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活着不只是为自己

最黑暗的日子 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文 :陈以珠

心魔作祟,往往让一个人无法抽离现有的逆境,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将以悲剧收尾。曾自杀获救的人这么说:“人类发肤承受的伤痛,其实根本不能抚平心里的哀恸,死亡只是向世界宣告,我有多么懦弱。”

案例1
我当时真的被打得连叫救命的力气都没有,一心只想离开,就算是死,也一定离开这个鬼地方。所以我爬出屋外,一屁股跨上9楼的围栏,屋内却传来孩子的叫声:妈妈救我...

贾丝(化名,30岁)受访时仍难掩心中的恐惧和伤痛,但泛红的眼睛却带有一份坚定,好像在告诉全世界,只要不死,她一定还可以扭转局面。

20岁那年嫁给初恋情人,贾丝和一般少女一样,都认为这是最甜蜜的事。可惜好景不常,丈夫在婚后原形毕露,并因长期嗜赌输钱而对她拳打脚踢,甚至用滚汤“伺候”,让她饱受皮肉之苦。

“有一次,他很晚才回家,我想说先给他弄热汤,没想到他突然冲进厨房,把一整锅滚烫的汤往我身上泼,‘啊’了一声,我就昏过去了。”

醒来的时候,贾丝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巡房的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喜讯”,和皮肤上难忍的痛楚,她终于崩溃了,无视旁人的眼光而放声大哭。

那一次,她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而选择原谅丈夫,但没想到丈夫不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这一忍,就忍了5年。

“最后那一次,我几乎快死了。当时对我来说,只要可以结束这一切,就算要我死,我都愿意,所幸孩子的呼唤,及时把我从噩梦中惊醒,我二话不说冲进屋里,抱了孩子就跑。”

经历了无数的虐打和痛楚,贾丝终于明白,哑忍或自杀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当时,如果她真的从9楼一跃而下,接下来受害的,一定就是最无辜的孩子。

“离婚至今已经3年了,我和孩子都过得非常好,平时也会到辅导中心和别人分享我的经验,鼓励同样遭遇的女性要勇敢拒绝暴力行为,更要好好保护孩子。”

问及目前对前夫的感觉,贾丝坦言已经放下仇恨,也原谅了对方,但她不想再回到这个男人身边,因为跟孩子的新生活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这一切得来不易,暂时都不需要再有任何改变。

案例2
人生的最低潮就是新生命的开始,就像考试得零分,接下来哪怕只得1分,也算进步了,毕竟没什么比得到零分更让人难受。”

沙皮(27岁),年轻时因深陷一场没有结果的同性爱恋而久久无法抽离,在面对分离之际,竟想以自我了结生命,来报复社会的不公平。

10年前,同性爱情可以说是受到极度鄙视和诅咒的,不管两个人是不是真心相爱,社会的舆论和指点,就已经够我们难受了,而且当时我们都太年轻,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

回想当初,足足自我封闭了半年的沙皮,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劝,辍学在家,不愿踏出家门一步,长期有一餐没一餐地吃着,健康逐渐亮起红灯,思绪也变得非常不稳定,想死的念头随之越来越强烈。

“我当时手握着刀片,一个人在房间一边喝酒一边大哭。我抱怨,为什么自己是同性恋!我抱怨,伴侣如果真的爱我,为什么还要分开!总之,我的脑海只有死。”

那一刀,终究没有勇气划下去,但沙皮也因为多日没有进食,严重脱水而晕倒在房间。所幸爸爸觉得不妥,破门而入,才得以保住他的性命。

“醒来时,看见爸爸妈妈守在床边哭泣。我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包括自己的性向,可是那一次我却深切地感受到,我的身体发肤和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我凭什么伤害自己?”

许多人在面对困境时,往往都会以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其实多一分钟的思考,就多了一分钟的领悟。

“我告诉自己,我绝不能这样自私地丢下他们。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不是为了看着我们放弃生命,而枉费了他们大半辈子的养育和关怀。”

