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9年12月10日星期二

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身为父母的是否知道这三个叛逆期会在什么阶段出现呢?而父母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23
•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2—3岁,这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的阶段。
• 面对两三岁孩子的不听话、难管教,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轻则指责说教,重则打骂。其实,两岁是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在长大,有了主见和独立意识,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
家长要怎么做?
1不要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予以积极回应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某种要求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心疼而缴械投降,而是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疼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2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然后帮助孩子化解负面的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当他们生气时,要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语攻击来表达。
3鼓励孩子的自主性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然后自己动手吃饭穿衣。
第二次叛逆期:79
  7—9岁,是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少年的阶段。
  强烈的逆反心理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他们赖床、不收拾房间、挑食,做作业拖拉、看电视毫无节制、厌学,爱和父母对着干等。
  这是因为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了很多知识,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自己以为已经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于想挣脱家长的掌控,于是处处和父母唱反调。
  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细心、耐心、爱心和一些聪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家长要怎么做?
1 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岁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家长如果过分地限制,当孩子感觉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和父母反抗,要么顶嘴,大吵大闹,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要么是沉默,用冷暴力来对抗父母的权威。这样一来,只会对亲子关系雪上加霜,让亲子沟通更加困难。
2、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可以温和地与孩子探讨将来,利用梦想来点燃学习热情;孩子不爱读书,家长除了做好榜样以外,还可以常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孩子考砸了,家长首先不要沮丧,耐心地安慰孩子;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不要吝啬表扬……
第三次叛逆期:1215岁的青春期
  从青春期一开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想法和行为都将产生剧烈的变化。这让他们就像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爱发脾气,不听话。而这股力量就是荷尔蒙。
   科学家发现,荷尔蒙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地方——杏仁核特别活跃,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而掌管理智、决策的大脑的总指挥额页,一般要到2025岁成熟。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荷尔蒙折腾得阴晴不定,晚熟的额页又不能出来控制局面,从而整个人显得冲动不理性。
  父母如果强行管教,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摘自新浪育儿2018-05-16

2019年12月1日星期日

幼儿园孩子回家爱告状,说得都是真的吗?

“老师把我推下楼了”幼儿园孩子回家爱告状,说得都是真的吗?

“妈妈,今天老师抽了我一巴掌。
妈妈,今天小朋友们压在我身上,我快不能呼吸了。
妈妈,今天老师吼我,还把我推下楼了。
当孩子放学回家后,跟你告状白天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你会是什么心情?是冷静思考一下孩子说的真假,还是立即打电话质问老师?
案例一
妞妞妈讲述:
有一次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膝盖上破了一块皮,我问他是自己摔的吗?他说是两个小朋友欺负他,将他推倒在地的,而且是谁推的、怎么推的,每个细节都说得很清楚。我想老师也太不负责任了,很气愤,正想打电话给老师,孩子他爸回来了。孩子爸说孩子膝盖上的伤是早晨送去上幼儿园的路上,不小心摔的。不知道儿子怎么会撒谎?
案例二
天天妈讲述:
有一天去接孩子放学,他跟我说,因为他不小心撞到别的小朋友,老师惩罚他,把他从楼上推下去了。我大惊失色赶快检查孩子身上有没有受伤,因为孩子从来不说谎,我一度相信孩子说的是真的。我生气地打电话质问老师,也不想多听老师解释,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一位家长跟我说,她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她送孩子入园时,看见我儿子在教室里横冲直撞,把一个小朋友撞倒在地,小朋友哇哇大哭。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儿子,并要求他向被撞的小朋友道歉,但老师并没有动手打人,也没有推我儿子下楼。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在这件事上冤枉老师了。
当家长第一次听到从孩子口中说出和事实不相符的话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是从哪里学的?紧接着,家长会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且慢,家长在责怪孩子之前,先要明白: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当你带孩子从公园里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时,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有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想象和说谎混为一团,这样的责怪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 吸引家人的关注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 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美国着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面对孩子的说谎,家长该怎么办?
• 不逼问孩子:你做了吗?
家长如果明知孩子说谎了,就不要对他一再追问。追问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加深了孩子心里的内疚和不安。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 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
当家长怀疑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不轻易贴标签
孩子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可能会促使他今后更加用心地说谎。
•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要严加指责,否则导致孩子被迫说谎。孩子由于目测力、眼手协调能力、空间知觉等能力发展不完善,常常会事与愿违地出现过失。比如他想把杯子放到桌上,结果却因放不准而失手打碎了;想帮妈妈洗袜子,结果却弄得满地都是水等等。针对这样的过失行为,家长要以信任和爱护的态度帮助孩子,让他们信赖成人,敢于在成人面前说真话,承认自己的错误。
• 帮孩子改正错误
孩子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说谎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行动帮他一同改正和补偿这个过错。例如让他去拿一块抹布,把洒在地上的水擦干净。让孩子知道即使犯错,家长也会包容,不需要撒谎,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同时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孩子的话和事实不相符,有其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原因,也会受到家长无意识的榜样或者不当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家长要走进、了解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同时,对我们的教养方式也要善于总结、反思和适时改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自搜狐网2017-09-26

