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

希望

希望
           
数年前,有一位长辈在抗癌一年多以后,终于还是敌不过病魔走了。
几个月后,与一位曾经照顾过她的友人见面 ,她告诉我,那位长辈一直认为自己会康复。她唏嘘地说:我不明白,一直到最后,她都坚信自己会好起来。
我回说:你知道吗,如果不再抱有希望的话,想到要与心爱的人阴阳两隔,想到无法看见孩子成家,那种痛苦,恐怕让人承受不了。
也许你说得对。有希望好过无希望。友人这么说。
的确,希望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在艰难的环境里,继续乐观地往前走。虽然,有时希望最后还是落空,我们被逼接受残忍的事实,接受悲恸。
或许,有些人会说,那是逃避心态,或是有阿Q精神,但不管是哪一种,至少这些抱着希望的人在临走前并没有让亲人背着痛苦的包袱过日子,这是可取的。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发现竟然还有另一种观点------将期望归于零,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以下摘录《让事情更简单》书里的一小章节,与大家分享。
我是从父亲的挚友,一年前去世的华利那里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的。
说真的,华利是我所见过的最快乐、最知足的人。在我认识他的几年里,我从来没有听到他抱怨任何事情。他从来不说别人的坏话,从来不期望自己的生活会有所转变。他的运气并没有比别人好,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在生活是如此的丰富、美好。
记得在他对抗癌症时(仍然没有抱怨),我问过他在晚年如何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说:我把我的所有期望都归于零。这样,当我看待事情时,都会觉得那是一个奇迹。这样的想法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度过快乐而平静的时候。
他保持这种想法,直到他死去的那天。


或许,把希望归于零,就像耕耘而不问收获的心态,这样,我们就能免于受情绪之苦吧?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你想成为谁呢

“你想成为谁呢?”          
人,无论是谁,都会死去”
    据传,在日本也出过很多书的斯里兰卡佛教初期长老阿鲁老和尚,从四、五岁开始,母亲就这样对他严格教诲。阿鲁老和尚因此没走弯路,亲身学到了真理。
    人,不论是谁,都依靠头脑中“我不会死”这样一种想法而活着。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想到“也许会死”时,就会感到害怕。因此,最好还是尽早消除“我不会死”这种想法。建立起“人是会死的”这种觉悟,才会产生正确地看待事物的看法,才会发展出开朗的哲学
     以上这些话是《有人因你活着而幸福吗?》的作者翡翠小太郎在书中写的。
     在我们周遭时有所闻,某某人才50多岁突然得癌症走了,又或者一个年轻人突然倒下了,或者就莫名其妙地被人砍死了。这些事实让身边的人惊吓,不知道哪天自己的日子也会来到?更有人因此而恐惧死亡,无法接受死亡,只要提到“死”字,都毛孔悚然。严重者甚至得忧郁症。
     翡翠小太郎有他独到的看法,他写道:
     所谓怎样死去,就是怎样活着。
    因此,我认为所谓如何活着,就是怎样接受如实的自我。
    这就是问题的出发点。
    不想看到死亡”,其实就是“不想看到真实的现实”。
    就是“不想看到自己的讨厌之处”的生存态度。
    这样,就无法坦诚地对待自己。
    所以,不论怎样努力,都不会使自身这一最切身的存在感到轻松。
    对于讨厌的东西,如果不做价值判断而如实去看的话,就能使其发挥作用。
    例如,如果你因为讨厌青椒而对冰箱里的青椒视而不见的话,它只会腐烂。但是,假如你知道这里有青椒,把它切成细丝,就能做成青椒肉丝。
    不正视事实,就不能发现真理。
    当你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时,你的心才会得到解脱。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翡翠小太郎还介绍了如何与自己的不良情绪相处,他写道:
    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讨厌这种情绪或者无视这种情绪,只是要把手放在表现这种情感的身体部位上,不加以喜欢、厌恶等价值判断,只管感受这种情绪就可以。
    只要向感受着身体部位传达“你现在正感受着------”就好了。为这种不良情绪创造一个“住处”就可以。
    当你为了发现身体的哪个部位在感受着这种不良情绪而专注于身体部位的瞬间,就会觉得“并不是自己孤独,而是自己的胸口孤独”,于是不良情绪与自己拉开一段距离,从而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些不良情绪。
    自己的不良情绪好比是在小学和中学时调皮捣蛋的学生。
    捣蛋鬼在不接受他们的老师面前使坏,而在接受他们的老师面前却成了乖巧的好孩子。与此相同。
    人总会死去。
    如果是这样,预期伪装成不像自己的人而获得成功,倒不如即便是失败,也以真实的自己来面对生活,这样岂不是看起来更酷吗?
    你想成为谁呢?
    有景仰的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是也没有必要成为一模一样的人。
    因为你就是作为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你而生的。  
    没有必要成为谁。你只要堂堂正正地提起胸膛做你自己就好。
    缺点就是个性,使你成为你自己。
    当你如实地接受自己,你就与自己的心连在一起了。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到图书馆借阅翡翠小太郎的书《有人因你活着而幸福吗》吧,非常值得一读!

