能超越!
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就如下文所提“一个属于自己的蓝图。它无法抄袭别人,亦不可能向他人摹仿”。在生命发展的过程,我们其实很需要父母的肯定、支持和陪伴,假使家长能够觉察孩子的资质和极限,欣赏他的长处,辅助孩子发觉属于自己的生命蓝图,并积极鼓励对方具体实现,那么,孩子的心态和路程会快乐很多!
不过,假使你得不到,也毋须怨天尤人,有巨星爸爸的房祖名也没有呢!还是靠自己努力吧!
明天就是除夕了,希望大家在来年能找到有行动力的蓝图,诸事顺利,虎虎生风,我们年初九再见!
~~~~~~~~~~~~~~~~~~~~~
蓝图最重要
作者:郑石岩
最近有一位朋友问道:「多年来你一直从事心理咨商和心理的研究,请告诉我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我很明快的回答:「人生需要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去发现和订定。有目标就有路可走,就能发展有意义的生涯。」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蓝图。它无法抄袭别人,亦不可能向他人摹仿。因为人虽有差别,但都有其大用和价值,于是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生涯蓝图,在生涯中实现爱(慈悲)和智慧(创意),成就光明正向的人生。
有一次,哲学家何瑞斯.威廉斯(Horace Williams)上课时问大学生:「马车的哪个部分最重要?」
学生们热烈的讨论著;有人说马最重要,有人说轮子最重要,有人说把车和马系在一起的轭最重要,也有人说螺丝钉最重要等等。这些答案都被他摇头否决了。当大家词穷时,他肯切笃定的告诉大家:「马车的蓝图最重要,没有蓝图就没有马车。人生也是一样,蓝图最重要,它有永久价值。」
每个人都不相同,生涯的蓝图当然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你得在自己的「现实」之中,做出蓝图,好好去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人的一生,是踏在完成的目标和累积的经验上,不断去构思新蓝图,走下一步有意义的路。
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是丰足幸福的。凡是努力于悲智双运,服务社会的人,他们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心灵生活上也觉得丰足自在。
唐朝的云门文偃大师,有一次被问道:「什么是道?」他的回答却只有一个字,他说:「去。」很明显的,他的意思是说,自由无碍的依自己的蓝图,走出有意义的人生。
最近,又有许多人与我讨论尼特族(NEET),问道「为什么他们总是赖在家里,不去工作,不去接受训练或教育,而情愿躲在斗室,生活作息没有定则,不是睡觉就是强迫性上网呢?」这个问题显而易见,那就是「心中没有自己的蓝图」。我知道要克服它是很费周章的,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缺乏对自己现实的整合与了解,缺乏生活责任的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力在哪里。他们无法形成有意义、有行动力的蓝图。
我总觉得现在的教育,照顾得太多,少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体验,又缺乏承担生活责任的习惯。每天生活在声光网路之中,以致不少年轻人,在其心灵世界,孕育不出有行动力的蓝图。
每个人都需要人生的蓝图,它是从踏实的生活和历练中慢慢描绘出来的。有蓝图才有路可走。
(文经摘录)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电子媒体的影响
最近陆续阅及欧美关于科技网络和电子游戏带来的影响报道,虽然不是针对本地,但我们的青少年也离之不远,为人父母不得不正视这股潮流,重新思考教养模式!
来自华盛顿邮报的讯息指出:长久以来,美国人成人礼的重要环节就是取得一纸驾照,能够自己开车表示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可以开始自由自在的出入!然而进入了数码时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最近公布的联邦数据显示,2008年领取驾照的16岁少年只有30.7%,在1988年则是高达44.7%。
今天,在16岁少年社交生活里有了互联网、社交网络、手机简讯等等的新科技,他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和朋友联系或聊天,因此开车不再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了!
而另一项报道则引述凯瑟家庭基金会的研究发现:
过去五年美国八至十八岁孩子用于看电视、玩电玩或上网的时间激增,每天平均达到七小时三十八分钟。这等于每周使用电子媒体超过五十三小时,比拥有全职的成年人每周上班时间还多!
这些孩子每天平均看电视四点五小时,听音乐二点五小时,玩电脑一点五小时,打电玩一点二五小时,而且经常一心多用,看书时间只有三十八分钟。
报告指出,儿童对媒体的黏着度激增,与行动设备的普及有关:百分之六十六的孩子现在拥有手机,百分之七十六拥有iPod等MP3播音器,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看电视、玩电玩、听音乐和打电话。
一般家庭电子媒体也无所不在,百分之六十四的家庭会在用餐时间看电视,百分之四十五的家庭大多数时候让电视一直开着,即使没有人在看。另外,超过七成的孩子自己房里有电视,五成有电玩。
研究指出,很少美国父母会管制孩子使用电子媒体。仅约三成的父母会规定孩子看电视、打电动、使用电脑的时间;在订有规矩的家庭,孩子每天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大约减少三小时。
沉迷媒体似乎会影响学业成绩。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使用媒体超过十六小时的孩子,百分之四十七成绩「尚可」或「不佳」,每天使用媒体不到三小时的孩子,这种比率仅百分之二十三!
上述使用电子媒体的习惯,在您的家庭是否也一样呢?您发现家长有管束,使用电脑的时间少很多吗?
要改变其实不难,只要先从晚餐时间关上电视开始,一家人好好吃顿饭,即使刚开始默默无言都没关系,慢慢话题就会来了,而孩子也会慢慢的回到家庭来,否则就越来越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再也回不来了!
另外「英国广播公司」(BBC)引用《心理病理学》期刊的报导:上网成瘾者忧郁沮丧的现象,比起没上瘾者严重得多,忧郁指数足足高五倍!研究报告主撰人莫里森博士表示,上网成瘾与忧郁现象,就像「鸡先蛋先」问题,抑郁及焦虑的人会较爱上网,因此家长们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以免恶性循环,越来越消沉。
来自华盛顿邮报的讯息指出:长久以来,美国人成人礼的重要环节就是取得一纸驾照,能够自己开车表示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可以开始自由自在的出入!然而进入了数码时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最近公布的联邦数据显示,2008年领取驾照的16岁少年只有30.7%,在1988年则是高达44.7%。
今天,在16岁少年社交生活里有了互联网、社交网络、手机简讯等等的新科技,他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和朋友联系或聊天,因此开车不再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了!
