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6月30日星期二

你的决定

没有永远对的价值观‏

朋友手拿一份报纸,说让我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我欣然同意了。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我刚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问我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

下面是关于这三位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 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 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 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朋友让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告诉我说: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候选人B是:温斯顿•邱吉尔
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我听了答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朋友表情凝重地问我:你是不是为世界人民选择了希特勒?!

那你会建议这位妇女堕胎吗?

我说:这个问题不用考虑,我们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教育多年,都生那么多歪瓜劣枣,就别再添乱了。当然堕胎啊。

朋友说:你杀了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母亲。

我又一次吃惊地张大了嘴巴。朋友说:吓一跳吧?本来你认为很好很人道主义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贝多芬、创造了希特勒?

最后朋友总结道:所以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我抓过朋友手中的报纸,原来真是一个测验题,题目是《你的决定灭了谁》。

~~~~~~~~~~~~~~~~~~~~~~~~~

最近收到以上这则电邮短文,愣了老半天!两道简单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原来生活习性、私德和一个人对社会国家的成败功过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而原生家庭的背景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不过我们却常先入为主,以世俗的标准,“理直气壮”的判断对错、决定好坏,须得更包容宽阔、多方观察才行啊!

2009年6月29日星期一

别走我这条路

过去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鲁豫有约访问了一位身材瘦小、外表平凡的中年人,他比实际的年龄苍老,如果不是为了录影特地染黑了头发,47岁的他已经是一头白发,满口也是假牙,有一些是在监狱里受不了硬行戒毒的折磨而咬烂了,前面的四颗门牙则是知道父亲病危时,为了藉着被送医就诊的机会以探望老父最后一面,而在牢里蒙着棉被用老虎钳把它们击毁了!

以下是孟进生的故事:

万里走单车劝人戒毒

在1992年末接触毒品之前,孟进生是内蒙古集宁市邮政局的职工,妻子在物资局工作,5岁的女儿聪明可爱,一家三口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日子,父母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因为好奇,吸毒的朋友劝说不会上瘾“我给你点,你感觉一下吧……”,孟进生受不了诱惑的尝试了一下。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毒品,并渐渐成为一个瘾君子。

他背着家人把工资都拿去买毒品了,先是一次五十、一百、两百、三百,随着毒瘾的增大,不但将工资全部花完,还将公有的一些储蓄也偷偷拿出来,在烟雾的腾空里,消失殆尽。

当微薄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购买毒品的需要,毒贩怂恿他贩毒。孟进生开始2克、3克地倒卖毒品,但仍然无法满足吸毒的支出,1993年6月,因无钱吸毒,他与另一毒贩合谋绑架了一个8岁的孩子,向家属勒索2万元赎金,结果被判刑14年。

孟进生被送进看守所没多久,哥哥去看他,并把身上仅有的五百多元都掏给了狱卒,请他们要好好照顾弟弟。在没有半毛钱的情况下,哥哥步行了一个晚上才走回自己的工作单位,结果一不留神,就被车子撞死了!

70多岁的父母在一连串的噩耗打击之下双双病倒,三年内先后离开人世,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话,“这孩子如果出狱后还吸毒的话,就不要去他坟前上香。”而苦等8年的妻子最后也离婚了。

由于改造表现突出,孟进生于2004年减刑释放。出狱后,他决定改邪归正,坚持不碰毒品!他雇用了5台农用车跑运输,每天收入不下一两百元。

但有一次造访友人,朋友不在,但朋友的儿子和两个同学在家,孟进生发现烟灰缸里有揉成一团的锡纸板,他知道这三个孩子在吸毒!他不动声色,天天请三个孩子去饭店吃饭。饭桌上,孟进生谈自己的经历、遭遇,以此警醒他们:“你们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下场比我还惨!”孩子们见瞒不过去,低头说了实话。

“朋友的孩子不能走我的老路”他暗地里帮助这些孩子戒了毒,但面对毒魔,孟进生感到仅有三个人开始戒毒远远不够,得告诫更多的人远离毒品。

经过深思熟虑,孟进生还清了做生意的借款,将剩余的3000元钱带上,从2003年5月20日起,他用三年时间,骑自行车走遍全国300多个城市,共在134个戒毒所,100余个劳教所及40余所中小学校进行过禁毒宣传,以自己的惨痛教训来警醒世人。

一路上他的行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有人捐钱给他,有人给他提供住宿,但也曾经找不到寄宿的地方,一整夜推着车子穿过深山老林!还被保安驱逐,遭物业管理人员拽脖领子,被社会闲散人员讥讽过。一路上,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渴了,就喝几口自来水,无数次与小饭店、小旅店的老板讲价,只为节省几元钱。

他的禁毒宣传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理解,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不理解,刚相认的女儿说,“爸,你这刚从狱里出来,十多年了,这又要三年外出宣传,你这还有几个这样的三年呀,如何面临今后的生活……”但是孟进生说:“我立下的志愿,一定要实现,我要继续走下去,用我的亲身经历作为活教材让更多的人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哪怕只能拯救三五个灵魂,也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功!

孟进生在去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回到了北京,完成了心愿,但是唤醒全社会对毒品的认识,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努力,却永不停止!


(本文节摘自现场访谈和禁毒在线文章,南京市禁毒委员会)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疗养院探访指引(三)

近日在带领义工探访疗养院时,发现义工们的回馈、疑惑和表现,也引发了反思的作用!一个人在做探访时,过程中的很多东西是学习和经验的沈澱,自然而然的呈现了出来,当要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如此说;为何不那样做、那样说时,就知道有些理论还是要先说明白,消化了才能行得顺畅。

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实地看见慢性病人的模样,有些人还是会受影响,感觉病苦的伤痛和人生的无奈,希望自己不要活那么长,不要经历病痛,甚至怀疑这样的探访能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

的确,接触生命的真相可能不是很欢娱,但社会上某些角落就是存在着一些病苦,能够为他们带来一线阳光、一丝温暖,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不舍的挥手道别就达成很单纯的目标了;更何况有很多长者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在脆弱的身体内有着坚强不屈的灵魂,听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生命故事,感佩之余也平衡了那份隐约的愁绪。

当然,觉察是很重要的,发现自己无法承受,那么也许是机缘还未成熟,万不可勉强,毕竟回馈社会的方式很多,懂得取舍是必要的。

再整理了一些资讯,如果您有探访疗养院的意愿,可以参考或一起探讨:

探访疗养院病患需知

#目标
Ø 基本

· 给予温暖的问候,让病患感觉被关怀
· 舒解、放松和转移情绪,让病患感觉开心和欢乐
· 支持和肯定,让病患感觉自己的强项,增加自信、重燃对生命的热情

Ø 进阶
· 回忆过往,帮助病患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成就
· 圆满功课:感谢、对不起、宽恕和表达爱
· 完成心愿

#原则
Ø 不勉强,尊重病人谈话的需要
Ø 不和病患涉及金钱、礼物等,如果要捐助,透过院方处理
Ø 避免碰触病患的个人用品、抽屉等
Ø 划分医护人员和自己的职责,不替代,但可传达病患的需求

#了解病患心理需求
Ø 了解病患目前所处的心理阶段,给予适当的扶持
Kubler Ross提出的六个心理历程,包括震惊、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悲伤和接受等,其实常在病患的内心反复出现,并不一定接受了,就不会再怨恨或失落,而且时常有多种情绪在心头!要耐心倾听,仔细觉察,才能适当的扶持。

Ø 聆听病人的内心世界,透过同理心,让病人领会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

•失落感,觉得自己只是在“等死”
•过去的恩怨情结浮上心头(让病人发泄情绪,如有可能处理旧怨,可使病人平安)
•害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与负担
•懊恼失去自主能力
•感觉孤独、被家人遗弃
•舍不得及放不下心爱的人(如有可能,协助他为不放心的亲人生活做一妥善的安排)
•希望交待未了的心愿
•希望交代遗志及遗物:包括他所希望的丧葬仪式、遗产的分配及对家人的交代
•希望道别

Ø 病人的灵性需要

寻找意义的需要:以「生命回顾」的方式借着聆听病人回顾自己的生活史,协助他找出其中意义来,是很好的灵性照顾方法。回忆可能是痛苦的或满足的,但即使是痛苦的过去,也能找出其中的意义来。
宽恕与和好的需要:将过去恩怨作一了结,才能获得平安。

#沟通的技巧

因为久卧在床,很多病患极少与人交谈,或头脑损伤,影响反应和说话能力,因此沟通的技巧和一般人略有不同:
Ø 语气温和、耐心倾听
Ø 说话时眼睛看着他们,调整自己的位置在对方目光之前
Ø 一次只说一件事,简短清楚,使用手势、身体姿势等来帮助沟通
Ø 依病患能力,调整说话速度和音量
Ø 开始时使用封闭式问句,或提供简单的选择,如「来了一年、两年,或是三年」,让病患容易回答,并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反应
Ø 若病患能接受,可藉由握手、触摸或拥抱来表达关怀
Ø 在互动中常叫病患名字以及说自己的姓名,增强他对现实的认知
Ø 留意病患的情绪、身体不适之征兆或过于疲累,适当控制谈话时间避免:和病患争辩、一直问「你记不记得…」、在病患面前谈论他的状况,仿佛他不存在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作者: Linwei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我只能用苍老的手
弹奏出断续的音符
你是否还会深情聆听
我走调的琴声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只能迈着笨重的双腿
蹒跚在小径
你是否会和我共赏
缤纷的落英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承受不住
灼热的夏日 秋夜的凉风
你是否还会将我拥入怀中
为我遮阳避风

如果有一天 我老了
如霜的鬓发
再也挽不起高耸的发髻
你是否会和我
在岁月的底片上
细数我曾经美丽的身影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容颜里只剩下皱纹做点缀
你是否还会为我苍老的美丽
书写不老的深情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我真的老去
相信
陪伴在身边的依旧是你

~~~~~~~~~~~~~~~~~~~~~~~~~

非常动人的一首诗,也有着圆满的结局!

