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同步成长

在家庭观念逐渐薄弱,一生一世的承诺变得难能可贵的今天,婚外情的个案数字一直往上跳,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提问:

“他说不能辜负那个女人,难道他就可以辜负我们母子3人吗?”

“他怎样可以这样残忍,冷冷的说对我没有感觉了!”

“十多年同甘共苦的感情,为什么敌不过他们几个月的爱情?”

“丈夫对我呵护有加,每天接送我上下班,可是我怎么都忘不了旧情人!”

“我和他无所不谈,在一起好享受当女人被疼爱的感觉,可是面对老公却相对无言,生活平淡无味,我好害怕自己一步步陷得太深了!”

……

的确,一纸婚约不再是恒久的保障,大家都知道婚姻得不断的经营,并保持彼此同步成长。作家丹女昨天在早报专栏发表的“共同进退”也传达了这个讯息,她说:

~~~~~~~~~~~~~~~~~~~~~~~~

在维系一段感情的过程里,要共同进退,要以相等的速度一起前进,是最难的却也是最必要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采取了飞跃的方式,像大鹏鸟展翅;而另一个人则固步自封,走不出原有的框框,过了几年,他们就不在一个线上说话了。从前,他们能够“眼睛对眼睛”(see eye to eye),但现在却是根本看不到对方在哪里。

她记得小的时候,父母亲带她到戏院看戏,是中侨放映的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有一套戏像是潘虹演个乡下女人,男人到城镇里工作,变得复杂了,眼界开阔了。他回头看自己乡下的媳妇,不是不好,也不是当年不爱她,但媳妇只能和他谈“猪圈里的母猪又生了几只小猪娃”的琐事,没有办法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憧憬与烦恼。于是这个男人便爱上了别的女人,一个更能够与他分享当下的女人。

~~~~~~~~~~~~~~~~~~~~~~~~

这就是生活的现实面!当女人因为对家庭的承诺、儿女的责任感,而选择离开职场,成为专职的家庭主妇后,万不可就只埋首柴米油盐,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言语乏味。还是要保持自己持续的成长,对时事、科技、社会的进展仍得敏锐的观察和学习,拓展自己的生活圈,活得精彩亮丽!

就像丹女的陈述 “她选择生命,她的男人便无可选择地选择了事业。她的男人就必须代替她去完成她对事业的追求,而她则为她的男人完成生命的灿烂与自由。在这个前进的旅途中,谁都不能落后。他们得以同样的速度和节奏,互相激励彼此,保持着关系的平衡与完整。”

当然,无论男女,其实对伴侣的要求都是蛮高的,尤其现代的女性常常比男性更渴望成长、更积极求知,她们也像文中所言:

~~~~~~~~~~~~~~~~~~~~~~~~

从前的案例,总是男人开阔了眼界,男人嫌女人落后。但今天的世界,女人也因为工作念书的关系,反过来也可以嫌自己的男人跑不过自己。现代的女人是复杂的。一方面,她的好胜心和狠劲儿比男人都厉害;一方面,她又要求自己的男人跑在前面,是她累的时候可以依靠的臂膀,是她彷徨的时候可以信赖的灯塔,是她无助的时候可以隐居起来的山林。

~~~~~~~~~~~~~~~~~~~~~~~~

男士们是否倍感压力呢?

夫妻的相处讲究的是彼此的信赖、扶持和共同成长,只要两个人坚持牵着手,必要的时候互相拉一把,就一定可以白首偕老!

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

善用寓言

从小我们就读了无数的寓言,它运用拟人化的方法,藉由动物等的行为,告诉我们简单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记得老师总在阅读后询问学生们有什么感想,学习到什么?

在年幼单纯的世界里,大家几乎都是标准答案,到了青少年的反叛期,很多人对于如此分是非明的“样板”开始不以为然,结果常引来反效果。

在新一代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的是思考和创意,对于寓言的运用便有了不同的层次。

就像今天的早报客串篇,关爱孩子的家长提及他所阅读的微型小说 -- 作者藉由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和狐狸”,发展了一段新的寓言:

“乌鸦和狐狸”描述有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路过此地的狐狸看见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他便站在树下,夸奖乌鸦身体魁悟、羽毛美丽,应该成为鸟类之王,若能唱出美妙的歌声,那就更当之无愧了。乌鸦为了要显示他能唱歌,便张嘴放声大叫,而那块肉掉到了树下。狐狸跑上去,抢到那块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读了这故事,老实说现代的孩子们多倾向赞扬聪明的狐狸,而不同情上当的乌鸦!所以当老师要求学生们“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时,多数人都一面倒,对乌鸦批评告诫一番。

仅有一位同学同情乌鸦的境遇,她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老师责骂她是非不分,将来难有作为,但事实是女孩后来成为社会名人。

这位家长很庆幸自己的孩子们也深具同情心,懂得在别人难过、失败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要对乌鸦说“你不要难过,我去把肉抢回来给你。”

说到底,不管是老师或这位家长可能都有些可以再琢磨的地方。

近三百年前的社会,卢梭埋怨寓言把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要不得!现代的学者钱钟书也抵制寓言,因为寓言把孩子教得简单、幼稚了,很可能以为现实世界也像寓言里的动物们是非分明,善恶皆有公平果报,那么将来到了社会上就难免吃亏上当。

如此截然的对比,实在让我们笑不出来,或许我们的社会确实是愈来愈复杂了!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运用寓言的时候要更开放、更鼓励孩子多方面的思考,不要有自己的预设立场,顺着孩子的方向和他们再更深入的探讨,譬如:“你能够安慰别人,见义勇为真是好孩子,不过这样乌鸦会不会不懂得保护自己呢?”“如果你来为这个故事写个后续,下一次乌鸦又衔着肉,碰到了狐狸,你想会怎么样?”

