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SOS也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去年本地自杀率创8年来的新低!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更多人认识了求助的管道,能够在采取行动的一刹那拨打热线,并在倾谈之后打消了念头。但是去年死于自杀的仍有374人,也就是平均每天有1.02人成功寻死;而以本地的统计,平均每7次企图自杀有一次不幸身亡,所以每天因企图自杀而送医获救的人约有7~8个之多。
对于防范自杀,最重要是评估其危险性,通常辅导员藉由CPR探测其自杀危机指数:
Current Plan 方法和时间:你打算怎样自杀、准备了多少这次自杀要用的东西、决定何时何地做这件事情等。个案的计划如果越详尽、具体,就越有可能行动。
Prior Attempts 个人和家庭历史:根据研究报告,有过自杀记录的人,再次尝试自杀的比例是从来未曾自杀者的40倍之高!另外,如果一个人的家族成员、好朋友、偶像或在他的生命中具重要意义的人自杀身亡,这也会对他造成“示范”的作用,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Resources 内在和外在的资源:当一个人企图自杀时,通常意识不到自身或周遭有任何赖以生存的资源,而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孤岛,寂寞、无助、孤单!所以,如果当事人对自己或身边的一切感到失望,感觉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留恋、可依靠时,危险性就越大。
而这时协助个案找到任何实际或情绪上让他感到有帮助、关怀或支持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了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内在:自尊、自信、宗教信仰、技能强项、未来计划、身心健康
外在:家人、朋友、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和经济资源等
也许有些人会质疑和当事人谈他是否想过要自杀,会不会反而令个案觉得这是一条路?又或则当询问对方的自杀细节时,会促使他的计划成形,而加强自己可能遗漏的部分?!当然,如果某些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而以好奇、挑衅的态度应对,是有可能反而误导或刺激了对方!
但对于辅导员,当个案失落的说“死了算了”,就无法掉以轻心或避而不谈,而必须去探索来龙去脉,清楚对方是走到那一步了;这就像生病时的种种临床检验一样,不问明白、探清楚怎知道风险有多高,而接下来又必须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协助!
不过,遏止自杀的第一道防线还是家人。精神病专科医生谢文福从事自杀研究超过30年了,他针对本地2000至2004年验尸庭处理的自杀身亡者案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717名自杀者当中,有54.5%曾在言行间表露出轻生的倾向。所以所以谢医生提醒大家:“大多数人自杀之前都会留下一些自寻短见的蛛丝马迹,不过周围的人容易忽略它们。”
究竟我们可以从那些警兆,知道我们挚爱的人可能打算结束他的生命呢?
- 言语上威胁要寻短
- 情绪低落,感觉无望、无助、常哭、焦虑、失眠
- 想法钻牛角尖、表示“生活没意义”
- 行为上巨大改变,如不与人交往、退缩、孤立自己、沉默、不吃东西等
- 对工作、学校或平常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
- 浮躁不安、突然发怒,做些冲动、冒险、鲁莽的事
- 滥用酒精、毒品等
- 准备、收拾一些事物,如处理保险、分配财务、准备丧礼、向人感谢或道歉等
根据研究,多半企图自杀的人其实是不想寻死的,他们只是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出众多的警兆,而周围的人有些时候是忽略了,但更常见的是不懂得该怎么办,以致于做出错误的应对,如:
- 训斥、批评、责备一番
- 劝解,和他讲道理
- 给予过于简单的建议,认为问题很容易解决
- 保守对方自杀的秘密
- 只靠自己为他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想自杀的时候,通常念头在脑海里盘旋已久,他和自己的理性、道德、责任等已经争战良久,一般的劝解他是听不进去的,我们所能做的是:
- 真诚的聆听,了解他的痛苦和困扰
- 无条件的关怀,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 不避谈自杀
- 察觉所有的警兆
- 立刻求助
如果自杀的风险十分高,已经有具体的计划,就不能让他独处,要移开所有可能伤害自己的物品,并马上陪伴他去见医生、辅导员;若还只是有了轻生的念头,或可请他拨打求助热线SOS或关怀800,透过倾谈,也许能减轻他的痛苦,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
“谈话,是溺水者的生命气息”(talk is the breath of life to someone who's drowning)让我们共同为珍爱生命而努力!
(参考资料:About Suicide,by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http://www.afsp.or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