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身心灵行春去!

行春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农历新年即将春暖花开時,选个吉時和吉位出去探访亲友或到野外踏青!

流传到了今时今日,大家也都明白其实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就是好时辰,而不管东西南北走,只要开开心心,到处都是“吉位”,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去年底曾在主妇园地里介绍狮城省钱的好去处,结果上个星期的活动中,就有一位参与者告知她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带了全家两度造访其中一个景点:双溪布洛天然公园,孩子们看到了很多候鸟兴奋极了!更重要的是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促进了全家的感情、活动筋骨、接近大自然,也增长了知识。

下文依自然、人文和浪漫划分,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有更精彩的好去处,欢迎共享,让我们在新年期间来个身心灵大进补,快乐行春去!
(就此年尾收档,农历初八,2月2日,我们再相见!)

*自然

新加坡虽然没有雄伟的高山峻岭,但绿化和树林保护做得很彻底,而且有很多义务的导游为游客作详尽的解说,让大家在游览和运动之余,认识更多自然资产,大家可到一下网站,了解详情:
http://www.nparks.gov.sg/cms/index.php?option=com_visitorsguide&task=activities&id=15&Itemid=81

双溪布洛天然公园
双溪布洛天然公园占地87公顷,坐落西北部,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20种的红树林,是候鸟途经东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

乘车路线乘搭地铁至兀兰(Woodlands)站(NS9)或克兰芝(Kranji)站(NS7),然后乘搭925号公共汽车至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门口(周日和公共假日停)或克兰芝蓄水池停车场(周一至周六)后步行20分钟。

武吉知马天然保护区
新加坡是世界上仅有的保留有大片原始热带雨林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城市是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武吉知马天然保护区的树木品种之多甚至超过了整个北美洲。

麦里芝蓄水池
以150公尺长的树顶通道(tree-top walk)最吸引人,原本我们在雨林里行走,只能仰天长叹,无缘看到树顶的景观、林相和鸟类等,但透过这座桥距地面25米,相等于8层楼的吊桥,人们就可以登高望远,近距离欣赏森林内的动植物生态了,不过桥的宽度仅容一人通行,只准前进,不可回头哦。

新加坡植物园
占地52公顷,园内有20000多种亚热带、热带的奇异花卉和珍贵的树木。

花柏山公园,南部山脊步道
到了花柏山公顶视野辽阔,可以360度鸟瞰新加坡港口、圣淘沙岛和南部岛屿;也别忘了观赏了望台下的16幅壁雕,藉此让孩子了解新加坡的历史和发展。

*人文

滨海艺术中心:里面设有新加坡首家艺术图书馆,馆内收藏了大量关于音乐、舞蹈、电影和戏剧的书籍和多媒体资料。逢每月首个周一的上、下午茶音乐会,在小音乐室(RECITAL STUDIO)举行,有精彩的表演,还供应咖啡、茶,只收12元(早点报名$10),有机会不妨一试。

国家博物馆、美术馆、8Q等:展品丰富,午间和周五晚上免费观赏哦!

市区重建局中心 (The URA Centre) 新加坡城市展览馆45 Maxwell Road :新加坡现况和未来的城市规划一览无遗!是许多外来游客的第一站,身为新加坡人岂能错过!

*浪漫

樟宜濒海木头步道:夕阳、帆影、海风习习,一路走来赏心悦目!

拉柏多公园 (Labrado Park):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海洋生物,沿着海岸眺望圣淘沙岛,吹海风,一起聆听大自然和人为结合的风之韵

滨海南:到最新的滨海碮壩眺望河海交接的美景、放风筝;或临近的滨海南码头,这里可以眺望远处印尼群岛,享受海风吹袭,看着船来穿往,笑谈人生。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也来看手相!

最近公教中学成了O水准会考大赢家,一举出了12位取得10个A1的状元,有趣的是当他们接受电视采访,提及未来的志向时,至少有三分之一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想修读心理学,当心理学家!

是他们有先见之明,了解心理学乃未来的需求?还是许多饶富兴味的心理实验和统计,让大家对心理学产生了好奇和兴趣?

的确,很多奇妙的社会现象是经由统计数字看到可能的结论,然后心理或生理学家再加以学理上的解释,但是否就是真理,恐怕就见仁见智了。让我们看看最近关于心理抗压能力的发现,当作茶余饭后的趣闻,姑且听之!

奥巴马刚走马上任,您知道吗?有项调查显示,二战后的12位美国总统中,有5位是左撇子,而最近的4位总统中,除了小布什,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都惯用左手,更巧的是,奥巴马和他之前的竞争对手麦凯恩也都是左撇子!

