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接纳孩子的爱

不同的年龄层有不一样的教养方式,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也许彼此的角色就要对换,变成孩子来关心、照顾父母。长辈们在这时候欢喜悦纳是最好的对待,万不可批评、嫌弃或置之不理;当然,假使他的方式实在不喜欢或感觉不自在,还是可以委婉拒绝,但一定要表达感谢和告知自己可以接受的形式,如此孩子才会越来越懂得怎样表达对您的爱!

“听孩子的话”是促进年长子女和父母关系的秘诀哦,和您分享:

~~~~~~~~~~~~~~~~~~~~~

听孩子的话

作者:飞鸿

很多人喜欢周杰伦的歌「听妈妈的话」,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听妈妈的话,长大以后像周杰伦一样有出息。但大家都忽略了,其实周妈妈的伟大在于她也能「听孩子的话」,不要求功课至上,而是鼓舞孩子朝自己的兴趣与天分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周杰伦。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听孩子的话」,鼓励孩子做自己,等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更要「听孩子的话」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

几个婆婆妈妈一起聊天,谈到孩子长大后,把我们当「老小孩」看待,要我们听他们的话,无限甜蜜在心头。

A的女儿出国留学前,买了很多保养品给A,要A确实使用,语带威胁地说:「我回国时,不要让我看到一个又丑又老的女人。」还特别强调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A 当然听话地乖乖使用,让自己每天容光焕发。

B有便秘及筋骨酸痛的困扰,女儿除了买酵素要她天天喝,还买许多维他命、维骨力,排好时间表要B按时吃,女儿还会不定时抽查库存,或上班时打电话回家,确定B有听话。

我的脚很干裂,孩子注意到了,特别送我手部、足部保养品,利用每天看电视时间,我都会记得拿出来,涂涂抹抹好好保养一番,因为是孩子的心意,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听孩子的话,孩子也听妈妈的话,亲子关系良好,不就是最大的快乐吗?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婆媳过招

婆媳的问题影响婚姻,是家庭和谐永远的一个课题,很高兴发现已经当了婆婆的台湾名嘴吴娟瑜“婆媳Q&A”的专栏,她的回应有别于传统的做法,够坦白直接,当然这也只是她的看法,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但可供大家参考。

遇到婆媳纠纷,身为媳妇第一是得反思自己的立场,站得稳才能理直气壮,做不来或能力不足并非逃避的借口,可以学习、可以放下身段、可以撒娇、可以在其他方面补足,让家婆看到你的能干和长项,最重要是你得真诚表达对她的尊重、感谢和赞赏,你爱她,她才可能爱你!

~~~~~~~~~~~~~~~~~~~~~

我遇到了恶婆婆!

作者:吴娟瑜

Q:吴老师,我挣扎了很久,心想再不找人谈谈,我可能 快发疯了。

我遇到了恶婆婆。

婆婆在人前总夸奖我,说我好;尤其当我爸妈来拜访时, 婆婆还会拉着妈妈的手说:「谢谢你们养了这么好的女儿给我们做媳妇。」妈妈听了笑呵呵,爸爸是见过世面的人,马上客气地回答:「我们女儿不懂的事情还很多,亲家母要多包涵啊!」

结果,爸爸一句客气话,却成了我在婆家待不下去的把柄。婆婆常对我先生说: 「都怪你怎么娶了一个不懂事的太太,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

说真的,我上班回到家,累都累死了,那有体力煮饭、炒菜、洗衣,做不好也是难免,这时,婆婆就会靠到我身边,话讲一半地说:「妳实在是很……」 「很」的后面都不明讲,然后转身就走开,还一边叹气。

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会故意冷言冷语,可是当我先生、公公回来了,她会若无其事地说说笑笑,倒是我显得落落寡欢。当先生问我:「怎么啦?」我常常不知从何说起。

吴老师,请问是我心眼太小、爱计较?还是婆婆耍心机,我要提防?

爱梅

A:爱梅,相信妳真的是很善良的好女孩,难怪碰到两面人的婆婆,还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

没错,我要斩钉截铁地告诉妳,妳真的是碰到欺善怕恶的婆婆了。

婆婆有很多种,有的疼媳妇如同疼女儿一般;有的对待媳妇如同客人,大家相敬如宾;有的婆婆对待媳妇好像佣人,恨不得榨光媳妇的一切;妳碰到的婆婆应该是第三种,莫怪妳痛苦难当啊!
我不会教妳忍气吞声,因为这样久了会伤身体;我当然也不会教妳向婆婆宣战,因为这样会两败俱伤,尤其流弹更会伤及妳们所爱的男人(妳的丈夫,婆婆的儿子);我建议妳自立自强。

有听过「落水狗」这个名词吧!

