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心理援助工作

刚出版的新加坡社工协会SASW的五月双周刊,发出了征求协助四川震灾的呼吁,包括支持和辅导前往救灾的人员,以及培训中国当地有意协助心理重建的志工,联系的方式为:
a) Joanna Sears from Heart to Heart
http://www.hearttoheart.org/

b) Joan Khng from Hong Kong
joankhn@gmail.com

的确,对于受灾群众和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援助是目前救灾的重点工作,而心理重建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中科院心理學專家時勘表示,PTSD是一種由重大災難引發的焦慮障礙,其特徵是通過痛苦的回憶、夢境、幻覺或者閃現,持續地重新體驗到創傷性事件時的各種情感。

據統計,唐山大地震PTSD發生率為18.48%,延遲性PTSD發生率為22.17%,地震所致孤兒中PTSD總發生率為23.0%。

上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能立刻产生,但也可能在地震过后一段日子,处理了该办的紧急救护、善后、丧事等才出现,也就是延迟性PTSD,且看以下的报导:

正在成都參與心理救援的武漢心理醫院副院長施琪嘉受訪時表示,很多受傷的兒童在地震發生後從家鄉不斷地轉院,這樣會使他們對環境產生不安全感。同時, 每天大量的媒體來到醫院對孩子進行訪問,也對兒童造成了心理傷害。

他舉例說,有個9歲的小學生被埋廢墟裡時唱著歌等著被救,被送往醫院後媒體繁採訪得最終讓孩子情緒失控,在醫院裡大喊大叫,不准別人接近。

目前而言, 最重要的還是要固定志願者,讓孩子們有穩定的安全感,心理干預是一項災區長期的工作,現在亟需在全國建立一整套心理干預系統,來撫慰這些在地震中受傷的兒童。

中國第一位災害心理學博士董惠娟教授認為,為災區孩子們搭建能夠抵抗地震災害的教室,讓他們重新回到熟悉的學習環境,有老師和同學相互陪伴,是幫助他們走出災害心理創傷的最有效手段。

======================

中國心理學會會長張侃提出,唐山地震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倖存者仍有大量精神障礙問題;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心理援助要堅持二十年。專家提醒,地震三個月後,倖存者自殺現象將增多。

中國心理學會等三個單位為此特地成立危機和災難心理援助項目組,準備在災區建立心理援助站,進行約二十年長期的心理援助工作。

另外,專家也發現,現在各地心理援助的熱情很高,有超過五十支、一千多人的心理救援隊伍盲目趕往災區,但是
大部分缺乏基本的災後心理治療和救援培訓,反而給當地的救援工作帶來額外負擔,而且每個援助隊之間的工作沒有延續性和系統性。他們呼籲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不要光憑熱情去災區。

因此,除了辅导的专业训练,最好还具备紧急救援、重创伤害的临床经验,台湾南华大学的生死辅导团是一例:

学务长慧開法師表示,921地震發生後,佛光山及南華師生曾全力投入救援,並深入提供災後心理及生活重建相關援助,幫助許多的災民和家屬走過災難,重新開始人生。

四川大地震傷亡更嚴重,高達數百萬的罹難者家屬、救災人員及受傷民眾等,亟需災後心理諮商、輔導及生活重建的支援,而大陸方面在這個部份的資訊和專業支援極為缺乏,因此,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及研究所師生特別組成生死輔導團,計劃於暑假七、八月間安排三十位輔導員赴四川災區,依據921震災協助及支援經驗,針對四川大地震的喪親悲慟者,透過團體生死輔導,對兒童、青少年、喪偶、喪父母、喪子女及老年等不同性質的組別,進行兩週的心理層面與生死認知的輔導,並示範生死輔導的相關理念與活動設計之運用,給予當地的輔導人員學習的基礎與相關資源的建立,期盼生死輔導的資源與運用能在當地有所開展與運作。

另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健康863网也派遣了百人心理援助专家团:

康863網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綜合健康服務門戶網站,得到中華醫學會、中科院的大力支持,該網站在最短的時間裏,迅速組建了一支由健康863心理平臺知名專家、中科院心理所頂級專家、國內20多所重點大學及研究所的高級心理專家等100多人,這些國內最優秀的專家于5月21日奔赴地震災害第一線,全面展開災後心理援助。

這次行動除親自執行災後民眾精神安撫外,還將對災區群眾心理情況進行調查、篩選,進而確定“一對一、一對群”的干預措施,幫助災區群眾特別是兒童加固和重塑心理結構,順利度過危機,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還將在災區當地迅速培訓心理救援義工隊伍,壯大心理救援力量。

天地不仁,人间有情,这是在此次震灾中最深刻的体悟,让我们珍惜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圣洁!

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助人自助

昨晚的“我的守护天使”节目非常完整的呈现了“助人自助”的精神,在短短的半个小时我们看到一个人可喜的转变!

为生活奔波大半辈子的老人家,身体残缺了,蜗居在一房式组屋里,彷拂他的心灵和未来的人生也被困住了,他觉得别人瞧不起他、在背后批评他,无所寄托,生存变成毫无意义的沉重负担!

由于不信任,老人家不想打开心窗,是义工不断的敲门,把阳光引进了他的心灵,也在紧闭的蚌壳里挖掘了一颗闪亮的珍珠!老人家感受到无私的爱,在团体里有了定位,找到自己的归属,并得到可贵的尊重。

在生命故事分享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是最悲惨的!抹掉了自怜、拭去了心灵外表的灰尘,老人家破茧重生,走出小小的组屋,他和其他的老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得着与残而不缺的自信,更成为义工,驾着轮椅为更需要扶持的人送饭!

这让我们体现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论对于人性的领悟真是一针见血!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往往还是不快乐,觉得活着没意思;因为它需要再向上提升,我们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更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助人过程中这也是我们念兹在兹的理念,当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被发掘了,他就有了“自转”的动力,会挥洒出更亮丽的生命色彩,而无需他人在旁边敦促!

今天我是你的守护天使,他朝你也会成为别人的守护天使,爱就是这样源源不断的流转!