事隔至今已有10年之久,沙皮坦言,那一次的苦痛虽然让他掉入深谷,却也因为这样,接下来走的每一步,只进而不退,现在更活得坦然自在。

~~~~~~~~~~~~~~~~~~~~

上述两个企图自杀的案例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念的力量都来自于亲人,的确,人在黑暗中很难靠自己找到光亮,否极泰来的成功例子多数在背后有着至亲好友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感觉孤单绝望的同时,能在生命中看到活下去的意义与价值,知道活着不只是为自己,也为了挚爱的他人,只要愿意咬紧牙关挨过最痛苦的关头,雨过天晴的彩虹就属于你!


小启:五月份将刊出《身心灵篇》,敬请期待!

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面对工作压力


人的生命不只要活的长,更要活的好,而成就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人们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作,可惜的是能够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并不多,常常听到个案对工作的抱怨,不管是只为了生计,混一口饭吃,或觉得不被看重,郁抑不得志,或缘自于上司、同事的人际压力,总是开心不起来,想到星期一又要工作了就笑不出来,而且更沮丧的是没有改变的动力与能耐!长期来说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压力,对生命也是一种浪费。

但愿下文能给职场失意者一点启发,当中的“信、运、同、转”是安心四宝,任何的困境都可以运用!

~~~~~~~~~~~~~~~~~~~~

在职场上重现笑容

文:黄龙杰临床心理师

一大早,头低低地,拖着阑珊的脚步走进办公室,来到座位,打开电脑就是埋头苦干。下午到茶水间泡咖啡,一路走去,双眼发呆,对身边经过的人视若无睹。

你是不是漏了一样东西在家?忘了把笑容带到办公室?越简单的动作越容易让人遗忘,也越容易被忽略其重要性。有注意到球场上啦啦队成员灿烂的笑容吗?每一张笑脸都能感染观众,发出热忱、快乐、积极向上的讯息。等同于在办公室里,挂上笑容的重要性。

要在职场上重拾发自内心的笑容,不能少了两种心灵维他命和四个法宝。

微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有效的武器,已成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亦是职场人最佳的工作状态。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能推动你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进到办公室,不妨抬起头,尽量跟同事微微笑、打招呼,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接触。职场情绪管理心理治疗师黄龙杰给的第一帖职场良药。

首先,学习抬头苦干。东方人的心态是不要抬头,念书时,怕抬头被老师点中回答问题;工作时,又被灌输埋头苦干就是。埋头苦干没错,不过,那已是传统的工作方式。

抬头建立人际关系
抬头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学会抬头与人建立人际关系,获得升迁的人往往是会抬头、愿意跟主管打招呼的人。另一个含义是抬头认清未来的职场趋势。当公司组织里的一颗螺丝钉,随时会被换掉。必须不时抬头看看这份工作有保障吗?认清有否前途?

现时的职场压力很大,难怪大家都忘了笑。随着工作方式变得科技化,通过上网、电邮、手机联系,职场的密度和速度都提高了。日程紧凑、节奏快,下班回家总会觉得特别累。再加上职场的竞争,必须顾及饭碗的稳定性,即使笑,也是苦哈哈。

3大方向来减压
要不要解决工作压力,主要操纵在自己手里。大方向改变不了,比较实际的是在个人层次上作出改变。

一起来吸收心灵维他命A和维他命B以及安心四宝,从这3大方向来减压:

1.解决问题 心灵维他命AAction创新行动
在职场上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譬如有许多职业父母,家庭和工作两边忙,蜡烛两头烧,解决不了的问题,愈累积多,压力愈大。

以前工作不必讲求方法,现在必须要用新的方式来工作。

请做好时间表,才行动!重要的事情应该先做,分优先次序,即使后面的事做不完也没关系,这样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2.改变观感 心灵维他命BBelief相信
改观转念,即改变观念,就会改变感受。一念之转,整个心情随即不同。处于压力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怎样往好处想?在你不满意、不平衡的时候,是否还能正面地解读?即使是坏事,也可以很正面地想。抱着积极、正向的思考,往好的方向去解释,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每件事情的发生不多不少会产生很多压力,常常会受气。有句话是很典型的改观转念:吃苦当吃补,所谓负负得正,在不利的环境下,我们还可得到什么好处?这可以帮助自己,哪怕是在逆境中,也懂得逆向思考。

举个例子,有些上班族的薪水低,看看身边同学的薪水和职位都比他高,心里往往会不平衡,不明白自己到底在这里干什么?只要你能找到正面的解释和理由,就会知道这份工作的意义。

明白为何做这工作?为何而在?为谁而在?当你觉得值得、有价值,比较不会有失望的感受,也不会计较薪水、职位,这是一种超越。不管工作环境多恶劣,还是能承受任何的坏。像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类反话,并不是强调阿Q式的胜利或自我安慰,而是强调认清自己在做什么?意义何在?

