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7年10月31日星期三

支持团体

很喜欢OREO饼干的广告 -- 牛奶所剩不多,三个小女生只能每个人分到1/4杯,吃OREO时最享受的就是沾着牛奶吃,可是牛奶太少沾不到,怎么办呢?倒进同一杯内就可以了!

它让我想到这则寓言 -- 上帝带着教士造访天堂和地狱。在地狱,他看到满屋子饿得皮包骨的人,他们围坐在摆满了丰盛食物的大圆桌旁,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到东西,因为他们拿着一米长的汤匙,拼命往自己嘴里放,可是还没靠近嘴边,菜就掉了。在天堂,教士看到饭桌上的菜肴、人们手上的长柄汤匙都和地狱没两样,然而个个满足而快乐,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挟的菜,不是喂自己,而是喂对方。

在一个支持团体里也是像天堂一样,每个人都要学习喂对方!透过带领者的引导,让某些遭遇同样困境或是有共同目标、特质的人齐聚一堂,彼此支持、鼓励,贡献每个人的经验和想法。

在当中带领者只是穿针引线,让每个人能在温暖、安全和尊重的氛围中,坦诚地对话。所以主角不是带领者,而是每一个参与的人。最重要的目标是参与的人从中透过分享、跳脱自己是唯一受害者的眼光,建立起凝聚力和对自我的肯定。

在支持团体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就像OREO饼干为了更容易可以沾到牛奶,推出了新的细长型包装,这便是创意!在团体里透过脑力激荡或是别人的一个意见,都有可能激发好点子,找到解决问题的管道,这也是发挥了三个臭皮匠的功能。

常常有人询问什么是支持团体,它为什么和听讲座不一样,有很多的个人分享?这是一点澄清。

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感恩心

看到母子争店屋权益的报导,以及“养儿防老”的真情告白,觉得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是一颗“感恩心”!

从孩子出生,父母亲只知道要他们给最好的。环境比较差的,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吃丝毫苦,或在物质享受上比不上别人。环境许可的,家里一切由女佣打理,主人家常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让离乡背井的女孩从早忙到晚,并动辄打骂。在当中,孩子看不到父母对女佣的感谢和尊重,更从来不曾被教导要对别人的照顾感恩。从小饭来张口被侍候惯了的孩子,自是惟我独尊,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他们也受了西方教育的影响,认为“不是我要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是你们把我带来的,父母有责任要抚养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毫不感谢。而他们所没有学习到的是过后的独立,外国的孩子一旦到了18岁父母责任已了,一切就得靠自己,搬到外面住、读书靠奖助学金、贷款、打工等等,极少再向父母伸手。

现代的人生育较少,对独生儿女更是宠爱有加,在个案中就不乏孩子要不到钱买名牌货时,对父母抱怨反正钱迟早是他的,为什么不能早点给?!但是父母打拼赚来的钱一定要留给自己的儿女吗?除了自己养老,确保晚年的生活品质之外,应该有自主的支配权力。如果孩子贤达,自有营生的能力,不需要分给他;而如果孩子挥霍成性,好吃懒做,就更不需要分给他了!

也许及早让孩子知道自己如果有余钱是用来回馈社会的,会是“感恩”最好的身教!既能够帮助社会上真正有需要的人,体认“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受恩勿忘的精神,也可以免去儿女为分多分少而导致的纷争!

以下也跟大家分享一则感人的故事:

~~~~~~~~~~~~~~~~~
受恩勿忘

2007/10/30 作者:心燦

「微不足道的一百盧比(約新幣四元),卻讓我得到最好的禮物,老人教導我即使受到別人一點小恩惠,也要懂得回報,生活雖然清苦,卻擁有富足的心靈。」這是韓國詩人作家柳時和去印度旅行時,偶遇賣笛子老人後的啟發,故事是這樣的:

為了賣一支笛子,老人向柳時和描述家裡的窘況:「老婆在去年死了,留下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柳時和明知道是謊話,還是看著他說:「是不是連房租也繳不起,被房東趕出來了!」老人驚訝地回答:「天啊!你怎麼知道的?我們真的流浪在街頭,求您做好事,買一支吧!」老人說完馬上拿起笛子吹奏起來。

悠揚淒涼的笛聲感動了柳時和,他決定施捨給老人十盧比,然而從口袋掏錢時,卻跑出一百盧比。就在猶豫的瞬間,紙鈔已到了老人手中。老人拿到錢後,馬上合掌跪地磕頭:「感謝您!您的恩惠終生難忘!」

隔晨,柳時和從悠悠的笛聲中醒過來,打開窗戶一看,老人正吹著笛子。老人說:「得到您的幫忙,實在無以回報,我決定每天早上都要來為你吹奏笛子。」

柳時和說:「我每天清晨就在笛聲中醒來,打開窗戶,看著旭日自恆河升起,讓我迎接充滿活力的一天…,即使是元首訪問印度,也沒人像我在清晨享受到笛聲晨叩的禮遇吧!」

心靈的財富誰都付得起,而且付得心甘情願,一顆誠摯回饋的感恩心,你我都可以做到,也都可以感受到,不是嗎?

2007年10月29日星期一

左手的勇氣

这是台湾台中市市長 胡志強在美丽的妻子车祸后所写的感人文章。
知道曉鈴背景的人都知道复键对她来说是一条比发生车祸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勇往直前呢?让我们从文中来探索!

