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将来能学有所成!一个孩子要学习好,除了学得多,还要学得快,也就是学习效率要高,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孩子也能学得轻松。如何才能有高效率的学习?这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中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注意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慢慢的就会养成好习惯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在学习的开始就养成,这样才能够让学习收到好的效果!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长,六岁看老。西方教育家也有三岁定终身之说法。这些都说明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三岁前,在孩子睡前讲故事,朗诵书籍等;三岁左右安排晚上家人学习时间,如看书,读报纸等,让孩子有三十分钟到一小时的时间,学习不去干扰大人,减少对话,同时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活动。阅读习惯对孩子学习至关重要,据调查发现,天才儿童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五岁之前已有很好地阅读习惯。
孩子上一年级时需要得到“陪读”的机会,提供正确的写功课、念书的方法。有些家长有个误区,认为“陪读”是陪在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做功课。这不仅辛苦了自己,也对孩子学习不利,间接培养了孩子学习上的依赖性。
所谓的“陪读”,并不是紧坐在孩子身边,一字一句地盯着看有写对否,而是让孩子学会预做时间规划,如几点开始做功课,预计做功课所用的时间,有上限时间,但不要有下限时间,只要完成功课和预习课业部分,立刻可以离开书桌,让孩子感到迅速完成后的成就和愉悦。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是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要认真训练。
对孩子功课的要求标准,先求做对,次求做快,再求做好。但切不可在短时间内,要求孩子完全达到,否则就会看到一个动作越来越慢,对写功课毫无兴趣的孩子了。
身为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以下提供大家一些妙方--
一、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周围环境每时每刻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其中一些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而另一些则是无关紧要的。注意像是心灵的门户,使阳光照进来,把风沙拦在外。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注意品质不好。大量调查表明,学前儿童乃至小学阶段,在学习以及其它一些活动中,经常取得成功的,不见得都是智商很高的孩子,而往往是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中国对少年大学生的追踪研究也发现,那些“超常”少年的非凡之处,也往往在于他们从小就有超常的注意力。良好的注意力会给孩子的认知能力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
1、学习环境的布置应整洁优美,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色彩亦不可太花俏、热烈,这会刺激孩子太兴奋,无法静下心专注学习。
2、重视孩子作息时间制度,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证精力充沛,控制看电视和用电脑的时间。孩子晚上太迟睡,早上精力不足,影响学习的效率。
3、对于小的孩子,适当控制玩具和图书的数量。这不是指购买的数量,而是指阶段时间内提供给孩子的数量,玩具过多,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很容易什么也玩不长。留下适当数量的活动材料,其余的收起来,不仅常玩常新,也有利于注意力的培养。大凡不能专心学习的孩子,同样也不能专心地玩,他们会这里走走,玩一会儿,那里看看,玩一会儿,不能定下心来玩,专注玩一件玩具。
4、不要反复地向孩子提要求。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或作嘱咐时,常爱反复地说许多遍,唯恐他们没听见或没记住,熟不知,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听的习惯,在他看来,这次没注意没关系,反正家长还会再讲。如果家长没有唠叨的习惯,孩子反而可能会认真注意地听,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养成孩子的某些习惯。
5、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要求孩子做事想好才做,一但决定要做的事,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二、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复习
1、教孩子学会记忆方法和策略。如要记住“149162536476481100”这个18位数,如果机械地记很难,这里含有18个单位的信息。如果理解了“这个数是1到10的平方的循序排列”。那么信息单位立即降到1个,就容易记了。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析、进行归类、建立联想等系统化策略;对较长的文字材料分段背诵、突破难点等等,只要具有策略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策略,孩子记忆的效果就会有较大的改观。
2、引导孩子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良好的记忆不仅要识记敏捷,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得持久,有效的复习应该按照遗忘的规律进行。心理学家发现,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识记一种材料之后,遗忘便开始了。最初,遗忘的速度特别快,以后则逐渐减慢。
有一份研究资料说,成人学习一个新材料,刚刚记住就停止学习,1小时后只能再现1/2左右;第一天终了时,只记住了1/3;6天以后,还能记得1/4左右。根据这一规律,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就等于又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
三、辅导孩子学习的正确方向
《辅导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勇于解决、不断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善于动脑,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并及时请教老师、父母或他人。》
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决不能越俎代庖。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和资料,遇到生字、生词,去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
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的孩子掌握知识来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学习获取知识,但网络学习最好要在家长的帮助诱导下。
结语: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孩子提高学习效果,并长期受益。
和家长们共勉!希望有助于来年孩子的学习,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小启:明年一月份我们将刊出《身心灵篇》,敬请期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