专家对“左撇子总统”部分认为纯属巧合;而有的则称左撇子更富创造力。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博士就说:左撇子的人在小时候都曾被要求改用右手,但他们抵抗住了压力,坚持用左手,作为大国的总统,抗压能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这也许就是总统中有如此多左撇子的原因吧。

同样是关于我们的手,您观察过自己的无名指与食指哪一只比较长吗?它可是重要的财庫和抗压「指标」哦。

英国研究员发现无名指较长的交易员,他们所赚取的钱是无名指短的三倍以上!剑桥大学的报告认为:一个人的无名指与食指相比较长,可能是在胎儿时期受到较多的男性荷尔蒙或称雄性激素的刺激,这促使他们日后专注力和直射反应较强,对突然间必须作决定的作业方式有利。

看来在面试新进人员时,如果您的行业需要创意、坚持和高超的抗压能力,必须在瞬间作出敏锐的反应和决定,您要多观察他们的手!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我们需要同理心

最近在报章热烈讨论的一个课题是公共交通工具上拒绝让位和推挤等不优雅行为,令我们对下一代的公民道德和教育担忧不已,也觉得青年学子似乎普遍缺乏为人设想的同理心。

恰巧接到了以下的电邮,阅读之后的心情是沉重的。虽然是发生在台湾的事件,但反映的却是普世的现象,不免担心如此的未来,尤其是领导阶层,若无法真正苦民所苦,那么M型社会底端的民众将会过得很艰辛!与您分享:

~~~~~~~~~~~~~~~~~~~~~~

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文:聯合報/2008.08.27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

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坏男孩的人生历练

日前曾经多次进出法庭的男艺人曹国辉接受记者采访,发现对话之中字字珠玑,充满了激励性的人生哲理,是他辛苦走过后的智慧结晶,值得再和大家分享!

从小父母离异,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对于这样的环境背景,国辉没有埋怨,他说:“虽然我的家庭不健全,但我比一些有父母的人更幸福。我的爷爷奶奶很爱我,我从来没有失去父母的感觉。

除了珍惜,国辉也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推卸责任:“别人可以讲我,但不能讲我的家人。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尽了他们的能力教我。

他的负责任还包括了坦承自己的错失,对于当他做生意必须喝酒应酬,结果因为醉酒驾车而受罚,他说:“但我不怪酒,是我对自己太放纵了。我以为只要清醒,就能控制住车子。但在酒精的影响下,人的意志是会变弱的。”“错就是错,没有任何借口。

国辉还担任警方的“反酒驾”大使一年,到学校巡回演讲,以自己的经验和领悟与青年学子分享,因为他为此付出了惨痛而长远的代价,不希望年轻人步他的后尘!他说,出事后每次上德士,司机都会提起酒驾案:“5年后的今天,还是有德士司机会提起。如果说我没有因此受伤,是在讲骗话。”每重提往事一次,他就多受伤一次——因为他想起自己犯错在法庭获判那天,最亲的爷爷离开了他。

的确,伤痛的事情原本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淡化,但如果有人不断的提起,那么伤口要复原就比较难了!

而一般人做错事,即使当时登上报纸头版,事过境迁,大家就不记得了,但只要是“名人”就很难被遗忘,这是身为名人享受风光背后必须承担的,而他看得很透彻:“我已经把我的人生卖给了娱乐圈。我曾经以为下班就能恢复普通人的身份,但那永远都不可能再发生。发生过的事,是我学习的过程,让我了解做一个谨慎的名人的重要性。

对于离异而没有负养育责任的父母,国辉划分了非常好的界限!对不务正业、到处风流,还不时向祖父要钱的父亲,他保持距离:“我见到的他,第一没有责任感,第二不孝,我觉得不能原谅他,也不想再见他。”但难能可贵的是:“我和弟妹现在每个月会给他生活费。他不孝,不代表我们也一样。对没有东西吃的陌生人,我也会这么做。

而对于改嫁的母亲,他没有怨恨,还跟她再婚所生的儿子感情很好,如同多了一个弟弟。他从来没问母亲当年为什么会抛弃他们:“哪个母亲会想跟自己的儿女分开?尤其我看到父亲后,更能明白(她为什么要离开)。我跟母亲重逢是一个福份,我珍惜这个机会。

很少在娱乐版的访谈中,拜读这么令人感动的内容,他的经验值得我们警惕和学习,也希望有机会碰到国辉的人能为他鼓掌,给他一个机会!毕竟就像他所说:“除非我死了,不然每一天都在学习。”,而他已付出了代价!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心理健康多管齐下

前不久,议员在分发红包时被患有精神疾病的老汉袭击,烧伤14%而住院治疗。事发后大家对于心理疾患的后续治疗起了疑虑和警觉,希望能有一定的机制可以在社区更早发现罹病患者,并确保有能力持续医治!

政府曾在2007年决定未来五年为心理健康投入8800万元,这笔款项主要用于培训精神健康专才;而令人振奋的是上个星期宣布:在未来三年另外注入3500万元,资助心理问题教育和防范工作、推动及早检测和治疗的社区计划,以照顾老中青三代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正在探讨允许公众动用公积金保健储蓄支付心理治疗的门诊费,鼓励面对精神问题的国人及早求医和继续接受治疗!(目前,接受精神治疗的病人每年可从保健储蓄户头提取最多5000元,但只能支付住院治疗的费用。)