~~~~~~~~~~~~~~~~~~~~~~
左手的勇氣

車禍後,曉鈴有很大轉變。

上人對她說的「美不是在外表,是在內心」,她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我現在外表不好看,但我內心很美。」她這樣說,我聽了其實很難過。

如今的她,不僅變得堅強,展現了無比的勇氣,樂觀面對一切,接受一切,而且積極想要做更多的事。她明白,自己擁有很多的愛,不僅是家人與朋友,還有很多不認識的人默默在為她祝福。「我將來還要幫社會做事!」曉鈴已經計畫好了之後,她要走出去,幫助更多的人。

我看過一篇報導,一位高科技公司的主管,也是車禍重傷,在昏迷了四天後,奇蹟似的甦醒,之後個性一百八十度轉變。他太太形容他從一個大男人變成好男人,好像上帝把先生拿回去修好再送回來。

有位朋友告訴我,一位至親因腦溢血陷入重度昏迷,被醫師評估就算開刀,還是有九成機率為植物人,家人決定放棄,我聽了默然無語。如果是我自己,我會叫家人放棄。但若是家人,很難叫我放棄,我會救到底。

我常想,還好曉鈴急救時,醫師不讓我進去,否則我看到她被捶打,全身是血,又無生命跡象,可能會大喊不要再折磨她了! 幸好,我們沒有放棄。

因為眾人的祈福愛心,讓曉鈴重生,出現了三大奇蹟。第一個奇蹟是從死神手裡逃過一劫。第二個是急救這麼久,竟然沒有成為植物人。 第三個是植皮後,她的右臉奇蹟似的沒有凹陷,平整貼上,本來醫師擔心無法緊密接合的情形也沒發生。

對於這場車禍,我們沒有怨懟。曉鈴醒來的那一剎那,什麼也不記得,記不起自己、家人的名字,語言能力受損,還要面對身體的不完美,復健之路漫長又艱辛。從躺在床上到坐輪椅,再到能自己行走;從前言不對後語開始,到能自主思考、回應對話,辛苦的復健課程,她忍著痛苦,勇敢撐過。

能夠重生是上天給的恩寵,我心中只有感恩。」曉鈴認真的跟我說。

有天,護理長跟她聊到關於車禍的事,問她會不會恨肇事者。「我為什麼要恨他?他讓我重生啊!」她說。

其實大家不一定知道,現在的她腦傷還沒有完全好,語言能力看似恢復了,實際上,她想的東西,要從嘴裡表達出來,中間會有障礙,而且識字能力沒有恢復,很多字看不懂,許多東西都要從頭開始學。

「我不怕,我沒事!」復健過程,碰到挫折時,曉鈴總是這樣說。「妳是一流的!」不管她表現如何,我常對曉鈴豎起大拇指,讚美她。

因為知道大家關心她,曉鈴總是以甜美的笑容,表達心中滿懷的感謝。每次公開露面前,她都會緊張,怕自己講不好,簡短的幾句說辭,她苦練了好幾遍;一首〈感恩的心〉,是在家一字一句,反覆練唱的成果。

有人說夫妻倆過日子就要像一雙筷子,誰也離不開誰,離開了就毫無價值與意義。不管是木頭、竹子、象牙、黃金製的,不分貧富貴賤,什麼酸甜苦辣,都能在一起品嘗,才是真正的福氣。 歷劫歸來,再一次牽著曉鈴的手,曾經以為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夢想實現了,我心中感恩,更加珍惜。

佛家常說,失就是得、得就是失,太太車禍後,我感觸最深刻,原本以為是失,沒想到得到更多,我們接受到社會太多的溫暖,我們會永遠樂觀、堅強,不辜負大家的心意。

有了大家的祈福,沒有過不去的苦!無法逐一握過每一雙為我們祝福的手,無法親口對每一位為我們盡力的朋友表達感謝,願在有生之年全力奉獻,回報這片溫暖的土地。 我希望,藉由曉鈴的故事,來幫助其他人,告訴大家絕不能放棄希望。如果她的故事能鼓舞某個正在與生命奮鬥的人,那是我們最期望的。

曉鈴將愛和感恩化為重生的力量,從人生谷底重燃勇氣。從躺到坐,由坐到站,再到能行動自如,一點一滴,讓大家看到,只要堅持,不管多麼困難,都能重新站起來。但願曉鈴的例子能鼓舞所有面臨不幸挑戰的人,永遠、永遠,都不要放棄任何的希望!我們更誠心誠意的希望,每個人都愈來愈好,沒有災難,能夠平安、幸福!

