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告别2007

今天是岁末,再过几个小时就要迈向2008,跟2007年说再见了!

这阵子传媒不断报导各式各样的总结2007,十大世界新闻、十大风云人物、影剧圈、运动界、科技、财经等十大要闻等。“整理”是必要的功夫,能够让我们对过去的一年有所比较、反省,就好像一番攀山越岭之后,站在高岗上,望着来时路,你能明白自己是否选对了路线、有没有走了冤枉路、脚下的风景是你想要的吗?还是别人的山头看起来更美好?有什么是你需要调整的?它起到了鉴往知来的作用,让我们对未来的旅途更有目标和信心!

你对自己的2007做了整理了吗?也许我们就趁最后的短暂时刻,静下心思考几道问题吧!

在2007年里,对你而言 --
  • 周遭十大最亲近的人是谁?
  • 你如何选择这十个人?是什么让你你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你为他们做了什么?
  • 2007你个人的十大事件是什么?(它可能发生在你或亲友身上,攸关你的情绪、健康、事业、人生观,或是和往年不一样的事情。)
  • 为什么你选择这十件,而不是其他?
  • 这些事让你觉得开心吗?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 某些事情让你觉得很累吗?为什么你觉得累?可以推辞吗?你能让它变得喜乐吗?
  • 事件是为你自己而做,还是为你伴侣及家人而做的?互相平衡吗?
  • 多数的事件是由你自己主动去做,还是外在因素促成?
  • 什么是你生命中最关切的事 -- 健康?财富?人际关系?你为它做了什么?
  • 一年下来, 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统整之后,当然最重要就是来年的展望了!人生之所以美妙,是因为我们有未来,所有在今年来不及做的、做得不够的,明年可以加紧去做;那些做得好的,自然要保留,或者让它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有点茫然,不晓得该怎样进行,或者你一个人下不定决心,无法完成,那么就来参加在雅乐妇友会举办的“如何设立目标?”讲座,活动日期是1月16日 7-8pm ,这是回馈妇女们的服务,入场免费,请尽早报名,和我们一起策划更美好的2008!

也在告别2007的当儿,祝愿大家来年心想事成、幸福平安!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今天我什么也没有做

家庭主妇的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最吊诡的一点是“你做了,别人看不见;可是一旦你没做,人家就一定会发现!”;再加上这份“工作”非但不支薪,连一般职场上该有的奖励、休假等制度也欠奉,更不堪是家人假日休息的时候,往往也是她最忙碌的时刻!久而久之,在缺乏支持力量、少了成就感的情况下,很多家庭主妇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因而无精打采,变成了标准的黄脸婆。

其实,一个家庭主妇的影响力非常大,她给了家人温暖的避风港,家庭舒爽、宁静、和乐、欢欣的气氛,足以吸引所有的成员下了班就想飞快赶回家里,在享受家的身心灵粮食,给自己充满电后,隔天又能精神弈弈,为事业打拼,替社会作出贡献,而这就是家庭主妇的幕后功劳!

当然,前提是这个家庭主妇是快乐的!

怎样才可以创造快乐呢?精简家务、平衡工作与娱乐、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等都是方法,而最重要是让家人也能珍惜、体恤主妇们的付出,为自己争取一些福利 -- 譬如年假、周休、旅行等。如果家人无法明白您的重要性,下面的小故事可供参考哦!祝愿所有的家庭主妇天天都开心!

~~~~~~~~~~~~~~~~~~~~~~~~

有位丈夫下班回家,一进门发现院子里一团糟,房门和妻子的轿车门打开着,孩子们在打闹,身上和脸上全是泥巴,地上到处都是空的食品盒和食物袋。

他疑惑的走进屋里,发现情况更糟,所有房间的门都打开着,厨房水槽边没有洗的碗和盘子堆得老高;孩子的房间里,玩具和纸片扔了一地;餐桌上一片狼籍,桌子下面有打破的玻璃杯碎片,门上粘着一些狗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是妻子生病了?”他非常疑惑的猜测。

丈夫迅速的绕过玩具,快步上楼,推开卧室的门,看到妻子穿着一身睡衣,慵懒的躺在床上,正在看小说。看到他回来,微笑着问他“今天工作顺利吗?”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着急的问。
“噢,你平时不是总爱问,今天你到底做了些什么?”妻子依然微笑。
“嗯” 丈夫一脸的不解。
“今天我什么也没有做!”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用心感觉

婚姻个案中最常听见的就是太太抱怨夫妻间缺乏沟通,可是做丈夫的却认为“怎么没有?每天都有讲话啊!”

其实大家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层次的,一般我们和不熟悉的人打打招呼,如:你早、晚上好、吃饱了吗?下雨了等!这些是最基本的寒喧。更进一步我们会分享一些事实,就像:雨季来了、物价不断上升。可能的话,再加上自己的观点:政府应该推出更有效的配套,佳惠真正有需要的人民!气候怪异、天灾不断,是大地对人类的反扑!

一般人,尤其是惯用左脑的男性都以这三样沟通为主轴,在生活中极少碰触第四个层次 -- 感受!“每天都下雨很讨厌,心情也很郁闷!”、“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平安,感觉自己好幸福!”像这些感觉多数是妻子们的心声,当丈夫的很少讲,也不懂得如何去回应,更常见的是根本没能觉察自己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里,确实是充满了责任与义务,我们得重复去做一些事情:早起、送孩子上学、挤公车、千篇一律的公事、家务、回家、看电视、睡觉等,如果没有带着一颗敏锐、好奇、轻盈、鲜活的心去感受,很快的我们就枯萎了,如同行尸走肉般过日子,偶然醒悟,就觉得不堪,连自己都无法忍受!

曾有位心理治疗师在书中描述一个女病人的困扰:她埋怨日子平淡、乏味,因为每天的生活都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地复,毫无新意,没有乐趣。治疗师告诉她要懂得去感觉某些东西,但是不管怎么提示,她都没能真正去感觉,而只是运用自己的理智思考。

治疗师于是请她闭上眼睛,然后紧紧握住妇女的手,并要她述说感觉,她立刻回答:“我感觉到你的手。” 治疗师说“不,那不是你的感觉,我将我的手放在你的手中,你说你在感觉我的手,但是你并没有,这只是推论。再试试看,你感觉到什么?”

她想了想,答曰:“我感觉到你的触摸。”

“不,这不是感觉。不要推论任何事情,只要闭起你的眼睛,把心移到我们双手接触的地方,然后告诉我,你感觉到什么。”

终于她说了:“喔!我感觉到了力量和温暖。现在我明白了,我应该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而不仅是思索它们,我把事情都弄错了!”。

这似乎也是大家常见的毛病,在辅导的过程中谈感觉是很难的,总要不断的引导,才知道辅导员希望他表达的是什么。思考和推论帮助我们很快认知、归类、下判断、做决定,但也阻断了新鲜的感受!就像即使是搭同一趟车,如果张大眼睛,打开心灵的话,你也会看到许多蕴藏其中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十分有趣呢!

这时,假使你身边是个心有灵犀的人,只要一个眼神,便传递了许多共同的感觉,彼此会心一笑,而这就达到了沟通的最高境界“共鸣”了!共鸣其实往往是非语言的沟通,也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当你在谈恋爱的时候,最能感受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感了!

心灵伴侣始终是人们的追求,如果你的另一半抱怨彼此缺乏沟通,他或她所要求的应该是第四和第五个层次的交流,那么你可要注意了,赶紧用心去感觉吧!

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失恋对话

分手可能是快乐的吗?大家可能认为主动提出分手的人或许会觉得快乐,但其实不然。

当一段恋情走向死亡,主动提议分手的人可能只是比较理性,能发觉各种主观或客观上不利于两人再继续携手同行的现实,但对于没有前景的爱情,因为曾经付出、有过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也或者仍然深爱对方,其心情还是很痛苦的!至于“被抛弃”的人,当然就更肝肠寸断了!

陪伴失恋的人是不容易的事,即使身为辅导员,对着个案还可以细心聆听,但当自己的孩子失恋时,心情就不一样了。常常孩子哭,自己也掉泪,除了心疼孩子受苦,也因双方交往久了,父母也都熟悉年轻的一对啊!

朋友正在陪伴孩子走这条艰辛的路,但愿透过以下智者的辨析,能够在理智上“清明”,从而带动情绪更快复原!