2019年10月1日星期二

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是用喊的?

文:天天好心情

前言:筆者好像是多年沒用喊來溝通了

~~~~~~~~~~~~~~~~~~~~

一个老师问他的学生以下的问题:

"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而已,你还是用喊的,难道不能小声的说吗?为什么总是要用喊的?"
老师又问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
老师满意的。

最后老师解释说:
"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更大声........" 老师接着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怎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的,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老师做了一个结论:
"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自然的过了几天,等到心的距离已经比较没有那么远时,再好好的说吧!!"

~~~~~~~~~~~~~~~~~~~~

2019年9月1日星期日

花卉艺术治疗


花卉艺术治疗,是作者结合自1980 年以来就一直从事插花艺术教学,以及在2000 年加入辅导义工至今,经过多年实践历程成果。

文:恩昡

过去的人生经历,在情感上与情绪上都曾经让我承受极大的冲击与伤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过的非常的艰辛,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由于众多的被伤害,致使我害怕与其他人事物建立关系,在情感与情绪上退缩、封闭自己。
学习插花艺术,不仅是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因此获得情绪上的安抚。
选择学习辅导课程,则是为了寻求解救自己的灵魂和肉身的苦难,最终获得解救及成长。

在插花艺术的学习过程与教学中,我逐渐习得如何将自己的心思与情绪放松,如何感受到花与叶给我带来的宁静与温馨。无限情感上的伤害在插花的过程渐渐的被抚平与治疗。每当我行走在大自然中,就会觉查到自大自然里蕴藏了无量的能量,藉由植物里释放出的正能量气场,我许多负面的创伤被抚平与疗愈了不少。

在学习辅导课程与参与辅导义工的过程中,让我能深入地探索过去诸多情感与情绪所受到伤害的根源。一个原生家庭的组合是由两个在不同家庭成长中的伴侣所组合,每个个体都承受了各自家庭中所遗留下来不同程度的爱与伤,在成长的经历中,也遇到不同程度的爱和伤。为此每个人在情感与情绪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如何面对与处理这些伤,自己都得学习宽恕与放下;人生才能充满正能量与幸福感。

将花卉与心理疗愈结合在一起,是在自我实践中,成了花卉艺术治疗的轴心。
它是将过去一项尚未完全处理好的纠结,通过花卉艺术治疗来加以分析、思考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及情绪的纠结,以干枯的叶子和凋零的花朵和花瓣来呈现这个纠结的形成;让自己能经过思绪整理后,愿意对这项纠结做出回应与改变,并且要以行动去从新处理这项纠结中的关系。接下来,就以新鲜的花材 -- 叶子和鲜花及花瓣来呈现及表达改变的意愿。
在整个过程中个案必须认真思考在不同的角度、思维、情感及情绪中去贴近纠结事件过程中,其他的人、事、物的感受是什么,然后以同理心、包容心及他人的角度来审视其中所包含着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情绪,之后勇敢地正视它、处理它、放下它,使这个纠结获得完美的解决。
通过呈现出来的花卉艺术,让个案能更了解自己该如何面对心坎里的负面情绪,然后愿意积极地面对与处理。之后能充满正能量,重新再度面对其他纠结。

花卉艺术治疗也配合冰山理论,每次只针对一件事来进行情感、情绪及行为上的探讨。
在探讨的过程中思考是否自己有意愿先做改变。先从自己的情感、情绪及态度作改变后,再探讨以怎样有效的行动来宽恕、接纳对方,并放下自己的包袱。
我感谢所处的机构给予我实践这门花卉艺术治疗的机会。期望这花卉艺术治疗也能提供另类的治疗的果效。