就是指有些人一脸苦瓜,似乎所有衰事都会惹上身,结果身边的人不是避之唯恐不及,就是顺手再捶上一拳,然后转身就跑。也就是说,如果妳一直以「落水狗」的姿态面对婆婆,看到她的身影就躲她,听到她的声音就避她,那只会长她的气势, 而妳一辈子只有「挨打」的分了。
反过来说,如果妳懂得理直气壮过生活,婆媳关系才有机会改善。

我建议妳从一个小地方来教育妳婆婆。妳婆婆知道「话讲一半」对妳有刺激作用, 所以她就反反覆覆用这个坏习惯来作弄妳。此刻的妳看懂状况,那么今后当她说:「妳实在是很……」的时候,妳不要再默默承受,妳一定要说(记住!用坚定的语气、关心的口吻)……

回应之一:「婆婆,妳是说我实在很可爱,是不是?」
回应之二:「婆婆,妳实在很有趣,话只说一半哩!」
回应之三:「婆婆,妳想说什么,直截了当说吧!我还在听呢!」

总之,有很多可以回应的方式。妳可以学习四两拨千斤,让她不要再用这种折磨人的方式对待妳。

记住,婆婆也是人,人都会有弱点,当妳对她能做到不以意,有说有笑,那妳就会看到一个尊敬妳、疼惜妳,不敢再欺负妳的婆婆了。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生活的信念

每天忙碌的日子您可想过人在一生当中最懂得的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我们应该领悟,却一直迷糊,或者说不愿意面对?而当遇到了困境,又有什么信念可以支持我们欣然接纳一切的磨难,直下承担?和您分享年代虽久远但依然令人深思,俄罗斯最伟大文学家的寓言故事:

~~~~~~~~~~~~~~~~~~~~~

天使的三个答案

作者﹕托尔斯泰(源自其短篇小说:生活的信条)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一个鞋匠在守了一整天空荡荡的店铺后,拖着一身疲累,返回他那破旧的小屋。 

「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他如此想着。 

「这个冬天,一刻比一刻更冷。」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拉紧他惟一一件,薄薄的外衣。 
 
「唉!好些个日子没有收入了,太太一定又会板起了脸孔。」

他慢慢的踱着步伐,影子在月光的渲染下拉的长长的…就像他的心情一般,又沉又沉重!突然,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

因着好奇心的趋使,他走向前去,哎呀!是一个人呢!冷列的寒风中,他竟然是光溜溜的一丝不挂!鞋匠走到他的面前,蹲下,那人缓缓的抬起头来,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不行啊!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除下了脚上的鞋子,替他穿上。那人依旧动也不动。

「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门,咿呀一声,开了,鞋匠太太迎了出来,脸上的表情瞬间换了个样,因为,他丈夫的衣物竟然全穿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

「给他一些食物吧!」鞋匠这样对他的妻子说。

「你疯了吗?我们只剩一块面包当今天的晚餐了!」鞋匠太太大声抱怨着。

压低了声音,鞋匠说:「给他吧!我们一餐没吃算不了什么,可是他看起来好像已经饿了很久,要是再不吃些东西,他会死的。」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鞋匠太太动容了,她将柜子里仅剩的一块面包拿给了那位全然陌生的人。而他,看到了夫妻俩温暖的脸庞,年轻人苍白的脸上,浮起了一抹微笑。这是他一次露出笑容。

就这样,鞋匠夫妇收容了这个倒在雪地的年轻人,并且教 他做鞋子和修补的技巧,很快地,他学会了鞋匠所有的本事,并且在鞋匠的店里帮忙照顾生意。他有一双巧手,做的鞋子既坚固耐穿又美观,修补的技巧更是高明,几乎让人挑不出破绽。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小村子都知道鞋匠的店里来一位手艺精湛的师傅。自此以后,鞋匠的店生意越来越兴隆,鞋匠夫妇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他们十分感激这位陌生人的帮助,好几次,他们想为他做点什么,只是他从来未曾开口说过话。只是默默的坐在窗边工作,沉思… 。

一天,一辆豪华的马车在鞋店的门口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来的是整个小镇最有钱的人。他走进店里,丢给鞋匠一块皮革, 不可一世地说:「这是一块上好的小牛皮,我要你帮我作一双长统马靴,要坚固的,你要给我保证能够穿一年!」

「奇怪的,年轻人看到了富翁,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这是他第二个微笑。富翁走了之后,鞋匠把牛皮交给了年轻人,他知道这是一个他可以完全信赖的人。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年轻人裁好了样式,鞋匠接过去一看,天啊!那是一双短靴的格式!

「我不是告诉你要作一双长统的靴子吗?结果你竟然…我的天啊!你要我怎么赔给人家呢?」

就在这个时候,富翁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不用做了!不用做了!方才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马车失去了控制,我的主人跌出了车外,当场死亡。所以他的家人想要求你改做短靴,才好当他的陪葬品。」

就这样,匆匆的,六年的岁月消逝了,年轻人一直留在鞋匠家中,还是不说一句话,还是时常望着窗外,沉思… 。

有一天,鞋店来了一位妇人带着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跛了腿。坐在窗边的年轻人看到她们, 站了起来,他又笑了。这是他第三个微笑。

「我想替她们各做一双鞋子。」妇人说。

「那是妳的女儿吗?真是可爱啊!」鞋匠称赞着。

「不是的,我只是代她们的母亲照顾她们。那可怜的女人在六年前生产的过程中去世了。而孩子的父亲也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孤苦无依的她们。因为我自己当时也正好生产完,有充足的奶水可以顺便哺育她 们,于是便接下了这个工作。再加上许多邻居们热心的帮忙,勉强将她们扶养到这么大。说着说着,泪水滑落了那女人的脸庞。

鞋匠也洒了几滴同情的泪水。送走了妇人和那对可爱的姊妹,年轻人对鞋匠说,这可是 他头一遭开口:「我要走了。 要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为什么?」难掩脸上的惊讶,鞋匠问:「你从来不曾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家人?现在你要离开,往哪儿去呢?」

「我是一个天使,来自天上。我原来的工作是带领离开了身体的灵魂往他们该去的地方。六年前,我带走了一位妇人的灵魂,她就是刚才那对双胞胎的母亲。她在生产过程中去世,压到了其中一个婴儿的脚,所以造 成了她的残缺。」

看了一眼鞋匠不敢置信的表情,年轻人继续说着,

「那位母亲苦苦哀求我,不要带走她。因为她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父亲,要是再失去母亲的照顾,她们一定没办法生存下去。我一时心软,答应了她的请求。上帝知道后,非常忿怒,祂取回了母亲的灵魂,也把我贬下了人 间。

『你根本不了解人类! 』祂说。 『你不了解他们知道些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又是什么?他 们因何而能生存?

『去! 』祂斥责着,『到人间去!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

于是我来了;就在六年前你发现我的那个夜晚。我决心亲自体验人类的生活,希望能从其中了解上帝的旨 意。而当我见到那对姊妹的时候,我知道…上帝已经原谅我了!

因为祂已告诉了我那三个问题的答案!

当你的妻子将你们橱柜中仅有的那块面包递到我的手中时,从她的眼神,我解决了第一道难题。人们知道的是:爱!因为心中有『爱』,使他们甘愿付出所有。


当我见到那位富翁时,我解决了第二个疑惑。人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他兴致勃勃的准备做一双能够穿上一年的皮靴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濒临死亡。我知道…因为我看到我的一位同伴正站在他的身后。


「当我见到那两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心中赞美天主,因为他使我清楚的了解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人,可以仰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 「她们的母亲之所以会求我不要带走她,是因为她觉得没有亲人的照顾,这对双胞胎根本没有存活的希望。但她永远不会知道,有个陌生的女人,代替她尽了母亲的义务;有一群人,正帮忙抚育着她的孩子。因为这份无私的感情,使人间充满温暖。 」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和家人约会

我们常拨空和朋友约会,却忘了和自己的家人相约,其实只要很短的时间,大家一起喝杯茶,谈一下心,对于家庭生活的品质,夫妻或亲子的感情就会改善很多!

「爱我家人心连心,每天约会五分钟」,是台湾千代文教基金会为促进家人间的了解、沟通,以及家人之间的凝聚力而推行的一项运动,因为简单易行,吸引了很多人响应号召,增进了家庭的亲密感。让我们从中学习和家人约会是要掌握的重点:

