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国家的文化遗产

上个月中的一则新闻引发了新马争论:“印尼峇迪申遗成功后,马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类似的活动,准备要多种美食认祖归宗。马国旅游部长黄燕燕声称,马国多种传统美食已被外国“骑劫”,包括椰浆饭、叻沙和肉骨茶。她说:我们不能够任由其他国家骑劫我们的食物,辣椒螃蟹是马来西亚的,海南鸡饭也是马来西亚的,我们必须索回这些食物(的所有权)。

姑不论食物是否有专利权,显然每个国家都在找自己的定位,希望能以某写特色打造品牌,成为该国独特的风格!而和食物比较起来,马国在文化遗产上的努力更值得我们借镜,不止台湾要反省,我们也是!

和大家分享这篇佳文:

~~~~~~~~~~~~~~~~~~~~~

洪兰:鼓动人生

2009.10.20

鼓是最能激发人心的一种乐器,激昂的鼓声常使人热血沸腾,所以不论中外,催战都用鼓,曹刿论战中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话;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跟韩世忠大破金兀术成为千古佳话。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它的地位,但是西风东渐之后就逐渐没落了。

中国节令鼓大马当遗产

台湾自「优人神鼓」后,鼓又复兴了一些,但是还是很多孩子没有看过鼓。没有想到,二○○九年马来西亚宣布华人的节令鼓为大马国家文化遗产。大马政府不承认华校的学籍,华文也不能上大马的电视,但是他们却承认了上面刻有中国传统廿四节气的鼓,做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很令人感慨。

节令鼓的由来有着海外华人心心念念不忘祖国文化的感人故事。一九八八年,柔佛州新山的宽柔中学负责中华公会第九届舞蹈节的开幕典礼,他们想找一个代表中国传统的艺术,练好了以后,可以在中国的节庆中都出去表演,给华人学生一个舞台。他们想到了中国的鼓,击鼓是个艺术,曹操宴客时就曾叫弥衡击鼓以娱他的嘉宾,所以他们便成立了鼓队,鼓上面用优美的中国书法刻上了廿四个节气:雨水、惊蛰、谷雨、芒种、白露、小寒…,这些我们在台湾长大的孩子都不一定说的出的廿四个节令,将书法、节令及鼓结合在一起,成了节令鼓。

专注加体力击鼓好处多

击鼓讲究默契,每个人动作要整齐划一、节拍一致,它特别需要专注,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训练;打鼓需要体力,尤其是臂力,所以宽柔中学的鼓队学生每天要跑操场、做伏地挺身。但学生却很喜欢,从初中到高中,一练好多年,他们说每次练习就好像家族聚会,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身旁关心你,苦涩的青少年期很快的就过去了。这个华校经过廿年的努力,把中华的节令鼓成功的推展了出去,成为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

想想我们自己,好像没有给孩子什么纾解心情、上台表演的活动,一般的管弦乐团太昂贵,没有几个学校或家庭负担得起。但是鼓队则不同,大鼓虽然贵,却是公用,家长不必替孩子买鼓,而且只要有节奏感,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练鼓,是个平民化的乐器。对好动、精力充沛的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发泄多余体力的方式。尤其节奏感是人的本能(走路就是一个节奏),节奏会活化大脑中的快乐中心,使人不由自主的微笑。

祖先留珍宝我们要珍惜

世界所有的民族都有发展出他们文化特色的鼓,我们的阿美族用竹做鼓,我在广西壮族的博物馆看到三千年前壮族人民用藤做的鼓,各个民族都用他生活周边的材料做鼓,它是文化的一部分。

韵律与节奏是娱乐身心很好的方法,在节令鼓变成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后,我们是否也该想一想还有什么祖先留给我们,还未被外人拿去用的呢?

(作者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