此外,卫生部也呼吁国人及早投保能支付心理治疗费的私人健保双全额外保险计划(Medisave-approved private integrated plans)以承担精神病住院治疗的费用。

卫生部坦承过去对心理健康的投入相当少,庆喜的是目前已经看到这个领域的需求和重要性,政府已在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 社会心理健康反应,初期治疗与评估计划(Response to, Early Intervention and Assessment in Community Health,简称REACH):这项计划已在13所中小学和初级学院试行一年多,有93名学生因为焦虑、抑郁和多动症等心理问题,被转介到心理卫生学院寻求专业治疗,超过70%的病人情况获得改善。卫生部决定在2011年底之前推广至所有学校。在此计划下,学校老师发现问题时能拨打心理卫生学院的热线,迅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引,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处理!

  • 社区心理健康测评服务计划(Community Health Assessment Teams,简称CHAT),针对大专学府的学生开设辅导卫星中心、资讯网站、热线,让年轻人能透过面谈、上网、打电话等方式,互相分享扶持以及接受辅导。

  • 职场心理卫生联盟(iCare Mental Alliance):由十个大型企业成立,推出有助提升雇员心理素质的措施,包括:承担心理治疗的费用、提供家庭事假、创伤与哀伤辅导、支持员工主办联谊活动、举办退休讲座、帮助做好裁员后就业安排,适应可能面对的变化等,以帮助雇员减轻精神负担,建立抗压能力。

  • 老年精神科社区计划(Community Psychogeriatric Programme):教导社区领袖了解老年精神病症状,为患有精神抑郁或老人痴呆的居民提供更恰当的帮助,并鼓励面对精神问题的老年人及早寻求治疗。而没有家人同住的年老邻居如果举动异常,大家可请家庭服务中心的社工上门了解情况。如有必要,社工会联络心理卫生学院的社区老年精神病小组,安排患者接受治疗。

  • 年长国人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保健促进局和各机构合作,推出年长者心理卫生的座谈会和论坛,或举办老年人喜欢的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心理健康的信息。

但愿藉由这些多管齐下措施,我们的社区能够更健康,减少许多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的悲剧产生!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逆境智商更重要

O水准放榜当天,不止是莘莘学子紧张,连孩子的父母亲,甚至祖父母都忐忑不安,一来担心成绩不佳,影响升学,而更担忧的是万一小孩考不到满意的分数会想不开!许多家长都放下工作,陪孩子到学校领取成绩。

的确,现下的孩子越来越缺乏逆境智商,一些挫折或是不顺心,就作出令人震惊的举动,实在伤透了辛苦培育孩子长大的父母心!

前天20多岁的奖学金得主,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大攻读硕士,原本打算再攻读博士及更高的成就以回馈国家,却不料在三角恋情中被剔出局,一时无法接受而在女友的屋外跳楼身亡!

成绩非常优异的他,在学业上应是一帆风顺,从来没有遭受挫败,而在感情方面则是一张白纸,自小到大不曾谈过恋爱,他很听话,传统的父母都这样告诉孩子:“我曾多次劝儿子要专心读书,无须为感情的事而操心,因为只要完成学业后,不难找到女朋友。

父亲是德士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这么一对父母要把四个孩子抚育成材,想必不是很容易,而寄以厚望的长子如此出色,一定让他们很欣慰,也对苦尽甘来的前景充满了希望,却没想到儿子这样回报他们,悲痛之余还要担心:孩子有6年合约要履行,如今出事了,不知该如何向当局交代!

前天,早报的一则外电报道更为震撼:美国俄亥俄州一名17岁少年不满父母没收他的电玩,向他们开枪,结果母亲被射死,父亲则被打伤。过后父亲供证时指出,儿子走进他们的卧室后说:“你们能不能闭上眼睛?我要给你们个惊喜。” 父亲表示,他满怀期待,却感觉头部中枪,接着就是一阵麻痹。

当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办?如果你在一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该如何自处?伤心的时候怎样正确的疏解?如何透过协商和让步取得共识?怎样反败为胜?……这些都是一向来受忽视的逆境智商!

在育养孩子的过程中,或许家长们要调整方向,一个健康、乐观、坚强、跌倒能够爬起来,经得起考验和挫败的孩子更重要!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行行出状元

“每一门生意、技术只要专心一意地去做,就会比别人出色!”这是老一辈常常训示后进的话,但能够真正听从,磨练出技艺,并且愿意把自己摸索出来的心血,毫无条件分享的人,应当是最难能可贵了!

最近读到这么一则故事:

~~~~~~~~~~~~~~~~~~~~~

25岁的唐永兴有着将近十年修鞋的经验,他在去年底完成《世界第一机器修鞋书》书稿。在广州海珠区开档的小唐说:“我写作这本书,就是想使初学者少走弯路,能快速成为一个专业的修鞋工人。”

这份据说是世界上第一本详细介绍如何用机器修鞋的书稿,是小唐受到在中学当老师的伯父鼓励而完成的。七年前他刚来广州当修鞋匠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他扪心自问:“难道今后我要当一辈子的修鞋匠吗?”

而专程从湖南老家看他的伯父安慰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人穿鞋,修鞋这行当就有生意做,市场大得很呢。”伯父要他潜心钻研修鞋技术,将自己平时修鞋的经验记下来,将来总结出一本操作手册。小唐于是大受鼓舞,在修鞋时只要摸索出可操作性的技术,便将详细的程序记在小本子或小纸条上。

这份书稿近8万字,共分序言、五个章节、后记和三个附录,并配有彩色插图。书稿中最主要的章节是第三章:“机器修鞋维修项目与具体维修操作步骤”。这一章又分40节,包括钉跟、加前掌、加后掌、除臭、上亮光剂等诸多步骤,分门别类,十分详尽。

小唐正着手与广州的几家技工学校合作开设修鞋的培训课程,将他的书稿先在技校当教材推广使用。“到目前为止,全广东还没有一家技校开设专门的机器修鞋课程,但是机器修鞋的市场潜力却非常大。”

小唐语重心长地指出:“修鞋这行完全靠口口相传,手把手地教,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我当初入行做学徒时也走了很多弯路,跟着师傅学徒,当了几个月清洁工,连上线都不会,根本没有入门。后来完全靠自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才慢慢掌握一些基本的修鞋技术。”


