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经营婚姻的花园

勿求完美婚姻,去发现婚姻的美

编著:黄亚男

如果只看太阳的黑子,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就能活在阳光里,找到生命的真谛。

有人曾把婚姻分为4种类型:可恶的婚姻、可忍的婚姻、可过的婚姻和可意的婚姻。第一种因为其质量的低劣让人忍无可忍,肯定是要解散的;而最后一种则是理想的婚姻,我们常用一个词来形容:神仙眷侣。但是这种婚姻就像一见钟情的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我们的婚姻,大多是可忍或可过的。它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是让人心酸而无奈的,继续下去不甘心,放弃又有太多的牵绊。它是我们心头的一个刺,隐隐地痛着,又拔不去。

放弃可恶的婚姻能轻易为自己找到足够的理由,并因此获得勇气。但放弃可过、可忍的婚姻,则需要一点破釜沉舟的果断。当然,还有一些冒险精神——谁知道,这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还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悬崖?许多离了数次婚又结了数次婚的人,还是没有找到他们理想的生活伴侣,这样的局面让他们沮丧,甚至没有再试一次的勇气

现在离婚者一般不需要什么理由了,如果非得给自己找理由,那就是:“我们在一起,没有感觉。”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婚姻至少是风平浪静的,是可以心平气和地过下去的,但当事人却觉得快窒息了,要逃离出来。他们是一群完美主义者,他们在寻找一种理想婚姻状态,他们采取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先剪掉自己所有的退路之后,再去找一条通向幸福的捷径。

选择婚姻就像射箭,无论你感觉自己瞄得有多准,在箭射出去之后,它能否正中靶心,谁也不敢肯定。如果当时起了一阵微风,或者箭本身有些小故障,总之,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小意外,常常令结果扑朔迷离。

其实,婚姻是一种有缺陷的生活,那些所谓的完美无缺的婚姻只存在于恋爱时的遐想里。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当然,那些婚姻屡败者也许还固守这个残破的理想。上帝总有些苛刻,或者说公平,他不会把所有的幸运幸福降临在一个人身上,有爱情的不一定有金钱,有金钱的不一定快乐,有快乐的不一定有健康,有健康的不一定有激情。向往和追求美满精致的婚姻,就像希望花园里的玫瑰不会在一个清晨全部怒放。

欲想放弃或破坏婚姻不如建设婚姻。许多被大家看好的婚姻因为当事人漫不经心、吹毛求疵、急不可耐而可能很快就破碎了;而那些在众人眼里并不被看好的婚姻,因为两个人用心、细致、锲而不舍地经营,就如一棵纤弱的树,后来居然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可忍或可过的婚姻大抵也是如此,当事人稍一怠慢,它可能很快就会枯萎、凋零。而双方如果用一种积极心态去修补、保养、维护,也许奇迹就会发生。

有人说,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也许离婚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是离婚也并非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离理想婚姻更近一步。美满的家庭生活需要悉心经营,我们不仅要爱家人,还要讲究爱的方式和技巧。

婚姻则是一座花园,是需要用心呵护和耕耘的,如果随意对待,花园内就会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而要想花园内四季风景怡人,花草鲜美,你就要成为一个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培育这块芳草地。

~~~~~~~~~~~

辅导员的话:

《下一次会更好》这是很多离婚人士的想望,但每一次的婚姻都是独立的,没有人可以保证过了这个乡村,下一个村庄会更美丽。经验或许可以让我们不再重蹈复测,但下一个情境会完全不同,人们还是要重新来过。那不如回过头来经营被视为可可过的婚姻,虽有残缺,但多半可以接纳和容忍,尝试去看美好的部分,莫忘初衷,即使耕耘出一片仙人掌园,没有繁花,也有它的美丽!


注:七月份将刊出《狮城关怀篇》,敬请期待。

2015年6月22日星期一

安全感的渴望

人在满足了最根本的生理需求后,最渴望的就是安全感,打从离开了娘胎,每个人都期待被呵护,生活没有忧虑和威胁。进入婚姻后,夫妻俩就是把下半辈子的幸福交在对方手上了,不但希望在物质上无忧,在精神上也能互相信靠。尤其在外面打拼受伤时,更渴望被接纳、安慰及谅解,这方面男女都相同,懂得掌握,婚姻的幸福便有盼望!