3.调适情绪安心四宝:信运同转
有时候,会碰到很困难的事情,超出能力之外,维他命AB都派不上用场。既找不到解决方法,又无法让自己正面思考,不妨走第三条路——调适情绪。

记住一句简单的口诀:信、运、同、转,这四宝可兼顾身心灵、社交活动各方面。

信:信仰。遇到逆境,碰到很大的挫折,灰心失意的时候,往往是信仰,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寄托。信仰能帮助人改观转念,让人容易用正面的角度去看目前的困境。

动:运动。运动是最好的舒压方式,但东方人较少有运动的习惯,做的是属于被动的运动:推拿、按摩、SPA。对于西方人,压力越大,越要去运动。因为运动的过程中,会释放安多酚,让心情转换,体能好也能抵抗劳累。多进行瑜伽、气功、游泳这类运动。

同:同伴,宠物也可。一定要有个志同道合或是同病相怜的朋友。有人可理解、认同你,碰到委屈时,吐苦水、谈天,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支持。

转:转移。在工作上,碰到瓶颈、遭到责骂时,尝试暂时转移注意力,专注到另一件愉快的事,看场电影、唱KTV、出游,可以暂且忘记痛苦。要有事做,劳心或劳力皆可。动手整理环境,帮助别人。

“Burnout症候群不懂得释放压力
职场人如果总是拼命工作,不懂得释放压力,很可能有一天,会像爆炸的高压锅,失去动力,表现焦虑、健忘、情感投入低等负面行为。黄龙杰指出,到达这种心力交瘁的程度,称为“Burnout症候群

症候群的反应
这种症候群一般上有3种反应:
1. 油尽灯枯;
2. 心灰意冷,不想再为五斗米折腰;
3. 愤世嫉俗。他们很容易生气,骨子里满是不平衡、觉得做什么都不值得、没意义。一开口就是酸人,常跟顾客、上司或同事吵架。再不然就是什么都不关我事,爱迟到早退、请病假。

可是,为了养家活口,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当职场上越来越多“Burnout症候群的出现,社会就会出现离职率高、离婚率高,自杀率也高的现象。

采取行动去改变
如果你经常觉得人生很受困,走到瓶颈,长期的无力感,做什么都无能为力,大部分人都卡在这里,走不下去。之前所提到的心灵维他命AAction也包括换工作。采取行动的最后手段,就是出来创业!这是自保的方式,不是消极逃避。

刚辞职的苹果执行长乔布斯(Steve Jobs)在一场被喻为最具启发性的大学毕业演讲中说过:你的工作将占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获得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就是爱你所做的事。

自己掌握命运
爱你所做的事,正是在工作中重现笑容的关键。当工作满足了个人需求,也是你想要和喜欢的,自然会由衷地笑出来。不妨问问自己:人生的下半场要怎么过?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命运就掌握在手里,个人要负最大的责任,否则会变成苦瓜脸。

年轻人工作了若干年后,累积足够的经验,可以尝试开创事业,出来闯天下!找一个接近专业技能,又符合自己的工作形态,例如回乡开民宿、在都市开咖啡馆,或是当SOHO一族。这就是抬头苦干。人生,要有个大方向,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才会真正笑得出。

掌握3C 要笑不难……
要在职场上重展笑容,必须掌握3C
Control: 决定、自主。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拥有决定权。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大部分觉得痛苦的时候,就是不能控制。

Commitment: 指的是工作的意义,这份工作除了让我找一口饭,究竟还有什么意义?还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Challenge: 挑战。成长性的挑战,这工作能否磨练专业技术?否则做个23年就等于做了2030年,没有长进,无聊极了。一份没变化、没趣味的工作,怎么会笑得出来呢?

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

爱的连结力量


温情解忧愁

作者:周希诚

上月底发生两件女子自杀事件,一件在我们医院院区裡,另一件在我家隔壁巷子大楼。

「连续发生两件坠楼身亡意外,你心裡一定很难过……。」晚餐时,太太关心我说。

「虽然不认识,但看到坠楼的年轻生命,横列在眼前,真的很不好受,总觉得就这样把生命结束,让人很不捨……。」

「也许是忧鬱倾向的情绪,或者是无法承受经济的压力,才会一时冲动─」

「但要跳下去,真的需要很大决心,更何况那麽年轻。我从医这些年来,曾送走五千多受疾病之苦的末期病人,其中只有极少数人会要求我,帮他结束疾病末期的生命,但绝大多数病人,还是选择活到最后一刻。」