有天,曉鈴練唱〈感恩的心〉,唱到歌詞的「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這句時,轉頭望著我,很認真的說:「我也是這樣的。」 我終於放下一顆心,她少了左手,多了勇氣。我們的故事還沒結束,要過更勇敢的人生,曉鈴也會以「左手的勇氣」,迎向未來。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老之将至

今天在早报拜读龙应台的“如果”,有很多的触动。

最近也和一些个案谈到他们的遗憾,逝者已矣,但未亡人总有无限的怅惘,如果我对他说了我爱他,如果我不曾在照顾得精疲力尽时大声呼喝他,如果我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 ........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如此!丧亲者的悲伤和遗憾只有透过不断的叙说、持续的被接纳与支持、擦了又流的泪水中慢慢的复原,虽然偶尔想起,它还是生命中的一个缺口,仍然会痛,但生活已经可以再走下去。

过不了关卡的人,悲伤支持团体是一个出路。

害怕遗憾的人可要开始面对自己的“老之将至”了!(但其实棺材里躺的不是只有老年人啊!有修炼的人晚上临睡前的草鞋都要摆正,因为你不懂明天早上你还穿得上吗?!)观察周遭的老人、体谅他们、关怀他们、为自己的晚年做安排、想做的事立马就做......都是一些避免遗憾的妙方。

在龙应台面对他儿子安德烈关于老的询问时,她有很好的回应,摘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

反問一:你怎麼面對自己的「老」?我是說,做為一個有名的作家,漸漸接近六十歲──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還有什麼?

  我每兩三個禮拜就去看你的外婆,我的母親。八十四歲的她,一見到我就滿臉驚奇:「啊,你來了?你怎麼來了?」她很高興。我照例報告:「我是你的女兒,你是我的媽,我叫龍應台。」她更高興了,「真的?你是我的女兒,那太好了。」

  陪她散步,帶她吃館子,給她買新衣新鞋,過街緊緊牽著她的手。可是,我去對面小店買份報紙再回到她身邊,她看見我時滿臉驚奇,「啊,你來了?你怎麼來了?」我照例報告,「我是你的女兒,你是我的媽,我叫龍應台。」她開心地笑。

  她簡直就是我的「老人學」的power point示範演出,我對「老」這課題,因此有了啟蒙,觀察敏銳了。我無處不看見老人。

  老作家,在餐桌上,把長長藥盒子打開,一列顏色繽紛的藥片。白的,讓他不暈眩跌倒。黃的,讓他不便秘。藍的,讓他關節不痛。紅的,保證他心情愉快不去想自殺。粉紅的,讓他睡覺。。。

  老英雄,九十歲了,在紀念會上演講,人們要知道他當年在叢林裡作戰的勇敢事蹟。他顫顫危危地站起來,拿著麥克風的手有點抖,他說,「老,有三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健忘,第二個跟第三個──我忘了。」

  他的幽默贏來哄堂大笑。然後他開始講一九四零年的事蹟,講著講者,十五分鐘的致詞變成二十五分鐘,後排的人開始溜走,三十五分鐘時,中排的人開始把椅子轉來轉去,坐立不安。

  老英雄的臉上佈滿褐班,身上有多種裝備,不是年輕時的手槍、刺刀、竊聽器,而是假牙、老花眼鏡、助聽器,外加一個替換骨盆和柺杖。

  老人,上樓上到一半,忘了自己是要上還是要下。

  老人,不說話時,嘴裡也可能發出像咖啡機煮滾噴氣的聲音。

  老人,不吃東西時,嘴巴也不由自主地蠕動,做吸食狀。

  老人,不傷心時也流眼淚,可能眼屎多於眼淚。

  老人,永遠餓了吃不下,累了睡不著,坐下去站不起來,站起來忘了去哪,不記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記得。

  老人,全身都疼痛。還好「皺紋」是不痛的,否則。。。

  我怎麼面對自己之將老,安德烈?

  我已經開始了,親愛的。我坐在電腦前寫字,突然想給自己泡杯茶,走到一半,看見昨天的報紙攤開在地板上,彎身撿報紙,拿到垃圾箱丟掉,回到電腦邊,繼續寫作,隱隱覺得,好像剛剛有件事。。。可是總想不起來。

  於是你想用「智慧」來處理「老」

  「老」,其實就是一個敗壞的過程,你如何用智慧去處理敗壞?安德烈,你問我的問題,是所有宗教家生死以赴的大問啊,我對這終極的問題不敢有任何答案。只是開始去思索個人的敗壞處理技術問題,譬如昏迷時要不要急救,要不要氣切插管,譬如自身遺體的處置方式。這些處理,你大概都會在現場吧──要麻煩你了,親愛的安德烈。

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

养儿防老

前几天早报刘先生关于"养儿防老“的真情告白,引发了不少回应,大家也对刘老的境遇十分同情。

记得曾经在一场宣扬孝道的讲座上,为听众演出了这一幕短剧:

:你阿公死了,我看这个碗可以丢了。还好我够聪明,买了这个塑胶碗,要不然不懂他还要打破多少碗!每次叫他小心都教不会,把我气死了!
:妈,我看你先不要丢。
:为什么?
:因为我可以留着给你老了用啊!

