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讲粗话的孩子

今天的早报家庭版探讨孩子讲粗话的课题,也许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了这个普遍的现象:在言语或文字上,孩子(尤其是青少年)运用粗话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这或许是一种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网络上的沟通,书写脏话让孩子愤怒的情绪得到舒解,但是言语上一般懂得控制,知道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而当“出口成脏’时,除了家庭或交友环境的影响,而使得他们不自觉的表达外,通常有其用意:吸引注意、争取伙伴认同、划清界限、树立权威等。

每次在感化院进行活动,孩子们在关系尚未建立时,最喜欢在交谈中夹杂粗话,主要是考验辅导员对她的耐心,让你认定她朽木不可雕,早早放弃,好过她对你有了信任和感情,可是你却不再出现了!

另方面也告诉你:我们在不同的世界生活!别跟我讲道理、谈礼仪!

因而,在一开始就得明白孩子的内心和用意,即使听到精彩的对话也采取“忽略”的原则,尽量做到面不改色、无动于衷,孩子吸引不到你的注意,当然就会减少言语的挑战,而待关系建立后再告知讲粗话给人的不好印象,慢慢引导他们正确发泄怒气和树立自己地位,得到尊重的方法。

一个讲粗话的孩子,并不就是“坏”孩子,他们的内心也渴望得到肯定、鼓励和自尊,不管是父母或师长只要能点燃孩子的自爱和自信心,他们一定懂得奋发向上,没有一个人是自甘堕落的!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退休后的家庭经济

和一群妇女探讨退休课题时,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经济的维持。即使已经准备了一笔退休基金,但万一自己或伴侣疾病缠身,又或者儿女经济或健康出了问题,而需要把自己的养老金也拿出来应急呢?

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新加坡政府其实施行了很多措施吸引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妇重返就业市场:

1、代为觅职:透过多重管道为雇主和求职者配对,今年职总的目标是协助8000名失业人士觅职。

2、协助年长员工受雇:去年有381家公司重新聘请3300多名原已退休的员工,重新雇用率超过70%;职总计划在今年争取600家公司重新聘用5000名退休员工。

3、鼓励妇女重返工作岗位:希望吸引2000名妇女重新投入劳工市场。

4、培训:提升散工和低薪员工的技能和职务,以取得更好的待遇。刚正式开幕的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Institute,简称e2i),就是推展持续教育与培训的一项具体行动。e2i自去年9月开设后,已为3000名工友培训,并协助230名失业者找到工作。今年,e2i计划培训超过1万名工友,并为2000人找工作。

5、给予津贴:颁发就业奖励花红(Workfare Bonus)和就业入息补助(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简称WIS)鼓励和补助低薪工友。月入少过1500元、年龄超过35岁的新加坡公民可申请就业入息补助,通过现金和公积金的形式获得援助。一名45岁以上,月入1000元或以下的工人,每年将获得最多1200元的补助。据估计,这项每年耗资约4亿元的就业入息补助计划,将让43万8000名国人受益。

另外也有许多公共援助可以申请,所以在退休后即使家庭经济有了变化,只要大家有心工作,应是“天无绝人之路”;当然,你要放开胸怀,懂得寻求救援!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爱情这门课

“爱情”这门课成为理工学院通识课程的选修学分,真是令人振奋!

今天的“早安你好”节目访问了开办的义安工院及新加坡工院,大家对于“谈情说爱”也需要上课,充满了怀疑!

其实爱情说穿了是两个人之间亲密的人际关系,怎样才是健康的亲密关系?如何维系感情?怎样展开追求?爱要怎么说?男女不同的特质和需求?一直到分手的艺术,可都是一门学问呢!

通常我们并没有机会在课堂里学习和演练,而是在没有丝毫预备的情况下(或许只有从爱情小说或电影中得来的模糊憧憬)就冒然上路了,有些幸运的是便做边学,彼此配合,逐渐调整彼此的脚步,而不幸者惨遭爱情滑铁炉,哀伤失意在所难免,更可怕是因而自残或自杀,又或采取报复,最后连自身的前途也赔上了。

即使结了婚也不保证就能把爱情这门课修好,有些个案双方都是离过婚的人了,却还在质疑“男人都是这样的吗?”“女性为什么不让我有红颜知己,我早就认识对方了,顺道接送、和她吃个饭,谈谈心事,有错吗?”

社交发展署自2007/08学年起和理工学院合作,在新加坡工院开办“Love Relationships for Life- A Journey of Romance, Love & Sexuality”(白头偕老的爱情—从浪漫、相爱到性生活的历程),义安工院的单元则是“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Love and Sexuality”(了解关系—爱与性),不妨鼓励孩子参加,提早学习经营亲密的人际关系吧。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人瑞的智慧

前天拜读蔡澜的“走了”,有许多感触!

有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应该是这样的一位洒脱奇女子,而后才会有蔡澜如此的精彩人物!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许真应该顺应自然,当生命走到最后的阶段,孤独的面对自己、修炼自己,也慢慢让挚爱的人习惯自己的不存在,这对彼此都是美好的安排。

当然,人在江湖,“钱”始终是很实际的东西,能够自给自足,不管对儿女、对自己都是一项“利多”;不必依赖,能增加老一辈的自信,从而减少亲子之间的严峻“考验”!不过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观念,否则朝夕觊觎父母的钱财,兄弟姐妹间为了祖产而争执便得不偿失了。

