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澳大利亚》(Australia)以爱情、冒险史诗大片做为号召,观看之后,发现澳大利亚的原始旷野奇景、上千头牛横穿澳州和大陆日军轰炸达尔文港等场面更引人瞩目,而最震撼人心的是土著儿童的遭遇!
如果对于澳洲“被偷走的一代”背景不了解,将无法体会影片的旨意。以下对于这段历史和当今土著的处境做一整理,希望有助大家的观赏(参考自:百度百科等网站资料):
~~~~~~~~~~~~~~~~~~~~~~~~
20世纪初澳政府推行土著同化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儿童(土著和白人的混种),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接受白人文化教育,肤色较浅的孩子则被送到白人家中收养。
一些人权和机会均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曾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访问了500多位属于“被偷走的一代”的土著受害者。他们指出,土著儿童在收养营里生活在非人的条件下,且经常受到性骚扰。这项政策直到1970年才被废除,在长达60年期间,全澳大利亚有近10万名土著儿童被政府从家人身边强行带走,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
对这些土著人而言,2008年的2月13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天澳大利亚总理对土著民族与文化所遭受的“侮辱和贬低”做出了正式道歉。他代表政府说:为“被偷走的一代”及其后代、家属所蒙受的悲痛和伤害,我们要说“对不起”;为被拆散家庭和社区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所受的痛苦,我们要说“对不起”;为由此引起一个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尊严受到贬低,我们要说“对不起”。
正式道歉无疑有助于土著人与非土著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和发展。但要真正改善原著民的生活水平,澳大利亚仍需要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目前,在澳大利亚2100万人口中,土著居民仅有约45万,且大多生活在偏远贫瘠地区,是澳大利亚最贫困的群体。在澳大利亚人口中,土著居民成为文盲、失业和坐牢的可能性最高,自杀率也高居各族群之首。土著人与非土著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差距高达17年。
而全球其他的国家也面临了同样的危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5亿土著人,他们分布在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五千多种语言,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在一些国家,土著人还被称为“原住民”或“第一居民”。长期以来,土著人视大地为母亲,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把自己看成是地球的守护神。
但如今,一些早已被驱逐出自己家园、被剥夺了自己语言和文化传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土著人口最集中的非洲和美洲地区的,大多处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物质和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地区。即使在发达国家,土著人支付不起教育费、医疗费的情况也不少见。
多年来,土著人一直在为争取留在祖先的土地上、拥有自然资源和传统生活方式而进行斗争。联合国20多年前就已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改善土著人的状况。2007年9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决议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土著人的各项权利,但是土著人的未来,在面临保存文化和结合现代文明上,依然是一项考验!
~~~~~~~~~~~~~~~~~~~~~~~~
在《澳大利亚》影片中混血土著儿童和母亲为了逃避警察而躲进水塔,结果护儿心爱切的妈妈不幸溺死,而女主角则负起母亲般的责任。过后她为了是否让他和“巫师”祖父进入森林十分矛盾,她当然希望孩子接受文明、安全的教养,但原住民在高山峻岭的磨练和巫术学习等,却是土著文化必修的“成人礼”,她最后还是放下了不舍,让他追寻祖宗的传承!
因“海角七号”而走红、而有了足够资金的台湾导演魏德圣,接下来要投入的电影「赛德克‧巴萊」就是以原住民对抗日本人为主轴,探讨兩方文化信仰的坚持与冲突:塞德克民族的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子必須有好的織布技術才能「紋面」,唯有紋面才能結婚且擁有後代,成為一個「賽德克‧巴萊」(原住民語言中指真正的人);然而這些原生信仰與尋求祖靈庇祐,在當時的統治者日本人眼中卻是惡習,且用高壓武力逼迫塞德克民族停止,才讓他們群起反抗。
与土著历史相关的电影、文学著作将有益于人们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文化,毕竟他们也是地球村的一员,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栖息之根和固有文化;并且经由互相的理解和接纳,走向彼此可以融合的世界!期待更多精彩的作品出现!
2 条评论:
借版面向大家祝福 新年快乐!
也非常感谢 辅友会的一路坚持与 陪伴
每天的好文章,像一帖帖心灵的药方
感谢你们的用心
加油!
谢谢鼓励,也祝福您新年平安、快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