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1/19一份电子报看到这篇短文:
~~~~~~~~~~~~~~~~~~~~~~~
一位朋友常加班,日夜顛倒。媽媽擔心,常唸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每天嘮叨好幾次。朋友不耐煩,見到母親就想逃。
有一次他赴花蓮,聽到證嚴法師說:「如果父母常擔心孩子,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擔心掉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孩子,而不是擔心。」朋友回到家,馬上轉述給媽媽聽。從此,母親很少嘮叨,他看到母親也不會躲,反而會找母親聊天,像朋友一般自在。
多數媽媽過份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所謂心想事成,是說一件事如果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就會如你所信「實現」。媽媽如果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對困境,這個相信就是「祝福」,孩子也會蒙福。相反的,如果老覺得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這個「擔心」就可能成為「詛咒」,孩子果然如你所擔心,老是出狀況。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從今天起,要細心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
其實對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誰,都要以祝福取代擔心的心情,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吧。
~~~~~~~~~~~~~~~~~~~~~~~~~
台湾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是位不平凡的出家人,她的静思语录简单明白,都是生活上的小道理,却蕴含了深广的意义。就像这席话乍听似乎有点儿宗教意味,但其实具有心理上的支持点。盖因一个人的想法会左右人际的互动和生活的氛围,如果身旁的亲人总是担心你,对你没有信心,不止他时刻生活在焦虑中,影响亲人自己的身体,你也会因为时常处在被叨念的情境而烦躁,也许就反而更容易出事!
这道理其实也和去年新加坡当红的一本书《秘密》所揭露的“吸引力法则”雷同:吸引力法則就是自然的法則。它是客观的,眼中沒有好、坏的分別。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然后以生命经验的形式,把這些思想回映給你。所以,你生命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从交往的人、工作、环境、健康、财富,开的车子,参与的社群等,其实就像磁铁一样,全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而你之所以无法拥有想要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你对自己“不想要的”想得比“想要的”多。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想的是他们所不要的,而“吸引力法则”不会去管你所想、所感受的是好、是坏;也不会管你想不想要它,它只是回应你的思想,給你自己所想的東西罷了。
吸引力法則並不判別「不要」、「不」、「別」,或其他任何否定的字眼。当你用否定的字眼说话,吸引力法則所接收到的其实是:
「我不想爭吵。」 >> 「我想要更多的爭吵。」
「別那样对我说话。」 >> 「我就是要人家那样对我说话。」
所以“心想事成”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得多想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少去思索那些不想要的!这也和现代的亲职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人父母还是多称赞、'鼓励你的孩子,老是骂他笨,可能真把他骂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