短短数言,让我们见证了人瑞的智慧;这篇悼文是所见最平静、最淡定的,却也是最温馨、最贴切的!

~~~~~~~~~~~~~~~~~~~~~~

走 了 蔡澜

媽 媽 走 了 , 享 年 九 十 八 , 依 中 國 習 俗 ,加 天 地 人 三 歲 , 已 是 一 百 零 一 。

悲 傷 嗎 ? 不 。 媽 , 為 人 , 一 向 安 排 好 一 切 。 這 兩 年 , 她 已 凡 事 不 聞 不 問 ,連 我 們 這 群 孩 子 也 不 瞅 不 睬 了 。 這 好 像 準 備 好 了 , 告 訴 我 們 , 沒 有 什 麼 好 哀 傷 的 。

爸 爸 逝 世 完 全 不 同 , 前 一 天 還 能 溝 通 , 就 令 人 悲 哀 得 多 了 。

老 人 家 的 一 事 一 物 都 在 教 導 我 們 。 父 親 臨 終 前 還 有 一 點 痛 苦 , 媽 媽 的 食 量逐 日 漸 少 , 有 如 老 僧 入 定 , 在 睡 眠 中 安 然 過 去 , 我 們 看 見 , 如 果 還 學 習 不 到 這 種 死 亡 方 式 ,是 太 愚 蠢 了 。

儀 式 是 極 煩 的 事 , 交 給 商 業 機 關 辦 理 好 了 , 定 好 個 價 錢 , 一 條 龍 服 務 , 不必 再 操 勞 。 回 顧 家 母 的 一 生 , 年 輕 時 甚 為 活 躍 , 曾 和 周 恩 來 演 過 同 一 場 舞 台 戲 , 嫁 給 爸 爸 後當 老 師 , 後 來 又 做 了 校 長 , 數 十 年 。

教 育 界 的 薄 薪 難 不 倒 她 , 善 於 投 資 的 母親 , 那 麼 多 年 前 , 已 知 道 怎 麼 選 擇 , 買 的 多 是 美 國 的 兵 工 廠 的 股 票 , 存 款 巨 額 。

「 我 一 共 有 五 個 兒 女 。 」 她 宣 佈 。

什 麼 ? 我 們 都 傻 了 , 姐 姐 最 大 , 哥 哥 第 二 , 我 第 三 , 還 有 個 弟 弟 , 一 共 四人 , 哪 來 的 第 五 個 ?

「 這 個 兒 子 , 叫 錢 仔 呀 。 」 她 笑 着 說 : 「 從 來 不 出 聲 , 最 聽 話 了 。 」

雖 然 有 潮 州 女 子 的 勤 儉 傳 統 , 但 對 我 出 手 闊 綽 , 每 每 股 票 一 有 斬 獲 , 都 給予 兩 三 萬 港 幣 : 「 拿 去 買 糖 吃 。 」 那 時 候 我 已 四 十 幾 , 每 次 收 到 , 都 臉 紅 。

友 人 記 起 媽 媽 , 第 一 件 事 就 是 她 的 酒 量 , 一 瓶 X.O. 白 蘭 地 兩 天 喝 完 , 幾 十 年 不 變 , 最 後 的 日 子 已 大 為 減 少 , 但 也 早 中 晚 飯 必 喝 一 大杯 , 不 加 冰 , 不 添 水 。

靈 前 , 我 們 當 然 把 酒 呈 上 , 其 他 人 都 燒 什 麼 紙 車 紙 屋 , 我 們 的 白 蘭 地 , 可是 真 材 實 料 , 老 人 家 在 天 上 , 看 到 了 才 高 興 。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退休后的夫妻生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每个女人深深响往的。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等到老公退休了,以为两人的甜蜜世界即将开始,谁知道事与愿违!

面对家中巨大的垃圾,或喋喋不休,管东管西的老公,你快要抓狂了!有些主妇还患了退休老公症候群,老公退休变成一场婚姻的恶梦。

如何不让工作退休,婚姻也退休?怎样为婚姻保鲜,替洒着夕阳余晖的夫妻生活重拾浪漫?

为自己掌鏡的人生下半场作好准备,欢迎聆听!

主题:
Ø 银发离婚潮的现况及原因
Ø 乐龄婚姻的挑战
Ø 退休老公常见现象
Ø 退休老公症候群 RHS
Ø 了解退休的心理压力及影响
Ø 退休后的夫妻生活秘诀
Ø 过来人真情分享

退休可以是二度蜜月的开始!只要用心你一定行的!

欢迎出席今天下午2-4点特别为您准备的华语讲座。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请务必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教养的责任

今天早报家庭版的大标题是“孩子不受教 因为小时候 没教好”,的确,童年教养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父母亲责无旁贷!

这也让我想起新加坡儿童会曾经针对533对来自各种族和社会各阶层的家长和年龄介于10至12岁的小孩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一般新加坡小孩虽然不介意让祖母、外婆或女佣照顾,但是,如果有选择,他们还是比较希望能由母亲照顾。

早报在2006年10月26日报导了这项调查,指出超过六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主要由母亲照顾。不过,在孩子年幼时,比较少母亲选择自己带,而他们上了小学以后,则有较多母亲选择自己照顾孩子。

因而“有约四成的孩子在年幼时(出世至3岁),由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照顾,有近三成由女佣照顾。当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这个百分比双双降至约两成。”

“对于这种安排,有超过80%的小孩和家长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但是,如果有选择,近70%的小孩最希望母亲来照顾他们,只有少过5% 选择由女佣照顾。”

调查显示,孩子比较喜欢让母亲照顾的原因:
1、希望母亲能多花一点时间陪他们,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
2、认为母亲能给他们更好的照顾,比较了解他们
3、能在功课上给他们指导。

所以,母亲的照顾和陪伴是孩子的首选,但天下并非“无不是的父母”,说到底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才是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有些家长因为管教失当,使孩子变得叛逆,就动辄藉“不受父母管教”(Beyond Parental Control)的法律程序,以把孩子送到少年感化院,做为孩子不受教时的威胁和靠山;但即使真的由政府接手,表面行为改变了,在孩子的心中,对父母还是充满了怨怼。

报载2006年,少年法庭共接到658宗案子,其中346宗遭驳回,转交家庭服务中心处理,其用意还是希望调整父母教养模式,改进亲子关系。

在上述调查中也指出,当孩子行为有了过错,本地的家长最常做的是向孩子解释他们做错了什么:孩子也觉得这样最公平。至于体罚,小孩持中立态度,认为这不算公平,也不算不公平。但是,孩子最不喜欢在自己犯错时,被父母说:“你这样,我们就不疼你了!