用轻松的心情,赞美孩子值得鼓励的思维和理念,挑战他们尚未成熟的部分,允许天马行空的思考,寓言还是一项可用的工具!

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做孩子的伯乐!

和一位中年的失业汉谈话,他失落的抱怨生命中从来没有遇到贵人,他的父母和兄弟都瞧不起他,看死他一辈子不会有大成就!他自己很想闯一番事业让家人对他刮目相看,但总觉得自己欠缺了一些运气,到头来老是失败,现在连工作也丢了,更不敢让家人知道,他觉得自己很无能,而且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潜能,记得听过这么一段话:一只鸟吃了一颗小果子,飞越长空时,大了一坨便,粪便里的种子落地生根,在地上又长出了一棵果树来!在这生命循环的过程中,小鸟、果子、大便都有它的功能和使命,缺一不可,而这当中并没有贵贱高下之分!

父母、老师是影响孩子最直接、力量也最强的对象,如果我们能欣赏孩子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肯定和支持,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发挥生命的潜能;相反的,假使我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并不断打击他的自信、贬低他的自尊,那么他可能真的从此抬不起头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马,就靠你这位伯乐去赏识他、发掘他!

下面这篇“生命潛能 ”和您进一步分享鼓舞孩子的奥妙!

~~~~~~~~~~~~~~~~~~~~~~~~~

2008/2/13 作者:一郎

跳蚤能跳多高,您知道嗎?有人為了證實跳蚤能跳到牠自己身長好幾百倍的高度,曾做了以下這樣一個實驗。

將一隻跳蚤放進一公尺高的透明玻璃缸裡,跳蚤立即跳了出來,重複幾次、同樣的結果後,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加了蓋的玻璃缸裡,跳蚤照樣跳,但一跳就撞到玻璃蓋上,一次次的跳,就一次次的被撞;一陣子後,跳蚤學乖了,改用少一些的力氣去跳,所以就不會撞擊到這個蓋子;這時,輕輕拿開玻璃蓋,跳蚤仍只能跳這個高度。

第二天,改用一個高五十公分的玻璃缸罩著跳蚤,跳蚤一次次的撞到後,再也跳不出超過五十公分的高度;第三天,換高二十公分的玻璃缸罩著跳蚤,跳蚤跳的高度又降為二十公分;第四天,實驗者只用一塊玻璃板壓著跳蚤,跳蚤只能在玻璃板下爬行。到了第五天,拿開玻璃板後,跳蚤只在桌面上爬行,再也不跳了。

是不是很多人也跟這隻跳蚤一樣,受到某些外界的束縛後,就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對任何事不再勇於嘗試?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即使在沒有任何制約時,是不是也完全失去企圖心、封閉自己的潛能呢?如果是您,您願意這樣過一生嗎?

其實,這隻跳蚤並不是從此就過著爬行的生活。實驗者一次不小心將酒精燈打翻,跳蚤眼看火就要燒到的瞬間,猛力一跳,又跳到超過牠身長好幾百倍的地方。

人的潛力也是無限:「人,要像皮球一樣,打擊越大,跳得越高;心,要像麵糰一樣,越搓越揉,韌性越強。」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能燃起一把改變逆境的熊熊烈火,跳脫舊思維,走出新天地。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

癌症細胞

台湾暨南大学教授李家同关怀环境,悲天悯人,他所写的文章常引起很大的震撼,也是本地读书会最受推崇的作家之一。

上个月他对台湾高中精英生演讲,主题是「人类面臨的重大问题」,当提及印度贫穷,导致“成年人在垃圾堆中找食物,還有人看到廟裡猴子有很多食物吃,竟向猴子要東西吃”,结果学生在台下哄堂大笑时,他气得中断演讲,他说:「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我們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看見世界真相,不是只在台上唱歌跳舞。」!

不要對悲慘的事笑得那麼開心!」教授的痛心疾首我们可以理解,尤其是相对于他曾发表的以下这篇文章,早逝的同学肯定对他的生活哲学有重大的影响!

文章中他重复以“他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带动大家的悬念,也让我们不断地思索张先生自己和儿子都是癌症医生,为什么罹患癌症的他这么快就走了?我们都是地球上的癌症细胞吗?在生命中怎样能平衡自身的享受与旁人的贫穷和饥饿?当患病时,如何透视苟延残喘、积极求存和清明自主、保留尊严?这是篇让我们深思的文章,和您共享。

~~~~~~~~~~~~~~~~~~~~~~~~

老張是我們高中同班同學中唯一念醫學院的同學,他是癌症醫生,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學聚會,老張一定會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時候他會請客,偶爾同學中有人發生一些經濟上的困難,他也會慷慨解囊。雖然老張對人很慷慨,卻過著很簡樸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車來聚會,他也乘公車離開,現在有了地鐵,他當然都乘地鐵。他也從不大吃大喝,我的感覺是,老張非常不喜歡過非常舒適的生活。

我們都是六十二歲左右的人,快到退休年齡,卻沒有人真正退休。大概四個月以前聽人家說,老張退休了,醫院還為他舉行了一個退休儀式,而且聽說場面有些哀傷。我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正想打電話給他,沒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家書店碰到了他,他正在買偵探小說,看到了我,高興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找了一家環境優雅的咖啡館,坐下來大談他所喜歡的偵探小說,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張瘦了一些。

老張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我已經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動地告訴我,他得了癌症,已經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對我來講,這真是青天霹靂,也沒有問他現在有沒有治療,因為我想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應該知道如何治療。離開咖啡館的時候,下雨了,我替老張攔下了一輛計程車,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老張乘坐計程車。

一個月以後,老張來埔里找我,他的兒子開車送他來,他的兒子也是癌症醫生。我們一起去了附近的農場看油桐花,那裡的油桐花種在道路兩旁,大樹成蔭,車子開過滿地的白花,真是奇景。老張雖然時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說不虛此行,因為他以後再也看不到這種遍地都是白花的情境了。除了看花以外,老張也對我們的多媒體系統有很大的興趣,我們的研究生替他表演了好多有趣的系統,老張仔細地看這些表演,也問很多有道理的問題。

這也是我看到老張的最後一次,不久,老張就去世了。我當時心中納悶,為什麼他走得這麼快,以他的專業素養,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療也一定是最好的,為什麼他這麼快就走了?