花卉艺术治疗工作坊回馈:
 老师示范引导学员去做。
 利用新鲜和干枯花草来构思过去创伤事件与未来改变的展望。
 很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活动。

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

■降低看护者的压力是防止虐待的良方■

在新闻或报纸上常有令人难过的虐待新闻,如摘要在篇尾的“2019年7月1日 晚报网: 妇女疑虐待老妇”。
身为辅导员,更会着重思考如何降低及防止悲剧的再发生。以下是本会资深辅导员的分享。

~~~~~~~~~~~~~~~~~~~~~~~~~~~~~~~~~~~~~~~

如果如晚报网报道,痴呆症老妇在大庭广众之下尚且被女佣不当虐待,若是在家里,主人不在或是家中没有装置闭路电视,老妇更不知曾被虐待了多少次。
新加坡的老人问题如同全球趋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家里有洗肾病患,中风或是痴呆症的老人,子女的压力也大,对于女佣的需求更是迫切。然而要找到有爱心又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女佣也不容易。
多数女佣都是举债而来,欠下大笔中介费,才顺利进入新加坡。女佣初期工作好几个月的薪金很大部分都被扣除给中介。在女佣最需要寄钱回家之际,常常无法圆梦。乡愁加上担心远在他乡的家人的生活困境,常给女佣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也间接影响了女佣的看护表现。一些不肖商人看准了女佣的需要,预先借钱给她们,再收取高额利息,导致女佣陷入另一波的阿窿漩涡之中。
女佣今日的困境和衍生的社会问题,除了雇主自己要多给予女佣关怀及协助,期许政府或人力部能拟定政策为女佣政策把关。例如,不能够让中介拿走了女佣最初工作的几个月的全额薪金,协助女佣至少也有半个月薪金可以寄回家,这样就可以避免女佣需要向非法大耳窿借贷的事频频发生。再者,希望政府能考虑提供女佣短期免费看护课程(Caregiver Course), 课程导师可以是本地的在职或是退休护士,课程结束之后,颁发给女佣证书。持有证书的女佣,方可被聘请进入那些家里有需要被看护的老者家中。
研究显示,看护者患上抑郁症的机率偏高,尤其是照顾痴呆症病患的看护者,更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过去也有发生过看护者谋杀了老人家的悲剧,也有看护者把痴呆症妈妈杀死了,然后自己自杀。
看护之路不易行,唯有靠各方的努力与支持,才可以打造一条平坦的看护之道。
(辅友会 资深辅导员 宝珠)
➖➖➖➖➖➖➖➖➖➖➖➖➖➖➖➖➖➖➖➖➖➖➖➖➖➖➖➖➖➖➖
晚报网: 妇女疑虐待老妇
视频网络疯传
发布/2019年7月1日 9:08pm
在公民记者网站Stomp分享视频的网民目睹了事发经过。(取自Stomp)
拿水瓶硬往老妇嘴里灌,并对她身体不同部位又捏又推,一名妇女的这些行径遭网民拍下后,如今在网络疯传。在公民记者网站Stomp分享该视频的网民说,她在6月29日晚上约7时15分于芽笼峇鲁巴刹和熟食中心,看见一名妇女疑似虐待一名坐轮椅的老妇。当时她们身旁,还有一名相信是老妇丈夫的男子。该网民说,她看见妇女用手大力戳老妇的脸,甚至将老妇的手往后弯而且还大力捏。网民说,妇女将手指塞入老妇嘴里,试图将食物取出的举动,尤其令她无法接受。

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

《请多关注你周围的看护者》

2019年7月9日的《联合晚报》一则令人心酸新闻(摘要请看本文尾段)
本会资深辅导员特别来稿提醒国人要《多关注你周围看护者的心理健康》

•家庭大悲剧! 儿疑杀母后坠楼死•
母亲: 82岁患有痴呆症并且不良于行,长期靠轮椅行动。
儿子: 54岁 (看护者)

~~~~~~~~~~~~~~~~~~~~~~~~~~~~~~~~~~~~~~~

我不只一次强调,有研究显示,半数的看护者会患上抑郁症,看护痴呆症病患的压力,只有身临其境的看护者才知道,如果没有舒解看护压力(Caregiver Stress), 长期累积下来,严重者就会与被看护的痴呆症病患同归于尽,以下这起看护痴呆症病患的家庭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可以的! 