~~~~~~~~~~~~~~~~~~~~~~~~~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性情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失: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她。
苏:真的很爱?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那是自然。
苏: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
失: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那时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意,甚至更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可我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的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
苏:的确不公平,我是说对你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可是您得看明白,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为她而痛苦!
苏: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不如说你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为自己,却还打着为别人的旗号。
失:依你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是的,从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离幸福。
失: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不可恶?
苏:当然可恶。还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您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抛弃了。
苏:被抛弃的并不就是不好的。
失:此话怎讲?
苏: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贵的西服,爱不释手,营业员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质地太差,不要!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
失:您真会安慰人,可惜您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
苏: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去感谢哪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为什么?
苏: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生命中的礼物

圣诞节早已不只是一个宗教的节日,值此佳节,很多人藉着贺卡和礼物传达了彼此的感谢与祝福。当然,也有不少人为了怎样给对方一份最贴切的礼物而伤透了脑筋!

其实,在生命中,一切的存在与消逝本身就是最美好的礼物。为什么呢?下面分享的小故事或可让你我有所体悟。

行走于人生的道路上,个人应如何修炼,让自己成为别人最珍爱的礼物?我们又该怎样珍惜周遭一切上苍赐予的礼物?因为缘聚缘散都不在我们的掌握,礼物随时都可能被老天爷收回呢!

今晚是平安夜,愿喜乐与您同在!

~~~~~~~~~~~~~~~~~~~~~~~~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还是个小男孩。那时家境贫穷,一切因陋就简,当然也买不起洗衣机。所以,要保持衣服清洁,对小约翰一家来说是个难题!

就在那个时候,他家的一个朋友应征入伍,妻子也跟着一起去。在离家期间,委托约翰一家为他们保管家具。令约翰一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那个朋友提议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洗衣机。“用比不用好,放在那里会生锈”他们说。 小约翰常帮忙家里清洁洗刷,经过多年后,他对那台洗衣机已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终于,战争结束,他们的朋友回家来了,也取回洗衣机。当时,小约翰早已忘了他们最初是如何得到那台洗衣机的了,当朋友取走它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懊恼。他的母亲让他坐下来,说:“儿子,你一定要记住,那台机器原先就不是我们的,我们过去使用它,完全是一个礼物。所以,你不应该生气,而要为曾经拥有它而觉得感激吧。”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教诲是非常有价值的。

数年之后,约翰亲眼目睹他的8岁小女儿缓慢而痛苦地死于白血病。虽然他挣扎着熬过了女儿死后的最初几个月,但他怎么也无法从巨大的悲痛中恢复过来,直到他想起了那台洗衣机 -- 他的女儿是一件礼物。!

约翰意识到这个简单的事实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她的生命奇迹上,把女儿看作是他有幸与之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的神奇礼物!这样一来,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之情。当约翰找到了力量,伤痛的心灵就开始慢慢恢复。他知道,他能够度过那段失去女儿的人生低谷。

我们全都有过失去的经历——失去朋友、失去工作、失去亲人、失去独立、失去自尊、失去财物。当你把所珍爱的东西看作是一件礼物的时候,你的曾经拥有就变成了一个奇迹;而最终,当你回忆过去的时候,你的感激会多于悲痛。你将会从中发现令你从悲痛中恢复的力量。!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优雅社会需要木头

关子先生因为好意让车等候,却被别人抢走停车位,还笑他Kayu。他在十二月十七日早报现在版《个人与环境》一文中写到:

我是Kayu(木头)。我有一种被污辱的感觉。万想不懂我的耐心与顾全别人的不便,得到的竟是讥笑与嘲讽。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我猛然省悟,个人是不能改变环境的。 当优雅社会的大环境不存在的时候, 个人的努力,耐心与礼让,只有被人当成是傻子和木头。

~~~~~~~~~~~~~~~~~~~~~~

看了这文章,心里有点难过, 又少了一个人愿意为建立优雅社会而努力! 优雅社会因为别人的眼光折损了一员!

放弃是较容易的, 坚持则需要恒心, 耐力, 毅力和勇气!
外在总是有很多阻力和考验, 就看我们耐得住气吗?

别人认为你是木头, 你不会因此变成木头!
我们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同样的, 别人也不活在我们的期待中!

别人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善意, 我们就决定不为善吗?
如果别人感受是行为的依归;那么,人家可以领会到恶意, 我们就要致力为恶了嘛?!

