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良好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身为父母,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将来能学有所成!一个孩子要学习好,除了学得多,还要学得快,也就是学习效率要高,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孩子也能学得轻松。如何才能有高效率的学习?这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中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注意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慢慢的就会养成好习惯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在学习的开始就养成,这样才能够让学习收到好的效果!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长,六岁看老。西方教育家也有三岁定终身之说法。这些都说明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三岁前,在孩子睡前讲故事,朗诵书籍等;三岁左右安排晚上家人学习时间,如看书,读报纸等,让孩子有三十分钟到一小时的时间,学习不去干扰大人,减少对话,同时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活动。阅读习惯对孩子学习至关重要,据调查发现,天才儿童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五岁之前已有很好地阅读习惯。

孩子上一年级时需要得到“陪读”的机会,提供正确的写功课、念书的方法。有些家长有个误区,认为“陪读”是陪在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做功课。这不仅辛苦了自己,也对孩子学习不利,间接培养了孩子学习上的依赖性。

所谓的“陪读”,并不是紧坐在孩子身边,一字一句地盯着看有写对否,而是让孩子学会预做时间规划,如几点开始做功课,预计做功课所用的时间,有上限时间,但不要有下限时间,只要完成功课和预习课业部分,立刻可以离开书桌,让孩子感到迅速完成后的成就和愉悦。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是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要认真训练。

对孩子功课的要求标准,先求做对,次求做快,再求做好。但切不可在短时间内,要求孩子完全达到,否则就会看到一个动作越来越慢,对写功课毫无兴趣的孩子了。

身为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以下提供大家一些妙方--

一、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周围环境每时每刻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其中一些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而另一些则是无关紧要的。注意像是心灵的门户,使阳光照进来,把风沙拦在外。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注意品质不好。大量调查表明,学前儿童乃至小学阶段,在学习以及其它一些活动中,经常取得成功的,不见得都是智商很高的孩子,而往往是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中国对少年大学生的追踪研究也发现,那些“超常”少年的非凡之处,也往往在于他们从小就有超常的注意力。良好的注意力会给孩子的认知能力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

1、学习环境的布置应整洁优美,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色彩亦不可太花俏、热烈,这会刺激孩子太兴奋,无法静下心专注学习。

2、重视孩子作息时间制度,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证精力充沛,控制看电视和用电脑的时间。孩子晚上太迟睡,早上精力不足,影响学习的效率。

3、对于小的孩子,适当控制玩具和图书的数量。这不是指购买的数量,而是指阶段时间内提供给孩子的数量,玩具过多,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很容易什么也玩不长。留下适当数量的活动材料,其余的收起来,不仅常玩常新,也有利于注意力的培养。大凡不能专心学习的孩子,同样也不能专心地玩,他们会这里走走,玩一会儿,那里看看,玩一会儿,不能定下心来玩,专注玩一件玩具。

4、不要反复地向孩子提要求。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或作嘱咐时,常爱反复地说许多遍,唯恐他们没听见或没记住,熟不知,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听的习惯,在他看来,这次没注意没关系,反正家长还会再讲。如果家长没有唠叨的习惯,孩子反而可能会认真注意地听,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养成孩子的某些习惯。

5、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要求孩子做事想好才做,一但决定要做的事,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二、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复习

1、教孩子学会记忆方法和策略。如要记住“149162536476481100”这个18位数,如果机械地记很难,这里含有18个单位的信息。如果理解了“这个数是1到10的平方的循序排列”。那么信息单位立即降到1个,就容易记了。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析、进行归类、建立联想等系统化策略;对较长的文字材料分段背诵、突破难点等等,只要具有策略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策略,孩子记忆的效果就会有较大的改观。

2、引导孩子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良好的记忆不仅要识记敏捷,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得持久,有效的复习应该按照遗忘的规律进行。心理学家发现,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识记一种材料之后,遗忘便开始了。最初,遗忘的速度特别快,以后则逐渐减慢。

有一份研究资料说,成人学习一个新材料,刚刚记住就停止学习,1小时后只能再现1/2左右;第一天终了时,只记住了1/3;6天以后,还能记得1/4左右。根据这一规律,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就等于又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

三、辅导孩子学习的正确方向

《辅导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勇于解决、不断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善于动脑,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并及时请教老师、父母或他人。》

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决不能越俎代庖。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和资料,遇到生字、生词,去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

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的孩子掌握知识来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学习获取知识,但网络学习最好要在家长的帮助诱导下。

结语: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孩子提高学习效果,并长期受益。

和家长们共勉!希望有助于来年孩子的学习,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小启:明年一月份我们将刊出《身心灵篇》,敬请期待!

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教子盲点

现代父母工作繁忙,面对现实竞争激烈,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也往往容易出现盲点,以下是吴娟瑜在《亲子成长学》一书中谈到的现代父母易犯的十件糊涂事,有些或许也是您我教子的盲点?

~~~~~~~~~~~~~~~~~~~~

现代父母易犯的十件糊涂事

作者:吴娟瑜

一、想太多:对儿女有过多的担心,例如:担心孩子课业跟不上、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

二、做太多:替孩子担太多的责任,例如:接孩子上下学、替孩子拿书包、替孩子复习课业等。

三、骂太多:情绪迁怒的时候,不理性的话往往脱口而出,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造成亲子关系恶劣。

四、给太多:无论是物资生活的补偿,或是口头上的赞美,有时候给了太多,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

五、要太多: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结果安排了过多的学习,让孩子大感吃不消。

六、玩太少:亲子之间太少有趣的休闲活动,欠缺开怀大笑的共同回忆。

七、“坐”太少:亲子之间少有坐下来聊天谈心的习惯。

八、知太少:可能忙于家事,结果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亲子之间只能谈些日常琐事。

九、爱太少:父母当然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行动表达上,总是还不够具体和明确,使得亲子相处上减少了互动的润滑剂。

十、变太少:亲子相处模式一成不变,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断调整,以致孩子越跑越远。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平衡高科技与天伦乐

电源少些,科技少些

作者:汤玲玲

没有电源,少了科技,日子怎么过?

这个夏末不巧遇上了飓风“艾玲”的上百万美国东部居民就曾被迫尝试其中滋味。

定居康涅狄州的好友小燕来邮大吐苦水,“我们那一带竟然经历了六天断电缺水的情况,你说这像是活在美国吗?风暴过后电力公司优先恢复市中心和一些超市的电源,结果那六天,我们一家每天都得到市内的警察局或消防局取水,到公立图书馆为手机和膝上电脑充电,到高中的体育馆更衣房用热水淋浴,生活一下子变得极其不便!”

哇,日子真的好像一下子回到原始!这次的水电中断情况严重,整个康涅狄州有超过九成居民深受影响,电力公司自然首当其冲成了人们的出气筒。但是小燕意外发觉除此以外,大家一般上都保持冷静,生活节奏明显放缓,日子变得简单多了,不少居民义务帮忙清理路上的断枝残叶,邻居发挥互助精神。孩子们对学校不得不延迟开课的决定欢呼不已,由于不能如平常般躲在家中玩电脑游戏,结果小孩都聚在邻里一起游玩,乐此不彼。

问小燕还有什么深刻感受?她说:“挺感恩,飓风后的气候天高气爽,我们得以餐餐在院子里烤肉,有即用即丢的纸盘纸碗可用,还算方便。停电的夜晚,我们一家子玩‘大富翁’,打麻将,偶尔通过充电后的膝上电脑看电影,倒也其乐融融。”她也提到有平时各自忙碌的夫妇朋友,在停电期间两人破例天天陪孩子们一起在家玩游戏,在电流恢复之际,年幼的孩子却伤心痛哭起来,如果得在断电或一家团聚之间作取舍,孩子宁愿舍弃现代生活上的便利,以换取享受有父母时时陪伴的天伦之乐。

切断电源,远离科技,就能挽回天伦吗?这个答案,曾经实验性的尝试过六个月自行与科技绝体的作家苏珊.玛莎(Susan Maushart)最清楚不过了。

就如苏珊在她的著书“The Winter of Our Disconnect”中提到,她和她的三名青少年孩子都是典型的被科技俘虏者。当这个“抱着iphone睡觉”的单亲妈妈意识到可时刻上网与外界接轨的科技生活已不知不觉地侵蚀了亲子时间,导致家庭关系脱轨时,她毅然下令短期在家中实施“无屏幕”生活,告别科技世界。开始时大家对少了电话、电脑、电视这种与世隔绝的“非人”生活无所适从,孩子们怨声载道。六个月下来,儿子却从原本离不开屏幕的网上游戏,认识到原来屏幕以外的世界可以很精彩,他学会吹萨克斯风,甚至爱上阅读。两个女儿因为不能一遍做功课,一边与朋友网上聊天或上面簿,竟神奇地学会如何专注去完成一项任务,学业成绩明显改进。

然而对苏珊而言,这个体验的最大收获是挽回了天伦。把目光从屏幕移开后,妈妈和孩子们开始交流,他们不再各自为政,留意到彼此真实的存在。餐桌上的对话多了起来,他们也到彼此的房间聊天,捧出旧相簿笑谈过往,一家子一起玩游戏,烘糕点,享受简单的天伦。

在做这个实验时,原籍美国的苏珊一家正住在西澳大利亚的柏斯。月前在柏斯与当地朋友小聚时,席间大家提到她,都不禁佩服她毅然挑战来势汹汹的科技的那股过人决心。其中一位与她相熟的朋友津津乐道说到有一回苏珊的孩子告知她晚上同学会到家中玩,苏珊心想,他们平时聚在一起就只会玩科技游戏,少了科技,孩子们能够做什么?那个晚上当她回家时,在屋外看到家中有微弱烛光在闪烁着,一群孩子正围绕在钢琴旁开心地唱着歌,她一阵感动,也释然了。无论是被迫或自行体验没有电源,少了科技的日子,尝试过的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日子原来也可以过得那么简单和快乐。不过严格说来,小燕和苏珊一家也只能说是体验了“低科技”的日子。那期间,小燕夫妇一直都开着iphone,她回想“那或许是为什么经历了六日的停电缺水,我还能保持理智清醒。”而苏珊虽然在家中“原始”生活,则允许孩子们在学校用电脑和智能科技。

就像环保运动正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在科技的洪流当前,我们是否也该开始倡导适度的“低科技”生活?除了促进天伦,缺水缺电,暂别科技的切身体验也可以促进人们积极与科技维持生态平衡,这样的体验更可以磨练孩子,帮助他们认识能源的可贵,最近国家环境局所推出的“H3ROES”绿色计划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缺一些电源,少一些科技,日子可以更充实。

~~~~~~~~~~~~~~~~~~~~

如何在高科技和享受天伦之乐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现今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一场“飓风”,竟然给孩子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得以享受有父母时时陪伴的天伦之乐,您看了以上这篇文章不知有什么想法,欢迎和我们分享。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12月13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女性与公共服务
妙方:女士的优雅在哪里?
书香:戴上耳环----王嬿青
巧手:香蕉叶烧烤海鲜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 06-05

$2乐捐,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新型的传播媒介、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都是借助于信息技术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二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通讯和交通的高科技化,世界一体化,使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原先仅存于科学家或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网络,现已成为普通人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网络已是新世纪生活的中心,它带来了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大变革。网络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的同时,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也将引起深层思考。

每一种事物都是利弊兼有,网络也一样。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我们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不管这种冲击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我们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随着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它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交往的时空距离,人和世界的关系是越来越依赖,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能抽离时空通晓世界,志趣相投者更易走到一起,互联网上交友聊天,把人们的兴趣、利益放到网上去谈,手机发送简讯,把人类共同的东西联合在一起,很快地让更多的人知道。

网上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人们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是人们放松自己最佳的场所。互联网向我们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我们对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父母亲所关注的,略述于下:

#道德发展失范: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些青少年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或不痛快时候发泄一下,或偷看别人的电子邮件,私自用别人的帐号上网。

新加坡就曾有青少年学生因遭到朋友的讥笑,侵入别人的网站,冒充教育部长处罚同学,从而发泄自己的情绪。

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时刻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他们纯洁的心灵!

#人格分裂:网络把每个人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最终形成冷漠而有序的世界。网络的虚拟性,部分青少年学生不能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导致双重人格倾向,亦有可能让一些青少年无法回到现实,把虚拟的东西当做现实,如把网络上看到的信息用到现实生活中,而无法分辨它的真实性。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

#思考及阅读书写能力:网络的高技术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技术过度或单一崇拜,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图像化、平面化、标准式的网络快餐文化,它所提供铺天盖地的信息,不给你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青少年长期以往,将导致他们个人思考判断的能力不足;而且过分依赖网络会削弱自身阅读、书写,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会造成影响。

#适应现实生活能力: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经验,网络打开了人际交流的新的天地,他们可以无拘无束,找到了最隐秘的聊天方式和交朋友的方式,但也容易使自我封闭,更不善于待人接物,

#暴力电玩增强攻击倾向:玩电玩暴力游戏可能强化一个人的进攻心理、情感和行为,因为儿童在电玩中面对的暴力,并没有思考那是一个虚拟出来的画面,回到现实生活中,儿童不自觉地在真实生活中应用暴力,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博士与进尔博士一共进行了两项研究,对象分别是227名和210名学生。他们发现:“一项研究显示,具有习惯性攻击倾向的年轻人,在反复受到暴力电脑游戏刺激的情况下,其攻击倾向会明显增强;另一项研究显示,任何人哪怕只是短暂地接触暴力电脑游戏,也会在短期内出现攻击行为增强的现象。”

#妨碍儿童的大脑发育:据日本东北大学脑波绘图专家川岛尤太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运用现有最复杂的技术,对成百上千名玩“任天堂”游戏的少年的脑部活动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与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大脑活动。

#影响社交能力:过分迷恋电脑而不再与人直接接触,体验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寻求另一种感觉,逃避现实,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病态变化。没有网络之前,人与人之间经常进行面对面交谈,这种交谈除实现信息交流之外还有情感交流。打电话也同样有直接实现情感交流的效果,而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则只是不带情感的符号,青少年长期处在网上交流,将来有可能面对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指出网络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不是为了否定和阻碍网络社会的进程与发育,而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网络社会问题的发展!父母们,互联网是否占据了你们过多的时间,而侵占了您和孩子相处、沟通的时间?面对屏幕,手指快速滑动的同时,您是否注意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已在发生变化?

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不怕孤老的乐龄

文:海边逸者

孤老者以前是指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这些人的一切都要自理,生活大多较为苦,孤独、清贫是共性。通常人们对这些人有同情、怜悯之心,而且还能给予一些帮助。但也有被看不起鄙视之眼光,使其或多或少有些自卑感,甚至也有性格孤僻、古怪的情况。
  
家乡有句土俗语:孤老人“轻壮”,意思也就是孤老之人身体较好,比其他人较年轻,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何孤老者会“轻壮”?一,自己清楚的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生病了没有人护理,对身体更加重视;二,日常生活都要自己动手,劳动锻炼的机会多,对身体有好处;三,没有子女的精神负担,只为自己而操心。
  
在现代社会里,并非没有子女才孤老,有子女依然要独居,而且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股时代的潮流。潮流的形成大家皆然,最终都还是要孤老,孤老者不会再受鄙视而被看不起了。有没有子女也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在这个潮流里,人们似乎要有做孤老者的思想准备,即使是年轻人也同样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年轻人可以想想,或许有些已与父母分开住,或许还暂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为了自己的事业,能有多少时间、精力照顾父母呢?随着时代潮流发展,将来子女怎么还有可能照顾你们呢?所以说越年轻的人越要准备做孤老者。
  
孤老者并不可怕,关键是思想要想得开,不要留恋着已失去了的天伦之乐,抛开传统随着潮流,自己照顾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而且要加强锻炼,尽量减少被护理的时间,坦然的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孤老者“轻壮”这句话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慰吧,现在的人越来越长寿证实了这句话的正确。

~~~~~~~~~~~~~~~~~~~~

辅导员的话:

上文一再的提醒乐龄人士应抛开老来孤独而子女不能陪伴身边的忧虑,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个人心理和生理这两部份的发展。

乐龄人士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壮的体骼、积极的人生观及正面的情绪等,此外「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并不全然正确,所以乐龄人士也要学会爱自已、学习自我照顾,才能兼顾到自已的尊严和快乐。

让我们常把以下真言牢记心中:老本要保、老伴要宝、好友要找、兴趣要早、老瘾要少、快乐学习及老而要活。

小启:十二月份我们将刊出《亲子篇》,敬请期待!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爷爷奶奶的溺爱

亲戚和老同学很多都已升级为爷爷或奶奶,每次家庭日或和同学聚餐时,他们不是畅谈孙子的活泼可爱,就是拿起手机来比较谁的孙子长得好看,让还未升级的一群羡慕不已!

看看学校门口,有许多老人站在风雨中接送他们的孙子;瞧瞧厨房,老人们兢兢业业地为孙子孙女做着丰盛的午饭;再看看小孩们在公园里玩耍,也离不开老人的陪伴。

现今,许许多多的家长在外忙碌于工作,把小孩托付给爷爷和奶奶,他们每次都忙得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忙出了病,忙坏了身体,也忙出了一大堆是非,但依旧甘做孙子的牛马。

曾经见闻这样的两件事:
一个4岁的小孙子,缠着要爷爷当马给他骑着玩,年近花甲的爷爷只好充当起了老马,骑着骑着,小孙子突然大喊一声,爷爷一慌,小孙子掉在地上撞破了头,爷爷折伤了腰,奶奶还得向儿子媳妇赔不是。

一对爷爷和奶奶每天清晨都从大巴窑搭巴士到马林百列儿子的家,只为了买菜为孙子们做早午晚餐,原因是聘清的女佣做的饭不合孙子的味口。有一天奶奶要照顾生病的爷爷而不能到儿子家了,过了几日奶奶接到孙子的电话说他更喜欢吃女佣煮的〝意大利面〞。

辅导员的话:

爷爷奶奶溺爱孙子孙女,原因有许多,可能是从前家庭条件不太好,觉得亏欠自己的孩子,只好补偿给孙子孙女。

这样做其实不对,久而久之,孙子孙女们变得越来越任性,依赖、懒惰或懦弱;而且爷爷奶奶年轻时为儿女打拼,年老时还要为孙辈辛苦,一生都在操劳,不能得到一个安逸的生活。

但倘若你叫爷爷奶奶放下担子,他们却不同意,觉得对不起儿女,可是老人家没有想到儿女会因为过于的依赖,而没负起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再说,有一天爷爷奶奶都归零了,那谁来照顾孙子呢?

老人家应该在晚年享清福呀!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文明社会尊重乐龄

关爱老年人- 体现社会风尚

作者:斡雅资

人生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把握好人生。有工作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离开自己工作的岗位,不能和自己朝夕相伴的同事、朋友天天在一起了,人生的旅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角色的转变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明知道人人都要经历这一过程,但是,自己真要进入这种角色的转换,却需要一定时期的调适。

社会地位的不同,转换角色的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其实,人人都在内心深处规劝自己,要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但是,不同性格,不同的社会及家庭环境、不同的血型,却有着不同的转换角色的适应能力,

接近退休的职员,在单位有种渴望他人尊敬的心态,对单位而言,他们更爱自己为之奋斗大半生的工作环境,精神上的关爱比物质上的关爱更重要,当一个新的年轻的上司对他们尊敬有加,问寒问暖时,他们会激动的满面绯红,让他们非常兴奋,如果一个单位很排斥老职员,对他们不理不睬,这会对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在没退休以前就有种未老先衰的感觉,使他们更早的步入更年期。我们都知道,更年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心理、生理调适过程。所以,一个好的上司,观察他品质的好坏,就要看他如何对待单位的老职员。

社会上给予退休的老人创造很多的娱乐环境,有的地区,办起了老年大学,在那里能学到很多在工作时想学又没时间学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等各种娱乐游戏,那真是琴棋书画,样样都有,让老年人退休后,好象进入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我国的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看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就要看这个地区是怎样对待老年人的,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娱乐环境是否让老年人感到舒心,愉悦,是体现一个地区父母官的最好业绩。