我們都收到了訃聞,訃聞中除了絕對婉謝花圈這些玩意兒以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請求,請大家在指定的地點坐他們家租的遊覽車去,訃聞中好像拒絕任何人開汽車去參加葬禮。老張的葬禮,來了一大票名醫,他們都面容嚴肅,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的名醫,更加深一個疑問,為什麼老張走得如此之快?

謎底終於揭曉了,老張的兒子致詞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個我們都不知道的故事:老張從頭到尾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為什麼呢?老張的兒子在禮堂中放映了一段錄影帶,在這段錄影帶中,老張解釋了何謂癌症細胞。我們常以為癌症細胞是不健康的細胞,其實不然,癌症細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別的細胞雖然會分裂,但分裂會有止境。癌症細胞的分裂永遠不會停止,不斷的分裂需要養分,但是人的養分有限,癌症細胞的不斷分裂,最後將其他正常細胞的養分吸取得一乾二淨。

因此老張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癌症細胞,因為我們太健康,所以我們吃得多,因為我們有錢,所以我們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這麼多資源,我們用得多,其他人類就倒楣了。老張在錄影帶中一再地強調,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他也一再地提醒我們,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地吃遠洋的魚,全地球海裡的魚只夠我們吃一天,他一再地問一個問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地享受,地球上的資源能撐多久?舉例來說,四十年後,石油就用光了。

老張的錄影帶也介紹了非洲二千五百萬人得到了愛滋病的慘相,這一段的聲音被消除了。但這一段靜寂的錄影帶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

老張的兒子沒有解釋為什麼老張不願意接受治療,那一段沒有任何聲音的錄影帶解釋了一切,老張早就對於他的生活好感到內疚,所以他一直儘量地過得很簡單,最近非洲大批人得到愛滋病,卻沒有人得到任何治療。歐美雖然有治療愛滋病的藥,但這些非洲窮人如何有錢買這種藥呢?這種情形也使老張很難過。

老張熱愛生命,但是他不願他的生命影響了別人,他不願意看到自己太健康,太健康就是癌症細胞了。

最後,老張提到他自己的病,他說他的病是不可能痊癒的,花了很多錢以後,他可以多活三至四年,在這三、四年內,他所能做的非常之少,所以他不願意為了他的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費人類大量的醫藥資源,有這麼多非洲人死於愛滋病,他實在是沒有興趣去接受治療了。

老張的兒子也在葬禮上告訴了大家,老張臨死以前,捐了大筆的錢給一個慈善機構,專門用作醫治非洲愛滋病人之用。

老張如果多活幾年,也許可以醫治一些人,但是他的拒絕治療,卻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撼教育。前天,我們同學會,每人一個盤餐,大家不發牢騷,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我家現在平時只開電扇,有客人來才開冷氣。我們也越吃越簡單,每次餐後有香蕉吃就心滿意足矣。

我住的是公寓,有時難免想念當年在美國住的獨門獨園的房子,現在我的想法也改了,如果全台灣的人都這樣住,台灣恐怕會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綠水,全台灣只看到房子了。

老張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生活得太好,我們不該是癌症細胞。我們應該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留給別人。老張瀟灑地離去,使我們可以瀟瀟灑灑地活著。我們都輕鬆多了

【2001-08-02/聯合報/37版/聯合副刊】

2008年2月25日星期一

永不离弃

随着人口老化,以“老人痴呆症”为主题的电影也愈来愈多了,前阵子电视播映的“note”里,丈夫把夫妻俩克服万难终于结合的经历写成了手札,每天到老人院一点一滴的读给失去记忆的妻子听,就等待她最后可能的短暂清醒,和他深情拥抱,互道思念,而后隔天一觉醒来,妻子和他再度成为陌路,他又得再从头来过!

最新的“Away From Her”为Julie Christie赢得了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却在今早的奥斯卡奖里报冷落败。影片中的她因为自己的痴呆症日益严重,而要求入住疗养院.。当遵守院方规定在首月不得探访之后,丈夫发现携手将近50载的妻子已经不认得他了,并爱上了别人…。

当患病的人已经不复记得往日恩情,头脑清醒的人是否就可以转身而去?

