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社会流动性:老鼠的孩子只会打洞吗?

自李资政指出“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自然会从小给孩子在家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后,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家长所提供的资源,也在他们的择校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名校就读的学生,有超过一半的父亲是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后,社会流动性就成为热门的讨论课题!

人们担心由于财富和资源集中造成起跑点、路程皆不平等,结果使得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社会低下阶层的人没有翻身之地,但几个实例却让我们看到曙光:

来自单亲家庭的方祥发,因为母亲只是一名工厂女工,他不敢奢望成为莱佛士书院的学生,只能尽量努力念书,结果凭着小六会考269分佳绩获得教育部奖学金,求学期间他在学校资助下出国参加集训和交流活动。如今他获得教育部海外奖学金,今年下半年将到英国深造。方祥发圆了梦想。家庭经济并没有成为他的牵绊。(联合早报报道)

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有五个兄弟姐妹,年幼时,一家人和另外几个家庭共同居住在锡安路的租赁组屋里,过后,他们一家搬到女皇镇的三房式组屋。虽然经济拮据,但他的父母宁愿多做几份工也不忽略孩子的教育。黄永宏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医科,并凭政府奖学金到美国进修成为癌症外科医生。(黄永宏医生自述)

在新加坡港务集团工作的耶亚柏 (Arumugam Jeyapal) 先生,只有小六程度加上两年的职业训练。他开始工作时是一个月薪250元的机械车 (prime-mover) 驾驶员,但一路获得擢升,今年58岁的他已是一名船坞起重机操作员指导,月入3,000元,活跃于工会。这些年来,他从三房提升到五房式组屋。三个孩子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一个是足球教练、一个是在总检察署担任副检察司,女儿在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当老师。他说:“我的经历就是新加坡故事的缩影。我很感激政府所提供的一切。”(李显龙总理在2008年国庆群众大会上致词)

的确,我们不否认中下阶层要付出个更多的努力,就如报章引用的数据: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在美国,“新近的估算表明,家庭收入只及全国平均数一半的家庭,需要五代人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全国收入平均数”。

不过如果家长有决心脱离困境,注重孩子的栽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再加上政府的扶助,就有希望像上述的例子,在两代之间就翻身了!

黄永宏医生说:“在新加坡,没有孩子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剥夺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教育部的新措施包括:

*每年为小六会考成绩最佳三分之一的学生,提供教育储蓄基金自主学校入学奖学金,津贴部分学费。若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协助,可再申请自主学校经济援助计划,还有其他助学金、奖学金等。

*收入在最低三分之二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700元)子女,就读工艺教育学院或理工学院可获得介于150元至1000元的额外助学金;而家庭收入在全国50百分位数以下的大学生则可获得介于950元至1700元的助学金。至于家庭收入在最低三分之一的工艺教育学院学生无需支付学费;当进入理工学院或大学时,政府将通过不同的助学金,为他们抵消高达80%或40%的学费。

*协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以及改善小学的基础设施。

很多人提出有钱人送孩子补习的不公平现象,的确,《星期天时报》在2008年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发现多达97%有补习!但是针对贫困家庭,不少社会福利组织,包括华助会等,都提供了免费或低廉的补习计划,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方面的困难。

说到底,补习并非良策,很多孩子在父母安排补不完的习中,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在补习的时候无精打采,或虚应了事呢!

对于透过教育改善社会流动性,最重要还是提升对学习新知的好奇与热爱,就如李资政所言:“有必要让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了解,他们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上图书馆、年纪稍长的孩子则要习惯自己追求知识,而不是等待教师以填鸭式的方法强灌知识。”

学习如果是一件快乐而自发的事,那么老鼠的孩子绝对不是只会打洞!


小启:四月份我们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爱地球不只一小时

近年来地球严重天然灾难不断: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
2010年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
2011年2月的新西基督城地震

而3月11日里氏9.0级的日本宫城大地震及海啸更为惊悚,因为造成了核危机,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灾难当前,也更让人们加深了地球村的观念,除了在救护上不分彼此,化解宿怨,更有了危机意识,希望能尽一己之力,挽救地球生态,节约能源!