~~~~~~~~~~~~~~~~~~~~

辅导员的话:

一个接近退休或己退休的乐龄人士都应对自已未来生活做重新的规划,你必须要转换一新的角色耒适应家庭和生话环境。

在家庭里有可能你扮演的是爷爷/奶奶的角色,在职场上有可能你不再是同事的上司,而你必须听从年轻一辈同事的吩咐。这一切的改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接近,所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必须作好准备以防措手不及。

我看到周围的一部份乐龄人士积极的参予运动和学习新的东西,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忱和接受,更体会到他们放下负担后的快乐,个人在这里送上祝福。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爱”不用多说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

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

女儿出嫁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

他到她病危的那天,重复的对她说:我在这;

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头轻声说:你等我。

这一生,他没有对她说过一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

辅导员的话:


年轻人总觉得父母的婚姻生活很枯燥,他们舍不得花钱到外寻求多姿多彩的娱乐,除非孩子邀请,否则上餐馆用餐对父母来说是种浪费,所以孩子们觉得老一辈的生活平淡如水,设有滋味,但往往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丝满足感。

他们的要求就是这么的简单:方便的住屋、清茶淡饭、子孙的慰问及老伴的陪伴。他们的平淡婚姻能维持这么多年的确令人羡慕,它的原因何在?

请读者再读一遍上面的篇章,短短的五句话,已道尽一切。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11月8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家长对《以价值为导向》新教育方针的看法
妙方:头脑和眼睛保健
书香:选择
巧手:虾仁蒸豆腐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 06-05

$2乐捐,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勇敢面对

忧郁及其他的情绪有关的症状—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很多人对情绪有关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不清楚的话,以下的症状请你多注意。

忧郁:
• 每天大部分时间几乎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更无乐趣可言
• 没有节食却明显消瘦或体重增重,食欲或增或减
• 失眠或是睡眠时间过长
• 出现生不如死或想要伤害自己的念头

恐惧:
• 凡事害怕过了头,或是因过度害怕而感到无力
• 对特定事物的害怕(如怕高、怕蛇),为了确保安全,便极力避免接触这些事物

惊慌:
• 出乎意料之外,巨大的惊骇…,伴随这种反应而来的感受是对自身安全产生更强烈的需求
• 感受到未知的灾难,竭尽所能逃脱,寻求救援

焦虑:
• 窒息,坐立不安,肌肉绷紧,焦虑/担心
• 令人觉得喘不过气来,心烦气躁,沮丧不已!

这里想谈的是,很多人开始认识情绪有关的症状,有时就常自己诊断,既不就医,也不求助专业辅导。在这里呼吁大家,勇敢的去求医求助,而且病从浅中医,当情况不是太严重时赶紧处理,很多时候,就医、求助专业辅导后情况是可以改善的。

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对症找出帮助自己的方法。

部分资料取自:克服焦虑 刘丽真翻译 麦田出版社Lyn Fossum”Overcoming anxiety”

小启:十一月份我们将刊出《乐龄篇》,敬请期待!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听见悲伤

失去挚爱的人让你悲伤,其中也常常有着很多情绪在里面,悲伤带着其他的情绪,可能有懊恼,可能有后悔,可能有无奈,可能有失落,可能有生气,连当事人自己也不一定了解。而悲伤常常很难说出口,就是说出口,通常得到的回应是:不要难过了,向前看,於是是悲伤常常不被听见。

悲伤有时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它可以是失落;生气、伤心或感到寂寞;可以是害怕或解脫的感觉;也可以是麻木,有時甚至沒有任何感觉;更可能有突发的情绪。

悲伤常常很难说出口,因为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坚强,假使述说悲伤,就会被人当成弱者,於是悲伤堵在心口,难以找到出口。

坚强不代表你不难过,坚强不代表你对失去的人和事没什么感受。感受会回窝,而且会越压抑越剧烈。

看到这里,如果你想要知道有什么直接了当的方法来走出悲伤,抱歉让你失望了,你的悲伤是独一无二的,你面对悲伤的方法也是很个人的,没有任何人有本事立刻拿走你的悲伤,悲伤的存在,是因为你曾经爱过。

每个人对悲伤的感受深浅不同,感受悲伤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去体认你在悲伤》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失去你所爱的人,犹如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你所爱的人离开一样。

同时,也要认清悲伤会来来去去,它有时会因为看了一部电影而引发悲伤;有时会由于大哭一场,情绪被抒发了而好过些;也有人写日记记录心情,觉得很舒服。

悲伤很需要被聆听而得到纾解,找一个懂得聆听的朋友或辅导员听你的悲伤很重要;在疗程里面有悲伤的情绪出现,也是很正常的。

希望你的悲伤被听见!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觉察生气

这个星期我们谈谈生气。

生气是每个人共有的情绪。如果有人说我很少生气,那问问自己生气到那里去了? 它藏起来吗?被爆发了?被忽略了?还是被处理了?

你上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你生气?然后你如何处理生气后造成的伤害?通常你的生气是否有迹可寻?是同样的事情吗?是同样的价值观引起的吗?

这个时候你可能想问--为什么谈生气要想这么多以前的事呢?不是应该学习放下过去,迎向未来吗?

的确,可是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学习,了解自己生气的模式,找出是否有模式可寻?如果有的话,它是如何的?是不是跟某种价值观有关?例如金钱,时间观,自尊,面子等等。了解自己,才是与生气的相处之道。如果没有的话,或许你开始想想。

生气告诉你自己最在乎什么事情?它是引发你生气的原因。

了解后又如何呢?避开它,面对它?

你是可以选择的,你选了什么?

与生气面对面的时候,你可以做什么呢?

你可能选择避开?指责他人让你生气?指责自己不该生气?压抑生气?或将生气合理化呢?

当然,鼓励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

面对自己的生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那是你最在乎,最想捍卫的价值观!

我们都没办法控制别人不做让自己生气的事,只好学习好好与自己的愤怒相处。

那生气应不应该被表达呢? 问一问你的生气,它希望被如何表达?用心平气和的方法?或是用怒吼?你觉得生气需不需要被惹你生气的人知道呢?或是你自己觉察就足够了呢?

有人说,那与修养有关吧,但可能那与觉察更有关系吧!

了解生气,从觉察开始吧!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体认喜悦

让我们来谈谈情绪。

我们从小被教导不要被情绪支配我们的生活,于是有些人可能误解了,以为不被支配就是把情绪压抑,不让情绪支配我们的生活并不等于把情绪压抑。

学习与情绪共处是十月想与大家分享的事。

处理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文章希望可以让你停下脚步,与自己的心连接。

就从喜悦开始说吧!

问问自己是如何与喜悦相处的。

考试考得好,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一般人会与人分享的喜悦的事?

你呢?你也是一样吗?或是通常让你喜悦的事都是很另类的?

看完一本好书可以带来喜悦吗?听一场演唱会让你高兴?与朋友聊天让你欢愉?

还是一定要名成利就,成功才能让自己高兴呢?工作让你满足?家庭和睦让你喜乐?

认清让自己感受欢乐的管道,制造给自己愉悦的机会是重要的。

喜悦的时候,你会与很多人分享?还是默默自己高兴呢?

然后呢,你会鞭策自己要有更多的喜悦,还是冷静不让自己被喜悦冲昏了头?

你这时会提醒自己不可骄傲?或做更多来让自己开心?还是开始想用其他方法得到喜悦?

而你的开心是因为别人而开心的,还是自己为自己喝彩呢?

以上仅供大家参考,毕竟你是自己情绪的主人的,你有你的方式面对喜悦,最重要的是接纳喜悦,体认喜悦带来的意义,喜悦就会常常出现在生活里。

祝福各位!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10月11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慈怀护理》大家谈
妙方:头脑和眼睛保健
书香:相思
巧手:水饺皮的制作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 06-05

$2乐捐,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

承认自己的情绪

因为爱,有了力量

作者:苏绚慧

因为爱的与日俱增,我渐渐的感觉有力量接触自己,深度认识自己与了解自己。

我发现,许多感觉是日积月累的,一个小小没有处理好,没有处理完成的早年情绪,会连结成一个牢固、难以改变的内在运作模式,包含着对自己的看法、对生命存在的解释,与启动熟悉的负面情绪枢纽。

所谓负向情绪其实该是中性的意涵,不该有价值喜好判断的,诸如愤怒、悲伤、无助与脆弱。人生有悲有喜,高低起伏。神不仅赐给我们欢笑也赐给我们眼泪,若人生只该有欢笑存在,那释放人类伤痛的眼泪也就不需存在了。

我们的社会给予负面情绪太多批判。唯恐自身带有任何负面因子,遭到他人厌恶与轻视,也显出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许多时候,我们的痛苦也多来自于此,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力无助,也不愿意让人看出我们不堪、不好的一面,总要花许多力气去否认自己具有的这部分,极力摆脱这些损及自尊与价值的感觉。

其实,我们是害怕不被尊重与不值得被爱的感觉。

许多人害怕负面情绪,因着不能接受自己有这些不怎么舒服的感觉,费了许多力气要把这些感觉丢掉,心里根深柢固厌恶这些脆弱又无能的感觉,于是膨胀自己,用夸大的强者姿态去批评与指责周围微小弱势的人,以巩固自己是有能力与优越的形象。这样,他会觉得没有这么难受,也会觉得自己生命不是一无是处。

几经琢磨,我知道了,能与负面情绪共处,能接纳自己的黑暗面,能包容自己人生里的低潮是一种能力;很重要的能力。

这能力比去说服自己「应该要永远乐观积极面对人生」还重要。因为人生有太多不确定的时候,你无法掌控该发生哪些事、不该发生哪些事,你也无法每时每刻都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这些情况都将使你产生许多不好的感觉。

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都是环境与我们个体互动之后回馈回来的讯息,为着要告诉我们互动的状态如何、或者我们是否需要改变什么、或增强什么、维持什么。

我不断尝试洞悉自我的情绪并掌握自我的感觉与思考脉络。跌跌撞撞后发现原来负面情绪只需要一个「承认」,我们就不用活得这么辛苦,掩饰得这么辛苦;承认自己悲伤、承认自己失望、承认自己挫折,也承认自己软弱与害怕。你一定很难相信,真的这么简单?只要一个承认?

是的,只要承认了,接受了,种种负面的情绪就会被你的包容化解了,不再需要激烈的排斥与去污。

只是,往往最简单的事,就是最困难的事。

诚实承认、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招来周遭人们的讥笑与嘲讽,他们也可能不知怎么面对你的负面情绪而选择逃避,他们更怕要为你的负面情绪负责,所以我们会要你压抑那些感觉,不要提起,不要讨论,也不要想。若你坚持要探一探究竟,可能还会招惹别人的厌恶,觉得你在控诉他们。

若身边没有人能承认你的状态,没有人接受你敏感觉察到自我的糟糕情绪,并且想要处理时,你是不是还有足够的力量承认自己的感觉,然后为了这些感觉负起照顾的责任呢?

(摘自《因爱诞生》,宝瓶文化出版)

~~~~~~~~~~~~~~~~~~~~

在今年4月18日刊出《为情绪找出口》一文,有读者回应“可否对正负情绪的正确或好处理方式,各举一例子以做为示范吗?谢谢!”当时答应在10月下一轮的辅导篇详细的解说,那么,就让我们从尝试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开始吧,接下来的四篇将探讨不同的情绪,希望有助于大家。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请给伴侣掌声

婚姻的辅导中最常听到就是配偶不断数落另一半的不是,当问及对方这么不好,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这段婚姻?答案不是懊悔自己没带眼看人,就是以为他(她)会改变,但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下子又打回原形了!

其实要求改变是要有恒心和技巧的,因为不是那人的本性,当顺应你而作出不一样的言行时,其内心难免痛苦,充满了压力,这时得靠你大力的支持与随时的鼓励(外在的增强),才能使新的言行变成习惯,从而自己得到满足感,成为内在源源不绝的增强力量。

但我们往往看到对方做出改变就视为理所当然,不再鼓舞,等到他(她)松懈时便生气、谩骂,觉得无药可救而放弃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能回想当初会选择这段婚姻是看到对方的好,而自己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浑然忘却,只聚焦于伴侣的不足,对优点习以为常,疏于鼓励,久而久之对婚姻失去憧憬和珍爱,双方都疲累了。。。

鼓掌是幸福婚姻简单而重要的秘诀!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习下文的太太来个幽默的提醒:

~~~~~~~~~~~~~~~~~~~~

想吃两只脚就要多鼓掌

王先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平常很吝啬给人赞美或掌声。

有一天他在家里吃饭。他发现到有一道烤鸭的鸭子只有一条腿。于是他问他太太:“为什么这只鸭子只有一只脚?”。

他太太说:“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家的鸭子都只有一只脚呀?”

“我不信,所有鸭子都有两只脚,为什么只有我们家的鸭子比较特别?”

“不信,你不会自己到池塘去看。”

于是王先生跑到池塘去看他的鸭子。由于鸭子正好在睡午觉,因此都缩着一条腿,只用一条腿站立;因此看过去,好像所有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

王先生灵机一动,朝鸭子栖息的方向很用力地鼓掌。鼓掌的声音把鸭子都惊醒了,纷纷把缩着的那只脚放了下来。

“你看吧,牠们不是又恢复两条腿了吗?”王先生很得意地告诉他太太。

“就是啊,如果你想吃有两只脚的烤鸭,也请来点掌声吧!”太太回答。

小启:十月份我们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不着痕迹的爱

烧饭

作者:袁琼琼

她说:「我从来没吃过你烧的饭。」

听到这话,他头一个反应是:你老太婆糊涂啦。但是他没说出来,夫妻四十多年,她病的这阵子,他学到了不要实话直说。病了以后她脾气特别坏,一不小心就会惹到她。他等她把话说完,但是她只是又说了一遍:「我从来没吃过你烧的饭。」

他在肚子里先过了一遍才回答:「荒唐!我又不会烧饭!」她说:「总是我烧给你吃。我原先还不也是不会,后来就学会了。」她把脸别过去:「你要肯学,你也会。」

他有点想发火,但是按耐住。这辈子就没下过厨,她这是什么话。他不讲究吃,她病了之后,他就靠便利商店和速食店打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她住院有医院里的伙食。他猜她是嘴馋了,想吃点有滋味的。他问:「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特别的,我去帮你买去。」

她后脑壳对着他,头秃得差不多了,稀疏的发丝花白,他猜自己后脑壳应该也一样。两人过了一辈子,他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她脑袋里究竟想些什么。

她回过头来,说:「我就想吃你烧的饭。」

两个人僵住了,她看着他,也看不出是不是不高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说:「你弄点什么带过来给我吃,要你自己烧的,你不许去外头买。」

「可……可我根本不会啊。」他说:「开什么玩笑!」

她说:「学就会。」

他想发火:「我都这把年纪……外头到处都有得卖,我干嘛学这个。」她说:「我就想吃你烧的饭。」她忽然眼眶红起来了:「从来没吃过。」

竟委屈成这样。他没办法了,说:「好吧。」忍不住还是悻悻的:「我还不知道上哪学呢?」

「你叫隔壁陈姐教你。」

陈姐其实还比他小,不过因为她这样叫,他也就随她喊。他跟陈姐不熟,老实说他有点烦那个女人,她住院之后,陈姐三天两头过来问要不要帮他带什么?