「你认为是什麽因素?让这些身体器官濒临末期的病人,还愿意继续受苦?没有选择自杀?」太太认真地问我。

「我观察末期病人,只要是周围的人,包括家人跟医疗团队,能够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力量,让病人感受到被关爱、被在乎,病人就有勇气,继续经历受苦的生命历程。」

「在找不到生命意义时,打个电话给亲朋好友,是不是也算给自己多一份,被双手抓住不坠落的机会?」

「是啊,这是由自己主动发出的讯号,效果更大。因为寻求互相给予支持力量的『过程』,就是一种爱的表示。这种『爱』的传递与感受,就是受苦者与支持他的关怀者,彼此生命间,无形的『键结力』。」

「键结力?」

「不过,『主动发出的讯号』,以及『自然可见的身体疾病讯号』都比较容易发觉、预防;对于『身体外在完好,心灵却愁苦』、被认为是正常的,却难以发觉的讯号,才是最危险的。

「这麽说起来,当天气不好,让人忧愁的时候,不仅自己可以主动与他人牵起键结力,也要多关心家人及周遭心灵脆弱的朋友。」

「是阿,对于无法主动求助,外表又难以察觉心灵正愁苦的人,我们就需要主动关心,假如可做到不特意、却又刚好拨个电话给他们,或付诸实际行动,约他们出去走走,都可以让他们不带压力的享受『爱的键结力』。」

「这样就能在生命坠落前,及时出现一双拉住生命的手了。此外,亲情、友情、爱情可以对抗生命的空虚、无意义感之外,坚定的宗教信仰,更是生命意义的重要支柱、无形的『键结力』。

(作者为医学博士、中山医大附设医院缓和病房主任 周希诚)

~~~~~~~~~~~~~~~~~~~~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承受痛苦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有很大的支撑力量才有办法继续和身体或是心灵的痛苦搏斗,有时候意志力稍微薄弱或松懈,很可能就在霎那间选择放弃了!因而如作者所言,建立自己稳固的“爱的键结力”非常重要,即使身边可以支持的资源不多,也要记得拨打辅导热线,你会发现愿意聆听、不会批判的人就在线的另一头,你可以放心倾诉自己的伤痛,接受被理解的温暖,更没有隐私被公开的顾虑呢!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判断


很多个案本身或亲朋戚友怀疑罹患了精神疾病但却忌讳就医,多数的原因便是害怕服了药之后会变得呆滞,头脑无法思考,或让人一看就贴上是精神病患者的标签;也有人畏惧副作用,不忧郁了但却变得恐慌,害怕很多事情,对自己没有信心!下文作者的诠释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但愿医界能多一份分别,而家属也能多一份耐心,那患者就有福了。

~~~~~~~~~~~~~~~~~~~~

风筝理论

作者:刘大元医师

一般而言,情绪人格障碍患者(或精神障碍患者)大多会造成周围亲友及家属莫大的困扰与生活照顾的压力。情绪人格障碍患者(或精神障碍患者)在发作急性疾病时,就好像「断线的风筝」飞出去而无法控制,因此精神科医师为了减少大家的困扰,希望儘速控制患者病情,宁愿让患者产生「呆滞」的副作用,也不希望慢慢控制患者病情(就好像为了怕风筝飞走,无法控制,而用力将风筝拉下落在地上)。因为控制患者病情的时间愈长,大家的困扰愈多。此时,医师只能靠临床经验选取药物种类并使用较大的剂量,来控制患者当时的状况,快速的让患者由溷乱中恢復安定,即使让患者产生「呆滞」的副作用,也在所不惜。当然,这是「不是办法」中的「办法」。

如何为患者「选取适当的药物种类与剂量」,在此时对患者与其家人而言,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治疗患者」,而不是:「打昏患者」。

当风筝快要失控飞出去时,我们希望用的是「适当的用力方向与力量」,让风筝能在适当的控制中,继续在空中飞翔。而不是在情急之下「用力急拉」,导致风筝落地,无法继续飞翔。

