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慈怀与临终护理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 ),临终关怀在本地是个比较不熟悉的课题,难得早报在当天刊出了新加坡慈怀理事会创会主席薛爱美博士的专访“对慈怀护理的认知亟待提高”,让大家更理解推行和筹措经费的困难。
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其实一生下来,我们就注定要面对其他三样了,人每天都向老迈进,有的人虽然身体还年轻,但心境早已老化了;病痛也和我们同在,只是有时候抵抗力够,它没有发作,也有的人是与疾病和平共处,对它感恩、道谢和抱歉,不起烦恼,而后能两相安;至于死亡,只有躯体活着,心是冰冷的、枯萎的、停顿的,恐为数不少,然而,人不在了,精神却长存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永远活在爱他的人心中,李资政夫人柯玉芝女士就是一例!
而她的逝世,就如上述早报的社论所言,也间接让国人了解到临终关怀与护理的重要性。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深厚感情和完美的文字表达能力,让我们能如临其境,从中体会更多有关病后的生命转变与调适。
首先是“夫妻在病痛时刻所表现的不离不弃正是对儿女最佳的示范”!她唯一的女儿李玮玲医生曾撰文提及自己不婚的最大原因是“她无法像母亲那样围绕着丈夫而活,她也不要丈夫围绕着她而活!”但她也观察到:“母亲中风后全家人都很难受,但最痛苦而又表现出极大坚韧的是父亲。他是传统华人家庭里的宝贝长子,婚前连打破一个半熟的鸡蛋都不会,婚后也一直由她母亲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但当妻子因两度中风而长年卧病在床时,这个政坛铁汉、被政敌形容刻薄无情的大男人,立刻变成最深情的丈夫。”
这点次子李显扬在悼念时也提到了:“虽然婚后爸爸一直习惯让妈妈照顾饮食起居,但现在他们的角色对调。爸爸开始从旁协助妈妈,哄妈妈,鼓励妈妈进行复健。他持续不断地以无限的耐心、爱心、善意和幽默来关怀妈妈……;爸爸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来迁就妈妈不断变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他坚定不移的爱、奉献和关怀……,对她一定是个极大的安慰。这也激励我和学芬,了解婚姻是一辈子的伴侣关系,不论健康或疾病。”
其次是“生病后性情的转变,回归平衡与圆满”。李玮玲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梦见奋力与怪物挣扎时,母亲突然出现,什么都没说,只做了个打发的手势,怪物掉头就跑,「我想,这是妈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说无谓的话,或做无谓的事。静静地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柯玉芝女士在病前就是这么一个干练却谦和的人,她的IQ和EQ恐怕少人能及,但中风后左脑受伤,她的右脑开始发挥作用,我们显然看到了一个更自在、更无忧、更能享受生命和受宠的快乐小女人!
而这也是孙女修齐所喜欢的奶奶,一把新梳子、一双新球鞋、一份雪糕就能让她快乐不已。中风后的李夫人开始收集一些色彩缤纷的东西,比如彩带和小风车、喜欢哼小时候的童谣,也允许自己像其他女人一样在电话中聊天,和保镖们开玩笑!因为闻到花香、看到烟火而雀跃的李夫人变得更和蔼亲切,不再那么令人畏惧,修齐非常喜欢这个新的她。
有机会卸下多重角色的责任重担,进入了第二段童年,纯然被照顾、被呵护、被疼爱,让所有的感官充分反映身心灵的需要,对一辈子奉献的她是非常适切的补偿与平衡;而其他的家人也才有机会回馈,当不得已要说再见时,两无遗憾!
最终是“体现病痛的意义和坚强面对的勇气” 。很多人在生病后痛苦不堪,自己想方设法解脱,家人也在照顾疲乏之下,怀疑受苦和存在的意义?!但从全有到全无是极大的转变,如果中间有一段过度时期,大家都得以逐渐适应,慢慢放下,互相感谢和珍重告别;而病者即使到末期依旧热爱生命,关怀家人,坚持复健,不抱怨,不气馁的精神,更是留给子孙后代一笔比任何物质更丰盛的财富!
临终关怀是一门每个人都必经的功课,第一家庭给了我们很好的见证,我想这是柯玉芝女士以病榻的痛苦与喜乐最后送给国人的珍贵礼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