2008年5月28日星期三

何处觅心安

四川地震已经半个月过去了,再无生命迹象的可能性。

电视报导中年轻的军人说;我们上去挖尸体!

是的,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灾后重建了,包括这些负责“挖尸体”的人,多么为他担心!那张稚嫩而单纯的脸庞,过后还会保有吗?他可知日后的梦里或许不再有彩虹?

来自台湾的电子报有这么一则讯息:

~~~~~~~~~~~~~~~~~~~~~~~~~

「這是來自印度的恆河沙,你們可以自取。」台灣醫療團僧伽醫護基金會人員,把從台灣帶去的祈福物送給高坪鎮災民。話音未落,所有祈福物品一搶而空。

「我們拜佛的,這能保平安,這大難只有佛祖能保佑!」一名中年母親,為小孩掛上來自台灣的平安項鍊說,自己逃過這麼大的災難,也是佛祖眷顧。她摸著孩子的頭說:「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這是唯一的心願。」

來自摩瓜坪鎮的周老漢說,地震後他走了兩個半小時才到紅白鎮,沿路看到幾十具屍體,沒有一天睡好覺。樂生醫院徐蔚泓醫師表示,比起藥物,災民更需要心靈的安慰和重建。他說,不少災民都有失眠、焦慮、精神緊張的狀況,但台灣醫療團沒有帶很多這類的藥。

而目前在高坪鎮災區做心靈撫慰工作的,是四川當地青年義工。在難民安置點、來自成都的義工陳道說,他只有二十五歲,沒有接受過心理治療和輔導的訓練,只能憑著關心、關愛對待營內的災民,「輔導他們自立自救」。


慈濟功德會的薛明仁說,對災民要先「安心」,才能「安身」,再來是「安生」。慈濟功德會連日來在德陽災區一些災民安置點,不單是煮東西、發物品,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做到讓災民「安心」。

~~~~~~~~~~~~~~~~~~~~~~~~~

无法前去做些什么,身在狮城,身为辅导人员还能做什么来协助“安心”呢?

我们一直在思考着!

2008年5月27日星期二

为幸存者求安心

昨天,少女感化院读书会大家的眼眶都红了,是为人性的崇高,亲情的伟大而动容!

虽然由于资讯有限,很多孩子对512所知不多,但经过简报、分享和阅读,她们领会了许多,在坦诚的“咒骂”老天爷之外,她们也在剩下的短短20分钟内,写下了自己的触动和创作了一些短诗,当中真情的流露很令人感动,经过她们的同意,以匿名方式发表部分内容于下:

1. 512地震,它让我发现到我们其实是很幸运的!不需要每天活得提心吊胆,害怕哪一天出了家门,却再也没有回家的机会。或者当我们看着父母出去工作时,可能会遇害,而且连他们的最后一眼都看不了。

2. 512地震让我知道生命的宝贵,还有老师对学生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很多种种……。现在的我们虽然没事,但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有我们所缺乏的意志力。爸爸、妈妈、医生、护士……,我们应该对这些人敬礼,谢谢你们,你让受害者再看到了曙光!

3. 生命原来是那么宝贵的,我们却还不会去珍惜它!我深深的了解到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为了不要孩子受到伤害,即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没关系!

小诗1:
孩子,不要放松妈妈的手呀!
妈妈说过会陪着你,到天涯到海角,
喂你喝奶,帮你冲凉,为你更衣,我都会陪着你。
我会抓住你的,如果你真的得走,带着我一起离开吧!

小诗2:
感谢上帝,把你送给了我。
感谢上帝,给我机会带给了你一些幸福快乐。
感谢上帝,让你感觉到我给予你的爱。
虽然你离开了,可是我依然要感谢上帝,
因为祂把你带回了祂温暖的天堂。

多元艺术家陈瑞献针对震灾短短的一席话,最为睿智。他说:“因为我们太渺小,在这个悲惨的过程,我们同时睁开了眼睛,看到幸和不幸,就像生和死一样,一直不停地交替进行着。在天崩地裂,水深火热的时候,我们也看到百花继续开放,百鸟继续飞翔。天地不仁是天地的事,我们勇敢面对生死、面对灾难是我们的事。所以,让我们忍住最大的伤痛,促进最大的力量,来为所有的死难者求安息,来为幸存者求安心。

在生死教育中,这段话盖括了全部的内涵,即使你走进了生命黑暗的幽谷,外头依旧阳光灿烂,控诉大自然,埋怨为什么是你并无济于事,最重要是接续下来的工作:为死难者求安息,为幸存者求安心!愿和所有的人一起默念这段话,一直到能够背诵,能够变成我们的人生哲学,身体力行!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永恒的诗歌

巨大的灾难在刹那间发生,生命伤亡、房屋倒塌,彷拂一下子就结束了,但大地的怒吼未停、心灵的震撼过不去,灾后的重建也是一段漫长的路!

在这段期间,人的心靠近了,我们在一起流泪,大家的目光一致,但随着时日消逝,慢慢的,我们的焦点会转移,因为日子依旧要过。

幸好,文学、艺术会记载我们的创伤,当我们再一次朗读、歌咏或欣赏,深层的感觉就又回来了。

让我们记住无辜伤亡的人们,更不能忘却牺牲自己的伟大教师、长辈和救援人员!