他什么也不缺,从来也没麻烦过她任何事,可她还是隔阵子就来问。现在请她教自己烧饭,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他不回答。她于是又别过头去了,给他后脑壳看:「我从来没吃过你烧的饭。」

看是没有别的解决方式了。他只好回答:「好!好!我找陈姐教我。我烧饭给你吃。」

她没吃几顿他烧的饭,两个月之后她过世了。凭良心说,他烧的饭一塌糊涂,可是她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得很,吃得很高兴。问他是怎么跟陈姐学的。后来陈姐也跟着来看她。两个女人时常背着他嘁嘁促促。

他现在不用烧饭了。陈姐会烧。陈姐把他照顾得好好的。他现在想,她当初要他烧饭,其实不真是要吃他烧的饭,是别的意思。

~~~~~~~~~~~~~~~~~~~~

至死都关心着对方,希望伴侣得到幸福的依靠,而且不着痕迹,这是人世间最深沉无私的爱!在现实的世界也不乏典范,让我们虚心学习!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

婚姻里的自我觉察

男人的尊严

文:黄奕诚

“如果下辈子你投胎做女人,你会嫁给像你这样的男人吗?” 饭后闲聊时,我这样问我的朋友。

朋友毫无思索地答道:“不会!” 他那坚定的口吻让我惊诧。他在我们朋友圈里可是个出了名的标准好老公,凡事都听老婆的话,开口闭口总是:“我老婆说……”有这样疼爱老婆又唯命是从的老公,难道他投胎做女人,会不想嫁给“他”?

朋友苦笑道:“要嫁也要嫁个有钱人。嫁给像我这样一个无才又无财的只有受苦。” 接着他又道:“我老婆常跟我女儿说,找男人,要找额头上有横线的,那是才华和才智的象征。” 他指指自己的额头道:“你看,我的额头上一条横线都没有。” 我以为额头的横线是皱纹来的?这简直是歪论嘛!

朋友受教育少,赚的钱也不多,要养活一家四口不是一件易事。还好,老婆的娘家有钱,他的岳父爱女心切,不忍让女儿和孙子受苦而在经济上给予很大的协助。朋友说,有钱就有权。他的两个孩子,大小事都先向母亲禀告,因为做母亲有钱可以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许多事又可以做主。说到这,朋友窘笑道:“婚前我老婆说,婚后小事她做主,大事我做主。可婚后就从来没有大事可以让我做主。就连搬家选屋子,我老婆说,那也是小事一桩。”

总以为朋友是心疼老婆,心甘情愿一切听从老婆,没想到那是出于无奈!多年在家那“矮人一截”的生活,已伤到他的自尊,也让他男人的尊严尽失。

听完朋友的诉说,我一时也不知要如何安慰他。

其实夫妻本该同舟共济,不应自己是家庭经济的支柱,讲话就可以大声,就因此操纵家里的一切。凡事是该有商有量。任何人都有自尊,都希望受到尊重。做夫妻的,又何以忍心摧残另一半的尊严?当初相恋就知道对方的情况,既然接受了,何以日后又要嫌弃、抱怨?

也许朋友应该问问他的太太:如果下辈子她投胎做男人,他会娶像她这样的女人吗?

~~~~~~~~~~~~~~~~~~~~

这时曾经刊登在早报四方八面的一篇文章,作者黄奕诚先生对婚姻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你下辈子投胎为另一个性别,你会嫁/娶像你这样的人吗?

这个提问着实快狠准,一刀见血!

通常夫妻在谈到婚姻里的牵扯时,我们的眼光都是向外的,只一心看到配偶的错失,即使是自我反省,也常仅见到个人的委屈,自认是百中选一,已经很难得了!但当问这么一句话 – 你会选择和自己这样的人结婚吗?大家便迟疑了,多数的人会摇摇头,叹息苦笑,说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在此刻,人们终可站在客观的立场剖析自身,并理解配偶的心情!

当然,对于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夫妻双方唯有接纳,珍惜彼此的美好,千万不要比较,更别在儿女面前指樟骂槐,反而破坏了伴侣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与关系,让幸福家庭更难维系!

婚姻里需要的是自我觉察,力求共同的成长、感恩和珍惜彼此的美好。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9月13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从”煮一锅咖哩”运动谈敦亲睦邻
妙方:理财妙方
书香:善待自己
巧手:麻油鸡饭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 06-05

$2乐捐,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离婚影响孩子一生

婚姻是一件慎重的事,很高兴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发表文告指出,自本月1日起,未成年情侣除了要获得父母同意外,必须先完成婚前预备课程,才能领取结婚证书!

至于离婚的申请,陈锡强大法官日前也公布随着妇女宪章法案修正后,育有孩子的夫妇一旦申请离婚,都必须依法出席家事法庭安排的免费辅导与和调解会,以确保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夫妇是以孩子利益为优先考虑。若有必要,家事法庭可能要他们参加其他机构提供的跟进服务,如家长工作坊!

据报载:《2009年,本地共有6254对夫妇申请离婚,比2001年的4074对增加50%。其中半数夫妇的孩子未满21岁,当中近90%的夫妇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因此受惠的家庭不在少数。

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所受的影响深远,对于政府能采取预防和事后补救的双重措施感到欣慰。

下文的研究报道可能不是众所周知的后遗症,我们盼望夫妻在婚姻未到完全破裂,无法挽回之前能再审慎考虑,为孩子的幸福作最后的努力!

~~~~~~~~~~~~~~~~~~~~

爸妈离婚 小孩少活5年

作者:霍华‧傅利曼、莱丝丽‧玛汀

任何一对父母在考虑离婚时,都会担心对子女造成影响。为了评量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的研究对象所受影响,我们探究导致家庭破碎的两种事件:死亡与离婚(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一在21岁之前遭遇父母死亡或离婚。)

父母死亡对子女的伤害当然很大,但我们惊讶地发现,童年时期父母之一死亡固然是一大打击,但对于终生的死亡风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认为父母离婚似乎比父母死亡好一些,但事实恰好相反。父母离婚的长期影响通常很严重,对很多年轻的研究对象而言,这确实是足以改变生活轨迹的危险因子。离婚家庭的小孩,平均寿命几乎比家庭健全者少五年;事实上,童年时父母离婚是可能造成早逝的最大社会因素,且影响力会延续到未来许多年。

婚姻与离婚对两性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我们依性别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小时候父母离婚的男性尤其可能死于意外或暴力;显示长大后变得比较鲁莽。但不论男女,都比较可能因各种因素早逝,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等。

大量的烟酒当然对健康有害,我们发现,离婚之子比健全家庭的小孩更容易抽烟、喝酒!尤其是抽烟。健全家庭的男性有三分之一以上不抽烟,相较之下,离婚之子只有四分之一。女性不抽烟者的比例是二比一;来自离婚家庭的女性成为重度吸烟者的比例,是健全家庭者的两倍。

离婚家庭的女性易成为老烟枪这项因素,很有助于解释她们的高死亡风险。从早年家庭稳定性的崩解,便可以想见不健康的长期生活模式。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父母离婚的小孩罹癌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与烟、酒、性关系混乱有关的癌症,我们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相符。

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本身离婚的机率会高很多,后者的冲击让当事人的死亡风险提高不少,这个模式对男性的伤害尤其大,也是我们这次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今日的美国社会,约半数的婚姻以离婚收场,第二次与第三次婚姻的离婚率更高。在特曼研究对象小时候,离婚率还没有这么高,父母离婚比较会让小孩被贴标签与感到不安;相较之下,现在的离婚之子较少被贴标签,和别人一样可以交到朋友。但即使离婚已是家常便饭,研究显示还是会对小孩造成创伤,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嗑药的机率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小孩与特曼研究对象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家庭破碎在今日不仅对经济、幼儿与青少年短期的身心健康是一大威胁,对于长期的健康与幸福也会造成伤害。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婆媳一家亲

待遇大不同

作者:赵晓宁

妈妈的朋友之间,最常聊到的话题总是儿女和媳妇,住在附近的李妈妈那天到我们家来,就谈到她的儿子和媳妇。

李妈妈说,上个月的某一天,是她亲家母的生日。这个日子她可没办法不清楚,因为早在一星期之前,她就听到媳妇叮嘱儿子,几号是她母亲的生日,可千万别忘了提前订桌,免得餐厅临时没位子。

到了生日前一天,媳妇又叮咛儿子:「明天一定要早点回来,好去我妈妈家祝寿。」果然,第二天儿子比平常回来得要早些,而且等儿子一到家,夫妻俩就兴冲冲地提着大包小包事先准备好的贺礼出门了。

李妈妈说,亲家母的生日显然非常热闹,但轮到她过生日时,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一天,儿子与媳妇一早就照常上班,却直到晚饭摆上了桌都还没回来,只打了通电话说是有事不回来吃晚饭。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李妈妈说,她忍不住感叹,怎么生日都没人记得,这时,她老公才一边跟她道歉,一边赶紧打电话给儿子,质问他怎么连自己妈妈的生日都给忘了,也没送个生日礼物什么的。

电话里,李妈妈听到做儿子的毫不在意地笑着打哈哈说:「唉哟,妈什么都不缺,自己手里又有钱,想要什么礼物,自己去买就好了嘛!」说完,电话就挂断了。

「妳看,岳母的生日就慎重其事,自己妈妈的生日就完全忘掉,不准备礼物也罢,竟然还叫我自己去买!」说完过生日的遭遇,李妈妈摇着头下了个结论,显然很不开心。

「那妳的小儿子呢?他有没有跟妳表示什么?」为了安慰李妈妈,妈妈赶紧打开另一个话题。这回,李妈妈的脸色好了些,回答说:「他人在外地,不过倒是一大早就打电话过来祝我生日快乐了。」

「是啊,妳还是有一个儿子记得妳的生日嘛。」说完这句,妈妈又安慰李妈妈:「其实,男孩子大多比较粗心大意,忘了是常事,记得才了不起。」

听了这句话,李妈妈似乎并没有好过些,只听她缓缓地叹了口气说:「我也知道他向来粗心大意,可是我媳妇怎么就只记得她自己妈妈的生日,不记得我的呢?况且我也没指望他们为我做什么,但起码该对我说一声生日快乐吧!」

发完牢骚,李妈妈打算回家去了。到了门口,她却又丢下一句话:「唉,谁叫我只生了两个儿子,没一个女儿呢!」这下,妈妈也不知道该接什么了。

~~~~~~~~~~~~~~~~~~~~

很多亲子关系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是美好的,但当孩子长大了,却反而出现问题,尤其是当孩子成婚之后,特别是婆媳之间总像不定时炸弹,时不时就引发战争,这当中很关键的一环是因为比较!

有时候自己的孩子其实和你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改变,婚前、婚后是差不了多少的,但由于他给媳妇那边的关注好像多了,就令人心生不满!

就像上文,儿子看起来比较在乎另一边,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妻子本来就是如此对待自己父母,再加上出嫁了,相处时间不多,自然会想额外补偿;而儿子的表现只是顺服太太而已。

当然,如果媳妇把这份孝心也放一点点在婆婆身上,那么,彼此的关系就会改善许多!

曾听闻一位有智慧的女性分享自己的经验,她在婚前就和丈夫约法三章:结婚以后,你的父母我来孝敬,我的父母你来孝敬!

多么美妙的做法!婆媳一家亲不再是天方夜谭!

小启:九月份我们将刊出《婚姻篇》,敬请期待!

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够好就好了!

别急著成为完美父母

作者:王浩威(精神科医师)

朋友的女儿在国外结婚定居,最近有了小孩。怀孕时,她用skype问我,当时我说了一些话。小孩生下来后,她写了封email给我,看来是更焦虑了。我觉得她的问题很典型,也就征求其同意给大家看。

她是这么写的:「我最近在想你说的『强韧有生命力的母爱』到底是什么呢?是表示我一定要对孩子微笑、不能露出悲伤愤怒的表情吗?我很害怕等孩子出生了,我就二十四小时都要『扮演』一个勇敢慈祥的母亲,不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那种事根本做不到啊(我这样想会很自私吗)!所谓『天下妈妈都很伟大』是在说妈妈都很尽责的压抑自己,提供孩子自己最好的一面吗?」

我看到这封信,担心的同时也涌上许多莫名的感动,来自不同层面。当年那个状况不断、总让我朋友颇为烦心的小女孩,现在果真长大了。另一股感动则是她真切的焦虑和自责,因为那是母爱教人最歌颂的一点,几乎每个人(包括男性)都拥有自己没意识过的母爱。当宝宝来临,这股感情立即涌现,毫无条件的为新生的宝宝完全牺牲自我。

我回信告诉她这些感动,告诉她说:「放心吧,你一定是一位够好的妈妈(good-enough mother),才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得到你的著急。我们急着自己的任何不足,急着想避开所有可能的缺点时,也就不知不觉的急着想成为完美的妈妈(perfect mother)。」

至于这股着急,担心着自己不足而著急,果真如此吗? 「你的著急,一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不论如何都无法消失的在乎和努力;另一方面,是你向来都对自己太苛求、自己老觉得不安,这股不安可能不自觉的投射向四周亲近的人,包括你先生、宝宝和你自己。所以享受你做为妈妈的成就吧,在这个角色上多一点自恋,因为做妈妈的确是不容易的事,一定会偶尔抓狂,偶尔小小崩溃。」

其实,完美的父母是极其灾难的想法,不论对小孩或对父母自己。一味求完美,就会不准自己有缺失,一切的反应也就太紧张了。当妈妈陷入这种紧张,宝宝也就感觉不到妈妈的好,只感觉到她的焦虑;而妈妈呢?当然是累垮了,也就更没好脾气。

我继续告诉这位新手妈妈说:「24小时的妈妈一定会累和失控,8小时的妈妈也一样会失控,但记得这是你修炼成妈妈的必要过程。你是够棒的母亲,请务必牢记我对你的相信。」

~~~~~~~~~~~~~~~~~~~~

这的确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困扰—我是完美的父母吗?!

不错,为人父母能有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这是因为当有一个新生命,他会由于我们的喜怒爱恶而塑造、而左右、而成长…….,父母的心就会因着对孩子的爱,而愿意付出和改变,期待能给孩子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包括完美的父母!

但现实的社会并不完美,如果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父母哭泣,他们怎么知道世间有疾苦,人的心有脆弱,而能够发展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与慈怀?如果孩子不曾看到父母发怒,他们如何晓得世事不尽能如人意,生气有它的力量,但解决不了事情,面对与妥协才是上策?

当父母不用戴着假面具,你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适度的表露,但还是要懂得疏解压力,觉察临界点,在失控之前,找回静心。

记得够好就好了,不要追求完美!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8月23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本地的乐龄优惠有什么改善的空间?
妙方:心脏保健
书香:李家同的作品 --锁
巧手:中国北方的美食 -葱油饼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2乐捐,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光有爱不行

慈母多败儿

作者:冯杰明

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中年夫妇,结婚十多年,始得一子,如获至宝;对儿子有求必应,很快就养成了他骄奢专横的性格,稍不如意,就以头撞沙发软垫,逼父母就范。他的祖母发觉不对,就决定把孙子带回自己家里教养。

孙子在祖母家里过新生活,才惊觉原来世事不是尽如人意。当他无理取闹时,祖母家中诸人都视若无睹;他赌气绝食,祖母就替他把食物倒掉,让他少吃一餐;他以头撞沙发软垫,祖母告诉他撞软垫不会死,劝他去撞墙,这样才会头破血流……。不到两个月,孙子脱胎换骨,乖乖受教,对祖母言听计从。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地鉄车厢里。一对老夫妇,牵着一个年约六岁的小胖妞,走进並不拥挤的车厢,在我对面的空位坐下。小女孩却忽然冲了过来,指着我的座位喊道:“我要坐这个位子!”
  
老太太连忙走过来对她说:“这个位子已经有人坐了,你就选别一个吧。”
  
小女孩坚持道:“我就是要坐这个位子!”
  
老太太望着我,道:“那就要看这位uncle肯不肯让位咯?”
  
可惜老太太看错了人,uncle纹风不动,静坐如山。
  
小女孩望了uncle一眼,也看得出这一个uncle,比愚公要移的那一座山还难移!不敢硬碰,唯有大声哭闹,逼祖母移山!为了满足爱孙的要求,老太太竟然耍出博取同情的怪招,就地而坐,对孙女说:“既然uncle这么狠心,不肯让座,妳就坐在奶奶的大腿上吧!”
  
我还是无动于衷。那位爷爷又羞又气,终于出手,用力把孙女拉到另一节车厢去,一面回头骂老伴:“妳还嫌不够丢人吗?叫妳别太迁就小孩,妳就是不听!好好的孩子,都被妳宠坏了啦!”

老太太无可奈何,跟了过去,嘴里还在辩护:“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会学乖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都很精,他们擅长鉴貌辨色,知道家中谁是强者,冒犯不得。但对弱势成员,却以一家之主自居。第一个故事里的老太太,选择做一个有尊严,有地位的祖母,为自己树立了威望与风范;设立底线,赏罚分明,结果获得了孙子的尊敬,对她言听计从。小男孩有幸能得到明理祖母的教导,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学会了处事做人的道理。将来步入社会,工作和处世,都会比别人顺心如意。第二个故事里的老太太,误以为爱就是纵容,结果被孙女爬到头上,沦为老奴。小女孩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导,将来到处树敌、碰壁,人生旅途饱受挫折,是可以预想得到的。

现代的父母,为了工作与应酬,常把教育儿女的责任,推给了教师,认为父母只要给孩子爱就行了。而他们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补偿上;忽略了爱也包含教化;孩子犯错,屡劝不改,就要施行体罚,来引导他走回正途。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里,正好道出了这一种爱的教育的伟大与感人之处。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性格,从小形成,三岁定终生,长大了就很难更改。学校教育,偏重于灌输学术与知识;良好的家庭教育,却能培养高尚的品格与修养;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孩子极大的损失。

~~~~~~~~~~~~~~~~~~~~

这篇早报上个月刊载的文章里,作者所分享的两个故事相信能给为人父母一些启发,儿女在成长的初期确实就应该给与生活、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等到上学让老师教导,或到社会吃亏跌倒了才学到教训!

教导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温和、坚定 — 孩子并不一定要挨打才明白事理,家长们当事先说明、协调规矩,一旦家规订立了,就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如果孩子藉着哭闹自残以要挟父母时,万不可让步,否则就陷入家有小霸王的恶性循环了,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不予关注、理会,让他们懂得正确面对挫折,学习容忍和等待,当然,在处理的过程中关爱的态度不可缺少,避免以讽刺、拒绝、冷漠的方式对待,令孩子误以为是“自己”不受喜爱,而不是“自己的行为”错误!

光是有爱是不足够的,为人父母要懂得方法才不至于养出败儿!