而另一项报道则引述凯瑟家庭基金会的研究发现:
过去五年美国八至十八岁孩子用于看电视、玩电玩或上网的时间激增,每天平均达到七小时三十八分钟。这等于每周使用电子媒体超过五十三小时,比拥有全职的成年人每周上班时间还多!
这些孩子每天平均看电视四点五小时,听音乐二点五小时,玩电脑一点五小时,打电玩一点二五小时,而且经常一心多用,看书时间只有三十八分钟。
报告指出,儿童对媒体的黏着度激增,与行动设备的普及有关:百分之六十六的孩子现在拥有手机,百分之七十六拥有iPod等MP3播音器,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看电视、玩电玩、听音乐和打电话。
一般家庭电子媒体也无所不在,百分之六十四的家庭会在用餐时间看电视,百分之四十五的家庭大多数时候让电视一直开着,即使没有人在看。另外,超过七成的孩子自己房里有电视,五成有电玩。
研究指出,很少美国父母会管制孩子使用电子媒体。仅约三成的父母会规定孩子看电视、打电动、使用电脑的时间;在订有规矩的家庭,孩子每天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大约减少三小时。
沉迷媒体似乎会影响学业成绩。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使用媒体超过十六小时的孩子,百分之四十七成绩「尚可」或「不佳」,每天使用媒体不到三小时的孩子,这种比率仅百分之二十三!
上述使用电子媒体的习惯,在您的家庭是否也一样呢?您发现家长有管束,使用电脑的时间少很多吗?
要改变其实不难,只要先从晚餐时间关上电视开始,一家人好好吃顿饭,即使刚开始默默无言都没关系,慢慢话题就会来了,而孩子也会慢慢的回到家庭来,否则就越来越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再也回不来了!
另外「英国广播公司」(BBC)引用《心理病理学》期刊的报导:上网成瘾者忧郁沮丧的现象,比起没上瘾者严重得多,忧郁指数足足高五倍!研究报告主撰人莫里森博士表示,上网成瘾与忧郁现象,就像「鸡先蛋先」问题,抑郁及焦虑的人会较爱上网,因此家长们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以免恶性循环,越来越消沉。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男女的真爱
男女交往最无法接受的一句话就是:我对你没感觉了!
很多个案听到这句话都会抓狂,无法理解之前对自己苦苦追求、甜言蜜语、千依百顺,天上星星都愿意采下来的恋人,居然丢下冷淡的几个字就走了!难道当初的山盟海誓是假?对方到底有没有良心?
但抛弃者却会很委屈的说:我讲的是实话啊?真的对他(她)没有感觉了,难道要我继续欺骗对方的感情吗?如果我不爱他,就应该放开,也许他会找到真爱啊!
为什么会没感觉?是真的会这样吗?下面的外电报道是好参考:
~~~~~~~~~~~~~~~~~~~~~
调查发现,男女间的真爱,只能保持十八到三十个月,过了这段时间,爱情新鲜感就逐渐消失。
美国康乃尔大学爱情心理学教授伊露,三年内,对美国五千对二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夫妻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将数据输入电脑,再经过相关医学心理测试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论显示,真爱的保鲜期不超过三年,新鲜感一过,就不会出现彼此感觉到对方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现象;男女拥抱的力度,分别约只有当初的三成五和二成五;接吻的热量则只约当初的三成和三成五。同时,男女彼此注视的时间也比当初减少约一成五和二成。最有趣的是,女性即使踮脚和心爱的男人示爱,踮脚的高度也比当初减少一到二公分。
伊露指出,爱情是由大脑中的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三种化学物质激发出来的,当男女初次产生爱情时,这三种化学物质会迸射而出,产生亢奋、欲罢不能的感觉;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体渐渐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一种抗新鲜素的抗体,两年之后,这三种化学物质的作用就会消失,男女之间的新鲜感也会逐渐降低,随之代替的是情感的交融。
~~~~~~~~~~~~~~~~~~~~~
所以爱情的化学作用的确是会消失的,最多三十个月,你看到对方不再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也不会相思难耐,辗转反侧!
但这并非一段真爱的关系里所唯一要追求的,在互相吸引的同时,得发掘彼此的个性、理念、目标和举止等,确定值得信赖,可以互补,双方能共度终生,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情感虽不再汹涌澎湃,但却细水长流,默然含情!
假使你只知追求刹那的激情,那绝对品尝不到男女的真爱,你只好流离一生了!
很多个案听到这句话都会抓狂,无法理解之前对自己苦苦追求、甜言蜜语、千依百顺,天上星星都愿意采下来的恋人,居然丢下冷淡的几个字就走了!难道当初的山盟海誓是假?对方到底有没有良心?
但抛弃者却会很委屈的说:我讲的是实话啊?真的对他(她)没有感觉了,难道要我继续欺骗对方的感情吗?如果我不爱他,就应该放开,也许他会找到真爱啊!
为什么会没感觉?是真的会这样吗?下面的外电报道是好参考:
~~~~~~~~~~~~~~~~~~~~~
调查发现,男女间的真爱,只能保持十八到三十个月,过了这段时间,爱情新鲜感就逐渐消失。
美国康乃尔大学爱情心理学教授伊露,三年内,对美国五千对二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夫妻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将数据输入电脑,再经过相关医学心理测试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论显示,真爱的保鲜期不超过三年,新鲜感一过,就不会出现彼此感觉到对方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现象;男女拥抱的力度,分别约只有当初的三成五和二成五;接吻的热量则只约当初的三成和三成五。同时,男女彼此注视的时间也比当初减少约一成五和二成。最有趣的是,女性即使踮脚和心爱的男人示爱,踮脚的高度也比当初减少一到二公分。
伊露指出,爱情是由大脑中的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三种化学物质激发出来的,当男女初次产生爱情时,这三种化学物质会迸射而出,产生亢奋、欲罢不能的感觉;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体渐渐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一种抗新鲜素的抗体,两年之后,这三种化学物质的作用就会消失,男女之间的新鲜感也会逐渐降低,随之代替的是情感的交融。
~~~~~~~~~~~~~~~~~~~~~
所以爱情的化学作用的确是会消失的,最多三十个月,你看到对方不再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也不会相思难耐,辗转反侧!
