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辅友会的辅导园地! 我们是一群专业的辅导员, 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您同行, 一起走过忧伤、迎接喜乐。 欢迎分享您的心情故事,任何困境、烦恼或悲伤,我们愿意聆听,生命的十字路口您不孤单!请来函或拨电预约和辅导员谈话。 免费面谈时间:星期二/三/四晚上8pm-9:30pm; 辅导预约电话:80120226(星期一~五9am-5pm) 电邮:inquiry.fid@gmail.com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理想的伴侣
但问题是怎样才是合适、理想的伴侣呢?婚前认为是忠厚老实,婚后变成不解风情、在恋爱时觉得好有个性,进入婚姻却变成不够温柔体贴……!似乎男女关系中,“变”才是唯一的真理?!
对于理想伴侣,婚姻咨商大师李维榕说得对:“伴侣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理想只是想象,一旦共同生活,所有想象都会被怀疑、被否定。拥有理想伴侣的信念不是问题,当发现伴侣不理想时怎么去处理,这才是问题。”
究竟如何挑选理想伴侣,拥有和谐的两性关系,下文提供您参考:
~~~~~~~~~~~~~~~~~~~~~~~~
理想伴侶 是否存在?
作者:李碧華
現代夫妻最大的問題是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滿足我們的需要,經過一番體會才能開竅,夫妻雙方都尋求到發自本心的快樂,才最理想。
理想伴侶,可遇不可求,真遇到了,彼此若不配合舞步,像跳探戈一樣有節奏的進與退,那必會踩腳撞鼻,糟蹋了美滿良緣。北京心理月刊去年底做了份調查,有八成男女相信「理想伴侶是存在的」,再進一步問道,你們現在的伴侶是否理想,竟有近八成說不是。
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李維榕認為這個現象表達出,相信有理想伴侶是最自然的一件事,誰願意一開始就打算找個前世欠他債的人做伴而自討苦吃?
沒有真理想 只要合適
「現代夫妻最大的問題是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滿足我們的需要,經過一番體會才能開竅。」李維榕說,求偶初期,人人或多或少都有內定的藍圖,娶妻希望溫婉柔順,嫁夫希望體貼入微,高短肥瘦都有一定的理想,這本是上一代的傳統觀念,不幸的是,很多現代人都跟著這個規格為標準。
「對伴侶最大的考驗就是朝夕相處的搭配,從打理家務到教育孩子,到處理雙方家族,處處都是戰場,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缺乏閒情,何來理想的伴侶。」她說。
台灣LoveMaster101愛情學校校長梁濬哲則認為,給伴侶加上「理想」頭銜,首先要看怎麼解釋「理想」這兩個字,不同的時空就有不同的要求,「我認為世間沒有真正的理想伴侶,只看合不合適,」他就常提醒愛情學校裡的未婚男女,愛情要落實在生活中,度過交往一年半的蜜月期,就要從三個角度去正視對方理不理想,假若答案是否定,那趕緊解決,因為把問題拖到婚姻中,只會加重,不會減輕:「我還沒看過成功的案例。」
習慣的差距 別用美化
檢視的第一個角度是價值觀,尤其是金錢方面的收支一定要充分溝通,等婚後再發生用度上的歧見再單件討論,可能就極難取得共識。
第二件要溝通清楚的是日常生活習慣,以最普通的假日休閒來說,有人非出外跑跑,有人卻覺得待在家裡最舒服,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的不同,習慣若差距太大,千萬別用美化來逃避,一旦共結連理,就極可能變怨偶。
第三是關係平衡,「如果我們在自己很喜歡的對象面前無法真正做自己,長期的委屈跟遷就對方,二人的相處必定不快樂,不快樂的相處又怎會是可以長久的愛情呢?」梁濬哲認為,愛情絕不是單方面渴望的狀況,一定要互相體諒溝通,兩人必須是平衡的才會有一百分的愛情,而不單是自己想像的愛情,卻是對方壓力的「礙」情。
本心的快樂 共同尋求
作家華嚴從來不看好理想伴侶,她認為,男人永遠有孩子氣在作怪,舊鞋換新鞋,又抱怨新鞋箍腳,「真令人啼笑皆非。」她說,「人與人之間的火花可以擦出千變萬化,但離不了一個準則,在不同時空,不同的文化,人都會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理想之伴。」
華嚴筆下的愛情,透過《神仙眷屬》而淋漓盡致的彈出一曲一曲愛情多重,初遇固然美好,但終究有患得患失、悲歡離合,《神仙眷屬》一書就寫出模範夫妻的表裡不一,道盡了男人與女人各自的堅強和脆弱。
她說,看穿了,就知道,人的一生離不了苦,得不到時受渴求的苦,得到時又受怕失去的苦,失去時痛心的苦。夫妻雙方都尋求到發自本心的快樂,才最理想,也才有可能成為模範夫妻。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救急须有门!
又是一起非法借贷惹的祸!
日前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指出今年第一季大耳窿骚扰案件剧增:警方在短短三个月里共接到3993起这类案件,这比去年同期的2066起增加了将近一倍,平均每个月1330起。
而这个数字表示:向大耳窿借贷的人增加了;同时,经济情况恶化,无法如期摊还非法高利贷的人也显著增加了!
从最近的联合晚报也得知,向大耳窿借贷是祸殃全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20多岁的奖学金得主,月入超过3000元,但因为母亲滥赌,向大耳窿借贷10万元,住家几乎每天都有阿窿上门追债,就连左邻右舍也受牵连、骚扰。孝顺的儿子不忍母亲被逼债,每月薪水都拿出来还债,还透支多张信用卡填补无底洞,结果搞到自己被银行发律师信追债。
过去1年来,儿子还了7万元的阿窿债务,还欠3万多元,但他已经没有能力再还了!由于追债者众,父子俩提心吊胆度日,夜晚几乎无法安睡;连带也影响了儿子的婚姻大事,女友们到访后就不肯再来往了!
而另一中年已婚男子在两年前因为手头紧,跟大耳窿借了3000元。对方向他收取20%月利,即240%的年利,每星期要收600元期款,他一迟还,期款就加倍。男子穷于应付,只好借新的大耳窿来还,结果是“以洞补洞破大洞”,债务像滚雪球般,一发不可收拾。这两年来,其实他已还了7万元,但现在还面对14组阿窿共1万5400元的债务,每星期要还3040元,每个月超过1万2000元!
阿窿曾经6次上门骚扰,平均每两天出击一次,包括泼漆、写大字报和脚车链锁门等方式,妻儿不堪其扰,搬到亲人家暂住,一度闹离婚!幸好男子向专门协助赌徒康复的“一望中心”求助,才得以暂缓还款,也挽救了婚姻。
为了制止非法借贷,有关当局已经加强施行了一些措施,如:为防止有人虚报新住址逃避大耳窿追债,移民与关卡局从去年4月1日起便规定,更换身份证住址者必须出示新家地址的证明文件、去年底,国会通过了新的放贷人法(Moneylenders Act),规定非法放贷人及其集团的幕后黑手将受到严惩。但大耳窿的不法扰民情况并没有改善,政府目前考虑立法处置非法借贷者。
而这就像吸毒的行为一样,贩卖毒品的人固然有罪,购买和吸食毒品的人一样要负上法律的责任,如果非法借贷的人少了,大耳窿自然无法生存!
但也有辅导组织指出当中的风险:大耳窿原本在“暗”,欠债人在“明”。一旦立法后,欠债人也会变成“暗”,这可能造成他们面对问题时不敢去寻求协助。欠债人被大耳窿逼得紧,又没有得到开解,很可能会走上绝路。
的确,在立法处置非法借贷者之前,必须有求助的机制,包括金钱和心理辅导的支援!
这是因为欠债而加入大耳窿、滥赌欠下赌债而非法借贷等固然都不可原谅,但也有一些辛勤工作的人士由于某些事故急需现金周转,但在现行的法律下却无法寻正当途径借款,譬如本身没有可以提供抵押的财物,而向银行申请无抵押个人贷款的年薪至少要2万,且贷款额不得超过3000元,年利也不低,并有其他诸多限制!
因此要遏制非法借贷,必须要让需要用钱,又没办法向银行贷款的人救急有门!上周有人提议:社区组织发动居民合股成立“贷款合作社”,低息贷款予贫困居民。这是值得考量的措施,因为杜绝了非法借款的源头,就应该为急用的人开一扇门;此外,辅导借贷者的机构不可少,并维持一定的“自首除罪或减刑”的机制,让非法借贷者勇敢求助,彻底面对问题;这样一来才能双管齐下,解决大耳窿扰人案!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祸福相依
10岁男童星男孩阿扎卢丁的家依赖卖木柴糊口,父亲患有肺结核,当卧病在床时,就靠单目失明的母亲捡木柴维生。童星得奖返乡后,家门口常挤满了一窝蜂要采访的人,有次阿扎卢丁因为太累了,不想摆出“英姿”让媒体照相,父亲居然当众打他一巴掌!