今天在少女感化院将和孩子们诵读以下的作品,也在此和大家向创作者致敬!

~~~~~~~~~~~~~~~~~~~~~~~~~

http://tv.people.com.cn/GB/14645/25059/122530/7282890.html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原诗:文烛 改词:田地 作曲:姚峰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


http://ent.163.com/08/0519/12/4CA9R196000300C8.html
《生死不离》
作曲:
舒楠 作词:王平久 演唱:成龙

生死不离 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了美丽
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
你的呼喊刻在我血液里

生死不离 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与你祈祷一起呼吸
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
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 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坚强升起
我的努力看到爱的力气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创造奇迹 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去缝起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创造奇迹 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那里 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去缝起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

http://beianwuhan.blog.sohu.com/88326986.html
妈妈,别哭
文/北岸 制作/董凯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我看见你跌坐在嘈杂的操场,撕心裂肺的呼喊还在我的耳旁。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老师说那边再没有鸟语花香,所以我恋恋不舍回头张望,绿水青山却是一片苍凉。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只是我舍不下曾经的梦想,帮我把漂亮的书包好好收藏,我听见废墟里姐姐的书声朗朗。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我还想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留恋着黑板、书本和课堂。


~~~~~~~~~~~~~~~~~~~~~~~~~

《认错李小刚》
文:梁文福

李小刚的爸爸认出李小刚
小刚的手握着铅笔
他才学会写“未来”呢
李小刚的手指没那么长那是
李小军小军的手背有个胎记
你看他校服都湿了
李小军的妈妈说
小军最多汗了

不不不那是李小华小华的奶奶说
小华是个爱哭鬼
你看他哭湿了校服你看
泥土都哭了天都哭了
一定是李小华

李小华就是李小军
李小军就是李小刚
李小刚就是那个认错人的人的孩子

所有闭着眼的孩子
眼睛再睁开了
也都会认错亲人――
所有伤心的脸都是一样的

手牵手站着 认错雨就是泪
肩并肩躺着 认错童年是天黑
全中国不会认错了:那是李小刚
全世界不会认错了:那是李小刚
每一双眼都认出来了 那是个孩子
 

2008年5月23日星期五

灾难中求存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0天了,但大家的目光和心情仍然无法转移,我们的心太痛了,只因随着挖掘工作展开,知道有些死伤并非纯然是地震造成的!

这次学生的伤亡人数甚多,在救援的过程中,却发现少许本着良心建造的校舍,在震央中依旧结构完好,全体师生得以保住性命!

再来是好多人被压死在桌下、床底或车子里,这些在传统观念中避难的场所,其实却是最不安全的!昨天的早报读者投书“须教导学生基本逃生知识”中指出要往桌子底下躲,这次不正确的,很担心以讹传讹。

那么该躲哪里呢?谨转载以下的报导,这是台湾921大地震之后协助救援的美方队长演讲记录:

~~~~~~~~~~~~~~~~~~~~~~~~~

正確的地震保命法

美國國際搜救隊長道格卡普是美國國際搜救隊長,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他及他的隊員己參與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災難的救災工作,他曾經爬進近七百棟因為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內搜查受困的生還者以及罹難者的遺體。除了參與兩年前日本神戶大地震及美國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救授工作,十二年來國際新聞中的重大災難救災,他都沒缺席。


本月十九日他離華前,除了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邀他演講,美國在台協會、加拿大駐華經貿辦事處也邀請他,為美、加外交官員傳授在建築物倒塌時如何求生。國人從小到大,在防震演習中,老師總是叫學生躲在課桌下,道格得知這點後,很焦急地一再呼籲:不要躲在桌子、床舖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為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舖的旁邊。

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大學合作拍製的地震逃生錄影帶,說明不要躲在桌下避震的道理。透過土耳其政府協助,製作單位爆破一棟廢棄大樓,模擬地震時建築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員先依據「常識」,在桌子床舖等家具旁,同樣放置十具模特兒,炸藥引爆後大樓變成斷坦殘壁,他和搜救隊員依予找到二十具模特兒,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兒,有八具被壓成全毀,其中一具甚至頭、身、腳斷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兒,則全部安好無事,他解釋,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道格說,即使開車時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髮未傷:強烈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他很慎重地對在場的一百多位我國搜救隊員說,搜救隊員必要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只有活下來,才能拯救他人性命。

他說,希望大家告訴大家,只要傳播這麼一點求生訊息,地震發生時,建築物內的傷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為百分之二。

~~~~~~~~~~~~~~~~~~~~~~~~~

也就是"墙墚倒塌卡在坚固家具下的正三角形底部",才是可能存活的空间!

简易的避难三步骤是:
(1) 躲:馬上躲到最安全的三角形空间
(2) 蓋:以枕头、棉被等遮掩保护,抱住头及眼睛
(3) 抓:以一之手抓緊坚固家具的一脚,必要時抓著一起移动

而在此次地震中,也有人凭着机智等到了救援,以下是自救的要点:  

1.被埋压人员要坚定自己的求生意志,消除恐惧心理。能自己离开险境的,应尽快想办法脱离险境。提醒: 坚定求生意志可创造奇迹哦!    

2.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应设法先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烟尘而引起窒息。    

3.被埋压人员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应尽一切可能与外界联系,如用砖石敲击物体,或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    

4.被埋压人员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最好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若无力脱险,在可活动的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水或代用品,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营救。

上述的资讯是从众多的网络讯息中过滤、整理出来的,谨此感谢这些无私的分享,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孀居不孤独

台湾早期的喜剧演员,后来成为终身义工的孙越,曾经和妻子有过这段对话:

他問老伴:「總有一天我們兩個人會一個先走,一個後走。」
孫媽媽說:「要死我先死,你比我堅強,」
「但如果到時候上邊的老闆叫我先走呢?」
孫媽媽想了半天說:「那我會每天哭,不吃飯,不出門,不……。」
「算了,算了,我看還是你先死吧,」他不改喜劇演員本色。

两夫妻牵手多年,一定探讨过这样的话题,每对恩爱的伴侣都期待“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但除非意外或自杀,如此的愿望是很难达成的,即使发生了,也将留给身旁的亲人无比的伤痛!

我们都祈祷比较坚强独立的人可以后走,但万一事与愿违呢?

又或者无论谁幸存了,就不应再脆弱、无法再依赖了呢?

如果你没有子女,那你可能要独啃那份凄清!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独自扶养的道路是艰辛的!

也许,你需要更多的扶持,更多的倾诉,更多的分享和资讯,来帮助你度过孀居的日子。

也许,你已经走出幽谷,愿意和其他的人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让新寡能得到支持。

欢迎参加在雅乐妇友会的互助团体“孀居妇女小组”,让我们一起走!