世界水日


明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今年的目标就把重点放在城市供水,希望提升国际关注由于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和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等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影响,并鼓励各国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积极参与解决城市水管理。

世界水日自1992年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希望能提醒公众重视水资源问题。2003年又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展开十年“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希望到2015年前将全球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图片来源:www.wwf.sg/

另外,今年世界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 2011)活动,即将在来临的星期六3月26日晚上8时30分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鼓励大家在这个时间为地球的未来熄灯,而且希望是 -- ‘60+’分钟,超越一小时 --  人们能时时刻刻爱护地球!

该会总监提醒国人:人类需要一个半的地球,才能满足世界现今使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而新加坡作为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和欧洲需要三个地球才能应付现在消耗资源的需求。因此,他呼吁新加坡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行动不分大小,为环保出一分力。

我们很高兴看到不少学校、旅馆、餐厅、基层组织和企业加入了节能省碳的行列,如:嘉德置地(CapitaLand)发起少衣日“Wear Less Day”,在3月25日鼓励雇员和住户别穿外套或长袖衣,好将冷气温度调高,同时也会从Earth Hour开始后把旗下在新加坡和海外的产业和办公楼建筑外观熄灯十小时,直到隔天早上6时30分。

本地的冷气一向来调得太低,很多员工顶不住,只好穿毛衣、长袖,睡觉时则盖棉被,实在很浪费资源,有研究显示,若把冷气调高一摄氏度,将能节省约百分之三的能源!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分会鼓励个人和机构把冷气调至摄氏24度以上。

而碳排放量/碳足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在宫城震灾之前才宣布将采取措施减少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为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了20%,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增加了27%!故此,4月起,除了原有74种商品上贴二氧化碳排放量标签,在新销售的商品上要有二氧化碳削减量和碳中和标签;这样一来,在选择家用品时就能以最环保的产品为优先考量!另外设立以家庭能源支付费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网站,并以排放量少的家庭作为全国的榜样。

在本地,我们也乐见国家环境局从9月起强力推行“最基本耗能标准”(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计划。在计划下,所有能源标签上没有勾,以及部分只有一个和两个勾的冷气机与冰箱将被淘汰,如此一来将能提高能源效率!环境及水源部长表示:如果住户选用打了四个勾的冰箱,改用节能灯泡以及关掉待用中的电源,他们每个月可以省下15%的电费。如果他们换一部四个勾的冷气机并且把冷气调到摄氏25度,则可以省下30%的电费。

保护环境、爱护我们所赖以生存、危机四伏的地球当然不只是短短的一小时作秀活动,希望大家都能随时提醒自己克制欲望,爱物、惜物;这样就不至于应了报章有人引用印度精神领袖甘地的一句话:“地球上的一切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灾后复原力

上周四参加了一个研习会探讨“提升家庭复原力:人到中年的课题”(Enhancing Resilience in the family: Issues in Middle Adulthood),没想到就在隔天发生了现在已被日本气象厅上修为里氏9.0级史上第四强度的宫城大地震,官方发布死伤数字可能上万,再加上海啸、核电厂泄漏爆炸等危机,全世界在同感伤痛之余,最敬佩就是日本社会不可思议的“复原力”!

虽然地震对日本人有如家常便饭,他们平时已有周全的准备与演习,但从来就只是预设值为7级左右的震度,并不像这次如此激烈,造访东京的美国教授指出:尽管脚踏车和摩托车全倒,东京的建筑物好像都安然屹立,没有结构损坏。这足以见证日本的建筑方式经得起考验,我无法想像此种强度的地震发生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将会如何。海地的情况更不用说」。

四周民众的情绪也令我吃惊。他们当然受到惊吓,但镇定而有耐心。尽管地震后街道大塞车近十二小时,大家寸步难行,我最多只听到三、四声不耐的汽车喇叭声」。

的确,我们从媒体报道听不到民众的埋怨和恐慌,他们默默地承受,静静地爬起来,快快地重建与救援!

