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我们没错也要逼自己认错
作者:卢郁佳
朋友LINE我「晚上来吃饭」。原来她升高三的女儿伦伦,从上週末就,嗯,有点不愉快。朋友叫我去陪伦伦。
我问:「吵架?」朋友忙否认,「没事没事,都是小事。」
原来上上週末回婆家,看守寡的婆婆。可爱的孙女伦伦蹭着奶奶趴在大床上翻老相簿,看奶奶青春美豔逼人,横扫美军俱乐部宴会照片,又是珍珠耳环又是大鑽戒杀气冲天。婆婆挖出珠宝给伦伦试戴,两人学007女郎搞笑自拍上传。等到喊吃晚饭,伦伦下床去摆碗筷,婆婆随手收拾。
睡前婆婆再拿出珠宝保养,发现耳环少了一隻。
婆婆焦心,独自没日没夜地想,想着是夫妻俩到日本养珠胜地旅游买的纪念,也算丈夫遗物,怎能没了。忍了一礼拜,下个週末全家同车上馆子聚餐时,一个煞车失灵,婆婆无预警爆炸了。
婆婆告诉伦伦:「我的东西,将来都是你的。可我还没死呢,你急什麽?不过是个耳环,值得吗?」
伦伦不懂,只见妈妈倒抽一口气。等明白过来,伦伦又急又气,正待分辩没偷,黑暗中妈妈轻掐伦伦手背示意噤声,一面忍怒劝慰奶奶别动气,求情说小孩子难免犯错,回家一定教训。
我问:「老人家是否失智?」
朋友又慌乱否认:「呸呸呸别乱讲。婆婆只是偶尔有点忧鬱症,东西乱摆忘了会怀疑到别人头上,才把外佣辞了。我也跟伦伦说,老人家说不听,你又不是不知道,跟她计较是自己气死而已,干嘛放在心上。偏偏这孩子气她气到整个礼拜不讲话,是要逼死谁啊。你说说她吧。」
今晚饭后伦伦陪我看电视,却戴着耳机,自顾盯着手机。问她看韩剧吗,她把萤幕凑过来,是新闻影片,知名饼店製饼用上馊水油,群众上门鼓譟退货,店员含泪吃饼。这我也约略听说,可是不懂,为什麽顾客要逼店员吃不好的东西,为了出气吗?
伦伦解释,一批芝麻肉饼用了馊水油,别批没使用。可是顾客拿了别批饼来退,说不相信饼店,别批一定也用了。店员吃给大家看,证明没使用。
我不懂店员为什麽要吃,难道吃了顾客就信吗?
伦伦说,因为店员生气了。
气顾客吗?
她说不是,重播让我看清楚,我说:「不用啦,你不需要陪我再看一遍。」
她说:「我看了几十遍。」
看了不舒服的影片,为什麽要看几十遍?
我们沉默看着萤幕上,顾客怒指别批饼也有事,要退;店员主张没事,拒退。柜台内像是老闆的阿姨插进来,负气喊「我退给你」皮夹掏钱奉客。女店员拥前阻挡,齐喊「不要退」。
伦伦眼眶含泪。
伦伦说,「店员起初确和顾客冲突,但这时不是在气顾客,因为顾客不知道别批饼有没有用馊水油,只有饼店知道没使用。所以知道的饼店需要对不知情顾客说明,说不通再换方法说。店员气的是老闆息事宁人,以为真相得罪人,说不通,宁可不说,花钱消灾。
不料顾客喊「若没问题就不要退」。店员和这顾客双方意见一致:不要饼店屈打成招、割地赔款,要釐清关键事实,别饼有没有用馊水油?没馊水油的饼就别退款,退了就是承认有馊水油。只有老闆一方夹在中间没问题也退款,好比赌气向顾客说「你说有就有,那你高兴了吧」。认错,就算冒认也有后患要承担,结果店员背黑锅。
因为老闆禁止她们反抗,所以店员沉默吃饼抗议。
收到退款是顾客收到讯息「这饼有事」;店员吃饼也是继续发讯息给顾客,说「这饼没事」。
就算顾客不相信,老闆也放弃,店员们都没放弃自辩清白。
所以我崇拜店员们的坚强。」
我没想到伦伦是这样看事件,一时语塞。推测未必是饼店真相,却道出她内心感受。
伦伦若有所悟,忽然拨了手机,跟对方聊起韩剧,把我晾一边。
讲了一个多钟头,伦伦才说:「还有喔,小姐你听好,上次我真没拿你的耳环。」
我一震。原来伦伦通话对象是奶奶。
一会收线后,我问:「你不是在气奶奶吗,怎麽聊得这麽开心?」
伦伦说:「我承认奶奶可以生气,因为她不知道我有没有偷,只有我知道。但妈妈叫我别讲话,替我向奶奶求情的时候,我突然好害怕,是不是妈妈也怀疑我?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小偷?是不是我真偷了?然后我回神明白了,妈妈明明晓得真相,可是不承认,还要我配合撒谎。」
「难道要妈妈叫你向奶奶呛声吗?」
伦伦说:「要说有很多方法说,不用呛声。要是对方不接受,那我承认我谈判失败。有了经验,我下次会做更好,想办法让对方接受。但无论结果成败,不会比『我有说出来』更重要。
我气的是妈妈。我想说真话,妈妈要我不能说。因为她怕冒犯老人家、指出权威犯错就是大不孝,会被大家骂到死。
可是,奶奶并没有要我们骗她。刚才奶奶回答我说,等她找回耳环就送我。
我相信奶奶不是坏人,如果我真没拿,奶奶也想知道我没拿。
我相信饼店顾客不是坏人,如果别批饼真的没问题,他们也想知道没问题。
只是局势把老闆吓坏,她太害怕了,没办法相信顾客讲得通,结果每个人都受伤。」
我问:「你怎麽知道老闆害怕?」
「因为她受虐待时的自虐反应,跟奶奶发脾气时我妈的惨状一模一样。」伦伦转过头,不让我看见她心酸落泪。
为什麽我们没错也要逼自己认错?
因为害怕。
我们自己不知道,没想到身边人早已看得比谁都清楚。
先用一分钟体会这害怕。
~~~~~~~~~~~
辅导员的话:
委曲求全或息事宁人是华人社会最常见的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避免争执,但维持的其实只是表面的和平,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又或者摄于权威,尤其在面对长辈时,更畏惧惹来不孝的评价,而像这位妈妈一样,宁可牺牲小孩清白的形象。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其意愿,除非事先取得共识,不与老人争,否则尽力沟通和澄清,避免让孩子蒙上不明之冤,影响他的品格成长,才是正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