但这并非一段真爱的关系里所唯一要追求的,在互相吸引的同时,得发掘彼此的个性、理念、目标和举止等,确定值得信赖,可以互补,双方能共度终生,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情感虽不再汹涌澎湃,但却细水长流,默然含情!
假使你只知追求刹那的激情,那绝对品尝不到男女的真爱,你只好流离一生了!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温馨父子情
日前在宜家目睹了非常温馨的画面:一位年轻的爸爸像袋鼠般把一岁左右的孩子背在胸前,小朋友面向外,可以看见花花世界实在很理想,他们一家三口在一道两侧都装满镜子的长廊玩得好开心,爸爸前前后后、忽左忽右对着镜子跳跃着,小朋友被不同画面的影像逗得手舞足蹈,兴奋的哈哈大笑,而母亲也在旁边鼓掌,呵呵直笑,他们完全投入了自己的世界,好不快活!
这位爸爸肯定和下文里的父亲不同,他将来会是孩子的靠山!
~~~~~~~~~~~~~~~~~~~~~
做儿子的靠山
作者:赵文瑜
翔翔:「爸爸,妈妈在吗?」
爸爸:「她在洗手间,有什么事?」
翔翔:「我要找妈妈,妈妈在吗?」
翔翔的爸爸开始大吼:「我说了,你妈妈在洗手间,是不是又忘记带功课去学校了?」
这时候,在洗手间听到吼叫声的妈妈,赶紧跑出来,一手接过电话,问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翔翔忘了学校老师调课的事,只好请妈妈帮忙,把他完成的国语作业寄到老师的信箱。当妈妈处理完翔翔的功课后,回过头询问爸爸:「为什么你刚刚要对儿子这么凶呢?」爸爸说:「我问他,他又不说什么事,只说要找妳。 」翔翔的妈妈这才缓缓的说:「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帮他,只会骂他。」……
这是朋友家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从小,翔翔的爸爸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让他既尊敬却又害怕接近的角色。小时候,爸爸工作的时间很长,三天两头就需要到外地出差,陪伴翔翔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传统父亲对儿子的期待,成长过程中,爸爸对于翔翔的要求与苛责,总比关怀、拥抱来得多,也让翔翔对于爸爸,总有莫名的生疏与距离感。
心理学家认为,父亲是孩子情绪的最佳依靠与安慰。许多人都记得,小时候被外人欺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回去跟我爸爸说。」那时候的爸爸,就像「大山」一般被孩子依赖;翔翔也很爱爸爸,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有着崇高的地位,有些事只可跟爸爸说,而不愿与妈妈提起,因此,我宁可认为翔翔与爸爸之间,只是少了一些良性的沟通与信任。
自古以来,父子之间原本就牵系着复杂的心理情结。网路上有一项数据说:有30%的男性不跟父亲说话;有30%的男性跟父亲的关系好像刺猬相对;另外有30%的男性想做好儿子,但和父亲的对话只是话话家常,只有不到10%的男性可以做父亲的朋友,而且把父亲当做一个情感上的有力支援。
就孩子的学习发展上来解释的话,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从小到大的成长经验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孩子生活、学习等大小事物,大多仍是妈妈的工作,孩子与妈妈长时间相处下,已培养出一定的默契与信任;相对的,若把照顾者的角色换成爸爸,而爸爸也跟妈妈一样,有耐心且彻底的执行这些照顾孩子的工作,相信父子间的关系,一定也会有所不同。
美国耶鲁大学做了十五年的长期追踪,发现父亲的许多特质,深深影响孩子;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六小时的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好。
敬爱的爸爸们,放下您们的身段吧!不要再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坚持每天抽时间与孩子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主动与孩子沟通,问问孩子的心情和学习情况,父子亲情必能加温。
~~~~~~~~~~~~~~~~~~~~~
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数据更清楚了解,尤其时代改变了,父亲不应只是一个负责在外工作,赚钱养家的工具,回到家就什么都不关己事,完全由母亲来处理!
当然,文中妈妈代孩子处理的过程我们也并不赞同,而这或许便是爸爸的担忧,害怕孩子无法为自己负起责任,反正有妈妈可以依赖!因此在父亲介入的同时,也得夫妻商量好彼此的教养理念,免得孩子无所适从,或是学会钻漏洞,左右逢源!
这位爸爸肯定和下文里的父亲不同,他将来会是孩子的靠山!