小唐说,很多师傅带徒弟却并不想真正把核心技术教给徒弟,生怕徒弟“偷了师”,抢了师傅的生意,更不用说将这些赚钱糊口的技术写成书教给别人了。

~~~~~~~~~~~~~~~~~~~~~

年纪轻轻的小唐能成就高超的修鞋技术,并且愿意无私公开,造福初学者,他的努力和胸襟,实在值得敬佩!

O水准会考刚放榜,也借此鼓励所有沒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千万不要气馁,通往罗马的道路是多元的,转而习得一门好手艺,认真地做,肯定行行出状元!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携手走过悲伤

曾经在去年7月29日以“不平凡的女性”为题,介绍台湾专栏作家薇薇夫人的生命故事,最近拜读她为咨商师苏绚慧所著《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作序,内容真挚感人,谨与您分享!

在苏著中,将走出和走过悲伤做以下的划分:


「走出」是「被人鄙棄或拒絕於生命之外,成為一段不堪、脆弱、無助的記憶……」,而「走過」是「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是生命走過的足跡,是一段生命不可被抹滅掉的過程。」

也就是假使仅仅埋藏这一段亲人逝世的记忆,拒绝碰触、谈论、回忆,它并不会从生命中真正消失,而幸存者也不可能复员,唯有勇敢地面对、接纳、痛切的悲伤,而后才可以走过,转化成为生命的礼物!

当然,在走过悲伤的过程中,单独和孤寂是很可怕的,如果您希望得到过来人的分享,辅导员的陪伴,欢迎参加明天下午的“孀妇下午茶会”,携手走过悲伤!

时间:1月15日星期四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

走過悲傷的深淵

作者:薇薇夫人

二十一年前,當我掉進那個我以為永遠爬不出來的、傷慟難抑的喪子深淵時,一位信佛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有位婦人哀求佛祖救她病危的母親,佛祖說你去找一個從沒死過人的人家,要一根稻草來,我就可以救你的母親。

佛祖讓這位婦人從那真正不可能的任務中,領悟到死亡是所有生命絕對的、一定的最後終點。

但是當時這個小故事並沒有立刻在我麻木的、悽惶的、憤怒的、不安的、不平的心緒中產生撫慰的作用。是的,生命都有死亡,但,為什麼是我的親人?

記不得,也算不清我用了多久多長的時間才爬出那深淵。而直到前幾年我開始能閱讀別人談死亡,談訣別親人的書籍,我才知道自己「走出悲傷」,也「走過悲傷」。

其實,我是這幾天讀了蘇絢慧女士寫的《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這本書以後,才能分辨什麼是「走出悲傷」,什麼是「走過悲傷」。

「走出」是「被人鄙棄或拒絕於生命之外,成為一段不堪、脆弱、無助的記憶……」,而「走過」是「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是生命走過的足跡,是一段生命不可被抹滅掉的過程。」

也就是說,「走出」只是拒絕接受與感受悲傷,長久下來,生命會處在空洞與麻木狀態,失去活下去的熱情與動力。而「走過」則是感受悲傷感受愛,感受低落與感受熱力。

對我來說,這是我從來說不清楚的認知觀點,但現在,我知道我「走過了悲傷」,我活得夠豁達、積極。悲傷不會消失,但它不再纏著我以及我的家人和朋友。

悲慟需要找出口,壓抑會對身心造成各種形式的傷害,但訴苦只能在事發後的一段時間。如果長期持續向認識及陌生人悲慟訴說,日久以後,連親友都疲於面對,因為沒有人能承受。並不是別人失去了同情,而是人都需要正常的生活。

跌落在黑暗深坑,或遺失在幽黯深林中失魂落魄絕望的喪親者,常常也會像落水的人一樣,拚命亂抓可以救生的東西。他們身邊會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人物,提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方法。也會有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好心的推介「能解救」的人或物。

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理性的求救於專家,因為喪親者很容易走入憂鬱,如果檢視結果是悲傷多,表示需要充分的哀悼歷程。如果憂鬱狀態多,則需要就醫。清楚自己的狀況,就不會驚惶得亂了方寸。

親人喪去,自己活著,喪親者最怨恨的是為什麼是我要承受?最無奈的是為什麼我還活著(或不能替換他)?但逝者已逝,你還活著,活著的人有責任讓生命繼續有意義,而不是變成行屍走肉!

怎樣安慰喪親的親友,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個難題,因為喪親者處在驚恐的情緒中,有些安慰的話他們聽不進去,甚至還會有反感。看完蘇絢慧的書,了解自己的悲傷態度,我終於可以真正幫助喪親者了。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金钱的90/10法则

理财智商已经成为M型时代的必需品,在大多数老一辈的华人思想中,“钱”是个矛盾的东西,你合理的赚取、谨慎的运用、保守的储蓄,你希望拥有足够的金钱,但又不想成为它的奴隶,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花“钱”的多寡成了生活中的唯一判断,在缌珠必较的省钱中失去了许多!

身为家庭主妇,虽然多数人能够掌控的财务不多,但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观念,花一点时间做功课,让自己手上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意义,并尝试让它钱生钱,创造自己和家人更多的保障,或许还不迟!

下面摘自《川普清崎让你賺大錢》的文章和您分享,如果您想探讨更多,欢迎参加今天下午的雅乐主妇园地;另外农历年快到了,我们也会分享红包袋摺装饰鱼和烹煮一道美味的年菜、并共读龙今的佳文“欢喜”,等您来哦:

时间: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

金钱的90/10法则

清崎:我的富爸爸常说:“
你只能投资两样东西,那就是时间与金钱。”他还说:“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投资太多时间,所以他们会亏钱。”囊括90%获利的10%的投资人则投资更多时间而非更多金钱。

在我的生活中,90/10法则已经成为可靠的经验法则——从美国总财富来看,90%的财富掌握在10%的美国人手中。以房地产投资者为例,10%的房地产投资者拥有90%的财富。

川普:很久以前,我就知道90/10法则。不过,清崎倒是给大家很好的提醒,如果我们不注意,90/10法则很快就会演变成95/05法则,甚至99/01法则——1%的人拥有全国99%的资产。赢家不会让那种事情发生,而且我希望大家都是赢家。

投资于比金钱更有价值的时间

  《塔木德》中写道:“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许多人努力工作,并想通过节俭来储蓄更多的钱,但他们却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在百货商店里,很多购物的人,他们花了很多小时仅仅就是为了节约几块钱。他们可能节约了一点点钱,但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穷人用金钱衡量价值,而富人用时间衡量价值所在。

生活中有许多很有钱的穷人。他们之所以有很多钱,是因为他们把钱看得太重,而且紧紧抓住不放,就像金钱有什么神奇的价值一样。所以,他们虽然有很多钱,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穷。他们勤俭节约,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他们宁愿这样做,也不愿去投资一点时间,制订一个计划,让钱为他们工作。

如果你想进入富有的投资阶层,你就应该打算投资更多的时间。很多人不能超越安全和舒适这两个生活层次,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投资时间,然而这是我们都必须做出的个人决定。一个人至少应该有一个安全稳定或舒适宽裕的财务计划。  

时间的价值就像金钱的价值一样:完全体现在如何使用上。舍不得花费时间去获取更多的幸福,去使更多的人幸福的人,就是虚度年华。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停止忧虑

你曾经计算过自己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发愁吗?

早报去年底的外电报道里刊载一项最新的数据:总共1400人接受调查的结果是英国人平均每天花上两小时又15分钟发愁,以一生时间估计就是6年半的时间!其中年龄在16至24岁的青少年,最是犯愁;而妇女又比男人更多担心。

忧虑来源的排名依次是:生活费、能源价、个人健康、开支与收入、个人债务。由此看来金融还小的影响重大,多数人为自己的生活烦恼,就像而对于就业的担忧,去年只排名第25,今年已跃升至第7,也使得2008年的每天苦恼时间比去年多了30分钟,!

烦恼波及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接受调查的每五个受访者中,就有一人表示会借酒浇愁,比去年的比率上升50%;另外每六人便有一个说由于忧心忡忡,对性敬而远之。

而你也老是发愁吗?以下节录的资讯希望有助于您减少烦忧,积极面对问题!

~~~~~~~~~~~~~~~~~~~~~

當我覺得──容易擔心憂慮

文.吳若女 (康健雜誌 64期)

我應該這麼做——


1.保持忙碌
以領導管理與人際溝通聞名於世的卡內基,也曾以《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一書幫助許多人走出低潮,克服憂慮,其中第一個方法就是保持忙碌。忙碌,使人不再有憂慮的空間,一個人不可能很興奮地做某件事,同時又很煩惱。在工作上保持忙碌,休閒時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特別是戶外的爬山、運動或打球,讓身體動一動,也讓腦子多想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2.用或然率來排除心中的憂慮
想想看:「這件事發生的機率究竟有多少?」仔細研究,你會發現,99%所擔心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很多是來自自己的想像,而非現實。

3.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卡內基建議,如果真是碰到困境或瓶頸,不妨利用以下幾個步驟克服心中的憂慮。先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分析出最壞情況後,接受它,會立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那就是馬上使自己放鬆,得到心中的平靜,此時,才有餘力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下做些改善?」因為,一直憂慮下去,永遠想不出好辦法。