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减少愧疚化解心结

愧疚

作者:尤今

阿雪在网上读到一则以英文撰写的短文,最近,在好友的聚餐会上,她娓娓转述故事内容。

有个男人,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崭新轿车,晚上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有一天早上,拿了一罐亮油,要去为新车打光;然而,万万想不到,此刻,他那四岁的儿子,居然蹲在车子旁边,用一块尖利的石头,胡乱地刮割车子,深蓝色的轿车,像结了一张丑恶的蜘蛛网。他气血上冲,一个箭步飞上前,抓起孩子胖嘟嘟的小手,发疯似地用那个装着亮油的罐子拼命地打、重重地打、狠狠地打,一下又一下、一下再一下,打打打、打打打,住手时,哭得歇斯底里的孩子几近昏厥。在这一刹那间,他丧失了的理智,完全回来了。

火速送往医院,孩子柔嫩的小手,骨断筋裂,已是无可救治的伤残,医生不得不动手术把他的五根手指切除掉。

孩子苏醒之后,眼泪汪汪地问父亲:
“爸爸,我的新手指,什么时候才会再长出来啊?”

这个问题,好像一勺沸油,迎面向他泼来,那股钻心的痛,使他恨不能以头撞墙,把头颅撞个稀烂。那种痛,迅速蔓延,由皮肤渗透入肌肉,再由肌肉深深地钻入骨髓,全身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没有一寸是不痛的。

他踉踉跄跄地回到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发狂地踢那车,踢踢踢、踢踢踢,恨不能用蛮力把车子踢进沟渠里。接着,他蹲下来,用手温柔地抚摸着被孩子刮出的那些乱线,摸着、看着;突然,他双目圆睁,如遭雷殛,这,哪是什么乱线呢?孩子用尖石刮出来的,其实是几个歪歪斜斜的字:“爸爸,我爱你!”

当天晚上,这位父亲自杀了。

阿雪读这故事时潸然泪下,因为它唤醒了她一份尘封已久的黑色记忆。

阿雪结婚时,有人送了一只水晶花瓶给她,价格上千。她视如拱璧,放在陈列柜里,只有在宴请贵宾时,才让它插花亮相。花,她只买玫瑰,因为她认为仅有艳红的、硕大饱满的、像火般燃烧着的玫瑰,才配得上那晶莹剔透的昂贵花瓶。

这天晚上,她在房里看书时,厅里突然传来了“哐啷”一声巨响。她冲出房外,赫然看到心爱的水晶花瓶已化成了一地晶亮的碎片,而她十四岁的儿子,正满脸惊慌地站在陈列柜前。

“你!”她声如裂帛地喊,好像冷水蓦然倾入了滚烫的油锅里,怒气“噼里啪啦地飞溅一地;她飞扑过去,不由分说,便“啪啪”地用力掴了他两记耳光;盛怒之下,出手过重,只见触目惊心的鼻血一滴滴往下淌;然而,此刻,她的心被水晶碎片割伤了,她看不到儿子的伤。儿子捂着鼻子,以哭腔说道:“妈妈,对不起!”说完,便快步走进了房间。她站在原地,恶狠狠地想:无端端打碎我这样珍贵的收藏品,不打,哪行!

一个小时后,气稍稍消了,便到房间里去看他。

他已睡了,脸朝墙壁,好像在向墙壁倾诉心中的委屈。她静静地退出房间,然而,就在这时,在他的书桌上,她瞥见了一样东西。

一束花。

艳红的、硕大饱满的、像火般燃烧着的玫瑰。

玫瑰花旁,搁着一张粉红色的卡片,上面,是儿子秀气的字迹:“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啊,明天就是母亲节呢!她骤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要拿那个水晶花瓶。

她呆呆地站着,眼泪狂流。

阿雪说完后,现场一片静默,大家的眸子都隐隐约约地有亮光晃动,因为啊,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角落,或多或少,装着愧疚。

对孩子的愧疚。

许多时候,物质,是会不经意地把父爱和母爱谋杀掉的。

~~~~~~~~~~~~~~~~~~~~

上个月的雅乐主妇园地里,大家共读了尤今这篇文章,很多人的眼眶都红了,泪水固然是因同情故事里无辜的孩子,但多半是如作者所言:《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角落,或多或少,装着愧疚!》过后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心痛的故事。

其实亲子相处的时间很长,除非是圣人否则为人父母很难没有犯错,有时候是因为时间的压力,当孩子无法在一定时间里完成任务,而父母又没有时间等待时,彼此的冲突就来了;有时候则是因为误会,家长总以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就是事实,殊不知我们常被表象所蒙蔽,而忽略了背后的动机,更糟糕的是人们总在气愤下冲动行事,抓着“孩子做错了事就该受到教训,否则将变本加厉”的前提,加以立即的惩罚!

这道理是对的,但自己是否拥有平静的心情却是关键,在气急攻心下,父母很容易就犯下文中的错误,你必得先冷静,才能看清楚真相,听得进孩子的说法,就算要处罚,也让孩子明白原因—不是因为心疼物质的损坏,而是提醒行事的规矩和谨慎;更重要的是出手有节制,不是在发泄自己的怒气!

而万一错误已经造成呢?愧疚可以令我们自省,避免重蹈覆辙,但也应该找机会向孩子解释与道歉,化解彼此的心结,才能重建美好的亲子关系!


小启:明天是国庆日,在此为我们的国家祝福,雅乐主妇园地也延后至8月23日举行,敬请期待。

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父母不要笨

此前在报上阅及一男子因为母亲把他的长裤烫好后,错放到父亲的衣服堆里,结果父亲把他的裤子穿出门,男子气得在面簿上发帖大骂母亲“笨”,抱怨“没有裤子要我怎么上班,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不知道男子面簿上的朋友是否在他这个的帖子按like?认同他的行为?和他一鼻孔出气,觉得父母都很笨呢?

在现今的社会,培养不孝子女的父母越来越多了,担心孩子吃苦,怕他们比不上别人,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享受,但却没有教会孩子感恩,结果他们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当父母的劳作、付出没有达到孩子的标准或期望时,反而惹来抱怨,被认为是笨蛋呢!

和大家欣赏下文,也许你会有些体悟:

~~~~~~~~~~~~~~~~~~~~

培养不孝子女

作者:郜莹

几个婆婆妈妈在家聚会,做主人的我避开小朋友,取出一盒哈根达士霜淇淋说:「快快,趁小鬼们不在,我们赶紧吃些私房点心。」刘妈妈说:「哎哟,还是把孩子叫过来一起吃吧!」王婆婆说:「我牙吃冷的就犯疼,我的那份留给我孙子吧!」

我不依:「拜托,这哈根达士霜淇淋很贵的耶!这样的好东西,给小鬼们吃,可是乌龟吃大麦、猪八戒吃人参果,糟蹋粮食!」王婆婆却反驳:「谁说小孩吃不出来东西好坏的?像我那个孙子,吃到一般般店家做的蛋糕,眉毛就会皱起来,再也不肯张嘴吃第二口!」

我快嘴快舌地说:「哎呀王婆婆,妳有没有想过,孩子才这么小嘴巴就养得这样刁,将来如果有本事,一辈子能吃香喝辣的就算了,万一没本事赚那么多钱养他那张嘴呢?」

王婆婆被问得愣住了,脸上显出尴尬的神色。钱妈妈赶紧打圆场说:「哪个做父母长辈的,不是情愿抠下自己嘴里的,也得给孩子吃好用好的!」然后将话锋一转:「吃吃吃,我们每个人都来上一点,尝尝味道!」

她第一杓就舀给王婆婆:「妳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什么东西都想省给儿孙。我们这年纪能有胃口、有心情吃的日子是每过一天少一天,可是小孩呢,他们可以吃好东西的日子还长着呢!

王婆婆吃了一口霜淇淋,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说:「这霜淇淋还真好吃!叫哈什么来着?哪地方有在卖的?我等会去买几盒给孙子带回去。 」

我惊讶地说:「这哈根达士霜淇淋还是妳女儿蓉蓉介绍我买的呢!她说,这牌子的霜淇淋鲜奶成分高,又含有鲜果粒,好吃又营养,她经常一买就是好几盒的放在冰库里,给孩子当点心吃,她没送给妳吃过吗?」

后来王婆婆过九十岁生日时,女儿蓉蓉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替她摆宴庆祝。

席间,当一道非常昂贵的清蒸鱼端上桌,王婆婆女儿第一筷子就将那刺多肉少的鱼边夹下来放到她碗里。王婆婆看着那刺多于肉的鱼边,抱怨道:「我已经吃了几十年的鱼边,连我过生日的这一天,都还要吃它啊!」蓉蓉惊讶的问: 「妈,您不是最爱吃鱼边的吗?」王婆婆老嘴一撇落下泪来:「我哪是爱吃呀,我只是舍不得跟妳们抢着吃鱼肉啊?」

我另一位朋友母亲的做法,则恰恰与王婆婆是南辕北辙,家里一切好吃、好用的,都是由他们做父母、长辈的先享用,才再轮到小孩,所以至今他们做孩子的虽都已为人父母,甚至有做了阿公阿妈的,但当一得到什么好东西,还是会「习惯性」地先去「进贡」给父母。

由这两家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让我有了深深的体会──要培育「不孝」子女很简单,只要把自己变成「孝子」、「孝女」,准成!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问题学生

席散了之后,兰心与几个当家教的老同学在喝咖啡的小厅里聊天。她们谈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事,一些她们最后不得不放弃的“问题学生”。

这时候,一向被人称为“保姆妈妈”的琪琪叹息了一声说:我到现在还在不断地问自己:我当初放弃那个“问题学生”,是不是错了?可我当时是那么的害怕,或许说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吧?我在逃避吗?有时想起来不禁有些自责。

琪琪说事情是这样的:

六年前,那时我刚转行,她的妈妈见报上的补习老师待聘广告后和我约了时间。

那公寓显得老旧,每个单位有两层楼,每层楼也只有两家人,显得冷冷清清。

第一次登门,那个学生在妈妈的呼唤下不怎么情愿地从楼上一步步倒退下来见我。

她的华文成绩其实还算中等,但她妈妈希望她能考得更好成绩。

她长得也算清秀,只是脸上总有一层淡淡的哀伤,与她的年龄很不相称。她写字,每一撇每一划都极认真,擦擦写写,直到自己满意。看得出是个极要求完美的人。

有句话说,小孩是大人的影子。是她爸爸?还是她妈妈?

客厅里摆放的尽是一堆堆的课外补充作业。

“要做那么多吗?”。她说几乎每晚都要到凌晨才入睡,只因为要完成学校和补习老师的作业。“妈妈说,要一直做一直练习,练习多了就会进步!”

她是独生女,妈妈的工作属于轮班制,白天陪伴着她的只有一个女佣。

才上了三次课,我就感觉苗头不对。一个半小时的课,她常常显得心事重重,作业也大多没有完成,进展十分缓慢。接下来,她用更多的时间和我谈心事。

“以前每次学校放假,都会出国旅行,玩得很开心,现在没有了!”

她说两年没出国了。还有,以前还有上爷爷奶奶家,有些表哥表姐说话玩乐,但现在也没来往,她说因为妈妈生气他们;好像是因为爸爸的事,大家的关系不好了,爸爸又常常出国公干。

曾见过她爸爸一次,那时她刚好去厕所,爸爸打开我身后的门进来,也没和我这陌生人打个招呼,提着个公事包像行尸走肉似地往楼上去,他甚至连呼唤女儿一声也没有。

她不时对我说:“生活很没有意思。”也曾问过我:“人死后会变成鬼吗?”

我说,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人打从那里回来过。

这以后,她又告诉我:夜里,她特别怕寂寞,以前常上网和她的好朋友聊天,但最近她很失落,因为她的好朋友被另一个同学抢走了,她恨得很,开始用刀子割手腕。

她和我说这事时,是一个半月后。

“这么做一定很痛吧?”我惊吓得愣了半天才笨拙地问。

“开始很痛,血流出来后,就不痛了。”

“-----?”我当场惊吓出一身冷汗,一时不知道该往下说什么好。

一次,无意间发现她铅笔盒里居然放着四把剪刀,惊讶!

“我妈妈更多,她有七把!”

------我暗暗吃惊!她妈妈不会是-----?

还有一次,我永远也忘不了。

那天下午到她家后,她妈妈正要去上班,说她刚放学回来,然后就走了。我等了半天,也不见她出来,我叫她,才看见她从房里出来,但脸色青白得吓人。

我听见她冰冷地命令女佣跟随在她身边。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叫她拿出课本,她却眼睛吊上,只狠狠地盯着站在一边的女佣,那女佣大概也只有16、7岁,噤若寒蝉地不敢走开。

我关心地问了她几句,她也不答我,没一会儿,她突然欲作呕,手脚发冷。眼睛有些吊白眼,我吓极了,叫女佣打电话给主人,女佣不敢打,只是带她进洗手间去。人命关天,我不顾一切致电给她妈妈。

15分钟后她妈妈倒回来时,她坐在沙发休息,脸色已经没那么吓人。

我向她妈妈解释情况,她妈妈似乎一点惊慌也没有,脸上表情木然地看着孩子。最后,还是我提议今天让孩子休息。

是我大惊小怪吗?还是这情况以前曾发生过?回家的路上我百思不解。

更令我毛发悚然的是接着有一天,刚巧外头下起大雨,她对我说下雨天时,她特别喜爱坐在窗口边,望着窗外。我以为她喜欢欣赏雨景,谁知她却说,她那时就会想象自己往下跳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了,找了时间约她妈妈谈。满以为做妈妈的听了,会很紧张或请求我多留意孩子,谁料到,妈妈只淡淡地承认孩子是有些心理问题,接着以命令的口吻说:“你什么也不用管,只管她的功课就行了!你需要给她多一些作业,我要看见她的成绩进步。”

琪琪慨叹一声,继续说:没错,我是补习老师,又不是辅导员,我应该关注的是她的课业,可是我做不到,我无法看着受伤的孩子装作若无其事,更不想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我请辞了。

停了半晌,琪琪补充道:她今年只有11岁。

惊叹连连之后,咖啡厅里的气氛突然凝结了起来,大家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都很沉重!


小启:八月份我们将刊出《亲子篇》,敬请期待!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怪责

他又来到菩萨面前,寻求指引。

今天应征完那份工作后,沮丧的情绪再度缠绕着他。他预感到这次准是又失败了!

因为面试官问了他一句:你在这行并没有经验,你觉得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他霎时间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回答?

面试出来后,他一直在想:如果对方要聘请的是有经验的员工,干嘛要找他来面试?应征资格上并没有列明要有经验啊?是因为应征的人太少,找他来凑数?他越想越生气!这对他太不公平了!他还是牺牲了一天假来应征的!

要不是目前工作体力消耗大,太累人,他不会想转换跑道当白领,希望自己能舒服地坐在冷气办公室里工作,又不用日夜轮班,怎么说,白领也比较让人看得起吧。再说,自己也算是拥有一纸中四文凭,虽然目前夜间修读的还是属于机械工程,申请一份普通的文员工作,他深信自己绰绰有余,他觉得问题是别人不给他机会。

他不禁埋怨自己当初没有继续升学,埋怨自己选择夜修课程错误,埋怨没有良师益友指引,自己才会白白浪费时间,埋怨---------最后他开始埋怨社会!

不是吗?为什么社会要这么重视文凭?为什么没有人给弱势群体一些应有的援助或机会?他不是不进取,问题是人为的障碍太大了!

他应该认命还是应该继续寻找自己的梦?还是要继续面对更多的挫折?

走出神庙,他还在苦苦思索时,冷不防身边有两个人走过,他听见其中一人对身边的同伴说:“连你自己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叫别人怎么相信你?”

他禁不住停下脚步,回头看看那人,脑海里突然浮现曾经看过一部电视片,片中的主人翁,在经过每个检查站时,都要说一句台词,如果台词不对,就不能过关。

台词-----?是的,他必须先准备好自己的台词!必须信心满满地应对任何人的提问,而且还要是令人满意的答案。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禁又浮现希望之光,他决定回家后再上网看看资料-----如何让自己面试过关。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他们的未来

蓝天放了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亲眼目睹了这幕剧,前后不到7分钟。

轻轨列车进站后,人群涌入,两个小兄弟抢先入座,一胖一瘦,跟在后面的是个老太婆和女佣,正想起身让位,却见她已伸手拍打瘦小孩的肩膀。

“起来啦!”老太婆厉声喝令。

瘦男孩约莫7、8岁,戴着一副眼镜、皮肤稍白、身材瘦小,很委屈地起身让老太婆坐。比他约大两岁的哥哥,却得意地朝他笑。

那个女佣站得稍远,手里的推车显示这一家子购买了些日用品准备回家,女佣双眼木然地望着别处,好像与他们毫无关系。

刚起身的瘦男孩似乎不甘心,突然挤入哥哥与婆婆的中间坐下,谁知哥哥不肯相让,大力地将弟弟推向婆婆。

婆婆即怒眼相向:“你让他一点不可以吗?”做哥哥的很不爽地站起身说:“都给你啦!”说完就到对面一头站着。

弟弟虽然得了位子,却又感觉失落似地,拿出游戏机玩了两下,跟着一个侧身,把两只脚伸到扶手把的空隙;婆婆脸色一变,伸手大力捏他的右腿,斥声骂道:“坐好!”

他“啊!”的一声惨叫,眼眶发红,眼里的泪珠几乎滚下!

唉!不用说,本地典型的小家庭:家里的儿子媳妇出外挣钱,把孙子与女佣交给了婆婆。

过了两个站,弟弟发现同排有个空位就移过去,婆婆此时已闭眼养神没看见。又过了一个站,对面有两个空位,他又移过来。这时他哥哥也凑过来坐。

“啪”的一声!哥哥冷不防地出手拍打弟弟斜搁在椅子上的左脚:“放下来,这不是家里!”

“我要看风景!”弟弟不理会,又把脚提上来。 哥哥又伸手拍打,两人就在这样你来我往。

“你自己也是!” 弟弟突然发现新大陆,指着哥哥的右脚说。哥哥愣了一下,见蓝天不悦的表情盯着他,想了一下,理直气壮地对弟弟说:“我比你大!”

蓝天当下怔呆!这是什么?霸权?

