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

四大医疗模式

随着医疗费用日渐高涨以及人口老化的压力,全民的医疗保障是世界各国关注焦点,近期的亚洲周刊探讨了各国的医疗体制,希望做为中国和香港改革的借鉴。

文中指出 -- 全球現行的醫療模式,大概可分四種:

1、以稅為本的英國模式:強調「不應有人因缺乏金錢,而不能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英聯邦國家及香港沿用至今,醫療開支以稅收支付,英國是百分百,香港資助百分之八十三以上,藥費定價每項十港元,加拿大則資助服務不資助藥物。

2、以醫療保險法令管理全民强制保險的德國模式:荷蘭及台灣等地也使用。

3、以設立安全網保護弱勢社群的私營保險的美國模式:中國及印度均類似這個方向,但中國卻沒有足夠安全網。

4、以強制性儲蓄、自愿性医疗保险双管齐下的新加坡模式

对于香港的普罗大众来说,以稅为本的模式依然最受欢迎,因为“急病或車禍被送到公立醫院,不會因為你沒有錢而見死不救,而是會在世界第一流的醫療設施中,接受詳盡的治療。在急診室無論做多複雜的手術,進去也是只收一百元港幣(約十三塊美金),更不要說在設備最好的公立醫院生小孩,還不用一千港元。

不过,这也使得人们都往政府医院挤,平均轮候时间拖延至31周,预计2012年会是三倍增长,如白内障手术得等上两三年!

美国的模式被认为最不可取,因为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简直不敢生病;而相同体制的中国因为对贫苦家庭的资助不够,发生了极大的弊病:“中國的公共醫療是一個險惡的叢林,裏面充滿權力的弱肉強食。誰擁有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誰就可以擁有最好的醫療服務。相反的,那些底層的民工和農民,往往要面對小病頂住,大病等死的宿命。甚至是一些中產階級,也要面對在重病時到處找關係送紅包找最好醫生開刀的折騰。

曾经一名病患者在福建晉江的医院內被帶上手銬,原因是担心他沒付医药费便走人;也有病逝的农民妻子欠下53万人民币的医疗费,家族无法领回遗体安葬,只好递上意愿书表示分106年来摊还“我死了,我儿子、孙子来还,用子孙三代还清”。

13亿人病有所医,寻回流失的人道精神,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正是中国的挑战!

而我国“用者自付”的模式则受到部分人士推崇,因为相较之下堪称公平,对政府不会造成负担,而且设有多层的安全网,能保障贫困家庭就医!

当然,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以税为本” 的体制还真是个理想境界,哪一天生病就医不再是件必须考量再三的事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