~~~~~~~~~~~~~~~~~~~~~

家人约会的艺术

千代文教基金会

每天五分钟的约会,不限任何形式,而且更不拘时间和地 点,只要有五分钟,甚至更短时间的聚会,就是家人间的沟通、谈话的好机会,像下班后的五分钟,睡前五分钟,饭后五分钟,放学到家后的五分钟……不能见 面时,电话中的五分钟,都是约会的好时机。

不过家人间每次的接触,不管时间的短或长(一分钟或是 一小时)最好把握下列五个重点,就可以制造家人之间高品质的约会:
一份关怀,一份坦诚,一份倾听,一份赞美,和一份祝福。

一份关 怀:
把关怀列在最前面,重点在「以对方为先,放弃自己」, 也就是说真诚的关怀往往是「心中满是对方,忘了自己」----你希望能见到对方的好,你才安心,你急着知道对方的需要,你才好协助,你急着知 道他的喜悦,你可以分享;这些心情都会在双方接触的一刹那间显露出来,因此要做到关怀,你首先要忘了自己,若想有一个成功的约会,你最好先「以对方为 先,放弃自己」,在这里我们鼓励「能先付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光和热。

一份坦 诚:
生命有来有往,「一份坦诚」目的在让对方知道自己,了 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处境和需要,也让他放心。我们把它紧列在关怀之后,重点在让他也分享你的悲与 喜, 让他与你交融,彼此没有隔阂,这才是真情。

一份倾 听:
倾听也是先放弃自己,仔细的聆听对方诉说,你才能听得 清楚,倾听也是在鼓励对方道出心声,这更表现了你的真诚,你的专注,你的尊重,而在倾听的同时,你可以用脑思考、分析,提供你给对方最佳的建议,以及对 他的最佳协助,使对方的需要能够获得满足。

一份赞 美:
是分享对方喜悦的具体表现,赞美是一种布施,愈多散 布,愈能鼓舞人向上向善的心,亲人尤其需要你正面的回响,这正是他持续努力的后盾,但是赞美要真诚而适当,「过」和「不及」,都不易产生最大的效果。

一份祝 福:
祝福是一种爱的心声,当你真诚的爱一个人,你会很自然 地献上你的祝福,希望用你诚心感动天地,来协助、护佑你所爱的人,把祝福放在最后,是以「爱」来贯串整个的约会。

因此五分钟的约会,实际上是家人心灵间的沟通,是一种 爱的往来,是彼此真诚的付出和互动,更是彼此精神的交融,贵在真诚、尊重对方和坦白。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男人四十的感悟

这是一位男子在“四十奔三”时的感悟,很有启发性!