此时,「选取适当的药物种类与剂量」就可以相对的让患者快速回归正常生活,而比较不易产生「呆滞」的副作用,所以,运用「傅尔电针」选取药物种类与剂量的「药物诊断学」就是一个可以相对正确「选取适当的药物种类与剂量」的方法,并可同时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辅助工具。这也是我们一直费尽心思推广「另类医学」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被诊断为「忧郁症」的患者,其实他们只是:「躁郁症」的另外一种表现,到底「忧郁症」与「躁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何不同?为何经常被错误诊断,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与观察,「忧郁症」的内在状况是:「郁、有想要躲起来的感觉」,而「躁郁症」引起的「郁」内在状况是:「内心仍有攻击的慾望、只是不敢」。两种状况临床表现极为类似,都是用「郁」来表现,所以临床的问诊与观察非常重要。

许多「躁郁症」的患者被误诊为「忧郁症」,服用百忧解…等抗郁药物治疗后,产生了「恐慌」的副作用。此时往往患者又被多安上了一个诊断:「恐慌症」。到底「恐慌症」是患者原有的疾病呢?还是因为错误诊断、治疗后的副作用呢?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后者竟然比前者还多,当然也只有被错误诊断、治疗的患者,才会来找我们治疗,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

我们永远不会否定主流医学中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能力与价值,但精神科一再的更新疾病诊断的分类与改变治疗的药物,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深信「主流医学」与「另类医学」如果能抛弃门户之见,真正相辅相成,相信必是患者与医师共同的福气!

2013年4月1日星期一

永怀希望




《骑车到岸边》

很久以前一个温暖的傍晚有一个爸爸带着小小的女儿
爸爸骑着大大的自行车,女儿骑着小小的自行车
两个人骑了好远好远….
骑上一条长长的湖堤
看到一片很大很大的湖
爸爸抱着女儿…紧紧的抱着
然后他登上一条小船…
向远远的海一样的湖中划去
女儿在岸上看着爸爸越来越远
越来越远…等了好久好久
爸爸为什麽不回来了呢??

在后来的很多日子
在刮大风的时候…
在下大雨的时候….
她都会骑着自行车….
去那道湖堤在爸爸曾经停靠自行车的大树下
去等爸爸
风好大…浪也好大
爸爸怎麽会不回来了呢???

有的时候
她也会很快乐地和朋友骑车路过湖堤
澹黄的夕阳里….春也来了…秋也去了…
她依然默默地等待爸爸的归期….

后来的她,认识了一位男生…
就算她依偎在男生身旁…
享受着男生骑着自行车载着她…
她也会忍不住看看湖堤….
看看爸爸回来了吗….?

后来她结婚了
她带着丈夫、孩子来到爸爸划着小船的地方…

再后来又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在下大雪的日子她看着湖水冻结一片
有乌鸦叫着…飞向似乎是当年的夕阳….
湖水在渐渐消退….

终于有一天湖里已没有水….
只是长了像湖水一样望不尽的高高的芦苇
有好多小鸟在芦苇地上飞着
很老很老的她只能推着一辆已经无法放稳的自行车
大大的夕阳在背后幻化为旋转的自行车

轮到她走进这片芦苇
她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她
看到了那隻小船
小小的船已经有一半被埋在沙裡,而她知道…
这就是爸爸的小船
可是爸爸呢…?

她走进小船静静的伏在船舱裡睡了很久….
还是很短….
然后夕阳澹澹的照着她
突然间,她睁开眼睛站起来,
走着、跑着….
在倒转的时光中….
她回到了小女孩的时代…
终于和爸爸会面、
终于和她一直思念的爸爸重逢了…

~~~~~~~~~~~~~~~~~~~~

《骑车到岸边》是改自短片动画的绘本故事,出生于荷兰的动画製作人Michael Dudok de Wit2000年创作这部名为「父亲和女儿」(Father and Daughter)的短片,获奖无数。

短短八分钟的影片完全没有对白和表情,但却赚人热泪,诠释都在每个人的心底。

生命和万物的无常,包括小女孩,包括骑车时照面的人,包括沧海变成桑田,在在揭示没有一样外在的东西是永恒的,这是否太悲观呢?Michael Dudok de Wit藉由重复出现的脚踏车轮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结束也正是开始,离别也象征着另一个世界的重逢,那么踩着车轮的人该如何自处呢?创作人在接受访问时提及片子的主题是“希冀”,人永远在内心要有着希望,有着信心和爱,就可以支撑现实的失落,一步步的前行!

就像小女孩即使到老了,依旧到岸边等待爸爸归来,她的生命从来没有放弃希望,最后他们重逢了,她又是被爸爸高高举起、深深爱着的小宝贝,那定格的霎那是一辈子的力量!把此影片献给丧亲的个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