以身作则是教养子女最基本的道理,很多人的眼光短浅,只以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出发,却没想到给孩子带来多麽深远的影响。

年轻一辈经济独立的媳妇们不愿意和公公婆婆同住最大原因是彼此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当无法协调时,就会争取自由自在的空间,不会扮演委屈求全的角色。

而实际上也有部分的老人家选择不与儿子媳妇同住,觉得小一辈的会太过依赖,常常仍然过自己婚前般的生活,放工回家就是休息、看电视、等吃饭、玩电脑等,完全不理会煮饭、洗衣、购物、打扫之类的家务,老人家娶了媳妇进来,非但没有减轻负担,反而要多侍候一个人而心理不畅快!有时候也看不惯媳妇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或消费习惯,不纠正自己不开心;开口了,媳妇相应不理更是懊恼;向儿子投诉嘛,又搞得他里外不是人!而等到孙子出生了,又把公公婆婆当免费的保姆,孩子健壮成长是理所当然,一旦有病痛或不良的习惯便认定是老一辈的方法不对,或是宠坏了孩子!因此决定两老在带大自己的孩子,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之后,过自己悠哉游哉的日子。

像这类的人,因为是基于自己的选择,常能乐享丰富的退休生活,不会埋怨。但情况如果是像刘先生般逼不得已,便较难开脱了。

其实说到底是否三代同堂,是否由公婆带孙子,完全视乎彼此的家庭价值观,以及能否互相包容、尊重、接纳和平心静气的立即协商,否则的话分开来住,还有可能“相敬如宾”。

而当事情已经成定局的时候,我们不必去责怪任何人或自己,重要的是接纳现实,并设想当下怎样活得更有尊严、更快乐?!当你不卑不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气度、风范,自然令人敬仰;当你生活充实有意义时,自在喜悦的样貌,自然使人乐于亲近!所以与其低声下气,倒不如把握美好的黄昏时光,抬起头来向前看,把身体养好,把心情理顺。

真的喜欢小朋友,一些乐龄中心正在招募学校的义工,为小学生们讲讲中国文化故事,陪伴他们读华文,维持秩序等,都能让人放大心胸,找到童真的乐趣,并体认自己的价值。

俗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父母的付出,一切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2007年10月24日星期三

面孔管理

读到以下的文章觉得它跟我们时常在倡导的欢笑治疗异曲同工。

大家以为一定是因为心情好才笑,其实未必。
笑的时候牵动脸部的肌肉,会刺激脑部分泌“快乐因子”,减轻忧郁的情绪,所以为什么笑不重要,笑了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甚至发现只要“预期”会大笑一场,
已可减轻压力,增强我们的免疫力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幽默,乐于和会稿笑的朋友在一起的原因。

林肯总统曾经辞去一个面目可憎的员工,当其他人质疑时,他说了一句名言:
人在40岁以后,要为自己的脸孔负责!

为什么呢?看看以下的文章吧!

祝愿大家越来越容光焕发。
~~~~~~~~~~~~~~~~~~~~~~~~~~~~~~~~~~~~~~~
面孔管理

2007/10/23 作者:曾言

這是一個重視管理的年代,家庭要管理,事業要管理。金錢要管理,財務要管理。資訊要管理,情緒要管理。管理做得好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效率高,成果好,管理做不好,亂成一團,成效不彰。

有人看起來慈眉善目,有人看起來凶狠奸詐,有人看起來可愛親和,慈悲善解,有人看起來高傲自大,難以親近。有人笑容綻放,開朗樂觀,有人愁眉苦臉,悲悽滿面。

五官是天生,表情卻可塑造。面孔管理並非美容,也不是化妝,而是將面部表情控制在最佳狀況,讓人感到舒適,樂於接受。自己充滿自信,別人樂於接受。

醫學研究,人的表情受神經控制,也就是說臉部的表情可以鍛練,設法讓五官舒展,不要讓五官糾結。同樣一張嘴,「嘴角上揚」、「嘴角下垂」,傳達的表情絕對不一。同樣一雙眼睛,「眼波帶醉」、「眼如死魚」顯現的丰采絕不相同。

雖說笑容是天生,但有人真的不會笑,整天繃著臉,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負他。有人則笑不出來,整天臭著一張臉,好像全天下人都欠他債。笑容有真誠,也有偽裝。有可愛,也有可恨。有發自內心,也有皮笑肉不笑。有譏笑,有奸笑,有微笑,有大笑。笑容不同,含意有別。

表情是情緒、心念的反射,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有什麼樣的表情,要管理面孔,就要掌握情緒,心情好,五官就放開,心情差,五官就揪結。控制好心情是管理面孔第一步。

管理面孔第二步是訓練表情,如果不知如何訓練表情,每天早晚照照鏡子,當你笑容滿面,怡然自得就是成功的面孔管理。笑一笑,裝一裝,習慣成自然,笑容就出來了

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

同性恋不是病

这两天同性恋是城中的热门话题,我们谨提供心理病学的角度,以及家长的应对参考。

美国精神医学会在1980年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内,已将同性恋从心理疾病的名单中删除,同性恋不是疾病,也不是一种病态,这是一种正常的,只占少数的性指向,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同性恋的性活动不一定是心理异常的表现,只有由于同性的性行为导致了心理矛盾、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才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

当家长怀疑孩子是同性恋时:
1 不要惊慌失措:尤其青少年期有性倾向的困惑是正常的,应表达接纳,建立信任关系。
2 建议他不必急于为自己的情欲感觉下判断,延迟对性开放,多给自己时间和空间考虑清楚,因为性取向是一渐进式的发展历程,需要耐心来等待确定。
3 介绍及提供相关资料,让他更了解同性恋,并厘清他可能的误解。
4 必要时透过辅导员的协助,帮助青少年更了解自己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检验是否真的有同性恋倾向和成长背景的影响。
5 提醒他即使经历到同性间的吸引,仍有选择的空间,和他一起探讨对自己有益的选择,考虑同性恋将面对的宗教、道德、社会及正常家庭生活等压力。
6 通常有同性恋挣扎的人在自信心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比较弱,应鼓励他多参与团体活动,拓展生活圈,广交朋友,建立健康的同性友谊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怒气控制

看到早报刊登“中国籍女生家中被勒死 嫌凶是继父当场被捕”的消息,很是痛心!

凶嫌可能是为了亲生儿子的事和离婚妻子发生争执,在盛怒的状况下杀死继女作为报复吧!

我们是局外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显然是很愚蠢的做法,损人且不利己!白白牺牲了一个可爱的少女,而他自己也难逃牢狱之灾和心灵的愧疚。对离婚妻子是很大的折磨,而对他自己的儿子又何尝会有好结果?!

有可能他自己冷静下来也会懊悔万分,但刹那间的怒火显然淹没了他,使他失去了理智。

怎样做到怒气控制呢?

如果你已经火冒三丈其实是很难谈控制的,我们要练习觉察自己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一旦到了临界点就要赶快喊暂停,离开战场,找出让自己冷静的方法,待情绪平复了再继续下一步。

火爆的人平常就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怒气,免得伤害别人,而内向的人也要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一味的把怒气往内吞,到头来伤害最大的是自己和身边的人!

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慢活

今早读到虎威的"这个 里程碑"颇能感同身受!

他在文中提到:

~~~~~~~~~~~~~~~~~~~~~~~~~~~~~~~~~~~~~~~~
越来越觉得空间宝贵。多年前已决定不再收藏任何物品,但身边物件依然不断增加。自己买的、别人送的、活动赠的、商家给的……堆得储藏室、橱柜差不多“爆满”。下定决心,一定要来个彻底的“丢弃”运动,大事整顿一番。很多物品为着“感情理由”而收着,来到这个里程碑,这理由已不再成为理由。

这些年来,感情的事早已看透。缘聚、缘散,原不由人,假如还有什么感情包袱的话,也必须连同物品一同丢弃。心中腾出一片澄净的空间,只面向当下与未来的一切善缘

前些时候,为着这篇文章该配什么照片而伤脑筋。有一天,在路上看到图中所示两个路牌,忙用手机摄下,正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是里程碑,但数字“50”,英文字“Slow”,相映成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可要放慢?我想,答案应该是“Yes and No”。Yes,我会从容地生活,尽量不要将活动安排得“背对背”;No,我还是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跟着整个社会的步伐前进,决不掉队。

有许多目标,并不一定靠快就可以达到。“年过半百一老翁”,除了白发增多,智慧也应该增多。只要能善用智慧,前面的路程,定然精彩。
~~~~~~~~~~~~~~~~~~~~~~~~~~~~~~~~~~~~~~~~~~~

五十是知天命之年,懂得自己的需求,知道生命不是为别人,而是要为自己而活!

只有像虎威所说把心灵腾空,洗净过往的爱恨情仇,放下怨怼伤痛,才可能心无挂碍,广结善缘.

家居的大扫除有家务助理帮忙,心灵的清理有时候也需要人协助哦!

伴侣、好朋友、宗教、书籍都是好帮手,辅导员亦能助您一臂之力!

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重阳敬老

今天是重阳节,一个敬老的节日。

收到了这样的短讯:

九月重阳九月九,
愿你添寿九十九,
敬你九月九的酒,
财运亨通到久久!

的确,现在全世界的人大都长寿,实在很需要以上的祝福!

而刚读到的外电报导,好像也揭示了一些生命的讯息。
究竟我们对老人有多少关怀,多少尊重?
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生命的尽头,什么是我们所在乎的?

~~~~~~~~~~~~~~~~~~~~~~~~~~~~~~~~~~~

把我的寵物骨灰灑在我身上。
把我的手機放進棺木裡。
要確認我真的死了。
將我裸體下葬。
埋葬在自家花園。
幫我把假牙裝上。
還有,我要帶著所有存款入土。

這些是英國「關懷老人喪禮規畫」調查發現的有趣現象。

調查單位發出超過十萬份問卷,統計後發現「和寵物骨灰一同長眠」榮登榜首,成為英國老年人對喪禮的首項要求。

英國人對寵物的愛舉世聞名,即使往生了仍不願和寵物分開。

調查也發現,許多英國人擔心自己還沒被確認死亡就下葬,要求一定要被確認死亡無誤,例如將鏡子放在鼻子下,檢查是否還有呼吸。

悦读人生工作坊讯息

【悦读人生—我的生命故事】工作坊

日期:未定,4次活动 (请先报名,有人数足够即开办)
时间:逢周五晚上7点半~9点半
费用:60元
地点:Blk 147, # 02-89, Potong Pasir Ave. 1( 近Potong Pasir MRT) 智胜学院
对象:40岁以上中年男性