4.為憂慮訂下「停損點」
進場從事股票交易的人都知道,最聰明的交易原則是為自己訂一個停損點,當股價跌落到某個點時,就自動賣出,不再損失。卡內基深諳此道,也為自己的煩惱訂下停損點,「我所擔憂的事對我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煩惱是否已經超值?」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求取心靈的寧靜。

心靈補帖:跳出來,做點別的

我知道生命中有許多麻煩事,但這些事大多數並沒有發生。——作家馬克吐溫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有用。——西藏諺語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保护未成年人

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和权益究竟是谁的责任呢?如果把孩童当作国家的资产和未来的主人翁,那麽由政府来规划和要求学校、监护人或父母的职责是否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中国广东省在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当中作了一些涉及网瘾、吸烟、酗酒、流浪、校园安全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问题的新规定:

对于商家,它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烟草或者仿烟草制品的产品,以及涉及暴力、色情、恐怖、血腥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产品。

而针对学校则提出:
#学校人均实际使用的女厕数量,必须多于男厕
#学校应准许未成年女生在经期内,不从事剧烈体育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占用学生寒暑假时间
#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教育部门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未成年学生受到处分后表现改正,学校应当在其毕业前将处分记录从个人档案中消除

至于家长则要求:
#父母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在外留宿
#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引导和监督未成年人正确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者电子游戏
#不得将未成年人单独留在机动车内
#不安排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机动车副驾驶位置

在这款保护条例里面,我们看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与尊重,譬如增加女厕数量、减少功课和消除排名、不良记录等,让每个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以及改邪归正的机会!

同时也加强了家庭的保护和监管功能,像外宿应该得到父母的知情和允许,不得单独留在车内也是必要的,天气炎热时被暴晒而死的孩童时有所闻!

在国外,政府也要求父母不得将未成年孩童单独留在家中,这点在亚洲国家常常不受重视,(本月6日两岁大的马来女童疑遭父亲虐待致死案中,据邻居陈述:三个最大才三岁的年幼小孩时常被单独留在家里,害怕的啼哭到父母回来方止!)而往往悲剧就是在监护者不在家的短短几分钟内发生了!

虽然据报载广东开始施行新条例的实际状况并不乐观,但有了起步总是让人鼓舞,也相信当中有值得狮城借镜之处,并从而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均衡和健全的发展!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透支生命

家长对于孩子的担忧是一生一世无法放下的,近几年来最常听到的烦恼就是孩子睡眠不足的问题,虽然意识到这个现象十分普遍,但当看到实际的数据还是惊心动魄!

去年,一项针对6所学校的调查发现,每5名学生当中就有4人睡眠不足,半数的学生每晚只睡5至6个小时!

联合晚报在一月五日刊登了这项报告,并走访中央医院“睡眠失调组”主任林丽玲医生,她很感慨地指出:这些睡眠不足的学生通常都是学业成绩好的学子,他们一般都很愿意“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睡不够”引以为荣。林医生说:“一些学生甚至还骄傲的告诉我,他们每晚只睡4个小时。其实这是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脑力(脑的潜质)-也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在受访中林医生认为睡眠不足的原因是:

  • 功课繁重、课外活动多
  • 除了学业之外,花很多时间上网、与网友谈天
  • 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一晚起身好几次,无法一觉睡到天亮

林医生也发现睡眠不足的影响是重大的:

  • 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发育-长不高
  • 上课时打瞌睡,影响学业表现
  • 削弱学生的创意
  • 造成情绪问题,调查显示,每晚只睡6个小时的学生当中,很少是快乐的孩子
  •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学业成绩杰出的学生都是睡眠足够的,睡眠足的学生也是操行较好的学生

其实不只是莘莘学子,眼前的下一代,大概年龄在10-35岁间的人泰半都属严重睡眠不足!他们多数仗着自己年纪轻,体力好,常常忽视身体的警讯,明明已感到疲倦了,却还是硬撑着彻夜不眠,认为到了星期假日睡至日上三竿才起床或睡个午觉,就可以补充了。但长期来说,医生们都警告缺乏足够的睡眠不仅造成过劳,还打乱了正常的生理时钟,对身体非常不利!

当看着辛苦拉拔长大的孩子糟蹋自己的身体,透支生命,家长们的心情无比沉重,希望年轻人不必等到搞坏了身子、吃到苦头才来悔恨,毕竟挥霍青春是得付出代价的!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遏止儿童受虐事件

昨天早报同时刊登了两起儿童受虐待的跟进新闻,虽然已经是发生在过去的案件,再次展读,还是令人心痛:

少妇被控允许第二任丈夫虐待10岁的亲生儿子,在2007年9月15日,发狂的继父从晚上10时,用两根绑在一起的藤条鞭打男童的屁股、手臂和背部约100下,直到午夜12时15分。男童连续被鞭打两个多小时,屁股有多处伤痕而且流血,入院八天才出院。