灾后不管是交通设施、电话亭,日本民众仍旧冷静维持高度的秩序,就连缺粮的灾区,民众虽然涌入商店,抢购粮食饮水等物资,但大家还是自制、守法,规矩的排队,更不曾出现打砸抢商店的情形。

人们也发挥人溺己溺精神,店家免费提供咖喱饭;靠近各车站的学校、旅馆备妥毛毯与食物开放给无法返家的人过夜。

我们也看到有效率的政府:首相立即召开记者会,交代「冷静地行动」;官房长官出面说明政府正在做什么事情,发生什么状况,提醒百姓应该要如何互相帮忙、注意安全,措辞简洁清楚,没有官腔,显示真的掌握状况。

海啸发生后,日本新闻媒体展现了的高度专业和素养,他们严谨、冷静、详实的提供民众正确讯息,每一则新闻都必须再三求证才能发表;而所呈现的画面是以空照与远镜头为主,避免拍摄灾民痛苦的神情,也出于对死者和家属的尊重,不拍尸体,这正是媒体素养的表现。另外日本政府也下令禁止海外媒体进入灾区,以加速救灾。

一位美国国际事务专家表示:「若说世界上有个地方,准备好应付这样的历史性灾难,那一定是日本。

他们为地震所作的准备包括:

*严订建筑法规:近10多年来,很多建物采耐震钢材或强化水泥,高楼大厦的地基不但打得深,还增设吸震装置,地板与墙面接合处作强化处理,消减上下震动造成的挤压力。

*地震防灾宣导
1学生在校遇上地震,会立刻戴上准备好的头盔、躲到桌下,两层楼以上大楼都有逃生滑梯,供师生迅速逃到地面。
2每个家庭都要在家门后放置「逃生背包」,除了灭火器,有水、罐头或干粮、急救包、现金、衣服、收音机、手电筒、备用电池、家人照片(走失时确认用)、哨子(倘若身陷倒塌建筑中,可以吹哨子,增加被找到的机会)等。还要定期检查,更新内容物,确保有效。一有状况,人们会立刻关上瓦斯总开关、把门打开,以免地震卡死锁头。
3专家建议居民准备自行车,并在床底准备一双外出鞋,以便在瓦砾堆中逃生。

*发布正确与即时消息:各电视台立刻停止正常节目,播报灾情、各地地震强度及受影响范围。日本放送协会(NHK)统整各地数据,即时报导。

*为因应地震,核电厂及高速子弹列车都经特殊设计,地震时会自动停止。

*全国地震警报系统:从2007年起启用,世界第一。其流程 :
1.气象厅负责以全国共1000个地震仪进行侦测
2.P波达一定强度,气象厅即发出警报
3.日本放送协会(NHK)几乎在警报发出同一时刻,透过电视、广播及卫星资料传输系统,警示群众
4.缴费订户透过手机、电子邮件即刻收到预警
5.民众接获警告,约有30秒空档躲到桌下、关上瓦斯或戴上头盔

30秒的手机预警,让许多人得以在地震的逃难黄金时间应变,另外沿海地区也有广播系统警告海啸来袭,民众能及时逃往高地,减轻了伤亡!

日本人超强的“复原力”来自于平常的训练与准备,对现实和逆境的接纳,积极坚忍的民族性和对政府的高度信赖,

在上述的研习会中,讨论了身为夹心阶层的中年人士,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在竞争压力大的社会,又要照顾事业与家庭,儿女的课业及叛逆,老龄父母的疾病关护和死亡的伤痛,究竟要怎样才能在当中取得平衡,跌倒再爬起来呢?

与会者都同意平时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再加上适度的求助,利用资源是复原最大的秘诀。

我们的国家堪称“应许的天堂”天灾极少,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板块的巨大移动,难保将来不受影响,同样是填土新生地,东京迪士尼土地液化的状况会在此地发生吗?我们准备好了吗?有应对天灾的复原力吗?