受访的孩子认为,如果做错了事被家长打,比起被家长说父母不再爱他们更容易接受。

“小孩其实非常抗拒精神上的处罚。他们认为父母这样做,比动手打他们更不公平。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到这样的处罚给小孩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家长反复地用不再爱孩子来恐吓他们,这会产生反效果,不但不能有效地管教,还会对他们造成精神上的虐待。”

民主、公平、讲道理、无条件的爱是不变的原则,父母养育孩子是责任,是承诺,也是恒久的成长和学习!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临终关怀

3月19日早报发布了亚洲首个慈怀护理研究中心在本地成立的讯息,连氏慈怀研究中心(Lien Centre for Palliative Care)的研究计划包括收集临终病人和慈怀护理相关的数据,及疼痛管理等。

疼痛管理是临终关怀的重点项目,很多老人家都害怕面对死亡前的病痛折磨,常感叹 “不怕死,只怕死不了”,但现在的疼痛管理技术突飞猛进,该中心的主任就说“我们须让公众知道,无需害怕死亡,几年前你们可能看过父母痛苦地死去,不过现在有更好的服务及能帮助你的医疗人员。”

今天早报便有登门临终关怀的受惠家属投书感谢,因着这项服务,每周有一次护士会来探访,医生则每月一次,当中并学习到实用的护理技巧、卫生知识、了解病患心理和临终时的处理等,让他们在这段时间能够沉着应对,不会慌乱无助。

可惜,慈怀护理机构面对的困难是一些病人或家属不愿正视问题,或对慈怀护理有误解而不寻求慈怀护理服务,社区慈怀护理机构每年照顾约3500名临终病人,只占了每年死亡人数约22%。

多数的人以为临终关怀就是不顾家人死活,没有进行积极治疗,可能蒙上不孝的罪名,又或者认为就医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其实慈怀的对象是经过医生确诊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濒临死亡的病人,这时任何的药物或手术对病人都已於事无补,只是折腾病人,徒然增加痛苦、降低生活品质而已。

通常临终关怀医院不提供治疗,它的目的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但也不是加速死亡或进行安乐死!临终关怀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剩余生命的质量

病人的尊严是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和家属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精神的需要。一般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但当家庭无法照料时,临终关怀可以在医院、护理院、或其他设施中进行。

最近的一个电视节目也报导了在慈怀病院度过最终阶段的情景,病患们在医生、护士、社工和辅导员的照顾下,日子平静详和、也互相分享经验,彼此鼓励支持,有些人因为心情放松了,反而活得更好,甚至还回到原本的家庭!究竟到了末期是否一定要住在家里,接受家人的照料,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曾看过以下的故事:

一位老教授非常爱干净、讲尊严,但她不幸到了癌症晚期,她的儿子、儿媳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周围邻居也常夸她有福气。但是有一天,她写下遗嘱突然自杀了,她在遗书中写道:“我感到儿女们对我太好了,他们已经尽了孝道,但我深感自己已毫无希望,不愿再给家庭增加负担,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儿媳每天给我冲洗会阴时的尴尬。”经抢救老教授脱离了危险,她被送进临终关怀医院,在那里她受到方方面面的更为周到的照顾,护理员给她冲洗会阴时她也不再感到尴尬,因为那是她们的工作,那是她所应该得到的享受与照顾。

所以尊重病患的意愿是最高的原则,卫生部也宣布将采取策略让末期病人获得妥善照料,以在最少痛楚和维护尊严的情况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临终护理的大众教育有待我们尽力推广!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秩序感的敏感期

前天提到集中注意力的课题,其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课堂要属进入正轨的蒙特梭利教室,因为在里面,所有的小朋友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脸上散发着快乐、满足和自信!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孩子是在活动中学习”,而让孩子专心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 使他将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用手操作的活动上,她一直强调“手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

所以家长们希望孩子拥有专注力,一个简单的途径就是从婴幼儿阶段起就鼓励孩子透过手的操作去探索和学习,并且当他投入工作时尽量不去打扰。

此外,掌握孩子的敏感期也是其中关键,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某一特定事物有着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

而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安全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便是「秩序」的敏感期;即使成长之后,孩子对于规律生活、固定仪式还是有强烈的需求!像早报所访问的辅导员也提及“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而且在孩子6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训练。她的两个孩子6月大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就让他们固定在一个位子上进食,让他们睡在固定的床上。当孩子一岁大时,便开始每晚给孩子讲故事。孩子稍大以后,就规定每晚8点,全家一起看电视,8点半到9点,全家一起阅读。”

下面转载的短文说明希望能进一步帮助您对此敏感期的了解:

~~~~~~~~~~~~~~~~~~~~~~

秩序感的敏感期嬰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期,主要發生在生命最初3年,2歲時達到最高點,3歲開始下降。

這段期間,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需求,例如:一本書或一枝筆沒有歸位,他們會堅持把該物品放回原處。有些2歲孩子,會因為看到物品亂放而生氣,甚至啼鬧不休。

對幼兒來說,「秩序感」是生命本質的一部分,就像水之於魚、土地之於動物。

如果孩子對環境的印象與經驗,是建立在一種有秩序的形態上,那麼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將具備穩固的基礎,藉此基礎培養有條不紊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外在的秩序感,有助於幼兒發展內在秩序。

若您家中的2歲幼兒突然無緣由的很傷心,無論怎麼哄勸或餵食都沒有用,很可能是因為大人不經意改變了環境中某些細微事物原有的秩序,無法滿足幼兒對秩序感的強烈需求。如果大人真的無法避免生活中的雜亂,那麼請體諒幼兒對此表現出的負面反應,請儘量向孩子強調那些沒有被改變的事物。

家有稚齡幼兒的父母,不妨在生活中儘量做到:

.大多數的物品,保持在固定位置,如:家具、玩具、衣服等。

.維持規律的作息時間與地點,例如:吃飯的時間與地點、家人出門及回家時 間等等。

.例行事項儘量採取相同的步驟,例如:餵食、洗澡、穿衣、以及睡前活動。

.不要常更換保母、家教或學校,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穩定的照顧者。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疏导情緒的眼球转动法

今天报载心理卫生学院去年引进眼动心身重建法的治疗。去年至今,已经有15至20名患上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病人接受了这套治疗,每个病人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眼动心身重建法是一种通过利用手部动作牵引视线,开启病人创伤记忆网络的疗法。在记忆的负面情绪和联想被开启后,心理学家会协助病人对创伤事件产生新的正面联想,减轻或消除记忆所带来的痛苦。

治疗的程序是:

1、唤起病人遭遇创伤时的画面以及不适的生理反应。
2、心理学家通过手指不断地在病人眼前来回晃动等动作,引导病人的视线摆动几秒。
3、这个动作不断重复,直到病人对画面的反应冷淡为止。
4、心理医生引导病人把积极、愉快、正面的画面植入脑内,让病人不再受到创伤的影响。

受访的医生说:“眼动心身重建法不会把不好的记忆抹掉,它主要在改变记忆所引起的想法和感情……这么一来,下次再说起造成创伤的事件时,病人不会再出现负面的看法和联想,他只会有正面的想法。”

不过,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记忆里的黑暗处被开启而在接受治疗时感到头痛、或夜里做恶梦等。因此,该治疗必须通过专人指引下进行,公众绝对不可以自行治疗。心理学家在为病人进行眼动心身重建法前,会先教导病人如果独处时突然崩溃应该如何应对。

常常我们自己或个案也会受到轻微的负面情绪困扰而无法安眠,这时“眼球转动法”是一项很有用的工具,它的原理和上述的“眼动心身重建法”类似,但方法简单而有效,大家不妨根据下文的指示试试看!

~~~~~~~~~~~~~~~~~~~~~

疏導情緒的簡易眼球轉動法 (雷久南博士)
( 資料來源: 琉璃光養生世界季刊 第12 期 P.16 )

眼睛的轉動和腦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每當我們回憶一件事時,眼睛就會自然的往上或往下看, 如果將眼睛的運轉範圍比喻成一個時鐘, 則嗅覺的回憶是 12 點和 6 點, 聽覺是 3 點和 9 點, 視覺是 1 點和 11 點, 情感方面是 5 點和 7 點的位置.

要進入記憶的檔案, 可以眼睛右轉 3 次, 然後左轉時將能量化解, 這樣簡單的方法可以疏導積壓的情緒和任何不平之氣, Jack Schwartz, 一位有特殊能力的自然療法醫生, 曾有學生對某人憎恨之心去除不了, Jack 藥他先勾引起這恨之入骨的情感, 並且刻意強化; 接著眼睛右轉 3 次, 然後左轉很多次. 當他的學生這麼做時, 本來氣憤之情一下化解, 開始哈哈大笑, 以後要他再起憎恨之心時, 怎麼也勾引不起了.

這個方法已被無數心理醫生和顧問用在他們的病者身上, 有出奇的效果.許多經歷越戰的戰士至今仍無法忘懷戰爭上的情景, 經過心理醫生的協助, 用眼睛轉動法都能化解. 第一步是刻意想起要化解的回憶或情緒, 然後眼睛右轉 3次, 在左轉多次, 也許可以長達3、4分鐘的時間.

一般人如果要有安好的睡眠, 睡前可先做這眼睛轉動方法, 會減少夢境而有良好的睡眠.

平時當我們起煩惱時也可以立刻用上這方法, 眼睛先右轉 3 次再左轉多次.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今天的早报副刊也针对这个问题走访辅导员。下文摘自台湾的幼教杂志,希望可供父母对于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有更大的帮助:

~~~~~~~~~~~~~~~~~~~~~

專注力與記憶力的重要

  比爾·蓋茨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加之家庭的引導和培養,使其長大後能長期痴迷于電腦。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對許多事物都有興趣,但往往很難專注于某事,淺嘗輒止,結果一事無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歡攀比,見別人的孩子學啥,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識都要孩子知曉,所有的技能、特長都要孩子掌握。這只會造成孩子看起來什么都會,但無一技之長。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一次寫作時朋友來訪,他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中午僕人送來飯菜,客人以為是給自己送的,就把飯菜吃了,後來客人發現巴爾扎克還是那麼忙,於是乎就走了。夜深了,巴爾扎克覺得該吃午飯了,就來端碗端盤。看到飯菜已被吃光,他責備自己“真是個飯桶,吃完還要吃!”