•如果对痴呆症的认识普及化,专业的医护人员不断开展公共教育,让人人都知道何谓痴呆症? 如何预防和护理? 就可以大大减少看护者的压力。

•希望政府的政策,社区医院,辅导中心,家庭服务中心,能更积极主动接触痴呆症病患和他们的看护者,提供实质的资讯和帮助。例如看护者也需要有休息的空间,如果公积金局允许被动用病患和其家属的保健户口里的钱,让会员每个月可二次聘请专业的护理员登门拜访痴呆症病患和其看护者家属,这将有助于舒缓看护者的无助与压力,也将大大减少同归于尽的悲剧重演。
(注:政府将在明年2020年推出的终身护保计划,是一份重度残障保险,立国一代在2021-2023年间加入,可获得最多4000元的加入奖励金,将能协助 “失能”立国一代应付长期护理费)

•希望政府能投入资金正视痴呆症问题的研究; 培训更多前线的痴呆症专门看护者和辅导员; 成立一站式的痴呆症看护者支援小组; 把所有痴呆症和家属看护者的资料都记录在案,定期给于跟进与支援。

•鼓励会上网的民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站查找关于痴呆症的资料,并把所知告诉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不懂得上网者。久而久之,人人懂痴呆症,人人懂得如何预防和看护? 对于痴呆症的认识就能在民间普及化,就不再谈痴呆症色变!

(辅友会 资深辅导员 宝珠)
~~~~~~~~~~~~~~~~~~~~~~~~~~~~~~~~~~~~~~~

WHO世卫: 痴呆症由多种首要或次要影响大脑的疾病引起,如阿尔茨海默病或中风。 痴呆症是全世界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痴呆症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歧视以及诊断和护理方面的障碍。 痴呆症对护理者、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在心理、社会和经济方面。
➖➖➖➖➖➖➖➖➖➖➖➖➖➖➖➖➖➖➖➖➖➖➖➖➖➖➖➖➖➖➖➖
晚报: 小印度惊传双尸命案 ,
儿疑杀母后坠楼死
发布/2019年7月9日 3:23 PM
男子被发现坠死住家楼下不久,男子的母亲也被发现卧尸楼上睡房。小印度的组屋传出双尸命案!一对母子居住的单位案发前曾传出激烈争吵声,过后54岁儿子疑杀死82岁母亲后,自己再坠楼身亡,与母共赴黄泉。这起骇人的命案发生在维拉三美路(Veerasamy Road),今早(7月9日)6时45分接获投报,警方率先接获投报,指一名男子在第637座组屋旁坠楼后当场宣告不治。原本以为这是一起坠楼案,没想到45分钟后,警方再接获通报,指在同座组屋的11楼单位内,有一名八旬老妇倒卧家中,引起邻里和坊间议论纷纷。记者从邻居口中探知,两名死者是母子关系,两人住在这里超过30年,老妇另有三名孩子,两名女儿定居国外,另一名儿子在数年前也搬离此单位,所以单位只剩下两人相依为命。
邻居王先生(72岁,退休人士)受访时指出,有其他邻居在今天清晨时听到单位内传来激烈争吵声,当时邻居不以为意,没想到事后竟发生如此悲剧。不过也有邻居指出,老妇患有失智症并且不良于行,长期靠轮椅行动,偶尔也会听到老妇在家中大喊大叫,所以不确定今早该单位是否真有发生争执。据《联合晚报》获悉,坠楼丧命的儿子在事发前,疑将母亲杀死后自己才跳楼,目前警方还在调查此案与两人的死因。
根据记者现场了解,一名邻居今早经过事发单位时从窗口看到老妇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如何叫喊也不回应,所以才立刻报警。
儿子昨天推着母亲“穿美美”外出,让邻居心生端倪。邻居王先生说,星期一(7月8日)晚上大约7时,儿子推母亲坐轮椅外出,二人看出来像是特别打扮了一番,但不确定他们是去哪里。
另一名邻居形容,由于母亲行动不便,儿子除了偶尔带母亲去看医生便很少外出,两人也没有出门用餐的习惯,大家对这对母子昨晚特地打扮外出感到奇怪,唯当时没有特地上前问候。
完整报道,请翻阅2019年7月9日的《联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