2月22日龙应台在早报专栏发表了“散步”一文,描诉她回家乡陪伴罹患“老人痴呆症”母亲过年的情形。

老人家应该是不懂得年节的意义了,到了大家都入睡的深夜,她却无法成眠,过往的记忆像走马灯般胡乱地浮现,分不清楚何年何月了:

~~~~~~~~~~~~~~~~~~~~~~~~

陪母親臥床,她卻終夜不眠。窗簾拉上,滅了大燈,她的兩眼晶亮,瞪著空濛濛的黑夜,好像瞪著一個黑色的可以觸摸的實體。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見的東西。她呼喚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趕校車,不要遲到了,便當已經準備好。她說隔壁的張某某不是個東西,欠了錢怎麼也不還。她問,怎麼你爸爸還沒回家,不是說理了髮就馬上回來嗎?

我到廚房拿熱牛奶給她喝。她不喝。我撫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個嬰兒,但是她安靜了一會兒又開始躁動。我不斷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窩裡,她又固執地將我推開。我把大燈打開,她的幻覺消失,燈一滅,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遠、且真且假的徬徨迷亂世界。

大年初三,二零零八年的深夜,若是從外宇宙看過來,這間房裡的燈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時,我下了床,光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說,「媽,既然這樣,我們乾脆出去散步吧。」幫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圍上圍巾,然後牽著她的手,出了門。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路底有一家燈火通明的永和豆漿店,我對她說,「走吧,我帶你去吃你家鄉浙江淳安的豆漿。」她從夢魘中醒來,乖順地點頭,任我牽著她的手,慢慢走。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

读着她彷拂“云淡风轻”的叙述,却总让人的心不由得揪了起来!照顾痴呆症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所秉持的应该是一份不离不弃的承诺,世界因为这样不计回报的爱而美丽,让我们为这些伟大的人们鼓掌!

2008年2月22日星期五

两性的课堂

扰攘一时的“欲照”风波,随着男主角现身道歉,可能暂时画下了句点,但事件的影响却值得我们探讨。

还记得前阵子早报报导某个婚姻介绍所在招收男会员时,会先通过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问卷,在十分钟内把会员从出世到10岁的童年回忆查得一清二楚,然后才帮他介绍适合的对象。

有别于长大成人后自己重新建立的再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父母(或祖父母)照顾的家。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经验,尤其是父母之间关系和父母同自己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的种种经验是塑造人的个性的关键因素,对成长后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报章描述“欲照”风波的男艺人童年时父母离异,父亲被怀疑是同性恋。他从小经常见不到父亲,到了中学阶段才明白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感觉自己被欺骗。而在国外长大的他,13岁即失身于年长的女黑人,过后自己在情场也遭受女友和好友的双重背叛。

是否这样的成长过程对他造成影响,使得他有异常的性癖好,无法从正常的性行为得到满足,而一定得藉由拍照(犹如在旁人观看下进行活动)或事后的观看获得?又或者他成了自恋狂、收集狂?

确实的症状无法从报导中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过程中如此倾心、专注于大量的拍摄,绝对不是一般人想像中开放人士的性情趣而已,所以说到底他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当然,童年经历并非绝对!前两天CSI剧集演绎了令人反思的对比:同样在年幼时遭受父亲虐待、殴打的两个男人,一个成为勇敢睿智、成熟体贴的警官;另一个却为童年的遭遇,责怪其他兄弟见死不救,而一一将他们谋害。

究竟心理的黑洞要如何弥补,是打开心房,让阳光照射进来?是任其发臭,独自品尝苦楚?还是怪罪他人,进行报复?又或者像这位艺人茫然不觉自己的缺口,而连累了身边的人?

在事件中对涉及的女艺人,有些觉得她们是受害者,有的则认为她们太傻,不懂得保护自己,而也有人发出谴责,因为辜负了大众的期待。

确实公众人物有一定的影响力,人们也以其建立的形象给予定位。就像当年梁实秋在元配去世后发表字字血泪的“槐园梦忆”,多少人还感怀于他和季淑女士将近50载的鹣鲽情深、夫妻恩爱生活时,他却对比小他30多岁的女歌星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在妻子逝世一年后即再婚了!又像一向来正直、清心寡欲、强调自省的作家林清玄,他的每一本书都被当时的台湾人奉为心灵圣经,无不一一拜读,结果他的外遇和接下来的离婚,击毁了自己的前途,也打破了无数人心中神圣的庙堂!

人性原本就有脆弱、生活也有隐私,但成为公众人物成名的背后,就有它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像贪官喊廉,大家自然无法接受,而有所责难了。

不管如何,当事人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我们理应给予成长的机会,为人父母也不妨藉此和子女探讨在两性交往中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童年经验、尊重对方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免留下遗憾!

2008年2月21日星期四

指导孩子安全上网

电脑犯罪愈来愈多,身为家长常常担心孩子下载非法软件而触犯法律、感染电脑病毒,或者接触一些危险区域,如:浏览色情、暴力的网站,涉及互联网罪案、网上骚扰、被网络清谈室出没的恋童癖者、侵入电脑安全网等,可是却求助无门。

早报昨天报导了 商业软件联盟(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同英华学校(巴克路)、知识产权局和媒体发展管理局合作,推出了网页B4USurf(http://www.b4usurf.org/),宣传网络安全。

这个网站分别为青少年(13至18岁)、家长和教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讯息,而针对家长督促和指导孩子的网上行为,它也有一些小贴士,现翻译于下,让关心孩子的父母亲们参考:

家长指导孩子安全上网六个要诀:
  1. 电脑术语:本身要了解关于下载,档案分享及其他电脑用途的技术和通俗用语。

  2. 适当和合法:了解合法与非法使用电脑和软件的分野。举例来说,个人自我创造的作品可以合法的P2P网络共享,但未经允许分享有版权作品,是非法的。

  3. 风险和后果:和子女讨论非法共享文件,下载和拷贝软件,音乐,电影和游戏等的风险和后果。家长也应告知盗版及非法上传和下载对经济的影响,并举出实际的例子说明对他们自己和创作者的后果。

  4. 规则:设定在家里使用电脑的规则。以加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并和学校的电脑使用规则相符。

  5. 提供其他方法:给孩子礼券或另外提供零用钱用在购买正版音乐、软件、游戏等,以鼓励孩子不要非法下载软件。

  6. 多沟通:继续留意孩子使用电脑的习惯。多和孩子沟通以促进对于合法和安全上网的了解。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怎样过日子?

曾经周游列国的人可能告诉你:日子该怎么过其实没有定论,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即使同在一个国家、同一屋檐,每个人的选择也可能不一样,而谁是谁非恐怕任何人也没有资格判断!

2月15日龙应台发表在早报副刊的“丝瓜”一文,提到了两个对比:

有位学者到贵州考察,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 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仍旧蒙蒙地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

“为什么看呢?”

“没事干啊!”

学者明白了。一亩地,那几个人也就够了,其他的人真的没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着,可能潜意识里也是一种“同舟共济”的表达吧。 蹲着的人们这回转过头来,奇怪地看着他,然后问他为何发此问!

龙应台听着好友在说贵州人蹲一整天没事干,就是抽着烟望向漠漠的田地时,发现自己的灵魂悠然走神,竟然叹息起来,说,“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 她的心为之响往了!

另一个对比的地点是非洲。一个为红十字工作的欧洲人到了非洲某国,每天起床还是维持他的运动习惯:慢跑。

他一面跑,一面发现,一个当地人跑过来,跟着他跑,十分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欧洲人边喘息边说,“没出事。”

非洲人万分惊讶地说,“没出事?没出事为什么要跑?”

这个欧洲人愣住了。他要怎么解释?因为他总是坐在开着冷气或暖气的办公室里头一个开着的电脑前面,他的皮肤很少被阳光照到,他的手很嫩、肩膀很僵硬、腰很酸,因为没有身体的劳动,因此他必须依靠“跑步”来强制他的肌肉运动?他是不是要进一步解释,欧洲人和非洲人,因为都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形态不同,所以“跑步”这个东西,呃……不是因为“出了事”。

而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一位穷汉,在海边静静垂钓。有位过路商人,问他一天能钓多少。穷汉说只要钓够吃一顿饭的,就不钓了。商人见他擅长钓鱼,便出主意,劝他应该尽量多钓些,自己吃不完的鱼还可以送市场去卖,再赚上一笔钱。

穷汉:多赚上一笔钱,那又有什么用?

商人:有了这笔钱,你可以投资渔产品加工业,又可赚更多的钱。  

穷汉:赚了更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商人:有了更多的钱,你可以投更大的资。慢慢地你就变成大富翁了。

穷汉:成了大富翁,又有什么用?

商人:成为大富翁,你就可以随意舒坦地过日子。比如说你可以随你的爱好来海边垂钓,享受着夕阳余晖,陶然自乐,那该多美妙呵!

穷汉:那你以为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岂非正处于你所说的陶然自乐的美妙境界之中吗?!

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现在已落幕的谈话节目里,有位来自中国的女学生提及常常在小贩中心看到老人家在收拾、清洗碗碟,觉得他们晚景凄凉,好可怜哦!结果新加坡两位的名嘴立即反驳:“你错了!他们这么老了还有工作,不知道多幸福呢!”

“一位白发的长者,很明显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却得在拥挤的小贩中心里清理桌面,时不时还有不耐烦的食客催促他们动作快一点,捧者碗碟的手摇摇晃晃、举步惟艰的脚战战兢兢!”如果这个画面让外地的游客感到不安和悲哀,但国人却觉得幸福,新加坡人是不是有些另类呢?

对于老人家本身,假使他无依无靠,又没有积蓄,在晚年身手不灵活的状况下,还有老板愿意聘用他,他应该是庆幸的感觉,但不可能是幸福!当然,如果他在可以选择“叹世界”,安享含饴弄孙之乐的情况下,决定继续工作,他或许会怡然自得!但老实说,您曾经在小贩中心看到满面春风的年长清洁工吗?

怎样过日子可能最终得看自己如何安身立命吧!

在生活的过程中,您是否内心有一把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而能安然自得,以自己欢喜的方式,发挥老天爷给予的潜能,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带来幸福和喜悦,而不是胡乱的“打发”时间,挥霍宝贵的生命,那就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生活方式了!您认为呢?您怎样过日子?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收与放

昨天早报记者林弘谕在专栏里发表了“放他一条生路”,隐约对于友人的做法不以为然。

文章提起他的好友来电拜年时,透露了一个让他感到心力交瘁的问题:

~~~~~~~~~~~~~~~~~~~~~~~~~~

他跟独子已到擦边关系,步入少年期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寡言,独行侠的个性更显。没朋友,没关系;没好同学,也没关系。最让这个父亲感到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也感到“没父母,也没关系!”

这一惊醒,非同小可;因此,去年底学校假期期间,他毅然放下身边的一切,包括工作,带着这个儿子到国外背包走天涯。他说:“我要他完全脱离这里的一切玩乐,尤其是成天沉迷的电脑游戏与活动。”

这一走,便是一个月。这一隔绝,他的太太并不看好,认为这一举措未必能挽救已僵冷的关系。不过,他坚持己见,这样父子俩上路了。他形容说,每天同睡一张床,同吃一桌饭,同看电视,同游同乐,起初贴错门神的尴尬氛围是意料中事,他庆幸的是,这时他仍有能力控制孩子的行动,等孩子再大一些,或许他拉也拉不动。

跟孩子相处一个月后回新,虽然他没有马上变成一个乖巧听话的模样,但是,好友觉得付出是值得的,至少父子关系拉近了。他说,当初拉他走,只是要孩子暂离开熟悉的玩乐,因为他的沉迷,已到不想回家的地步,连学业也自我放弃,最拿手的科目也不及格。他说,要让他尝试失败重修,或是中学毕业后出来找工作的滋味吗?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

林先生认为身为父母,有时得狠下心肠,不能凡事为儿女担待,应该放孩子一条生路,因为你精心的安排与盘算,未必是他要的,或是适合他的。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保护是过了头,惟恐他们遭遇挫折。或一味以自己和社会普谝的价值观来规范孩子, 不允许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但是过犹不及,在我们“放生”孩子的同时,是否事先已经教导了求生抗敌、自我保护的技能?就像学校释放和平鸽,结果在千百学子的眼皮下,鸽子立即给守候的老鹰衔走了,孩子们痛哭流涕,并得接受辅导的这幕事实,我们能不从中得到教训吗?

父母亲当然不希望孩子是永远受保护、不堪一击的鸽子,但也不能贸贸然就把一个还不会游泳的孩子丢进大海,总得在游泳池里先练就功夫才行!另外,如果事情已到紧急关头,父母的介入还是必须的!