~~~~~~~~~~~ 

男人也需要妻子给予安全感

作者:耿兴永

安全感是维护男女之间感情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般来说,女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一种情结:渴望有一个坚强、有责任感的男人呵护她。女人从这种依赖关系中得到了一种安全感,并经常视其为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志。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其实同样也需要女人的“呵护”。在两性关系中,男人常常被视为被依赖的对象,是安全感的“提供者”,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在生活中,男人承担养家的责任,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承受巨大的压力,还会伴随着不时的失败,这些常常会让他们“遍体鳞伤”。当他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女人的安慰。

男人对于安全感的需要远超乎女人们的想象。比如男人在择偶的时候,会说希望对方温柔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等,这些其实都是他们希望得到安全感的体现。男人在疲惫、失败的时候,最愿意回到女人的身边,也是为了寻求安慰、寻找安全感。

其实,男人和女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在女人身上可能遇到的东西,男人同样也会遭遇到。害怕、焦虑、恐惧等常见于女人的情绪表现,男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同样会有,而且其强烈程度并不见得就比女人的感受更低。只是男人比较理性,或者是强迫自己把感情隐藏起来。但他们内心里,其实隐藏着许多不安全感。

如果希望彼此的感情更深厚持久、婚姻关系更牢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把“安全感”作为彼此之间关系的基石,并努力去营造。

为了营造安全感,就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比如双方都要学会相互“保护”。爱与婚姻是一个基于感情的分工,一般来说,男人要更多地承受一些经济上的责任,而女人也要多承担一些照顾家庭责任。但是双方都一定要努力付出,而且可以相互依赖,那样安全感自然就都有了。

还要经常沟通彼此的想法。在生活中,一定有心情低落、特别需要对方安慰的时候。当他垂头丧气地来到你身边,期待你的安慰,而你却根本没有察觉他的情绪,甚至挖苦讽刺对方,那么,你们之间的感情又怎么会牢固呢?所以,一定要学会体察对方的情绪,在他心情不佳的时候与他一起分担忧愁。

此外,要学会包容彼此的错误。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如果他做错了事但不肯认错,也要给他一个机会来改正。等他省悟过来之后,他一定会知恩图报,与你走得更近。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也需要安全感,你们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去给对方温暖与关怀。如果双方都能这么做,家就会成为温暖的窝,你们的婚姻也会因为彼此带来的安全感而幸福长久。

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

婚姻的智慧

聪明女人懂得改善问题,不制造问题

作者:吴淡如

听一个丈夫在称赞自己的妻子:“她很聪明。”

结婚那么多年,还能这么由衷的赞美自己的老婆,并不容易。

“其实我们家大部分的决定都是她做的,但是,她都让我感觉是我在做决定。”

有多聪明?比如儿女念什么学校,其实都是妻子决定,但决定前,她还是会将“研究报告”简略报告一下:A幼稚园虽然昂贵,但是上的是全天班,而且是双语教育;B幼稚园虽然便宜,但上的是半天班,我们两人好像都没办法上班上到一半跑去接她……A学校的设备也好……”

他当然会说:“念A啊,我们这么辛苦工作,不是要来省他学费的。”

买车。明明是他比较懂,但她不是没意见:“我希望假日除了载孩子出游,偶尔也可以载你爸你妈,或我爸我妈,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结果还是换了有七人座的休旅车,虽然不是他梦想中的车款。

两个人也会闹脾气,如果他牛脾气来了,她就不说话,绝对不会火上加油。她知他会来道歉。久而久之,她生气时,他也会懂得暂时闭嘴。

听来确实是贤妻。贤妻未必得没脾气,但不会弄到不可收拾。

在多年婚姻中过得好的女人,都有聪明之处

这些年来,我看过许多幸福佳偶,也看过同样多的怨偶。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笨话女人不该说?我倒做过归纳研究。

女人不该说的气话如下:
  我瞎了眼认识你——那就默默怪自己,别说出来,说出来铁定会记恨。
  你是个没用的男人——想要引来人身危机,尽管打击他到底。
  你跟你爸一模一样——通常这不是好话,说了会让他旧恨焚身。
  你有种就打我——说此话铁定是自找麻烦的大笨女。
谁谁谁比你强得多——他会恨你一辈子的,不管是明比还是暗喻。

有些话不是气话,看来不见刀不见血,是宠是同情是关爱,但也有巨大杀伤力。比如:你没工作我养你——说者自己觉得是女中豪杰,不过,绝大多数男人都不喜欢被任何人看成吃软饭的,除非他爱你是看上别的东西。

就算女人在职场上十分吃香,日进斗金,也不要否定了男人的谋生能力,看不起他赚的钱。

萱萱,在职场上精明无比,在她男人工作失意时,跟他说,这么累就不要做了,你就别做了。从此老公只变成她和小孩的司机。别以为此款司机好用,他因自尊受损,也常找一些小事发泄,每日变得阴阳怪气。也常跟她说:“怎样,你会赚钱了不起?”