确实, 个人无法改变环境, 但是个人绝对有选择权。 如果你选择让别人的态度决定自己的行为与人生决定, 是有点让人婉惜的。优雅社会的努力背后, 有着很多挫折, 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气馁。 但尽管看不到立即的结果,亦不轻言放弃,尽力而为之, 君子也! 与您共勉!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懂得快乐

早报副刊昨日登载了翟剑平先生的心声“孩子,你快乐么?”,他写道:

昨天,给回去中国的女儿打了一个电话,为了打这个电话给她我想了两天,昨天是问她收到了我寄给她的试卷了么?成绩单要妈妈签了名再带回来,听到这些,女儿就无精打彩了,匆匆挂断电话,像是要躲避“沙斯”一样。

女儿来新加坡读书有一年了,成绩尚可,跟所有外国学生一样,先要入学考试,在中国读完小五,在这里从小四开始,今年尾的考试有2A、2B、1C。总分数较上半年进步了9分,班主任老师也表示算是可以的了。

可是我女儿一心一意要回去,理由吗就是这里不适合她,因为她太有个性,自她三四岁时,我们便同她商量家中所有的事,先征求她的意见,然后再告诉她我们的想法,让她权衡一下再做决定,时间久了,独立性便培养起来了,很有主见,这也是我们的期望。

可是事情总有两面性的,独立性有了,个性也强硬了,同她讲起早报上刊登的外国学生的成就,她就歪歪头:“与我何关,我又不是她,她也成不了我,读到她那样也未必快乐”。唉,呜乎哀哉,气得我只有摇头、叹气了。

快乐是什么,我是不懂

今天,女儿打来了电话,她已决定不回来了,虽然12岁,可是我觉得这个决定是她下了很大决心做出的,我和她妈妈当然希望她在这里读到大学毕业,也一直在这样诱导她。新加坡做为国际大都市不是一朝的成就,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转变她想法的时间还有,可是我不禁自问,倘若有一年她在本地学成毕业了,我再问她:“孩子,你快乐么?。”她会怎么回答呢?

~~~~~~~~~~~~~~~~~~~~~~~

快乐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有人以外在因素如:拥有很多钱或有名有利来看自己是否快乐,但也有人因为学会知足而感到快乐!快乐,是需要内外兼顾的!

在家庭中,青少年可以过得比较快乐,如果他们能够:
-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依照自己的步伐成长及学习
- 得到家人的支持去完成梦想
- 获得家人的尊重与信任
- 得到鼓励和赞赏

可惜家长们往往都不“舍得”让孩子与挫折碰面,在“我是为你将来好”的前提下,孩子无法为自己的将来做独立的选择,心里的苦恼也难以说出口,更别谈快乐了!

文中的孩子清楚知道:当所谓的“优质生”并不能带给她快乐!这是值得恭喜的事。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做什么事才能让自己快乐,勇于争取,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这就是接近快乐的第一步了!

你懂得为自己、让孩子找快乐吗?欢迎分享你的快乐秘诀。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音乐的力量

近来音乐安抚心灵、平衡情绪、增强免疫力的疗效渐受重视,业界推出许多身心灵音乐,有针对不同的情绪、五行特质,或各种需求,如冥想、瑜伽、静坐、安眠等而设计,甚至也有了疗伤系歌手和歌曲出现。

不管在个人或团体辅导进行中,音乐也常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它能带动现场的气氛,较快达到当下所要的目标 -- 或宁静,或喜悦,或欢乐,或哀伤,或放松.....。然而,在茫茫乐海中寻找适合的曲调,对某些愧为音乐盲的辅导员就很头大了。

最近拜读胡文雁-我的音乐处方,十分佩服她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体会,也推荐给大家参考,让我们一起来为心灵大洗涤,天天都开心!如果您也有自己的处方,欢迎介绍给大家,让更多人受益哦。

~~~~~~~~~~~~~~~~~~~~~~~~~

症状:忧郁。听听维瓦尔蒂的《四季》,从春的绚烂到冬的悲凉,就像人生的际遇,起起落落,或热烈或哀伤,静静地、黯然地铺叙与排列出来,在这个可以无限浓缩,无限伸延的过程中,你获得一次难得的跟自己对话的机会。你看见了自己的落寞,也看到了自己的忧郁,但和大自然的变更比起来这算得了什么?跟自己讲和,也跟生活讲和,让维瓦尔蒂陪你走出忧郁。

症状:焦虑。听听德彪西的《月光》,这是一首迷人的作品,以轻盈的乐音描绘出静寂怡人的意境。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像炼乳一样柔和地笼罩着万物。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调,印象派音乐以恬淡、纤巧和妩媚,让你深入骨髓的焦虑和烦躁一扫而空。

症状:消沉。听听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发自肺腑,动自心底,所有的人,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一起,手拉着手,彼此依偎,相互鼓励,讴歌人类的和平、自由和博爱。在振奋人心的乐声中,心灵受到激荡,消沉被打败,乐曲的注脚是:活着是快乐的,生活是美好的。

症状:失眠。听听巴哈的《哥德堡变奏曲》,最好选择古尔德(Glenn Gould)演奏的版本,简单的旋律在变化多端的变奏中游走,温暖而宁静。一个主题,30个变奏,表现了人类心灵的各种幽微之处,也是人生的各色场景。古尔德咏叹似的演奏,平稳舒缓,让人如坠梦乡。

症状:悲伤。听听莫扎特的《第27钢琴协奏曲》,那么的纯,那么的接近陶渊明,是一种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境界,充满了和谐与宁静之美,欢乐与痛苦在这里已经消融,没有悲观,没有执著,更多的是超脱。这不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式的涅槃,而是大喜大悲后的大彻大悟,仿佛让人看到了彼岸,从内心感到透彻。此时的莫扎特,已由精神的必然王国步入了自由王国,步入了安详与平和的澄明之境。

症状:忧愁。听听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流露出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让忧愁低头而去。

症状:失恋?这是绝症,没有药医,只能以毒攻毒。先来一帖拉赫曼尼若夫《帕格尼尼狂想曲》的第18变奏曲,哀怨缠绵,荡气回肠,越听越想哭,哭了也就通体舒畅。接着再服用多尼采蒂《爱情的灵药》,第二幕男高音咏叹调《一滴美妙的情泪》不只疗伤,还可止痛。这之后如果你还不醒的话,那就连神仙也救不了你。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爱的扶手

随着社会脚步加快,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人罹患了精神疾病,此时身边的亲友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因为患者通常无法意识自己生病了,更遑论照顾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也以为患者只是心情不好、个性比较孤僻、行为有些古怪而已,又或者知道情况不对,但基于种种理由忌讳求医,转而寻找秘方或宗教,而延误了时机,自己和家人也饱受折磨!卫生部的调查就显示平均每6名成年人中有1人曾患上精神病;而每3名病患者当中,只有1人会寻求专人协助!

因此,到底家属要如何觉察、辨识异状?怎样评估风险?在漫长的复原过程中如何确保自己不崩溃?实为现代人一项重要而紧急的知识。可喜的是各地的精神卫生组织已经开始普及化精神健康的认知、关怀精神病患的家属了!