  另外,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為瞭解螞蟻生活習慣,曾連續幾小時趴在潮濕、肮髒的地面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運死蒼蠅的活動。當時周圍有許多人圍觀議論,他竟毫不理會。

  大文學家羅曼·羅蘭有一次跟著名雕塑家羅丹去參觀他的工作室,欣賞他剛完成的作品。可是來到雕像前,羅丹發現還有幾處地方不滿意。拿起鑿子就修改起來,口中念念有詞,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兩個小時後修改完畢,羅丹滿意地瞧了自己的作品一會,然後大搖大擺地離去,差點把他的朋友鎖在屋裏。

  事實證明,專心可以集中精力,調動整個大腦神經系統來解決問題,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分心就會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對本來可以弄懂的問題感到迷茫。

  為什麼這些大科學家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一心想著自己熱愛的科學上的問題,對他們所思考的科學問題反應清晰,對於這些問題之外的事情一點也沒考慮,沒有在意。這就是他們鬧笑話的原因。只有聚其精,會其神,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則與父母的教育、教養的態度和方法分不開的。所以成功孩子的背後總會站著偉大的父母。

如何幫助孩子專注與記憶能力
  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和開發他們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注意力,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要不然,其他的訓練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而無功。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培養孩子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這對任何一種勞動,尤其是腦力勞動具有很大的意義。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兒童,不但完成作業比較快,而且完成得比較好,效率高。那些作業馬虎、粗枝大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沒能仔細地看準習題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而且,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事半功倍,效果比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從娛樂活動。在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知識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穩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師總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訓練他們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懶懶散散、東倒西歪的孩子顯然不可能專心一致的聽課。

●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注意力渙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業時,腦海裏想到的是電視機裏正在播放他們最感興趣的卡通片。有的孩子做作業時,無意識地東張西望,心猿意馬,擺擺這,摸摸那。有的甚至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很多父母向老師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鐘完成的作業卻兩個小時還完成不了。

●給孩子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屜櫃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都可能打開,在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去清理抽屜,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女孩的書桌上也不應置鏡子,這會使她有時間因美貌而忘卻功課。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在旁邊“站崗”,這不是長久而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長期這樣,會使孩子心生依賴。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聲音吵雜的環境,雜亂無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著孩子注意力。同時,父母應該瞭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與孩子的年齡有關。研究表明,注意力穩定的時間分別為:5~10歲孩子是20分鐘,10~12歲孩子是25分鐘,12歲以上孩子是30分鐘。因此,如果想讓10歲的孩子60分鐘坐在那裏去專注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時間內做完作業,對於孩子的注意力發揮上才能達到最大功效。

●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常聽有些父母說: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業動作慢,一邊寫一邊玩。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對於家庭作業父母要幫他們安排一下,做完一門功課可以允許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動作慢,不允許孩子休息,還嘮叨沒完,使他們心生排斥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複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覆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於一件事反覆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遍時,他很容易就會沒聽見或沒聽清,這樣漫不經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講的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父母對孩子交待事情只講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
  “聽”是人們獲得資訊、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的順序
  研究表明,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鐘,一般效率較低,隨後上升,15分鐘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於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作業,除此,還可使口頭作業與書寫作業相互交替。

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

如果有一天

老人家的感觉是很奥妙的,像之前“父亲的祷告”一文,他们读来深有同感,心情固然跌荡不已,很盼望子女能够了解就好了!但要他们亲自拿给孩子看,却有很多人做不到,觉得有伤自尊。长者们期待有别人代言,而非老人家当主角!

假使您也有这样的心理障碍,那么下文就再适合不过了!感谢这位不知名的作者,点出了老人家的状况,为某些对于“衰老”陌生的人,真的是很细致的提醒!

~~~~~~~~~~~~~~~~~~~~~~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

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嚥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 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

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

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

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

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

當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

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

請不要嫌他髒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 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淨

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 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 他們之所以不愛吃,可能是因為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 餵奶換尿布、生病不眠不休的照料、 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 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 他們真的動不了了, 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您的父母還有多少時間等您?

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請關心和留意他們正在逐漸老化的過程!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教孩子钓鱼

前阵子有位重度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投函早报,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感到十分担忧,过后有关部门也回覆寻求协助的途径。

的确,家有特殊孩童,是为人父母一辈子也无法放下的重担,到底要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在社会上找到立足点,让他们也能自力更生,是家长最想得到的答案。

下面的信函来自一位台湾老师(她其实署上了全名,在此略去)我们且看她为了什么原因发出呼吁,或许别人的做法,可以让苦恼的父母们找到借镜:

~~~~~~~~~~~~~~~~~~~~~~

Dear all,

有一家牛肉麵店你一定要去吃,不是它口味特別好,而是因為你的光臨可以讓一位偉大的父親可以繼續讓他的自閉症兒子有工作!

大家好牛肉麵店---台北市林口街105號(從忠孝東路公車永春站對面的麥當勞進去約80公尺)電话:27274498

這位父親與一般父親一樣,只不過希望孩子畢業能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他的孩子是個自閉兒,這個自閉兒不時會出狀況,哪個老闆敢僱用他,只有自己當父親的可以完全接納他,於是基於這樣一個單純的理由,他頂下一間牛肉麵店!

可是原來從事水電的他,對於經營牛肉麵店完全是門外漢,於是他從零開始學習,他的媽媽與姐妹們不忍看他一個人孤立無援,紛紛加入幫忙,於是原本互相少有聯繫的一家人,也因為牛肉麵店的開張而緊緊繫在一起!

開店一直到現在,生意時好時壞,有時連自己薪水都發不出來,而且附近共有六家牛肉麵店,對店中生意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這個偉大的父親,還是樂觀微笑面對每一天,因為至少他可以每天與兒子在一起,他可以讓兒子有工作!

如果你來到店中,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忙進忙出,對客人親切有禮,那就是偉大的父親-吳先生;而在外面煮麵,永遠笑臉迎人,是吳先生的妹妹;負責小菜、結帳是吳先生的姐姐;至於奶奶,雖然年紀大,但因放不下兒子、女兒、孫子,所以一有空也會到店裡幫忙!

至於那可愛的自閉兒,現在已經對外場工作駕輕就熟,但偶而還是會小小的出狀況,但是全家人的愛,讓他在這家小小的牛肉麵店,,快樂的工作,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他不是家人或社會的負擔!

吳先生還提供南港高工特教班學生實習的機會,因為自己有特殊的孩子,他深刻體認到讓這樣的孩子學習一技之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在店裡也會看到實習的學生,如果他們做得不好,請給他們一些鼓勵,如果他們做得好,也請吝不給予掌聲!如果你願意幫忙,那就--歡迎多多光臨!