这位父亲其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他能当机立断在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境地,毅然决然放下事业,陪着孩子到国外背包旅行一个月,这是何等难能可贵,不是一般的父亲可以做到的!

对于沉迷电脑游戏的人,最好的管道就是杜绝接触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的环境里却很难实行,父母无法24小时在旁边监督;而已经上了网瘾的孩子有时候其实也明白自己的险境,很想脱离,只是缺乏意志力,无法自拔,所以继续沉沦。

父亲的举动即使没有给孩子带来完全的改变,但最起码他在身为人父的角色上,他尽力了!而且,他也藉着简单经济的背包走天涯,培养起父子之间同甘共苦、一起玩乐、一起策划、做决定和承担后果的紧密联系,至少他们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的了解肯定是更上一层楼了!

在男孩子的一生中,能够得到父亲的肯定和支持是最大的幸福。

为人父母在“收与放”之间一定要谨慎拿捏!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身在福中

今天的早报报导新财政预算案发布后,多数国人反应非常正面,但也有部分人表示失望,认为未达到预期中的标准,甚至质问:去年的财政预算盈余多达64亿元,为何政府只同国人分享其中的18亿元?

国务资政吴作栋指出,虽然我国拥有相当可观的储备金,“但它就像是一只会生金蛋的金鹅,如果试图动用,就有如不再‘喂养’这只金鹅,到头来鹅会越养越小。因此我们应设法拨出一些资金来不断扩大储备金。” 因此,“绝不能动用储备金,否则就有如宰杀金鹅来索肉,不如继续养肥它,让它生下更多金蛋给人们分享。”

他说:“如果你看亚洲其他国家,或甚至是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财政预算案,很少会和新加坡的一样,如此富有人情味,这么全面和有远见”。 “人们应该扪心自问,新加坡为何能推出这样一个预算案,不只是今年,过去好几年也是如此,而且若基础掌握得好的话,未来可能还会持续……问题是,要如何确保日后还能继续推出类似预算案。”
  
吴资政觉得国人欠缺反省,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也提醒新加坡人明白自己其实很幸福!