          *****完结*****

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

感恩

如此孝敬祖母的小孩
恩昡
今天,朋友捎来一段两分钟的短片,使我感动地流泪。教养出如此孩子的父母,的确是有福的!
短片中的老妇人,年逾八旬。瞎了眼,坐在轮椅上,默不出声地,双手不停地抚摸着放在双脚上的一个枕头。站在旁边的小孩约莫四岁左右,非常灵巧地左手拿着个装着食物的小碗,非常细心地,右手以小匙羹纯熟地,一杓一杓地拿起食物,喊着奶奶后,就轻轻地将食物送到奶奶的嘴边,当奶奶的嘴触碰到食物,就张开嘴巴,小孩就轻巧地将食物往她的嘴里送。就这样地一来一往地互动 着。
奶奶这样温馨地吃着食物。偶尔食物占在嘴边,小孩就会在轮椅旁那出一条大手巾,帮奶奶察嘴。察干净后,就将手巾放回原位。在不徐不缓中,耐心地等待着奶奶慢慢地进食。偶尔小孩不小心将食物沾到枕头上,他就用手指从枕头上将食物挖起,送到自己的小嘴巴舔着。
看到如此温暖的情境,真叫我好羡慕这对祖孙俩。感受到其父母将小孩教养到如此的懂事、有耐性,又懂得孝敬奶奶。这是超乎一般同龄小孩的能力所及的。
时下,着实好难见到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乖巧的小孩。若是现在的父母能以身作则,以行动来孝敬父母,并能用点心来教导孩子,让他们也懂得孝敬祖父母,那么这样的家庭将是充满着爱、温馨、祥和的。
如若有更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用心、用爱来教育着下一代,并代代相传优良的价值观及道德观;那么这世界就会充满着真、善、美;每个人都拥有“人本善”的特质了!世界也就和平了!

愿天下的父母能承行孝道,孩子们才懂得以孝道回敬。

2016年5月9日星期一

老人说的未必是心里话

老人说的未必是心里话
心连心网
        78岁的侯俊梅(化名)入住养老院已经1年多了。两年前,她的老伴去世,自己一个人生活。侯奶奶腿脚不好,行动不便,所在的北京车公庄离孩子住的天通苑又很远。个性要强的侯奶奶不愿意麻烦孩子,于是住进了位于小汤山的一家养老院。
  刚入住时,侯奶奶经常独自流泪,见了儿子却说:你工作忙,不用经常来,别惦记我。平时有人问她,怎么好久没见儿子来探望,侯奶奶总是高声回答:他工作太忙,我不让他来。老人退休前是中学老师,桃李满天下,偶尔有学生来看她,她都会把学生带到大厅,大声告诉其他老人:我学生看我来了。这种炫耀背后的意思是:我不是没人看望的。
  侯奶奶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主动或被动地来到养老院,减轻子女负担是他们的心声。但很多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仿佛就万事大吉了,常常一两个月也不探望一次。对老人来说,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人,换了陌生的生活模式,内心容易紧张和焦虑,会深感孤独和无助。此时,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就是子女的关心和惦念。一次探望、一通电话,都能体现分而不离的情感表达,给予持续关注和经常探望,能帮老人适应新环境。
  不仅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在大街小巷里还有许多空巢老人。白天,屋里除了电视的声音,很少有其他声响;有人敲门时,他们迫不及待地迈着小碎步去开门,迎来的却只是收水费的;接到推销电话,他们心中五味杂陈,明明不想买,可就是舍不得放下听筒……他们迫切需要精神慰藉。面对许久来探望自己一次的子女,他们嘴上说着别惦记我,心里却不是滋味;生病住院时,他们对前来照顾的孩子说忙你的吧;面对儿女给的红包,他们说不缺钱,平时却省吃俭用。做儿女的听到父母的这些话,能否好好琢磨一下其中隐含的情感?这或许并不是父母的心里话!
  亲情来自子女点滴的关怀,能使父母感受到幸福和安慰。亲情是一剂良药,可以治疗被抛弃感等负面情绪。子女与父母之间保持密切联系才能慰藉老人内心,使老人不再孤独和抑郁,因为亲情是温暖的