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对于自己的年华逝去,很多人都没有信心,不知道相依相伴的人是否始终如一?

其实这当中很关键的因素是本身,你是否愿意学习,不断成长?而不是越来越思想僵化、性情孤僻?你能听从别人的劝导,吸收良好的习惯,由人家眼中的“自私鬼”,变成乐于分享的大善人?你可否包容,打开心胸,结交更多的朋友?是不是天天都笑容可掬,让人一看就欢喜?

带领乐龄天地的同事分享了团员们的进步,很令人鼓舞!当老人家来参加活动,不止得到成长、快乐,更重要是有了自信,从而跟家人、另一半的关系也变好了,不必担心“如果有一天我老了...”!

欢迎您也来参与:

*时间:6月26日星期五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时间:7月3日星期五下午2pm-4pm
地点:裕华第六分区居民委员会
Blk 246, #01- 48, Jurong East St 24
联络电话:64251509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父母的功课

今年3月从背后刺伤论文指导教授,接着跳楼自杀的南大学生案件还在审理中,但其生前留在电脑里的“遗言”被破解了,尽管无法百分百确认是逝者所写,但揭露的内心世界却值得为人父母深省:

“如果这封电邮发出去,意味着我可能已不在世上,是的,我自寻短见,而我有理由这么做。”

“……我受够了痛苦生活,我的生活里充满着苦难和哀愁。如今,我已没有生存意志。我生长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我母亲一直控制我的生活,当然,长大后情况好多。但即使到了今天,她仍然当我是小孩子。不知为什么,这令我感到烦恼。”

“我父亲是个好人,虽然我们家的经济情况不那么好,但他从不埋怨或责怪任何人。可惜的是,母亲经常给他压力,以致两人不时吵架。”

“你是否知道一个小孩子看到家人互相喊叫,那是种怎样的感觉,或许因为这样造成我情绪不稳定。我的哥哥有时能给我慰籍,有时候却不能,尤其是他在忙的时候。”

……

一个小孩子看到家人互相喊叫,是怎样的感觉呢?

害怕、伤心、孤独、愧疚、懊恼、厌倦、拒绝、怨恨…!种种的情绪都肇因于没有安全和幸福感,本来“家”应该是个避风港,在里头可以被疼爱、能够被疗愈,得到保护和支持,但当冲突不断时,孩子的心灵充满了畏惧,他不是变得脆弱、自闭、冷酷、否定生命,就是提早成熟,取代父或母的地位,扼杀了自己的童年!

前天在台北发生了一起杀妻案,结婚十多年的夫妇因为妻子外遇,两人几乎天天争吵,中一的儿子和小四的女儿孩子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当母亲迟归,凌晨一点多双方在主卧室争吵,过后妈妈冲入小孩房,爸爸也跟进来时,两个小孩躲到了主卧房,半梦半醒地听着父母争吵,「父亲一直大声说话,母亲一直在叫」,最后听到妈妈大叫「对不起!」不多久就没有声音了,两人以为和平常一样,爸妈吵完架后睡着了,所以没有起身察看。

到了清晨五点左右,父亲却叫醒儿子告知自己用棉被闷死了妻子,并说想要自杀、交代钱财后事!才13岁的儿子跑到卧室看到母亲就躺卧在他的床上,他摸了母亲鼻孔确定已无气息,再镇定地把家中所有的水果刀集中藏放,然后劝解父亲要面对现实,最后一同自首。

他们父子三人在清晨六时许前往投案的情景被住处外的监视器拍了下来,念国一的儿子在前面拉着父亲的手,后面跟着背书包的妹妹,在依然昏暗的晨光里三人踽踽前行的画面令人无法忘怀!

爸爸骑摩托车载同儿女到警察局,儿子向值班的员警说爸爸杀了妈妈。这孩子接着自己搭公车到附近外婆家通报,并陪外婆赶到家里的现场,最后再回到派出所关心爸爸的情况!

儿子恳求:「警察叔叔,能不能让我看爸爸一下,一眼就好!」他隔着侦讯室的小窗看了爸爸,就乖乖安静地和外婆、妹妹坐在楼上等候,不哭也不闹,早熟、镇定的模样,让一旁的员警看着也心疼!

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了,这难道是父母给他的祝福?!

夫妻和乐是为人父母所能给予子女一辈子最好的礼物,冲突在所难免,但冷静面对、共同化解,避免波及孩子,是在婚姻里必须及早学习的一堂课!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不平凡的盲眼婆婆

同事和义工探访一位80岁的盲眼婆婆,她在黑暗的世界里独自摸索,料理个人的生活起居之外,还照顾着罹患痴呆症的84岁丈夫!同事为这一段发人深省的探访留下了记录:

此刻,想下笔写这个瞎眼婆婆的故事,竟然不知该从何下笔?内心里,实在是太钦佩她了。

她,用坚强的意志力,在黑暗的世界里,制作手工艺品并打点自己和丈夫的生活琐事!

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她,用欢愉的笑声和开朗的话语,激励着和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

我问婆婆:“目前你最想得到什么东西?还有什么事情很想做而还没有完成的吗?”

她说:“没有了,你们不要花钱买东西给我,触爱机构有派学生来帮忙我抹地,给我送饭。我希望身体健康,让天父把我接去天家。”

这时候,在她一旁的邻居陈婆婆,一听到瞎眼婆婆说要回去天家,马上回应说“还是让我先回去天家好,我一定要比你先走才好。”

我说:“哎哟!你们一个两个争着要回天家啊!这谁先走的事很难说,也许我比你们先走呢?呵呵!”

瞎眼婆婆又说:“我这个邻居很好,会带我上巴刹。 她的一些事情,我也会给她出主意。上次她的老公跌倒在家里,她都不懂该怎么办?我建议让他去看医生,后来医生让他住进了老人院。”

陈婆婆说:“是啊!我老公那么胖,跌倒了很多次,又有病,我都没有办法照顾他,还好有老人院肯收留他。”这两位住在毗邻的老人家相互照应,互相排遣寂寞,她们的笑声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回荡着。

瞎眼婆婆接着又笑呵呵地说:“我8岁就在加东海捞沙建屋子,那时候第一次赚钱好开心。”

我说:“婆婆好厉害,8岁就会赚钱了,也参与了国家的屋子建设,也许我现在住的屋子,婆婆也有份建筑的哦!所以,您劳动过了,辛苦过了,现在如果有好心人要来照顾你,你就让他们照顾,让他们爱你吧!不要客气哦!尤其是有学生要来帮你做家务,你可要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将来他们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家啊!

婆婆说:“有!我还常常告诉那些学生们要好好读书,不要太年轻就谈恋爱,读不好书,浪费父母的钱,等将来长大了,做工了才来谈恋爱……你知道吗?有些人来看了我之后,还带了孩子一起来,大家都对我很好。”

我提高嗓子,大声赞扬婆婆:“婆婆好厉害哦!好像是老师一样,帮忙教导学生,婆婆可要继续当老师哦!”

“哎哟!我哪有资格当老师啊?哈哈哈哈!!!!”

我和义工在婆婆的欢笑声中告别了她。祝福您!一个知足而又豁达的瞎眼婆婆。


(想知道更多关于盲眼婆婆的故事,请勿错过23-6-09 今晚十点半第八波道“不平凡的人”节目。)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疗伤玩具

不晓得大家有否发现在购物商场里的玩具店经常人头踊踊,而在里面把玩的不是小朋友,大多是中学生,并且不乏白领阶层!

这是因为有些玩具出售的对象是大人,希望为成年人平淡的生活增添童真的乐趣!而随着工作竞争及人际压力提高,现在市面上最夯的是疗伤系玩具,标榜可以帮助人们舒解情绪、疗愈伤痛!