男人养女人,女人才不会这么说。男人的基因本来就是要负责打猎,吃软饭是会怀忧丧志,恼羞成怒的。

也只有笨女会动不动将“你就是……如何如何”挂在嘴上,信不信,男人最怕被你论断。

聪明女解决问题,笨女创造问题。

~~~~~~~~~~~

辅导员的话:

婚姻幸福绝对是靠智慧,用心经营得来的。有些人不服气,感觉自己付出不比别人少,却得不到另一半的珍惜,这就要看当事人是否用对了方法,杀鸡就不要用牛刀,更重要的分清楚对方是鸭还是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当然,作者所提醒不该说的话,也要谨守,尊重对方是最基本的!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

莫让细节打败爱情


当相爱的两个人进入了婚姻的殿堂,似乎原先的美好,就慢慢被生活琐碎的细节给消耗殆尽了,特别是人到中年,回首前尘,展望所剩不多的余生,会更不耐烦,而期待改变,偏偏两个人走在不同的轨道上,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谅解包容,婚姻生活就走到尽头了,离与不离早已是形式罢了。这是中老年夫妻常面对的问题,希望下文能提供大家参考:


~~~~~~~~~~~

 

围城的那些事


作者:最后一片花瓣 

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总觉得从恋爱到结婚,就像是瓜熟蒂落,是最正常的事情,可就是这最平常的事,却是最难把握的事。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美好的向往,到最后却让人发出这样的抱怨?

身边不乏有离婚朋友,听到他们诉说的在婚姻中的血泪史,不免有些同情和无奈,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两个人,会让彼此走得越来越远,难道爱情,真的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腌制的已经没有了幸福甜蜜的味道?“细节打败爱情”,这是裸婚里的一句经典的台词,之所以是经典,还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现在大多数的婚姻中已经不存在爱情了,只是因为有孩子责任,所以就愿意一直凑合下去,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对人生是不是一种折磨?

恋爱时,展现给爱人的都是最美好的最优秀的一面,可当结婚后,觉得不用再伪装了,于是所有的缺点都暴露了出来,婚前婚后都像变了的人似的,两个人要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各自学着克服自己的缺点,说着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于是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矛盾多了,争吵多了,当家事和纷争成了婚姻的枷锁,爱情就会面临崩溃,家庭也有可能瓦解,有多少家庭的离散,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积攒太多矛盾,最终一天爆发而无法挽回。也许时间长了,不再有争吵,不是不吵,而是懒得去吵,于是学会了冷战,不愿意再去沟通,不愿意做无谓的解释,于是不解越来越多,压抑的越来越多,对爱人越来越冷漠,慢慢真的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爱情,我们总是充满了想象,常常把对方想的太完美,所以一旦对方没有按我们想的那样去表现的话,我们潜意识里就会要求他非得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对方又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难以改变,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很多人对爱情和婚姻不满意,就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婚姻有“七年之痒”,而据调查已经提前到了”五年之痒“,这个时期是夫妻感情生活出现矛盾最多的时候,婚姻中总有一段时期来适应来磨合的。有的夫妻过着过着就烦了,有的人也许会寻找激情,为的不一定是什么浪漫,而是想找回被爱情遗弃的自己,寻找恋爱时的甜蜜,寻找不熟悉的新鲜,于是现在流行了网恋,有多少人乐此不疲,网恋既可以不破坏对方的家庭,又能得到各自所需。用情浅了,是拿感情当游戏,用情深了,是拿婚姻当儿戏。其实早晚会明白的,距离产生了美,和谁生活在一起,都要经历这些枯燥的琐事,都会有摩擦有矛盾有争吵,如果学不会怎样经营婚姻,就永远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当爱情走进了婚姻,也许爱情就淡化成了亲情,不再有激情和浪漫,只有相濡以沫和相互扶持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生活中的矛盾不少是因为双方家庭的事而产生的,偏偏这样的烦恼又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只有学会怎么在婚姻中宽容,也许过的会好一些。

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待陌生的人会很客气,对待朋友会友好,即使有什么让我们不满的,有时也会一笑置之,可是对于家人就不一样了,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大吵大闹,不会掩饰心中的怨气,只要心中不顺就怒形于色,不会顾虑家人的感受,这是因为,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会无限度宽容我们的人,因为知道他们不会离开,所以才会有持无恐,家庭的之间关系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讲究相处的方法,凡事不能过于太过计较,宽容大度一些,糊涂一些会更好。生活也是一门学问,要不断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满意的成绩。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要学会珍惜一起迈入婚姻的那个人,只要认识到人生是不圆满的,爱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就不会苛求自己,苛求他人。人无完人,爱一个人要爱对方的优点,也要爱对方的缺点,只有相互适应,相互忍让,相互尊重,才能让家真正成为一个休憩的港湾,才能在所谓的围城里有幸福的生活。如果对爱情对婚姻对生活期望值小一些,知足一些,也许我们会快乐

当我们在婚姻中,感觉倦了,烦了,不妨回头想想,当初是为什么会和他(她)一起步入了这座围城,恋爱时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包容而现在却不愿去原谅呢?难道面对生活的琐事和不愉快的口角,就能割舍曾经的爱恋和抛弃信誓旦旦的诺言?如果两个人真的想相约黄昏看人生的夕阳,那就要记得,爱是责任,情是宽容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