辅导员的话:
        年轻的一代都认为养老院的医疗和设备齐全,只要经济能力负担得起,养老院是寄托父母的最理想地方他们也以為养老院至少能解决了老人的生话起居的不便 。总比空巢老人来得方便,可是老人的內心所需和感受,除了子女外不是外人能给予。即使你把父母寄养在养老院。也要经常的探访和慰问, 因为毕竟老人內在比外在的需求更重要,温暖的亲情才是他们的真正所需

2016年4月18日星期一

狮城辅友会编辑:

狮城辅友会编辑部按
本网页的总编辑陈美玉女士于325日因病去世,辅友会同仁痛失挚友

本网页从2007年落户至今,能有这般坚持,美玉居功不少!这一期我们刊登她儿子在葬礼上的悼文,以悼念她努力不懈,为人服务的忠诚和热心


首先非常感谢佛光山住持亲来主持,以及各位法师及佛光团员们这三天来为妈妈做圆满的法会,阿弥陀佛!

谢谢各位亲爱的家人们,从各国第一时间来到新加坡,陪妈妈走这最后的一段路, 也为我们忙碌了不少,让妈妈这一段法喜充满,也给予我们很多精神支持,深深感受到在大家庭的温暖。

谢谢各位妈妈的朋友,这几天来给与妈妈的祝福和陪伴,跟您们聊天中更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妈妈。

现在,我希望用一些时间,请大家都把眼睛闭上,真的就合上眼睛,让我们感受一下妈妈。

妈妈这一生默默的付出,从不求回报。 从小就为了照顾和教育我们和这个家,不辞辛劳。
我永远都记得小学在台湾,妈妈早上总是骑脚踏车,载着我和尹一前一后的上学。
30多年来,从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直到在我们有了小孩,妈妈都以无比的毅力、耐心和勇气照顾着我们的家。
就是到最后几天,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还是依然关心着我们,问我们有没有吃饭。
妈妈也在我们长大后,依然发心付出加入辅友会,关怀热线等,到监狱,到老人院,或是在电话中,照亮其他人的生命,为他人点燃希望。
偶尔谈论,也是感觉到妈妈对她照顾的个案,充满了无限的关心。

像兰卿阿姨说的,妈妈总是不想让他人担心,把事情都想的很好。
想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时间来对人,事物。
家人和朋友有些会感觉一切太快,太惋惜,太晚才知道。但我想这也是妈妈安排的,要在最好的时分,用最美好的方式,来和大家道别。

妈妈总是以她特别的方式来教导我们。
妈妈这张美丽的照片,是舒尹在妈妈刚刚过的60大寿时拍的。
感觉妈妈到最后还是在教育我,原本我想照片会是从我这裡来,因为我常常摄影,当让我翻看选择我拍的妈妈的照片,都没有感觉,直到当看到舒尹照的这一张,我就知道妈妈想要的是这张。
妈妈要我知道事情不要执着,要多看看他人的好,要看到事情的意义。

今天早上搭车,天气很好,感觉暖暖的阳光在脸上,就像妈妈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妈妈的好脾气,温柔,坚定,慈悲,以她自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教导和典范。

回想这几天和这几个月,让我想到死亡和癌症也许并不是那麽可怕。
过程毕竟辛苦,但它给予了我们时间, 浓缩了所有的爱,在这短短的期间释放,把我们大家都紧紧的连在一起。
往生也不是坏事,是一件自然的过程,它让我们把一切不美好的都捨弃, 留下最美丽的回忆。

就如师父说的,当我们换房子搬进新屋时, 虽对旧家无限怀念,但也无限欢喜搬进新的住所。我们也要以同样会怀念但欢喜的心来送妈妈最后一程 。

最后,在大家闭上眼睛的同时,让我们再回想我们曾经和妈妈一起的美好的时光。
妈妈的笑容 ,
妈妈的轻声细语 ,
妈妈的温暖 ,
还有和妈妈在一起最珍贵的时刻。

我们知道这些满满的回忆都是我们拥有的,让我们紧紧守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并知道这些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 。而是每当我们想起或和家人朋友聊起,将会更加深刻。