2011年3月7日星期一

生育率下降的隐忧

去年我国的生育率创下新低,下降至1.16(妇女在一生中的平均生育总数),低于维持人口的“替补率”(至少2.1,才足以取代两夫妇),其中华族妇女的生育率更是跌至1.02的低点,在全世界排行敬陪末座,只比香港、澳门和台湾略高,设想人口逐渐老化与无法替代的远景,不得不替国家的未来担心!

今年财政预算案出炉后,最令国人失望莫过于没有任何鼓励生育的新措施,不少人认为生育率下降的隐忧应该靠更多的补贴和福利来挽救,但这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吗?

其实我国的亲家庭政策已经不断加码,自1987年起生育第三个孩子的税务回扣,生儿育女目前的奖励配套包括:

• 产假延长至16个星期,最后8周可在孩子出生第一年的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薪资由政府支付,顶限为2万元,在职母亲生育第三胎或以上时,政府將承担16周产假的全数费用,顶限为每个孩子4万元;亦即雇主只需承担女雇员头两胎,首两个月的薪水
• 夫妻两人各享有六天有薪育儿事假和六天无薪育婴事假
• 第一及第二个孩子现金花红增至4000元,另外以一元对一元的共同储蓄方式在儿童培育户头里存款,连续六年,父母可利用户头里的存款,支付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高达6000元(儿童培育户头剩余的款项将在孩子年满8岁的时候存入教育储蓄户头)
• 父母享有所有子女的税务回扣
• 把孩子全天送至托儿所的在职母亲,每个孩子每月可得托儿津贴300元;18个月以下的托婴津贴600元
• 生育奖励扩大到第五个和之后出世的孩子
• 接受人工授精的夫妇,获得政府50%资助,每次顶限为3000元,最多三次手术
• 产前六个月无故被辞退的女雇员依旧能享有雇主支付的有薪产假

但尽管如此,配套效应只是昙花一现,虽然政府资助抚养孩子的费用和设立更完善的托婴与托儿所,帮助解决照顾幼儿的困扰,但年轻夫妇还是对生儿育女有所畏惧,究竟为什么呢?他们大体的顾虑是:

社会的竞争与压力:
o 重视事业,觉得分心养育,将失去职场的竞争力
o 学业压力大,不良诱惑多,确保孩子教育成材的路途遥远

价值观:
o 夫妇重视个人生活私隐及享受,不愿意承担养育的辛苦
o 对地球未来悲观,觉得不应该把生命带到眼前的世界
o 不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对孩子将来承欢膝下、儿孙满堂也不抱希望

因此,我们得多管齐下,如:
改变观念:加强幸福与美满家庭的宣扬,鼓吹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才是圆满人生的价值观,让大家对生儿育女有信心与意愿
帮助在职母亲兼顾家庭与事业:有更多雇主施行灵活的工作安排、、在家办公、亲家庭工作环境,如设立哺乳室、公司托儿所
角色的分配:鼓励男士分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此外,令人振奋的数据也显现--在2010年,本地已婚夫妇的生育率是2.02,其实足以替代他们本身!拉低整体生育率的罪魁祸首是本地单身和迟婚的趋势,才使得生育率变成1.16。

那么,不婚与迟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自愿:
o 不婚主义: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经之路,崇尚单身自由生活、乐谈速食式爱情,感觉对了就在一起,没有感觉就分手,没有固定伴侣
o 选择同居:担心被婚姻束缚、对婚姻没有信心

被迫:
o 没有适当对象:眼光太高、社交圈子小或缘份未到
o 经济状况不允许
o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与精力经营感情

该怎样改变这样的趋势呢?其实政府早已透过社交发展网制造更多机会,鼓励年轻人多交流,为有意结婚的人牵线,因为奖励生育政策推行得太过火,其实对单身或已停止生育的同事不公平,影响企业效率,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也损害国家的竞争力。

而观念上的改变,则有赖我们推行向来不注重的人文精神教育,唯有透过对整体生命的热爱、对社会与国家的关怀和认同、了解生存的责任及义务、喜爱家庭和乐老少同堂的价值观,才可能让年轻一代献身似乎“不合投资报酬率”的增产报国行列里吧!