12月7日中央社报导台湾的张老师基金会以“一人忧郁症,全家來协助”为口号,宣布开办「忧郁症家属协助团体」。并建议家属能「一放、二轉、三接受、四愛自己、五同理」,帮助自己成为患者的「爱的扶手」:

一放:家屬首先要先放下自責與懷疑,憂鬱症患病的原因很複雜,不要將發病的痛苦歸因於親友以前的要求或影響,也不要立刻對號入座。

二轉:適當轉移注意力,因為一直將注意力放在患者身上,家屬容易受到負向情緒的感染,如果從事運動、烹飪、插花、釣魚等嗜好,可以轉換心情,令自己愉快。

三接受:試著讓自己接受家人是個憂鬱症患者,就可以稍稍放下對患者理性上的期待。

四愛自己:讓自己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不僅自己身心狀態比較良好,與患者家屬相處時,患者也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五同理:關注人的感受多於關注事件的對錯」,當家屬覺察到患者進入對錯的爭執時,暫時先放下,轉而關注對方的情緒和討論背後的動機,如果自己被挑起生氣情緒,可暫時離開現場。

令人振奋的是12月13日樟宜综合医院也宣布将在明年开办精神健康急救课程,培训约1000名精神急救人员,以便在第一道防线发现、辨识危机和支持、鼓励精神病人求助,起到“及早发现,尽快就医”的作用,避免病情严重,酿成悲剧。

早报并记录了这套课程所提供的精神急救5步骤,觉得大家不妨当成一项必备的知识,至少懂得基本对待病患的方式,现把它整理成简单的口诀于下:

精神急救5步骤

1、:细心聆听病患诉说,不反驳他的意见

2、:评估对方是否有自杀或暴力倾向?

3、: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精神状况,分享相关识和资料

4、:提供自救策略,鼓励对方改善生活,保持身心愉快,扩大生活圈子,多参与活动

5、:鼓励对方向专人如家庭医生、心理医生或辅导员求助。

想了解更多吗?快上网http://www.traumarecovery.com.sg/mhfa.html查询吧。

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

未来十年的梦想

统计数字一向来最容易让人落入陷阱,取样和解读是其关键!

华侨银行通过AC尼尔森对500名年龄介于18与64岁新加坡人进行电话访问,希望借此了解新加坡人的志向,以探索银行如何协助他们达成梦想。

结果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
1、旅游:占50%,一半希望环游世界,仅2%想移民
2、自我提升:23%渴望进修。1/3的人最后悔没好好读书
3、赚大钱:打拼或中奖
4、拥有理想的房子:住得好、拥有能容纳全家人的房子
5、健康体魄:占16%
6、家庭与孩子
7、做义工或为慈善做出贡献
8、拥有汽车:是18-24岁单身汉的选项
9、创业
10、退休:占10%

调查结果发布后,早报和我报都以“新加坡人十大梦想旅游居首”为题,乍看之下会觉得不可思议,环游世界居然是最多人的梦想,而不是修身、成家、立业、回馈社会!然则,要注意的是这项调查主要是针对18-64岁国人十年内希望达到的梦想,在取样上是集中于银行的主流客户群,而且是短期、可实现的目标!这和终身的追求当然有所差别。

有趣的是中英文媒体各有着重 – 华文报非常惊讶健康只排在第五名!一向来凡是有关健康的讲座或节目都级受欢迎,造成大家觉得国人很“怕死”,怎么它不在排行榜首呢?我想这也和取样有关,但以18-64岁之间来说,多数的人应该都还不曾被自己的身体病痛折磨过,因而健康在现阶段并不是他们所欠缺而渴望实现的。

而Today英文报则引述银行发言人的观点,同样讶于“慈善工作居然名列第七,显示一般认为新加坡人现实是错误的!”虽然这很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一种投射,但仍是非常可喜的,我们的义工组织要加紧募集的工作!

更有意思的对比是华文报对于“每十名年龄介于25与34岁的受访者中,就有一名思考过退休的安排,其中更有人表示希望在45岁退休,以享受人生!”的现象,认为“值得关注”;而Today则把“提早退休敬陪榜末”作为大标题!明显暗示超出意料,不过银行发言人对此不表讶异,她四两拨千斤的答道“手头宽裕更重要呀” 。

调查结果中,最值得反思的是只有26%的人希望活到百岁,而且多数是男性、马来人,或是家有幼儿的已婚人士。华人一向祈求长命百岁,是什么原因它的比例这么低?在迈向高龄化的社会里,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人生一定要有梦想,把踏实的梦想化为逐步可行的目标,尽力去做,美梦成真就指日可待了,让我们一起努力!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戏剧治疗

新加坡理工学院即将在明年开办“实践戏剧和心理学课程”,这会是本地首个结合戏剧和心理学的文凭课程。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好奇,这两者如何结合在一起,而戏剧又怎样达到心理疗效?

戏剧其实是包含了想像、创造、代入和行动等元素,结合发酵之后就有惊人的效果。有句俗话说“扮戏疯,看戏憨”演戏能让演员藉着角色的诠释,把不同于自身、平常无法表达的情感、情绪和动作,“合法”的演绎出来,记得有位演员就说过“如果不是戏剧,她早就死几百次了!”;而观众藉由代入,也可以哭笑怒骂,达到发泄和学习的目的。

戏剧在辅导的运用上最常见是角色扮演,个案先在安全的情境下演练他所欠缺,但却是生活所必需的技巧,可能是温和而坚定的沟通方式、自我保护的拒绝诱惑,或是对欺压者说不,等到技巧熟练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心理剧则属更深层的角色扮演,在尽可能还原现场的前提下,让个案打开心结、化解宿怨、完成未竟心愿,或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憾事,厘清其中的是非对错。

源自古巴,由本地戏剧盒引进的论坛剧场也蕴含非凡的启发疗效。它运用剧场游戏和塑像协助个案开拓心灵、刺激行为和思考。当参与者以身体塑像表达内心的感受时,我们会发现它的震撼力远比语言、文字来得强烈,而透过参与者不同角度的投射,又使得塑像更多面化,激发共鸣和反思,从而促使个案凝聚更多的内在经验;至于论坛剧场则鼓励参与者介入,以提供更多元的角度来解決个案所面对的问题。

最近由澳门来的专业导师Jacky则推介了TheatreSports,是一种兢技的戏剧扮演,在比赛中完全由观众来设定角色关系和环境条件,参与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即兴表演。这样的剧场游戏考验参与者的合作、创意和临场反应外,因为游戏规则强调“不能拒绝任务“,所以参与者必须想方设法完成,挑战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并且在扮演的过程要求正面思考问题。