时间:一连六次,每星期四下午2点-4点
地点: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请事先报名,电:6250 1012

2008年5月21日星期三

母性的光辉

一位结婚多年仍不敢单独睡觉的“胆小”女人,在四川地震中丈夫抱着她,由三楼掉到了楼下的一个夹缝里。她右腿被一块楼板砸住了,而丈夫的头被砸破,大概半小时后就去世了。

第二天,看到洞口有亮光,但她和同事一起喊得嗓子都哑了,也不见救援,她一度绝望得想死了。然而想到丈夫临终叮嘱,要她坚强管好孩子,她有了支撑的动力。

口渴了,她接小便喝;没有尿了,她拿一块砖头砸已停止流血的右小腿,让腿再度流血,喝着流下来的血……。

当第三天救援来时,十几个消防队员无法深入她被压的塌楼,当下,她决定为自己截肢!她告诉一名消防人员,她的腿砸烂了只剩下皮肉连着,要求他去找把锯子,以便她自己把腿锯掉。

她当时也看不清楚,只咬住牙,忍住痛摸着用锯子锯。把皮肉锯断了,筋还连着。于是又讨来了剪刀,自己剪筋,弄了半小时,终于把右小腿弄断。爬过一段距离后,救亡人员才能把她拉出来。

她说:是想见到儿子成才的母爱,让她有了自己截肢的勇气和决心。


~~~~~~~~~~~~~~~~~~~~~~~~

在地震中,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截肢事件,亲人在紧急中,同意让救援人员切割孩子或配偶被压住的手或脚,以求脱离险境,但极少是由自己决定截肢,更没听说是自己动手!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断啊!

在残酷的天灾中,我们深深悲痛,但同时也为人类在危急中所发挥的坚强生命力、意志力、大无畏、机智反应、大公无私和舍己救人等精神而赞叹,这也是用无数宝贵的生命所换来最精彩的道德和危机教育,在见证人性光辉的当儿,让我们为牺牲的人们鞠躬致敬!

2008年5月20日星期二

人间有情



直到那一刻
你手中还握着一支圆珠笔
紧紧地
紧紧地

在那一刻
一声巨响
一片黑暗
世界突然停顿下来
你连笔也来不及松手

也许那是你唯一的圆珠笔
也许是你爸妈给的生日礼
爸妈常说,要努力向上
老师常说,要好好学习

在那一刻
也许你正从窗口望出去
课室外的天地
让你暇思
你记起爸妈今早的叮咛

你想起成都、上海、北京
这些既近又远的城市
什么时候你能去
刹那间
一切都消失
你没有恨意

直到那一刻
你手中还握着爱与希望
紧紧地
紧紧地

摘自严孟达“生命无价”。

在震灾中受害的许多孩子死时还紧紧抓住描绘未来的笔,但生命中的爱与希望却再也掌握不住了!

是无法预期的天灾夺走了他们的梦想,然而在残酷无情的现实中,却有一幕幕人性最高情操“舍己救人” 的画面,随着挖掘工作展开,不时的呈现在世人面前,震撼了你我的心灵 --

一个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着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人,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一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

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女婴被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

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看到一位母亲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

这些孩子都活了,因着父母、祖父母的爱,他们活了!

同样的母爱在本地也让我们感动:
5月16日,一辆小型罗厘与一辆货车在大巴窑8巷相撞,导致小型罗厘失控冲上人行道,一名印族妇女当时带着一对儿女经过那里,情急之下,她把两个孩子推开,自己首当其冲被罗厘猛撞,摔跌地上,儿子也遭撞,但只是脚部骨折,而女儿则没事。

但同一天的凌晨、同样发生在大巴窑,一位和丈夫分居的年轻妈妈,却亲手把12岁的儿子毒害了!

儿子身体健康,显然不是因为疾病缠身,而担心他饱受痛苦折磨。

儿子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显然不是因为品性不端,而畏惧他以后祸害人间。

儿子英文出色、表达能力强,显然不是因为学业差劲,而烦恼他将来无法自立!

那么,是什么原因需要了结他的生命?

如果说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让她觉得这样做是母爱的表现?

是她决定让孩子跟自己一起离开人世吗?

孩子是她带到这个世界的,可是,她有权利把他带走吗?

为什么她有勇气杀了孩子,却没有勇气杀自己?

又或者,独活下来,会是更大的惩罚?

她如何面对内心、世人的谴责?!

今天,对于如何为人父母有很多的触动,欢迎参加“雅乐妈妈小组”,让我们探讨更多、分享更深!

时间:每月第三个星期二下午2点半-4点半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请事先报名,电:6250 1012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天灾之后


继缅甸水灾之后,512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再次冲击了我们的心灵,看到无数人在刹那间经历家破人亡的剧恸,或是面对生死未卜的焦虑,真是心痛极了。而救援行动虽然积极展开,但“72小时救灾黄金期已过,5万多人恐遇难”的真相,恐怕让更多抱着希望守候的人们心碎了,接下来只能期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面临重大灾难,除了紧急的抢救、捐助、医疗、防止传染病外,幸存者的心理重建是要务之一,很高兴这次中国政府能关注辅导层面,各省派出的救治队伍中,都配备了合格的心理辅导医生,也有很多志愿者,以一对二的方式,照顾、陪伴和开导失去父母的孤儿。

更令人振奋的是提供心理支持的网站在当天就有人发起了,这个华老师网:http://www.hualaoshi.com/联合了一群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为灾民服务,网站首页说明:“华老师是谁?华老师能给你带来什么?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截至2008年5月13日7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9219人死亡。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在重大灾难面前,我们心理学者可以做些什么?”“ 华老师的名字寓意来自华夏心理老师、华生老师之意。华老师是个虚拟人,他致力于将互联网与心理学结合起来,通过MSN机器人(机器人号码:Hualaoshi@msn.com)为灾后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同时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华老师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灾难。这是华老师全体志愿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华老师网有非常完整的灾后创伤和重建的讯息,主要的文章来源是台湾的心理学界,因为之前911大地震的灾后扶持,累积了许多宝贵的资讯,是真正从实地的经验中整理出来的,而非只是理论的层面,非常值得参考。

从报章的报导,也知道本地有不少来自四川的学生、陪读妈妈、工作人士或者是新移民,在地震之后,有些人不幸失去了家人,也有人尚在焦急的等待,这当中的焦虑、难过、愤怒、悲痛和自责,我们可以理解,身为受难者的家属您一定积累了许多负面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的舒解,伤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在此,辅友会愿意尽一己之力,义务提供华语的团体辅导和支持,请私下或透过华源会、天府会和我们联系。

在此之前,也转载一篇很好的访问报导,希望在第一时间缓和您的种种情绪,也祝愿您的家人平安离苦!