而9岁女童星鲁比娜就更不幸了,她的父亲原是木匠,后来腿部骨折失业在家,生母忍受不了饥饿折磨,离开他们父女跟别人跑了,父亲再娶。
鲁比娜红了以后,听闻其父计划把她“出售”给中东富豪收养,有记者假扮富豪使者,双方会面大谈价码,父亲要求20万英镑,因为「我必须为我、我的家人和鲁比娜的未來著想」。连鲁比娜的叔叔也说,「魯比娜現在很特別了,她可不是一般的小孩,是得了奧斯卡獎的小孩。」
企图卖女的报道传出后,鲁比娜的生母提起控诉,要求警方调查,并且找上继母对质,两人当街在媒体镜头和鲁比娜面前大打出手,爆发抢人大战。
生母指责继母和前夫不要脸,卖女儿换钱;继母则哭诉生母抛下女儿,离婚7年来不闻不问,现在女儿红了才出现!
……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两名童星都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家。阿扎卢丁说:“我从来没有奢望自己成为百万富翁,能在贫民窟里有一片永远属于自己的屋顶就是我最大的梦想。”鲁比娜说:“我不去想将来能不能当影星,现在只想能有一个安定的家。”
听说,随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全球票房大好,导演和监制决定为两名小童星各买一栋价值2万英镑的房子,那里就在小演员原来居住的贫民窟边缘,有电、自来水和卫生设备,又没有离他们原来的家族太远,导演还请人在未来8年里接送他们上学。同时,孟买房管所也宣布各奖励一套房子给两名小童星。
而这会是好事一樁吗?还是又惹来更无情的利益斗争,更深刻伤害无辜的孩子们?
或许鲁比娜13岁的姊姊看的最透彻,她告诉印度兴都斯坦报,父亲赶她出门,要她去跟生母住。她说:“爸爸说我不受欢迎,鲁比娜有价值多了。‘贫民百万富翁’拍摄前爸爸对我们很好,奥斯卡奖毁了我的家。”
祸福相依,再没有更现实的版本了!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家人共抗经济低潮
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夺走了不少商业领袖的性命,过去数月至少已有四起自杀事件曝光!今年1月,德国第五大富豪的公司在股票市场投资失利,结果精神崩溃,跳下火车轨道自杀;而22日晨,美国房地美蒙受巨大亏损而被华府接管后,出任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控制公司财政并遵守华府监管要求的克勒曼,承受不了巨大压力,在寓所吊颈自杀身亡,终年才41岁。
台湾的失业率高达5.8%,失业人数63万、实际受波及人口近138万!经济压力下,家庭悲剧频传,上周夫妻吵架,酒醉父亲愤将10月大孩子丢进滚烫的面锅内,女婴痛苦挣扎四天宣告死亡后,当晚又发生父亲因工作不顺,加上女儿吵闹,竟以扫把狂打二岁孩子,过后双手绑在床头,等到母亲发现时已经气绝身亡……。
李显龙总理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尚未见底,景气依然严峻,本地专门研究自杀行为的精神病医生也警告:要是经济不景气继续恶化下去,将有更多人走上绝路!特别是那些包括那些原本从事服务行业,而刚刚被裁退,现在正在生活线上挣扎的人,如自雇人士、德士司机、清洁工人、行销人员、蓝领工人及清洁工人等!
究竟在经济压力下,贫贱夫妻怎样避免百事哀,如何互相支援、彼此激励而不是刺激批判呢?台湾的社福机构针对“失业者最讨厌别人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作出调查,发现:
~~~~~~~~~~~~~~~~~~~~~~~~
指責型:如「你有沒有積極在找呀?」,而「你這個米蟲!」是讓失業者最冒火的語句,不過,據人情義理,會這樣指責的,可能是父母等長輩,一般朋友大概不會如此白目,父母雖愛之深責之切,但仍要避免情緒性字眼。
詢問型:「你在哪高就?找到工作了嗎?」有三成一的失業者對這些話反感。也許說話的人是出於關心,但失業者可能備感刺耳,親友說話前應三思。
鼓勵型:「別擔心,慢慢來」、「有工作就好了不要挑工作」、「不要想太多」,縱然受用一些,但對有些失業者來說,也無異諷刺。
總之,對失業者的詢問、鼓勵等話語都不易討好,遑論反諷、自誇的「真好命、不用上班了」、「你不用受老闆氣啦」、「找份好工作不如釣個金龜婿」,更會讓失業者「內傷」。
失業率很高已是不爭的事實,民眾不要對失業親友「落井下石」,「指責型」千萬不要,「鼓勵型」與「詢問型」也希望能字斟句酌,「我會幫你注意有沒有工作機會」,才最受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失業是一種重大失落,正常的失業者會經歷「否定、憤怒、憂鬱、接受」的歷程,必須走完歷程才能面對現實,重新啟動找工作的力量。面對失業者,親友應避免以情緒性的字眼刺激,把家庭變成戰場,最好先建立「不要跟他計較的心態」,多一點體諒、允許與接納。
~~~~~~~~~~~~~~~~~~~~~~~~
您希望更了解怎样互相关怀、支持吗?欢迎出席明天下午的讲座“如何在这经济低糜的时刻与家人更有凝聚力?”,一起发现更多秘诀:
时间: 4月28日下午2点~3点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阅读的姿态
很高兴本地在近几年也都响应庆祝,图书馆和各个读书会卯足劲,共同推广阅读的乐趣和习惯,明天正式开幕的“世界书香日狮城2009”有许多阅读相关的活动,大家别错过了!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人怀疑书本存在的价值,但庆幸的是爱书人依旧以行动证明!图书馆常常满座,而在里头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阅读姿态,它们就像作家张曼娟所观察到的,因为心灵充实,神态也自若,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之一,有机会不妨一探!
和您共赏她的阅读之乐:
~~~~~~~~~~~~~~~~~~~~~~~~~
閱讀的姿態這麼美
張曼娟
2009-04-13
親愛的阿靖:
午後的秋日陽光,透過窗帘,溫和地照進教室,那是小學堂上課前的十分鐘,許多國小的孩子已經吃過午餐,他們進教室去,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些在背書、有些在下棋,總會有幾個愛閱讀的孩子,聚攏在書架旁,席地而坐,垂著頭,專注地閱讀著。他們是最安靜的孩子,卻最吸引我的眼光,我覺得他們非常美麗。
看著他們的時候,我想到自己小時候,課外書那麼缺乏的年代,哪個孩子家裏有故事書,就變成眾星拱月的公主或王子,大家努力討好他們,為的是跟他們借書。沒有書可以讀的年代,那麼渴望閱讀。小學四、五年級時,每個教室都規畫出一個小小的閱讀區,由學校圖書館提供幾本書,輪流在每個班級借給學生閱讀,不管有多喜歡那本書,一、兩個禮拜之後,它都會離開。
為了節省閱讀時間,我和好朋友共讀一本書,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故事書離開我們教室之前,把所有的故事都讀完。我們並肩坐下,將書攤展開來,平放在她右邊膝蓋與我的左邊膝蓋上,我們的視線與呼吸幾乎調成一致,配合著彼此的速度與感受,有時候她先讀完一頁,有時候我先讀完一頁,我們必須按捺住好奇,耐心等待,等著一起翻頁,一起發出驚歎或笑聲,有時是眼淚。
可能因為並肩貼靠著的關係,我特別能感受到同伴在閱讀過程中的細微變化,眼珠的轉動,氣息的頻率,情緒的起伏,彷彿我在窺探的,是她內在的靈魂,一個祕密的領地。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閱讀是一件很深沈的事,一種很繁複的活動。只是,看起來安靜而已。
親愛的阿靖,還記得當你童年時,我們在午睡前的那些閱讀時光嗎?更小的弟弟也加入了,他其實還不識字,卻也有自己鍾愛的故事,他要求我一遍又一遍地講述,從熟悉的故事裏,我們到底可以獲得什麼呢?一條已知的路徑,通向的不再是目的地,而是路上細微的景物,那些一閃而過的剎那,我們試圖看得更清楚。
當網路愈來愈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我總被問道,「有一天,網路會不會全面取代紙本?」或者是,「文學並沒有實用價值,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網路比較像是一種即時的傳播媒體,能夠迅速有效地帶領我們抵達目的地,卻無法令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觀看那些細微的景物,紙本的優越性,就在這裏。
打開一本書,嗅聞它的氣味、觸摸它的質感,真正懂得欣賞的人,會像品味紅酒或是鑑賞珍貴皮革那樣地,感受一本書。至於文學有沒有實用價值,就看你怎麼看待靈魂了。文學的閱讀與一切藝術活動一樣,都屬於無形的、內在的、靈魂的層次,它不同於有形的、外在的、專業的這個層次,卻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在專業能力上有很好的表現,卻始終感覺空虛、煩躁、不快樂;有些人或許在生活上表現平庸,卻擁有平靜、知足、感激與喜樂。受到滋養的靈魂,才會有快樂的人生。而我相信,閱讀是一種豐厚的滋養。
我的眼光時時搜尋著閱讀的人,書店或圖書館;車站或河邊;咖啡館或高山上,那微微俯身的姿態,專注的神情,謙遜而優雅,看似靜默,卻蓄積無比的爆發力。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欢喜就好!