Jacky接受记者杨福泉访访时分享了一则小故事,说明了TheatreSports的治疗功能:2002年,Jacky在澳门授课时,有一名12岁的女生,在表演时经常以推人、打人和叫喊的方式来解决剧情里的问题。由于是即兴创作,参赛者往往从生活周遭取材,这就让Jacky开始注意这名女生,担心她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困难。

女生不愿向Jacky透露自己的生活,Jacky只能在接下来的几堂课,在女生开始推人、打人的时候喊停,然后请其他同学提议,除了打人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慢慢地,女生发现其他非暴力的途径也非常管用,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公演那天,女生获得了表演奖。令Jacky颇感意外的是,女生的父母也在场,他们还上前跟他道谢,感谢他改变了女儿的行为。Jacky事后才从社工的口中了解到,原来女生犯错的时候,都会挨父母的一番打骂,而该父母亲也已经发现到自己在教育女儿时,不该以暴力来解决问题。

明天将有一场“新加坡TheatresportsTM劲爆剧场大比拼”,有兴趣了解的话不要错过机会。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再谈老年痴呆症

以下资料由我会从事乐龄工作多年的辅导员所整理,希望有助于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及早预防和就医!

~~~~~~~~~~~~~~~~~~~~~~~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丧失智力的病症,乃大脑老化、萎缩、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广泛损害所致的智能障碍。它由脑部神经衰退所造成,是无法扭转的,医学界至今还未找到明显有效治疗早老痴呆症的方法。本地100名65岁以上老人6人患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三阶段:

1.健忘期:一般上,老年痴呆症发生在50岁以上。记忆力明显减退,常对讲过的话没有印象,忘记重要的约会,忘记放东西的位置。思维分析、判断能力、方向感、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自我小检查
老年痴呆症 vs 正常的健忘
拿着钥匙,却不记得它是做什么用的?vs 偶尔忘记钥匙放在那里
忘记自己住在那里?vs 偶尔忘记约会地点
记不得家人的名字 vs 碰到久未见面的朋友,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煮了饭,忘记拿出来吃,甚至不记得自己已经煮了饭 vs 忙到没有时间吃饭

2.混乱期:
这时,除了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明显的症状就是失去方向感,很容易迷路,生活起居开始出现问题。

3.生活无法自理:便尿失禁、起居饮食需要人照顾。

痴呆症的成因:一般认为,遗传、头部受伤和高血压可能是致病因素。
1、血管性失智症:泛指大脑血液循环问题造成的失智症,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两种:
一)多发梗塞失智症:这是由轻微中风引起。
二)皮层下血管失智症:由高血压、动脉增厚及供血不足引起的,也跟中风对大脑带来的变化有关。

2、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

3、晚期帕金森病可发展为老年失智症,但较少见。帕金森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渐进性絮乱,症状是四肢和关节震颤僵硬,言语障碍和身体行动困难。

4、基因:基因遗传也是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原因之一,这是无法预防的其中一个诱因。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多参与脑力和体力活动是预防早老性痴呆症的最简便和易行的方法。国大研究人员用了两年的时间,针对1635名、55岁到92岁的乐龄人士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逛街、准备餐饮、阅读以及听音乐,能够减低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几率高达六成。如果参加乐龄俱乐部的活动或者打麻将,则能降低三成。

1、多运动产生激素,促进脑细胞增长。
2、接受健脑训练,可防老年痴呆症。
3、老年痴呆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牛奶、鸡蛋、鱼、肉、动物肝脏等优质蛋白食品对大脑机能有强化作用,大量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可补充维生素B、C、E,防止营养不足引起的智能障碍。
4、吸烟使体内小动脉收缩变窄、加重病情,老年人应戒烟酒 。

预知痴呆症的自测法:日本专家吉泽勋认为,在以下25种症状中,如有15至25症状符合你的情况,将来患上痴呆症的可能性极高;如有8至14种症状符合你的情况,你应该及时加以注意;如仅1至7种症状符合你的情况,那你可暂且放心,但却不能太大意。

1。没有任何兴趣和嗜好。
2。整天躺着看电视。
3。平时讨厌外出,常闷在家里。
4。没有一个可以亲密交谈的朋友。
5。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或在家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6。不关心时事,不阅读也不看报。
7。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8。懒得活动,无精打彩。
9。讨厌说话和听玩笑的话。
10。有高血压或低血压。
11。平时老爱发牢骚或埋怨。
12。神经过敏,凡事过分认真。
13。老是将想死挂在嘴边。
14。凡事过分忧虑。
15。总是焦躁,易发脾气。
16。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不会激动。
17。什么事情若不亲自动手便感觉不放心。
18。不听别人的意见,非常固执己见。
19。经常沉默寡言。
20。配偶去世已经有5年以上。
21。不轻易对别人说谢谢。
22。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情。
23。对所有新的事物都缺乏兴趣。
24。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忍耐与包容。
25。凡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否则就觉得心理不平衡。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晚报、新明日报等)

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

喜憨儿的天堂

早报报导参加“第12届新马青年营”的青年,与新加坡弱智人福利促进会的喜憨儿进行了一段不寻常的交流。他们一起做手工、击鼓、弹乐器,还一起欢乐舞蹈。当青年们看到喜憨儿为新航包装耳机时一板一眼认真的态度,无不为他们努力自力更生的精神而感动。

这是第一次在新加坡媒体看到运用“喜憨儿”来描述弱智人士,很直觉的就想到了台湾的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它由一群心智障碍儿的家长所成立,为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他们设立了烘培屋和餐厅,提供培训,到现在全台湾已有20多家,为弱智人士开辟了谋生之路。

记得几年前在台北的喜憨儿餐坊,也和到访的青少年有着同样的感动 -- 他们好认真、好有礼貌、好欢喜哦!经过培训,喜憨儿在供应各类面包蛋糕、下午茶、西式午餐和晚餐的餐厅里,非常投入的担任不同角色,有厨师、烘培师、服务生、清洁人员等,一个个焕发自信的笑容;而满堂的客人自在的享用餐点,显然丝毫不介意他们略嫌缓慢、拘谨的动作,刹那间令人感觉天堂就在眼前!

家有喜憨儿,父母最大的担心就是他们无法独立,就像昨天所提的韩国妈妈烦恼自己不在了,谁来照顾他?而今社会福利的观念也渐渐由给他一条鱼,转向教他钓鱼,鼓励自力更生的做法;并且结合社区、政府和个人的力量,共同支援。

基金会成立的社区家庭是由6-8人組成一个家,兩三个家左右相邻,每家由一至兩名辅导人员担任父母职务(亦即社会监护人),協助安排起居,孩子们白天工作,晚上回到這个家,週末則由亲人接回。在社区家庭里实际训练生活技巧,如卫生、饮食、家务管理、金钱处理、沟通等,这样即使父母不在了,喜憨儿仍然有妥善的照顾和自主的能力。

另外也设有临时和短期托育,解决照护者的需求和困难。当家庭照顾者生病了、累了,还是出国时有个临时寄托的地方,以免像韩国妈妈那样因为没有喘息的空间,罹患了忧郁症,一边吃药就医,一边还得照顾孩子!

基金会的目标很简单,小小的心愿健康的人或许不屑一顾,但要让社会上的弱势人士实现“天堂就在人间”的美梦,却得大家献出关怀,共同成就:
让所有喜憨儿生活在社区
有朋友、有工作
有溫暖的家!

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

家有自闭儿