的确,新加坡人其实让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民羡慕,希望下面摘录的电子报讯息让我们有所领悟,珍惜自己的福气,好好开源节流,也为国家社会的集体幸福尽一份力!

~~~~~~~~~~~~~~~~~~~~~~~~

星國人民「分紅」 台灣人民「分苦」
2008/2/18 作者:潘家福


報載新加坡政府因財有盈餘,而「分紅」給全國人民,平均每人七、八千元,低收入戶則更多。這個消息令我又羨慕、又難過,難過的是,最近七年多來,陳總統說了多次「拚經濟」,可是人民有得到「分紅」嗎?

我們的政府由一群「政治動物」掌控,每天「飽暖」之餘,醉心於追逐台獨、入聯、正名等;說他們「飽暖之餘」,是因他們不是不愛經濟,但都把經濟拚到自己口袋,就連可能要政黨輪替了,還成立軍火公司,要撈最後一票。
人民苦哇!.....

汶萊也曾「分紅」全國人民,但意義不同,汶萊是因石油而富裕,新加坡卻是沒有資源的方寸之地,但新加坡政府很努力,為了積極提升經濟成長,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外資,鬆綁各項政策,如減免稅,金融投資業、私募基金積極搶進。

新加坡能成功,也歸功於積極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高,政策與法令都能配合,自然引起外資的興趣;而且新加坡法令清楚、透明度高,甚至騰出政府使用空間作商業使用,以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商機,新加坡政府有盈餘而「分紅」,正如企業作法,領導人就是實質的CEO。

反觀台灣,當人民告訴領導人「笨蛋,問題在經濟」後,笨是一回事,問題在肯不肯做,如果肯做、趕快做,也能有所作為。選舉正在進行,誰可能是CEO,誰只是「嘴角泡沫」?人民正睜著眼睛看。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美好的沟通

常常有人问起沟通的技巧,老实而谦虚的他们总觉得自己读书不多,说不出美丽的话语,因此很少开口。

其实说话的技巧和词汇只是让沟通的过程更顺畅而已,最重要是一颗愿意聆听和真诚的心,再加上孔子殷殷提醒的“慎言寡尤”,就可以安享沟通的美妙!

慎言是当我们接收了对方的讯息后,开口回应之前要先经过脑袋谨慎思考。很多人参考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经典名句作为发言的准则: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想清楚说;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随便说;
伤人的事,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坦诚直说;
该做的事,做好再说;将来的事,到时再说。


有心人为它增加了几条原则: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您觉得有道理吗?是很高的EQ哦!

三思之后,不妨再像大哲苏格拉底般动用三个篩子过滤:
1、真实:我们想谈的事是真实的吗?
2、善意:我们要谈的事是出自善意的吗?
3、重要:我们急着谈的事情是重要的吗?

人生无多,知己也很难得,在沟通之际如果能更谨慎,处处为人设想,并且务求言之有物,你就会是一个沟通高手。

2008年2月14日星期四

人力时间银行

新年期间听到令人玩味的对比:

特地从香港返回新加坡过年的两夫妻,先生抱怨他的老妈只有年初一见到影子,其他时间都排满了节目,忙得很!这是因为他的寡母为帮忙另一姐妹,成为租赁组屋的住客,也加入了楼下乐龄活动中心的会员。而新春前后正是最忙碌的时刻,很多团拜、庆贺、参观和吃喝、领取红包等活动,每天都有不同的团体来探访或接待,所以老妈子恐怕要等他返港前才轮得到再见一次面!相对的,同样寡居的岳母虽住公寓,但双膝疼痛,举步维艰,几乎很少出门走动,只能寂寞的等待儿女得空前来问候。

这或许也是新加坡人普遍的顾虑,某一些贫困家庭得到较多的关注,各类赞助和活动频密,而有些则被社会遗忘了。至于中等家庭则只能自求多福,就像前两天所提的“登门顾老”,病弱时谁不希望获得关怀呢?可是人均收入一旦超过就得不到津贴,但又无法长期支付计时的照护费用,那么,老人家怎么办呢?是否就让他面对四堵墙,无奈的等候?

2月11日早报的上海居家养老报导,提及中国当局正在探讨“时间储蓄”(也就是鼓励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为未来做“储蓄”)的可能性,其实这理念在很多国家已经落实,“人力时间银行”是我们必须尽早开办和储蓄的一环!

“人力时间银行”简单的说就是将个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时数累计,等将来他自身或指定的受益者有需要时,再把服务的时数提领出來,请其他义工来服务。这和銀行「存」、「貸」的道理一样,只是流通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货币,参与人力銀行所付出與接受服務的时间。

在美国早有服务积点方案(Service Credits Program)是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动员老年邻居互相帮助,并根据乐龄人士在老人志工服务銀行(Older Volunteer Service Bank)规划下的服务时数给予「点数(credits)」,供将来提取。这类方案经立法通过,受法律保障,而且义工经过培训,并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值得参考。

台湾在台北市卫生局的带动下自1999年起成立天使人力銀行,以「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服务內容涵盖家事(換洗衣物、环境改善、探访问安、陪同就医,以及餐饮、家务、文书等)、身体照顾(協助沐浴、更衣、进食、服药、肢体活动、上下床、辅助工具使用等)和社区关怀(安排幼儿园等学生探访)。

实际的例子像:
今年三十八歲的曾凱文,全盲的他平時以按摩為業,加入志工人力時間銀行,他以按摩服務累積時間貨幣,目前已經有七百多分鐘。曾凱文也開始習慣使用時間貨幣,因為自己全盲不方便,因此,他會使用時間貨幣請社區的老人家幫他帶路,或是幫忙倒茶水。

因此时间银行已经把观念拓展到每个人运用自己的专长,替换自己无力或需要别人协助的部分。“以服务换取服务”的好处是促进社会上互助的精神,它和慈善不同之处在平等和避免依赖!通常「慈善」代表著「施与」,而施与受者间暗示了权力上的阶级关系;此外被施者不須任何努力就能得到救助。这种只給魚吃而不教人釣魚的施与,不但造成被施者的依賴,也让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存价值,认为自己只能伸手,不能贡献。但时间銀行为弱勢者找到自己的生存意义,任何人只要愿意,都能妥善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为别人服务,而当将来自己享受别人的服务时便能心安理得!

如果家庭主妇、退休而仍然健壮的乐龄人士能够在“人力时间银行”的机制下作出贡献,自己或亲友日后便能得到陪伴和照顾,不必因为经济不允许而忍受孤寂了!但愿我们可以共同来探讨它在本地落实的可能性。

2008年2月13日星期三

登门顾老

昨天提到的“居家养老”,有些人关心如果自己是属于无法享受津贴的非贫困家庭,能够得到类似的居家服务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需要付出一点代价。

触爱社会服务除了为低收入家庭的病弱长者提供家务助理服务(Touch Home Care)外,它的关护者支持服务(Touch Caregivers Support)在2006年初推出触爱关护服务(Touch Care),每月约200元,包括医疗团队的医药护理、安全居家装置顾问(目前中区社理会为该区贫困居民提供约1000元的居家安全改装津贴),还开办关护者培训课程,使他们更懂得照料的技巧、安全知识及身心自我平衡的方法。

另外国际性登门顾老Comfort Keepers在2006年落户狮城,是新加坡第一家提供这类服务的私人公司。以每小时约20元,为病人提供按摩、洗澡剪发、煮食、送诊、打扫、洗烫衣服、代为购物、办理杂务、陪伴逛街、聊天解闷等非医疗服务。

去年职总安老合作社NTUC ElderCare的“家援”(care@home)计划也加入了市场,除上述基本项目,还提供专业的物理治疗、辅导、居家安全改装等服务。它并与劳动力发展局合作,培训看护人员,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形象,培训的内容还包括了简单的医疗护理和急救训练。家援的配套服务由25元起,但可喜的是中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支付能力调查申请津贴,人均收入在700元以下的年长者可得50%津贴,介于701元至850元者可获得25%的津贴。

像这样的登门服务解决了很多上班族的困扰,能让他们安心的工作,无需顾虑家中的长者安全,或得时时请假陪伴复诊。即使是对于辞去工作长期在家照料老人的关护者也是一项福音,因为当他们需要休息、外出旅游或自己也生病时,能够找到替代的援手!

而且接受培训的看护人员大多为中年人,许多原本是家庭主妇,本身有照顾老人家和料理家务的经验,再加上言语相通,深获老人家喜爱,长者得到陪伴后心情也开朗多了。如此一来,不仅受照顾者得到帮助,这些家庭主妇也可以针对自己的时间许可,在邻近住家的地点进行服务,增加家庭的收入,其实是互利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展,让我们的居家养老更能落实。

2008年2月12日星期二

居家养老

昨天早报报导全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老人服务,重点在落实“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 使长者仍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无需搬到老人院与陌生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这当然是老人家最自在的生活方式。为实现这一理想,有很多相关的助老措施必须配合,才能使独居的长者(或“纯老家庭”)获得恰当的照顾,满足照料、医疗和护理上的需求。上海目前已经推行了:
  • 老人“助餐”服务,分为三种形式:
    o 登门为行动不方便者送餐
    o 在邻里的老年服务中心集中供应盒饭
    o 邻里的学院食堂向老年人开放服务(价格比外面小贩中心便宜,因为政府给予学校资金补贴,为社区老人提供低价饭菜。)
  • 每周三天有“关怀人员”到家中,陪老人前往复诊或帮忙到药房配药等
  • 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 政府补贴雇用服务人员的助老形式

像这类的助老服务,新加坡也有不少爱心机构在默默推行,触爱社会服务是其中之一。触爱家务助理服务(Touch Home Care)专为老弱和行动不便的年长者提供登门医疗、看护和家务助理服务,希望藉此协助年长者继续在社区里过着独立而优质的生活。每一位老年受益者都由一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医生、社会工作者、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护士和家务助理员。除了医疗和看护服务之外,这个团队也协助进行诸如递送膳食、打理家务、个人卫生、辅导、福利援助和陪同前往医院复诊的工作。当中,包含了无数义工的付出,他们热诚的服务,为很多饱受病痛之苦的贫困长者带来了春天。

此外,上海这项“邻里的学院食堂向老年人开放服务”的措施,或许在本地也可以考虑。记得之前有个电视节目专门寻找各校园的美食,很多摊位既美味又廉宜,如果也能为老人家服务,那倒是件美事,又可以让长者和年轻人齐聚一堂,感染青春活力呢!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喜报平安

新年快乐,子岁平安!

在所有华人的日子里,亲友间往来最频密莫过于农历新年期间了!看到无数的中国游子为了回家过年历尽千辛万苦,就觉得狮城子民实在太幸福了,只需拎着两粒橘子就可以在一天之内连赶数场,便利之至!

不过,孩子在海外的,尤其是欧美国家,就很难在这个时候合家团圆,能够打个电话说声恭喜都不容易了。因为儿女寄居的地方如果很少华人,就根本不见过年气氛,也没有“农历”可看,连准确的日子可能一忙起来都忘了呢!这时候,当长辈的不妨打个电话提醒,好过自己心里不自在。当然,有时候分开久了,要维系彼此的感情是有些不容易。

之前读到一篇长者的自白,当两老夫妇实在很思念移居海外的孩子时,他们会主动拨打电话,接电的常常是几个小孙子,无奈双方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也没有什么亲密的感情,只好来来去去都是重复的几个问话,可是两老总舍不得放下电话,这时就会听到儿子远远的在屋内一角喊:很忙啦!没什么事别讲了,快来......。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无法想像这样的问候电话需要老人家主动来打,更难堪的是孩子连前来对话都不肯!相较於下文小夫妻的行动应该是天壤之别吧!

不时的报平安,看似没什么必要,但对年老的父母是极大的安慰,在新春之际,让我们响应作者的呼吁,「常常向父母問安」吧!