哥哥发现弟弟仍不听他的话,便使力地用拳头捶弟弟的脚,弟弟不禁痛呼“啊!---”

“不可以动手打人!”蓝天忍不住出声。

“你做什么?”对面那个婆婆闻声挣开眼睛发怒地问。

“做什么!”胖孙子头一仰,顶撞回去,毫无畏惧。可以感觉到当婆婆的颜面尽失。

“你管他做什么?啊?”她开始兴师问罪。胖孙子闷声一会儿,望了一下窗外。

大家想,这下,老婆婆该占上风了吧?

谁料到,胖孙子突然冒出一句:“不要管,他要跳楼,我也不要管他吗?”

这一回应真教人跌破眼镜。

婆婆瞬间火冒三丈:“跳楼?跟跳楼有什么关系?回去你就知道死!”

胖孙子脸上的表情却明显表示 — 他正为自己刚打赢了一场仗而神气。

这时列车停下,婆婆气呼呼就走出去,那女佣也跟着走,胖孙子也不向弟弟打个招呼,自己大刺刺地从另一个门出去,剩下弟弟,慌慌张张地穿上拖鞋,在门即将关上时,及时冲出!

------------

蓝天不禁望着他们的身影叹息!思索着:谁该对他们的品格形成负责?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是父母吗?可是先进的社会,多数父母都需要出外工作养家,谁来教育孩子?祖父母?外公外婆?还是推给女佣?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不是也难逃其咎---?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7月12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外籍女佣问题面面谈
妙方:皮肤保健
书香:尤今--愧疚
巧手:中国北方的美食早餐 - 香煎果子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2入场费,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意外

两只幽灵在法庭外相遇。一个14岁,一个41岁。都是男性。
小幽灵问:“你也来听判决吗?”
大幽灵说:“是的,你这么年轻,也遭遇意外吗?”
“没错,我的家人要告那个医生,因为他的疏忽,没有尽早查出我的病源,结果延误治疗,害我英年早逝,断送了美好灿烂的前程。”

“你的家人要求高额赔偿吗?”
“当然,我曾经获得国际数学奖冠军,如果我还活着,将来能赚的钱肯定很多很多,至少一个月有万多块吧!”
“所以,你的家人索赔-----”
“150万!”
“啊!那真是天文数字!”
“能不能拿到这数目还不知道,因为案件展延了!叔叔,你呢?你是-------?”

“我每天都骑着脚踏车上工,那天,我被一个行人撞死了!”
“荒唐!我只听过车子撞死人,还没听过骑士被行人撞死!”
“那个女士在交通灯还闪着“红人”时越过马路,我撞个正着,人被抛落地面,结果脑出血,头壳也破裂。”
“噢!那是她不对,她硬闯红灯,她犯了疏忽罪!你的家人应该告她!索赔!”
“我的家人不想判她坐牢,只要求高额索赔,今天法官下判了!”

“你获得多少赔偿?”
“你要知道,我和你不一样,我只是个清洁工人。”
“可你还是由于她的疏忽而丢命的!至少也该得几万吧?”
“你要知道,他们说,发现我的脚踏车前轮的制动垫磨损了,无法刹车。”

“那是不是说,他们认为你应该为你的生命负一部分责任?你获赔多少?”
“数目字刚好和你一样,只是后面少了几个零。”
“15万?”
大幽灵摇摇头。
“我知道了,是一万五,对吧?”
“一千五百!”
“--------------?”

小幽灵的舌头伸得比任何时候都长!


注:有感于14/6/2011的焦点新闻:脚踏车与行人相撞,骑士摔死行人被控,控方不要求法庭判被告坐牢,而是判高数额罚款。法庭最后判被告罚$1500。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听懂老年人的话

邻居拥抱后冷漠---------让我很忧郁

“母亲(李婆婆)是一个真诚的人,她也希望别人能够以真诚来回应她,但却总是事与愿违。”林小姐说,最近,困惑着李婆婆很久的一件事,是和一个邻居的一次热情拥抱。李婆婆有每天都要下楼去溜狗、散步的习惯。

一天,李婆婆在散步途中遇见住在隔壁座组屋的退休陈老师,陈老师不仅和李婆婆主动打招呼,还给李婆婆来了一个热情拥抱。李婆婆很高兴,因为从前她居住的宁静郊外排屋区的邻居是从不跟她打招呼的,因此她常因为人际间的陌生和冷清而感到孤独和不适应。陈老师的这举动,让李婆婆感到非常温暖,并暗自将陈老师视为老年好友。

不久后,李婆婆在购物中心又遇到陈老师时,她主动招呼并回以一个深切的拥抱。但瞬间,李婆婆就感觉到,她的拥抱显得是那么多余,因为陈老师并没有她想象中的热情,而是一脸漠然。后来,两人在湿巴刹又碰上了,李婆婆为了确定两人的感情是否真实,她又招呼了陈老师:“你好哇,到我家去耍嘛。”“我不去!”陈老师的回答让李婆婆感觉自己被“好友”推得很远……

李婆婆想不通这些,她认为陈老师一定是对她有反感,从陈老师受过良好教育来推断,她怀疑自己知识水平不高是遭人反感的原因,她一直想找陈老师说明白,但每当两人有机会相遇时,陈老师又避开了。就这样,这件事在李婆婆内心积成了结。

辅导员的话:

李婆婆希望我们周围一切都是美好的,对生活中变化没有过多的心理准备,老年人一般希望得到来自社会、家人、朋友的关怀,李婆婆的反应表达了她对朋友的需要。

作为儿女所要注意的是听懂老年人的话,让她把当时忧郁的感受说出来,甚至可以让孙儿孙女一起倾听,帮助老人进一步放松心情。

老年人之所以要将心事讲给儿女听是因为她希望在儿女那里得到一种尊重的认可,孩子应该倾听和同理,而不是劝老人别胡思乱想,忽略他们内心的感受。


小启:七月份我们将刊出《生活小品篇》,敬请期待!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银发族的“五怕”

银发族除了有大把的心事要向人傾诉外,其实他们还有“五怕”,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在晚年健康、快乐、丰硕的生活,让我们分享摘自健康网的提醒:

~~~~~~~~~~~~~~~~~~~~

1.怕封闭
银发族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却不愿接受新事物。事实证明,越封闭的银发族衰老得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因而让他们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如果银发族也能像年轻人那样热衷于上网、旅游等,那么他们就会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

2.怕赋闲
人在年轻时,经常希望年老时会衣食无忧,不用再劳作。但是真正老来闲下来就会发现,精神无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来,因而老了就更应该有点事儿做,哪怕去公共机构当义工或跑腿,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怕孤单
银发族最怕的就是孤单,没人陪。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有时间留在家中陪陪父母,这时他们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知己,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4.怕变故
年龄越大的银发族,心理承受能力越小,他们最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只要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他们茶饭不思好几天。因而一旦遇有变故,家人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开解。

5.怕疾病
一些疾病经常会侵袭银发族的身体,患了慢牲疾病的银发族心理会变得越发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坏的心情极易引起疾病的恶化,如此反复,对他们的健康极为不利。他们需要心理辅导员给予心理疏导,才有利于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等待

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电话,爬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期待。

今天是老人七十岁的生日,以前每次过生日,老人总是接到女儿的电话,听她甜甜的说:“妈妈,生日快乐!”----那时,女儿上大学。

老人脸带微笑,也许她正在回忆以前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小时侯女儿那么天真,可爱,坐在老人的身上,看见老人的白发,她说:“妈妈,你要等我一起老哦!”老人很开心,亲亲她的小脸蛋----老人的眼角出现了泪珠。

现在,女儿大学毕业了,被调到外国工作,出门时说:“妈妈,过不了多久我会来接你的。”老人眼含泪珠仍笑着送她上车。每天她望着门口。女儿快回来了,她每天这么想着。过年的时候,老人望着路口,最后咽下了那冰凉而丰盛的年饭。

老人起身,拿下电话筒,听听!线路没故障啊!她颤抖的挂下电话,慢慢的退回到座位上,看看窗外阳光明媚,本想到户外走走,可是又担心错过了女儿的来电。

老人再次起身,又听听,眼中掠过一丝悲哀,但她仍带微笑的摸摸电话,心里想今晚还要算算天上的星星----

辅导员的话:

1. 老年人本身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持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人老了,空闲时间多了,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还可当义工和帮助弱势团体,人一忙,孤独寂寞就没了。同时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多与人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锢在房间里,应多走访亲戚朋友、邻居,“防病于未然”。

2. 作为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交流。不少子女认为,孝顺老人就是多给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实上,老人最重视的还是家庭和亲情。作为子女和晚辈,更应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寂寞烦恼。不管工作多忙,子女都应常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有事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和重视感。即使是没空常回家,也要记得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有时,一声问候可以减少老人许多的寂寞与伤感。

活动预告

欢迎参加雅乐主妇园地, 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6月14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论坛:你怎样为家庭的食品安全把关?
妙方:肾脏保健
书香:无条件的爱
巧手:意式烤面包Bruschetta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2入场费,茶点供应,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开解老人心事

老人心事重 子女该如何开解

(摘自健康导读)

陈女士今年68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陈女士自己有丰厚的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

陈女士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但又怕影响女儿工作。陈女士心里烦啊,渐渐地她发现自已胸痛、腿痛,浑身不舒服。女儿在电话里得知母亲病了,急忙请假陪母亲到医院看医生,可是走遍了各大医院,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就是查不出病来。可把女儿急坏了,最后在医生的提醒下,女儿带陈女士来到心理研究所看了心理医生。

老年人多思多虑,容易神经过敏,对子女的牵挂、对自己的健康、对周围人情事物的看法,都可能投入过多的精力,以至于出现失眠、血压升高、焦虑的问题,这时老人就会感觉"心累",这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子女需知道的:
心理专家表示,从生物学来说,神经系统的衰老使老人比较容易焦虑和烦恼,很多改变是不可逆的,作为孩子只能去适应他们,如果总想父母回到年轻时候的心态不太现实。

在心理上讲,是儿女内心不能接受父母变老,并把这种担忧投射给了父母,这要算是对父母的情绪剥削。

~~~~~~~~~~~~~~~~~~~~

辅导员的话:

父母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的无私,在于他们的忘我。尤其在重视人伦亲情的华族社群,父慈子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此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几乎都是为了子女能过的好,这种心理也一直延续到了他们的老年;即使是含饴弄孙,还是不忘对子女的教诲,这都是父母爱的投影,对此子女可以坦然接受,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如果父母忧虑过度,以致出现失眠、头痛等问题,子女应加以宽慰,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老年人容易神经过敏,一点小小的不适就可能引发夸大的感觉。特别是对有基础性疾病,或精神痛苦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甚至疑病的情况,对此子女可定期陪父母到医院进行体检,消除老人的担忧。

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关爱更重要。如果发现老人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为避免罹患老年性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等心理障碍,最好咨询辅导或心理治疗来改善老人的认知偏差。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无条件的爱

记得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开了,大学课堂本来枯燥,这下好玩多了。

问卷表发下来,一看,只有两道题。

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
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

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
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
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B、她一定不会C、她可能会

一会儿,我们就做好了。
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
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 10%的同学选B, 80%的同学选C。
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A, 30%的同学选B, 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我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

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
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

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

问卷再次发到我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

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我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

在阅读的过程中,您是否也作了类似的选择?

虽然“虎毒不食子”是大自然的通则,我们也看到无数为儿女牺牲奉献,包容错失的父母,令人动容;但无可否认,“有条件的爱”还是社会小角落存在的现象!

他们随时威胁要收回自己的爱:“妈妈不要你了,你是坏小孩!”或者抱怨你不如人:“为什么人家都…,而你…”如果你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或许你对100%选了A的完美结果会嗤之以鼻!

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假使你的父母无法行使没有偏差的爱,不能爱你与生俱来的缺陷,没办法接纳你已经尽力的失误,那么错不在你,那是他(她)的缺口、他(她)的课题,可能他(她)也曾经受伤,而没有机会疗愈,你可以做的是爱你自己和寻求支持,辅导是一个途径,我们也愿意陪伴!

小启:六月份我们将刊出《乐龄篇》,敬请期待!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善恶一念间

一念之差的女孩

也许你现在所做的决定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说:「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喝叱声。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踫巧打到这里。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的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妳找谁?」她疑惑的问道,但女孩却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偷书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
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糊模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
「如果那天我不帮妳,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

挂上电话,庆幸自己孩子在家,没有被诈骗集团利用,是一般人会做的事,而且一点也没有道德的瑕疵!即使因为孩子不在眼前,去到现场发现上当,把偷窃加撒谎的怀小孩狠狠地骂一顿,也是理直气壮!

但比寻常更进一步的善心和包容,却正是造成改变的最大动力,这就好像太阳胜过北风的道理,让我们学习拿捏当中的尺度!

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让自己好好活着

生之味

作者:袁琼琼

母亲来的时候,家宜已经睡了好几天。她听见钥匙转动的声音,有一刹那的恍惚,以为是丈夫回来了。但是随即听见母亲喊她:「妹儿,妹儿。」母亲总唤她妹妹。母亲一边喊一边说:「我进厨房啰。」

只要来看她,母亲总要带一大堆吃的。对于她在减肥的宣告听而不闻。母亲总说:不吃怎么成。她进门总是先去厨房,用带来的食物填满冰箱。

家宜很少吃,都是丈夫在吃。但是也吃不完,最后总是全数扔弃。母亲从来不知道。她只是一次一次来把冰箱填满。她总说家宜太瘦,冰箱里没有东西。

最初她不能睡,脑门里没完没了转着他和那女人在一起的景象。

她一直哭,哭累了睡过去,过一会又醒来。后来她就吃药。一醒来她就吞一颗药丸。她并不想死,她只是不想醒着。只要一直睡下去,好像就什么事也没发生。醒的时候,在睡眠时逃离的事便一一回来。

她考虑要不要再吃一颗药,如果睡过去,怕母亲要疑心她有什么不对,解释起来很麻烦。丈夫离开的事她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母亲进来,坐在床边。家宜看着她。母亲说:「这种男人我们不要理他。」那么母亲是知道了。家宜不想问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只是突然有一种松懈,至少自己不必重头述说来龙去脉。讲述丈夫的背叛让她疲倦。她并且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作完整的讲述,脑袋里连贯不起来。

母亲说:「起来吃点东西。」家宜不想吃。母亲没理她的抗议,又说:「吃点东西。」

她们坐在厨房里。母亲盛了汤,放在家宜面前说:「吃。」她说:「你爸过世那时候……」父亲过世时家宜八岁。她从来没听过母亲提父亲的死。母亲说:「我成天哭,吃不下睡不下。你阿姨送鸡汤来。」她喝了鸡汤。之后,母亲说起家宜哥哥八年前车祸过世的事,办完了丧事,她静静的坐在厨房,喝完一整碗素汤。前年母亲开刀切除癌细胞,她说:「开完刀我没有食欲啊,可是我还是把饭全部吃完。」

她什么都经过了,对抗这一切,她的作法是找点东西来吃。母亲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吃点东西你就会觉得好得多。」

家宜端起汤来喝。温暖的液体进入食道时,她忽然莫名的有一种丰足之感。肉体对于食物的接纳似乎完全与情绪无关。她坐着一口一口的喝汤,被喂食的不仅只是肠胃,似乎还有其他。她忽然觉得安宁,痛苦消失了。

那食物似乎唤醒了她体内某种原始的力量,比伤痛和毁灭都更强。

她忽然明白:要吃,让自己好好活着,只要活着,不管多糟的事,都会过去。

~~~~~~~~~~~~~~~~~~~~

有时候遇到了横逆,清醒和活着会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了逃避锥心的痛楚,有些人酗酒、有些人吸毒、有些人沉溺虚拟的网络…,如果还是逃不了,最后一步就是让自己在人间消失,但肉体是不在了,恩怨和纠葛却没有完结,往往留给在世的人更多遗憾与难题。

在脆弱的当下,最需要的便是支持,一个及时的资源—一句问候、一碗鸡汤、一个拥抱--就能让人找到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而活着,就如作者所说,不管多糟的事,都会过去!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在不期然的角落遇见美

这是2007年一月份的事,那天温度很低。

(图片来源:www.manyholes.com/joshua-bell/

一个街头演奏者在华盛顿DC地铁站“L'Enfant Plaza” 的入口站了许久。他连续演奏了45分钟。先是巴哈,接着拉舒伯特的圣母颂,然后Manuel Ponce、Massenet,最候又拉回巴哈的作品。


那是大概早上8点,此时此刻,两千多位上班族通过这个地下通道前往工作地点。

三分钟后,一个中年男子发现小提琴家在演奏,他缓慢脚步,停留了几秒钟,然后继续又加快了脚步往前走。

又过了一分钟,小提琴家得到了他的第一张钞票:一个女人扔下的一美元,但她没有停下来。

再过了几分钟,一个过路人靠在对面墙上听他演奏,但看了看表就走掉了。很显然,他要迟到了。

对音乐家最感兴趣的是一个三岁的小孩。他的妈妈又拉又扯的,但那小孩想要停下来。最后妈妈用力拖才使他继续走。但小孩还一边走一边回头看音乐家。过后也有几个小朋友像他一样想要聆听,但都被父母带走了!

在音乐家45分钟的演奏过程中,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20人给了钱,他一共赚了32美元。当他演奏完毕,没有一个人理他,没有一个人给他鼓掌。

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音乐家原来就是Joshua Bell∼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

他在这个地铁站里演奏了世界上最难演奏的曲目,而他所用的小提琴是义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制作的名琴,价值350万美元!

就在地铁站演奏的前两天,他在波士顿的歌剧院里表演,虽然门票上百美元,却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Joshua Bell在地铁里匿名演奏一事其实是《华盛顿邮报》一手策划的社会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人们的觉知、品味能力和优先选择。

它的提问是:
•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刻,人们能从普通平凡的环境里感受到美吗?
•人们会选择停下来欣赏美好的事物吗?
•人们是否能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境下发现天才?

一个可能的结论是:
如果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停下来听一听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奏家,用最精良的乐器,演奏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那不知道还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溜走?!

~~~~~~~~~~~~~~~~~~~~

你是否也曾经在不期然的角落遇见美?你懂得用慧心去感受吗?在生命里,你把什么排在第一位?当霎那的美在你眼前,你会不顾一切为它驻足吗?还是有更重要的东西等着你去配合?