~~~~~~~~~~~~~~~~~~~~~~~~

心理干预教你直面灾难

南方网讯

萧伯纳有句名言: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其实,很多的时候,“灭顶之灾”并没有夭折我们信念的破坏力,只是我们因为自己给自己使绊儿;即便,真的是沉重得让人难以喘息,也应该想到:因为我们失去了,并且不能失去更多。于是,“心理干预”开始让我们凝眸,开始提醒我们,到了清除你鞋子里那粒沙子的时候了。记者近日采访了多次参与灾难心理干预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吕秋云教授。吕教授说——

吕秋云教授首先告诉记者,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除了受灾人的家属外,还包括他的朋友、同事,以及抢救人员、目击者,他们都是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对象。

那么,什么是灾难心理干预呢?吕秋云教授说,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灾难事故是突发的,而且危害程度深,当事人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短时间内会产生一种应激状态,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绝望、无助、抑郁等心态,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因此,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宣泄抑郁直面现实

心理干预最主要的是倾听,就是让他们宣泄灾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他们都说出来,而不是压抑、回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心理专家在进行倾听的时候,会从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倾诉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然后心理专家必须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认识、面对、接受失去朋友、亲人这一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原谅灾难原谅自己

起初,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往往存在否认失去朋友、亲人的心理。为了让他们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对他们与死者的关系及其他有关事件进行回忆。此时还要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等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这是正常的。还告诉他们如果酗酒、自伤、自杀等才是不正常的反应。而此时可以告诉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处理好与死者有关的消极情绪,将有助于发现他们关系中值得永远怀念的一面。在干预中,可帮助他们分析,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让他们学会原谅自己,以积极的方式消除内疚,改变不现实、不合理的信念。

吕教授还指出在提供干预时,有时会遇到阻力,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应放弃悲哀。他们认为如果悲哀的时间不够长,或者悲哀的程度不深,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然后让自己无休止地陷在悲哀之中。其实仔细想想,即便是死者也不希望我们永远沉浸在沉重的悲哀中。此时应使他们了解到,从悲哀中解脱,从事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是对死者的背叛,紧接着要帮助他们投身新生活。逝者已去,我们要坚强地活着。

健康心态纪念逝者

受到创伤后,每个人表达悲哀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悲哀及创伤后所产生的自然反应都会慢慢地减弱。随着悲哀反应过程和干预的进展,心理专家将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与死者保持一种健康的关系。要让他们知道,现在已离去的亲人或朋友,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吕教授指出,很多人都希望将创伤事件忘掉,但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忘掉创伤,而我们要做的是逐渐淡化悲哀,积极地投入新的生活。在每年的创伤事件的那一天,我们可以采取健康的行动去纪念逝者。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使许多人要目睹死亡及毁灭,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灾难发生后立即进行灾后心理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付技能面对和经历痛苦过程,尽快完成善后事宜,对于已经失去的,我们没有回天之力。但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有所为。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家有纠纷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段有智慧的对话:

~~~~~~~~~~~~~~~~~~~~~~~~

有一天一个有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而已,你还是用喊的,难道不能小声的说吗?为什么总是要用喊的?”教授又问。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更大声……”

教授接着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怎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的,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教授做了一个结论:“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自然的过了几天,等要心的距离已经比较没有那么远时,再好好的说吧!”


~~~~~~~~~~~~~~~~~~~~~~~~~

当家有纠纷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几乎就是处理冲突的最高指导原则了,但怎样才不把心灵沟通的门窗关闭起来,怎样不为了胜利、自我防卫或报复等,而说出破坏彼此关系的话语?如何化玉帛为干戈,取得双赢?

欢迎聆听今天下午2点-4点在雅乐妇友会的讲座:家有纠纷,如何是好?

地点: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请事先报名,电:6250 1012

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

替尊长洗脚



上图是5月10日,在济南市港沟镇实验小学,学生们为自己妈妈洗脚的情景,您看到了妈妈脸上的满足吗?

近几年母亲节,中国和台湾都不约而同的以“为妈妈洗脚”做为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的主要活动。有的设计成作业,当作是幼儿园学生回家的功课,有些则在学校礼堂举行,也有举办“千人洗脚”活动,在公园大规模的进行。

究竟替尊长洗脚的意义在哪里呢?

有人说得好:『我从小家里环境不错,有佣人侍候,但父亲为了让我们学习谦卑,培养孝敬心,要我每天晚上亲自去端水,调好适当的水温为父亲洗脚,父亲会随机教导我如何用心,如何做得好,在洗脚过程中,父亲也藉机会了解我当天在学校的状况,教我一些做人处世应有的态度,父子之间的感情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表达,最重要在于体解父母的付出和辛劳,并藉由服侍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交流!