接着,让我们跟着学习妈妈的最后一课:
让我们学习放下 ,
放下一切担心 ,
放下一切不捨 ,
放下一切挂念,
让我们欢喜的让妈妈离去。

最后,我会放一首妈妈很喜欢的歌, 也是很有意义,我和妈妈都很喜欢的一个版本《石头顶的红花》。
慢慢的,当您们觉得可以时,张开眼睛,

让我们来陪妈妈最后一程,让妈妈这一生有最圆满的结束。

谢谢大家!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在细微处用心

少了子,多了把刀

有一个女生,因为跟家里处得不好,所以很少回家,后来有一次回家,发现年老的母亲走路一跛一跛的,不经意的看了母亲的脚一眼,这才发现母亲的脚指甲太长而长到肉里面造成流血、流脓,这时,她认真的看着已经很久没有正眼看过的母亲她才发现在她眼前的母亲已经年老,老到已经没有办法弯下身来自己剪指甲所以才会让双脚的指甲伤到肉,她哭了!

现在醒悟,还不算太晚!从此她变每个礼拜回家,用一盆温水先帮母亲泡脚再帮她剪指甲,泡温水是让脚指甲变软,才不会因为这样不好剪而伤到母亲的脚。

 一直以为父母也应该跟我们一样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新的科技、新的资讯,新的理财观直到最近几年才知道他们追的蛮辛苦的,遥控器太多太复杂、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完全陌生的理财工具

直到最近几年,父母为了怕我们不耐烦,偶尔忍住了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如果没有这次远游,迟钝的我也不会知道,一向热心打点照顾我们子女无微不至的父母,  退休十几年的老爸,竟衰老得如此快速。       

父母的健康状况,你明了吗?
 
我们五姊妹只凑足了三个,决定陪爸妈去新加坡玩。

在去程的飞机上,老爸四小时都不愿如厕,任凭我们好说歹说,他依然老僧入定,不肯起身。在每一站观光区,他也是非到万不得已才进男厕。

有次我观察到他小解很久才出来,看不到熟悉亲人身影,先是向东搜寻,继而向西眺望,即使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愿放声大喊大叫,让我们子女没有颜面,在陌生人群中,一副茫然失魂的样子,安静、耐心等子女们的出现,我终于了解他出门在外不愿如厕的原因。       

当长大时,也是父母年老时!
 
以前不解事的小儿子常笑他八十几岁的外婆,连钮釦都不会扣,真慢!真笨!好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老人家们就是做不好?

我们还未经历到,当然难以理解,年纪大了,有时候手脚会不由自主、不听使唤我以为老爸和婆婆之间还有一大段差距,谁知他也不知不觉走到这个阶段了。       

只要还在,一切都来得及!

往后行程我只要看到老爸表情稍有异样,便好说歹说强行押解他到男厕,自己则只好守在男厕外头,起初老爸感到万分不自在,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回程飞机上,我陪老爸去洗手间,他忽然低声对我说:其实我不会锁机上厕所的门。

我拍拍他肩膀,告诉他:没关系” 心里却翻涌出一阵心酸。

心里很想告诉同行的妹妹,下次出游,把各自的老公也带来,也可以多尽一份心也很想告诉没有同来的幺妹,钱财日后都赚得回来,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带着远游,这才是为人子最大的福份;想告诉老爸,如厕问题解决了,我们下次可以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
 
避风港也会有休港的一天!
 
一趟旅行带给了我许多感触,也让再度离开家、身在火车上的我不禁滴下眼泪….或许是自己太多愁善感,也或许担心自己的父母状况,只是自己一直没发觉,才惊觉原来老爸老妈也变老了,变脆弱了,不再是以前那强壮的臂膀温暖的避风港

原来一直帮我扛着头上那片天的巨人,人也会变老….