自闭儿的母亲以前看到漂亮的花朵,始终感觉不到灿烂,但是“之前,我在韩国看到秋天到来,真的感觉到变化了。现在的每一天,都充满喜悦,感觉到什么是开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她说“积极乐观的精神很重要。明天会更好的。今天也许很辛苦,但今天会过去,明天就更好了。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想着想着,就走到了今天。” 积极乐观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可以朗朗上口,但出自一个在生活中煎熬过来的人,可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今日早报副刊所报导的韩国妈妈天天给儿子冲凉,喂他吃饭直到13岁,而这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她妈妈时已是15岁了。25年来,她的的手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一直要牵着这智商只有5岁的儿子。她唯一的祈求,是自己死在儿子之后。她说:“任何一个妈妈在我的处境,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先走,谁来照顾他?所以现在我很努力,让他学会照顾自己。”

家有自闭儿对父母亲来说痛苦和担心是无以言喻的,需要有很好的支持团体,学习应对和训练独立的方法,才能走下去,台北市自闭症家长协会给父母亲教养的建议:

(一)抒解家庭的壓力:一般的家庭在得知孩子為自閉症時,多會造成有形與無形的生活壓力,此時應讓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並不是父母的態度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來幫助孩子,共同面對這個挑戰和考驗。

(二)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教導自閉症兒童時,應該針對孩子的需要,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主動製造的機會,誘發他的學習動機。例如,觀察找出孩子喜歡吃的東西與玩具或利用出去玩的機會,依孩子現有的能力,引導他用點頭、圖卡或說話的方式練習表達需求。

(三)反覆練習的原則:對孩子不會的技巧與行為,可運用逐步養成及增強原理,將該行為設計在前後關聯的事件中,反覆地練習,來幫助孩子學習。以訓練洗手為例,可以在每天吃飯前或吃點心前練習,希望孩子由反覆的練習經驗中,養成洗手的習慣。

(四)多變、多樣化的安排:自閉症兒童的矯治不一定只限於家中與教室來教學,相關的人、事和情境可作有計劃的變化組合,使內容具多樣化。例如,對於會走固定路線的孩子,可事先和他溝通,常換走不同路線回家,讓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回到家。又例如要教孩子用「杯子」,不要每次都拿同樣的杯子,有時紙杯,有時塑膠杯,有把手、沒把手的杯子等,都可以做彈性的變化來教孩子。

(五)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的增進: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一個複雜且因孩子能力不同而不同的長期歷程,一般訓練的進階如:1. 模仿動作(訓練視覺注意力) 2. 聽口令作動作(視覺、聽覺的配合) 3. 叫名反應(訓練聽覺注意力) 4. 強化發音(增加發音的次數和廣度) 5. 仿說單音 6. 仿說單字 7. 仿說詞 8. 仿說短句 9. 自動說(語言與情境的配合) 10. 練習簡答 11. 使用人稱代名詞(你、我、他等) 12. 簡單對答 13. 敘述

勇敢的韩国妈妈不认为自己的付出伟大,反而感谢儿子带给她幸福:“因为他,我学到什么叫力量,以前因为他而伤心、难过,现在因为他而幸福。

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

与失智老人同行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多篇文章谈及她罹患老人痴呆症母亲,不管是和友人分享照顾的“秘诀”,或描述彼此之间的互动,语调都是轻快、俏皮和乐观的,可是不晓得为什么,每次看了都忍不住心酸的泪水。

家人罹患了老人痴呆症其实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因为对方还活生生的在你眼前,可是他的灵魂不复存在,原本你所熟悉的人渐渐迷失了,他忘记你是谁,也忘了他自己,过去的爱恨情仇他一笔勾销了,可是你依然爱他、依然情牵!

台湾神經內科叶宗熏医师在他的“黑暗隧道的尽头没有曙光 --阿茲海默氏症”一文中,有很深刻的观察,他说:“阿茲海默氏症是一個無情的疾病,它無聲無息、慢慢的、一塊一塊的拿走曾經生活的軌跡,讓照顧的親人雖然每分每秒與病人相處,卻永遠無法觸及過去共同的時光,不管是美好的或是椎心刺骨的,眼前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親人卻比陌生人更遙遠。”

我们对亲人的爱在这个时候最具深意了,因为它是真正“无条件的爱”,所有你的付出,只是短暂间当下的快乐而已,一转眼,他就忘了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语。一切的行动不会累积,不会被记忆,不会化成彼此间亲密的情感;它,没有回报!这许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疼爱。

不过,一天24小时要照顾失智老人绝不容易,当他因为病情影响而失去理性时,可能搞到你也要发疯,绝对不会有好心情陪他玩!所以照护者本身的调适,以及其他家人的共同分担就很重要。另外在互动方面,叶医师也给大家专业的建议,谨摘录于下,希望有助于照护,并请记得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要疼惜自己,才能在同行的路上走得平稳:

(1) 增強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方式:
1.避免批評或糾正對方所說的。
2.即使你不太同意對方的說法也不要與對方爭吵。
3.表現出你有興趣與其交談。
4.試著作一個好的傾聽者。
5.讓對方感到自在並給予肯定。
6.有耐心且多給予支持。
7.給予足夠的時間表達,儘量避免打斷對方。
8.當患者用錯字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字時,提供一些可能的猜測。
9.重視患者感受而非其字義。
10.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交談,避免外來的干擾。
11.鼓勵患者同時使用語言外的表達,如用手指出或身體動作。

(2)幫助失智症患者理解的方式:
1.有時以答案來代替問題,如告訴患者"廁所在走廊右邊",而不問"你要上廁所嗎?"
2.正面與患者交談並清楚表明你是誰。
3.以尊嚴及尊敬的方式待之。尊稱患者姓名以便引起其注意力。
4.留意你的肢體語言,避免快速動作,姿態要親和並保持眼光接觸。
5.留意你談話的語調、快慢、及態度。說話要清晰且速度不宜太快。
6.使用簡短、簡單、及患者熟悉的用語與句子。
7.一次只給一個指示。一次只問一個問題。
8.耐心等待對方的回答,必要時給予一些鼓勵。
9.必要時要重述,並使用相同的辭句或問題。
10.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患者誤解的用語或說法。
11.直接將物品名稱說出,儘量少用代名詞,譬如說"你要吃西瓜或是蘋果?"而不說"你要吃這個或是那個?" 12.強調或對關鍵字語加重語氣。
13.避免測驗或執問對方及使用太多禁止的用語,像"不要… 不要… "之類的話。
14.使用視覺上的線索,如用手指出或開始一個動作。
15.若口頭說明不易理解時,將事情寫下來。
16.提供簡單的說明,避免冗長或長篇大論的說明。
17.若對方無法專心時,請稍等一下再試。

2007年12月6日星期四

黄连与蜜糖

尤今老师昨天刊载在早报的这篇文章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很简单的一段经历却能引发多方面的思考。

“冥想”在辅导的过程中是一项很有用的工具,可以让参与者静心,杜绝外缘,能跟随带领者的引导,很快去到带领目标的境界 -- 可能是放松心情、自我肯定、行为定锚、探索过去等。通常我们也鼓励参与者能学习简单的冥想技巧,帮助自己舒解压力,促进睡眠品质。不过,偶尔就会出现状况,譬如有些人因为缺乏安全感,无法放松、无法闭上眼睛,不能跟随带领者的引导进入情境,或基于宗教理由拒绝参与。

另外,就是像尤今所描述的,得到了和带领者所设计完全相反的效果。其实她的亲戚是很能跟随引导的,而且如履其境,只是在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带入了自己判断和感觉,一趟路走下来当然是累死了。

这点让我们想到 -- 很多时候人都是以自己的知觉和价值判断出发,而忽略了对方的需求。我们以为自己最欢喜的,最能感受到爱和关怀的形式,想必也是别人所好,而一心一意的呈现给对方;却没想到人家非但体会不到你的心意,反而埋怨你吝于付出!

为什么一个忠厚老实,下了班就准时回家的先生,会被太太埋怨不解风情?为什么温良恭俭让兼备,辛劳持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丈夫会受到外界的诱惑?每天陪伴孩子上学放学、做功课的24孝妈妈,为什么孩子会结交不良朋友而变坏?

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好的提醒 -- 你给予的,是他所需要的吗?你了解他要什么吗?你的蜜糖可能是别人的黄连哦!