他问自己“常言道四十不惑,我真的不惑了吗?”您认为呢?

~~~~~~~~~~~~~~~~~~~~~

四十以后才明白

四十以后才明白:好朋友是应该相互欣赏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阶层中产生,而穷人和富人,百姓和达官,草根和明星,白丁和学者 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不在同一阶层,便永远不会有对方对本阶层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四十以后才明白: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应该疲于奔命。中年,应该活得从容。

四十以后才明白:光从容还是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下自己,让平淡的日子亮起来。

四十以后才明白:年龄之于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所谓“少小有才国家用,老大空长做什么?”是焉。

四十以后才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你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你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 摆脱和抛弃的。

四十以后才明白: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珍馐美味、杯晃交错间如果掩映的是而虞我诈。则远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来 的可心。如果高官厚禄却穷于心智,惶于仕途。就远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得逍遥。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我们心仪的异性知己,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贪婪。会使自己的情感天空少一丝阴霾,多一缕阳光。

四十以后才明白:亲情的疏离是切肤的伤痛。淡一些、谅一些、忍一些,会使我们的心宽一些、和一些、暖一些。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父母再不可做薄养厚葬的傻事了,他们那一辈人受的磨砺太多了,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的良心。说起善待,父母会很疼钱,但动 一动脑子事情就会办的圆满。比如:可以去酒店定一碗极品燕窝汤,端回来告诉他们这是小摊上两块钱一碗的南方的胡辣汤,然后看着他们幸福的享用。其实大多的 时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你的荣华,每周问他们一个年轻时的故事,然后耐心的听他们讲完,他们就很知足了。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的伴侣看似平淡无奇,有些时候甚至难以忍受。其实岁月的年轮早已将彼此裹融到一起了。即使是恶习俗性,也已成为自己生命的 一部分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撕毁这不堪的婚姻,就会发现每撕一片,都会连着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就像高脂高糖一样的危害着他们的健康。我们害怕他们走弯路,我们担心他们吃苦头,我们忧虑他们经风雨。我们全 家人为他们搭起了大棚,然后呆呆的望着他们柔弱的发育着。

四十以后才明白:职位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你的修养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尤物。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浊水。粗瓷盏里未见得 就是白开水,很可能闷的是一盏极品龙井。个中的质量全在自己后天的造化。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婚姻保鲜有绝招

离婚也有淡旺季,您相信吗?国外的统计数字显示在长假(最普遍是圣诞节)期间夫妻的冲突更多,而使得新年后离婚率上升,不过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人们在新一年的开始会给自己订立新的目标,不想再重复过往的生活而下决心挥动慧剑;但其实还有另一正向的选择是学习技巧,增进感情,让您的婚姻永保新鲜!

如果是后者,以下的一些方法提供您参考:

~~~~~~~~~~~~~~~~~~~~~
6招教您向离婚说拜拜

编译:简鸿梅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导,在英国,数千对夫妻在圣诞节过后常动念想结束婚姻,因为圣诞节长假可能因和公婆、岳父母团聚或出 游,而倍感拘束和压力,或因夫妻关系长期紧绷,任何一个小磨擦都可能引发冲突,因此,渡完长假就去找律师准备离婚的怨偶年年增多。

离婚律师 表示,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周一,夫妻提出离婚的案件往住陡升,所以又称之为“离婚日”。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来自不同背景的 人结合在一起,要一辈子相看两不厌也难。心理谘询专家表示,离婚并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和最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时候离婚也解决不了问题。当下看似 问题不可解,等事过境迁后,再回首其实已微不足道。不如趁早熟练掌握婚姻幸福的方法,就不必一个人苦思面对难题了。

第一招:冥想
每 天花几分钟闭上眼睛,想像夫妻间的感情,就如同美丽又濒临绝种的花朵一般,需要精心照顾,夫妻间的关系也需要温柔呵护。研究显示,每天花几分钟做这样的冥 想,可帮助我们从新认识夫妻关系,而朝共同的目标改进。

第二招:专注于现在最重要的事
专注于现在最重要的事 情,即夫妻两人身上。规划出一段有品质的时间,让俩人共处,把日期记在你的行程表中,愈简单愈好,如造访一个未去过的美丽景点,重游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看 一场喜爱的影片,或一起吃烛光晚餐。

第三招: 仁慈对待彼此
仁慈对待彼此,赶走离婚阴影。想一想你能为他(她)做什么,而不要一味想着“对方应为我做什么?”当另一半工作上遇到 瓶颈时热情地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留一小张深情的短笺在对方的工作笔记本中,传送一个笑话,为对方做一顿最爱吃的晚餐,把CD收整齐,或在早晨时端一杯茶到 他/她床边。只是小小的一个关爱的动作就能治疗彼此的伤痛,让对方过得舒服一点,快乐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招:善用拥抱与亲吻
温柔亲切的拥抱, 轻轻的一吻道晚安等小动作,都有助于治疗愤怒的感觉。接触能释放催产荷尔蒙,爱情荷尔蒙会促进亲密结合,建立彼此的桥梁。

第五招:重温美好的回忆
重温美好的回 忆,帮助你忘却过去几星期的烦恼。邀另一半一起翻阅结婚相簿或渡假照片,重温美好时刻,唤回温馨记忆。研究显示,常用此技巧的夫妻通常比较快乐。

第 六招:舍弃互相指责
舍弃互相指责。真诚的说一声“对不起”是最具疗效的一句话,即使这个动作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但也绝对值得你去 做。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职场EQ

常常有人因为复杂的办公室政治而求助,他们都发现做事容易做人难,一份喜欢的工作却因为有人在中间搞是非而使得大家不安宁!