能珍惜你身边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事。     

~~~~~~~~~~~

辅导员的话:

作者所分享的是父母年纪大时,为人子女很容易因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略的一些细微之事。这还是在父母健康的情况下,当他们病危时,更多小事情需要我们贴心照料,因为老人家总是不想麻烦孩子,或曝露自己的无能和无奈,特别是在临终关怀时,照顾者要更能同理,更用心地呵护,才不会留下遗憾!

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

多和朋友交心

女人的女朋友 

我是70多岁的老男人,偶尔参加一次早晨的老人运动。我住Houston,参加的人约90% 是女性,她们多半容光焕发、动作轻松。运动后姊妹掏还有说不完的话,甚至一起去吃一顿快乐的营养早餐。

参加运动的老男人不到5人,动作呆痴、生硬、不说不笑,比划几下就回家了。我每天多在家,上网、看书、唱歌

老伴除运动外,还去学书法、画画,折纸等。参加的约90%是女性,但老师多半是男的。老男老师看见那么多女弟子『心情特别好』。

女人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嘻嘻哈哈,一个大半天就笑过去了,她们(不是他们)岂能不长寿?! 难怪女人平均寿命比男人要长10几岁!

这些事实证明史丹佛教授说的:『女人的女朋友』会使女人心情愉快,进而身体健康、长寿!快乐之道,放下身心压力,必定快乐、健康、长寿!

史丹佛大学开的这门课--【女人的女朋友】课堂上最后一个讲座是关于身心连接 (Mind-Body Connection),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这位教授是史丹佛大学的精神病学主任,他说,对一个男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结婚有一个家庭;而对于一个女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最好的事情之一,却是她应该建立和培养她和女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听到教授如此说,每个人都笑了,但教授是认真的!

女人和女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她们互相提供支持,帮助对方应对压力和生活中​​的困难体验。

高品质的"女友的时间"(Girl friend Time) 可以帮助她们创造更多的血清素,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有助于防治忧郁症,并能给女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

而男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建立在活动/事件(Activities)基础上的。

男人很少会坐下来与好友聊天,他们几乎不会去聊自己对某些事物或私人生活的感受。

谈论工作吗?可以;体育吗?当然;汽车吗?是的;钓鱼、打猎、打高尔夫吗?也乐意。但谈论他们的感情感受?恐怕很少!

相对的,女人总是在交流感情 、 探讨感受的。

她们和她们的姐妹/母亲分享自己的灵魂,显然这对女人的身体健康非常好。

教授还说,其实对于女人来说,花点时间和女朋友一起交心,是和跑步或在健身房中锻练一样重要的。

人们往往有一种思维倾向,那就是认为当我们在锻练时,是做了对自己身体全然有益的事;而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消磨时光时,我们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应该从事比这更有效率的事。

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想法。

教授说,不能建立和保持与其他人高品质的人际关系,其实是和我们吸烟一样,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危害的!

所以当妳每一次和女朋友在一起"闲聊"或 "消磨时光"时,请妳祝贺自己为着身体健康做了一件好事吧!有女朋友交心,其实是非常非常的幸运。


~~~~~~~~~~~~~~~~~~~
  
《辅导员的话》

和知心的朋友相聚,一起谈话、倾诉烦恼,甚至只是天南地北无意义的聊着,也是非常棒的解压和心理支持方式,不管男女都非常适用。很可惜,许多男士视为八卦、浪费时间,最后缺乏吐露心事的机会,许多负面情绪累积心理,而显得闷闷不乐,甚至郁郁一生。这是很遗憾的事,希望男士们也勇敢走出去,多和朋友交心!