下面介绍几个有趣的产品,大家就当茶余饭后的资讯,了解另类的舒压方法:


摇头娃娃:听说有些还可连接MP3、CD Player、电脑播放音乐,消费者的反应是 -- 刚开始只觉得它很可爱,工作烦闷时就拿它出气、捏一捏,看它不断摇头,仿佛将自己的烦恼都摇光了,「以后心情不好,就跟着娃娃一起摇头晃脑」。

点头娃娃:在日本称“点头君”,脸上永远是一副阳光普照的微笑,通过简单的电池驱动,不快不慢地向你点头。当心情烦躁时候,看着点头娃娃仿佛能听懂你心理的话,听从你的一切命令,心情也随之沉淀下来,抚慰情绪。


梅拉兹鸡:黄色的玩具鸡或趴或躺,嘴巴张得大大,样子很搞笑,压它肚子,会发出「啊~~~」的惨叫声,压得愈用力叫得愈惨烈,据称会让人有报复的快感。它是时下最受欢迎的,因而接二连三出现系列商品如下蛋鸡,按下去会跑出一颗蛋,还有放屁鸡、尖叫鸡、大烤鸡等都是发烧产品,触感、颜色、叫声都十分逼真!

搔痒娃娃:一般有三个搔痒感应部位,包括:下巴、肚子、脚趾,一开始搔痒时,娃娃会疯狂大笑,坐着拍打膝盖,接着站起来倒退走,还要求你再搔他痒,如果继续搔痒,他会在地上快速爬动,最后站起来。搔痒娃娃不断重复以上招式,同时穿插特殊的「捧腹大笑」动作,非常逗趣。

植物盆栽:日本称为“大根君”,太阳能植物盆栽一遇到光,它的叶子就会自动摇摆,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惹人发笑。


巫毒娃娃:是最早的疗伤系玩具,来自非洲南部的巫毒教(Voodoo),原始的巫毒娃娃是用兽骨或稻草编织而成,加上宗教神秘的仪式施法。后来设计团队运用这个媒介,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巫毒娃娃,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如祈求爱情财富、提升自我能力、纾解压力等,转移情绪的果效应该多过于巫毒娃娃所宣称的"功能"吧。


随手压:「无限挤毛豆」、「无限泡泡机」等不仅外观、触感逼真,而且有些设计成钥匙圈方便随身携带,让大家随时随地想按就按,享受「疏压」,泡泡机还能发出挤破的音效,每颗气泡按钮按满100次,就会发出幸运「屁声」或「狗叫声」!

这些疗伤系玩具通常是被上班族摆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据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在工作时,若有朋友、同事在身旁,心跳和血压都会不由自主升高;如果是宠物在身旁,心情反而能保持平静,工作也比较有效率。原因是人人都怕被批评、比较和被嫌弃,情绪容易受到现场旁人的干扰。

而疗伤玩具就像宠物、音乐、绘画等能够舒缓你的情绪,却不会发出批评!并且有着共通的特点:色彩柔和、明亮、接近自然;造形可爱、圆润、惹人怜爱!因此可以将人们焦虑或压抑的情绪作适当转移,变成“压力—正面思考—保持快乐”的正向循环,帮助消除职场焦虑,因而对上班族产生了依靠的情感价值。

不过疗伤玩具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压力消失,只是暂时舒缓,真正的问题依旧藏在潜意识伺机而动,因此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面对和解决问题!

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杨女士(38岁,公务员):女儿念小一,每天做功课,都要爸爸一题一题陪着做,前后花去一个多小时。有时爸爸不耐烦,发点脾气孩子就会哭。

黄女士(44岁,家庭主妇):三胞胎都在念小一,父母帮着教,一个孩子听进去了,另两个还没有,所以一个东西要讲3遍,你说累不累?

吴先生(41岁,行政人员):孩子上小五,数学最头疼,我只好自己去上课,还连上4堂。现代父母不易当,但又能怎么样?

上述是报章的访谈,家长们显然为了孩子的功课伤透了脑筋,有些没有能力或时间亲自“陪太子读书”,就送到补习中心。

联合晚报记者也咨询了多家补习中心,结果发现:孩子开始补习的年纪越来越小,刚进小一就逃不掉“补习命”,而且高达95%的小一生,华、英、数全补;6月假期更成为“恶补”高峰期,因为不少家长在学校假期为孩子加多一倍补习量,要孩子预习下半年的书。

而进了中学就更紧张:有一家补习中心中心的800多名学生中,虽然35%的程度已超越全国水平,但家长还是要孩子补习,升上中三孩子更得大进补,天天一放学就到补习中心报到:“有的孩子补习多达7科,有时一天还赶两场,一周补习15小时。”

还有些课外的活动,如珠心算、音乐等,甚至在宝宝18个月大、蹒跚学步时,家长就把子女送到补习中心开始接触,因为“母认为早让孩子补习,奠定稳定基础,才不会跑输其他小孩。

根据记者的采访,父母‘逼’补 3大理由:
·补习已成定心丸,有补总比没补好。
·工作太忙又不懂得教,只好送交补习教师。
·补习一旦停止,成绩就下滑,非要一路补下去。


像这样的情形,我们忍不住要问:孩子快乐吗?他在“被动、强制”学习的情况下,能喜欢、享受学习吗?除了无止境的功课与复习,他的生命还剩下什么?孩子有时间玩耍、创造、欣赏四时风物、倘佯在大自然的怀抱或是发呆做梦吗?

我们认同刘蕙霞博士在《我们的学生快乐吗?》文中的呼吁:“学生受不了太多补习,失去了自由活动、自我思考的机会,变成了补习奴,不能养成有创意性或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愿教育改革的脚步能再加紧,还给孩子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婚姻数据的背后

每一年中国家人口秘书处都会发表去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的各种统计数字,其中《婚姻与离婚统计报告》最受瞩目,2008年的数据刚在6月17日发表,大概的统计有下列数项:

结婚 --
*去年共有2万4596对新人结婚,比07年的2万3966对多,显示在我国注册结婚的人数连续5年增加(数据包括永久居民和非本地居民)

*在2008年每十对本地夫妻当中,就有近四对(39%)是新加坡公民和外国人结为夫妇,共造就了8136对异国情缘;其中78%是本地人娶外籍新娘(97%是亚洲裔),而本地女性嫁给外国丈夫的数目,每年约1800名

* 75%的新人是第一次结婚,17%夫妻是其中一方再婚,8%双方都是再婚者

*迟婚的趋势:男性首次结婚的中位岁数从1998年的28.3岁提高到去年的29.7岁;而女性则从25.7岁提高至27.1岁

*在过去10年,拥有小学教育程度或没有受教育的新郎,娶教育程度在中学或以上的女性为妻的比例增加,非回教徒的新郎从49%增加到72%;不过,同样拥有大学教育程度的非回教徒男女结婚的比例也增加了,从65%增至76%。

*单身人数增加:去年,受过大学教育、年龄介于30岁至34岁的适婚国人中,保持单身的男性超过40%,女性则占36.4%。同1998年比较,男性是33.3%,女性为21.6%,这显示结婚率普遍下降,其中以女性的情况更为显著。

离婚 --
*去年离婚与解除婚姻关系的怨偶共7220宗,略少于2007年的7241宗。但在妇女宪章下的离婚案例共有5155起,比07年的5065起多

*介于35岁至44岁的离婚男性最多,占37.9%;妇女则以25岁至34岁者居多,占39.4%

*本地离婚夫妇一般是在婚后约10年申请离婚,婚姻维持时间的中位数是9.8年

*国人办理离婚的岁数越来越大,男女离婚的中位数分别是39.9岁和36.2岁

**非回教离婚个案中,最普遍的离异原因是双方长期分开居住或已分居至少3年,占51%

*在离婚案例当中,66.3%由妻子先提出,非回教女性离婚的主要原因是“配偶行为不合理”,占53.7%;男性主要原因是聚少离多,占63.6%

这些数字反映了什么?有何隐忧或欣喜?

不同的报章有各自的解读,我报庆幸“去年离婚率下降”但担忧“中年怨偶增加”;联合晚报则提醒“结婚10年最容易闹婚变”和“越来越多女性下嫁”;而早报则指出“迟婚或单身情况没好转”与“本地异国夫妻显著增加”!

在数据中所揭露的有些其实是整体世界的趋势,譬如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生存竞争的激烈、分离怨偶的增多,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感到悲观,也对一纸婚约的意义不具信心!因此不婚族越来越多,而事业和生养的双重压力也造成了迟婚的现象;但有些则是亚洲地区特殊的情况,譬如异国夫妻大增,本地人纷纷迎娶外籍新娘。

探其原因女性的自主能力是为关键,因为教育程度提高,经济独立,本地女性比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生活,当遇到心仪的对象,下嫁不是问题,而如果配偶的行为无法忍受,也不再委曲求全!像这样的女孩子是某些依旧活在“男尊女卑”世界里的男士们所不能接纳的,因而选择外娶。

但异国情缘只是达到了结婚的目的,真的就可以白首偕老吗?因为文化、语言的差异、缺乏婚前的认识等,当中的考验其实比一般的夫妻更多!

整体离婚率虽然略微下降,但在妇女宪章下的离婚案例其实增加了,因此如何维系美满的婚姻是国人的一大课题,在此预告我们将在9月19日邀请资深治疗师,辅友会顾问张小梅主讲“拥抱婚姻幸福”,和大家分享经营美满婚姻的秘诀,敬请期待!

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学习作「成人」的父母

在许多的场合只要家长们提及孩子过了中学阶段,一致的反应就是他们已经毅然决然剪断亲子间的精神脐带,展翅高飞了,不愿意回头再望一眼,让父母亲们非常失落!