很明显的一个道理是惹是生非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信心,或一旦发现对自己的生存未来有威胁,便会想办法自保,所以在发挥自己的工作实力的同时,如果可以让众人得利,大家都有功劳,也许就可以免除一些明争暗斗吧!

资深的职场人士提供了以下「保命的方法」,不知对您有帮助吗:

~~~~~~~~~~~~~~~~~~~~~

跌倒再出发 走得更稳

作者:乐道

女儿刚入职场时很单纯,不懂得察言观色,说话时声音很低沉,不够大气,做事小心翼翼,少了一点冲劲,奉行老板交代的事,不知变通,更不了解会有派系斗争的存在。虽然通过第一个月的试用期,老板也很信任她,却不知不觉得罪了公司里的某要人。

一位资深的同事私下找她聊聊,并指导她「保命的方法」:
1. 改变穿着,穿正式一点,才能展现成熟与专业。
2. 说话声音要宏亮,清楚表达,显现自信心。
3. 做事细心固然好,但也要顾虑效率问题,否则会被嫌动作慢、笨拙。
4. 忌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举一要能反三,主动积极。
5. 主管不只一个,要搞清状况,更不能恃宠而骄,小心得罪人,万一有人存心陷害,积非成是,恐怕老板也救不了妳。

有了前辈的指导,女儿通过第二个月的试用期,但仍在第三个月被解雇,女儿没有哭泣,我也鼓励她:「妳并没有做错事,只是不适合那个公司。」。

离职两个多礼拜后,女儿重新找到工作,她也已领悟到除了要会做事外,也要会做人。

难得的是,前老板主动打电话来关心她,听说她已找到工作,开心地说:「真是太好了,否则我会很自责。」,纵使贵为老板,也有无奈的时候。

不管是前老板,指点她的善心同事,排挤、陷害她的同事 (可当负面教材),都是女儿职场上的恩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跌倒了要靠自己爬起来,只要不放弃,终会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走的路。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哀莫大于心死

这或许只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但里头包含了许多真实和观察,提醒我们对家里的长者更加的关怀,通常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是有意义的,决不会是无的放矢。

如果女儿能早一点发现当母亲收拾自己的物品,选择用小瓶装,口口声声说“日后不要给你为难”时,就应该了解母亲早已心死了!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要说这是完全是女儿的责任吗?或许也未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能够明智的作选择,然后忠于它,乐于它,不要怨天尤人,最终才可能得到快乐!

~~~~~~~~~~~~~~~~~~~~~

素色的母亲

作者:朵拉

她把衣橱打开,里边衣物多为黑白两色,之中杂两三件蓝和灰,只有两件花的,也是黑和白作为底色。她却想不起母亲在什么时候穿过花衣。母亲的穿着,从她有印象开始,不是黑,便是白。

关于色彩的选择,她钟爱缤纷鲜艳,也许长年累月看着母亲的黑和白,下意识产生一种反弹,对素色衣物排挤反感。从小叛逆,青春期尤其不听话。母亲初时管教严格,几年过后,骂得累了,索性沉默。她步入社会就业后,思想比较成熟。逐渐了解,母亲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儿工作生活,并不容易。

母亲在十九岁爱上父亲,怀了她只好结婚,父亲后来另有所爱。父母亲最终离婚。失败的婚姻令母亲害怕女儿年纪轻轻谈恋爱、结婚,更担 忧她会步上自己的后尘。

母亲离婚后,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不只衣服的色彩素淡, 生活亦是。在家里帮人做帐,极少出门,没有朋友。她外出工作后,花花世界令她眼花撩乱,也使她同情母亲 的单调生活。她曾建议母亲「有空时去找邻居或者亲戚朋友喝茶聊天。」

「没有关系,我已经习惯了。」母亲淡淡的说,不知道是 安慰她还是安慰自己。母亲从事的会计工作,其中有一个刘老板,外貌不丑,如 一般普通男人,外形稍胖,就是中年男人的样子。当她发现他时常借故不走,陪母亲聊天。她即刻给他脸色看。敏感的母亲马上和刘老板断了来往。

寂 寞孤独的母亲,眉中总有一个结。她却没有听过母亲有一句怨言。她也从未站在母亲的角度和立场着想。她只担心她的朋友嘲笑她。她希望母亲交朋友,但不是男的,那会引来很多她承受不了的闲言闲语。

收入宽裕,经济转好,她带母亲去逛商场购物,要给母亲 买衣物,母亲总是拒绝「我不需要。」

前两年发现母亲每天不停地整理衣橱,她看不惯,忍不住询问,母亲回答:「日后不要给你为难。」她没有仔细去思索母亲的答案,只是把她的行动归类于人老了以后的一种怪癖。

据说人老了,会有种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怪癖。明珠的妈妈是不停地煮菜。一听到哪个儿子或女儿要回来,就开始大煮特煮,现代人以少吃减肥作为瘦身的基本行动,明珠的妈妈不理,习惯煮那些既油又咸的菜肴,摆得一桌满满,但没人要吃,往往搞得吵架收场。