~~~~~~~~~~~~~~~~~~~~~

黄连病-尤今

  阿璇是我的远亲,世界里飘满了即连狂风也吹不散的乌云。她老是眉头深锁,整个人苦涩得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汤。

  一日,带她出席一项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希望她从中得到启示,从而把黄连汤转化为蜜糖水。
  心理治疗师玛莉有一把好似棉花糖般的嗓子,甜而软。她嘱咐众人闭上双眼,专心一致地随着她进入一个精神的“虚拟世界”。

  双眼一闭上,使人筋脉全然放松的音乐便轻轻轻轻地流满一室,她就在美妙的音符里开始了让人如痴如醉的叙述:

  “阳光明媚,天幕是一片欢快的蓝。你在一个开满了鲜花的地方悠悠闲闲地行走。一尘不染的空气,把你的肺叶洗涤得干干净净。走着时,你听到鸟儿啁啾的鸣叫声,一声比一声清脆;你闻到了由青草泌出的清香,这一股酥软的芳香,令你心旷神怡;你看到了绽放得比碗口还要大的鲜花,粉红的、嫩黄的、纯白的、淡橙的、深紫的,一朵一朵,盛放到了极致,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连回旋着的风,都变得十分斑斓。你走,走呀走的,来到了一道长长的梯阶旁边。远处,高高低低起伏有致的山峦在向你妩媚地微笑。你沿着梯阶向下走,一级、一级,慢、慢、慢、慢地走,一直、一直向下走。早晨的风,轻轻轻轻地缠在你脸上,好像有人用一方浸了凉水的小毛巾温温柔柔地为你拭脸。你走,继续地往下走,走到梯阶的尽头。啊,你看到了一个湖泊,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泊,一望无际的蔚蓝。清晨如碎钻般的阳光落下来,湖泊安静而又活泼地闪出了千层万层如鱼鳞般的波光。绵绵叠叠的山峦,好奇地探头看湖,而那浪漫的湖呵,就多情地留住了山的姿容。湖中有山,山中有湖。湖里的山瑰丽,山里的湖神秘。你在湖畔坐了下来,听到了远处丛林传来了不绝如缕的蝉叫声,看到了近处花枝上翩翩飞舞的蝴蝶,你的心,进入了一个全无忧虑、全无烦恼的世界……”

  音乐继续播放了一阵子后,慢慢慢慢地停止了。

  众人恋恋不舍地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说也奇怪,经历了这一趟奇妙无比的心灵之旅后,原本被生活揉得皱皱的那一颗心,就被这一只无形的手抚得平平的、顺顺的,有一种拥抱快乐的感觉

  转过头去看阿璇,没有想到,看到的依然是一张眉头打结的脸、一张宛若黄连的脸。
我问她:“你觉得怎样?”

  她的嗓音,像是机器忘了上润滑油,又干又涩:“很累。”

  这样的回答,自然使我大吃一惊;但是,更让我吃惊的,是她接下来的话:

  “走那么多路,脚很酸。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患有风湿炎,刚才,那道梯阶,那么长,膝盖实在痛得受不了。再说,我不会游泳,坐在湖边,万一滑进湖里,谁来救我!还有,我鼻子敏感,蝴蝶飞来飞去,花粉弄得我鼻子发痒,真是难受。那些鸟,好像鬼一样,叫声尖尖的,说多刺耳便有多刺耳!还有,还有,蝉的叫声就更难听了,听久了会发疯的!今天,你带我来这里,简直就是活受罪嘛!”