尤其孩子如果在国外就学,更不懂得该如何保持联系,而不落为老生常谈,或只是嘘寒问暖,无法聊得深入!

下文作者以自己和儿子四年“两地相思”的经验,传授如何从放心不下的妈妈,学习放手,并成为孩子最佳的聆听者,相信展读之后,您也也会有所感悟!

~~~~~~~~~~~~~~~~~~~~~~~~

放手与放心

作者:陈怡蓁

四年前送小儿子去波士顿上大学。也许打从出生就生活在父母创业的环境中,申请大学时,儿子义无反顾地单单只申请了伯布森商学院。在台湾很少人知道伯布森学院,在美国它却是新近窜起,年年在「创业」教学方面名列第一的商学院。白手起家的我们虽然怀疑创业可以在学院中教导出来,但是也义无反顾地支持儿子的决心。

入学仪式那天,校长特别跟新生的父母谈话,他说:「你们的儿女能够进入本学校,表示你们养育成功,现在要请你们放心、放手,他们已成年,拥有自主权,也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们如果想看他们的成绩单,也必须征求他们的同意哦!」一番话,惹出多少妈妈的眼泪,却获得新生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四年是儿子与母亲共同的震撼学习。

回到台北家中,看着儿子的卧室人去床空,被褥反常地整齐,我的眼泪决堤。从小带在身边呵护宝贝的小儿子,真能照顾好自己吗?平常乐观的我,突然变得杞人忧天,下雪担心他开车路滑,天晴怕他打球受伤。泡面零食不时邮寄,寄多了又怕他吃得不够营养,电话中一边教他作菜,一边抹眼泪。

初次离家的儿子,仿佛蓄势已久的小鹰,乘风而起,一飞冲天,在一片自由新天地中徜徉飞翔,似乎并无太多的乡愁。而空巢中的母亲却愁肠百转,知道要放手,却总也不能放心。问多了怕他烦,不问又怕自己失眠。

几番折冲,终于学会用分享与聆听的方式跟他保持联系。不再嘘寒问暖,改为主动告知自己的生活与心得,然后期待他也能主动分享大学生活点滴。慢慢谈话有了交集,沟通也变得频繁。我开始观赏起美国职业篮球赛,他开始关心起我所赞助的昆曲演出的状况,距离虽远、母子心倒更近了。

有一次不经心地偷听到儿子跟朋友说:「我妈是最好的聆听者。」我简直得意非凡,深觉这是此生听到最美妙的称赞,好几天心头暖呼呼。

四年又漫长又匆促,竟是毕业典礼的季节了。这次去到波士顿,从机场迎接、旅馆入住、餐食安排到休闲娱乐,通通都是由儿子搞定,不劳我们费心。我有点不习惯,也有点感伤,我不知老之将至,他却已学习反哺了吗?

当他将学士帽高高抛起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毕业了,这四年恰是我学习作为「成人」之母的历程。从此放手也放心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但愿继续陪伴他,聆听他,与他分享每一份苦与乐,悲与喜。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假作真时


近日观赏了一部感人的电影《Lars and the Real Girl》(中文片名:充气娃娃之恋),编剧的灵感就来自于这样的假设 -- 如果一个精神官能幻想症的病人,周遭的人都接受他的幻想世界,並且帮助他,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男主角Lars住在一个温馨的小镇,母亲在他出生之际就难产而死,父亲虽然勉强照顾他和哥哥,但悲伤的情绪一直没有平复。哥哥在受不了凝重的伤痛氛围下,很早就离家生活,直到妻子怀孕后才搬回老家,这时父亲已离开人世,而让出主屋,独自搬到车库的Lars,成为兄嫂关心又担忧的对象。

因为Lars虽然和和其他人一样的工作、上教堂,但他却孤独自闭,寡言内向,拒绝与人亲近,也极度害怕肢体接触,尽管兄嫂同事努力想改变他也徒劳无功。

一日Lars竟然兴高采烈的希望兄嫂接待他远道而来的网友,但开门所见却是一个从网上订购如同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Lars一反平日的不苟言笑,殷勤温柔的招呼、照料女友Bianca,把她当真人般呵护!

兄嫂认为弟弟疯了马上向小镇的家庭医生咨询,她同时也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心理医师,当询问过Lars除了有幻觉外,吃睡工作一切都正常,而且脾气善良温和,没有暴力行为,因此判定无立即的危险,而希望所有人先顺着弟弟,以假作真,同时她也藉着医治Bianca,不着痕迹展开对Lars的疗程。

接着下来的剧情发展如同乌托邦,小镇所有的老老少少为了拯救Lars,积极配合医生的嘱咐,把充气娃娃当成真人对待,还替Bianca安排了工作表,让她当义工,邀请出席各种场合,还到服饰店兼差,行程满满,让Lars非常不高兴,但这却是很好的“分离”体验:你爱一个人,就该让对方有自己的空间,觉得活得有价值,而不是专属于你!

Lars在体会到所有人的爱与包容后,心中的缺口慢慢填补,他为自己的复原安排了从未参加过的“丧礼”,表面上是和充气娃娃告别,实际是和母亲、失去爱的童年、封闭的自我保护生活说再见,完成了自己的悲伤治疗!

影片里最动人便是无条件的接纳,小镇里的人因为爱而愿意配合Lars的幻觉,使他不觉得被排斥,让他在零压力下,有余裕去藉假来疗愈!这让我们思索真实的世界里,多少精神分裂或妄想症患者,并没有得到周遭的人如此完全的支持与关怀,即令是辅导员,也自问惭愧!

“以假作真”只是一个工具,别担心患者会因此耽溺其中,医生在剧里有智慧地说:「等到他不需要她的时候,自然就会痊愈。」当然,接受专业治疗是先决的条件!

而对于观赏影片的人,无疑也是“以假作真”,藉虚拟的电影来提醒自己,更敞开心胸接纳和支持身边的人,那么假作真时,就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亲子陌路

不知是否因缘巧合,最近抱怨已踏入社会的孩子不奉养父母亲的案例特别多!

林太太的大儿子就读大学之际结识了在酒廊工作的女友,由于女孩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学历不高,而且比儿子年长,作为父母一开始便极力反对,但没想到却更把孩子推向对方,家人的感情也破坏了,儿子数度离家出走,回来后也表现冷淡,拒绝沟通。

儿子毕业后虽然找到工作,但林太太说他在女友的拐骗下变坏了,非但逢年过节不对家人略表心意,还明言不会给分毫家用,因为他得存钱,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林太太的丈夫由于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她为每个月的房屋贷款担忧不已。

王先生的独生女儿也从理工学院毕业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多数的时间都是关在自己的房间里打电脑,家人完全不能提到任何有关工作或金钱的问题,稍微有些影射,她就会大吼大叫,乱发脾气;当然,他们夫妻也从未拿过女儿的一分钱!王先生不止为孩子的健康、事业、社交和性情烦恼,他也为自己的老年家庭生活感到渺茫!

李女士有两个儿子,老大虽然不务正业,但却理财有道,这可能是家庭的“优良”传统,因为他们夫妻俩从年轻就善于经营,借用亲戚朋友等的名义,购买了数间私人和政府组屋,在丈夫去世后,儿子借口自己在海外修读商业管理,能够把财务妥善规划,接手了所有的财产,房屋收租全由他处理,但事后却分文不给李女士,她在首饰变卖殆尽,无可奈何之下,打算到家事法庭提出控告。

最近的报章报道:活跃乐龄理事会(C3A)进行“2008年公众对老化问题和乐龄人士的观念与态度调查”,结果在2000名16岁以上接受调查的公众中,越年轻的国人照顾年长者的意愿就越低。35至49岁的受访者有82%愿意照顾老人;25至34岁者稍减至80%;而16至24岁的年轻人照顾年长者的意愿最低,只有67%。

调查机构对此现象的解读是:“可能与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16至24岁的年轻人正追求学业或发展事业,在经济与情绪上还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责任;另一个可能是这个年龄层认为,未来的年长者应该都能够独立与自食其力。”而舆论则指出,若从坏处想,调查结果反映了代际鸿沟,特别是祖孙间的代沟的扩大;年轻人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传统敬老尊贤和孝道观念的淡薄化等!

这样的调查结果其实点明了现下家庭生活普遍的困境:上述所接触的个案,多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受苦,于是倾向过度保护儿女,结果非但造成孩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也往往受不了现实生活的打击,变得脆弱或自私,而亲子互动也因为仅注重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享受,过分投入工作,而忽略了亲密关系的经营,彼此缺乏浓厚的感情,一旦在观念或处事上有了冲突,亲子很容易就成为陌路!

在关系破裂之际,跟着而来的行为问题其实不是关键,最重要是亡羊补牢,贯注于如何拉近家人的亲密,而不是把孩子越推越向外面,大家因为言语上的记恨,搞到无法回头。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样的亲近方式,只要是健康的,以往有效的,都可以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勇敢尝试!

当然,眼前的困境也得面对,生活上无以为继,可以向社理会求助,或请求社区调解中心代为化解家庭纠纷,申请赡养父母庭令是最后的选择!

老人家的自保能力也是最紧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未来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你对自己有信心,你的言行举止才会表现宽容有度,给亲人相处保留更多的成长空间!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银发族沟通法宝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我们常听到年轻人这么抱怨银发族:
*老是提陈年旧事,都听烦了
*唠唠叨叨,重复好几次
*已经听不清楚,答话牛头不对马脚,又不肯戴助听器
*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
*总爱嘲讽,泼人冷水

在疗养院探访长者时,特别能体会和年长人士沟通的挑战!他们因为久病在床,和照顾的外籍护理人员根本讲不通,又乏人探望,很多人已经许久没有开口说话了,有些听力也已丧失,甚至被疾病剥夺了讲话的能力!而更困难的是有些老人家把自己的心灵门窗关起来,显得冷淡、孤傲。

因此,和长者建立信任关系是最重要的,在不勉强对方的进程下,顺着他的脾气、喜恶,慢慢的接近,表达关怀,如果老人家愿意听,我们就多说一些,假使他很努力的开了口,便欢喜的肯定,并鼓励他多讲话,纵使别人难以理解也不气馁,再重复几次,或加上比手画脚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耐心等待,所以身为银发一族,究竟要有什么法宝,才能确保沟通无障碍呢?

理解别人对年长者的“刻板印象”是很重要的,得避免让自己也落入上述的窠臼里,而要把语言当宝贝,该说的时候才说,而话说出口就要达到它的效用;在生活上也要充实多彩,与时并进,让自己也活在现在与未来,以增加交谈的内容和层次,让别人能从乐龄人士的对话中,吸收到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见识;而最重要是亲切幽默,愿意包容,那么您就会是一个大家乐于接近的银发一族了!

想知道更多沟通法宝吗?欢迎参加今天下午的免费讲座:

时间:6月12日下午2点半 - 4 点
地点:裕华第六分区居委会(裕廊东24街第246座)
报名电话:64251509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16岁的悼父文

父亲在48岁生日前夕因心肌梗塞猝死,不到两周的时间,一个16岁的孩子以父亲的角度写下了他的一生,做为自己疗伤的历程,也是对父亲最佳的悼念!

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见孩子对父亲打拼过程的了解和体会,知道他们的父子情深;但也慨叹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究竟要追逐什么?真正的幸福到底要具备多少物质条件?是否该给生命留白,让心力不至于交瘁?

与您分享这篇感人的悼文:

~~~~~~~~~~~~~~~~~~~~~~~~

沙漏裡的最後一粒沙

2009/6/7

作者:王子衍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事情卻是一件接著一件地來。計畫總是緊跟著變化,下一秒的塵埃看似已落定,但在那半秒鐘的瞬間,老天也許就決定攤一張無情的命運牌。以前,我看著遠方,嚮往著那以速度換取時間的快感。我看著天空,嚮往那道彩虹背後真實的意義。但是再下去呢?我的嚮往能改變什麼?我不曉得!因為這是一九六一年,我第一次睜開眼睛,看著一個我從未來過的世界,看著我第一次見面的家人,看著圍觀的人。我嚮往這個世界嗎?我不知道。我在哭,他們在笑。我出生了。我聽到聲音,是沙。

老天爺沒告訴我為什麼會在這,也沒告訴我什麼時候不會在這。祂沒告訴我要追求什麼,也沒告訴我要放棄什麼。祂只告訴我,順人事聽天命。我沒有辦法思考,或許是因為我根本還沒有能力思考,或者是祂不讓我思考。我沉思醒後,看見的是母親摟我在懷中。沒錯,她在餵食我,這是我睜開眼睛後的第一百八十天,老天爺告訴我,我叫王培秩。我母親我父親我叔叔我伯伯,他們都這樣叫我,有沒有一個原因?我不知道。我邊想邊睡,但是我還沒有可以思考的腦袋。我只聽到聲音,是沙。

成長,是老天給我的第一個課程。我要怎麼長大,祂卻沒有賦予我題材教本。我看著天,想要飛得比它高。因此,我開始起飛,飛向那片天上無垠的夢想。一九六七年,穿著和大家一樣的制服,我進入了北港番溝里育英國小。第一次上學,我不曉得學校是做什麼的。祂沒有告訴過我。我當了六年班長,功課始終是第一名。畢業後,我進入嘉義市輔仁中學。一直到高中我都是班長,也都是第一名。他們都叫我第一名。此時我可以思考了,我有能力思考了,我有目標有志向,因為我要出頭天。老天沒告訴我為什麼要努力,但是我說業精於勤。祂也沒告訴我什麼是成就,但是我說要出人頭地。老天沒說我什麼時候會成功,但是我說我要比人家強。一九七九年高中畢業後,我進入台大,在一番努力後,我遇到了我人生的伴侶,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我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一九九一年,我一回神,我聽到聲音,是沙。

擔任法官的日子中,我有了三個兒子。二OOO年,離開法官職位後,我的人生事業遇到了挫折。我一番考慮後,考進了台大EMBA,擔任元富投顧的董事長。孩子漸漸長大了,我驕傲地看著他們成長,希望他們會出人頭地,有一天超越我。我不斷讓他們學習各種才藝、學習英文,不畏任何辛勞,因為我希望他們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到了二OO六年,看著孩子們漸漸成熟,我意識到他們未來的教育,或許在另一個地方,可以有另一片天。我開始積極安排他們未來的走向。我讓他們去念私立雙語學校,我和太太花了一星期到美加找尋適合的學校。事業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忙。但是再怎麼忙,忘不了的只有家人。

二OO七年初,我很榮幸擔起元富證券董事長的重責大任。我卻也心如刀割,送走了栽培我一生的父親。雖然難過,但我告訴自己,人生還是要過下去!此時,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我告訴自己要對家人更好,對朋友更熱情。二OO七年暑假,我送了老大出國後,開始很積極的安排老二和老三的教育。我想了移民的事,想了買房子的事,想了很多未來的規畫和計畫。我聽到了聲音,好像是玻璃破碎的聲音,還有,是沙。

二OO八年到二OO九年,是我事業最辛苦的一年,金融海嘯突然襲來,誰談起都是愁眉苦臉。雖然辛苦,我還是和公司一起努力,以保守的計畫,走出這個過渡期。二OO九年年初到四月,經濟開始好轉,我真的對人生有越來越多嚮往跟期許。對於孩子們的表現與成長我感到無比光榮與驕傲。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親,大家都是共同扶持的好兄弟。我覺得我飛過人生的彩虹了,我出人頭地了。我有能力換我想坐的車,買我想住的房子,投資我希望孩子受的教育。我真的很開心,雖然很辛苦,雖然電話跟事情無休無止,我覺得累也甘心。五月一個週末,我主辦了一場高爾夫球賽。那天晚上,幾乎沒睡,實在是太忙了。辦完球賽,我們吃了飯,慶祝了一番。我認為我好像在天堂一般,實在是忙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玻璃頓時裂開,我聽得好清楚一個聲音,是沙。

回到家後,本來還有一場會要開,我想說休息一下。突然,心痛了一下,非常難受,我決定要到國泰醫院做個檢查。一路走到醫院前,我的腦袋突然浮現了很多畫面,一個接著一個跑出來問我:人生的嚮往,是什麼?我的目標達成了嗎?我開心嗎?我快聽不到沙的聲音了,我不是該一直聽到嗎?人生每個階段我都聽到沙的聲音啊,怎麼我現在聽不清楚了?我不是才準備好飛過一切,飛過我嚮往的那片天嗎?乓砰,玻璃頓時破碎。我聽到流沙如水般泄下,我聽到計畫流走了,我聽到生命流失了,我聽到老天爺跟我說該回家了,我聽到事業跟夢想結束了。這個聲音,那破碎玻璃所流出的無止盡的沙,彷彿有無限的長,但是卻只發生在我眼睛最後一次睜開的那瞬間。沒有聲音了,我聽到了。我悄悄的飛走了。一萬個畫面跟念頭浮現後又瞬間消失……海浪,沙浪,宇宙的盡頭,那都已不再是我所嚮往的了……。

「『二OO九年五月十七日下午五時,元富證董座王培秩辭世,死因疑似心肌梗塞。明天正好是他四十八歲生日,對於此意外,家屬和朋友都感到相當驚訝與難過……』」

我在哪?這是什麼地方?我在幹嘛?為什麼電視在播我的消息?