李国成的爸爸更难以让人接受,他喜欢骑单车。本来以为他把骑单车当成运动,那对老人家也是很好的 事。没有想到李爸爸每天早上六点出去,八点多回来,就开始把搜集的垃圾放在单车后边,孩子觉得肮脏,李爸爸却毫不介意的将那些龌龊之物拿下来,蹲在院子里收拾分类。李国成抗议多次皆不成功。老人家说那些全是可以换钱的杂物。李爸爸把垃圾仔细分类,一包一包的纸张、旧报纸、汽水 铝罐、空罐空瓶或者旧衣服等,堆得一院子。

别人父母的怪举动,令她觉得自己的母亲也不算难以容忍。不过是超爱整理。母亲的其他用品也和衣物一样,少之又少,整洁地搁放在 衣橱里。

母亲生前,她给母亲买洗脸霜、洗发露、洗浴精等等,母亲都选小瓶装。她略诧异。母亲性格节俭,从前老买大瓶装,说比较便宜,还说比较环保。她当时想不通,节省已至吝啬程度的母亲为什么后来改变 得那么极端?

在衣橱里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素淡衣服,几瓶快用罄了的梳 洗用品,干净地排列着,这就是母亲的全部生活。这也是母亲生活的全部?

素和淡,就这样过了一生,素和淡,原是人生追求的真味,可是,母亲,就这样过了一生?她终于明白母亲时常重复「不想给她多加麻烦」的意思。

简洁的衣橱, 简单的日子,简朴的生活,这是母亲的无奈,或者是母亲的选择?

母亲对生命到底有没有要求?等到她懂得同情母亲的时候,竟然已经来不及向母亲提问。

黑白的衣服是她今天身上穿着的,她是在为母亲带孝。眼前这一橱黑白的衣服,是母亲的,直到今天她才明白, 母亲为了她,一生都在带孝。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婚姻需要学习

请先参考这则外电报道:

~~~~~~~~~~~~~~~~~~~~~

日本结婚补习班 教你爱情36计

作者:吴佳珍

日本人热中各式各样的学习,为了想成家的旷男怨女、剩男剩女,业者创办「结婚学校」,从举止谈吐、穿衣打扮到仪态无所不教,将学生打造成「适婚对象」,觅得良缘。

这家名为「无限学校」(Infini school)的婚姻补习班刚在东京开幕,目前女学员约三十人,报名的男学员约和女性相当,不过实际去上课的男性只有小猫两三只。学费每年二十万日圆,不限上课次数。

无限学校的「爱情三十六计」课程,包括说话、走路姿势、服装搭配、化妆方法及优雅举止,以增加自身魅力,攫获另一半及其父母的欢心。授课内容巨细靡遗,连女性坐下时双腿如何交叉、进出车子的仪态都细心指导。

男学员的上课内容则略有不同,主要教导他们如何表达情感,或是餐桌礼仪。学习理论后,学员将模拟约会情景展开「实战」。讲师在一旁为学员评分,并会指出约会过程中哪些细节做得不到位。

随着日本女性经济地位提高和社会对婚姻态度发生改变, 愈来愈多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日本人仍为单身。尽管有多达三千八百多家婚姻仲介机构,但政府数据显示,三十四岁以下女性近三分之二仍未婚,无限学校的女学员平均也是三十岁。

路透报导指出,这些单身贵族要不是不愿受结婚束缚,就是觉得难以找到中意结婚对象。

不过,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日本经济不景气,更多女性重拾对婚姻的兴趣,以期保持经济稳定。

三十二岁的小田梅(音译)认为,这是非常划算的投资, 目前是派遣员工的她说: 「我想找年收入超过千万日圆的男性,不要求我和公婆同住,而且会照顾我。」

二十九岁的菅原梢(音译)离过一次婚,报名参加无限学校的她说:「我从未想过,男友的母亲竟然对我和男友的关系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现在我会认真思考,如何让未来的公婆对我有好印象。」

~~~~~~~~~~~~~~~~~~~~~

婚姻是终身大事,本来是私人的决定,但因为人口老化,每个国家都致力于鼓励年轻一代步入结婚礼堂,因此婚姻仲介变得很重要,连半政府机构也要加入阵营,希望能快点开花结果。

但上述的婚姻补习班却很少见,有的只是附属于仲介公司,对会员约会时简单的临门指导而已,但其实像这样完整的课程是有益于男女更了解对方的习性、需求、两性差异、促进婚姻美满的秘诀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即使到头来追求没成功,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在的过日子!

当然,能结合婚前辅导,那么婚姻的基础就会更稳固!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高风险家庭

随着两性平等的呼声不断,除了男性有暴力行为,真实的生活里也出现了“野蛮”女友或老婆,许多人误以为对方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就是爱的表现,而肆意凌虐!

但造成受害人肉体上的伤害其实还是最轻微的,更严重的是对心灵和自尊、自信的摧残,而且他们常常因为害怕、脆弱而无法保护孩子,结果下一代不管是遭受或目睹家庭暴力,影响是深刻的!