您对如何鼓励国人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您一起讨论,也邀请您参加明天的雅乐主妇园地,让我们在轻松欢愉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成长!

论坛:生育率下降,如何鼓励国人生儿育女?
妙方:肠胃保健
书香:写给女儿的出阁信
巧手:冬茸鸭肉羹

3月8日(星期二)下午2:30 ~ 4:30等你来参与!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新加坡人你酷吗?

作为地球的一分子,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国家评比出现,从外人眼光来看自己,虽然未必正确,但有时候它山之石也可以攻错,值得让我们省思。

最近有两项评比令国人大跌眼镜,大家议论纷纷。其一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评选「世界上最酷的民族」(The world's coolest nationalities):世界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习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到底谁最酷?在选出的「前12名最酷民族」中,新加坡居然排名第二!

“酷”字的用法在中西青少年流行文化里早已不是贬义,而是欣赏的赞语,当一个人被称为“酷”,是称赞对方"有个性、独树一格",有别于平凡大众“好”的规范。就像台湾的周美青女士,以她自己独特的风格演绎总统夫人的角色,就被称为“酷酷嫂”!

而新加坡一向来被定义为boring,在外人的刻板印象中:环境沉闷单调、不好玩、不新奇,人民缺乏个性,无主见、没有创意…。

但在过去的几年内,我国的景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到本地观光后,就指出新加坡已经从“旧殖民地”转为“新酷”,多元的游乐设施与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是因为这样而获选为「世界上第二酷族」吗?

哦,原因是:怪!新加坡被视为「怪人中心」,因为国人使用网路的比例吓人,有什么大小事马上就被“推特”(Twitter)传开;而会编写6种电脑程式语言,9岁时就已经编写出了自己的iphone软体的神童林鼎文被选为新加坡最酷的人!

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对网路的依赖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巴西人因为森巴舞、嘉年华会、科帕卡巴纳海滩的比基尼辣妹、热蜡除毛而获得为最酷民族头衔,以及因雷鬼音乐、为黑人权益发声火力强大无比的 “拉斯特法里“宗教而居第三的牙买加,真是不怎么酷得起来?!

另一项让人错愕的评比是美国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发布了201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为163个国家进行排名,结果新加坡10大不入,排行28,只在塞尔维亚等国家之前!

我国多次入选全球最干净的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数也名列前茅,很多游客都称赞新加坡的绿化与环境的整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记者了解:原来排名除了依据国家的环境卫生外,还包括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温室气体、废气排放等25条标准,满分为100分。冰岛以93.5的高分获称世界最干净国家,充足而洁净的饮用水、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国家医疗保健体系和丰富清洁的地热能源都是冰岛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我国得分69.8,在生态系统活力、气候变化、水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渔业五方面的平均得分不如亚太地区国家。

但平心而论,我们真的是干净的国家吗?国人是爱干净的吗?只要到公厕、垃圾箱、候车亭等公共地方一看,就知道真相,更不用说每次大集会之后,地上留下了多少垃圾,我们的洁净是靠外劳的服务,连官员都说如果哪天外劳罢工,新加坡立刻成为一座垃圾岛了!

我们希望新加坡的酷,是像一位惊讶的印度游客所发现:在凌晨三点的小印度红灯前,斑马线上根本没有人,竟然有一辆车静静地停着!盼望当外人在本地游览时可以看见更多没有条规约束,发自内心的自律行为—他们会把厕座擦干净,让下一个人拥有清洁的空间、他们会把垃圾拿在手上,走了大老远才丢在垃圾桶、他们在小贩中心用完餐,桌面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而忍不住赞叹新加坡人好酷哦!

会有这么一天吗?怎样才可以达到?新加坡人,到底你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