最喜欢是当中分享的小故事,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遭,但因为当事人缺乏自信,过分要求对方,无法包容,而把彼此的关系搞砸了!
像外形天南地北的老夫老妻居然可以手牵手,“因为你喜欢,所以我接纳”,不嫌弃、不挑剔,实在难得!
记得不久前有位武术巨星之子慨然指出因为父亲喜欢长头发,所以洗尽铅华,退守幕后的妈妈一直都长发为君留,从来不敢尝试俏丽的短发,而原本也是“受害者”的他,却勇敢选择忠于自我,挑战了父亲无理的约束;而最近巨星之所以发表宏论,认定"中国人需要管",或因他的家庭就奉行此道吧!
其实真正爱一个人,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尊重对方的选择,爱他所爱,能够宽容的说“欢喜就好!”,那就是人际最圆融的境界了!
~~~~~~~~~~~~~~~~~~~~~~~
尊重差异 不挑不弃
作者:吳若权
喝杯茶吧!那杯茶闲置太久,已经冷了。冷茶没了香味,却多了一股铁锈般的涩味,你是不爱喝的,因为喝下去没有乐趣。同样的,当一颗心被闲置太久,也会逐渐变得冰冷。
冰泠的心很难再加温,就算千方百计送进微波炉去调整温度,这颗冷过复热的心,也不再是从前那一颗了。一段已经冷却的关系可以挽回吗?不,没有什么能挽回的,你只能重新开始。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也是用一种新的态度去建立新的关系。
人与人的相处,贵在包容。肯定自己的选择,接受和对方之间的差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愈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能够尊重对方不同的想法,彼此相处的空间就会扩大。
出国旅行常在异国街头见识各种不同民族的装扮,对奇装异服的搭配,早已见怪不怪。令我印象最深刻,倒不是什么特殊的服饰,而是一对我们台湾同胞的老夫妻,老爸爸脚底一双「Made in Taiwan」拖鞋,布衣短裤,好不自在。老妈妈却是梳理有致、穿金戴玉,最耀眼夺目的是闪亮在指缝间的大钻戒。他们俩拆开来看,可以说各有各的风采;没想到合在一起时,也别有一番风情。这个景象让我相当感动。
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最重要的关键是老夫妻俩互相扶持,老妈妈将手挽在老爸爸臂膀上,眼底流动着温柔,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服装很不搭调而觉得别扭。他们无视于别人的眼神,也不将世俗的价值判断当一回事,完全以「你高兴就好」的心情相待。彼此尊重之余,还能够相互扶持,真的很不容易。
相互欣赏,才能真心喜欢对方
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很多夫妻还是会在岁月的掏洗之下,褪去恩爱的色彩,价值观的差异,更会让彼此渐行渐远,很难再把手挽在对方的臂膀上,更别说是在穿着这么不相称的服装之下,还要寸步不离一起相偕同行。
常在亲友之间听说:老先生、老太太出门拌嘴的原因,是老太太嫌老先生穿着邋遢,老先生则对老太太大红大紫的衣服看不顺眼。
因为「你穿这样,我不和你走在一起!」这个理由,而在街上一前一后距离数尺分开走的夫妻或情侣比比皆是。「不挑剔、不嫌弃!」这是两个人决定要长久相处时,必需有的修养。但是,能够做到「不挑剔、不嫌弃!」的前提,并不是要求对方事事要如我们的意、符合我们的标准。而是,我们学会从对方喜欢的角度来欣赏对方,从对方需要的观点去接受对方。如果,他觉得短发好看,你又何必一定要坚持对方留长发?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至少,头发长在对方身上!
尊重对方的同时,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有足够自信的人,不会在两人之间的差异点上大作文章。挑三捡四,很容易弄得不欢而散。
尊重自己、体贴对方,相处就没有负担
很年轻的时候,我曾和一位高中时期的好朋友相去欧洲旅行,这个经验对习惯独来独往的我,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
为了长途飞行的舒适性,他试探地问我要不要买「商务舱」的机票。当时的我,忙得无暇仔细考虑他的提议,加上预算的限制,直觉地决定搭「经济舱」。上飞机之后,我才知道他在航空公司服务,出国旅行可以用比较优惠的价钱订购机票,所以他订了「商务舱」的位置。
刚坐定位置之后,我的另一个脆弱的自己跑出来问:「会不会很不平衡?相约一块儿旅行,人家坐的是『商务舱』喔!」几秒钟之后,我对发问的自己说:「安啦!各有各的选择嘛,只要彼此照顾得到就好!」
飞机起飞不久,他从「商务舱」过来和我聊天,还把「商务舱」乘客专享的一、两项水果及食物拿过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真高兴自己没有客套推却,也没有因为自卑而自我防御,反而很自然地接受他出于好意所做的一切。
那时候,我就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肯定自己、尊重差异,是学会包容的起点。」自己落得轻松,别人也可以自在而且没有负担地和我们相处在一起。
世上的东西有些失去之后就难以得到,友谊如此、缘份如此、机会如此、感情如此,要不然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思想单纯点亦是种幸福,我们通常都想的太多而捆绑了自己。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
剧情围绕着朱老头的年轻徒弟展开,他们是内蒙古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的蒸汽火车驾驶员和助手,这里是世界上大规模使用蒸汽机车的最后地区之一,随着百年矿产开采殆尽,蒸汽火车即将走入历史,而朱老头也要退休了,将和女儿一家团聚的兴奋,竟然浇灌不了离别的忧伤,他选择不告而辞,但多年一起工作、违规饮酒、啃鸡爪的小徒弟却不容他就这样离开,无论朱老头再怎么赶,他还是死死跟随,千里相送!
年轻的导演赵晔大胆起用了非专业演员,两个男人实际上是亲戚关系,所以诠释的更自然,而在零下四十度的扎赉诺尔拍摄时,主角和当地的工人其实都只是在很简单的指示下,表现平日的生活而已,就连导演觉得感情这么深厚的两个男人之间应该有一首共同的歌曲时,赵晔是带着他们一起去卡拉OK,让两人随口哼唱,最后发现罗大佑的《恋曲1990》情绪非常对味,就这样拍成了感人对唱画面!
《扎赉诺尔》表达了离别与伤逝,蒸汽机车火车即将消失、传统的二人转说唱表演也不受落了,导演很巧妙的在这个片子里面,将“人和过去的历史,和一段生活,和一个时代离别交织在一切”,而主轴当然是师徒的感情割舍。有些人难以想象两人的情谊,不就是“同事”吗?为何如此难舍难分?就算离别,难道不能再相见?而男人与男人之间有这么“婆妈”的长情吗?
这当然和中国偏远地区的工作环境有关,每个人都离乡背井,亲如女儿因为远距离也说不上几句话,最亲密无间的反而是工作伙伴,尤其驾驶员和旗手之间,必须相互配合、信赖,即便放了工也是一起洗澡、玩耍,生命变得不可分割;而当朱老头要远赴中俄边境投靠女儿,两人日后再见的机会也实在渺茫,更何况就算再相见,那份形影不离的依附感也不复寻了!
东方人的感情是内敛的、含蓄的,尤其男性,即使伤别离也不会大哭大喊,互相拥抱,但唯其表现在细腻的行动、表情上,一行清泪缓缓滑落,再别过头默默拭去……;原来,无声更胜有声,深深打动了人心的从来不是嚎啕!
描述男人与男人之间感情的电影不多,能够细致婉约的更少,很高兴有一个震荡心灵的美好夜晚!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妳是我所有的生命
妈妈提到她曾经抱着因为疼痛一直无法入眠的女儿到天快亮的时候,望向即将转明的铁窗外天空,她的泪无法停止,天可以得到光明,但她和女儿却像一对连体婴,被关在屋内,光是喂食和抹药一个早上就耗掉了,午餐接着又要来了…….,何时她们才可以见到天日?
