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人们长期接触暴力电玩或电影,会否对实际的行为造成影响?如果会,又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以下是今年三月发表在《心理科学》的報告: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Brad Bushman博士所主持的研究,他設計兩項社會情境的實驗,目的在探討接觸暴力電玩或電影,對個體助人行為可能帶來的影響。
在第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共招募320位大學生,並隨機將他們分為打暴力電玩與打非暴力電玩兩組,遊戲持續二十分鐘。
當兩組人結束遊戲正在休息時,研究人員於場地外特意製造激烈的肢體衝突,還安排演員假裝腳踝受傷,發出陣陣疼痛的呻吟聲。
結果發現,打暴力電玩者聽到後出去幫忙,整個過程所費的平均反應時間為73秒,打非暴力電玩則為16秒。另外,後續訪談時,打暴力電玩者傾向於說沒注意到外面有出事,就算坦承曾看到,也多認為並不嚴重,甚至表示根本就無關緊要。
在第二項實驗中,共招募到162位成年的民眾參與,他們被安排去戲院看電影。研究人員要一位腳踝包紮紗布且柱著柺杖的女演員在戲院外等候,並假裝突然摔倒爬不起來。
在特意安排下,有一半參與者在進戲院前目睹這場意外,另一半則分為兩組,在各自看完暴力與非暴力電影出來後,也同樣看到女演員倒地後掙扎的模樣。研究人員則在旁計算這些接受不同處置的民眾趨前幫忙的反應時間。
統計顯示,看完暴力電影的人,平均反應時間比正要進電影院,或看完非暴力電影者长約百分之26,有些不是觀望就是走開,表現似乎較為「冷血」。
研究者表示,以往文獻證實常接觸暴力電玩、電視節目或電影,會增加個體出現侵略性言行的機會,而目睹暴力事件的發生,生理上易顯現「去敏感化」的現象,例如心跳減緩、膚電傳導變差等,簡單來說就是「無動於衷」。(内容摘自: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柯俊銘文章)
这份实验传达的讯息是令人害怕的,长期接触暴力电玩或电影将使得人们,尤其正在建立价值观的孩童,认为实际的暴力行为没什么大不了,打打杀杀等闲视之,同时也减少了对弱者的同情心,就好像被慢慢加温的青蛙,一而再的洗脑、侵蚀之下,变得麻木不仁了,而这是为人父母和师长们所不乐见的!但愿分级制度能更严格,而家长把关的动作更不可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