~~~~~~~~~~~~~~~~~~~~~
做儿子的靠山
作者:赵文瑜
翔翔:「爸爸,妈妈在吗?」
爸爸:「她在洗手间,有什么事?」
翔翔:「我要找妈妈,妈妈在吗?」
翔翔的爸爸开始大吼:「我说了,你妈妈在洗手间,是不是又忘记带功课去学校了?」
这时候,在洗手间听到吼叫声的妈妈,赶紧跑出来,一手接过电话,问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翔翔忘了学校老师调课的事,只好请妈妈帮忙,把他完成的国语作业寄到老师的信箱。当妈妈处理完翔翔的功课后,回过头询问爸爸:「为什么你刚刚要对儿子这么凶呢?」爸爸说:「我问他,他又不说什么事,只说要找妳。 」翔翔的妈妈这才缓缓的说:「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帮他,只会骂他。」……
这是朋友家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从小,翔翔的爸爸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让他既尊敬却又害怕接近的角色。小时候,爸爸工作的时间很长,三天两头就需要到外地出差,陪伴翔翔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传统父亲对儿子的期待,成长过程中,爸爸对于翔翔的要求与苛责,总比关怀、拥抱来得多,也让翔翔对于爸爸,总有莫名的生疏与距离感。
心理学家认为,父亲是孩子情绪的最佳依靠与安慰。许多人都记得,小时候被外人欺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回去跟我爸爸说。」那时候的爸爸,就像「大山」一般被孩子依赖;翔翔也很爱爸爸,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有着崇高的地位,有些事只可跟爸爸说,而不愿与妈妈提起,因此,我宁可认为翔翔与爸爸之间,只是少了一些良性的沟通与信任。
自古以来,父子之间原本就牵系着复杂的心理情结。网路上有一项数据说:有30%的男性不跟父亲说话;有30%的男性跟父亲的关系好像刺猬相对;另外有30%的男性想做好儿子,但和父亲的对话只是话话家常,只有不到10%的男性可以做父亲的朋友,而且把父亲当做一个情感上的有力支援。
就孩子的学习发展上来解释的话,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从小到大的成长经验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孩子生活、学习等大小事物,大多仍是妈妈的工作,孩子与妈妈长时间相处下,已培养出一定的默契与信任;相对的,若把照顾者的角色换成爸爸,而爸爸也跟妈妈一样,有耐心且彻底的执行这些照顾孩子的工作,相信父子间的关系,一定也会有所不同。
美国耶鲁大学做了十五年的长期追踪,发现父亲的许多特质,深深影响孩子;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六小时的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好。
敬爱的爸爸们,放下您们的身段吧!不要再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坚持每天抽时间与孩子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主动与孩子沟通,问问孩子的心情和学习情况,父子亲情必能加温。
~~~~~~~~~~~~~~~~~~~~~
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数据更清楚了解,尤其时代改变了,父亲不应只是一个负责在外工作,赚钱养家的工具,回到家就什么都不关己事,完全由母亲来处理!
当然,文中妈妈代孩子处理的过程我们也并不赞同,而这或许便是爸爸的担忧,害怕孩子无法为自己负起责任,反正有妈妈可以依赖!因此在父亲介入的同时,也得夫妻商量好彼此的教养理念,免得孩子无所适从,或是学会钻漏洞,左右逢源!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虎年迎新
去年10月15日我们的博客两岁生日时曾以“世事的美意”为题,引用了“百事自有安排”一文,这片文章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感觉它在简单的故事中让大家明白: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太用力、太违自然,反而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常常逆的来,顺着受,自然就会发现它的美意。
在牛年家庭主妇团体的最后一次聚会,会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希望藉此总结过去,改变心态,展望美好的未来。
而虎年将至,当然要好好迎接,我们为此准备了不一样的活动:
迎新年特别节目1:迎春歌儿大家唱,邀请了家庭主妇里的唱将带领大家唱一些和春天相关的老歌,譬如:大地回春、春天裡、春风吻上我的脸,当然也少不了经典的贺岁歌曲,像万年红、迎春花、财神到等!
迎新年特别节目2:以简单的方法烹煮美味的年菜“好事发财”,让全家人财两旺!
迎新年特别节目3:巧手剪春花,请带红纸、红包封和小剪刀,老师将带领大家剪纸,家里的布置就无须假手他人了!
在打扫的灰头土脸之际,何不暂时放下家务,齐来放松一下心情,也学习一些新花样,让过节更有气氛?!
时间:2月9日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在牛年家庭主妇团体的最后一次聚会,会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希望藉此总结过去,改变心态,展望美好的未来。
而虎年将至,当然要好好迎接,我们为此准备了不一样的活动:
迎新年特别节目1:迎春歌儿大家唱,邀请了家庭主妇里的唱将带领大家唱一些和春天相关的老歌,譬如:大地回春、春天裡、春风吻上我的脸,当然也少不了经典的贺岁歌曲,像万年红、迎春花、财神到等!
迎新年特别节目2:以简单的方法烹煮美味的年菜“好事发财”,让全家人财两旺!
迎新年特别节目3:巧手剪春花,请带红纸、红包封和小剪刀,老师将带领大家剪纸,家里的布置就无须假手他人了!
在打扫的灰头土脸之际,何不暂时放下家务,齐来放松一下心情,也学习一些新花样,让过节更有气氛?!
时间:2月9日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往事並不如烟
很多家长不明白同一娘胎出生、一样教养方式长大的孩子为什么在个性、行事上南辕北辙,但其实父母对于孩子难免有偏见,而不同时期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心情也会影响教育的态度,再加上孩子的排行,彼此之间微妙的竞争等,都会造成小孩子内心的纠结,而它并不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除非当事人有警觉,能进行疗愈,否则原生家庭的无心伤害也可能是一辈子的痛!
往事並不如烟,让我们看作者怎样化解姐姐的心伤:
~~~~~~~~~~~~~~~~~~~~~
受伤的小女孩
作者:汪咏黛
家族聚会时,因为我对二姊说了一句「对不起」,居然让咱家三姐妹在二○一○年的开始,展开一趟有泪、有笑、有疗愈效果的「回忆之旅」 !情节虽然不如即将于春节上映,由三大影后凯萨琳丹妮芙、玛丽乔丝克鲁兹、玛莉娜汉斯同台飙戏的《隐藏日记本》那么精彩、悬疑,却也让我和两位姊姊的感情更加亲密,如同电影中家庭成员心里隐藏的伤口得到愈合,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虽然后面接连有两个弟弟,但因为也算是个么女儿,和两位姊姊比起来,难免占了便宜,多得到一些疼爱;偏偏她们又特别早慧、能干,帮忙大人跑腿做事、分忧解劳、照顾弟妹等等,做起事来都有模有样,很让人放心,于是,许多「大事」轮不到我这个傻呼呼、乐天派、大人口中好命的「三小姐」来做。
殊不知,我的「好命」,却造成敏感的二姊觉得没有被公平对待、不被尊重、不受重视,而将这个「受伤的小女孩」深埋在心底长达半世纪。
大姊长我五岁,从小就是爸妈的好帮手,俨然是照顾四个弟妹的「小妈妈」,所以我们都很敬爱她,从来没人敢喊她的名字;相较之下,和我相差两岁、一下子个头就被爱运动的我赶上的二姊,却没有被弟妹叫过一声「姊」,而是跟着大人直呼其小名。二姊为此耿耿于怀,但好强的她绝口不提,我这个愣头愣脑的小么妹,当然也就毫不以为意。
不仅如此,幼年时我还挺爱和二姊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斗嘴、争执,夸张的是,斗到后来我常忘了究竟为何而吵,只好拉着和我一样调皮的弟弟们联手「孤立」二姊、骂她两句,然后转个身又笑嘻嘻的玩耍去也。
有时,两人吵得太凶,会一起被处罚,不同的是,我一被打就哭得惊天动地,眼泪来得又快又多,被讥为「水龙头」,让大人不忍心下手;而看似倔强的二姊,却总是瞪大着眼睛,硬撑着不让泪水流下,也不肯出声喊疼,那种表情常让盛怒下的大人以为她不服气、不受教,而多挨几个板子。
儿时点点滴滴的不愉快小事,很快就被淡忘,并没有影响日后我们姊妹的感情;虽然各自成家,但不论在实质的金钱互助,或精神上的支持慰藉,仍然是血浓于水的亲密家人。然而,往事并不如烟,最近我总觉得外表坚强、内心柔软,待人热情、多才多艺的二姊,内心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
我静下心来慢慢猜想是何原因,直到回溯到童年生活的总总,打开记忆中的潘朵拉盒子,才发现她内心里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在原生家里觉得没有被弟妹尊重、没有被爱够,那是二姊很在意却刻意自我压抑的部分,而我们却一直都忽略它。
于是,我和大姊请住在中部的二姊北上,在咖啡厅里,做小妹的我诚心诚意对她说声「对不起」;等她回去后,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信给她,尊称「亲爱的二姊」。这会儿,换二姊变成泪水关不住的「水龙头」……
二O一O年,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是个适合亲朋好友坦诚谈心、化解心结与疗伤、重新认识彼此的大好年,您以为呢?