当然,生活里不是时时会有如上的惊喜,但一些微小而确切的幸福,如运动后流了一身汗的畅快、闻着太阳把被子晒得干爽的香味、静静地喝一杯咖啡,听着最爱的乐曲。。。却是我们要珍惜和把握的,村上春树不是说:如果没有生活中的小确幸,人生不过像是干巴巴的沙漠吗?。

在此也欢迎参加明天下午的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分享每个人的生活小确幸,还有以下的单元--

论坛:从大选谈新加坡最宝贵的财富
妙方:肺部保健
书香:龙应台--胭脂
巧手:韩国泡菜

5月10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爱的操控

寂寞的秋千

作者:余玥

老师说,今天,你又一个人走出教室,在秋千上,荡了一个下午……

晚饭后,我牵着你的手,在河畔散步,一路唱歌给你听;这潺潺的溪水,蜿蜒到远方,我唱「河水」给你听:河水静静向东流,流向荒野和城市,河水静静向东流,流过荒野峡谷……

夜色中,我看不到你的眼睛,但你安静的呼吸,我知道,你专注聆听我的歌声。

你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单纯?自闭?过动?暴力?我知道这世界上,有许多小孩的寂寞与悲伤,是不被父母了解的。我一直以为我是个好妈妈,如今,我跟爸爸终于承认,我们也是那愚钝父母中的其中两个。

我努力设想你所面对的世界:一个六岁的小孩,快乐的时候可以跟朋友分享,感到悲伤的时候,在幼稚园里该怎么办?一个大人悲伤的时候,他可以选择走开,如果走不开,可以假装头痛,或是隐藏自己的真心,继续强颜欢笑。而你,一个六岁的小孩,有直爽的外表,也有细腻的心,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心是一片海洋呵!你就像平坦爽朗的海岸线,阳光普照时,风平浪静的海面,你像一块纯净透明的蓝色水晶,就像天使的眼睛。但是,你也常常是惊涛裂岸的汹涌海湾。我们都知道,平直的海岸线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幽隐峡湾;但不明白的是,为何平静的海,突然狂浪千尺。

常常我奔向你的学校,看你拒绝所有走向你的人,你在我的怀中渐渐平息,浑浊之浪,逐渐沉淀晶莹的泪。风,如何的来?如何的走?我始终不曾明白。

你不在乎别人懂不懂你,只要我懂你,然而,我渐渐无法懂你。你的世界是愈来愈大啊!我无从得知是哪一只蝴蝶轻拍起翅膀,撩动了轻风,吹向树叶,飞落海面,激起漩涡,耸起波涛,最后成为裂岸的浪。

但,我舍不得让你知道,你是我心中沉重的负担。

放学时刻,我的心总是焦灼难安。虽然欣悦你跟姊姊奔向我怀,但担心的事情更多,害怕老师有话跟我说。老师总是心爱你,为你胡乱的行为找到合理解释;老师自嘲故事讲得太难听,所以,你走出教室,一个人在秋千上荡了一整个下午。除了脸红道歉,妈妈什么都不能说,不远处的空秋千,微微摆荡在黄昏的风中,我心痛着:你,怎么了?

每天早晨,我千万叮咛你,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呵!每天晚上,我把你从头发到脚底,轻抚一遍,再次千万叮咛你,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呵!

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为了这一份爱,你小心翼翼守住我的叮咛。但是六岁的你,还是常常忘记;每当你忘记我的叮咛,我就让你看到我的伤心,用我的眼泪来惩罚你。我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残忍的父母,用爱操控孩子,让孩子达到父母预期的目标……。我一边掉眼泪,一边心虚,知道自己是个残忍的母亲。