目标:在正向和支持的情境里,透过一系列妥善设计的团体活动,帮助你回顾和探讨过往的生活经历,从而评估自己的人生、重拾遗忘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欣赏、肯定自己的价值和潜能、迈向未来。

形式
工作坊由8-12位参与者组成,每星期聚会一次,由带领者引导,进行各种刺激记忆及思考、写作技巧训练、回顾人生等活动,探讨的内容包括重要起伏点、原生家庭历史、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工作与职责、生理发展与健康、生死及价值观、人生目标和追求等课题。每次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参与者统整人生的方方面面,参与者必须事先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或写作,以便在活动中分享。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你的生命故事绝对精彩,透过团体的讨论,你将体会它不平凡的地方,且听过来人的分享--

“每一个人都在谈他生命中的贵人,我觉得自己好惨哦,为什么我没有呢?听着、听着,我突然被触动了,太好了,我想起生命里的贵人,大家都好羡慕我,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祝福的人!”

“回顾生命,我曾经有过伤痛,但经过不同的角度来看事情,我发现自己要感谢过去的挫折,我总算放下了!”

人到中年,身为男性的你会想厘清自己的人生要什么或不要什么,你也需要清楚什么是今生今世要不到的东西,然后决定要怎样继续接下来的生命旅途;你也可能想把过往的历练写下来,传承宝贵的人生智慧,留给自己和家人作为纪念。

欢迎加入这个温馨及彼此支持的分享团体,辅友会的辅导员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协助你回顾及整理人生经历!工作坊只限8-12人参加,不要错过机会哦!

报名:请直接在本博客留言,或者您也可以电邮给我们,谢谢!email: fidcounselling@gmail.com

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安靜的力量

今天读到这篇文章好感动!

为善除了不为人知, 还回馈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区和大自然呢!

新加坡是否也需要这股安静的力量?

==========================================
安靜的力量

2007/10/17

作者:(閑子)

最近聽了林生祥唱的種樹(鍾永豐作詞),歌詞是:「種給離鄉的人,種給太寬的路面,種給歸不得的心情。種給留鄉的人,種給落難的童年,種給出不去的心情。種給蟲兒逃命,種給鳥兒歇夜,種給太陽長影子跳舞。種給河流乘涼,種給雨水停歇,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林生祥覺得,台灣現在需要一種「安靜的力量」,一種像「種樹」這首歌的神秘男主角這樣的精神,靜靜做事、幫助別人的精神。現代的社會,有許多人努力想出頭,也有許多人,默默的對社會、對土地付出。這是一首會讓心震動的歌,無關乎語言,聽起來再樸實不過的歌。

在此引用林生祥的友人對這首歌的說法,「聽說林生祥唱的『種樹』,是真的有一個種樹的男人。這個不想讓人知道的人,是美濃一家早餐店的老闆,兒子都讀大學了。每天生意做完,下午他就騎著摩托車四處看那裡有需要幫忙,看到小學校園需要整理,他就靜靜去做;颱風過後,樹木被吹得東倒西歪,他就拿鋤頭,一棵一棵把它扶正;公路邊剛種的樹苗,被人偷挖了,他就再去找其他的樹苗,把它種回去;家附近有山泉水,他就呼朋引伴,把它整理得像一個親水公園…為什麼他要做這些事情?因為他非常感謝這個讓他們全家,可以安居的小鎮,他只是用很自然的方法,來表達他的心意。」將此小小心得送給默默付出的人。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洪兰评《飛舞的手指》

洪兰教授的讲座在新加坡轰动一时,正好读到她的一篇书评,在此与大家分享:
======================================================

看完《飛舞的手指》,我驚訝的不是一個八歲的小女孩會寫故事書,還能在亞馬遜上熱賣,而是她有這麼豐富的想像力,可以編出這麼生動的故事來。

一個才八歲的女孩怎麼知道人世間這麼多悲歡離合的事情呢? 原來她父母親從小念書給她聽,尤其她來自捷克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唸斯拉夫民族的詩歌給她聽,雖然聽不懂,但是她喜歡依偎在父親身旁的感覺,她同時也想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爸這麼喜歡它。有動機就會想去學,她二歲自己就能看書了。

閱讀打開了她的視野,打開了她的心扉,使她在書中的各種情境漫遊,體驗了人世間的各種喜怒哀樂,包括嫉妒、陰謀、背叛等人性的黑暗面。這些體驗後來在她故事的主人翁身上出現,所以若非事先知道作者背景,讀者絕對不會想到這是一個八歲小孩的想像世界。

《飛舞的手指》印證了我一直相信的一個理念: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不管孩子聽得懂聽不懂,挑你喜歡的書,持續的唸給她聽,孩子要從父母喜悅的口氣中,學會閱讀是「悅」讀,是一件大人高興喜歡做的事。有了這個信念後,他會因為要認同父母而去探索書為什麼這麼吸引爸媽,從而踏進閱讀之門。

最近神經學的研究發現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所以每個女孩都有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每個男孩都有偷用爸爸的刮鬍刀的經驗。假如父母常拿起書來讀,他也會裝模作樣地拿起書來讀,即使書是倒的拿也沒關係,如果他這樣做得到父母的稱讚時,他更會努力去「假裝」閱讀,久而久之,閱讀這個習慣就養成了。天下孩子都是非常希望取悅父母的,只要在孩子小時候陪他讀書,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