  讲座还没开始,她竟已累得像一叶咸菜。

  病入膏肓的悲观症,是药石罔效的;而我,竟然异想天开地希望黄连变蜜糖!也许,在她眼中,像我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乐观,才是一种无可救药的病哪!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暂停一下

一个人在怒气中能够延缓冲动,暂停一下是很重要的情绪智商。

在10月22日“怒气控制”一文中,曾提及 -- 如果你已经火冒三丈其实是很难谈控制的,我们要练习觉察自己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一旦到了临界点就要赶快喊暂停,离开战场,找出让自己冷静的方法,待情绪平复了再继续下一步。

有些人想了解暂停一下可以做什么利于平息怒气的活动,下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要注意的是愛地巴处理怒气的过程:

1、觉察情绪的能力:当发现自己快要失去理智了,便能及时喊停

2、暂停一下的转移活动:运动、深呼吸、唱歌、散步、到海边大喊等都是可行的方式

3、理性对话:和自己进行理性的对话,就像愛地巴年轻时对自己说“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那有時間和資格去跟人家生氣?” 到了晚年,他说“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他每次都能扣紧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不与人进行无谓的纷争。

小小一个故事,却有无尽的启示。

~~~~~~~~~~~~~~~~~~~~~~~
生 氣
2007/11/9 作者:杜荷

在西藏有個男孩叫愛地巴,每次與人起爭執或生氣時,就會快速地跑回家去,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由於愛地巴很勤勞,房子和土地就愈來愈大,他繞的時間也愈來愈久。

但他從來不說為什麼一生氣就繞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村裡的人都很疑惑。直到愛地巴年老時,房屋與土地面積已大得難以計數,他只要一生氣,還是拄著拐杖繞著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

愛地巴的孫子忍不住問他:「爺爺請告訴我,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三圈?」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一再懇求,終於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執、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那有時間和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又問到:「爺爺,你現在已經是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這麼做?」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

陪伴病患

人世间的陪伴之中,最令人伤感的莫过于陪伴不久人世的亲友。

生离死别在即,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前不久播映的一部电影里,小女孩的爸爸成了植物人久卧病床,为了不让自己在失去时伤心,她选择以不看他、不想他,假设他不存在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后来经过临时保姆的分享和鼓励,她靠近了父亲的床边,开始和他谈自己的生活、喜乐、爱好和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等等。

才刚开始有了联系,爸爸却很快去世了,女孩伤心欲绝!表面上她是因为重新有了连结,才如此痛苦,但其实这样的痛没有遗憾,比较快就能恢复;而因为害怕、拒绝靠近,深藏内心的爱才会令人“此恨绵绵无绝期”。至于小女孩的父亲也因为她的接近,不再挂碍,而得以“死而无撼”。

关于怎样陪伴病患,以下的故事或可供我们借镜:

~~~~~~~~~~~~~~~~~~~~~~~~~

小欣的先生住了院,她在午夜泣訴的電話裡,始終是自責的,明明先生只剩最後的幾個月,但她除了盡妻子義務的去陪伴他,卻無心找方法去提起先生的求生意志,兩人在病房裡總是相對無言。

「他身體很痛,很痛,麻醉已不能完全解決這種痛,妳要握住他手,抱住他,這樣就可以減低他的痛。」我安慰小欣,此時的他不想吃東西,不想多說話,這都是正常的,沒關係的,話說也不用刻意去找話說,安靜的,溫柔的,自然的,用自己的雙手和一顆心,傳給他力量就可以了。

小欣聽完,哭得更大聲,她抽搐著說,「我試過,試過好幾次,但是我……我……,我怕……。」 熟悉的親人瘦得脫了型、被病折磨得失去平日的好脾氣,小欣病榻前已盡了力,時日一久,孤單與無助混雜成膽怯,小欣的心情並不難理解,但是:「愈怕,愈要勇往直前,因為現在不去試,以後絕對會有遺憾。」我一再重覆的告訴小欣,心態改變,做法也會跟著改變,聽我的話好嗎?去抱住他,讓他感覺妳體溫,他不會立即說出心裡的感受,但一定是舒服的,起碼能減低一半痛楚。

我同學的哥哥一住院就被宣布無救,一個有淚不輕彈的大男人,哭得快要斷腸,同學告訴我,每次去醫院看哥哥,哥哥已沒力氣說話,只用手勢一再叫他回家休息,「我只好回家,但回了家卻心不寧,就再往醫院跑。」同學無助的說。

我不禁罵了他一句:「傻瓜,哥哥叫你回去,你就以為他真的不希望有親人在身邊嗎?他是心疼你工作太辛苦,不忍心而已,聽我的,帶幾本書去,就坐在他身邊靜靜的看,等他迷迷糊糊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一睜開眼就看到你,哥哥會覺得非常安心。」

同學恍然大悟的自言自語:「對呀!哥哥喜歡看漫畫,書架上還有很多小時候留下來的。」 「這就對了,各看各的書,多麼身心安頓的畫面。」拋開靦腆去抱住哥哥,他一定更高興,會對人生產生新希望。
(可惜找不到原文出处了,谨向作者致歉)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心灵语言

下面的文章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 --人 常追逐外在,而忘了耕耘内心。

这也就是读了很多书的人未必快乐的原因,因为读的文字可能就只是像旅人和记者所使用的语言一样,只是一项工具,只是增加一些知识,而未尝深入自己的内心。

相反的,没有被尘世污染的人,他们却能专心的聆听大自然,不管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总能带给心灵无限的滋养和启发。当我们靠近它、接受它,体会期间的生老病死、四季循环,感觉沧海桑田的变幻,臣服于山河宇宙的伟大和奥妙,就自然而然的平静了、接纳了、无碍了!

让我们常常聆听心灵的语言。
~~~~~~~~~~~~~~~~~~~~~~~~~~~~~~~~~~~~~~~~~~

心靈語言

2007/11/23 作者:杜荷

駱駝節是印度北方一年一次的重要慶典,這一天駱駝才能卸下龐重貨物,過一下屬於牠們的節日。主人還會將每隻駱駝塗以鮮艷的彩繪,給數十萬朝聖者和觀光客們欣賞。

一位旅人和一位印度記者在慶典中相遇,很自然地交談起來。英文流利的記者,向旅行者炫耀自己不但會講孟買官方語、基本的法語、葡語和當地的印度語、旁遮普語,甚至連回教徒使用的烏爾都語都會說。 「你會到處旅行,至少要會兩三種語言吧?」記者問道。 旅行者不甘示弱地表示,他會說日語、韓語、尼泊爾語,還會印度語等。於是兩人竭盡所能地用他們懂的語言對話,話題幾乎到了群魔亂舞的境界。

這時一位騎著駱駝的印度老人聽到他們的對話,便停了下來。旅人好奇地向他詢問,「您遊牧各處會講幾種語言呢?」 老人連簡單的英語都聽不懂,於是靠記者翻譯他說的土語:「我除了會說家鄉語言外,只會兩種語言。一是我飼養的駱駝語言,二是與神對話時的心靈語言。但這兩種你們肯定不會。」

旅人聽後,當下覺悟到沙漠的遊牧民族「和神溝通是不用翻譯的」。即使會說流利的外語,如果無法了解心靈之語,又有什麼用呢? 當旅人再度踏上旅程時,彷彿從茫茫風沙中,聽見了大地之語、神的沉默和內心孤寂的低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