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奥运随想之三:生命教育和运动精神

8月8日奥运会上的开幕式,和姚明一起出场的是地震小英雄林浩,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双手拿着旗子,神情爽朗、雀跃,没半点儿做作,也毫不怯场!他曾在自己也受了伤的状况下,勇敢的把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至今头上还留着疤痕,他被称为奥运会场上最坚强的旗手!

8月20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第十三天,四川籍选手改写历史,得到首枚帆船帆板金牌;这天,是汶川震灾的百日祭,而可喜的是灾后绵阳市中小学也在前一日开学,80万学生顺利进入了新学期。

据报导:四川省重灾区有中小学生325.55万,至今在教室里复课的约75%,在板房里占15.5%,在帐篷复课则有3.4%;另有一些孩子在省外求学,他们是来自彭州、汶川等地的54名孤儿和单亲贫困生,8月30日将抵达福州免费入读福州阳光国际学校。高中毕业以前,他们在福州的生活及学习费用将全部由福州阳光国际学校提供。

孩子能恢复正常的学习真是欣喜,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地震灾区中小学9月1日全面复学复课后,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将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其中小学各年级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低于9课时;初中和高中各年级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则每期不低于10课时;而大专院校也会安排同样的课程。

据早报昨天的报导,心理课程的重点是教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同时进行感恩教育,探讨如何感谢四川大地震后,帮助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来自中国和国际的所有支援。

这样的心理课程感觉上比较偏向“生命教育”,而不是心理辅导与健康,或许换个名称会比较适切。当然,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尤其灾区的学子亲身经历刹那间的重大灾变,失去了挚爱的亲人朋友,甚至自己的肢体也受伤,而灾难发生时每个人的应变方式,或自保,或救人,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相信都留下了深深的震撼,而需要时间和透过理性的探讨来整合。

像如此的课程应该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可惜四川省的实施范围仅限39个重灾区,其他市州仍按原课程计划执行;倒是上海把汶川地震编入了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新的教材着重于教导学生“面对灾难”,内容包括地震、战争、沉船等各种灾难!

不管是大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在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很好的提醒,我们或许应该从中取得教训,藉此加强生命教育、学习应对灾难和怎样浴火重生,再创生命的春天。

小林浩在被问及为什么要冲进废墟营救同学时,义正辞严的说:“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坚强、无惧、勇敢的完成使命,这应是最为传颂的奥运精神!

10 条评论:

匿名 说...

向小林浩致敬!

匿名 说...

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都能够借此事为活教材,让孩子们《从中取得教训,藉此加强生命教育、学习应对灾难和怎样浴火重生,再创生命的春天。》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我们也如此期待!

匿名 说...

???

我不打算破坏小林浩的英雄形象,老实说,我极端佩服他的所作所为。这样幼龄的小孩子,在别人来说是乳臭未干。然而,他比起大部分的大人,还要高尚得多。尤其是那个范跑跑,若和林浩比较,肯定就得找个地缝藏起来。

然而,如果以林浩为例子来教育其他的小孩,那就太缺乏理智了。老实说,汶川8级大地震,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小林浩逃得出性命,已经是谢天谢地,而倒回头去救他的同学,凭着一个小孩子,小林浩其实是运气多过勇气。

我不能够想象,若果再有个大地震,听过小林浩故事的小朋友们个个都仿效林浩,不顾自己安危,钻进摇摇欲坠的废墟里头救人的后果。

在大火灾的时候,有些人的亲人陷在火场里,每每不顾生死抢着要冲进火场救人。然而都被警察制止了。怎么解释这种情况呢?