另外一起则是舅舅涉嫌非礼两个外甥女,16岁姐姐和10岁的妹妹,结果在警方调查的过程中发现11岁的老二被父亲强奸!孩子的母亲在2004年死于肾病,而父亲和受害人都是轻度弱智。

像这样的严重的虐待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浮上脑海的便是为什么没有人阻止,是怎样的原因和家庭背景造成悲剧?根据儿童医学网的资料:

受虐儿童的背景

大部份受虐儿童都比较年幼。据统计,约九成的受虐儿童年龄在五岁以下; 约五成为一岁以下。下列各因素与受虐有关:

(一)儿童因素:儿童本身如果有生理,精神或行为方面的异常会比正常儿童容易受到虐待。

(二)家庭因素:父母亲成长于暴力倾向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单亲或离婚等家庭比较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但社会地位高及富裕的家庭并非没有虐待儿童的事件。

(三)社会因素:社会对体罚的看法,媒体对暴力事件的宣扬,人际关系的冷漠,社会对儿童的重视性都会影响儿童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检举率。

(四)直接诱因:暴力事件的发生常有一个导火线,例如儿童哭闹不停,学校成绩不好,大小便控制失常,家庭经济或父母婚姻关系出现危机等。


事实上,当我们检视虐待案件时会发现上述因素常常是互为因果、交相影响的,当有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只要导火线一点燃,便会失控,尤其是身体和性虐待这两种常见的儿童受虐类型,而在弱势家庭更容易出现的则是忽视(neglect):

忽视是指父母或法定的负责人蓄意造成该儿童的生活基本需要的缺乏及不提供适当的照顾,包括食物,衣着,居所,卫生,医疗及监督。忽视最常见的结果是营养不良,同时也可能患有多种疾病而没有适当的治疗。贫穷,失业,单亲家庭,父母智能不足或管理不善的育儿机构等环境中,有时很难区分真正的忽视案件。

当然也包括了心理上的忽视和言语暴力,他们的影响因为表面上看不见,而更深远!

而必须注意的是虐待事件里,需要接受帮助的其实是双方面,在治疗受虐儿童生理和心理创伤的同时,也要关注虐待者本身的困境,才能杜绝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遏止儿童受虐事件更关键的力量是全民意识,因为孩子还小,无法保护自己或求助,周遭的老师、亲戚、朋友,甚至是邻居,如果您发现可疑的现象,请立即向社青体部(MCYS)举报,假使您要了解更多防止儿童受虐的讯息可以下载这份资料:http://www.mcys.gov.sg/MCDSFiles/Resource/Materials/Prevent_Child_Abuse.pdf

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怎么教、懂得问更重要!

早报昨天刊登国大管理学院新任院长杨贤教授的访稿“金融海啸后需教育反思”,其间杨教授推崇 “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的好问精神:他指导学生,会不断地问学生问题,刺激他们思考,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是否有冲突。他说:“有的话就有疑问,有疑问就有好奇。你看看历史上最出名的学问,例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别人会一口咬下去,他却自问:宇宙间既然有无穷无尽的角度,为什么苹果掉下来却是直线的角度。这就是好奇心。”

他认为“要能够创造一个问题,才有好奇心。学生第一样要学的是怎么创造一个问题。”

杨教授的观点和去年11月天下杂志一篇报道“哈佛的难题:聪明、会考试,卻不会问问题”的主旨不谋而合,认为被动、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无法真正的领悟和吸收,惟有产生问题、发出质疑、提起辩论,经过更深一层的思索之后,才能成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他们都对于时下学生缺乏好奇心和发问的能力十分担忧!

另外该文还指出了令人惊心的发现:十月初,哈佛大學一項學生學習成效調查結果,在哈佛教授間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針對二十門課的教授、四百位學生,分別調查老師與學生是否掌握課堂「」(Big Idea)?跌破教授眼鏡的是,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抓到教授在那門課想傳達的核心概念。

教导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主观的认为老师都尽力的在传道、授业和解惑,而中等资质的学生至少要能从课堂上吸收七八成的理念,却没想到在一所顶尖学府里出现这样的结果!