有多大的后果呢?请看法国实际的调查结果,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加强预防的工作,针对「高风险家庭」及早伸出援手,避免恶性循环:

~~~~~~~~~~~~~~~~~~~~~

目睹家暴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柯俊铭 (临床心理师)

一份发表在国外《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披露,从小目睹父母亲暴力相向的孩童,长大后倾向有较多心理健康的问题,甚至有样学样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加害者,值得社会大众关注。

该研究系由法国国家卫生院及医学研究院的医师Christelle Roustit所主持,其和巴黎第六大学的学者合作,针对住在巴黎市区的三千零二十三位成人进行回溯性的调查,目的在探讨童年目睹父母亲的暴力互动与当事人成年后心理失调间的关连性。

过程中,所有个案均接受到宅的问卷访谈,搜集的资料内容主要是个人过去成长经历、有无尝试过自杀与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如果有伴侣、小孩者,还会进一步了解其和对方的关系如何。

统计发现,有百分之十六的受访者坦承在十八岁以前曾目睹父母亲之间的暴力表现,且这些人现在有心理失调的机会似乎也较高。

在去除家庭、社会层面等压力源因子的干扰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相对于未曾目睹父母暴力互动者,有该经验者成年出现忧郁症状、婚姻暴力、虐待子女、酒精依赖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一点四倍、三倍、五倍与一点七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目睹父母暴力互动表现,就算不是拳打脚踢的激烈场景,而只是单纯的讥讽、辱骂、嘲笑等口语冲突,上述的结果依然成立。

研究者表示,父母间的婚姻暴力在特定情境下会更加普遍,以该份调查为例,当父母中有人酗酒、失业、患重病,或家庭陷入经济、居住困境时,比起没有这些问题者,该现象出现的机会明显高出了八倍,数字惊人。

由于安全、温暖的家庭关系与气氛是孩童人格健全发展所必须,研究者建议,为了下一代的福祉着想,政府对于「高风险家庭」应及早介入,提供适当协助,对于目睹或遭受家暴的孩童给予妥善的心理辅导,以免日后造成更多的社会负担。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改变环境改变人

家长看孩子总有无限的期待,好还要更好,希望他们拥有开朗快乐、勇敢独立的性格!有时候在原本的环境无法改变,但换一个环境,在周遭朋友和当地风气的熏陶下,也许就脱胎换骨了,让我们最后一起来见证备受保护的单亲家庭独子怎样展翅高飞?!也寄予这位努力的妈妈无限的祝福!

~~~~~~~~~~~~~~~~~~~~~

蜕变的代价

作者:郑明娳

当生命陷入泥淖时,脱困的方法之一是改变环境。儿子在国三时精神萎靡至极点,似乎药石罔效。我不得不使出强烈的一招:「改变环境,改变人」,带他到人生地不熟的多伦多。

改变环境虽然离开原来的压力源,但在新环境,还要面对新压力, 儿子愿意承受,所以眼看他有明显变化,尤其学业成绩。

可是,多年来他仍然过于内向文静,来往的朋友少得让我暗中担心。天天待在家里读书的孩子又未免太「乖」了,我经常鼓励他多参加社团、多交朋友、多出门去吃喝玩乐,甚至鼓励他多花钱,但他依然故我。也因此,他的衣食住行育乐,几乎全部由我打点。这个教育瓶颈,我一直难以突破。

儿子大学快毕业时,居然说想去日本读一年语言学校。他敢单枪匹马去东京,让所有亲朋戚友跌破眼镜,大伙齐声说:这么勇敢要走出去,定然要支持他。我当然义无反顾。

之前,看地图,台北、东京之间并不远,原以为每月可以见一面。事实是,我前后只去了三趟东京。一来交通极为不便,二来东西过于昂贵,三来儿子承租的小套房虽然每月花费台币三万多,但我们母子晚上必得「抵足而眠」,实在拥挤不堪。这三趟日本行,每次逗留时间都极为短暂,我只发现他会自己买衣服,衣着日渐光鲜,且出手大方。在台湾,我为他申请一张信用卡副卡,在极短时间内,我的信用卡就升级,出入机场可以享有进入贵宾厅的招待。

今年七月,我一到加拿大,所有朋友都异口同声告诉我儿子脱胎换骨,不是说他长得英俊潇洒,就是说他变得异常开朗,跟陌生人可以谈笑风生。

这次来多伦多,我按照往例,皮箱里装满在台湾替儿子购买的衣服家用品,没想到儿子已经看不上我给他的品味,他建立自己的style了,我不免暗自伤心,但经过再三思考,还是请他把橱子里用不着的衣服清出来, 果然淘汰出两大皮箱的衣服。这一次「改变环境,改变人」的弧度,的确超出我的想像,可是,我必须面对蜕变的儿子。

蜕变后的儿子,平时喜欢跟我开玩笑,大伙一起拍照时, 他竟然搂着我的腰做亲热状,更令人惊讶的是,我心情不好发脾气,他竟然会嘻皮笑脸把我搞到笑为止,以前我可是万万不敢当面生他气的。

整理前年汇往日本的银行汇款单,竟然用去150万台币,还不包括信用卡刷掉的钱。这恰好也是我们抵达多伦多第一年花费的新台币数字。如果说,150万可以买到人生正面的大变化,那确实划算。因为金钱买不到很多东西,例如深厚的感情与信赖,尤其成长以迄成熟。

想起好友时常警告我:「妳这单亲妈妈依靠单薪收入供养一个留学生,妳的养老金在那里?」我很想说:我目前就在享受我的老年啊!当然,下一步我要努力改变他的是,也不能过度浪费!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义无反顾

