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信义传奇在偏僻的深山里上演着,为了一个感恩的初心,一代又一代,不为名、不为利的信守着,好叫人敬佩!
和您分享这个感人的事件:
~~~~~~~~~~~~~~~~~~~~~
文/图来源:记者郝同前(新华网)
在中国湖北武陵山区深处,有一个古老的渡口,不远处住着一户万姓人家。为了遵守祖上的一个承诺,万家子孙四代人,一百二十年来「不收一文钱」,在河边为村民摆渡。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因为从村口流过的大沙河而得名。很多村民家住此岸,田在彼岸,每日得绕远路到对岸耕作。后来,有人造了木筏,但因为撑船人水性不好,时常翻船落水。
义渡是从万其珍的爷爷开始的。1877年万爷爷到此避灾,作为外乡人,当地村民不但不排斥,还给予许多帮助,让他们十分感动,总想「为大家做点什么」。来自水乡的万家爷爷见到这里没有渡船,就跟家人商量,把家里的猪卖了,造了一条木船,为村民摆渡,还许下诺言: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就这样,万家爷爷一辈子载着村民,1949年临终前,他嘱咐万其珍的父亲和么叔要信守「承诺」。万其珍的父亲于是接过蒿杆,继续义渡。去世后,万其珍的么叔二话不说接棒,直到病死在渡口旁。1995年万其珍从叔父手中接过船桨成了「义渡」的接班人。从2006年开始,万其珍的儿子万芳权在忙时也开始帮父亲摆渡,减轻他的负担。
「过河…」渡口对岸村民的声音在山谷中响起。坐在岸边晒太阳的万其珍像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走到河边开始撑船。
村民说,万家几代人都有求必应,无论冰雪连天、三更半夜,只要有人喊「过河」,他们就摆渡,那怕一次只渡一个人。更难得的是,从他们开始撑船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事故。
村民曾向有关单位建议修桥,但因为造价过高,所以一直没能解决,万家义渡依然是村里人过河的唯一方法。
几年前一个夏天,大沙河闹洪水。家人劝万其珍,不要冒险去渡人了。他不听劝,执意继续摆渡。他说,跟别人说好的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儿子万芳权为此跟老爸吵了一架。但他还是陪同父亲,在汛期每天接送村民。
万家经济在全村仅算中下水准,有五亩山田租种,成了他们安心义渡的保障,但每个月收入也仅维持生活。如今,最年轻的一代已跨入了中学校门,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曾有人邀万其珍「合伙」收费摆渡。但他听了这「生财之道」,手一挥,坚决不干:「说话要算数!」
第四代义渡者万芳权说:“父亲常对我说,干就干好一点,对老百姓好一点。他撑不动了,还有我,我撑不动了,还有我儿子。等我撑不动的那天,或许村里就有了大桥,不需要摆渡了。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承诺,我一定讲给万家的子子孙孙听,让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要信义为先。”万芳权摸着身旁上初中的儿子的头说。
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是万家对信义的百年坚守。黄昏将至,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老万的儿媳妇来到渡口旁喊他回家吃饭。忙碌了一天的老万一个人撑着船,手持捞网默默地捞起水中的漂浮物。他让儿子先回家吃饭,再来换他。老万说:“他一般吃完晚饭后,都会回渡口守夜,因为可能还有需要夜渡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