而这是美国的困境,还是我们的教育也有类似的状况呢?无法掌握核心概念究竟是老师,还是学生的问题呢?未来的教育希望培养怎么样的学生?又可以如何改进呢?谨节录部分文章内容和大家分享。

~~~~~~~~~~~~~~~~~~~~~

哈佛的難題:聰明、會考試,卻不會問問題 「怎麼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作者:李雪莉、彭昱融

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要帶給學生什麼?哈佛大學的博雅教育有五個目標,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夠:
一、獨自探索世界
二、建立對知識的好奇
三、具備探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能把找到的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
五、培養創造力,用嶄新方式看問題

因此,大學博雅教育的關鍵在於,將教育的焦點從「內容」(學什麼)轉移至「過程」(怎麼教與如何學),思考哪些過程能夠使大學畢業生具備上述能力

解方一 參與式學習
參與式學習(Active Learning)是透過討論、實作等方法,不只加深學生的印象,更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究竟學到了多少。課堂提問時,要求學生舉手作答,並解釋給同學聽,或請學生到講台上解釋、為自己的答案辯護,就可以做到參與式學習。學生曾經親自動手解決問題,效果遠比只聽講課更好。

解方二 讓情緒為學習加分
情緒與大腦記憶相輔相成,正向情緒也在學習過程扮演重要角色。

讓學生自我觀察並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有四歲孩子好奇心的十八歲青年。

解方三 老師要磨練教學技巧
老師的角色應轉變為學生的合作者,而教育的內容更應該強調「如何教」。

教學中心在開始教課前,規劃一週的研習課程,讓教授了解教哈佛學生的基本情形、觀摩優良教學示範,也安排學生代表分享對新教授教學的看法。

另外還有教學大綱工作坊(Syllabus Workshop),請要開課的教授,帶著課程大綱來進行同儕互審,互相提供回饋意見,同時能訓練觀察分析、構思達成教學目標的能力。

或者可以在課後發出「minute paper」,請學生花四分鐘回答兩個問題:你認為這堂課的重要觀念是什麼?你認為這堂課有什麼問題?第二個問題就能協助教授在下一堂課做出修正。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吃出快乐!

一开年的报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指出服用德国默克(Merck)制药厂骨质疏松症常用药“Fosamax” 两年后就会出现食道癌;再加上之前抗忧郁症药可能诱发自杀的传闻,实在令人对于药物的负面影响倍感惊心!

在新的一年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更健康、更快乐,而食物里头就含有简单的密笈,只要我们吃对了,就可以挥别常常导致副作用的药物,轻轻松松得到平安、喜悦和快乐,谨节录下文与您分享:

~~~~~~~~~~~~~~~~~~~~~~~

10種快樂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多親近哪些會帶來健康的快樂食物?
文.黃惠如 (康健雜誌 24期 )

1 深海魚
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不只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他們把魚當作主食,無論是芬蘭、英國、美國的研究都發現相同的結果。
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鬱藥如碳酸鋰有類似作用,即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2 香蕉
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alkaloid)的物質,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

3 葡萄柚
葡萄柚有強烈的香味,可以淨化繁雜思緒、也可以醒神,芳療師傑佛瑞說。
葡萄柚裡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C也可以抗壓。
最重要的是,在製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吃維生素C,可以平均提高學童智力測驗5分。

4 全麥麵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雖然效果慢一點,更合乎健康原則。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來發現微量礦物質硒能提振情緒,全穀類也富含硒。

5 菠菜
醫學文獻一致指出,缺乏葉酸會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等。
麥克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控制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憂鬱症。
什麼是富含葉酸的食物?菠菜最多,幾乎所有的綠色蔬菜、水果也都有。

6 櫻桃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anthocyanin)的物質,可以降低發炎,密大的科學家們認為,吃20粒櫻桃比吃阿斯匹靈有效。

7 大蒜

德國一項針對大蒜對膽固醇的功效研究,從病人回答的問卷發現,他們吃了大蒜製劑之後,感覺比較不疲倦、不焦慮、不容易發怒。

8 南瓜
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
南瓜派也被認為是菜單上「最聰明」的甜點。因為每吃一口南瓜派,就會同時攝取3種類胡蘿蔔素,這對預防心臟病、抗老化都十分有用。

9 低脂牛奶
紐約的西奈山醫藥中心研究發現,讓有經前症候群的婦女,吃了1000毫克的鈣片3個月之後,四分之三的人都比較不緊張、暴躁或焦慮。
日常生活中,鈣的最佳來源是牛奶、優格和起司。幸運的是,低脂或脫脂的牛奶擁有最多的鈣。

10 雞肉
英國心理學家班頓和庫克給受試者吃了100微克的硒之後,受試者普遍反應覺得精神很好、更為協調。美國農業部也發表過類似的報告。
硒的豐富來源有雞肉、海鮮、全穀類等。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展望2009

新年快乐!

挥别充满动荡、焦虑、失落和考验的2008年,终于可以迎接象征常常久久的2009年了,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您期待些什么?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愿景:学生希望以最佳状态上考场,顺利过考关,还要考到骄人的好成绩;半身不遂低收入家庭:希望有人代劳帮忙缴水电费;刚结婚的执行人员想升级当爸爸;中小型企业希望减税减租降成本;新移民则企盼公司企业裁员时不只考虑国籍,而是留下真正有用的人!

很多人担心经济风暴的威力到了今年才会沉底显现,我们当然不可以掉以轻心,但相信在危机中,也正是蕴藏了转机,让大家更冷静地检讨、反省,思索能迎接挑战的应变策略,或借此沉潜,静观自得!

在未来的一年,辅友会仍旧期待与大家共度,一起关怀社区和人文,及时分享必需的辅导和心理资讯,以及能够激励人心、陶冶性情的好文章;当然,也愿意聆听大家的心声,陪伴您度过欢欣或悲凄的时刻!

我们也会顺应读者的反映做一些调整,让版面和内容应和时代的潮流,走向“轻薄短小”,尽量以比较轻松的笔调来诠释和表达,希望让大家在浏览时不至于有压力,也期盼您给与更多的意见,让此博客更贴近您的需要!

谨此祝愿您在2009年里快乐满满、幸福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