謝謝!

南港高工綜合職能科 陳老師上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便宜行事

这是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的文章,估不论其真实性,但故事所传达的讯息令人深思!

我们的社会是否有时候也太过于墨守陈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便宜行事,给予需要的人及时的帮助呢?

~~~~~~~~~~~~~~~~~~~~~~

開往西安的火車上,女列車員查票時,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拿出車票。列車員一看,說:「這是兒童票。」中年人憋紅了臉,囁嚅著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你是殘疾人?」「是!」「把殘疾證給我看。」中年人緊張起來:「我沒有殘疾證。沒辦法才買兒童票。」

列車員:「沒有殘疾證,怎麼證明你是殘疾人?」中年人沒做聲,脫下鞋子挽起褲管──只有半個腳掌。列車員看了看,冷冷說:「我要看的是證件。」中年人解釋:「我沒有當地戶口,沒法辦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幹活,出事後老闆跑了,沒錢到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也問:「殘疾證呢?」中年人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列車長不耐煩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你趕快補票吧!」中年人只有幾塊錢,不夠補票。說:「受傷後,沒法打工,也沒有錢,老家回不去,這張半價票還是老鄉們湊錢給我買的。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列車長堅決不允。

一個老先生看不慣,站起來說:「你是不是男人?」列車長不解:「這有什麼關係。」「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當然是男人。」

「你用什麼證明?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周圍的人笑起來。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著,難道還是假的?」老者搖了搖頭說:「我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沒有就不是。」

女列車員站出來解圍,說:「我不是男人,你有什麼話跟我說好了。」老者說:「你根本不是人!」列車員聞聲大怒。老者一臉平靜,笑了笑說:「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證拿出。」四周的人再次哄笑。只有一個人沒笑,就是那個中年人,眼角含淚。

人類建立典章制度,卻往往過度拘泥,反過來被限制,類似的事各國都有。譬如明知張三殺人,卻因證據不全,或取得證據的程序「不合法」,不符「程序正義」,而無法定罪,令人徒呼負負。至於律師,以無礙的辯才指鹿為馬,更是令人不知何謂正義。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中風征兆STR

接到这篇有关中风的短文,觉得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常识,不管是面对身边的亲人,或是我们正在带领的乐龄团体成员,STR 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抢回一条人命呢!谨摘要分享于后:

~~~~~~~~~~~~~~~~~~~~~~~~~

中風徵兆--請記住STR

有個朋友,在一次烤肉聚會當中絆倒了,摔了一跤,旁邊的朋友建議找醫護人員,但她很確定自己沒事, 只是穿了新鞋被磚塊絆了一下罷了。

她還有點危危顫顫站立不穩的時候,朋友們幫她清洗乾淨,又為她盛了一盤食物,她就跟著大家一起享受接下來的時光了。

她的先生後來打電話通知大家,她被送到醫院,傍晚六點,就過世了,原因是她在烤肉聚餐的時候中風。

如果他們懂得辨識中風的癥兆,她現在也許還跟我們在一起。有些人不會死,但造成嚴重腦傷,結局處於無助無望的景況中。

腦神經外科醫師說,如果他能在三小時之內接觸到中風患者,他就可以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訣竅就是辨識診斷出中風的問題,並讓病患在三小時之內接受醫療!

辨識中風的癥兆,讓我們記住 STR 三步驟 --

S :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 (talk) 要求患者說一句簡單的句子(要有條理,有連貫性),例如:今天天氣晴朗。

R : (raise) 要求患者舉起雙手

另外一項中風癥兆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頭 ,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

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請趕緊送醫!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学习感恩

父母亲对于这一代的孩子,最头痛的是他们鲜少有感恩心,或许环境里唾手可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没有经过辛劳耕耘的果实,他们怎能懂得珍惜,或打从心底感谢呢?

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在各个地区都出现,台湾的一个团体在五年前就透过记录“感恩护照”的活动,希望运用团体的力量来推动感恩心,以下是1月8日的一则新闻报导:

~~~~~~~~~~~~~~~~~~~~~~~~~

彰化縣社頭鄉社頭國中配合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動「感恩護照」,全校近二千名師生一起紀錄感恩的人、事、物。輔導室老師蕭美慧表示,學生的心變柔軟,更懂得感恩惜福。

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動感恩護照活動已邁入第五年,「感恩活動透過團體練習效果最好」。蕭美慧說,她原本只在自己任教的班級推動,校長吳水順很認同,本學期全校師生共同加入。

感恩護照一天要寫兩次,紀錄當天值得感恩的人事物,剛開始學生抱怨:「不知道要感恩什麼?不會寫啦!」蕭美慧指點他們,感恩,不只對父母、兄弟姐妹及師長,路邊的小花帶來愉快心情,甚至一本啟發智慧的書,都值得感恩

漸漸地,學生寫感恩護照時,不再抱著敷衍心態,而會認真思考真正值得感恩的人事物。蕭美慧表示,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心地變柔軟,也有家長反映,寫感恩護照後,親子關係變融洽。

學生葉一帆說:「感恩『不喜歡我的人』,因為他讓我有改進及進步空間」。「一本護照要連續二十一天紀錄感恩的心,是不簡單的事。」全校學生熱中程度,連吳水順都覺不可思議。

~~~~~~~~~~~~~~~~~~~~~~~~~

为什么是21天呢?因为行为心理学研究证实: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一项新的行为或想法要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一天两天是不会改变的,至少得重复21天才能初步建立,而要牢不可灭的固定下来,得再经过90天的努力。

试想孩子们因为老师的要求,而不得不张大眼睛、打开心灵,仔细观察周遭的一切,并动手记录下来,这一看一写,再加上彼此的分享,师长的鼓励,肯定有加成的效果!如果老师要求内容尽量不重复的话,孩子就得更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了,难怪连不喜欢自己的人,都懂得对他感恩了。

而人总会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孩子起初可能是应付功课,但慢慢的想法改变,心也柔和了,亲子关系当然跟着改善!

