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你是正常,还是疯了?(4)

这是读者文摘最新近一篇关于心理问题的报道,刊载于2008年11月号,与您共享,希望帮助您更理解自己和周遭亲友的非一般行为:

~~~~~~~~~~~~~~~~~~~~~~~~

我這樣正常嗎?

本刊去年十月刊登了〈是怪癖,還是怪病?〉一文後,我們收到上千封讀者的來信,再度證明我們身邊怪人多。不過,你不必擔心:怪癖乃人性也。當然,不是所有怪癖都很可愛。某種行為到底是無傷大雅,還是有害,常常很難判斷。

撰文/William Speed Weed

問:我無法停止購物。我有各種顏色的髮膠和眼影,有成堆從未讀過的書。我總是不停地去到同一家商店,購買我已有的東西,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的朋友們都說,我的家看上去就像間商店。我是怎麽了?

答:你說「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得問問你,僅僅是為了預防什麽樣的萬一?在什麽樣的地震和海嘯中,髮膠和眼影能派上用場?

麻薩諸塞州心理學家賈尼斯.萊文博士說:「許多人受到『購物療法』的困擾,許多人購物成癮。當你情緒低落或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會想給自己買一件禮物,改善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是很尋常的做法。」關鍵在於是你控制購物慾,還是購物慾控制你。

就你的情況來看,答案似乎是後者。你喜歡囤積物品,有強迫症(OCD)的徵狀。

有執業資格的治療專家可以幫助你控制這種強迫症,甚至讓你重新找回購物樂趣,購買你真正需要並喜歡的東西。

問:無論什麽樣的事,都不可能長時間讓我煩心。在聽到或看到十分恐怖的事時,我會無動於衷,但事後卻讓我受不了,我會哭個不停。這僅僅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嗎?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答:心理學家科爾曼說:「各人處理壓力的方式不盡相同。」有些人不斷地釋放感情;還有一些人則像你一樣,會積壓情緒,直至它爆發為止。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吉恩.柏瑞森博士說,對戰鬥機飛行員、職業運動員,以及那些必須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的人來說,控制情緒的能力極其重要。

不過,這樣的素質雖然對從事極限工作大有好處,卻可能不利於日常生活。你或許會發現,把情緒積攢起來的這種方式會損害你的人際關係。

柏瑞森博士建議,要學會把強烈的情緒分成幾小段來處理,這是一項很有益的技巧。可求助於治療專家。

問:三年來,我從來沒跟人進行第二次約會。假如男人在第一次約會後的二十四小時內沒有打電話給我,我就會很生氣,再也不想跟他講話。如果他打電話給我,談話卻又總是不投機。 我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毫無耐心的完美主義者,但我認為我應該獲得完美,完美是值得等待的,不是嗎?

答:不對,不對。我們都不是完人,所以你將永遠等待。你真正的想法很可能是這樣的:你害怕親密,因為你覺得自己配不上,於是你定了一個苛刻的規矩,故意跟自己過不去。這是個很簡單的逃避手段。你不想要第二次約會,為什麽呢?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瑪麗安.拉弗朗斯博士懷疑,「此中有一個關係到自尊的大問題。你實際上擔心自己是個壞人。」你怕別人真的接近你之後,會發現這一點。當然,你並不真的是個壞人。

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瑟夫.希梅爾斯巴什博士說,世上有很多好男人,只是沒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所以,希梅爾斯巴什博士建議,「那就對男人寬容一點吧。」

問:我很難集中注意力。我接電話時,如果房間裏還有人跟我講話,我會兩邊都聽不進去。開車回家時,我有時會走神,無法回想起大段的路程。我經常走神,這正常嗎?

答:這很難說。如果你從小就有這個問題,那麽你可能患有多動症;如果你最近才注意到自己有這個問題,那麽你現在可能有點焦慮,也可能有憂鬱症。


哈佛大學柏瑞森博士說,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通過談話療法或用藥物治療。偶爾走神是很正常的;再專心的人也會有分神的時候。不過,柏瑞森博士建議,這種情況應該去看醫生,以確定是否有比以上三種情況更為嚴重的問題。

問:我非要把東西用壞才買新的。我花了七年時間才用完十四瓶指甲油。我應該買一雙新涼鞋,但舊涼鞋還沒完全穿壞,於是我就等着。我的朋友都說這很不正常。

答:你這雙舊涼鞋是否傷腳?你如此節儉,其中是否有覺得自己不配穿新鞋子這樣的自虐因素?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麽你就有心理問題,需要治療。

但假如你只是根據東西的用處來評估它們的價值,那麽你這樣做或許說明了一個意味深長的事實:你是完全正常的,而我們其餘的人則是瘋狂的物質崇拜者,是不正常的。在《超越瘋狂競爭》(Beyond the Rat Race)這本討論如何儉樸生活的書裏,作者亞瑟.吉什是這樣說的:「我們購買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想以此打動我們並不喜歡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購買東西之後就浪費掉,浪費之後再購買;這樣的行為即使不算是精神錯亂,但是我們這樣製造垃圾,實在是令人震驚。南多.佩魯西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在紐約行醫,他說:「你如此節儉已把禁慾主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不過,他又說:「誰知道呢,或許你正在拯救地球!」

求醫指南

四分之一的人有憂鬱、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百分之六的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如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吉恩.柏瑞森博士認為,美國的精神疾病治療嚴重欠缺。「假如我的膝蓋疼,我會去看醫生,但如果是思想、感覺或行為上出了問題,許多人卻不會給予同樣的關注。人們應該明白,大腦是身體的一個器官,出了問題,就應該積極尋求治療。

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常是阻礙治療的原因。朋友、牧師或家庭成員或許是你最先可以求助的對象。你也可以與你的家庭醫生談談,他會給你介紹一位治療專家,或是可向推廣心理健康的機構求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