【小启】下月将刊出临终关怀篇,敬请期待

2016年3月21日星期一

真正爱自己

和大家分享【知名咨商心理师.悲伤疗愈专家】苏绚慧著作自,和书中美好的句子,希望能有助于您找到好的方式,真正爱自己。

~~~~~~~~~~~~~~~~~~~
  

你真的可以学会爱自己 
          
作者:苏绚慧

我人生走到四十不惑之年,我时常问自己:我是否不惑了?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此生所要实现的自我价值,是否真的笃定了?我是否真的走在这对的道路上,为此生所要知天命的修练,付出我最大的努力与坚持?

我相信所要学习的生命课题仍是在我人生前方,那些失落的课题、分离的课题、舍去及付出的课题,乃至老化与死亡的课题,都是我生命持续要历练与学习的功课。但是,有一个课题的学习,是我人生走至现在,我清楚的体认到,这是人生最大的学习与修练,那是关于──爱的学习。若人生的寿命有八十,我几乎用了人生的二分之一时间在爱的体验中,失落,受苦,迷惘与困顿。但也在当中,慢慢的了解着,练习着,学会照顾与回应那些早年生命对爱感到缺乏的,不足的,受困的哀伤心灵。

我学习当自己生命的妈妈(现实生活中我很小就失去妈妈),练习着了解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一个懂得倾听我心情的妈妈,一个可以让我感受到支持与宽容的妈妈,一个真心接纳我与引导我的妈妈,一个懂界限且刚柔并济的妈妈,一个有真实力量保护孩子的妈妈,一个温柔同时有承接力的妈妈……

我为自己学习,练习成为这样的照顾者──我心理意义上的妈妈。然后,陪自己重新长大一次,好好的经验著成熟蜕变的历程;真正的成为一个成熟的生命,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而非再是那个缺乏爱的孩子。缺爱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被抚慰与被照顾经验,长成了──外表是成人,内在却停留在孩子无助与无辜状态,且因为对爱饥渴,而不断向外搜寻,又向外讨取与掌控的人。

我将我自己从跌落摔跤,十足挫败的人生中搀扶起来。为自己负起这照顾生命与强健心灵的最大责任。所以这本书所写下的感触、经历、领受、体悟都是真实走过的。没有捷径,必须扎实的练习着。就像练功夫中最基本的蹲马步,或基本拳法,即使不炫目,不花拳绣腿,也让自己不求快,不求速成的体验着,研究着,练习着。

这一段领悟与重新滋养自我的历程及学习,让我写下这本书。同时,也以这本书回应《其实我们都受伤了》读者群的疑惑与需求。

许多人阅读《其实我们都受伤了》之后,接续引发的问题是:我知道我受伤了,然后呢?

对于自己从小到大受过的伤,与形成的影响,也许在阅读时开始慢慢的苏醒,渐渐觉察出来,但知道了之后,生命会因此大幅度的不同吗?生命的伤与痛就会因此痊愈吗?

答案是:「当然不会如此神奇与绝妙。」

《其实我们都受伤了》一书,让许多人压抑到潜意识的受伤与脆弱情绪、伤痛经验与记忆,有了一个出口浮现,从潜意识层浮出到意识层。也慢慢分辨出过去的伤痛如何在后来的人生现场中不断重演、不停复制,换了一群人,换了场景,我们却还是进入到相似的情节,走到相同的结局。

我们知道了,但不意谓着我们因此就改造了或全然不同了。我们仍未学习以新的方式、新的诠释、新的途径,来经历与知觉我们生命所发生的一切。有句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说明了性格改变的困难。而性格反映出我们的处事与人际模式,也反映我们的情感、知觉与行动偏向,同时反映出我们的认知信念及参考架构。

因此,若没有深入的检视,若没有重新建立与提升生命个体所适合的有利作业系统,则生命个体的运作,可能还是会在老问题上当机、卡关与循环。

这并非以「要完美」的角度在看待人的这个处境,而是由衷希望在人生一世,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他个体想要实现的自我,完成他想要看到的具有超越性、突破性与成长性的自己。并能体会到身为人类,这具高智慧能力的生命,可以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与平衡、真诚与合一。不再是制造着分裂、对立、冲突、攻击、伤害与威吓。

基于这样的来龙去脉,因此,这本《其实你没有学会爱自己》诞生了。

过去我们生命被错待与受伤的经验,常常让我们怀疑自己生命的价值与美好,也让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与值得被无条件支持的。我们开始将自己视为一个应被憎恨的对象,或总是对自己不断的纠正找错。内在不曾怀疑,深信着若不是自己太卑微、太不堪、太无价值、太丑陋、太可笑……那么也不会经历到被他人酸讽、指责、厌恶、排挤、惩罚、怪罪与埋怨。若不是这一个「我」不够好、不进取、不成功、不亮丽、不光彩……自己也不用经历到被排除、被切割、被舍下、被漠视与被遗弃。

许多人正是如此将受伤与被错待的经验,转移成对自己的憎恨与厌恶。

于是,自己,成为最不爱自己的人;自己,成为最想让自己消失隐藏的人。

自己,成为最模糊的轮廓;爱自己,成为很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但憎恨与厌恶自己,却是人陷入痛苦深渊的罪魁祸首。无论是麻痹与回避自己,或是不断的攻击与残害自己,无不是想要解决那一份巨大的痛苦。如果这样的痛苦感,人可以意识到、觉悟到痛苦产生的机制或源头,那么或许便有了机会追溯痛苦的来历;那些生命历史中,生命被错误对待的方式而造成的创伤,而形成的破碎自我、不成形的「自我」。

而唯有让「自我」好好成长、成熟,有了实质功能,「自我」才能担负起照顾生命的责任与重量。

但「自我」要如何能获得好好成长、成熟的契机呢?

答案并非寻求一个理想完美兼具权威的替代性父母(这是投射出渴望的幻想),来好好爱我、滋养我、保护我、供应我。而是愿意为自己担负起这些关爱的职责;以成人之爱重新陪自己长大,接纳自己的所有,为自己找寻可以利于成长的资源与条件,并妥善的为「自我」的发展进行维护与正确照顾,练习设立适宜的人我界线,不再让「自我」动不动就被侵犯、被伤害与被波及。