~~~~~~~~~~~~~~~~~~~~~~~~

(2008/01/15 心璨)

通訊發達的今天,車裡、馬路上講電話的大有人在。談公事、和朋友哈啦,是多麼容易的事,然而,你是否成天手機講不停,卻獨漏了跟父母親報平安?

有一位新婚不久的女子,說了她的小故事:婚前與男友約會,一到晚上七時,男友總會準時打電話給南部的父母親,電話的內容千遍一律,常常只是簡單的幾句:「吃飽了嗎?在做什麼?拜拜!」幾次跟他開玩笑說他很戀家,並隨口說親子之間,何必一定要很「禮教化」地「晨昏定省」,他都只是笑笑。

但結婚遠嫁後,開始想念起父母,她三天兩頭打電話回家,後來在先生鼓勵下,乾脆每天定時打電話向父母問安。現在,每到七時,夫妻倆便各自打電話回家,一人不在則由另一人代打。

一次回娘家,正巧父親在對剛結婚搬出去的哥哥發脾氣:「你比你妹妹還差,你妹妹嫁了還知道每天打電話回來報平安,你卻常讓我們不知行蹤!」她心頭一震,原來父母親是如此渴望孩子的音訊。因此她私下教哥哥天天打電話跟父母問安。

一天晚上,媽媽高興地告訴女兒:「妳哥最近開竅了,還知道每天跟我問好呢!」你是不是就是那個連晚上睡覺都在講手機,卻沒有一通是打給父母的那位仁兄?一通問安的電話,對子女而言,只是反覆的問候,可是對父母來說,卻是關心、安心與開心!

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要幸福哦!

最近外电报导了英国华威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研人员,针对全球80个国家200万人的心理健康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年人是最容易罹患忧郁症的族群,其中,尤以44岁最为危險,幸福感陷入了最低点。

这项研究推翻了过往的看法:人一生中出現忧郁的几率,並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它明確提出中年的煩惱最多,人一生的幸福感变化呈现U型曲线 ,儿时和老年最快乐,中年却跌入低谷,这一現象在世界各地普遍一致。

研究也证实,忧郁与性別、婚姻、工作改变、经济狀況以及是否有子女等因素,似乎无多大关联。发生忧郁症的年紀,在中年男女的区别並不大,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美国女性一般約在40岁時最不开心,而男性則在50岁左右。

中年沮丧的确实原因未明,但参与研究的华威大学经济学者学奥斯瓦德推测可能的因素有二:
1、中年通常是人们必須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年轻時一些理想可能永遠不会实现的时候
2、人们往往從中年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短暫和脆弱

他也表示,虽然44岁是个危机年龄,但低落的情绪並非在此時突然出現,而往往是经过缓慢的累积过程,而且50岁之后,大多数人会慢慢走出低谷。

他指出:「令人觉得鼓舞的是,等你70岁的時候,假如身体没有出大问题,你的心境就会恢复至20岁时那么快乐。

你正处在人生幸福U型曲线的哪一端?其实中年危机也可能是个转机,当人们能够面对现实,重整目标,并明白人生短暂时,便能更积极的采取行动,在有生之年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当中年的调整和拼斗有了成果,自然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猪年将尽,灵巧的鼠老大即将来报到,在此向大家拜个早年,祝福各位“子年行大运,鼠岁纳鸿福”!一定要幸福哦!我们年初五开工大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