但是只買書給孩子而沒有跟他共讀是沒效的。因為「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文字的發明才五千多年,在人類演化的歷史上來說,太短了,短到來不及登錄(coding)到基因上,來不及演化成為本能。語言就不同了,學者推論人在站起來二足直立走路時因喉頭肌肉往下拉就會講話了,它有很長的時間作用在基因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中,沒有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中,沒有人教他閱讀,他是文盲。我想作者有今天,她父母從小唸書給她聽,功不可沒。

那麼,為什麼聽的懂不懂沒有關係呢?因為在研究上已經知道動機是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動機可以移山倒海,把動機引發起來,連智障的孩子都可以學。小孩子在學說話時並不見得了解大人說話的意思,他們是先聽大人說話,一邊聽,大腦一邊忙著揣摩這句話的意思,然後才學著講。這是為什麼有時小孩會講出老氣橫秋的話來。這種自己探索、嘗試各種可能性,最後才得到正確答案是最有效的學習,它的神經迴路最穩定,記的最牢,因為主動的動機有情緒在內,情緒增加記憶,記憶增加學習效果。同時在嘗試各種可能性時,帶動了神經迴路的連接,神經連接的密度及連接的方式正是我們對智慧的定義。這是全世界國家都鼓勵親子閱讀的原因。

小時候,我父親帶我去台北螢橋底下聽孔明「草船借箭」的說書,我才小學一、二年級,照說是聽不懂的,但是大人的書也是故事書,只是比較複雜的故事書罷了,我一樣聽的津津有味。第二天就立刻去偷翻我父親的「三國演義」,就我認得有限的字,說書給我妹妹聽,她們也照樣聽的津津有味。所以說,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本書作者就是最好的例子,她父親讀捷克的詩給她聽,我相信她是聽不懂的,或是說不能完全了解的,但是詩的抑揚頓挫讓她體會文字是有聲的,是抒情的,是穿越時空,跟古人的對話,無遠弗屆的。我父親以前用閩語唸唐詩給我們聽,我們也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是我喜歡詩歌押韻帶給我的感覺,更喜歡爸爸怡然自得的表情,童年的愉悅經驗打下了我對古典文學的愛好,讀書變成我排遣情緒最好的方法。 《飛舞的手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父母關注孩子,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的成果。相信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材,那麼,就請從親子共讀開始,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選自智庫出版《飛舞的手指》序)

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辅友会身心灵成长与家庭生活教育计划2

我们乐于分享所知所学,举办下列的讲座, 也可以针对您的需要提供合适的讲座!

Ø 针对家长
· 了解儿童发展特征、教养类型分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技巧
· 亲子沟通技巧、管教与赏罚原则
· 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应付考试、为孩子进小学的准备
· 帮助孩子处理各种压力
· 了解孩子的情绪、预防心理创伤、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增强逆境智商AQ
· 建立自我形象,培养有自尊、自信、独立、负责任的孩子
· 提升EQ,孩子的社交、处事、与人合作的团队能力
· 如何避免与处理兄弟姐妹间的纠纷、竞争?
· 儿童品德教育、价值观
·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阅读兴趣 / 艺术欣赏的能力?
· 孩子的性教育
· 了解青少年需求、面对同侪压力、两代沟通技巧
· 青少年交友、上网问题
· 离婚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养
· 为父之道

Ø 针对婚姻
· 男女对婚姻不同需求
· 沟通技巧
· 增进亲密关系、成功婚姻的秘诀
· 问题解决技巧、冲突的处理
· 婆媳(姻亲)相处之道
· 婚外情的预防与应对
· 离婚将面对的问题

Ø 针对乐龄人士
· 怎样享受黄金年华?
· 家人如何共处?三代同堂秘诀
· 怎样面对亲人遗弃?逝世?
· 自身死亡的准备

Ø 针对个人成长
· 怎样独乐乐?
· 减压之道
· 自我认识
· 沟通技巧

v 成长营(约半天~一天)
Ø 青少年亲子

辅友会身心灵成长与家庭生活教育计划

辅友会可以提供各类工作坊,协助大家生活得更健康自在,如有需要欢迎和我们联系。

# 工作坊workshop(每期约4次活动,每次2-3小时)

Ø 父母工作坊
· 孩子年龄7~12岁:了解儿童发展特征、教养类型分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技巧、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面对压力、建立自我形象、提升EQ、管教与赏罚原则、手足纠纷与竞争
· 孩子年龄13~17岁:青少年发展特质与需求、亲子沟通技巧、管教原则

Ø 青少年工作坊
· 自我认识团体
· 自我肯定团体
· 沟通技巧与面对同侪压力团体
· EQ团体:增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愤怒控制
· 两性关系团体
· 生涯规划团体

Ø 中年男性 / 女性成长团体(中年危机):自我了解、接纳与爱自己、家庭图、原生家庭影响、生命历程、了解及应对中年危机等

Ø 夫妻沟通团体:男女对婚姻不同的需求、沟通秘诀、增进亲密关系、问题解决技巧、处理冲突、原生家庭的影响

Ø 上班族压力管理团体:了解压力来源及影响、学习各种解压技巧

Ø 乐龄团体
· 自信人生系列:自我了解、接纳与爱自己
· 健康人生系列:养生秘诀、常见老人心理疾病认识、解压技巧
· 和谐人生系列:三代同堂、老夫老妻等沟通和和谐相处技巧
· 喜乐人生系列:统整生命、面对死亡
· 悦读人生系列:为自己写传记(至少6次活动)