河水唱了一遍又一遍,好听吗?你说好听。学校老师唱歌好听吗?你笑一笑。牵着你的手,我们慢慢走回家。经过幼稚园,看见秋千在星空下,若隐若现。我问你:「荡秋千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你说:「想赶快长大。」你真懂我的心,我也好希望你赶快长大啊。

~~~~~~~~~~~~~~~~~~~~

我们很难想象幼稚园的孩子心中有很大的愤怒和悲伤,但一些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大起大落的情绪唯有盼望周遭的环境可以接纳,能用最大的爱、关怀与怀抱和他共度。

一般说来,当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时,父母都懂得放下期待,希望孩子只是一个平凡、健康而快乐的人就好;但当孩子一切正常时,多数家长会忍不住渴望完美,要他们高人一等!

而上述妈妈所说的“用爱操控孩子”正是父母亲最擅长的招数,因为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你不回来,我睡不安心。。。你成绩差,我很难过。。。

用孩子对你的爱来进行操控和情绪勒索,只会让孩子产生内咎故此顺从,而无法对事情负起责任、划清人我界限。

上苍给与每个父母的功课都不一样,有重有轻,、有难有易,也许你要像这位妈妈般战战兢兢,很辛苦才能陪伴孩子过每一天,巴不得他快点长大,但功决不唐捐,付出越多,无形的收获也越多,只要不放弃,心灵的果实是甜美的!

母亲节即将来临,在此为妈妈们加油和祝福!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用同理心对话

同理心是辅导的中心思想。

很多人错以为同理心是同情心。同理心与同情心最大的不同处是:同理心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 而同情心是以一种比对方幸运、高超的角度去看事情, 去安慰对方。

同理心不是安慰对方,而是接纳当事者的情绪,觉察引起情绪的可能因素。

例子: 孩子放学回家, 向妈妈说今天同学不跟他说话。
如果妈妈的回应是:“我想你一定很难受了。”
这样的回应就是同理心的回应,孩子较会进一步描述在学校的情况。

而如果妈妈的回应是:“没事, 他明天就会跟你说话了, 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这是同情。
妈妈看似好心的安慰, 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明白他想表达的情绪,而让对话就此停下。如果明天同学仍然没有跟孩子说话, 那么好心的安慰就会变成另一次的失落。

替孩子说出他的心情!反映会让孩子对自我的情绪感受多一份体察与认识。

用同理心说话, 让对方觉得自己被了解了。被了解是所有沟通里最为重要的。
同理心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让人与人互相理解, 让人际关系更为靠近。
用同理心对话, 可以让对方更畅快的述说自己的心情及故事。

用以上的例子, 如果妈妈试图安慰, 孩子就算不同意, 他也可能不会说出真正的看法, 因为他觉得说了妈妈也不同意, 他就把话打住了。
同理心的运用, 也是让对方继续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有效回应。

有些人觉得用同理心沟通很虚伪, 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欠缺真正的关心及接纳性, 往往以自身的角度或价值感为出发点。尤其是只想赢了那场对话的参与者, 结果是赢了对话, 输了关系。其实你想真正的嬴了一场对话, 最基本的尺度应该是: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改进吗? 而用同理心的对话, 常常不止让大家了解彼此, 更让关系改善呢!

使用同理心的困难是:搁置自己的成见与假设 , 让对方把话说完, 并且先去考虑对方可能有的感受,自制着不急于说明自己的立场。在谈话的过程中,不管本身同意与否,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客观地邀请对方说得更详尽一些,对很多人知易而行难,因为我们总想展现自己高于对方的思维,尽快地说服或开导,结果却欲速则不达!

记得在对话中, 还要时时加入同理心的回应, 如: 你觉得难过。。。, 你觉得不公平。。。, 你觉得被误会了。。。才会引发同理心的效果及正面回应。

你今天用了同理心对话吗?

小启:五月份我们将刊出《身心灵篇》,敬请期待!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为情绪找出口

常常听人说, 你要控制你的情绪. 不要让情绪主宰你的人生.

而你, 真的能控制你的情绪嘛? 你可能可以控制一两次, 第三次你可能努力压抑, 而累积的压抑, 有可能会让你爆发更不可收拾的事情, 或压抑久了以后, 累积成了情绪病.

鼓励你对自己的情绪多一份体察与认识, 觉察引起情绪的可能因素, 然后引导自己了解情绪带给我们的讯息.

例子: 如果你很生气,而你却对自己说:“ 我不应该生气。” 那么这“不应该” 一定会带来冲突,因为你否决自己或他人有生气的权力.

在这里必须澄清, 不是鼓励发脾气, 而是鼓励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由来. 鼓励你做一些思想的工作, 去想想是什么事情引发你的生气, 是一些特定的几个说话的人特别会引起你的生气? 生气是在在乎对方的想法? 生气是因为委屈吗? 生气是自己的努力没被肯定?

情绪无法用正面的管道抒发, 生气不会自己离开,你越不正视它, 它就一直存在, 等待机会发作.

情绪没有对错好坏,情绪是人真实的感受。很多情绪是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下产生的, 多数与我们的过往的生活经验有关.

情绪包含你的种种感觉, 感觉与行动两者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认同及觉察你的情绪, 同时清楚的表达, 但你是不需要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来表达情绪的.

通过沟通来让亲密的亲人了解你的情绪, 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来让人知道你在生气.
沟通拉近人的距离, 发脾气让人对你害怕, 不敢亲近你.

当越不去表达情绪,我们的情绪无以得到彼此的关照与理解,人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
正面及负面的情绪都没有对错好坏, 当我们允许自己庆祝快乐的事件时, 我们也可以允许自己表达生气或难过的.

负面的情绪是不会自己消失的, 压抑/视而不见/逃避/控制只会让负面情绪加重.
试想负面的情绪没有经过纾解与表达, 就被令马上消失, 可能吗?

鼓励大家, 不管正面或负面的情绪, 你都可以与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分享, 而不要去压抑它.

辅友会, 与你同行! 为情绪找个出口.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倾听内在的声音

现今社会,很多人都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说话也是,希望说完后,事情就会变成他想的那样。
但事实是,希望结果与你想的一样,需要你全程的参与过程。

而交谈里面,常让人忽略的是倾听。
每个人都想讲,没人想听。
于是产生的结果都不是每个人想要的。

倾听是取得你要的结果最重要的过程。

以下有些回应,是以为自己在倾听的例子:
回话:“那件事让我想起我的经验…” 意思是:“我的故事比较精彩…”
回话:“如果我是你的话…” 意思是:“不要再埋怨了.该行动吧!”
回话:“别那么想!” 意思是:“不要用烦你的事来烦我!”

而这些回话,让说话者觉得被拒绝。

倾听就是要集中注意/有兴致/关怀/用心体会/确认/察觉, 然后表现出感动以及欣赏。
常常有人误会, 倾听是对某人说保证的话, 或对方建立一些共通性, 或对对方的话表示赞同, 或给与对方解决的方法.
要好好的倾听, 你必须把你想说的话先搁置下来, 而且要控制自己想要打岔或争论的冲动。让对方有时间慢慢表达自己对事件/行为背后的想法, 情绪, 思维逻辑。

倾听的过程让人觉得被重视, 而被重视的结果, 就会发挥潜在的力量, 让说话者找到能量去面对他的问题。

的确, 给方法容易多了. 为什么要化这麽多时间及气力去倾听呢?
因为你给的方法可能对你自己最有用, 而未必对对方有帮助!
藉由倾听, 让你听到对方的心声, 让对方觉得你正视他的想法。
比较之下, 倾听后, 两人的关系会变得较亲密。
说教式的方法, 让对方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而产生低自我价值,进而解乏自信, 时时都无法自己解决很多事情, 而依赖别人.

倾听你的亲密亲人或朋友的话语固然重要, 倾听自己的声音更是首要, 让自己有更多自省的觉察!


部分内容取用--
倾听:人际关系中沟通的艺术大众心理学邱珍琬译,1998初版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辅导是什么?

很多人对辅导有很多问号?觉得有问题的人或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需要寻求辅导。于是觉得让人知道自己去辅导,是件没面子的事。又或者觉得辅导没有用,去了一两次以后就不再继续辅导。辅导不是特效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辅导的任务是辅助当事人能够发现/发掘自己的内在资源,了解自己有改变的能力及力量,让当事人有信心走自己要走的路。

辅导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会懂得为自己寻找人生目标。

辅导帮助人们可以不必依赖外在环境给的评价来断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有时人们认为辅导就是与辅导员谈话,没有太大的作用,殊不知谈话会有帮助,因为谈话引发更多谈话,在谈话中,会让人们重新打造自己的人生故事或改变对事情的观感。

辅导员不是八宝箱,不是提供当事人最好方法的人,而是依着当事人的价值观,了解当事人的内在愿望,帮助当事人找到内在资源,履行自己的愿望。

辅导员陪着当事人走过人生的低潮,让当事人用自己的步伐走过低潮。

辅导员聆听当事人的心声,了解内在声音。

而我们在这里,等待你来了解自己的内在需要,与你一起成长。

让辅友会与你同行!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社会流动性:老鼠的孩子只会打洞吗?

自李资政指出“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自然会从小给孩子在家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后,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家长所提供的资源,也在他们的择校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名校就读的学生,有超过一半的父亲是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后,社会流动性就成为热门的讨论课题!

人们担心由于财富和资源集中造成起跑点、路程皆不平等,结果使得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社会低下阶层的人没有翻身之地,但几个实例却让我们看到曙光:

来自单亲家庭的方祥发,因为母亲只是一名工厂女工,他不敢奢望成为莱佛士书院的学生,只能尽量努力念书,结果凭着小六会考269分佳绩获得教育部奖学金,求学期间他在学校资助下出国参加集训和交流活动。如今他获得教育部海外奖学金,今年下半年将到英国深造。方祥发圆了梦想。家庭经济并没有成为他的牵绊。(联合早报报道)

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有五个兄弟姐妹,年幼时,一家人和另外几个家庭共同居住在锡安路的租赁组屋里,过后,他们一家搬到女皇镇的三房式组屋。虽然经济拮据,但他的父母宁愿多做几份工也不忽略孩子的教育。黄永宏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医科,并凭政府奖学金到美国进修成为癌症外科医生。(黄永宏医生自述)

在新加坡港务集团工作的耶亚柏 (Arumugam Jeyapal) 先生,只有小六程度加上两年的职业训练。他开始工作时是一个月薪250元的机械车 (prime-mover) 驾驶员,但一路获得擢升,今年58岁的他已是一名船坞起重机操作员指导,月入3,000元,活跃于工会。这些年来,他从三房提升到五房式组屋。三个孩子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一个是足球教练、一个是在总检察署担任副检察司,女儿在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当老师。他说:“我的经历就是新加坡故事的缩影。我很感激政府所提供的一切。”(李显龙总理在2008年国庆群众大会上致词)

的确,我们不否认中下阶层要付出个更多的努力,就如报章引用的数据: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在美国,“新近的估算表明,家庭收入只及全国平均数一半的家庭,需要五代人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全国收入平均数”。

不过如果家长有决心脱离困境,注重孩子的栽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再加上政府的扶助,就有希望像上述的例子,在两代之间就翻身了!

黄永宏医生说:“在新加坡,没有孩子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剥夺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教育部的新措施包括:

*每年为小六会考成绩最佳三分之一的学生,提供教育储蓄基金自主学校入学奖学金,津贴部分学费。若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协助,可再申请自主学校经济援助计划,还有其他助学金、奖学金等。

*收入在最低三分之二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700元)子女,就读工艺教育学院或理工学院可获得介于150元至1000元的额外助学金;而家庭收入在全国50百分位数以下的大学生则可获得介于950元至1700元的助学金。至于家庭收入在最低三分之一的工艺教育学院学生无需支付学费;当进入理工学院或大学时,政府将通过不同的助学金,为他们抵消高达80%或40%的学费。

*协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以及改善小学的基础设施。

很多人提出有钱人送孩子补习的不公平现象,的确,《星期天时报》在2008年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发现多达97%有补习!但是针对贫困家庭,不少社会福利组织,包括华助会等,都提供了免费或低廉的补习计划,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方面的困难。

说到底,补习并非良策,很多孩子在父母安排补不完的习中,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在补习的时候无精打采,或虚应了事呢!

对于透过教育改善社会流动性,最重要还是提升对学习新知的好奇与热爱,就如李资政所言:“有必要让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了解,他们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上图书馆、年纪稍长的孩子则要习惯自己追求知识,而不是等待教师以填鸭式的方法强灌知识。”

学习如果是一件快乐而自发的事,那么老鼠的孩子绝对不是只会打洞!


小启:四月份我们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爱地球不只一小时

近年来地球严重天然灾难不断: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
2010年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
2011年2月的新西基督城地震

而3月11日里氏9.0级的日本宫城大地震及海啸更为惊悚,因为造成了核危机,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灾难当前,也更让人们加深了地球村的观念,除了在救护上不分彼此,化解宿怨,更有了危机意识,希望能尽一己之力,挽救地球生态,节约能源!

世界水日


明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今年的目标就把重点放在城市供水,希望提升国际关注由于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和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等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影响,并鼓励各国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积极参与解决城市水管理。

世界水日自1992年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希望能提醒公众重视水资源问题。2003年又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展开十年“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希望到2015年前将全球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图片来源:www.wwf.sg/

另外,今年世界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 2011)活动,即将在来临的星期六3月26日晚上8时30分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鼓励大家在这个时间为地球的未来熄灯,而且希望是 -- ‘60+’分钟,超越一小时 --  人们能时时刻刻爱护地球!

该会总监提醒国人:人类需要一个半的地球,才能满足世界现今使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而新加坡作为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和欧洲需要三个地球才能应付现在消耗资源的需求。因此,他呼吁新加坡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行动不分大小,为环保出一分力。

我们很高兴看到不少学校、旅馆、餐厅、基层组织和企业加入了节能省碳的行列,如:嘉德置地(CapitaLand)发起少衣日“Wear Less Day”,在3月25日鼓励雇员和住户别穿外套或长袖衣,好将冷气温度调高,同时也会从Earth Hour开始后把旗下在新加坡和海外的产业和办公楼建筑外观熄灯十小时,直到隔天早上6时30分。

本地的冷气一向来调得太低,很多员工顶不住,只好穿毛衣、长袖,睡觉时则盖棉被,实在很浪费资源,有研究显示,若把冷气调高一摄氏度,将能节省约百分之三的能源!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分会鼓励个人和机构把冷气调至摄氏24度以上。

而碳排放量/碳足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在宫城震灾之前才宣布将采取措施减少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为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了20%,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增加了27%!故此,4月起,除了原有74种商品上贴二氧化碳排放量标签,在新销售的商品上要有二氧化碳削减量和碳中和标签;这样一来,在选择家用品时就能以最环保的产品为优先考量!另外设立以家庭能源支付费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网站,并以排放量少的家庭作为全国的榜样。

在本地,我们也乐见国家环境局从9月起强力推行“最基本耗能标准”(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计划。在计划下,所有能源标签上没有勾,以及部分只有一个和两个勾的冷气机与冰箱将被淘汰,如此一来将能提高能源效率!环境及水源部长表示:如果住户选用打了四个勾的冰箱,改用节能灯泡以及关掉待用中的电源,他们每个月可以省下15%的电费。如果他们换一部四个勾的冷气机并且把冷气调到摄氏25度,则可以省下30%的电费。

保护环境、爱护我们所赖以生存、危机四伏的地球当然不只是短短的一小时作秀活动,希望大家都能随时提醒自己克制欲望,爱物、惜物;这样就不至于应了报章有人引用印度精神领袖甘地的一句话:“地球上的一切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灾后复原力

上周四参加了一个研习会探讨“提升家庭复原力:人到中年的课题”(Enhancing Resilience in the family: Issues in Middle Adulthood),没想到就在隔天发生了现在已被日本气象厅上修为里氏9.0级史上第四强度的宫城大地震,官方发布死伤数字可能上万,再加上海啸、核电厂泄漏爆炸等危机,全世界在同感伤痛之余,最敬佩就是日本社会不可思议的“复原力”!

虽然地震对日本人有如家常便饭,他们平时已有周全的准备与演习,但从来就只是预设值为7级左右的震度,并不像这次如此激烈,造访东京的美国教授指出:尽管脚踏车和摩托车全倒,东京的建筑物好像都安然屹立,没有结构损坏。这足以见证日本的建筑方式经得起考验,我无法想像此种强度的地震发生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将会如何。海地的情况更不用说」。

四周民众的情绪也令我吃惊。他们当然受到惊吓,但镇定而有耐心。尽管地震后街道大塞车近十二小时,大家寸步难行,我最多只听到三、四声不耐的汽车喇叭声」。

的确,我们从媒体报道听不到民众的埋怨和恐慌,他们默默地承受,静静地爬起来,快快地重建与救援!

灾后不管是交通设施、电话亭,日本民众仍旧冷静维持高度的秩序,就连缺粮的灾区,民众虽然涌入商店,抢购粮食饮水等物资,但大家还是自制、守法,规矩的排队,更不曾出现打砸抢商店的情形。

人们也发挥人溺己溺精神,店家免费提供咖喱饭;靠近各车站的学校、旅馆备妥毛毯与食物开放给无法返家的人过夜。

我们也看到有效率的政府:首相立即召开记者会,交代「冷静地行动」;官房长官出面说明政府正在做什么事情,发生什么状况,提醒百姓应该要如何互相帮忙、注意安全,措辞简洁清楚,没有官腔,显示真的掌握状况。

海啸发生后,日本新闻媒体展现了的高度专业和素养,他们严谨、冷静、详实的提供民众正确讯息,每一则新闻都必须再三求证才能发表;而所呈现的画面是以空照与远镜头为主,避免拍摄灾民痛苦的神情,也出于对死者和家属的尊重,不拍尸体,这正是媒体素养的表现。另外日本政府也下令禁止海外媒体进入灾区,以加速救灾。

一位美国国际事务专家表示:「若说世界上有个地方,准备好应付这样的历史性灾难,那一定是日本。

他们为地震所作的准备包括:

*严订建筑法规:近10多年来,很多建物采耐震钢材或强化水泥,高楼大厦的地基不但打得深,还增设吸震装置,地板与墙面接合处作强化处理,消减上下震动造成的挤压力。

*地震防灾宣导
1学生在校遇上地震,会立刻戴上准备好的头盔、躲到桌下,两层楼以上大楼都有逃生滑梯,供师生迅速逃到地面。
2每个家庭都要在家门后放置「逃生背包」,除了灭火器,有水、罐头或干粮、急救包、现金、衣服、收音机、手电筒、备用电池、家人照片(走失时确认用)、哨子(倘若身陷倒塌建筑中,可以吹哨子,增加被找到的机会)等。还要定期检查,更新内容物,确保有效。一有状况,人们会立刻关上瓦斯总开关、把门打开,以免地震卡死锁头。
3专家建议居民准备自行车,并在床底准备一双外出鞋,以便在瓦砾堆中逃生。

*发布正确与即时消息:各电视台立刻停止正常节目,播报灾情、各地地震强度及受影响范围。日本放送协会(NHK)统整各地数据,即时报导。

*为因应地震,核电厂及高速子弹列车都经特殊设计,地震时会自动停止。

*全国地震警报系统:从2007年起启用,世界第一。其流程 :
1.气象厅负责以全国共1000个地震仪进行侦测
2.P波达一定强度,气象厅即发出警报
3.日本放送协会(NHK)几乎在警报发出同一时刻,透过电视、广播及卫星资料传输系统,警示群众
4.缴费订户透过手机、电子邮件即刻收到预警
5.民众接获警告,约有30秒空档躲到桌下、关上瓦斯或戴上头盔

30秒的手机预警,让许多人得以在地震的逃难黄金时间应变,另外沿海地区也有广播系统警告海啸来袭,民众能及时逃往高地,减轻了伤亡!

日本人超强的“复原力”来自于平常的训练与准备,对现实和逆境的接纳,积极坚忍的民族性和对政府的高度信赖,

在上述的研习会中,讨论了身为夹心阶层的中年人士,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在竞争压力大的社会,又要照顾事业与家庭,儿女的课业及叛逆,老龄父母的疾病关护和死亡的伤痛,究竟要怎样才能在当中取得平衡,跌倒再爬起来呢?

与会者都同意平时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再加上适度的求助,利用资源是复原最大的秘诀。

我们的国家堪称“应许的天堂”天灾极少,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板块的巨大移动,难保将来不受影响,同样是填土新生地,东京迪士尼土地液化的状况会在此地发生吗?我们准备好了吗?有应对天灾的复原力吗?

2011年3月7日星期一

生育率下降的隐忧

去年我国的生育率创下新低,下降至1.16(妇女在一生中的平均生育总数),低于维持人口的“替补率”(至少2.1,才足以取代两夫妇),其中华族妇女的生育率更是跌至1.02的低点,在全世界排行敬陪末座,只比香港、澳门和台湾略高,设想人口逐渐老化与无法替代的远景,不得不替国家的未来担心!

今年财政预算案出炉后,最令国人失望莫过于没有任何鼓励生育的新措施,不少人认为生育率下降的隐忧应该靠更多的补贴和福利来挽救,但这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吗?

其实我国的亲家庭政策已经不断加码,自1987年起生育第三个孩子的税务回扣,生儿育女目前的奖励配套包括:

• 产假延长至16个星期,最后8周可在孩子出生第一年的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薪资由政府支付,顶限为2万元,在职母亲生育第三胎或以上时,政府將承担16周产假的全数费用,顶限为每个孩子4万元;亦即雇主只需承担女雇员头两胎,首两个月的薪水
• 夫妻两人各享有六天有薪育儿事假和六天无薪育婴事假
• 第一及第二个孩子现金花红增至4000元,另外以一元对一元的共同储蓄方式在儿童培育户头里存款,连续六年,父母可利用户头里的存款,支付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高达6000元(儿童培育户头剩余的款项将在孩子年满8岁的时候存入教育储蓄户头)
• 父母享有所有子女的税务回扣
• 把孩子全天送至托儿所的在职母亲,每个孩子每月可得托儿津贴300元;18个月以下的托婴津贴600元
• 生育奖励扩大到第五个和之后出世的孩子
• 接受人工授精的夫妇,获得政府50%资助,每次顶限为3000元,最多三次手术
• 产前六个月无故被辞退的女雇员依旧能享有雇主支付的有薪产假

但尽管如此,配套效应只是昙花一现,虽然政府资助抚养孩子的费用和设立更完善的托婴与托儿所,帮助解决照顾幼儿的困扰,但年轻夫妇还是对生儿育女有所畏惧,究竟为什么呢?他们大体的顾虑是:

社会的竞争与压力:
o 重视事业,觉得分心养育,将失去职场的竞争力
o 学业压力大,不良诱惑多,确保孩子教育成材的路途遥远

价值观:
o 夫妇重视个人生活私隐及享受,不愿意承担养育的辛苦
o 对地球未来悲观,觉得不应该把生命带到眼前的世界
o 不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对孩子将来承欢膝下、儿孙满堂也不抱希望

因此,我们得多管齐下,如:
改变观念:加强幸福与美满家庭的宣扬,鼓吹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才是圆满人生的价值观,让大家对生儿育女有信心与意愿
帮助在职母亲兼顾家庭与事业:有更多雇主施行灵活的工作安排、、在家办公、亲家庭工作环境,如设立哺乳室、公司托儿所
角色的分配:鼓励男士分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此外,令人振奋的数据也显现--在2010年,本地已婚夫妇的生育率是2.02,其实足以替代他们本身!拉低整体生育率的罪魁祸首是本地单身和迟婚的趋势,才使得生育率变成1.16。

那么,不婚与迟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自愿:
o 不婚主义: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经之路,崇尚单身自由生活、乐谈速食式爱情,感觉对了就在一起,没有感觉就分手,没有固定伴侣
o 选择同居:担心被婚姻束缚、对婚姻没有信心

被迫:
o 没有适当对象:眼光太高、社交圈子小或缘份未到
o 经济状况不允许
o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与精力经营感情

该怎样改变这样的趋势呢?其实政府早已透过社交发展网制造更多机会,鼓励年轻人多交流,为有意结婚的人牵线,因为奖励生育政策推行得太过火,其实对单身或已停止生育的同事不公平,影响企业效率,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也损害国家的竞争力。

而观念上的改变,则有赖我们推行向来不注重的人文精神教育,唯有透过对整体生命的热爱、对社会与国家的关怀和认同、了解生存的责任及义务、喜爱家庭和乐老少同堂的价值观,才可能让年轻一代献身似乎“不合投资报酬率”的增产报国行列里吧!

您对如何鼓励国人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您一起讨论,也邀请您参加明天的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论坛:生育率下降,如何鼓励国人生儿育女?
妙方:肠胃保健
书香:写给女儿的出阁信
巧手:冬茸鸭肉羹

3月8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新加坡人你酷吗?

作为地球的一分子,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国家评比出现,从外人眼光来看自己,虽然未必正确,但有时候它山之石也可以攻错,值得让我们省思。

最近有两项评比令国人大跌眼镜,大家议论纷纷。其一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评选「世界上最酷的民族」(The world's coolest nationalities):世界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习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到底谁最酷?在选出的「前12名最酷民族」中,新加坡居然排名第二!

“酷”字的用法在中西青少年流行文化里早已不是贬义,而是欣赏的赞语,当一个人被称为“酷”,是称赞对方"有个性、独树一格",有别于平凡大众“好”的规范。就像台湾的周美青女士,以她自己独特的风格演绎总统夫人的角色,就被称为“酷酷嫂”!

而新加坡一向来被定义为boring,在外人的刻板印象中:环境沉闷单调、不好玩、不新奇,人民缺乏个性,无主见、没有创意…。

但在过去的几年内,我国的景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到本地观光后,就指出新加坡已经从“旧殖民地”转为“新酷”,多元的游乐设施与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是因为这样而获选为「世界上第二酷族」吗?

哦,原因是:怪!新加坡被视为「怪人中心」,因为国人使用网路的比例吓人,有什么大小事马上就被“推特”(Twitter)传开;而会编写6种电脑程式语言,9岁时就已经编写出了自己的iphone软体的神童林鼎文被选为新加坡最酷的人!

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对网路的依赖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巴西人因为森巴舞、嘉年华会、科帕卡巴纳海滩的比基尼辣妹、热蜡除毛而获得为最酷民族头衔,以及因雷鬼音乐、为黑人权益发声火力强大无比的 “拉斯特法里“宗教而居第三的牙买加,真是不怎么酷得起来?!

另一项让人错愕的评比是美国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发布了201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为163个国家进行排名,结果新加坡10大不入,排行28,只在塞尔维亚等国家之前!

我国多次入选全球最干净的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数也名列前茅,很多游客都称赞新加坡的绿化与环境的整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记者了解:原来排名除了依据国家的环境卫生外,还包括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温室气体、废气排放等25条标准,满分为100分。冰岛以93.5的高分获称世界最干净国家,充足而洁净的饮用水、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国家医疗保健体系和丰富清洁的地热能源都是冰岛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我国得分69.8,在生态系统活力、气候变化、水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渔业五方面的平均得分不如亚太地区国家。

但平心而论,我们真的是干净的国家吗?国人是爱干净的吗?只要到公厕、垃圾箱、候车亭等公共地方一看,就知道真相,更不用说每次大集会之后,地上留下了多少垃圾,我们的洁净是靠外劳的服务,连官员都说如果哪天外劳罢工,新加坡立刻成为一座垃圾岛了!

我们希望新加坡的酷,是像一位惊讶的印度游客所发现:在凌晨三点的小印度红灯前,斑马线上根本没有人,竟然有一辆车静静地停着!盼望当外人在本地游览时可以看见更多没有条规约束,发自内心的自律行为—他们会把厕座擦干净,让下一个人拥有清洁的空间、他们会把垃圾拿在手上,走了大老远才丢在垃圾桶、他们在小贩中心用完餐,桌面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而忍不住赞叹新加坡人好酷哦!

会有这么一天吗?怎样才可以达到?新加坡人,到底你酷吗?

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坚持与放下的快乐

早报记者叶振忠上个月采访可口可乐公司派出的“快乐团队”,3名年轻人周游地球365天寻访各地人士快乐的定义,很喜欢他们自己对快乐的看法—

24岁的墨西哥大学生Antonio认为,那是一种随手可得的感觉:“快乐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的状态,每一种单独的行为,每一件微小的事物中,都有它存在。不必得成为大人物或者很出色,好些事都会带给我们快乐。”

23岁比利时大学生Kelly觉得,快乐每天都在身旁:“我从细小的时刻中发现快乐,比如朋友的开怀、陌生人的微笑、醒来看到的阳光明媚早晨。 做一些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时,我很快乐。生活中有挑战时,我很快乐。

30岁美国的幼稚园教师Tony则说:“快乐是树叶在脚下沙沙作响的声音。我母亲喜欢在秋天的时候,踩在树叶和橡子上。现在她不在身边,我也会踩在树叶上,这总会让我微笑着想起,她听到这种声音时是多么的快乐。”

的确,快乐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是一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你以认真、珍重的心情去从事和体会,当下就得到了满足与喜悦!

刚在HBO频道观赏了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美味关系》(Julie & Julia)很为女主角Julia决定在一年365天内每日按照Julie所著经典食谱书《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做出全部524道菜,并把烹饪成果和心情公布在博客上的坚持而折服!尽管当中她偶尔抱怨:「烦死了烦死了,怎么会有这么复杂难搞的菜啊!」,也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失败,在懊恼泄气时,连老公都劝她停止,因为也没有人在监督或要求她一定要完成,更为Julia只顾着煮菜冷落他而争吵,但她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誓愿!

Julia的努力当然得到了额外的收获,不过她最开心应该自己不背初衷,能够坚持到底,这份快乐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我们的博客《狮城华语辅导》自2007年10月15日开博以来,一星期五篇的文章分享到今天已经三年多了,这些日子以来的快乐同样难以言传,看到好的文章透过分享让更多人产生共鸣,又或者在虚拟的空间里互相交换心情、感动和智慧的火花,都是激励我们再接再厉的动力!

不过坚持有时,放下有时,固守有时,转型也有时,该是改变的时候了!从下个月起,《狮城华语辅导》将改为类似周刊的形式,每个月有一主题,一星期一篇(如有活动相关讯息或特别值得关注的突发事件,将及时刊载)。我们会有更多不同风格的辅导员主笔,目前预定的主题有:狮城关怀、辅导、生活小品、乐龄、亲子、婚姻和身心灵等,三月首先推出的是狮城关怀,将探讨最近新加坡的一些大家关注的课题。

很希望爱戴《狮城华语辅导》的读友们能继续参与,针对课题回应、讨论或者提出疑问,另外辅友会的信箱也开放网上辅导,欢迎来函倾吐心声。

坚持与放下都是快乐,但转身之际也充满了挣扎、不舍与焦虑,期待您的支持!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没有遗憾的告别

接受挚爱的亲人永远离开自己的身边不是件容易的事,下列真实故事中的儿子默默陪伴母亲的尸体多天,才打电话向医院护士求助,让我们看安宁团队怎样在关键的一刻引导完善的告别,减轻遗憾,抚平哀伤:

~~~~~~~~~~~~~~~~~~~~

妈妈好久没动了

作者:周希諴(医学博士、缓和病房主任)

小菁突然接到志雄打来的电话: 「护士小姐,我妈妈好像很久都没动了,好像没有呼吸了,我该怎么办?」

「妈妈应该过世了,但现在的你对妈妈很重要。」小菁慢慢地说。

「那我要做什么?」志雄口气异常缓慢地说。

「如果可以的话,你先轻轻的抱着妈妈,跟她说:妈妈谢谢妳,我爱妳,请妈妈放心,以后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祝妈妈一路好走。

小菁挂上电话,马上打电话给社工师,同时请社工师帮忙联络志雄的阿姨及表姊。一行人抵达阿銮家,等志雄把门打开,。进房后更闻到一股蛋白质腐坏后独特的臭酸味。

打开电灯,小菁看到垃圾桶有好几桶,都堆得满满的,有些是沾着红色液体的纱布,也有沾着排泄物的卫生纸,可见志雄过去几天,很可能没有出门过。

等到小菁开完灯、把窗户跟窗帘都打开后,走到阿銮遗体边,看到她身体的下面,已有些明显的尸斑出现:「志雄,我们一起来帮妈妈梳洗,再一起帮妈妈穿衣服。」

当志雄开始跟着小菁,帮母亲做遗体清洁时,小菁就轻轻地说:

「阿銮姊,您最疼爱的儿子,正用心的帮您擦脸,您一定很高兴,有一个这么孝顺的儿子…;阿銮姊,志雄把您的身体都擦干净了,现在他要帮您穿上您最喜欢的衣服,很漂亮喔,志雄最爱您了…」当小菁说到这里,原本眼神直视、表情平静的志雄,开始小声啜泣。

「阿銮姊,志雄有些话想跟您说,现在却说不出来;我想帮他说给您听,好不好?」小菁看志雄点点头。

「志雄好高兴退伍后这几个月,可以好好的照顾您。但他也很遗憾,才刚退伍,都还来不及成家立业,让您享清福时,您就要先走了,他真的很遗憾… 」

小菁说到这里时,志雄悲从中来跪在床边大声哭泣起来:「妈妈,呜」

「志雄,我想阿銮姊也很想跟你说:谢谢你,你是一个好儿子,妈妈走了以后,请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是妈妈给你的祝福,也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志雄,你愿意完成妈妈的心愿吗?」

志雄直点着头。此时小菁、义工大哥、社工师小芳、志雄的阿姨跟表姊,围绕在阿銮的遗体旁,默默的陪着志雄。过了一会儿,当志雄握着阿銮的手,大声哭完并擦干眼泪后,他的身体好像变得很轻的站了起来,并恢复他充满自信却有点腼腆的笑容,向在场所有的人深深一鞠躬说:「谢谢大家,谢谢。」

后记:

回到医院后,小菁跟我说:

「为什么最后这几星期,志雄都不跟我们联络?是不是因为我们都太专注于病情,都持续说『坏消息』,而没注意志雄能接受的程度?偏偏志雄又是一个不会表达哀痛情绪、木讷的人,周边也没有人能就近支持他、鼓励他,只好一个人将悲伤往心里吞,导致他最后干脆不见我们。」

「我懂了,下次面对高危险病人家属时,除了病情症状的照护外,心理灵性的持续追踪关怀,尤其是要注意跟家属的心情『同步』,才能有效协助家属走出悲伤阴霾。」

小菁跟社工师在参加完阿銮的告别式后,安宁团队仍持续对志雄做遗族追踪与关心。

一年后小菁再次遇到志雄,志雄兴高采烈的跟小菁介绍,他身边论及婚嫁的女友,并跟她手牵着手笑得很开心,谈论著未来结婚生子的计画。看来志雄已经走出阴霾,迈向下一站阳光灿烂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忍耐不是办法

没有声音的婆婆

作者:吴娟瑜

Q:我是一个个性坦率、讲话直接的人,结婚五年多,婆婆来帮忙带女儿。婆婆是一个EQ超高、忍耐力超强,又不啰嗦的人,我真是被她老人家打败了。

我请她配合教养,对一岁多的女儿不可予取予求,必要时要大声制止,可是婆婆就是不应声,也不反驳;我说我的,她做她的。

有一次,女儿吵闹时出手打婆婆,婆婆也不回应,就是默默地被孙女打。当我教女儿的时候,女儿问我:「为什么嬷嬷让我做,妳却说不可以?」女儿被搞糊涂了,让我教她变得难上加难,坏人的角色永远是我做,我有向婆婆讲解这个道理,可是她还是一句话:「不会教!」,让我听了好生气!

「不会教」和「不要教」是两回事,她根本是懒得教,而不是「不会教」。

请问吴老师三个问题:

一、婆婆是在挑战我的耐心,好让我先开口不要她看女儿,她就可以自由和做好人吗?

二、婆婆总是向别人诉苦,说照顾孩子辛苦,做家务辛苦,说什么她如果不煮饭儿子会饿死?我害她太辛苦了吗?

三、我希望一家人开心,尤其是希望丈夫工作回家能享受逗孩子的乐趣,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愈来愈难教了,我应怎样做,才能让婆婆明白教养孩子也是她的责任?

美凯

A:美凯:妳好!

妳真的是踢到大石头了。大石头又硬又大,妳搬也搬不动,更重要的是,它根本不出声音,妳想叫它走东,妳想叫它走西,可能吗?

真的是难为妳了。

自古有句话真的有道理———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要自己转。

幸好妳的婆婆不是那座山,我曾见识到有人的婆婆就像一座山,完全看不懂全貌,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很难捉摸的呀!

妳的婆婆是那颗大石头,可以让妳看得明白,只是不知如何请她让开一点点路,好让妳在辛苦工作之余,还能和孩子、丈夫有比较好的相处。

针对妳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一、妳的婆婆不是在「挑战」妳的耐心,她可能连「挑战」这两个字都不懂;在我的感觉是,她很「害怕」妳,因为妳的声音、妳的气势、妳的赚钱能力、妳的年龄……都比她有优势多了。所以,自卑的人往往用「不出声音」来隐藏自己的软弱。

二、婆婆向别人诉苦,是为了「求助」,希望得到「认同」,她希望从别人的夸赞和感谢中得到成就感。不知道妳有向她说过谢谢,或送她一些礼物吗?其实她就像一个小女孩,她的「人格年龄」可能还停留在八、九岁,她需要有人关注到她的努力和付出。

三、用对方法教养孩子真的很重要,婆媳要找到教养孙子的「一致性」。不要小看这个「一致性」,当小朋友看到所有的大人态度一致、管教一致,他们也就不会钻矛盾、找靠山了。

~~~~~~~~~~~~~~~~~~~~

回答像这位媳妇的问题真的是需要高EQ!我们看到吴老师站在求助者的立场设想,希望所提的建议她可以听得进去。

但是对婆婆的一些观点却觉得还有商榷之处!婆婆到儿子家帮忙,其实不应该要求她在照顾孙子之外,还要煮饭、打扫等,因为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体力不济,如果还要料理家务,难免对小孩子百依百顺,只要他不哭不闹,让她有时间做事情就好。当然,年纪大了,对小孩子也会变得比较宽容;又或希望讨孙子欢心,因为小朋友爱父母是天性,但未必会喜欢祖父母呢。

可惜媳妇对于婆婆的心情并不理解,也没有对她的付出肯定和赞赏,只是一味批评。很显然婆婆对趾高气扬的媳妇是有些不满,但这位老人家是心疼儿子和孙子的,她选择不和媳妇正面起冲突,沉默承受,委屈多了,找人说几句透透气也是情有可原,只可惜她所托非人,话又传回媳妇耳里!

因此不要再扮演没有声音的婆婆,忍耐不是办法,心平气和的把双方的期望提出来,工作合理分配,教养的原则沟通清楚,了解婆媳不同的个性与需求,在幸福家庭的共同目标下,事情应该是有解决的希望!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别等到最后一眼

最后一眼

作者:袁琼琼

那时他站在斑马线上,正在等绿色指示灯亮起。车水马龙,应该很吵,不过他没听见。他正在听音乐,带着耳机。走路的时候他总是这样,把耳机声音调很大,让音乐把他与其他人隔开,与整个世界隔开。因为唯一的声音就是他耳机里的音乐,世界于是便在韵律和节奏中,产生了某种秩序,某种美感。

他在等号志亮起,耳机那时里正在播唱歌曲,是节奏轻快的情歌。他看过这首歌的音乐带,脑海里于是同时浮出了女歌手边唱边跳的画面。

然而,在他眼前,一个骤然出现的场面,让他脑海里的画面破碎了。他不知道为什么没看见。他面向着前方,他正在等红绿灯。所有的车子停在黄线前,不,不是所有的车子,有一部车忽然出现在视线里,就像某种屏隔,突然,而且快速的挡到面前。这阻挡就在他鼻子前,他什么也没听见,耳机里还在唱歌,但是带点焦臭的燃烧汽油的热气,打蜡的车身涩涩肥腻的油脂香,迅速的扑鼻而来,就像是那首歌附加的什么。随着音乐节奏,那些气味混杂着,一波波向外发散。

整个世界旋转了。他感觉后脑壳撞到什么,硬硬的,很痛。之后,耳机脱落,混乱的声音一下子全部涌入,许多的声音,让他头昏,忽然之间,无数的声音,喇叭声,说话声,喊叫,人类噪音,脚步声,马路上汽车驶过,带着风的呼啸。

天空浮着许多人的脸。不,不是天空,只是他视线上方。很多人在看他。在这种时刻,那些脸孔全部都一样,他几乎分辨不出是男是女,也看不出年纪。他们群聚在空中,似乎飘浮着,单独的脸孔,各种颜色,红的黄的黑的,蓝色绿色,许多色块,以奇妙的方式排列及组合,混乱的几乎看不出五官和眉目。而为这画面伴奏的,是整个街道的喧闹。很吵杂,纷乱,他听不大清楚那些语句表示什么,好半天,才听清楚有人在问:「你怎么样?还好吧。」

世界逐渐清晰。有人问他:「你能不能站起来?」

他能。旁观的人扶着拉着,让他站了起来。杂七杂八的声音在劝他去医院检查有没有脑震荡。他不想去,说不用了。

他的耳机没有丢,还连在MP3上。他把耳机又塞在耳朵里,人群让开路,他向前走去。几步后,他才想到刚才有多么惊险:他有可能就在那刹那间死去了。如果死去,他注视世界的最后那一眼,他到底看到什么?

他想不起来。他专注着听音乐,不记得自己看到什么。

他站住了,拿下耳机,开始注视周围,仔细的看着这个他一直忽略的世界,就仿佛这是他死前的最后一眼。

~~~~~~~~~~~~~~~~~~~~

许多有濒死经验的人在重生之后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因为他们在最后一刻看清了什么是生命里最重要的!

不少年轻人离不开耳机、手机等,不管是走路、坐车、和朋友聊天、与家人吃饭都还是机不离身,说好处是可以兼顾许多事情,但其实是浮浅掠过,什么也没看见、听见,而且极不尊重自己眼前的人、事、物呢!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专注的能力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别等到最后一眼才后悔!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

学校开学不久,但很多学生已经在学校和各科补习班之间奔波,不少家长埋怨孩子做功课不专心、不认真,然而孩子的反应是做完了学校的课业还有父母交待的,永远没有自由的时间,那么又何必要急于专注的完成呢?

学习如果不是自发,而是外控的话,那就如同道德依靠严刑峻法,只有在法规管得到的地方才能体现!

法国18世纪的思想家卢梭曾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教育猛烈抨击,他的呼吁到今天对老师、对家长还是非常好的提醒,让我们一起拜读:

~~~~~~~~~~~~~~~~~~~~

卢梭的核心教育思想

1.顺应自然

卢梭相信儿童发展有其自然的序阶,教育如果不尊重这个序阶,不但事倍功半,还可能坏了培养健全儿童的可能性。他主张,不论小孩的外表看起来如何,我们都应该依照他的心智年龄来对待他。他坚信教育最重要且最有用的一个法则乃是:不但不应当抢时间,而且应当虚度时光。他的意思是,不要急不可待的要小孩学一些他不可能理解的东西,一厢情愿地以为这为小孩省了许多时间,少走了许多冤枉路,实则残害其心灵;相反的,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候儿童发展条件成熟,等他兴趣表现出来时,才给予这当的学习材料和教导。

对于幼童的教育,我们如何才能不偏离自然的轨道呢?卢梭提供了四项明确的原则:
(1) 让儿童尽可能地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而不要加以干预,甚或禁止,在这一方面,不会有滥用的危险。
(2) 儿童在心智和体力上的不足和需要,应当加以协助和弥补。
(3) 只帮助真正的需要,绝不理会无理而不自然的想法和欲望。
(4) 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以分辨哪些是儿童自然真实的欲望,哪些是贪心的念头产生的欲望。

除了顺应儿童的发展阶段之外,卢梭的自然教育,也强调要回归大自然,才能在身、心上保全儿童的健康。

2.尊重儿童
卢梭对儿童受压制的处境有极深刻的体会,所以他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任何评判。卢梭坚信儿童有其主动适应的能力,其发展亦有自然的序阶,和不容破坏的关键期及节奏。我们尊重儿童,就是要研究这个节奏,依循这个节奏,同时相信儿童不是一无所知,他了解自己的感觉,而且经常有满足自我动机的需求和能力。所以,小孩所需要的,有时不是大人的指导或协助,反而是大人的自我克制。

3.消极教育
卢梭提倡消极教育,这种教育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顺应天性,一是自然惩罚。

就顺应天性方面,卢梭说:「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他所谓的「消极」是静待儿童最适当的发展条件的来临,才教以必要的事物,在那一刻来临之前,只要防着坏的因素的干扰就可以了。

至于自然惩罚的消极教育观,是相信自然存在一套因果的必然法则,这个法则是儿童不得不接受的铁律,打破它,只有自找苦头,而儿童终究要在这种丝毫不爽的制裁下,学会遵守无可循逃的法则,根本不需要大人的介入或指导。

4.感觉能力的发展
卢梭认为感官是人类取得知识的第一个工具,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性才能随之开展。因此,他反对洛克先研究人类的精神(或思维),再研究人类身体的说法。他赢,这就像蒙着眼睛来看物体一样。正确的顺序是对身体做长期的研究之后,才能对精神有一正确的概念。

在活生生的经验世界中,个人要运用自己的各种官能去解决问题,此时,人的感觉和思维都要保持最高的状态。

卢梭认为十二岁以前的儿童,处在理性的睡眠期,大人千万不要急着要他吸收书本的抽象知识,因为这就好像要儿童不要睡眠一样,只有造成死亡的后果。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卢梭对于情感这种「感觉能力」的强调,他认为要培养儿童关爱他人和万事万物的心,没有这个心,理性就不圆满。

卢梭认为要培养人善良、仁爱等温柔动人的情感时,必须依循三个原则,希望使人做到:
(1)起心动念想的,不是比自己更幸福的人,而是比自己更可同情的人。
(2)在别人的痛苦中,想像自己也可能遭遇类似的痛苦。
(3)不以别人痛苦的数量为同情的唯一考虑,更要从别人是一个和你同等值得尊敬的人的立场出发,来想像他受的苦。

(摘自伊莉百科全书)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最重要的东西

越来越多人喜欢阅读童书和绘本,这是因为文字简单但蕴意非凡,尤其一些书是作者和团队精心和长期的策划的心血结晶,更不容错过。下面这三本书便是一例:

日本医学博士、摄影家山本敏晴,发起一个非营利的国际援助机构「太空船地球号」,他与所属成员计划寻访世界各地七十多个国家,询问4岁到18岁的孩子:「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请孩子画在图画纸上,并他们还拍摄受访儿童、居住地、家人与街道风景等,希望借此反映该国的民族性、宗教、社会文化。

目前这项活动已在四十多个国家举行,而书籍也以超过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台湾的天下杂志翻译成中文,至今出版了三册,并简介于下:

~~~~~~~~~~~~~~~~~~~~

*2007年,出版《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透过柬埔寨孩子对地雷和战争的忧心,带领大家更珍惜眼前的幸福!

孩子的答案其中有些出人意料的回答,他们说最重要的就是「中止战争」或「铲除地雷」。虽然照片中的孩子对访问者报以灿烂的微笑,但拄着拐杖的小小身影,提醒着我们,战争在他们身上、心里留下的伤痕,就像是他们用涂鸦表现的战争场面一般,清晰可见。在此同时,孩子甜美的笑容和真挚的话语,让人产生一种信念:正因为过去沉重的生命体验,这些孩子绝不会轻易忘记──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在金边市的郊外有一座很大的垃圾山,有很多人住在这座垃圾山里。这位5岁的孩子希望家里有花朵盛开!

书的结尾把孩子们最重要的东西并置──汽车、牛车、植物、动物、漂亮的衣服等,每个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身边都有亲爱的家人和朋友,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存在。在美丽而沉静的柬埔寨暮色中,作者缓缓道出他衷心的期盼:如果大家都能尊重彼此最重要的东西,那么有一天,所有的人,一定都能得到幸福。

*2008年,出版《日渐沉没的乐园》,我们看到吐瓦鲁小孩担心地球暖化会淹没他的国家,提醒「地球居民」共同重视环保议题!

山本敏晴和工作人员深入西南太平洋上的吐瓦鲁(Tuvalu),采访了两百名孩童、拍了3万张照片、录影长达57小时,对每个孩子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在吐瓦鲁,小朋友担心的不是战争也不是地雷,而是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会让他们没有淡水可以饮用,甚至淹没他们的国家。

吐瓦鲁将遭海水淹没,对全球的影响带来一个严重的警告。如同山本敏晴所说,「我们在小小的岛国吐瓦鲁这里,可以同时看见现在地球的好与坏,在吐瓦鲁发生的各式各样问题,就像是将来地球各种问题的缩影。 」

‧2009年,出版《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这次来到了罗马尼亚,这里的孩子尴尬地夹在新与旧社会中成长,面对无法掌握的未来,依然抱持希望!

从传统过渡到现代、自独裁走向民主、由共产体制迈向资本主义、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洗礼、于2007年加入欧盟……在罗马尼亚社会快速变迁之际,夹在新与旧社会成长的孩子们,又该何去何从?

透过孩子率真的画笔和摄影师敏锐的镜头,捕捉了罗马尼亚在自然、历史、传统、宗教、经济等不同层面的样貌。书中不仅反映出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况与问题,也道出世界各国在追求快速经济发展之际,所共同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以及孩子对于家庭、生命与爱的共同渴望。

在书的末了,对于无法掌握、瞬息万变的未来,山本敏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以罗马尼亚作家的一段话:「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也在今天种下一株苹果树苗」作为答案……而那株幼苗的名字,也叫做「希望」。

罗马尼亚,很远,也很近;它远到让读者看见不同、了解差异,也近到让读者在这片一样的天空下,看到普世人类的共同。

山本敏晴希望,藉由儿童的视角,反应出各种不同的生命经验,看到世界的多样性。也看到即使来自不同国家、文化,大家还是可以一起寻找共通的、最重要的价值。

~~~~~~~~~~~~~~~~~~~~

撰写书评的一位医师说:「有两个问题很特殊,是人越长大越难回答的:一是『你的梦想是什么?』,二是『什么是你最重要的东西?』……我也开始要学学这些孩子,把这两样东西的答案找回来……。

如果访问的团队来到新加坡,我们的孩子会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人师长、父母,你有希望孩子回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