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疗养院探访指引(三)

近日在带领义工探访疗养院时,发现义工们的回馈、疑惑和表现,也引发了反思的作用!一个人在做探访时,过程中的很多东西是学习和经验的沈澱,自然而然的呈现了出来,当要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如此说;为何不那样做、那样说时,就知道有些理论还是要先说明白,消化了才能行得顺畅。

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实地看见慢性病人的模样,有些人还是会受影响,感觉病苦的伤痛和人生的无奈,希望自己不要活那么长,不要经历病痛,甚至怀疑这样的探访能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

的确,接触生命的真相可能不是很欢娱,但社会上某些角落就是存在着一些病苦,能够为他们带来一线阳光、一丝温暖,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不舍的挥手道别就达成很单纯的目标了;更何况有很多长者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在脆弱的身体内有着坚强不屈的灵魂,听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生命故事,感佩之余也平衡了那份隐约的愁绪。

当然,觉察是很重要的,发现自己无法承受,那么也许是机缘还未成熟,万不可勉强,毕竟回馈社会的方式很多,懂得取舍是必要的。

再整理了一些资讯,如果您有探访疗养院的意愿,可以参考或一起探讨:

探访疗养院病患需知

#目标
Ø 基本

· 给予温暖的问候,让病患感觉被关怀
· 舒解、放松和转移情绪,让病患感觉开心和欢乐
· 支持和肯定,让病患感觉自己的强项,增加自信、重燃对生命的热情

Ø 进阶
· 回忆过往,帮助病患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成就
· 圆满功课:感谢、对不起、宽恕和表达爱
· 完成心愿

#原则
Ø 不勉强,尊重病人谈话的需要
Ø 不和病患涉及金钱、礼物等,如果要捐助,透过院方处理
Ø 避免碰触病患的个人用品、抽屉等
Ø 划分医护人员和自己的职责,不替代,但可传达病患的需求

#了解病患心理需求
Ø 了解病患目前所处的心理阶段,给予适当的扶持
Kubler Ross提出的六个心理历程,包括震惊、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悲伤和接受等,其实常在病患的内心反复出现,并不一定接受了,就不会再怨恨或失落,而且时常有多种情绪在心头!要耐心倾听,仔细觉察,才能适当的扶持。

Ø 聆听病人的内心世界,透过同理心,让病人领会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

•失落感,觉得自己只是在“等死”
•过去的恩怨情结浮上心头(让病人发泄情绪,如有可能处理旧怨,可使病人平安)
•害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与负担
•懊恼失去自主能力
•感觉孤独、被家人遗弃
•舍不得及放不下心爱的人(如有可能,协助他为不放心的亲人生活做一妥善的安排)
•希望交待未了的心愿
•希望交代遗志及遗物:包括他所希望的丧葬仪式、遗产的分配及对家人的交代
•希望道别

Ø 病人的灵性需要

寻找意义的需要:以「生命回顾」的方式借着聆听病人回顾自己的生活史,协助他找出其中意义来,是很好的灵性照顾方法。回忆可能是痛苦的或满足的,但即使是痛苦的过去,也能找出其中的意义来。
宽恕与和好的需要:将过去恩怨作一了结,才能获得平安。

#沟通的技巧

因为久卧在床,很多病患极少与人交谈,或头脑损伤,影响反应和说话能力,因此沟通的技巧和一般人略有不同:
Ø 语气温和、耐心倾听
Ø 说话时眼睛看着他们,调整自己的位置在对方目光之前
Ø 一次只说一件事,简短清楚,使用手势、身体姿势等来帮助沟通
Ø 依病患能力,调整说话速度和音量
Ø 开始时使用封闭式问句,或提供简单的选择,如「来了一年、两年,或是三年」,让病患容易回答,并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反应
Ø 若病患能接受,可藉由握手、触摸或拥抱来表达关怀
Ø 在互动中常叫病患名字以及说自己的姓名,增强他对现实的认知
Ø 留意病患的情绪、身体不适之征兆或过于疲累,适当控制谈话时间避免:和病患争辩、一直问「你记不记得…」、在病患面前谈论他的状况,仿佛他不存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