Ø 基本助人、辅导技巧训练:沟通技巧(同理心、我讯息、积极聆听等)、实用辅导理论、辅导伦理

Ø 特殊需要团体:单亲家长支持团体、悲伤辅导

辅友会简介

# 缘起
辅友会于1999年初正式成立,2004年成为国家福利理事会(NCSS)会员是由关怀辅导中心与中国辅导学会联办的第二届辅导文凭班学员所创办

# 目标:
Ø 本著服务的精神,运用所学习的辅导技巧,回馈社会各阶层
Ø 与当地和海外的辅导员或辅导团体一起工作、互相交流,以提升会员专业服务技巧,并为新加坡发展华语辅导尽一份绵力

# 服务方式:
Ø 个人、家庭面谈辅导
Ø 团体辅导,针对不同的需要而设计
Ø 公众家庭生活教育:讲座、座谈会和工作坊

# 贡献:
Ø 辅友会成立至今,积极寻求与各机构合作,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志愿性或象征性收费的个人和团体辅导服务,如:
§ 新加坡少女收容所
§ 新加坡男童宿舍
§ 新加坡男童收容所
§ 关怀辅导中心热线、乐龄活动中心、家庭服务中心
§ 裕廊东居委会
§ 中区联合社会服务中心
§ 碧山民众俱乐部
§ 永恩关怀中心
§ 恩邻好街坊乐龄活动中心
§ 雅乐妇友会

Ø 在图书馆、联络所和学校举办家庭生活教育讲座

# 联络:
电邮:fidcounselling@gmail.com
电话:80120226 (星期一~五9am-5pm)

FRIENDS-IN-DEED COUNSELLING SOCIETY

# FORMATION
The Friends-in-Deed Counselling Society (FID) was formed in early 1999 by a group of graduates from the Diploma in Counselling (2nd batch) course, jointly conducted by Care Corner Mandarin Counselling Centre and The Chinese Guidance Association of Taiwan. We’ve registered as member of NCSS since 2004.

# AIMS
The aims of this society are to work and interact with local and overseas counselling groups and individual,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its members. Most importantly, it is to put what we have learnt into practice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so that we can do our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counselling arena.

# SERVICES
Ø Face-to-face personal or family counselling
Ø Group counselling--series of activitie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groups
Ø Public education—talks and workshops

# CONTRIBUTIONS
Ø Our society has provided voluntary counselling services to the various organizations
such as:
§ Singapore Girls’ Home
§ Singapore Boys’ Hostel
§ Singapore Boys’ Home
§ Care Corner Singapore: Counselling Centre, Hotline, Seniors Activity Centre, Family Service Centres
§ Jurong East RC
§ Central Singapore Joint Social Service Centre
§ Bishan Community Club
§ Yong-En Care Centre
§ Neighbour Ring Community Services
§ Wings

Ø We have also conducted talks at the libraries, community centres and schools.

# CONTACTS
email: fidcounselling@gmail.com
tel: 80120226 (Monday~Friday 9am-5pm)

辅友会辅导信箱

也许您心中有话要倾诉,欢迎点击评论发表!但要注意保护您和相关他人隐私哦:-)
或者您也可以电邮给我们,辅导员将尽快回复!
email: fidcounselling@gmail.com

辅友会电子邮件网络辅导同意书

辅友会辅导信箱的设立是希望透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协助有需要的人一起面对和处理问题。因为作业程序,我们将在7~10天内回复。在进入辅导前请阅读以下的约定:

  • 请务必了解网络没有绝对的安全保障,如涉及个人重大隐私应考虑其它形式的辅导

  • 辅导一律保密,唯下列情况例外:
    • 在您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自由、财产或安全时
    • 涉及法律责任时,如儿童、妇女福利法

  • 网络辅导服务双方谨守保密原则
    • 请您在收发阅读后立即删除信件
    • 未经同意,双方不可以对外透露、复制或转发彼此的往来信件

  • 请帮助我们了解你的情况,好让我们更有效的帮助你:
    • 来信时请提供个人资料,例如:姓名(你可以选择使用匿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你所提供的资料将是保密的。
    • 叙述问题时请包含以下几点:您面临的困扰是什么?何时发生?过程如何?您的感受和想法?您曾经努力处理的方式及结果?您期望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 请在信件的开头注明:
    þ 我已了解及愿意遵守《辅友会电子邮件网络辅导同意书》

开博白

此博客的设立是为了让华语社群有抒发情绪和寻求协助的园地!

我们希望在这里有一站式的服务,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


# 新加坡的社会服务资源网
# 鼓舞心灵的好网站、好文章
# 抒发心情的管道
# 与辅导员公开或私下的交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遇到挫折和起伏, 有时候别人善意的聆听或点醒, 就能够让我们提起勇气继续搏斗!

所以欢迎你抛出烦恼和问题,让我们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