或许我们一开始会无法接受感恩需要这种形式的学习,但当社会上耳濡目染的典范不再信手拈来时,也许这是可行的方式。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父亲的祷告

在网络世界里,有陷阱,但也常常有一些美妙的东西在好朋友之间流传。

“父亲的祷告”这则电子简报,内容非常感人,配上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已经不止一次被它触动。

记得去年底有一家米商借用它的内文做为广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带领乐龄活动时亦曾放映,老人家一个个心有戚戚焉,想不到“红毛”对衰老和尊严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可见两代之间的鸿沟是放之四海皆准。

但愿藉由这样真诚而不卑不亢的告白,能让为人子女更贴近年迈父母的需求,并懂得尊重!

~~~~~~~~~~~~~~~~~~~~~~~~

我亲爱的孩子...

当我老了,身体也漸漸不行,请你有耐性,
并试着了解我 …

如果我吃得脏兮兮… 如果我自己不能穿衣服… 请有耐性。
请记住在你小的时候,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来教会你这些!

如果我对你说话时,重复了千百遍…
请不要打断…请听我说
你小的时候,我也重复讲了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睡着了…

当我不想洗澡,请不要羞辱我,不要骂我…
请记得我也曾编造了千百个理由,就为了哄你来洗澡…

当我对新的科技显得无知时,请不要嘲笑,请给我一段时间去了解…
我曾耐心教你做好多事情… 怎样好好的吃,怎样好好的穿… 怎样面对生活…

如果交談中我忽然失忆不知所云,请给我一些时间忆起… 如果我实在记不得了,请别紧张…
因为对我而言,最重要不是我们的对话,而是你陪在我身边,你仔细的听我说…

如果有时候我不想吃,请别勉强我。

我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要吃!

当我疲惫的双腿不听使喚时...

请扶我一把…
如同我曾扶著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

当有一天,我告诉你我對人世不再眷戀…
请别生气… 有一天你也会懂…
请试着了解我活到这把年纪已如風中蜡烛, 只是茍延殘喘

有天你也会发现,虽然我也有过错,
但我总尽力给你最好的东西,为你遮风挡雨,铺好道路..

当我靠近你的时候,请不要觉得悲伤、生气或无奈
请你要緊挨著我,如同你开始人生旅途时我陪伴你般,了解我、帮助我。

扶我一把…请以爱心和耐心帮助我走完人生

我会以微笑和始終不变无尽的爱來回报你!

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睡个好觉

常常遇到饱受失眠之苦的个案,当枕边人呼声大起时,自己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结果搞垮了身体和情绪,连带的全家人也会受影响。曾听闻有小朋友在母亲节时送妈妈一对耳塞,附加为父亲准备的鼻鼾夹做为礼物,好一个既明智又贴心的孩子!

对于紓解失眠的困擾 ,下文的建议理论和实际方法兼具,谨提供大家参考,并祝您睡个好觉!

~~~~~~~~~~~~~~~~~~~~~~~~

作者:徐宏祥 (前美國安德遜癌症中心醫學專家、自然療法醫師、營養學博士)

失眠是許多現代人的一大困擾,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去年調查發現,超過四百八十萬國人有睡眠問題,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失眠。茲將一些紓解失眠的方法,簡介如下:

不要餓著肚子就寢,也不要在快要就寢前進食。飽腹就寢和餓肚就寢均影響睡眠品質。睡眠中,消化作用較緩慢,因此,容易導致胃灼熱和胃酸反流。比較理想的晚餐時間是,睡前三個小時。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得到充分的時間去消化你吞嚥的食物。換言之,你也不要空腹就寢。空腹的話,你的身體一直在渴求食物,自然你就不得安眠。

晚餐進食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碳水化合物使胰腺釋放胰島素。如果沒有胰島素的存在,另一種稱為酪氨酸(Tyrosine)的激素,會駕馭色氨酸(Tryptophen)促使頭腦保持清醒,使人無法入睡。進食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質,身體會利用色氨酸製造血清素,血清素使神經信息的來往減緩,頭腦不致於那麼繁忙,使人昏昏欲睡。

在就寢前一個小時,洗個溫水澡。如果你家有浴缸,不妨在浴缸的水中加入五滴薰衣草精油紓解精神壓力;也可在晚上睡前喝一杯洋甘菊來幫助入睡,如果對洋甘菊過敏,則應避免。

放鬆身心,把一切憂慮與煩惱置諸腦後,準備就寢。就寢前,傾聽悠揚的音樂,或閱讀令人感到輕鬆愉快的書籍,不要閱讀打鬥的武俠小說,或恐怖刺激的偵探小說或社會新聞。設法不要把操心的問題或掛念的事情帶到床上,或躺在床上一直想辦法解決難題。可以在上床前,列下明天想要做的事情(在睡眠中,你的下意識可能會替你尋求解決之道。)

入睡前,平躺閉眼,雙腿伸直,約略分開,然後做深呼吸運動。從鼻子緩慢吸氣,然後憋氣數到四,然後由口腔慢慢把氣吐出來。精神集中在呼氣和吸氣上。重複做五次以上,你會感到精神放鬆,壓力得到紓解。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牵手

这是不久前收到的电邮,文章很短,却很感人!

~~~~~~~~~~~~~~~~~~~~~~~~~



爸爸和小女孩正跨越一道窄桥,有点儿担心的他吩咐女儿:
“小宝贝,妳要牵紧我的手才不会掉下去哦!”
小女孩说:“不,爸爸,是你要牵紧我的手!”
“啊?!有什么不一样吗?”爸爸搞糊涂了。
“这可是大不同呢!” 小女孩答道:
如果我拉着你的手,突然有意外发生时,我很可能放开你的手;但如果是你牵我的手,不管出了什么事,你绝不会放开我!”