坊间谈爱自己的书不少,诸如:拥抱自我、拥抱内在小孩、拥抱不完美自己、与自我相遇等等关键字的书籍其实很丰富,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无疑是再度唤起人们关注与自己的关系,能重视内在心灵伤痛的疗愈。

也许当你拿起这本书阅读的开始,正是你的生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与重要,而让你踏上寻找自己,与自己相遇之旅,这本书有幸陪你走一段,愿你在这一段旅程的终点​​站,终于学会爱自己。

  【注】自我的心理学定义:

所谓「自我」(self),是指个体意识中关于他自己的基本特征的一个统整概念或框架。一个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稳定与持续的概念,称为自我概念。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无法统整,他就可能面临「统合性危机」。当人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而完整的概念,「自我」的各个部分是混乱与混淆的,并且常因环境的因素而摆荡与受冲撞;在建立生活目标,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方面也易感觉无法踏实,因而经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空虚」与「沮丧」。

【其实你没有学会爱自己:练习以爱,重新陪自己长大】金句摘录:

滋养生命成长与茁壮的八大能力:关注与肯定,容许与信任自己,无条件支持与积极欣赏,慈悲与宽容。

他人能给予,是一种幸福,他人不能给予,是一种限制;他人能够理解,是一份感谢,他人不能理解,是一份事实。

你可曾想过,何以你这么轻易的就把「你值不值得被喜爱」的评论权交给别人?

即使因生命长期以来历经他人的背叛或伤害,标签或否定,或者因全面的失去或挫败,让我痛苦得想死,但我回头看,才了解那是疗愈的开端。

生命若没有遭遇冲击而产生了裂痕,那么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停顿,也没有机会端详清楚,自己生命内在究竟藏有多少未处理的伤痛,与积压到发霉发臭的委屈与怨恨。

我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我真正爱与认同的自己,而不是为了因应生存,为了讨人喜欢,为了让人看得起,而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弄得扭曲变形。

开始走向疗愈的人,是再也回不去从前的。他即将诞生出新而有觉醒的自我;一个真实而充满力量、勇气、信心、接纳力、包容力、慈悲,与经验到爱的自己。

如果,你看见了住在你内心的这个孩子,请和他说说话,告诉他:
「我知道你受苦了,我知道这一份苦你背得很重,背得好辛苦。我知道你曾经如此信任感情,如此愿意付出自己。你为爱勇敢过,你为爱努力过,你也为爱受伤了。我深知你走过的这一段历程,知道你从何处走来,我看了心疼也为你心酸,但我以你为骄傲,以你为荣耀,因你勇敢的经验这一路的起伏与煎熬。而今你仍还在过程中,但你不需要担忧再被遗弃,再被排除,我会在你身边,不离弃的守护你,陪伴你,与你同在。陪你走过这生命不容易的经历,学习这一份关于爱的功课。」

超越父母给的伤痛的最好疗愈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比他们更有爱的能力的人,成为自己的再生父母,而非执意要他们成为我们要的样子。

如果你愿意爱自己,这个意愿一旦坚定,就如同信仰一样,不再让你怀疑,不再让你充满了但书,不再让你有许多理由拒绝爱进入你的生命。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有话好好说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
  
《辅导员的话》

在生活中,我们常自寻烦恼。尤其是自尊比较低的朋友很容易就以自己的见解去看周遭的事情,完全没有经过求证,便以为人家在嘲笑、看不起他,而心情低落,或大发雷霆。但可能其实就像上面的故事,是一场误会罢了。所以,有话好好说很重要,问清楚,说明白,能够减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016年3月7日星期一

拿回生命的掌控


费斯汀格法则 - 刻进骨髓的非凡智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出名法則,即被人们稱為的“费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 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 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事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 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事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事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