接着母亲以平淡的语气说“从来不在人前哭,丈夫快下班回家时,赶紧把女儿全部打理好,自己红肿的眼睛用冰块冷敷,就怕给先生带来压力!”听到这样的话语总觉得有些想不透,难道有缺陷的孩子不是爸爸的吗?为什么不让丈夫也承担一些责任,让自己的担子有歇息的时候,不至于崩溃?
浏览了以下的文章才知道缘由:
~~~~~~~~~~~~~~~~~~~~~~~~
「破破爛爛」的小嬰孩
阿盈出世時,劉爸爸第一個看到她,落地一分鐘,手掌、腳踝就像遭到鐵鎚重擊,血塊紛紛浮現,五分鐘後,身上處處冒出水皰血皰,爸爸流下淚來,不敢告訴產房裡的媽媽。沒幾分鐘,二十九歲的媽媽也知道了,因為醫生要這小娃兒趕赴計程車,轉往高雄醫學院。
阿盈住進加護病房,大痛大哭,爸爸看到她連舌頭都起血皰,哭得用力,身上血皰一一迸裂,小小年紀嚐盡切膚之痛。十天後,切片檢查確定是水皰症,染色體異常所致,目前無藥可治,皮膚之外,舌頭、食道、腸胃、肛門,凡有黏膜處都可能起水皰或血皰,一起皰就須剪開塗藥,幾天後傷口可能又長皰,一次一次反覆潰爛,日久表皮纖維化,或將造成肢體變形而截肢,或如食道狹窄而致進食不易。
醫生告訴媽媽︰「這種病,通常會衍生嚴重的家庭問題,甚至社會問題。要提防。」
看著「破破爛爛」的嬰兒,想著家中長輩不能諒解,一再要她放棄孩子,留給醫院領養觀察,劉媽媽忍住久久的淚水,終於流下。九歲失怙,十二歲喪母,這麼多年來,她雖有三個哥哥家可以流連,然而,小學畢業就開始做女工念夜校,孤單養活自己的滋味,畢竟是那麼苦澀。
她能讓從己而出的小小嬰孩,流落街頭成孤兒嗎?
「要孩子,還是要丈夫?」
劉媽媽努力穿梭在小兒科和皮膚科之間,四處詢問,都找不到國內有類似病人,只得自己學習怎樣包紮傷口、照顧營養。家族中人雖沒有類似症狀,醫生告知是由於爸爸、媽媽各有一隱性缺陷基因,結合後孩子有二五%的機率遺傳為顯性症狀。疾病罕見,實習醫生也不懂就中厲害,單手抓起阿盈,即刻就是皮破血流,媽媽跟著心口淌血。
每天吃藥打針,加護病房一住將近兩個月,開銷實在太大,爸媽帶了阿盈回家過年團圓。小娃兒傷口疼痛,沒日沒夜啼哭,帶起來辛苦,經濟上更不知要拖垮多少人,自此門前冷落,親朋罕至,連電話也不再響起。
家人冷眼看著錦貴︰「要孩子?還是要丈夫?」
媽媽不語。家人氣憤的轉頭離去。
望著遠去的背影,她一邊落淚,一邊許諾自己︰「我不求人,也一定要養育孩子有所成就,讓她不必依靠人,不被別人瞧不起!」
咬著牙,媽媽辭去工作專職育兒,做木匠的爸爸則為了醫藥費,也為了痲痹自己、逃避妻兒,白天黑夜工作、工作、工作。他在長輩和妻女之間,如夾心餅乾。陰鬱到極點,有時去摔傢俱、打牆壁,甚至摔孩子--幸好,理智還在,孩子只是丟在被上。「不要再養了!」撕心的狂吼,也曾經發自他斯文的面龐。
一次,阿盈三日三夜啼哭不睡,爸爸媽媽全跟著幾近崩潰,爆發爭執,爸爸脾氣上來,把電視、冷氣、電鍋全摔了,僅剩下一個熱水瓶,媽媽也火了,隨手提起一砸,玻璃、水銀滿地翻滾,大響混合碎片,阿盈一驚,反倒沈沈睡去,屋中混戰也隨之休兵。
多年後,談及這段難熬歲月,連媽媽也吃驚,爸爸竟曾有三度尋死的念頭。
只有順服命運
其實,丈夫的苦處,青梅竹馬的妻子何嘗不明白。兩人攜手長大,一個眼神比千百句話通透。她知道丈夫願意接納孩子,只是前路漫漫,難有勇氣走下去。
劉媽媽獨自接收了長輩們的冷言冷語,躲在房裡為孩子裹傷敷藥,哄抱疼痛難眠的孩子入睡,餵食吃不下去也得繼續餵的孩子,她默默照護周全,深怕刺激丈夫攜子走向不歸路。
只是,她心頭又何嘗沒有恨意?為什麼她問神明,神明要她順服這個運命?最低潮時,她曾詢問好友,願不願意帶養大女兒,好讓她領著小女兒遠避花蓮,到慈濟做終身義工度日。
今天回頭深深憶及那一段日子,有一剎那的神傷,「沒有人會相信的……」錢財用盡,親友離疏,一家人搬住到老舊公寓,喟嘆的劉媽媽,對照今昔,連聲音也迷茫。昔日的坎坷,不僅是龐大無底的醫藥費、昏天黑地忙著餵食、抱哄孩子幾乎六年沒有躺睡、四處求神問藥等等辛苦,更艱難的是--為了衛護美滿家庭,不得不把層層委屈吞入腹內,獨自隱藏祕密的辛酸。
~~~~~~~~~~~~~~~~~~~~~~~~
在艰辛的日子里,佩菁从来没庆生过,因为传统的思想中认为这样会活得久,可是快六岁生日时,妈妈以为彼此的缘分将尽了,佩菁已经10天无法进食,母亲决定买蛋糕庆祝,并将母女的故事写出来,送到电台“一首歌‧一个故事”单元,她写道:
這幾年來,我每天過著沒有明天的日子,心中驚惶鬱卒,投訴無門。冷暖人情,連最親的人都不聞不問。
身為母親,我的心關得緊緊的。自從女兒出生,大家都勸我們要放棄,但是天下父母心,椎心之痛,難以割捨。現在孩子好不容易照顧到六、七歲,她的路,我們一家的路,都要繼續走下去。
我女兒已到學齡,看她全身找不著一絲絲完好,連吸一口牛奶、新鮮空氣都困難,這種日子我不知還能撐多久?說是科學尖端的時代,還是很多病無藥可治,實在是判我們一個無期酷刑。
外表看來,人家說我這母親很堅強很樂觀,其實我內心的痛只有自己了解,我不曾說出一字一句,怕讓我女兒失去信心、讓我先生失去信心,只要沒信心,一切都完了。
今天我是以一個傷心人,隱姓埋名的姿態,要跟大家說,要有惜福之心,愛家人愛周遭的人,因為這社會,不知還有多少人為了生存在掙扎……
随着她所点的歌「妳是我所有的生命」从电台播出,很多听众关心垂询,热情的医生自愿往诊,一帖帖独家祕方转到手上,而重要的是亲族长辈们深受感动,大家终于接纳了这个孩子。
但是日子并不会因此容易过,小朋友说她是异形,叫大家快来看、画画班老师不肯收她,怕影响生意、上学时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她同一班……。妈妈忆起::路人避之唯恐不及,有时在旁邊指指點點說︰「像這樣的孩子還在養?!」有一次,在一個小雜貨店前,我的小女兒才剛踏進門,老闆馬上非常生氣︰「我們怕被傳染,妳不要進來!」那時,我啞口無言,帶著女兒匆促離去,我怕孩子自尊受損。但是,我們所聽到的侮辱的話,常常在我耳畔出現……。
难怪当佩菁说:「如果有下輩子,希望我們還能當母女,可是我要當媽媽,媽媽要當我的女兒,讓我來照顧她。」时,如惊弓之鸟的母亲忙摇头,一次就够了,她不要这样的戏码再上演!
佩菁勇敢地认为:「我有手、有腳、還有看得見的雙眼,已比一些重殘者來得幸福許多了。」她们为了帮助更多同样病例的家庭,泡泡龙病友协会在卖力筹款后即将于今年六月成立,谨此祝愿这对善良坚强、生命相系的母女能一路平安!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勇敢追梦
来自苏格兰偏僻小镇的这位“中年大婶”,出生时脑部因缺氧受损,导致学习障碍,多年来全心照料生病的母亲。在母亲去世后,她勇敢走出孤独自闭的世界,追求自己的梦想,参加英国第三届电视直播选秀節目《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在上场短短7分钟内以舞台剧《悲惨世界》里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获得评审和观众一致的赞赏,认为能够听到这样的美声是上天的恩典!