往事並不如烟,让我们看作者怎样化解姐姐的心伤:
~~~~~~~~~~~~~~~~~~~~~
受伤的小女孩
作者:汪咏黛
家族聚会时,因为我对二姊说了一句「对不起」,居然让咱家三姐妹在二○一○年的开始,展开一趟有泪、有笑、有疗愈效果的「回忆之旅」 !情节虽然不如即将于春节上映,由三大影后凯萨琳丹妮芙、玛丽乔丝克鲁兹、玛莉娜汉斯同台飙戏的《隐藏日记本》那么精彩、悬疑,却也让我和两位姊姊的感情更加亲密,如同电影中家庭成员心里隐藏的伤口得到愈合,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虽然后面接连有两个弟弟,但因为也算是个么女儿,和两位姊姊比起来,难免占了便宜,多得到一些疼爱;偏偏她们又特别早慧、能干,帮忙大人跑腿做事、分忧解劳、照顾弟妹等等,做起事来都有模有样,很让人放心,于是,许多「大事」轮不到我这个傻呼呼、乐天派、大人口中好命的「三小姐」来做。
殊不知,我的「好命」,却造成敏感的二姊觉得没有被公平对待、不被尊重、不受重视,而将这个「受伤的小女孩」深埋在心底长达半世纪。
大姊长我五岁,从小就是爸妈的好帮手,俨然是照顾四个弟妹的「小妈妈」,所以我们都很敬爱她,从来没人敢喊她的名字;相较之下,和我相差两岁、一下子个头就被爱运动的我赶上的二姊,却没有被弟妹叫过一声「姊」,而是跟着大人直呼其小名。二姊为此耿耿于怀,但好强的她绝口不提,我这个愣头愣脑的小么妹,当然也就毫不以为意。
不仅如此,幼年时我还挺爱和二姊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斗嘴、争执,夸张的是,斗到后来我常忘了究竟为何而吵,只好拉着和我一样调皮的弟弟们联手「孤立」二姊、骂她两句,然后转个身又笑嘻嘻的玩耍去也。
有时,两人吵得太凶,会一起被处罚,不同的是,我一被打就哭得惊天动地,眼泪来得又快又多,被讥为「水龙头」,让大人不忍心下手;而看似倔强的二姊,却总是瞪大着眼睛,硬撑着不让泪水流下,也不肯出声喊疼,那种表情常让盛怒下的大人以为她不服气、不受教,而多挨几个板子。
儿时点点滴滴的不愉快小事,很快就被淡忘,并没有影响日后我们姊妹的感情;虽然各自成家,但不论在实质的金钱互助,或精神上的支持慰藉,仍然是血浓于水的亲密家人。然而,往事并不如烟,最近我总觉得外表坚强、内心柔软,待人热情、多才多艺的二姊,内心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
我静下心来慢慢猜想是何原因,直到回溯到童年生活的总总,打开记忆中的潘朵拉盒子,才发现她内心里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在原生家里觉得没有被弟妹尊重、没有被爱够,那是二姊很在意却刻意自我压抑的部分,而我们却一直都忽略它。
于是,我和大姊请住在中部的二姊北上,在咖啡厅里,做小妹的我诚心诚意对她说声「对不起」;等她回去后,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信给她,尊称「亲爱的二姊」。这会儿,换二姊变成泪水关不住的「水龙头」……
二O一O年,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是个适合亲朋好友坦诚谈心、化解心结与疗伤、重新认识彼此的大好年,您以为呢?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小赌适可而止
农历新年将至,很多人期待这个节日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奉旨聚赌”!
在过往的农业社会中,一家人为耕作忙碌,或出外打拼,难得有休闲的时间聚在一起,但到了过年,一般上都会欢庆、停工到上元节才算结束,而十多天里大家在一块儿最常见的方式便是打牌、掷骰子等,尤其除夕夜,守得越晚,父母就越长寿,因而即使平常禁止,家长也会在这阵子网开一面,甚至连小朋友都加入战局!
虽说小赌怡情,但最怕就是不知节制,年节过了,还无法收心。因此,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特别在最近加强广告,提醒大家要知道界限,适可而止!广告中小孩子抱头在墙角痛哭的模样,很令人心疼,希望有赌瘾的父母能引以为戒!