而这也想起了数年前带给收容所孩子们阅读的一篇文章,会是因为此文而有了“为妈妈洗脚”的风潮吗?记得当时这些因为“不受父母管教”法令而被家长送进来的孩子们有很深的触动,从正反两面激发热烈的讨论,也许,您也会有感触,谨此共享:

~~~~~~~~~~~~~~~~~~~~~~~

幫母親洗腳

一個剛自日本一流學府畢業的大學生,參加一間大公司新進人員的應徵。在經歷幾回合的激烈競試之後,終於到了最後一關--社長的親自面試。他不安地走進社長辦公室,在社長面前的椅子上坐下。

社長看過他的自傳履歷後,出乎他意料地問道:「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
「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
「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
他想了想後說:「有過,那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十塊錢。」

面談結束前,社長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能為父母做一次,做得到嗎?」他一一答應。

這個年輕人在出生不久之後,父親便過世了,全靠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撫育成人。年青人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東京的一流學府,他的母親就靠著幫傭掙錢,供他在大學的一切學費開銷。那天,他回到家,母親去幫傭還沒回到家。

「等母親回來,要怎麼替她洗呢?」他想:「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吧?待會兒她回來,便為她洗腳吧!」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預備好水盆要為她洗腳,覺得很不好意思便說:「我的腳很髒,我自己來吧!」

年輕人便將自己為何想為母親洗腳的原因說一遍,母親理解後,便依著兒子,坐在已準備好的椅子上,把腳放進兒子端來的水盆兒裡。當他握著母親的腳時,才猛然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在歲月的侵蝕下,已似木棒那樣的僵硬。他情不自禁地摟著母親的腳流下眼淚。感受到母親為了他辛勞一生。

第二天,他如約到公司,很傷感地對社長說:「我能不能被錄取,對我來說已經微不足道。現在我才明白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是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裡沒有學到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您,我恐怕不會握到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好好照顧她,再也不能讓她受苦。」

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來上班吧!」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你不必样样精通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篇动人的文章:

~~~~~~~~~~~~~~~~~~~~~~~

你必須有一件是出色的

德國一家電視台曾舉辦「十秒驚險鏡頭」比賽,吸引許多人參加。奪得冠軍的鏡頭「臥倒」播出那晚,觀眾看完都眼裡含淚,在那10秒鐘後肅靜了10分鐘。鏡頭是這樣的:

火車站裡,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徐徐而來的火車扳動道岔。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方向進站。假如他不及時扳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

他無意間回頭,看見兒子正在鐵軌那端玩耍。要救兒子?要扳道岔?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就在關鍵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大喊「臥倒!」同時,衝過去扳動道岔。一眨眼工夫,兩列火車呼嘯而過。

乘客不知道生命曾千鈞一髮,也不知道一個小生命臥倒鐵軌邊,絲毫未傷。那一幕剛好被一個路過的記者攝入。

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必定非常優秀。後來,漸漸知道他只是普通人,唯一的優點就是忠於職守,沒耽誤過一秒鐘。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的兒子是弱智兒童。

他說曾一遍遍教誨兒子:「你長大能做的工作太少了,必須有一件是出色的。」兒子聽不懂,但在生命攸關的那一秒臥倒了,這是他跟父親玩打仗遊戲時,唯一聽懂並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達文西說:「如果,今天我很努力、過得充實,晚上將睡得安穩;如果,我一生都很努力、充實過活,我將能安穩長眠。」

是的,我們要努力過每一天, 而且告訴自己:「或許我笨,但沒關係,我可以走得比別人慢,也不願跟著別人盲目趕路!」

~~~~~~~~~~~~~~~~~~~~~~~~

似乎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很直接的反应是 -- 一般正常的孩子未必做得到,惟其这样的小孩,他的心思纯真,对父亲也完全信任,所以在危急的时候救了自己一命,而父亲也得以完成任务,火车不至于相撞!

正常的孩子懂得反抗,对于父母亲的要求不是讨价还价,就是得问清楚来龙去脉,才肯乖乖地听命,而这必然已经失去宝贵的黄金时间了!

所以你不必样样精通,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把小小的角色做好、尽忠职守就够了,一架飞机没上好螺丝钉、一扇窗户少装了铁栅也会出事呢!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

啤酒女郎的冲击

咖啡店外来啤酒女郎是抢了咖啡阿嫂的饭碗,还是为她们制造了工作机会?

这个问题自从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4月17日在劳资政论坛上提到“咖啡阿嫂”的投诉,他回应:“这两名年轻的中国女子为顾客送上啤酒,因为她们,咖啡店每晚都非常热闹。因为有更多顾客光顾,你的老板能赚更多的钱,也因此能够雇用你。” 之后,就在民间引起沸沸扬扬的辩论!

雇用年轻漂亮的啤酒女郎会带旺生意是不争的事实,但相对的,一些只有啤酒阿嫂的咖啡店就生意惨淡了,那些老顾客纷纷过档矣!而且啤酒女郎的老板是啤酒商,他有了底薪较低廉、勤劳、肯加班,又受顾客欢迎的外来啤酒女郎,就不太可能聘请本地阿嫂了;而原本捧咖啡的能够搭顺风车做到的生意有限,因为醉翁之意,顾客们大多把肚子留着装啤酒!

大家的质疑也在于是如何考量开放聘请外地啤酒女郎?一个啤酒推销员得具备什么条件呢?

根据Tiger啤酒最红,每月卖上6000多瓶酒,赚取1500元以上收入的一名新加坡啤酒安娣所言:“当啤酒女郎,最重要的是速度快、眼力好,亲切面对顾客”。当然,体力一定要好,得一个晚上至少6个小时不停走来走去、能言善道,八面玲珑,可以很快和三教九流的顾客打成一片、脸皮也要厚,能忍受顾客的冷嘲热讽、口吃豆腐,甚至动手动脚;另外酒量也要好,虽然多数的公司规定不可陪客人喝酒,但为了促销,很多还是面不改色的“干杯”!

像这样得具备高体力、高反应、高EQ、高手腕的行业,是否在本地一才难求呢?

人力部雇用外劳的准则一来是要引进外来人才,扩大本地的人才库,二来则是因为有好些粗重工作,如造修船厂、建筑工地的工作,是本地人所不愿做或不足应付的。那么,啤酒女郎是属于那一类呢?

而令人担忧的莫过于它所带来的社会冲击!一位酒客就说:“现在啤酒妹的服务比较好,她们不只会倒酒,还会说笑聊天来让我开心,所以我现在几乎每个晚上都到咖啡店去捧她们的场。”

表面上似乎是工作之余松懈压力的好点子,酒足饭饱回家之后可能心情放轻松,对妻小也比较和颜悦色,而且价廉物美交通便。但是酒喝多了,除了对身体不好、多花钱,还有潜在的风险:性交易、感情纠纷和家庭危机。

虽然这是一个宣称卖酒不卖身的行业,但曾经就有从事倒酒工作的个案,表明自己的感情世界很复杂,和多位酒客之间有不同的纠葛,这是“酒不迷人人自迷”的后果吧!

声色场所原本是有大门的,现在诱惑却来到家门口,你会带自己的孩子到有啤酒女郎的咖啡店,看着她们像花蝴蝶般穿梭在酒客之间,偶尔还会互相打情骂俏吗?

年轻貌美的啤酒女郎或许会为咖啡店带来生意,但我们所需付出的社会代价、带给孩子的不良示范是什么?

明天的家庭主妇园地我们将在论坛讨论这个课题,主妇书香将分享尤金的“水也有灵魂”一文,并介绍简单又美味的靓汤食谱和省电妙方,欢迎一起来度过一个快乐的星期二下午!

时间: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妈妈知多少?

来临的星期天就是母亲节,早报记者前些天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检测孩子对妈妈的了解有多深?

名为“妈妈知多少?”的问卷中有10道有趣的题目,包括:妈妈的生日?最喜欢的颜色、菜肴?最讨厌你做/说什么?什么对妈妈最重要?她的口头禅?妈妈当年的志愿?结婚的年龄?年轻时做过最疯狂/有趣的事?什么样的母亲节礼物最令她感动?

经过记者电访妈妈核对的结果发现有两大误区,一个是“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多数的孩子居然不清楚!猜想这是因为母亲们总是餐桌上的“垃圾桶”,常常最晚吃,又专拣孩子吃剩的、不爱吃的,或是煮失败了的菜来吃;即使到了餐馆,丈夫和孩子爱吃的菜肴一定先点,常牺牲了自己的喜好。就这样,孩子无从了解母亲的最爱!可能妈妈们需得多“爱”自己一点才行。

另外一部分是“母亲的童年往事”,孩子们也答不出来。这真是很好的提点,父母亲们常觉得不晓得要跟孩子谈些什么,其实自己走过的路就是很好的题材!你不一定要当英雄,自己的丑事、失落、茫然和痛苦也是绝佳的借镜,让孩子知道父母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曾经年轻、历尽疯狂、有过梦想、流血流泪,经过好一番寒彻骨,才走到了今天。

妈妈们在抱怨孩子不了解自己之余,也要想想自己又让孩子有多少机会了解呢?

也许母亲节就是一个彼此倾诉的好机会,打开心窗,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别老是为了担忧、害怕,重复孩子听上千遍也不会改变的事情,让孩子觉得妈妈就是无聊的同义词!即此预祝妈妈们过节快乐!

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支撑生命的浮船

在港剧“妙手仁心”两位医生间曾有这么一段对话:

年轻的实习医生针对屡次自杀未遂,最终在医院跳楼身亡的女孩说:“你不必为她感伤了,这种人死了好,她的家境富裕,不需为生活奔波,但看她手上那么多道割痕,肯定是自杀无数次了,你救得了她这一次,不担保能救她下一次,像她这样的人,死了也算完成她自己的心愿,更不必再浪费医院的人力、物力了!”

资深医生错愕的望着她说:“难道你从来没有过脆弱的时刻?难道你不明白救人就是医生的天职?……”

是的,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刻,而觉得生无可恋,这时如果有及时的援手和关爱,可能就会在悬崖边挽回一条人命。这也是为什么辅导员要求危机个案签署合约,应承在最后一刻必得拨打电话告知。

也许有一线希望,人们会因为所信赖的人的关心而改变轻生的决定!被爱的感觉是支撑生命的浮船!

以下的故事就是一例:

~~~~~~~~~~~~~~~~~~~~~~~~

被愛的感覺

作者:心燦

很多人生活過不下去選擇自殺,活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有一種最最讓人遺憾:身體硬朗、經濟寬裕、才華橫溢……可為何他還是選擇這條不歸路?這則故事或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一位退休教授,唯一的女兒遠嫁美國,他跟老妻過著無牽無掛的日子,早上一起爬山,下午整理院子花草,看書報雜誌,喝下午茶。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老妻的遽逝,帶給他難以言喻的傷慟。不少親戚朋友來安慰:「節哀順變」,他極有禮貌地回答:「謝謝關心,我會的。」

大眾面前沒失方寸,但私下他做好了計畫: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寄還,然後,走到律師樓立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一晚,他在桌前寫下最後的話:面前,是一瓶藥丸……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一刻,電話聲響起。他拿起話筒,一陣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到機場了,我好想陪陪您。」他猛然清醒,是女兒的愛喚起他活下去的動力。

老教授以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防止自殺最有效的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而是一種簡簡單單的『被愛的感覺』。

你我都需要被愛,一通電話、一分主動的問話,讓對方感受到還有被愛的關懷,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誠如這位老教授,女兒的一通電話,把他從死神手中拉回來。生死一瞬、生命無價,你我的愛,都可以成為他人豐厚財富的一部分。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猫头鹰的警惕

彭飞先生昨日在早报副刊发表的“猫头鹰”一文,确实引人深思。

或许有些猫头鹰是为了保障既有利益而提供不切实际的建议,让取经的狼群瞎忙一场。但多数的猫头鹰精英应属只能空谈的理论派,缺乏现实生活的经验,因而所提出来的改革或方法不是无法施行,就是不够便民。

这也是很多“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政治家要下乡的原因,台湾即将上任的总统马英九,在选举之前到全台319县市进行Long Stay 90天长住之旅,虽然被对手批评作秀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实际上到民宅借宿,听到民众真正的需求,感受平民简陋的食衣住行,相信对向来一帆风顺、外省出身的他有相当的冲击,从而能制定更到位的政策。

精英或书生型政治家的弱点也是身为辅导员常常自省的部分,记得在一个案例分享会上,大家对一位单亲妈妈收留了儿子的许多“狐群狗党”而搞得家里一团脏乱,寸步难行的看法,就是妈妈没有划清界线,认为她应该维护自己屋主的权利,把这些白吃白住的食客们赶出去,提升居住的品质,也保障自己的经济。

但是,这位母亲能做得到吗?这是她的期望吗?隐私权对她重要吗?还是在一群“孩子”的包围、依赖中,让她更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也曾有丈夫外遇的妇女抱怨其他的辅导员指示她自我反省,好好想想丈夫为何有婚外情,肯定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有不足的地方!过后她难过极了,差点想跳楼,因为原本以为可以从辅导员那边得到安慰和应对的方法,却没想到被“教训”了一顿,由受害者变成肇事者。

屋子倒了,除了外力,肯定有内在的原因,但个案的情绪还没有纾理,就无法接纳,超理性的建议恐怕会成为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

真正设身处地为个案着想,同理他的为难,依照他的期望和能力一起整理出未来的路,而不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给予“明示” 、“暗示” 或变鸟变鱼的空谈,这是辅导员的自我提醒!