「『這是培秩的太太,這是培秩的老大跟老二還有老三』擁抱。『請節哀』」

節什麼哀呢?到底發生什麼事?我的身體怎麼不痛了?我怎麼不累了?怎麼大家都在哭?怎麼他們不再理我了?好多問號浮現出來,我卻在眨眼之後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給爸爸的一封信:雖然您走了,但是您的精神還在的,老天爺要給你一個訊息,還有一份小禮物,祂說您這一生已經完美了,想要你休息了。請領收您的小禮物,回到爺爺身邊吧。From兒子們

我收到一個小包裹和一封信,原來我往生了。我拆開包裹,畫面像是極光一般的投射出來,我看到我這轟轟烈烈的一生。我不曉得,原來我此生已經歷過這麼多的喜怒哀樂,成就與挫折。像電影般的人生,放映完了,累了,我想我該回到我該去的地方了。我輕輕的放下信封和包裹,我讓它成為過去,我該向前走了。我現在嚮往的,還有什麼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沙會被風帶走,風會帶走一切,而我也要放下。

離開了世俗,我放下了那沉重的紙袋。我放下了過去,放下了寄託,放下了煩惱。原來我此生,都像是電影般的被記錄在那紙袋裡,甜蜜卻又沉重的負擔,就讓它回到地上,讓風帶到九霄雲外吧!我向前走,我不回頭。我的背影要消失了,但我心還在。再見了大家,來生再見。我聽到了聲音,是沙,那微小又沉重,沙漏裡最後的一粒沙。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为婚姻栽植嫩草

最近一位年过半百的男艺人和20多岁的助理发生婚外情,原本是家务事,却因媒体炒作而闹得满城风雨,遭卫道之士口诛笔伐!

面对讥讽,男艺人不以为然的在博客里辩驳:“有人说我老牛吃嫩草,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牛是吃草的,小牛吃草,大牛吃草,老牛当然也会吃草。有没有规定什么牛应该吃什么草?草分为嫩草,老草及枯黄的草。如果你是牛,在你眼前有以上三种草,你会吃哪一种草?小牛吃嫩草是理所当然,大牛吃嫩草也是合情合理,为什么偏偏老牛就不能吃嫩草。老牛也是牛,为什么它吃嫩草就不对?老牛大半生为社会做出贡献,当它老了,为何不能吃好一点的草,是不是一定要吃老草及枯黄的草,才是符合道德标准。

这番话当事者写得慷慨激昂,受害者和社会公众看了必然不是滋味,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对人类来说“喜新厌旧”是本性,他诉说了但凡为人的根本诱惑:原本的婚姻已经千疮百孔或逐渐厌倦,眼前的新人却犹如一泉活水,为即将老去的生命注入了兴奋、新奇和喜悦,你是否能抵挡?

诱惑其实也不分男女!

曾经接触一位50出头的女士,从头到尾她都很“恍神”,一直无法聚焦,因为她已经意乱情迷!虽然李太太(名字和背景经过更改)不断地问怎么办,但很明显的她已深陷其中,一时之间难以自拔!

好不容易才理清了来龙去脉:李太太有一个外人看来非常美满的家庭,先生是标准的好好先生,公务员,每天准时上下班,放了工就陪孩子读书游玩,极少交际应酬;除必要的生活开销,薪水都交由太太处理;李先生的脾气温和,无不良嗜好,而且会帮忙做家务,星期假日还会陪太太上市场买菜,偶尔也下厨显身手呢!

一儿一女都很杰出,正在大学读书,他们从小在温暖的家庭长大,品行良好,待人谦恭有礼,从来没有过所谓的叛逆时期,一家人和乐融融。儿子和李太太还特别亲近,对她十分依赖,常常和妈妈倾谈自己的心事,但李太太却有着无法说出口的秘密。

当了30多年的家庭主妇,李太太知道外人都羡慕她,她也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这样过了,谁知无端投入了一粒巨石,掀起心海里的轩然大波。在儿女成长家务比较轻松后,先生也鼓励她参加外界的活动,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她因此重拾哼哼唱唱的兴趣,参加了歌咏班,在开心欢唱的同时也跌入了歌唱老师编织的情网里。

已婚的歌唱老师比她年轻十多岁,只要他邀约,李太太就立刻飞赴他家,她相信老师所说:和自己的妻子早已没有感情,他们各过各的,而且白天她有工作,绝对不会撞破他们的事情。

李太太每天和老师通电话,一星期约会两三次,当对方忘了打电话,她就会魂不守舍,一听到对方声音,她的心就蹦蹦跳,当想起歌唱老师,脸便不自觉地红了起来,李太太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我的脑海里都是他的影子!

歌唱老师体贴温柔,擅长甜言蜜语,赞美李太太保养得非常好,比年轻女子更有魅力,他还有着先生所没有的优点:很浪漫,会用很多不同的点子,制造情趣,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受宠的小公主!李太太不只失了身,也在对方开口时,陆续借他一些钱。

在谈话的过程中,李太太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沉醉于甜蜜的回味,并坚持双方的配偶都不会发现!只有在短暂清醒时,表示知道自己并非歌唱老师的唯一,他们也不可能有结果,但就是无法放下这段情,她追问该怎么办?

当厘清李太太求助的目的时,先肯定她虽然微弱却犹存的良知,因为在内心的深处,她知道万一事情曝光,自己无法被原谅还不打紧,她最不能释怀是丈夫孩子其实无辜,他们将会如何痛苦,整个家庭也将分崩离析!

李太太在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快乐间流转,当明白后果的严重性时,她理性上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却舍弃不了被捧在手掌心百般呵护的快乐,她气恼的问为什么丈夫古板无趣,不能同样的浪漫?

说起来人是盲目而健忘的,当共同生活久了,每个人原有的美好特质都会被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而无法珍惜。所以,丈夫幽默风趣,美女围绕,妻子便懊恼他招蜂引蝶,怎么不忠厚老实;太太贤淑朴素,勤俭持家,先生就怪罪她单纯保守,为何不风情万种!

因此,回归上述的嫩草理论:人们喜欢尝鲜,在婚姻里需要不时栽植嫩草!如果两人的婚姻田园里满是翠绿青葱的嫩草,那又何需外求呢?但假使疏于耕耘,让它布满了枯黄的老草,那么枕边人难免另辟园地,找寻嫩草!

如何栽植嫩草呢?其实并不难,就是在生活里制造惊喜,做一些不一样的安排。当李太太埋怨丈夫不解风情时,我让她问自己,是否曾表达自己的需求?肯定对方偶尔的达标?曾经也做些浪漫的事,让丈夫感觉新奇吗?如果李太太可以把心思收回来,自己主动开始在丈夫身上尝试,相信他多少可以体会到妻子的付出;而万一无法被调教,也不用灰心,可能你栽植的嫩草,不适合对方的口味罢了,再努力播种,总有一株是“老牛”喜欢的。

一对多年的夫妻之所以能百年好合,一是伦理道德的制约,对家庭有高超的责任感,另一则是懂得经营婚姻,让它永保新鲜!而光靠前者,即是维系也是痛苦的,只有真心耕耘,彼此共享婚姻田园里的嫩草,才是快乐甜蜜,永久好合之道!但愿李太太终能痛下决心,冲破让她迷惘的情网,珍惜自己手上的幸福。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跨越虎度门

不熟悉传统戏曲的人,对于“虎度门”一词的认知可能是源自于十多年前萧芳芳所主演的电影《虎度门》。在戏中,她饰演粤剧名伶冷剑心,具有多重角色:妻子、继母、生母、友人、师傅、名伶等,在驰骋舞台三十余载的转折点,每个角色都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丈夫事业失败准备全家移民澳洲,要求她告别心爱的舞台;女儿表现出同性恋的倾向;剧团打算革新,推行起来却有困难;剧团里的小生含蓄表达爱慕……;最牵动心扉的是她发现了自己多年前因事业而抛弃的私生子,正是剧团新进花旦的男友。

在粤剧中,虎度门意指:演员出场的台口,是粤剧老倌首先亮相的地方,老倌一出虎度门,即浑然忘我,完全融入所演角色中。所以,虎度门是一个过度的关卡,让演员在门后整理自己,卸下生活中的烦恼、不安、喜恶和原本的角色,一心一意投入戏曲。但在诸事纷扰之际,一向专业的冷剑心在台上却有刹那间的失神,无法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幸好她一下子就调整过来了!

因此,觉察自己在不同情境所扮演的相异角色十分重要,它需要你发挥不一样的特质,或温柔,或坚强,或精明,才能圆满周全,面面俱到;而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在跨越虎度门,你越分得清不同的台口和门里门外,就越能各得其所!

《悄逝的记忆》纪录片导演翁燕萍日前在早报副刊发表了“隐形虎度门”,以亲身的体验提醒大家:每个人都需要有个隐性的虎度门。在迎接新的一天,要抛开个人情绪(尤其是坏的情绪),来面对每天工作上的挑战。而在下班后,更应该越过那道“虎度门”,不要把工作的思绪和情绪带回家。

身为家庭主妇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少,有些人无法清楚的划分,把老公当孩子管、把儿女当父母般孝敬……,更常见的是没有了“自己”这个角色!

今天下午就让自己也放个假,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玩乐,探究如何跨越虎度门吧!

书香: 翁燕萍-隐形虎度门
论坛: 学校的性教育
妙方: 分享生活经历
巧手: 鸡腿菇两吃

时间:6月9日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快乐的泉源

作家吴韦材在今天早报副刊的专栏里,和大家分享了人物写生导师的提点“要注意了,人物在阴影的部分其实是偏冷色调,人物在受光的部分,你才可以用上暖色调,而暖色调去到最尽的极限,就是high light之处,也就是全然白色。

而当他受到影响,不时注意人的面孔和身形的阴暗时,吴韦材发现有些人常常阴沉着一张脸,而有些人就能懂得迎向光源,让自己看起来亮丽光鲜!