她在事后说:「喪亲之痛曾让我放弃唱歌。妈妈是我的一切,她曾鼓励我上这个節目,她说我有神奇的歌声,所以今年我來參赛,我沒想过会发生这一切。我希望爸爸妈妈会为我骄傲,在天上看顾我。」
我们知道在举世追捧下,一夕成名的大婶必然可以实现职业歌唱家的梦想,也或能找到她最渴望的真爱,觅得终身依靠的伴侣,但愿对方能真心的疼惜,她的生活越来越精彩、快乐,给勇敢追梦的人一个美好的见证!
谨和您分享大婶的故事(昨天早报也图文并茂刊载了她的消息,不妨参阅):
~~~~~~~~~~~~~~~~~~~~~~~~
我曾有梦
4月11日,没有接受过任何声乐训练的苏珊走上了舞台。聚光灯下,当身材肥胖的她告诉现场所有人她的梦想是成为伊莲·佩姬(英国音乐剧女神)时,包括评委在内的所有人都狂笑不已。但当她一开口之后,眼神立即变得柔情万种,歌声中具备了惊人的爆发力与磁性……。
从那时起,先前的笑声戛然而止,现场除了掌声便是尖叫!一曲唱罢,观众们纷纷起立热烈鼓掌,几个岁数很大的观众偷偷用手擦去感动的眼泪。评委之一的西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评委皮尔斯·摩根更直呼:“现在没人笑你了,你的表演震撼、无与伦比!而你更是我们这个节目开办三年来最大的惊喜!”
几乎一夜时间,苏珊成为了红人,第一次被彻底曝光在众人面前。据了解,现年47岁苏珊·波伊儿(Susan Boyle),来自苏格兰中南部的小镇,自12岁喜欢上唱歌后,她一直梦想成为伊莲·佩姬一样的职业歌唱家。
据苏珊·波伊儿自称,她一辈子也没有跟男生约会过,也没有男生吻过她。特别是自2007年,91岁高龄的母亲因病离开她后,她便开始一个人独居,前不久还养了一只猫。由于没有工作,加上强烈的孤独感,苏珊·波伊儿最爱的是到镇上的教堂做祷告和义工。
在接受采访时她称,“我喜欢做志愿者,我常常告诉自己悲惨的事情确实很悲惨,但重点是我们要战胜它,你不仅要开怀大笑而且也要坚强面对。”更令所有人惊奇的是,苏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自曝,“我并不知道这个节目会这样火,我的参赛动机非常简单,第一:圆儿时的梦想;第二:通过节目找到一个伴侣,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孤独一辈子。谢谢评委对我的肯定,我觉得自己很荣幸。”
苏珊参赛的视频在网上曝光后,短短几天时间,全球各大网站的点击率共计超过2000万次。据英国媒体的调查显示,仅英国地区的网友留言来看,苏珊至少拥有数以百万的粉丝。
著名影星黛咪·摩尔也被苏珊的真诚所打动,不仅大赞她生来就是做演员的料,还在自己的博客中添加了苏珊的网址链接。而根据英国一项电视调查所述,通过黛咪·摩尔的引见,苏珊·波伊儿现在成了一名全球耀眼的天才巨星。
除了评审兼制作人赛门要给她一纸唱片合约之外,美国和澳洲的电视台还频频跟她连络邀她上节目,简直叫她不敢置信。
不过,幸亏苏珊没让名利给冲昏头,不停说自己受宠若惊,知道绚烂终会归于平静,她现在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伴就好。
2009年4月17日星期五
也谈新移民的融入
这就象97之后的香港,大批的内地人进驻港九各区,虽说香港本来也是个中国南部移民的所在,但无疑多年来特殊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熏陶,港人有着不同于它地的特色,但回归这些年来,敏感的人都说香港已经改变了!
当新移民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肯定会对旧社会起到某种程度的作用,而这股力量正在形成!根据统计:2007年有1万7000名新公民和6万4000名永久居民;2008年,则接纳了新公民2万名,8万名永久居民,与2000年比较,激增了两倍。另外,去年也有9万7000名来自120个国家的学生到本地求学,比前年多了13%,而这些人多数将受到政府的邀请,考虑成为永久居民。
当然,这和达到各族人口理想比例还有一段距离,肯定政府还会继续积极引进华族的新血!而令人欣慰的是协助新移民融入已成为关注的课题,而不是任其如瞎子摸象,慢慢去猜度、试验、碰壁,产生彼此的误解,而是有了适当的指引。
据报载:人民协会组织了“国民融合主导员”志愿工作队,积极与新移民接触。去年他们通过家访与1万3000名新移民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基层和社区服务;同时在25个选区内展开“新移民睦邻”活动,让本地家庭协助新移民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安顿下来。此外,今年初成立的“国民融合理事会”鼓励社区组织,自动自发地开展新项目,包括安排新移民参与社会福利组织活动,以及与各个新移民组织、会馆,如天府会、厦门公会、晋江会馆、九龙会、印度妇女协会和新加坡菲律宾协会等取得密切联系,希望藉此让新旧公民更了解彼此,相处得更融洽。
当政府和旧公民展开双手接纳,很重要的是新移民也必须建立正确的心态,既然决定在狮城落户,就如过河卒子,只能往前进,尽量去适应本地的环境和文化,万不能一边享受此处“机会平等的求学与就业环境、公正的法律及良好的治安”,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并白手起家,有了美好的天地;然后转头批判这里的某些制度缺失,瞧不起浅薄的双语文化等。
而这也并非意指只许无可奈何的包容,而是尽己之力为这块接纳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土地做出贡献,融入社会,可以做多少,就付出多少,也许文化不一样,也许水平有差异,但一点一滴的去做,就可以看到进步的痕迹,尝到改变的果实!
相聚在狮城,就是新旧移民间无上的缘分,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不可等待的牙痛
~~~~~~~~~~~~~~~~~~~~~~~
51歲的李先生,因為3顆臼齒蛀牙疼痛1個星期才就醫,細菌已經隨著牙隨入侵到牙齦和牙骨,再一路蔓延造成深頸部感染,整個臉都腫起來,嘴巴完全打不開,幸好及時開刀裝入導管引出膿液,李先生救回一命,但暂时吃東西只能用灌食。
而同樣的蛀牙細菌,卻讓另一位40歲的壯年男子不幸喪命。他因牙痛拖了1個星期不就醫,蛀牙引發的細菌在身體四處流竄,隨著鼻咽管至氣管,甚至入侵到胸腔,最後血液也受到了感染,即使緊急開刀引出胸腔膿液,這名男子還是因為敗血症死亡。
醫師表示,人體口腔內有無數細菌,平均1C.C.唾液,細菌數量就有10億個以上,有蛀牙、牙周病或口腔黏膜經常受傷者,細菌都可能趁虛而入,而当細菌蔓延到扁條腺、咽旁空間,最後到縱膈腔,縱膈腔内有主動脈、氣管,致死率达40%、50%!
因此「蛀牙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
~~~~~~~~~~~~~~~~~~~~~~~
诊疗所在回答民众的投诉时指出:国立健保集团综合诊疗所的牙科诊所,目前完全通过预约制运作,这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来满足对获津贴的牙科服务的高需求。而因为剧痛、肿脹、出血或创伤等情况需要紧急护理的病人,将会在同一天获得牙科医生的治疗。
这点显示医方完全了解牙痛的严重性,会根据病患的状况做紧急处理,但问题是“完全通过预约制运作”的情况下,很多民众并不知道需要告知自己疼痛的程度,而接听电话的人员也只是被动的采取轮候顺序,依照先到先得的方式安排就诊,并不会主动了解病患是否需要紧急救治,以至于错失医疗的黄金时机,而等不及的民众只好到私人牙科诊所就医,有些人因此得掏出宝贵的退休老本,心疼不已。
而这其实在国家提倡优质服务之际值得关注的一环,怎样更积极、更主动的提供服务是进步的关键,万不可因为无关业绩,或是获津贴的服务,而忽视了服务的精神!
另外我们也认同张女士的观点:本人已在电话中再三表达投书重点不在投诉诊疗所的服务,而是希望以市井小民的身份,对公共医疗保健的施政方针作出反映,呼吁政府在致力于创造区域医疗中心的同时,也能加快步伐解决诊疗所资源不足的困境。即使对受最廉价的医疗照顾者半年的等待时间都不应该是常态!