我们也很乐见为预防赌场开幕的社会影响,至今推出了下列的安全性措施:
•只有21岁以上者可进入赌场
•向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收取入门费:每天100元或一年2000元,并禁止赌场业者通过赠送筹码或其他奖励等变相方式退还、汇出或津贴给本地赌客
•推出赌场禁门令:至今分别有19人、138人和2万8661人在家属禁门令、自愿禁门令和第三方禁门令下,被拒于两家赌场门外
•在赌场内展示嗜赌问题、求助服务等资讯
•赌场广告限制:只限在樟宜机场、游客中心和旅游景点里
•为赌客提供方便“自设输亏顶限”的服务(voluntary loss limits),根据预算设定当天下注顶限
•不可为一般赌客提供信贷服务
•赌场内不得设置自动提款机
在过往的农业社会中,一家人为耕作忙碌,或出外打拼,难得有休闲的时间聚在一起,但到了过年,一般上都会欢庆、停工到上元节才算结束,而十多天里大家在一块儿最常见的方式便是打牌、掷骰子等,尤其除夕夜,守得越晚,父母就越长寿,因而即使平常禁止,家长也会在这阵子网开一面,甚至连小朋友都加入战局!
虽说小赌怡情,但最怕就是不知节制,年节过了,还无法收心。因此,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特别在最近加强广告,提醒大家要知道界限,适可而止!广告中小孩子抱头在墙角痛哭的模样,很令人心疼,希望有赌瘾的父母能引以为戒!
我们也很乐见为预防赌场开幕的社会影响,至今推出了下列的安全性措施:
•只有21岁以上者可进入赌场
•向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收取入门费:每天100元或一年2000元,并禁止赌场业者通过赠送筹码或其他奖励等变相方式退还、汇出或津贴给本地赌客
•推出赌场禁门令:至今分别有19人、138人和2万8661人在家属禁门令、自愿禁门令和第三方禁门令下,被拒于两家赌场门外
•在赌场内展示嗜赌问题、求助服务等资讯
•赌场广告限制:只限在樟宜机场、游客中心和旅游景点里
•为赌客提供方便“自设输亏顶限”的服务(voluntary loss limits),根据预算设定当天下注顶限
•不可为一般赌客提供信贷服务
•赌场内不得设置自动提款机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自闭症及早治疗
前阵子新明日报的报道,让人对自闭症的疗愈有了一线曙光。
很多家长当孩子过于内向、害羞或经常专注把玩某些事物而不理会旁人时,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不明白这究竟是正常现象或罹患了自闭症?
记者走访了新加坡儿科中心儿科兼小儿脑神经专科医生潘汉基,他为此给了简单的判断方式:
患自闭症的儿童,在18个月大到2岁之间,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叫唤他,他不理睬。
●学习语言的进展缓慢。
●1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呆呆瞪着心想要的玩具,正常孩子会用手去指。
●喜欢玩的东西相当有限,正常孩子总爱玩东玩西。
●不晓得从别人的表情中,知道别人喜怒哀乐的感情。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是处于临界点,而且医生也提醒应先得确定孩子是否失聪或听觉不灵,因此,是或不是最好还是经由专业的医师判定。
不过,善于观察、及早治疗是重要的,报道中引述一项医学报告:在1岁半到2岁左右,若察觉孩子有自闭症的征象,而又获得恰当的治疗,这些症状或有望被治好。研究人员在患儿接受治疗两年后进行观察,发现接受治疗的自闭儿当中,30%的症状大为减缓,可到主流学校上学;另外70%则须到特别学校去学习。
潘医生也指出如果较迟发现,譬如到了3岁或迟至5岁才察觉,孩子的头脑已“定型”,那时要纠正就困难得多。
治疗包括语言治疗和职能治疗,职能治疗主要是教导他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反应,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为融入主流学校作好准备。
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每110名3岁到17岁的人当中,就有1名在8岁之前被确诊患有自闭症,患者人数达67万3000名;当中,男童每70人中有1人,女童每315人中有1人,男童患症的几率,比女童高将近5倍。
美国一个自闭症关怀小组的科学事务总长杰拉尔丁道森博士说:“20年前,每5000名儿童中有1名自闭症儿,现在是每100人中有1人,增长之快,十分惊人。”
究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生活环境?饮食?基因?还是因为人们对自闭症有了认识,及早发觉及就医?而男童比女孩多的比例也是值得家长们留意!
很多家长当孩子过于内向、害羞或经常专注把玩某些事物而不理会旁人时,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不明白这究竟是正常现象或罹患了自闭症?
记者走访了新加坡儿科中心儿科兼小儿脑神经专科医生潘汉基,他为此给了简单的判断方式:
患自闭症的儿童,在18个月大到2岁之间,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叫唤他,他不理睬。
●学习语言的进展缓慢。
●1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呆呆瞪着心想要的玩具,正常孩子会用手去指。
●喜欢玩的东西相当有限,正常孩子总爱玩东玩西。
●不晓得从别人的表情中,知道别人喜怒哀乐的感情。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是处于临界点,而且医生也提醒应先得确定孩子是否失聪或听觉不灵,因此,是或不是最好还是经由专业的医师判定。
不过,善于观察、及早治疗是重要的,报道中引述一项医学报告:在1岁半到2岁左右,若察觉孩子有自闭症的征象,而又获得恰当的治疗,这些症状或有望被治好。研究人员在患儿接受治疗两年后进行观察,发现接受治疗的自闭儿当中,30%的症状大为减缓,可到主流学校上学;另外70%则须到特别学校去学习。
潘医生也指出如果较迟发现,譬如到了3岁或迟至5岁才察觉,孩子的头脑已“定型”,那时要纠正就困难得多。
治疗包括语言治疗和职能治疗,职能治疗主要是教导他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反应,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为融入主流学校作好准备。
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每110名3岁到17岁的人当中,就有1名在8岁之前被确诊患有自闭症,患者人数达67万3000名;当中,男童每70人中有1人,女童每315人中有1人,男童患症的几率,比女童高将近5倍。
美国一个自闭症关怀小组的科学事务总长杰拉尔丁道森博士说:“20年前,每5000名儿童中有1名自闭症儿,现在是每100人中有1人,增长之快,十分惊人。”
究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生活环境?饮食?基因?还是因为人们对自闭症有了认识,及早发觉及就医?而男童比女孩多的比例也是值得家长们留意!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慈悲的功课
编导田慧音用心制作了《天堂情书》,她在过程中有不少的感触,化为文字情真意切,昨天分享了一部分。今天的下半段是她回忆照顾祖母临终和祭祀的经验,这和前面触发的得着不一样,主述一个基督徒在传统家庭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孝敬与哀思,特别适合相同背景的人参考!