因此,小林浩的伟大事迹只能够是偶然,绝对不是好教材。或者,在诉说小林浩的英雄事迹时,其实更应该告诉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尽快寻求大人援助才是。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让我们先看看林浩完整的故事:

~~~~~~~~~~~~~~~~~~~~

地震发生时林浩和同学们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小林浩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我看到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就转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的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

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也拉伤。林浩讲述自己救人过程的时候非常镇定,“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

他救同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两个小时,当然,余震或许还断断续续,依然存在着危险因素,但相较于发生的刹那,应该是安全多了,否则校长会阻止他才对!

很谢谢您的提醒,当我们在提供一项素材时,永远要注意它可能引发的反面作用,并记得教导孩子,懂得衡量自身的安危,不做无谓的牺牲。

匿名 说...

这是一个我所看到的、关于林浩的比较详细的事迹。不过,却也加深了我的感慨。激励人心的办法很多,然而像小英雄林浩,却让我左右为难。在叙述林浩救人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现场环境是否危险的描述。然而,他所受的创伤却是在救人的行动中导致的,就表示了一定的危险性是有的。因此,如果在当时没有他人,我们对于林浩自己所作出的抉择就只能接受,因为无能为力。可是,现在却晓得校长是在场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记得,校长就得为小林浩的安全负起全责,毕竟林浩才只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子罢了。从这点来说,让林浩再爬进去救人,我很怀疑校长是否乱了方寸?除非,校长能够说:“在当时的情况,他判断是安全的”。

(这里。我没有勉强校长去救人,应为看起来在那堆残垣败瓦之间,或许小林浩的小躯体才能够爬进爬出)

匿名 说...

楼上分析得很有道理,小林浩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的安全由谁来负责?

在引用这个素材作为教材时,的确需要做出相对的反思教育才行,以免误导受教者,尤其是孩童。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校长和父母们在一旁肯定是慌乱、无措,急得想救人但又无能为力的,林浩因为身形小、力气大,所以他可以钻进去废墟,再背了同学出来。

当然,如果他自己的父母在现场,会允许好不容易逃生的孩子进去救人吗?

这个答案恐怕跟我们在地震发生的当儿,会不会跟“范跑跑”一样只求自保一样是无解的,唯有在当下,在严峻的考验中,我们才知道自己真正秉持的价值观是什么?生命所要展现的意义是什么?

赞同大家的看法,教材的运用绝非单向灌输,一定要透过讨论、辩驳和反思!

很谢谢大家的回馈:)

匿名 说...

我完全没有想要摘掉小林浩英雄桂冠的意思,在当时这样严重的情况之下,他还能够如此镇定救人,而且对着媒体毫不犹豫的回答,想象得出他平时就是个小雷锋。然而,做人处事毕竟需要有个宗旨,经过事后检讨,或许对我们人类的情操有更大的帮助。

因此,关于小林浩救人这一个英雄事迹,是绝对的、不能够质疑的部分。然而,我们必需检讨的,却是当时校长和父母,是否做了对小林浩过分的要求?

是的,每个人都很慌乱,范跑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自然的先学生跑出去。没有经过大地震天崩地裂的威胁的人,是没有资格取笑范跑跑自然人性的流露。范跑跑的错误,还在于他事后为了掩蔽自己良心的自疚,欲盖弥彰,忽视心灵道德的辩解,反而显得无耻而暴露出自己丑恶的人性。

如果林浩的父母在现场,会允许好不容易逃生的孩子进去救人吗?或许会或许不会。或许的机会多一点,因为林浩这孩子就是他们教养出来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应该是先肯定了在救人的过程中林浩必须是安全的。

因此,我想,在当时应当是校长和父母都觉得林浩能够胜任这个救人的任务,只要身形小、力气大,可以钻进废墟就行了。

时穷节乃见,对林浩来说是如此,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小孩子也可以是个大英雄。对于校长也是如此,他当时是否作对了,只有他自己能够说出来。对范跑跑也是如此,他赤裸裸的告诉别人,他到底不配做个老师来误人子弟。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当考验来临时...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您的分析让大家对这个事件有更深入的探讨和思索,很是感谢,希望常和我们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