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黑暗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 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样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楣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 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其实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倘若了解并能熟练 运用“费斯汀格法则”处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辅导员的话:

在生活中,我们常埋怨自己运气不好、遇人不淑等,其实生命的掌控在自己手上,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可以立刻转念,立即接纳、应对和处理,不使负面的部分扩大,那么就可能化险为夷。所以发生什么不重要,关键的是我们的应对方式。

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幸福在自己手中

幸福,拐了一个弯  

/马春丽

  那个傍晚,几乎毁了她一生的幸福。

  她没有任何预感。灶上的火刚停,看了看墙上的表,男人往常都是在这个时候迈进家门,一边嚷嚷着饿死了,一边跟她盘算着一天的收成。

  男人好手艺,几家建筑工地抢着要。工资翻着番儿地往上涨。男人有一天喝醉了酒,满脸深情地对她说,地里的活太重,你还是别干了,我养得起你。

  她就听男人的,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日子像慢火熬粥,熬着熬着,就有了绵长的滋味,馥郁的浓香。

  ……

  桌上的电话响了,很急促的铃声。她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拿话筒的手有些颤抖。

  电话是男人的一个工友打来的,他,出事了。

  出租车上,她的语气里带着哀求,能再快一点吗?司机师傅不言语,脚下加大了油门,车子风驰电掣般疾驶在去往重庆红楼医院的路上。

  男人被送往了手术室。医生说,做最坏的打算,或者,成为植物人。

  夜,不合时宜地降临了,她的心陷在黑暗之中,透不出一丝光亮。

  在家属等候区,她坐立不安。一个人来到窗口,俯瞰着城市的夜色。她想,每一盏桔黄色的灯光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吧,为什么属于她的那个故事,就已经破碎,不完整了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窗外的灯光渐渐暗了下去,喧嚷了一天的城市,沉沉入睡。

  手术室的门开了,她看到,早晨离家时那个生龙活虎的男人,僵直地躺在担架车里,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血迹斑斑。

  手术还算顺利,至于能否度过危险期,医生不敢贸然做出决断,只是淡淡地说,看他的造化吧。

  这一夜,很漫长。她拉着他的手,哭着,笑着,她紧紧地盯着监护仪上不断跳跃的数字,微弱而杂乱的气息告诉她,她的男人正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她要拽住他,死命地拽住他,不让他向那个危险的深渊坠去。

  曙光还是来了。男人的呼吸慢慢平稳,医生说,有好转的迹象。那缕破晓的曙光,印上了窗子,也给了她重生的希望。

  在红楼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男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苏醒过来的男人意识有些混沌,茫然的眼神在每一张围过来的脸孔上逗留,移开。看到她时,男人眼睛亮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是想笑,却因为嘴里插着的管子,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她知道男人已经认出了她,他一定是在冲她笑,那是她一生见过最灿烂的笑容。

  男人从重庆红楼医院出院的时候,还像个躺在床上的大婴儿,有时,会很依赖她;有时,又会冲她乱发脾气。她说,不怕,只要人还在。语气里,从未有过的坚定。医院的账单,她小心翼翼地折了又折,藏进贴身的衣兜里,骗床上的男人说,幸亏前些年瞒着他入了份保险,几乎没花着自家的钱。她的衣兜还装着另外一张纸,密密麻麻地,全是她欠下的债。

  天气晴好的时候,她会把男人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她要回了转让出去的几亩农田,又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了一份缝纫的活儿,无论多忙,她都要回家看男人一两次,陪他说会儿话,或者是倒上一杯热水,放在他的手边。

  男人能说几个字的短语了,有一天,她正在为他擦脸,听到男人歉疚地说,是我拖累你了。她怔了怔,很大声地冲着男人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养得起你。说完,觉着有些耳熟,这不是之前男人对她说过的话吗?

  前半生,男人为她开疆拓域;后半生,她要为这个男人撑起一片天。

  她觉得,幸福只是拐了一个弯,幸好,又被她追上了。


~~~~~~~~~~

辅导员的话:

这真是绝佳的心态,如果要怨天尤人,往负面的想会觉得很命苦,甚至绝尘离去,逃避重担。相反的,能够正向思考,勇敢承担责任,在艰辛的日子中还是有满满的幸福等待品尝。


小启:三月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