~~~~~~~~~~~~~~~~~~~~~~~~~

都是牵着手,谁牵谁有这么大的分别吗?

小时候和妈妈上街,如果妈妈双手都提着东西无法牵着你,而要你自己牵紧她的臂膀时,你会不会有点担心?而这就是小女孩的心情吧!

这种信任感 -- 被牵着手非常安心,知道对方怎样也不会放开你的安全感,你曾经有过吗?是否感觉很幸福?

我们常希望自己永远是被保护、被疼爱的人,但也别忘了,周围的亲人也需要我们的牵引,即使一直他扮演我们生命中的强者,也总有脆弱的一刻,需要我们回过头来牵着他一起走!

而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你得给他完全的信任,一步一脚印紧紧牵引;等到他大了,可能有形的手要放开了,但只要心中有爱,那无形的手却永不落空。

谨此祝福你的手和挚爱紧紧相携,幸福满分!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品生命最后的一泡茶

有好些人年轻的时候长得其貌不扬,年长之后越焕发出成熟的魅力,但也有的人“小时了了,得未必佳”。

就像一些童星,小的时候可爱调皮的俏模样吸引了无数的老少“粉丝”,可是长大了,连要演配角都乏人问津;而另一些壮年时期只是二三线的明星,晚年却找到适合的角色,成了博得大奖的主角!

这当中的差异,从外在来说是“脸孔”,但人的外表却是内心的积累和呈现。作家吴韦材在昨天发表的“最后的温柔”里说得好:

~~~~~~~~~~~~~~~~~~~~~~~~

这份最后的温柔,还倒真希望自己能有幸练就。朋友见我连胡子都花白了,说这样的白胡子就像那种慈祥老人。其实,人懂得放开,心境自然简单,没太大要求的人,脸上肌肉就能舒舒服服地放松,那表情,看来就似慈祥

我年轻时就看过太多不快乐的老人。而太多的不快乐其实都是来自某些一直捆在心结里的执著。看不开,想不开,放不开。年纪越大,对心里一些未酬壮志或无辜坎坷仍旧耿耿于怀,对一些所谓人生责任由始至终不懂得如何理智分清。心不能解开,脸色就不好看,说话有刺,旁人难以亲近。

~~~~~~~~~~~~~~~~~~~~~~~~

“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吧,人生到了晚年,样貌不再由父母决定,而是自我的涵养、历练和心量所造就,该怎样掌握这“最后的温柔”呢?他建议老人家们顺应大自然花开花落的历程和规律,前进后退皆有时,请记得在踏上生命列车之前好好呵护自己哦:

~~~~~~~~~~~~~~~~~~~~~~~~

最后的温柔,却没说是伤感。花朵曾在阳光下尽情绽开它盛放的风姿,果实曾在雨露里闪烁它分泌的甜美,一切生命,自有荣枯规律,意义的衡量并不在于过程的长短。而是当你能够发挥自己的时刻,究竟有没有,或能不能,真正地去发挥自己

但其实人越老越是可以开阔潇洒的。只要常常想起这时不过是在车站等车,大家轻松谈笑,车来了就走。所以一切皆可放淡,老年的慈祥,虽似娓娓融融的剩余烛光,但也应该知道照向哪处自己才感觉舒服。老年的温柔,虽似最后萦绕的花香,也要知道传递给谁才能得到真诚感应,所以我如今只作自己感觉舒服及舒适的事,茶泡过几次,泡到最后也就一了百了。

人一去,茶就凉。这是一定的。

因此什么时候泡上最后一次,好自为之。

也因此,茶该在它最出味的时候好好去品尝它的甘与香。

2008年3月3日星期一

我不想成为问题少年!

台上表演舞蹈的少女们洋溢着青春活力,一个个看起来都是天使的脸孔,谁知道她们曾经行差踏错呢?

一对对家庭上台玩游戏,父慈子孝和乐融融的模样,令人欣慰,要知道,他们如今的甜蜜和温暖是几经心酸和波折才能换来的!

少女收容所的家庭日,让人有无限的感慨和安慰,好些许久不见的女孩都长大了,变得健康明朗,和刚来的样子有明显的差异。可惜她们多半不会注意到这些,只想快快的回到社会!

是什么造成里外两个世界呢?问题青少年是他们自找的吗?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亲有什么话要说?

下文是网络流传的好文章,我们的辅导员把它翻译了,希望能为父母亲提供一点参考:

~~~~~~~~~~~~~~~~~~~~~~

一个孩子的心声

不要宠坏我,我很清楚有求必应是不对的,其实,我只是在试探你哦!
别怕对我严格,这让我有安全感,我喜欢。
莫让我养成坏习惯,我仰赖你多关注我的行为,尽早的提点我。不要贬低我,这只会让我愚昧地表现自大。尽量别在人前纠正我,如你能在私底下和我谈,我会更听从你的指导。
不要过度保护我,有时让我有机会痛苦面对和承担后果。
别理我的一些芝麻绿豆小麻烦,我其实是有能力应对的。
不要碎碎念,否则别怪我以充耳不闻来自我保护!
请别随便应承,当诺言破灭时,我的心也碎了!
别忘了我还不能用言语明确地表达心意,因而常常显得言行不一。
不要苛求我的诚信,我常因为害怕而说谎。
别朝令夕改,那会让我觉得很乱,对你失去了信心。
莫对我的询问推三阻四,否则我就不再问你了,只好自己从别的地方找答案。
别笑我的担心有多傻,那对我却是十分真实的!请多了解,并给我一再的保证。

最后,请别忽略我,我不想成为一个问题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