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水、油与牛奶

不管是医院、疗养院的护士、医生、辅导热线或探访老病院的义工,最常被问到的就是:你时常见证生老病死、聆听人间的痛苦、怨恨和扭曲等,难道你无动于心吗?你不会很难过吗?还是你变得铁石心肠,不再牵动情怀了?可是你这样能苦人所苦,真正帮到一个人吗?

当一个关怀者,如果没有敏感的神经和悲天悯人的热情,是无法圆满完成任务的,但为什么他们可以适当抽离,平衡自己的心情,以下摘录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和您共勉:

~~~~~~~~~~~~~~~~~~~~~~~

水、油、牛奶與臨終關懷

「一位教授同感心的專家曾經說過,病人的『受苦』就像一杯水,『同情心』是一杯牛奶,而『同感心』(同理心)則是一杯油。」


「水、牛奶與油,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們面對末期病人受苦時,假如只有給予無限的同情心,就會像是把牛奶加到水裡面一樣,會完全地融合在一起。」

「交情好到融合在一起了,不是很好嗎?」

「不好,因為假如病人死亡後,到時候水跟牛奶是不容易分開(抽離),這樣子很危險。」

「?」

「因為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假如互動的情感,一直無法從已經死亡的病人抽離的話,就無法再好好地工作下去,更沒辦法好好地繼續照顧其他的病人,甚至無法照顧自己了。」

「好可怕喔,那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說,我們對於病人的受苦(水),除了同情病人的處境之外,主要給予的是同感心(油)。」

「可否更詳細地說明呢?」

「同情心是針對病人受苦的狀態、結果,給予無條件的支持,是不問過程的,也不問病人的感受的,是以同情者本身的感受,去給予受苦者同情的支持。」

「那同感心呢?」

同感心是一種親自化身為病人,假設自己身處於受苦者的狀態,也假設自己跟受苦者一樣,經歷過同樣受苦的『過程』(不是只關心受苦者『受苦』的結果),所以是幾乎跟受苦者『同命』、又『共在』的『態度』。

「哇,那一旦受苦者死亡時,我們不就也跟著崩潰了嗎?」

「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同感心是油,受苦者的苦難是水;當油加上水,並用力搖晃後(同命),雖然看似交情好到融合在一起了(共在),但病人死亡後,只要靜止一段時間,油跟水就比較容易分開了(抽離)。」

「你是說我們臨終關懷者,雖然跟臨終病人的交情很好,但因為我們主要是用同感心(油),所以我們雖然深深地同感病人的受苦(水),但病人死亡後,因為我們的悲傷,大部分是同感而非同情,這樣就比較容易抽離?」

「是的,但相反的,假如你不使用油(同感),而使用牛奶(同情)跟水(受苦)混在一起,到時候因為不能輕易抽離,結果就只能使用一次,叫做『隨用隨拋』的拋棄式使用,恐怕妳就不能拯救更多受苦的靈魂了。」

「我懂了,所以一旦靜止後(病人逝世或離開我們後),油(同感)自然會浮到水(受苦)的上面,我們就可以把油,清出來倒到另一杯受苦的水中,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重複運用,生生不息地幫助受苦的靈魂了?」

「對,所以真正的同感心,不但包含了同情心,更因為設身處地地為受苦者著想,也因此這種同感心的極致,是一種助人的態度跟力量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