其实真正的光源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源自内心,懂得发现、感受,知道珍惜、感恩,方能有取之不竭的快乐。从下文中,也许您能体会更深:

~~~~~~~~~~~~~~~~~~~~~~~~

快樂逝水

作者:沈靖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常常无事站着,坐着,就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因此,熟及不熟的朋友,最常问我的就是: “你快乐吗? ”这个问题老实不好回答。说快乐吗,自己脸上的表情欠奉(不开心的表情) ;说不快乐吗,又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快乐,而且这个答案往往得加上许多注解才能够使问的人满意。


什么是快乐呢?

我才四岁多一点的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母亲给我买了一双“卜卜鞋。 ”那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款式,鞋垫里塞了一块会发响的海绵,走起路来“卜卜”直响,就像卖面包的阿伯按的喇叭。

母亲有好东西收起来不舍得用,不乱用的性格,于是我那双“卜卜鞋”并没有穿上几回。难得有一次和母亲上街,开心地穿着它出门。母亲抄小路走,要经过一条大水沟,那道独木桥是我的死敌,我扭着身子硬是不敢过,挣扎间一只鞋掉到沟里去了。

我还记得在阳光下,那只鞋被急流冲走的情景。四岁的孩子当然如丧考妣般哭了起来。事后,无论我再怎么样哀求,母亲都没有再买回同样的鞋子给我。童年时,有蛮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为那只鞋懊恼,只觉得自己某个部份的快乐失去了,再也补不回来。

及至长大后,快乐的事情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少。说愈来愈多,是因为新奇的玩意儿愈来愈多,是小时候再怎么样都不能想到的; 说愈来愈少,那是因为成年了,感动和感恩的心减弱,处处似有快乐,却又很难拾起快乐。

什么是快乐?每个人都在寻求,但不一定找得到。曾经欲求是快乐,朋友是快乐,恋爱是快乐,当这一些都卷进时光的漩涡里,是非对错,悲欢离合的沙石风暴,把一切都淘净,刷白。事过境迁,一时的快乐,只是一张被遗弃的糖纸,胶在柏油路上,曾经甜蜜过,如今只能任日晒雨淋慢慢磨去鲜艳的色彩。

很多一时的快乐,代价却是一辈子的。看看报章上的新闻,那万千一瞬的人世祸福善恶,许多的根由不就是芸芸众生为了一时的快乐?一只快乐的鞋子,随水而逝; 一颗快乐的心,却总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整好行裝,出發去找一顆快樂的心。找到它,快樂才有後續的故事,不再輕易流逝。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成长与老化

人口老化是全球的课题,每个国家都全神贯注积极解决这个棘手的困境,但人在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老了呢?其实关键点并非年龄,而是心态!如果人民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即使年纪大了,还依然乐观面对生活,每天开心的欢笑、无私的分享、有恒的运动、勇敢的追梦,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学习,那么这个社会即使在年龄上变老,在心灵的面向上却是年轻的!

过去的星期日我们举办了“悄逝的记忆”纪录片分享会,和大家一起见证林厝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现场就来了好多老人家,真是令人感动,他们的活力十足,很多是来自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聚会的“快乐天使”,大家乐于学习和成长,所以永不言老!

今天下午就有精彩的活动,欢迎参与,也和大家分享“罗丝”这位非凡长者的故事:

时间:6月5日下午2 - 4 点
地点:裕华第六分区居委会(裕廊东24街第246座)
报名电话:64251509

~~~~~~~~~~~~~~~~~~~~~~~

变老和长大的差别

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拍我的肩膀。

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璀璨。

她说:「嗨!帅哥,我叫罗丝,今年87岁,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我笑起来,热切的答道:「当然可以!」,她果真紧紧地将我抱个满怀。

我开玩笑的问她:「你年纪这么小,怎么就来上大学了?」

她也调皮的回答道:「我准备来这吊个金龟婿,生几个孩子,然后退休去云游四海。」

「此话当真?」我明知故问。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动机,促使她年届古稀,还来上大学。

她告诉我说:「我一直梦想要受大学教育,如今终于得偿宿愿。」

下课后,我们散步到学生联合大楼,两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从此我们成了挚友。

往后三个月的每一天,我们总是一起离开教室,天南地北的聊个没完。她像部「时光机器」,将智慧和经验与我分享,而我总是听的津津有味。

一学年下来,罗丝成了学校鼎鼎大名的人物。不论走到哪里,她总能轻易的结交到新朋友。她经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陶醉在同学对她的关注之中。

学期结束时,罗丝应邀到我们足球队举办的晚宴中演讲。我永难忘怀当晚她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主持人介绍她给听众之后,她碎步走向讲台,正当要开始演讲时,她手中的讲稿不慎掉落地上。


有几秒钟时间她显得有点懊恼和腼腆,不过立刻就幽默的对着麦克风淡淡的说:「抱歉,我最近老是喜欢掉东西,刚刚我本想喝杯啤酒壮胆,却喝了威士忌,没想到那玩意简直要我的命,看来我是记不得事先准备的东西了,那我就讲最熟悉的事情吧。」

在大家的笑声中,她清了一下喉咙,然后开始说:「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只有一种秘诀能让人青春永驻,快乐成功。就是你们必须笑口常开,幽默风趣;你们必须时时怀抱梦想,当你们失去梦想时,你们就形同死亡,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像似行尸走肉,却不自觉。

「变老和长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任何人都会变老,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长大。长大的意思是,你必须不断在蜕变中找寻成长的机会而善加利用。要活得无怨无悔;上了年纪的人,通常不会因做过的事后悔;却常因在年轻时,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遗憾,只有心怀悔恨的人,会恐惧死亡。」

那年底,罗丝终于完成她的大学学业。毕业后一星期,她在睡梦中安详去逝。超过两千名同学参加她的葬礼。我们聚在一起,向这位以身教教导我们的长者致敬;只要下定决心,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实现梦想 …

年复一年,你「长大」了吗?还是,只是「变老」?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一夕成名的代价

4月20日曾以“勇敢追梦”为题,记述来自苏格兰偏僻小镇,出生时脑部因缺氧受损,导致学习障碍,多年来全心照料卧病母亲的苏珊大婶,在母亲去世后,勇敢走出孤独自闭的世界,追求自己的梦想,参加英国第三届电视直播选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一鸣惊人的故事,希望能鼓舞所有的人,抛开束缚,勇敢追梦!

但事情的发展却令人欷嘘,且看以下的报道:

现年48岁的苏珊相貌平平,至今未婚,但却在《英国达人》舞台上以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选曲《我曾有梦》征服全场,一炮走红。随后苏珊又以一曲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中的插曲《回忆》顺利晋级决赛。

苏珊窜红后,报纸上有关她的报道连篇累牍,连她位于苏格兰乡下的住所外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媒体记者日夜守候,令苏珊有些不知所措。决赛前,苏珊夺冠的呼声愈来愈高。博彩公司开出赌局押宝苏珊胜出,苏珊的父老乡亲对她的期望更是飙升到了极点。


盛名之下,苏珊显然还不能适应这种压力。决赛前,《英国达人》评委皮尔斯·摩根告诉媒体,苏珊近来时常落泪,甚至一度想退出决赛。此外,在决赛前的一次采访中,苏珊竟与两名记者发生了冲突,并最终导致了警察的介入。一位评委还爆料说,在决赛进行的过程中,苏珊不得不中途退出演播大厅以便平静一下过于激动的心情。

除了自身心理出现问题之外,外界的批评和反对之声也令苏珊苦恼不已,有人说她根本没有歌唱天分,还有人笑话她外表邋遢。

决赛前就有心理医生预料,“苏珊在重压之下很有可能崩溃”。(环球在线)


5月30日在《英国达人》的决赛中,苏珊是最受瞩目的参赛者,却未能如愿夺冠,她因为观众手机票选落后年轻的街舞团体Diversity,屈居第二。一般分析苏珊在最后的比赛中以一袭高雅的长礼服亮相,挑染后的头发不见花白,虽比首度参赛时更具明星丰采,但也因此失去她最吸引人的亲和力,另一败笔则是她选择重唱成名曲《我曾有梦》,丧失了新鲜感!

31日晚,身心俱疲的她,被警方和救护车送进了伦敦的心理病院。

过后苏珊的哥哥透露:“决赛失利后,她总担心自己将来的演艺之路将如何发展,人们是否还会接受她,愿意再听她唱歌。”因而压力重重,但目前健康状况已有所好转:“她似乎又回到了自己以前的样子,她很好,并急着回到自己的家。她想和自己的小猫团聚,安心喝上一杯苏格兰茶。毕竟,7周之前,她只是一名来自苏格兰的平凡女士。”不过,医院发言人表示,苏珊还得在医院待上几个星期。

一夕成名,本来就是极大的考验,更何况苏珊所经历的是天渊之别,她因此付出了代价!苏珊大婶原先的生活安静单调,默默无名,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她的演唱片段在youtube点阅次数超过一亿,挤进了历来最多人观赏影片前五名、不止是英国本土,全世界都为之轰动,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她的歌迷,大家都看好这位因头发蓬乱,被媒体暱称「毛毛天使」的大婶;也因为她的效应,《英国达人》吸引了几千万人收看,创新收视纪录、据称她已簽下五百万英鎊的唱片合约,而被封为「五百万苏珊」,各方的演唱和访问邀约也蜂拥而来。

但愿尘埃落定,媒体的眼光不再聚焦,公众能还给她一个平静的空间,让这位拥有天籁美声的大婶能排除诱惑,按照自己舒服的脚步,慢慢实现单纯的梦想:当一个职业歌手,找到心仪的对象,好好的谈恋爱!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水、油与牛奶

不管是医院、疗养院的护士、医生、辅导热线或探访老病院的义工,最常被问到的就是:你时常见证生老病死、聆听人间的痛苦、怨恨和扭曲等,难道你无动于心吗?你不会很难过吗?还是你变得铁石心肠,不再牵动情怀了?可是你这样能苦人所苦,真正帮到一个人吗?