提出抱怨,并非每个人都想因此想有特权,得以插队接受服务,因此各部门在面对投诉时,不应只求解决“麻烦”,杜绝悠悠之口的心态来塘塞,而理该面对真正的问题所在,思考解决的途径,这才是全民之福!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生命终夜的星辰
~~~~~~~~~~~~~~~~~~~~~~~~
80歲第一次幫兒子洗澡
四十五歲肝癌腦轉移的病人阿匡,平日只能躺在安寧病房的床上,意識時而清楚、時而不清,但無法言語。有一天輪到阿匡用按摩式洗澡機洗澡。
護士小蕾帶著阿匡老爸備齊的衣物和志工大姊,一同推著阿匡至洗澡間。剛開始,阿匡的老爸站得遠遠的,似乎不太敢靠近。
「阿公,請幫忙關門,還有拉上圍簾。」小蕾邊說邊將阿匡的衣服脫好,然後推到洗澡機裡。但是,阿匡的老爸仍然站得遠遠的,志工大姊們要他一起幫阿匡洗澡,沒想到老阿公竟然擺擺手說:「我從來沒有幫我兒子洗過澡。」
「這是阿公的第一次囉?」小蕾跟志工大姊們笑嘻嘻地說完後,走過去牽起阿公的手,拉到洗澡機前,故意撒嬌地說:「阿公,你負責洗阿匡的兩隻手和上半身,大姊負責兩隻腳,大哥自己洗重要部位,我洗頭跟洗臉。」
分配完後,阿公有模有樣地捲起袖子,開始認真地替阿匡洗澡,並重複說著:「我八十歲了,從來不幫小孩子洗澡的。」
「喔~那你賺到了,阿匡也賺到了。」小蕾說完後,看到老阿公露出慈祥又滿足的笑容,溫柔地擦洗著阿匡,而阿匡則是雙眼一直凝視著老爸爸。兩人在護士小姐跟志工的幫助下,完成父子間第一次最親密的互動。
傍晚時分,護士小瑛過去換傷口時,發現阿匡醒過來後,雙眼含著眼淚,靜靜地望著坐在床邊打瞌睡的老爸爸。「阿匡,你是否心裡有話想說?」小瑛問完後,阿匡看著她並眨眨眼。小瑛就跟阿匡說:「假如我說對了,就請你以手勢,上下擺動來表示;說錯了,就左右搖擺好不好?」
「…」阿匡真的把手費力地上下擺動一下。小瑛就問:「你是不是想對爸爸說,你很感謝他,尤其在你生病的時候,還這樣照顧你?」
阿匡眨眨眼表示後,又擺了擺手。
「你是不是想對爸爸說,你很愛他?」這次阿匡竟然可以輕輕的點頭,而且眼神更加激動。小瑛又再問:「你是不是想跟爸爸說對不起,他這樣老,還要來照顧您?」
「…」「你心裡感覺很不孝順?」這次阿匡的手,上下擺動得更厲害,護士小瑛見狀,趕緊叫醒阿匡的老爸爸,讓老爸爸明白他這個大兒子,懺悔的心情。
「唉!爸爸不怪你,誰叫你年輕時不會想,出去混黑社會,如今家庭毀了,身體又搞壞了…」阿匡的老爸爸說完後,再度伸出雙手,緊握著阿匡的手,老淚縱橫地說:「阿匡,爸爸也很愛你,你要好好養病,知道嗎?」
「…」
「謝謝各位小天使的用心,妳們真的抓住了任何一分一秒,可以幫助病人跟家屬的機會,而且充滿智慧,佩服,佩服,我要多多學習這種精神。」隔天我讚揚了所有參與的人。
小護士回答我說:「我覺得,雖然看似我們幫助了病人,但其實,病人也教導我們,盡孝要趁早,想對父母表達感謝之恩時,永不嫌遲。」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
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
四大医疗模式
文中指出 -- 全球現行的醫療模式,大概可分四種:
1、以稅為本的英國模式:強調「不應有人因缺乏金錢,而不能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英聯邦國家及香港沿用至今,醫療開支以稅收支付,英國是百分百,香港資助百分之八十三以上,藥費定價每項十港元,加拿大則資助服務不資助藥物。
2、以醫療保險法令管理全民强制保險的德國模式:荷蘭及台灣等地也使用。
3、以設立安全網保護弱勢社群的私營保險的美國模式:中國及印度均類似這個方向,但中國卻沒有足夠安全網。
4、以強制性儲蓄、自愿性医疗保险双管齐下的新加坡模式。
对于香港的普罗大众来说,以稅为本的模式依然最受欢迎,因为“急病或車禍被送到公立醫院,不會因為你沒有錢而見死不救,而是會在世界第一流的醫療設施中,接受詳盡的治療。在急診室無論做多複雜的手術,進去也是只收一百元港幣(約十三塊美金),更不要說在設備最好的公立醫院生小孩,還不用一千港元。”
不过,这也使得人们都往政府医院挤,平均轮候时间拖延至31周,预计2012年会是三倍增长,如白内障手术得等上两三年!
美国的模式被认为最不可取,因为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简直不敢生病;而相同体制的中国因为对贫苦家庭的资助不够,发生了极大的弊病:“中國的公共醫療是一個險惡的叢林,裏面充滿權力的弱肉強食。誰擁有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誰就可以擁有最好的醫療服務。相反的,那些底層的民工和農民,往往要面對小病頂住,大病等死的宿命。甚至是一些中產階級,也要面對在重病時到處找關係送紅包找最好醫生開刀的折騰。”
曾经一名病患者在福建晉江的医院內被帶上手銬,原因是担心他沒付医药费便走人;也有病逝的农民妻子欠下53万人民币的医疗费,家族无法领回遗体安葬,只好递上意愿书表示分106年来摊还“我死了,我儿子、孙子来还,用子孙三代还清”。
13亿人病有所医,寻回流失的人道精神,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正是中国的挑战!
而我国“用者自付”的模式则受到部分人士推崇,因为相较之下堪称公平,对政府不会造成负担,而且设有多层的安全网,能保障贫困家庭就医!
当然,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以税为本” 的体制还真是个理想境界,哪一天生病就医不再是件必须考量再三的事呢?!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到底是谁的错?
~~~~~~~~~~~~~~~~~~~~~~~
当世界只有我和你……
我对你诉苦时,
请你一定要安慰我。
我就是需要你的安慰,
才会对你说。
当我感到孤单无助时,
谢谢你陪在我身边。
当我流浪天涯,落魄返家时,
谢谢你热情相迎。
当我哭泣时,
请给我时间收拾眼泪。
当我沮丧难过时,
请给我温暖的拥抱。
当我想念你时,
请努力让我想念。
当我为你歌唱时,
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
当我为你写诗时,
请别嫌我言语乏味。
当我为你跳舞时,
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请告诉我,
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
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当我变得和你的期待不一样时,
请爱我原来的样子,
疼我原来的样子,
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前天你说的话,
昨天你忘了。
今天你答应的事,
明天你也不会实现。
你说后天我们再一起赏花赏鸟把!
我摇摇头,
后天的花明天就谢了,
鸟儿早就飞去无影无踪……
亲爱的心理医生伯伯:
我真的没有办法忘记,
每次我被陌生的叔叔阿姨又捏脸又亲嘴的恐怖经验,
我想这会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恶梦。
为什么可爱小孩的人生这么苦?
大人说话时,希望孩子闭嘴。
看电视时,希望孩子安静。
烦闷时,希望孩子消失。
他们常说,
孩子睡着时是天使,醒来时是恶魔。
不管醒来睡去,我们都是天使,
只是大人看不见。
小孩閉上眼睛,
看見花、看見夢、看見希望。
大人閉上眼睛,
睡著了……
大人都忘了,
他们也曾经是小孩,
他们的口袋里,
曾经藏有各种怪兽,
他们的脑袋里,
曾经浮现奇幻彩虹。
~~~~~~~~~~~~~~~~~~~~~~~
这是台湾的绘本作家几米,他从自己和10多岁女儿相处、摩擦的亲身经历出发,以赤子之心体会孩子的祈望、担忧、压力和对成人世界的疑惑,用简单、清纯的文字叙说彼此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令人会心一笑的美丽画面,组成了这一本“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以上只是摘录其中的精华。
上个月在少女感化院带领读书会时带去了这本书,女孩们看得津津有味,并执笔猛抄,问起缘由,她们说:实在太奇妙了,一语道破,说出了我心里的话,一定要抄下来给妈妈看!
而这也是明天主妇团体的书香单元即将分享的内容,期望能带给妈妈们不同的思考,由另一个角度来感受孩子的心灵,厘清亲子间的对错功过,让彼此更了解、更靠近。
论坛的部分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华语,谁怕谁?”一起探讨在家庭中学习华语的困境和锦囊妙计!
欢迎家庭主妇们拨空参与!
时间:4月14日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不抱怨运动
但是,曾经是行销人员的美国牧师Will Bowen就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随着所著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 一书的发行,紫色手环到目前已经销售到全世界106个国家,将近六百万条了,而机构的目标是六千万条!
但确实不抱怨运动的推行能够改变个人,进而影响家庭和社会,是一项值得跟进的模式,以下的解说摘自时报悦读网,希望您也能从中获益,而且不一定是紫手环,任何一项具体、可以随身携带的小物品,都足以做为自我提醒!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至其网站:http://acomplaintfreeworld.org/
~~~~~~~~~~~~~~~~~~~~~~~~
沒有抱怨,好運上門
全球80個國家‧600萬人真實體驗!