有机会的话,别错过星期六晚上九点半第八播道的节目:
~~~~~~~~~~~~~~~~~~~~~
绘制 一张心灵地图(下)
文/田慧音
你把真爱交了给谁?
一路做下来,我渐渐明白这祖孙爱、父母恩、手足情、夫妻缘,都是无可逃避的缘分。现代通信科技到底是拉近还是疏离了人们,是不会有单一答案的。我也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诠释。满园子的千娇百媚,我们把真爱交了给谁?
多年前我们家祖母去世。那是我比较有印象的死亡,因为我们时刻陪伴着她,心中别无杂念。
祖母住院大部分时间在昏睡,眉头紧皱,喉间的痰咕噜咕噜的。病房平板的仪器声,昭告她生命还在。深夜,我一遍遍在她耳边念圣母经,祈求能给她一丝安宁,慰藉她蒙受痛苦的身躯。
每次清晨来替班的家人到了,我都会信步走到医院大厅的锦鲤池边,望着鲤鱼悠游的姿态,疲惫中得到某种安慰。就这样,又全心全意地伴了她一回,如此专注,如此圆满,以至于就算死神当下将她带走,我也不会有一滴眼泪。
祖母在医院昏睡了好些日子。直到那天工作至晚上8点多到家,家里没人,黑漆漆的。正纳闷着,亲属一通电话,一切都结束了。房间里突然吹起一丝风。我并不害怕,只觉得这是一声告别:阿嫲走了。祖母那阵子就像活在炼狱,非得要经历好些痛苦才得解脱,但她给了我们慈悲的功课——当巨大的悲伤转化为精神的专注投入时,亲人的辞别就不再那么痛苦。全力祈祷,为她的往生而祈祷,我感觉自己被赐予偌大的平静,足以越过哀伤。
因为是基督徒,我清明探望祖母时只负责为她“洗脸”(将灵位洗干净)。洗完祖母就洗曾祖母和祖父,有时顺便去找找景德叔叔及一个同学,为他们祈祷,跟他们说说话,然后心里踏踏实实地离开。尽管幽明两岸茫茫,或许生死真能超越。我相信心中有爱的人,自有一张通向彼岸的心灵地图。
有机会的话,别错过星期六晚上九点半第八播道的节目:
~~~~~~~~~~~~~~~~~~~~~
绘制 一张心灵地图(下)
文/田慧音
你把真爱交了给谁?
一路做下来,我渐渐明白这祖孙爱、父母恩、手足情、夫妻缘,都是无可逃避的缘分。现代通信科技到底是拉近还是疏离了人们,是不会有单一答案的。我也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诠释。满园子的千娇百媚,我们把真爱交了给谁?
多年前我们家祖母去世。那是我比较有印象的死亡,因为我们时刻陪伴着她,心中别无杂念。
祖母住院大部分时间在昏睡,眉头紧皱,喉间的痰咕噜咕噜的。病房平板的仪器声,昭告她生命还在。深夜,我一遍遍在她耳边念圣母经,祈求能给她一丝安宁,慰藉她蒙受痛苦的身躯。
每次清晨来替班的家人到了,我都会信步走到医院大厅的锦鲤池边,望着鲤鱼悠游的姿态,疲惫中得到某种安慰。就这样,又全心全意地伴了她一回,如此专注,如此圆满,以至于就算死神当下将她带走,我也不会有一滴眼泪。
祖母在医院昏睡了好些日子。直到那天工作至晚上8点多到家,家里没人,黑漆漆的。正纳闷着,亲属一通电话,一切都结束了。房间里突然吹起一丝风。我并不害怕,只觉得这是一声告别:阿嫲走了。祖母那阵子就像活在炼狱,非得要经历好些痛苦才得解脱,但她给了我们慈悲的功课——当巨大的悲伤转化为精神的专注投入时,亲人的辞别就不再那么痛苦。全力祈祷,为她的往生而祈祷,我感觉自己被赐予偌大的平静,足以越过哀伤。
因为是基督徒,我清明探望祖母时只负责为她“洗脸”(将灵位洗干净)。洗完祖母就洗曾祖母和祖父,有时顺便去找找景德叔叔及一个同学,为他们祈祷,跟他们说说话,然后心里踏踏实实地离开。尽管幽明两岸茫茫,或许生死真能超越。我相信心中有爱的人,自有一张通向彼岸的心灵地图。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真爱的力量
面对关系密切的亲人或朋友死亡,都是刻骨铭心的痛,在不舍之外,更有许多“未竟之事”,有很多的爱恨情仇来不及清楚表达,那么写一封寄往天堂的信,把内心还没有跟对方说的话流露出来,松开未了的心结外,也是很好的疗愈!
