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
作者:冯杰明
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中年夫妇,结婚十多年,始得一子,如获至宝;对儿子有求必应,很快就养成了他骄奢专横的性格,稍不如意,就以头撞沙发软垫,逼父母就范。他的祖母发觉不对,就决定把孙子带回自己家里教养。
孙子在祖母家里过新生活,才惊觉原来世事不是尽如人意。当他无理取闹时,祖母家中诸人都视若无睹;他赌气绝食,祖母就替他把食物倒掉,让他少吃一餐;他以头撞沙发软垫,祖母告诉他撞软垫不会死,劝他去撞墙,这样才会头破血流……。不到两个月,孙子脱胎换骨,乖乖受教,对祖母言听计从。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地鉄车厢里。一对老夫妇,牵着一个年约六岁的小胖妞,走进並不拥挤的车厢,在我对面的空位坐下。小女孩却忽然冲了过来,指着我的座位喊道:“我要坐这个位子!”
老太太连忙走过来对她说:“这个位子已经有人坐了,你就选别一个吧。”
小女孩坚持道:“我就是要坐这个位子!”
老太太望着我,道:“那就要看这位uncle肯不肯让位咯?”
可惜老太太看错了人,uncle纹风不动,静坐如山。
小女孩望了uncle一眼,也看得出这一个uncle,比愚公要移的那一座山还难移!不敢硬碰,唯有大声哭闹,逼祖母移山!为了满足爱孙的要求,老太太竟然耍出博取同情的怪招,就地而坐,对孙女说:“既然uncle这么狠心,不肯让座,妳就坐在奶奶的大腿上吧!”
我还是无动于衷。那位爷爷又羞又气,终于出手,用力把孙女拉到另一节车厢去,一面回头骂老伴:“妳还嫌不够丢人吗?叫妳别太迁就小孩,妳就是不听!好好的孩子,都被妳宠坏了啦!”
老太太无可奈何,跟了过去,嘴里还在辩护:“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会学乖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都很精,他们擅长鉴貌辨色,知道家中谁是强者,冒犯不得。但对弱势成员,却以一家之主自居。第一个故事里的老太太,选择做一个有尊严,有地位的祖母,为自己树立了威望与风范;设立底线,赏罚分明,结果获得了孙子的尊敬,对她言听计从。小男孩有幸能得到明理祖母的教导,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学会了处事做人的道理。将来步入社会,工作和处世,都会比别人顺心如意。第二个故事里的老太太,误以为爱就是纵容,结果被孙女爬到头上,沦为老奴。小女孩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导,将来到处树敌、碰壁,人生旅途饱受挫折,是可以预想得到的。
现代的父母,为了工作与应酬,常把教育儿女的责任,推给了教师,认为父母只要给孩子爱就行了。而他们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补偿上;忽略了爱也包含教化;孩子犯错,屡劝不改,就要施行体罚,来引导他走回正途。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里,正好道出了这一种爱的教育的伟大与感人之处。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性格,从小形成,三岁定终生,长大了就很难更改。学校教育,偏重于灌输学术与知识;良好的家庭教育,却能培养高尚的品格与修养;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孩子极大的损失。
~~~~~~~~~~~~~~~~~~~~
这篇早报上个月刊载的文章里,作者所分享的两个故事相信能给为人父母一些启发,儿女在成长的初期确实就应该给与生活、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等到上学让老师教导,或到社会吃亏跌倒了才学到教训!
教导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温和、坚定 — 孩子并不一定要挨打才明白事理,家长们当事先说明、协调规矩,一旦家规订立了,就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如果孩子藉着哭闹自残以要挟父母时,万不可让步,否则就陷入家有小霸王的恶性循环了,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不予关注、理会,让他们懂得正确面对挫折,学习容忍和等待,当然,在处理的过程中关爱的态度不可缺少,避免以讽刺、拒绝、冷漠的方式对待,令孩子误以为是“自己”不受喜爱,而不是“自己的行为”错误!
光是有爱是不足够的,为人父母要懂得方法才不至于养出败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