2008年5月6日星期二

因为爱

“我15岁就辍学,开始背包旅行的生活。如果没有孩子,我现在应该不知道还在哪里背包旅行,跟父母伸手要钱。自从有了孩子,我开始变得怕死,担心如果自己死了,孩子怎么办?

爱,让一个叛逆的少女改变了!

母亲节即将到来,早报访问了两位众人眼中离经叛道的妈妈,谈谈她们另类的妈妈经,却发现其实身为母亲的爱普天下皆同,为了自己的孩子愿意作出牺牲,并且开始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因为孩子而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方向感!

而或许是她们曾经有过叛逆,对于孩子教养的尺度比一般人来得宽,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提醒为人父母的!现今的父母因为孩子少,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期待都聚焦在一、两个孩子身上,难免对于他们的行为、交友和课业等方面锱铢必较,常常为了生活细节和孩子过不去,搞得彼此关系恶劣,结果因小失大。

这让我们回想老祖先的智慧,通常每个大家族都有祖传家训,有的强调“勤俭为本,忠厚传家”,有些则是“做人诚信,尊老爱幼”,为人父母所专注的是大原则,只要行为不逾矩,小节并不斤斤计较,让彼此之间有了空间。

记得有位家长给孩子的底线是“不伤己、不害人、不犯法”,表面上这条底线似乎很宽松,不难达到,但仔细一想,就知道出题者具有大智慧,它所包含的范围其实很广,孩子欣然纳受之余,会发现动静之间要很谨慎,才不逾越这条简单的家规,而为人父母只要得到孩子的应许,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尤其是面对青少年,父母亲得把规范的“游泳池”再放大一些,专注于培养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只要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一个领受爱的孩子绝不会作出让父母伤心的事!

即此祝愿来临的母亲节家家平安幸福。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放学之后

在现代的社会里多数家庭都是双薪制,夫妻都得工作以应付经济压力,或完成彼此为社会做出贡献、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得把就读小学的孩子放到校前校后托管服务中心。

只要在任何一所小学的附近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至少有10所的托管中心,大部分设在组屋的地下室,环境和活动空间令人担忧之外,它的功能似乎仅限于“托管”,只要供应午餐、休息、完成学校功课,不吵不闹即可,有些则应家长要求开办课后补习,结果孩子完全没有让脑筋空白的机会,导致很多的小孩畏惧到托管中心。

今天早报报导了晨星之家,它的创办人提供了另类的校前校后托管服务:“设立之初,许多家长对我们的教学不是很喜欢,例如我们这里不重视听写,也不做课外辅助作业,对于一些较注重孩子学业的家长来说,会感到无法适应。我们让孩子各自选择所喜欢的学习方式,不讲求刻板、填鸭式的教学,他们在学校里已经有很多压力,来这里应该是放轻松,好好学习跟人相处和玩乐的时候。”

相信这样一个强调快乐学习的托管中心,孩子一定很喜欢!另外因为晨星之家的社会服务背景,他们也扮演拉近亲子关系的角色:“我们非常注重亲子沟通,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不良,造成许多孩子有苦无处诉,父母要的是学业成绩,造成一些孩子有学习焦躁症,有些夜里睡不好,叫女佣帮他们复习听写,考试前睡眠失调更是相当普遍。

“现代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忙碌,一方忙工作和家事,一方忙功课和活动。我们做过调查,要孩子说出他们跟父母相处时的快乐时光,几乎没有几个说得出来,连记得跟父母一起游泳或游玩的印象都很模糊

我相信为人父母看到这样的调查都感汗颜!时间和金钱是多数父母给自己的借口,其实和孩子“欢聚”,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用很多钱,最重要是自己的“用心”,有心与子同行,你一定做得到!

常常有家长反应孩子在托管中心被欺负、职员水准不齐,精神虐待孩子、小孩在那里学到坏习惯、讲粗话等,令人气恼,但又无法亲自照顾的遗憾。希望本地出现更多类似有理想、有做法的托管服务,让孩子在放学之后有个令人安心的好去处!

2008年5月2日星期五

助人者的自省

同事读了蘇絢慧所著《生命河流》(张老师文化,2005年六月出版),与您分享有关助人者的绝妙提醒:
~~~~~~~~~~~~~~~~~~~~~~

当一个人成为病人角色时,他没有“义务”要让想探视他隐私的人进入他的世界,也没有人有权力规定病人有“义务”要因应别人的期待和要求,扮演一个“体贴”、“友善”、“热情”的人,感激别人的付出与关心。

要病人快乐,要病人乐观正向,到底是病人的需要?还是周围人的需要?

我们的同情与施舍里,常包含一种强弱的不平等姿态,“可怜”的意涵里虽然含有恻隐之心的部分,却也隐藏一种判断,好象是别人不够好、做错事、失败、倒霉才遭遇这些苦难与痛苦。

同情与可怜的眼光会杀掉人的尊严,让人的灵魂因感受到人们的排斥与拒绝而受伤。

“不带感情用事”是希望专业者不舍弃理性,避免让自己落入一种无处著力的绝境,任由情感左右而贸然表达或决策,失去了思考力与评估力。但这不表示助人者需要将自身情感隔离或移除。

助人者应时常自问:’我是否还是个有热情的助人工作者?我的良知是否对得起我委身的专业工作呢?“我是否因为熟练、因为经验而不再将案主放在心里,仅视为一项业务或每日流程呢?”
~~~~~~~~~~~~~~~~~~~~~~~

以上句子,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愿与大家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