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不抱怨的挑戰,好運自動上門!
幸福不換手,抱怨遠離我!
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
覺得很難嗎?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1. 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
3. 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4. 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手環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時間是四~八個月。
你可以隨時開始,不必等紫手環到了才開始。現在就拿一條橡皮筋套在手上,把銅板或小石頭放在口袋裡,把紙鎮移到書桌的另一邊,或找到任何一種能確實自我實踐的方法。
你也可運用在個人想達成的願想-比如好想戒掉的煙、想好好鍛鍊身體、想每天增進英文能力、想吸引更多的正面力量,寫下那個目標、實踐它,並用手環提醒自己,願望就一定會達成。
本書精采觀點:
*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聽覺污染」,有害我們的幸福健康。
*抱怨好比口臭。當抱怨從別人的嘴裡出來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出來時,卻能充耳不聞。
*每個成為21天不抱怨的優勝者都對我說過:「不容易,但是值得。」凡是有價值的事都不容易。
*我們的腦袋裡都有個麻煩的精靈。這個精靈就是譴責的聲音。學習和你的精靈做朋友。
*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是丟出負面的說詞,讓身體聽見。這種負面的說詞會留下印象,你的想法(心)也會將能量導入體內(身),引發更多的健康難題。你是否注意過抱怨健康問題的人總有愈來愈多可以抱怨的事?
*同類相吸。
*不要讓自己變成受害者。受害者不會得勝,選擇你想要的結果。
*我們的言語很有力量。當我們改變口裡說的話,就會開始改變自己的生命。
*凡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配得。不要再找藉口,朝夢想前進吧。
*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
*你講述什麼,就會表露出來。說一些負面與不快樂的事,會使你接收更多的負面與不快樂。說一些感恩的事,會使你引來更多喜樂的事。你說話的模式反映出你的思考方式,而這造就了你一天的生活。
*改變你的措辭,看著自己的生命有所改變:
不要讲…………… 試試说……
問題 機會
必須 可以
挫折 挑戰
敵人 朋友
眼中釘 老師
痛苦 信號
我要求 我會感激
抱怨 請求
掙扎 旅程
我做的好事 我創造的好事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青少年知多少
根据不久前早报的报道:全球市场研究公司思纬(Synovate)对亚洲12个地区的1万3200多名年龄介于8岁至24岁的青少年展开调查,其中包括940名本地青少年;他们的一些发现值得为人父母关注!
根据调查,青少年每天的时间分配、趋势和喜好:
拥有手机:79%,其中,73%用来发简信,66%用来拍照,62%用来听音乐,48%用来玩游戏。
传手机简信:2小时53分
上互联网:2小时43分,其中1小时24分网上聊天,1.2个小时发电邮
撰写博客:60%有自己的博客(和越南青少年并居亚洲之首),48%会花时间阅读别人的博客,但不做评论,34%会阅读兼评论。
上网时听音乐:63%
上网玩电子游戏,57%独自玩(和菲律宾青少年居亚洲之首),50%连线一起玩(排在区域之首)
上网看录像带:53%
消闲活动:68%爱听音乐,59%爱运动,54%爱购物,50%和父母一起出外用餐,48%和朋友在外用餐,46%的人曾在过去30天上过电影院。
总结来说,亚洲青少年每天平均花9个半小时接触各种媒体,包括浏览互联网,看电视,听音乐,发简信,阅读报章等。
而对新媒体最着迷的是韩国青少年,每天平均要花上13.7个小时,其次是香港青少年,平均12.7小时,新加坡的青少年紧跟其后,一天平均把12.6个小时花在新媒体上!
现下的青少年已经习惯一心多用,他们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讲电话,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听收音机,又或者一边玩电子游戏,一边发简信。
而最震撼的是:25%的人,承认没有互联网便活不下去!
因此青少年和电脑、互联网紧密结合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一架电脑取代了过去的各种娱乐、学习、社交、购物等功能,他们在电脑前面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需求,除了生理上的需要不得已暂时离开片刻,真是朝夕相对永不厌倦!
调查还显示,新加坡的年轻人是亚洲最忙碌的青年之一,在24小时内能完成42个小时的活动!但可惜的是只有73%表示自己“非常快乐”或“蛮快乐”。
究竟要怎样善用新媒体,能够有效驾驭,而不沉迷、如何平衡身心,有实际的运动和联谊机会,而非静坐在虚拟世界之前,又怎样体会单纯、闲适的快乐?这恐怕是所有教育学家、父母亲们最大的功课!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爱是不离不弃
另外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发现纯种狗的遗弃率上升了。SPCA每个月平均接获700只流浪或被遗弃的动物,因为协会只有足够的空间收养170只符合领养条件的宠物。其余近八成的宠物将遭人道毁灭。
SPCA的教育执行员很焦急地说:“宠物应该是让你爱,让你疼,不是让你遗弃的。被遗弃的宠物通常都会死。”
他们指出主人丢弃宠物的理由很多,包括“没有时间”、“宠物长大不可爱了”、“宠物太吵太顽皮”等。现在市道不景又多了一个丢弃宠物的理由:钱不够用。
的确,育养宠物得花很多时间,因为动物是有灵性的,会和人建立感情、互相依赖,一旦牠们信任与你的关系,便会需要陪伴,更仰赖主人的照顾,让宠物干净、健壮和快乐!一只曾经被主人弃养的狗儿,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得经过很多时间才能在第二个主人身上重拾信任;而悲哀的是没有多少动物能有机会得到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因此,一旦许下了承诺就别轻易放弃,宠物其实很能与主人同甘共苦,不必花很多钱,也能保持牠们的洁净健康;更何况动物有很好的疗愈作用,牠们不会嫌弃主人,永远忠心耿耿,可以听你诉苦,陪伴主人度过寂寞和悲伤,在你觉得全世界都背叛你的当儿,牠依旧会守候在你的身边!昨天早报也提及一些特别温顺的狗儿甚至还能透过宠物辅助治疗法(Pet Assisted Therapy),帮助有需要的病患和老人,重拾信心和快乐!
爱是不离不弃!请认真对待生命中陪伴你走过的一花、一草、一物!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寄生一族
关于他的批判,或许还有商榷之处,因为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作如此安排?是统一作业比较节省开销?是中央厨房的手艺好,美味可口,不分享太可惜?是妈妈不放心孩子、孙子的健康,一定要调配好营养卫生的食物?还是像父亲的指责,由于孩子仍然无法为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得仰赖老妈妈来喂养,而且分文不付?!
前不久一位父亲也气急败坏的抱怨女儿已经27岁,非但不出外工作,整天跟自己伸手要钱,还脾气大得很,三天两头顶撞父母、摔东西,让他非常心寒……。
像上述就是越来越普遍的寄生族现象,原本是单身的寄生族(parasite single),后来已婚夫妇也出现了(parasite couple),甚至全家大小都是寄生虫!
1997年,「单身寄生虫」一词首次在日本学者山田昌弘的社会观察报告中出现。过后,日本福井县曾以该区就职的160名男女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90%的人和父母同住,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可以独立生活的钱。有26.6%的人直接从父母处得到零花钱,另约有64%的人间接地以保险、交税、汽车贷款、通讯费等其他方式得到父母的资助。享受父母的一切却不交生活费的人有41%,当中96.5%得到父母的某种照顾,但却有41%的人平时完全不做家务。
原本单身儿女和父母同住是东方社会习以为常的做法,但问题是晚婚族和不婚族成为潮流,他们即使年纪越来越大,也没有离开原生家庭,寻求独立的念头;而且缺乏责任感,不觉得父母年长,应该在经济的供应和仰赖关系要对调,寄生虫们有些没工作,有的虽然有收入却实行“月头有钱穷花 月尾就吃爸妈”,赚来的钱几乎都花在打点门面、吃喝玩乐和出国旅行上,鲜少付家用,但享受家庭提供的“福利”,食宿、洗烫全包,家务却不用沾手,甚且活得趾高气昂,行寄生之实,却了无“虫”的谦卑!
在本地,曾经有受访的单身贵族就坦言:“买了房子就要背负二十年的责任,家里什么都有,又不用做家务,父母亲其实也很乐意家里有人陪他们,也没有想过将来的问题。反正现在很开心。的确有时候会有点不方便,有父母在,毕竟不可以玩得太放肆,有时候晚点回家,母亲还会等门。”在他们的眼中,“现代父母大部分都有工作和积蓄,其实并不怎么需要那几百块。”给个三百块钱家用,其实也只是意思意思而已。
至于已婚人士,原本在政府广建组屋,给于各种津贴的鼓励下,年轻夫妇只要双方都有工作,拥有自己的一房半厅是比其他国家非要奋斗几年来得容易多了,所以已婚寄生族并不多见。但近年经济不景,再加上女佣虐待幼儿的事故时有所闻,婚后与父母或岳父母同住的夫妇越来越多了,他们因着上一辈的照料,仿佛仍然过着情侣般的生活,随意加班、放工和朋友喝酒狂欢、不时出国旅行等,丝毫不觉得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进而也影响与自己儿女的亲密关系!