星期六晚上《天堂情书》是难得的用心制作,让我们看看编导在当中的一些得着:爱苦相随和真爱的力量!(文经摘录)
~~~~~~~~~~~~~~~~~~~~~
绘制 一张心灵地图(上)
文/田慧音
《天堂情书》邀请一些人给已去世的亲友写信,然后拍成剧情纪录片。以往我们请人上节目,对方会冷静考虑,冷静答复,可是这次我电邮或致电对方的感受是,这些人已盼了好久;有些是带着笑又含着泪答应的。因为要制作节目,迫使他们第一次正面对待深藏于心中的情感。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有的彻夜失眠,有的写一段哭一段,有的抵受不住必须分好多次去写。写封信,必须问过家人,得到他们的允诺才写。甚至要不要写,都有人希望往生的亲人给他们确定指示。写的过程中,部分参与者感觉到逝去亲友就在身旁,安慰着,祝福着。
爱苦相随
某个程度上,这过程完成一些家庭的心愿。他们热切地,想好好记录下亲人短暂而平凡,对他们而言却极为珍贵的一生。参与过程既痛苦又喜悦,既悲伤又安慰,只因我们拥有爱的能力,且运用这个能力,丰沛而有力地,去爱各种人间因缘。爱与苦,原是一体两面啊。
印象较深刻的,是个父母疼爱的孩子,这少年心脏先天缺陷,医生说出世活不过3天,他却活了15年,给了爸妈丰盈的生命。他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妈妈抱着他,告诉他什么都不用说,她明白的。他就合上了眼。父母信中写道:
“过去15年每当你病倒,我就求上帝再多留你一会儿。那些年很煎熬,但我们从不放弃。主一直很慈悲地允准我们……让我保住你……每次你回到我身边,我就确保自己更加倍地照顾你。
“再想多留你一天是自私的,因为我们知道你已无力支撑下去,最好就是让你走。当你日渐成长,身体日趋发育成熟,你那疲弱的心脏已无法满足身体所需。不管饮食多健康,我们都无法违抗自然,违抗神的计划。时辰已到,他必须带你去一个更美好,没有痛苦和绝望的地方。
“你走后一切如常。太阳还是打西边下山……外头雷雨依旧,时间仍滴答流逝……每当夜间下雨,我就会想起你,然后心痛得不能自持。你怕打雷,总是会被雷声惊醒,在被窝中等我过来抱抱你,告诉你没事没事……”
情感的非凡品质
许多写信人彰显了非凡的情感品质。他们为亲友从此能无病无痛无忧,而感到高兴,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得承受失去对方的痛苦。多少日多少夜,一个姐姐为她的妹妹痛哭,但是她告诉我,妹妹应该是很快乐地和众天使在一起,无需再忍受折腾的疼痛和呕吐。为此她说服自己要放手。
说到底,真正的爱总是包含着牺牲。这绝对不是流行情歌唱得出来的爱。情之至深,往往开不了口。但行到生死面前,不说也会懂得。
与亲人诀别,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活着的人。有人懊悔未曾创造足够共处的记忆,从此愿意把这番领悟用在他人身上,用心创造与亲人共处的时光,因为有爱的记忆是时间带不走的。有人醒悟:对父母最好的照顾,不纯粹是让他们丰衣足食或玩乐享清福。儿女以为花花世界让父母快乐,其实父母眼中只有孩子,为儿女笑,为儿女哭。他们不会求别的什么。比如一个母亲死后,她的儿子行事为人,会想着妈妈是否为他高兴,以他为荣,来判断他该不该做。原本和家人频起冲突的他,后来为实现母亲的心愿而力求全家团圆。
这就是真爱的力量。
星期六晚上《天堂情书》是难得的用心制作,让我们看看编导在当中的一些得着:爱苦相随和真爱的力量!(文经摘录)
~~~~~~~~~~~~~~~~~~~~~
绘制 一张心灵地图(上)
文/田慧音
《天堂情书》邀请一些人给已去世的亲友写信,然后拍成剧情纪录片。以往我们请人上节目,对方会冷静考虑,冷静答复,可是这次我电邮或致电对方的感受是,这些人已盼了好久;有些是带着笑又含着泪答应的。因为要制作节目,迫使他们第一次正面对待深藏于心中的情感。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有的彻夜失眠,有的写一段哭一段,有的抵受不住必须分好多次去写。写封信,必须问过家人,得到他们的允诺才写。甚至要不要写,都有人希望往生的亲人给他们确定指示。写的过程中,部分参与者感觉到逝去亲友就在身旁,安慰着,祝福着。
爱苦相随
某个程度上,这过程完成一些家庭的心愿。他们热切地,想好好记录下亲人短暂而平凡,对他们而言却极为珍贵的一生。参与过程既痛苦又喜悦,既悲伤又安慰,只因我们拥有爱的能力,且运用这个能力,丰沛而有力地,去爱各种人间因缘。爱与苦,原是一体两面啊。
印象较深刻的,是个父母疼爱的孩子,这少年心脏先天缺陷,医生说出世活不过3天,他却活了15年,给了爸妈丰盈的生命。他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妈妈抱着他,告诉他什么都不用说,她明白的。他就合上了眼。父母信中写道:
“过去15年每当你病倒,我就求上帝再多留你一会儿。那些年很煎熬,但我们从不放弃。主一直很慈悲地允准我们……让我保住你……每次你回到我身边,我就确保自己更加倍地照顾你。
“再想多留你一天是自私的,因为我们知道你已无力支撑下去,最好就是让你走。当你日渐成长,身体日趋发育成熟,你那疲弱的心脏已无法满足身体所需。不管饮食多健康,我们都无法违抗自然,违抗神的计划。时辰已到,他必须带你去一个更美好,没有痛苦和绝望的地方。
“你走后一切如常。太阳还是打西边下山……外头雷雨依旧,时间仍滴答流逝……每当夜间下雨,我就会想起你,然后心痛得不能自持。你怕打雷,总是会被雷声惊醒,在被窝中等我过来抱抱你,告诉你没事没事……”
情感的非凡品质
许多写信人彰显了非凡的情感品质。他们为亲友从此能无病无痛无忧,而感到高兴,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得承受失去对方的痛苦。多少日多少夜,一个姐姐为她的妹妹痛哭,但是她告诉我,妹妹应该是很快乐地和众天使在一起,无需再忍受折腾的疼痛和呕吐。为此她说服自己要放手。
说到底,真正的爱总是包含着牺牲。这绝对不是流行情歌唱得出来的爱。情之至深,往往开不了口。但行到生死面前,不说也会懂得。
与亲人诀别,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活着的人。有人懊悔未曾创造足够共处的记忆,从此愿意把这番领悟用在他人身上,用心创造与亲人共处的时光,因为有爱的记忆是时间带不走的。有人醒悟:对父母最好的照顾,不纯粹是让他们丰衣足食或玩乐享清福。儿女以为花花世界让父母快乐,其实父母眼中只有孩子,为儿女笑,为儿女哭。他们不会求别的什么。比如一个母亲死后,她的儿子行事为人,会想着妈妈是否为他高兴,以他为荣,来判断他该不该做。原本和家人频起冲突的他,后来为实现母亲的心愿而力求全家团圆。
这就是真爱的力量。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