当一个关怀者,如果没有敏感的神经和悲天悯人的热情,是无法圆满完成任务的,但为什么他们可以适当抽离,平衡自己的心情,以下摘录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和您共勉:

~~~~~~~~~~~~~~~~~~~~~~~

水、油、牛奶與臨終關懷

「一位教授同感心的專家曾經說過,病人的『受苦』就像一杯水,『同情心』是一杯牛奶,而『同感心』(同理心)則是一杯油。」


「水、牛奶與油,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們面對末期病人受苦時,假如只有給予無限的同情心,就會像是把牛奶加到水裡面一樣,會完全地融合在一起。」

「交情好到融合在一起了,不是很好嗎?」

「不好,因為假如病人死亡後,到時候水跟牛奶是不容易分開(抽離),這樣子很危險。」

「?」

「因為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假如互動的情感,一直無法從已經死亡的病人抽離的話,就無法再好好地工作下去,更沒辦法好好地繼續照顧其他的病人,甚至無法照顧自己了。」

「好可怕喔,那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說,我們對於病人的受苦(水),除了同情病人的處境之外,主要給予的是同感心(油)。」

「可否更詳細地說明呢?」

「同情心是針對病人受苦的狀態、結果,給予無條件的支持,是不問過程的,也不問病人的感受的,是以同情者本身的感受,去給予受苦者同情的支持。」

「那同感心呢?」

同感心是一種親自化身為病人,假設自己身處於受苦者的狀態,也假設自己跟受苦者一樣,經歷過同樣受苦的『過程』(不是只關心受苦者『受苦』的結果),所以是幾乎跟受苦者『同命』、又『共在』的『態度』。

「哇,那一旦受苦者死亡時,我們不就也跟著崩潰了嗎?」

「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同感心是油,受苦者的苦難是水;當油加上水,並用力搖晃後(同命),雖然看似交情好到融合在一起了(共在),但病人死亡後,只要靜止一段時間,油跟水就比較容易分開了(抽離)。」

「你是說我們臨終關懷者,雖然跟臨終病人的交情很好,但因為我們主要是用同感心(油),所以我們雖然深深地同感病人的受苦(水),但病人死亡後,因為我們的悲傷,大部分是同感而非同情,這樣就比較容易抽離?」

「是的,但相反的,假如你不使用油(同感),而使用牛奶(同情)跟水(受苦)混在一起,到時候因為不能輕易抽離,結果就只能使用一次,叫做『隨用隨拋』的拋棄式使用,恐怕妳就不能拯救更多受苦的靈魂了。」

「我懂了,所以一旦靜止後(病人逝世或離開我們後),油(同感)自然會浮到水(受苦)的上面,我們就可以把油,清出來倒到另一杯受苦的水中,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重複運用,生生不息地幫助受苦的靈魂了?」

「對,所以真正的同感心,不但包含了同情心,更因為設身處地地為受苦者著想,也因此這種同感心的極致,是一種助人的態度跟力量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保护兒童免受性侵犯

儿童遭遇性侵犯的案件层出不穷,昨天分享了孩子的自保之道,而对于家长来说,该怎样和孩子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父母亲们也很头痛,因为有时候自己也分不清界线,或无法早一步觉察风险,以下的讯息和大家一起探讨:

(参考自香港家长天地:保护子女免受性侵犯)

什么是兒童性侵犯?

為滿足侵犯者的性慾或其他目的,而透過暴力、欺騙、物質引誘、討好或其他方法引導兒童進行性活動。這包括有身體接觸和沒有身體接觸的性侵犯。

有身體接觸的兒童性侵犯:
例如非禮、逼孩子口交或性交、引導兒童觸摸侵犯者的私人部位、觸摸兒童私人部位

没有身體接觸的兒童性侵犯:
例如要孩子一同看色情刊物、錄影帶、用猥褻言語挑逗兒童、偷窺洗澡和換衣服、吩咐兒童露體、向孩子透露自己的性需要或提出性要求、在孩子面前進行性行為、對著孩子露體和拍攝兒童裸體照片等(这是公众比较混淆的部分,很多自认前卫的家庭游走在边缘,其实对孩子是一种性侵犯!)

兒童遭受性侵犯会怎样?

年幼兒童可能會
經常作惡夢
下體經常發炎
退縮、不合群
極害怕獨處、不願與成年人的目光接觸
成長倒退,如尿床
行走時下體有痛楚跡象
異常地懂得超乎年齡所及的性知識
拒絕別人給他/她換衣服
過量的手淫
傾向畫人物時畫出性器官
食慾不振

年长孩子可能會
情緒低落
極端自卑
學業猛退
有自殺傾向或企圖自殺
忽然退縮、不合群
離家出走或經常放學後不願回家
經常身體無故不適
厭食/暴食有行為問題
經常向男性作挑逗性行為/賣淫
對人不信任
未婚懷孕
感染性病
對被觸及身體的反應異常強烈

怀疑孩子遭受性侵犯该怎么办?

單獨傾談
開放式問題
冷靜信任
表示高興/欣賞孩子把事情告訴你
告訴孩子:被性侵犯並不是他/她的錯
讓孩子知道你準備怎樣幫助他/她
向孩子保証你會幫助他/她
表示若再遇困難,可再與父母商討
不保證為孩子守秘密
向專業人士求助

预防胜于治疗,教导孩童认识自己的私人部位、尊重与保护身体、分辨侵犯行为以及正确保护自己最重要。

如果您不知道从何著手,以下的家长教育网站可以参考: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sexedonline/parents/parents_home.html
(护苗基金与香港电台,性本善家长系列)

关于好与不好的身体接触,您也可以透过下列简单的问答游戏,和孩子一起练习: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sexedonline/parents/parents_sexualabuse_b.html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小男生的自我保护

近期男童遭受性侵犯的案件陆续爆发和开审,从报章上所见令家长们心惊胆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懂得分辨和适当的保护自己?

特此,为就读小学的男孩们撰写了一些资讯,希望对他们有帮助,也和大家分享:

~~~~~~~~~~~~~~~~~~~~~~~

小男生也要保护自己!

亲爱的小朋友:

你最近有留意到关于男童遭受性侵犯的报道吗?这类案件的增加,让父母亲都提高了警觉,因为以往爸爸妈妈都着重在教导姐姐妹妹们保护自己,而忽略了小男生呢!

以下这些都是真实的例子:

29岁送货司机在一间图书馆的男厕,玩弄6岁男童。

26岁的饮水器修理人员在小学厕所内,性侵7岁男学生。

将近70岁的魔术师,借口教导魔术,15次性侵犯12岁男童。

一位国大学生,连续两个星期在组屋电梯里,侵犯3名中学生。


性侵犯的案件会发生,有时是你们不敢怀疑大人的行为,因为侵犯的人可能是你熟悉、经常接触的,像家人、長辈、邻居、朋友、老师等;而有的则是没有警戒心或知识有限,无法分辨自己是否受到了性侵犯。

有时候即使你明白,也感觉不舒服,但往往由于侵犯者的身份而不敢或没有能力抗拒;可恶的是这些存心不良的人还常利用金钱、玩具、美味的食物等诱惑、哄骗,甚至威吓小朋友!

究竟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第一是要分辨好与不好的身体接触,基本上只要你感觉不自在、不舒服或疼痛,通常就是不好的接触,你得提高警觉。

其次,根据犯罪的统计,这些人常向年龄较小、落单的孩子下手,而发生性侵的地点,多数在男厕、组屋电梯,或其他较少行人的地方;所以尽量避免单独上厕所,最好请信任的大人陪伴,在男生年纪小的时候,其实跟着妈妈到女厠是没关系的。

只要你有所怀疑,就要立刻采取保护身体的「安全三步曲」:
“No”拒绝:大声坚决地对侵犯者说“不”
“Run”跑走:赶快跑开,走到人多安全的地方
“Tell”告知:马上找个你信任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告诉他这件事,并得到帮助

在上面提及的电梯案件,其中一位哥哥就非常勇敢,立即反抗,他抓住对方的颈项质问,并在电梯门打开后,推开坏人赶紧逃离了,可惜他没有马上报警,否则就可以更早将对方惩之以法,避免其他人受害。

小朋友,只要你有警觉心,懂得分辨,并能马上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我们的社会还是很安全的,不要太害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