寄生贵族们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担心负责,害怕付出!而造成这样的社会现象其实父母本身要负上大半的责任,是谁允许他们变成小baby呢?老一辈的常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又喜欢被需要和依赖的感觉,所以默默的忍受,除非像上述的案例,被“啃老族”反咬一口,才会心灰意冷,但来得及改变吗?
三代同堂和乐融融,并非不好,但重要的是每一分子都得承担自己的责任,互相支持,有所付出,才是真正的共存,否则宁可在孩子还有谋生能力的阶段,让他们独自飞翔,感受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等到心智成熟了,再在平衡、感恩的状况下,一起生活彼此照顾!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精神病患的空间
据知本地目前约有2万5000名严重精神病患,主要患有精神分裂症,其中10%的患者入住心理生学院或精神科医疗,其余患者则在社区里继续接受治疗。上月底卫生部长在国会上希望大家无需担忧,因为:
1、心理卫生学院在批准精神病患出院,接受社区康复计划(community-based care)前会谨慎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出院后是否有家人或社会的支持
2、心理卫生学院会为出院病人制定援助计划,并时保持联系,提醒定期前去复诊等
3、卫生部将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培训,提高国人对不同心理病的认识,以及早察觉身边的人是否患有精神问题
其实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家人罹患精神疾病,在病情稳定后,我们都会希望可以尽快接返家园,一家人团聚,而病人能够回家,感受亲朋好友的支持与鼓励,更有助于复原!再加上社区康复机构的协助,能逐渐建立病患的信心、学习维生的简单技巧,并慢慢重新融入主流社会!
目前这类的机构正渐渐增设中,在武吉巴督东4道第267座组屋底层的康复与教育中心,重点是帮助年轻精神病患,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做手工艺品和画画,接触音乐器材、电脑等;而二月份新成立的溢友良思俱乐部(Friendship And Minds Enrichment Club,简称F.A.M.E.Club)位于后港3道第242座组屋,就为心理卫生受困扰者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与居民及义工沟通的过程中,感到被接纳,舒缓心情,也提供一些如折信封等简单工作,让患者得以填补生计。
精神病人在急性期住院,过后生活在社区中,持续接受治疗和家人的关怀,只在严重复发时重新入院治疗,是最新而有效的医疗方针,无限期的关押等于开倒车!而且永久隔离的后遗症就如一些国人的指正:
1、2万5000名严重精神病人全部关进医院将无可能容纳,也会增加医疗的成本。
2、由于怕会被歧视及关押,或被更严厉对待,心理病患者会更加不愿意出来接受治疗。这一来,反使病情恶化,造成本身与家人更大的伤害和负担。
按时就医、用药,持续的关怀和了解复发迹象是家人争取病患接受社区康复的前提;而政府和精神科医师的责任是加强作为中介的社区康复计划,厘清人民对于心理疾病的误解;至于广罗大众请给予精神病患生存和复原的空间,多一些谅解,少一点歧视!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和家人共度经济危机
爸爸不在家.
我请客人先坐下,
再敬一杯茶!
一直以来我们的儿歌都是这样唱的,大家对于父亲的角色认定是:他得工作养家活口,所以爸爸常常是不在家的!
但如果在这一轮的经济风暴中,爸爸被裁退、工厂倒闭,或放无薪假,而变成天天在家呢?
上周omy的报道指出“经济不景气,因失业在家当全职爸爸的人数,可能会增加。”如果自己的家庭也首当其冲,那该怎样全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呢?
“全职爸爸”其实也是一项选择,假使家里的孩子已经独立,没有经济负担,而妻子也能够接纳丈夫提早退休在家,或角色互调,换成太太出外工作,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接受omy访问的陈女士起初无法适应家有主夫,常起争执,但后来发现:“丈夫会主动帮忙扫地、洗碗、购买日常用品,有时还帮忙准备孩子的早餐。生活节奏放慢了,他还有时间运动,出外晨运、打球等,生活比较健康。”
所以调整心态和观念是很重要的,好爸爸中心善意提醒:妻子要多体谅丈夫,并辅导孩子。“家人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可能会很伤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不懂事,问爸爸‘为什么你整天在家?为什么你煮的菜不好吃?’等,可能会伤害爸爸的自尊心。而“男人失业在家,也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爸爸,这些家庭关系不会改变。唯一改变的是生活方式,例如减少出外用餐,多下厨给孩子吃。”
只要一家人互相扶持,必定可以在黑暗中看到曙光!
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面对裁员、钱不够用该怎么办,以及舒解情绪的好点子,欢迎聆听明天的免费讲座:“怎样和家人共度经济危机?”
时间:4月3日下午2:30 - 4 点
地点:裕华第六分区居委会(裕廊东1道第246座)
报名电话:64251509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购物强迫症
早报记者林弘谕前日引用了美国著名职业专家Laurence Shatkin在《150个不受经济萧条影响的职业》的分析,并走访相关的行业,发现教师、辅导员、医生、护士等是本地不受金融风暴影响的职业。
其实随着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人被裁退或放无薪假,线上游戏及网络购物产业两大市场扶摇直上,它们才是“宅经济”时代的最大受益者!而网络购物要比前者的营收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其中之一是因为购买的容易,造就了更多的购物狂!
一般上我们通称“沉溺于购物、不顾实际需求、重复消费的人”为购物狂,学术界称为购物强迫症。
究竟我们只是普通的购买者,还是病态购物狂?去年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人员公布6道问题来测试,每道题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按程度从1至7分中给自己打分:
1/我的衣柜中有尚未打开的购物袋
2/其他人可能认为我是购物狂
3/我生活大部分时间用来购物
4/我会购买对自己毫无用处的物品
5/我会购买计划外的物品
6/我认为自己是一名非理性购物者,会因一時冲动而买东西
如果6道题累计得分是25或以上,就可以判断自己有可能是一名购物狂。
该校研究人员测试了550名大学员工,结果发现:9%的受试者为购物狂,大多数是女性,且可能患有“强迫购物症”!但在15年前,此比率仅为2%至8%,且男女人数相当。
研究人员指出:购物强迫症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自我认知降低、压力增大,使人变得消极、焦虑不安,而且因为影响经济,令家庭关系恶化。
根据资料,强迫购物行为依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種為短暫壓力引起暫時性瘋狂購物行為,如失戀、考試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的挫敗,以消費暫時忘卻壓力。
第二種為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個案有憂鬱、失眠、焦慮、緊張、對人生感到失落、食慾不佳,至有死亡念頭,藉購物以減輕內心的痛苦、彌補心靈的空虛與焦慮。
第三種為躁鬱症患者在躁期發作時,情緒亢奮地東西越買越多,而毫無自覺;躁鬱症患者除了瘋狂購物行為外,會同ㄧ天內出現快樂、多話、不睡覺、思考跳躍等症狀。
第四種病態性購物:「強迫購物症」是介於強迫症與衝突控制疾患的疾病,患者就像會反覆檢查門窗有沒有關好、反覆洗手的傳統強迫症ㄧ樣,反覆不斷地購物。雖明知行為不合理,卻「忍不住」、非持續做不可;而患者購物前不快樂及緊張壓力,於購物當時瞬間發洩、舒暢、輕鬆、愉悅起來,事後卻苦惱、後悔。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此病分類於衝動控制疾患。
如果是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购物强迫症(compulsive shopping)或购物瘾(addictive buying),应该要立即寻求身心科的治疗,利用药物控制、认知行为治疗,改变购物心态和每天记录花费的金额,将有助疗愈。
而针对情况较轻微的购物狂,台湾长庚医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自助或亲人协助的建议如下:
(一)、購買東西時一定付現,不刷卡;
(二)、逛街前先寫好(必需物品)採買單,照單購買,不作他想;
(三)、不看購物頻道、不點閱購物網站;
(四)、剪掉所有信用卡或現金卡;
(五)、產生強烈的購買慾時,儘速離開現場,作一些有興趣的事,或者散步運動,轉移注意力;
(六)、若覺得實在無法自我掌控,可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協助
(3月12日在所发表的“跨越人生的困境”文中,有位匿名人士于19日提问:我想知道如何帮一个有购物强迫症的单身未婚中年女士??很抱歉没有及时发现您的问题,也担心您不会再回头查阅,因此借此答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