台湾国家文学博士在孩子求学之路遭遇困难,成绩和情绪都跌到谷底时,身为单亲妈妈在前夫完全不愿意支付孩子出国费用的状况下,还是毅然放下自己的工作一年,陪伴唯一的儿子到海外从新开始,有人说她太溺爱孩子了,您看她如何看待自己的义无反顾:

~~~~~~~~~~~~~~~~~~~~~

我溺爱?(文经摘录)

作者:郑明娳

人人都说我溺爱我的独子,因为没有一个单亲家庭只靠单薪收入却胆敢让孩子出国留学,只因为儿子说想尝试接受西方的教育。

可是,我知道台湾的环境不适合儿子,他已经受伤。

人人都说我让儿子予取予求,因为没有人认为一个才学电脑半年就迷上三D 绘图的高一学生需要台币十九万元的电脑,光是二十一吋的莹幕就要五万五。还让他买高级音响、 LD、原版CD 、录放影机、甚至华人才有的解码器。

可是,我的儿子全天除了上学睡觉吃饭洗澡,其余所有时间都坐在电脑桌前。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因为我让他去最昂贵的私人补习班每月花两万台币补英文。

可是,他刚到多伦多时,英文测验说明他不到小学程度, 两个半月之后却要上高一课程。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因为我租下高级大厦的公寓,每月房租三万台币,唯一的卧房给儿子住,我则住在冬冷夏暖的太阳房。

可是,我希望他有一个安宁舒适的读书环境。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因为我不知道计算血本,前半年平均每月花费超过我薪水两万五。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是么?当我们第一次踏进多伦多那个完全陌生的土地,我们不会开车、不敢说英语,却要去买必用的家具。有一次我们搭公车去IKEA 补货,前后都要走15 分钟才到公车站。结帐后才发现十六公斤的组合桌子、 CD 架及脚垫之类东西实在很重,由IKEA 送货要花一千元台币, 找计程车要电话预约,我们原来打算搭公车来回,儿子坚持还是可以搭公车,最后由他负责搬书桌,我背包装满东西又手提一个大袋子再抱那个大CD架。我们这对孤儿寡母如爬虫般上下车走路,那种狼狈寒酸的感觉使我想起过去阅读文化大革命时被下放北大荒的文人;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眼前是多伦多温煦的七月艳阳、世外桃源般的优美风景、脚底踩着宽阔的帝王大道旁边专为行人铺设的走道、身边闲逛着的是手执甜筒悠哉的洋人......

是的,我们本来就手足无措地闯进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域, 这趟IKEA来回,象征着我们加拿大之行是开始于精神与物质都异常贫乏的处境。直到一年后我才感激这样凄凉的出发点,提供我和儿子共苦的机会,因而我们才慢慢体会出同甘的滋味。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因为那有母亲总是鼓励儿子多结交朋友、多出去旅行、周末一定要休闲、老是问他身上钱够不够......
......

人人都说我溺爱儿子,因为既然是穷人,就不要把多伦多当成高雄,动不动就两头跑,耶诞节一张机票是我整整半个月的薪水,却只买到十二天见面的时间。

可是,你不知道,咱们相聚的时光有多甜蜜!不爱说话的儿子每在饭后总是吱吱喳喳跟我长长短短的没完没了。睡前,等着我为他盖被聊天。早晨特不用闹钟,等着我去唤他、推他、摇他、揉他..... 明明醒着还在偷笑就是不起床,我真喜欢他的撒娇方式。晚餐之后,有时我坐在他电脑桌前跟他面对面,他用心地读书,我自在地看书。偶而抬眼注视着这个不断蜕变的孩子,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欢喜,绝对不仅因为他来自我的骨血;而是,我最喜欢身边的人热爱他的工作、专注他的工作,儿子目前就是这样的青年,他的朝气在眉眼之际勃勃焕发。我喜欢跟这样的人相处。

儿子有时抬头,发现我定定地瞧着他,微微一笑,再度低头看书。只是这么家常的生活,我知道我们都非常珍惜、非常用心地享受这么平凡的温馨。

自从儿子留学以来,我多支出的只是一些金钱,幸好我的算术不太好,一直搞不清是不是长期入不敷出。但金钱不是一切,我们拥有金钱买不到的许多珍贵东西, 使我心中一直充满着欣喜。这一年来,我跟儿子都不断地在蜕变成长,年轻人的调适能力比较高,本来不足为奇,可是在我这个年龄,仍然可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修正并调整自己,让我惊讶而安慰。

我第一次学习全心全意地面对一个人:用心关心他的需要、照顾他的必要、努力调整他的不适...... 当你不断地付出、付出你的爱力,对方都完全承受, 那表示已经得到许多的回馈。一年来我亲眼见证儿子精神与学业脱胎换骨的历程,那是我们一步步携手共同跋涉的可贵经验。

过去,我长期待在书桌前,只是读书写作,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懂人情世故。这一阵子血肉真实的柴米油盐的小妇人生活,使我对生命有更多的发现,尤其在不断思考并调整亲子相处的关系,实在是深具挑战的艺术。我终于相信,只要你有爱力、肯用心,一定可以履行你的计画、朝向你的理想前进。

我更加宠爱我的儿子,不管你怎么说。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有心就有路

青少年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不得其门而入,只要找对了话题,孩子就会滔滔不绝,那时候可千万不要泼冷水哦!而家长们如果不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要像扑蝴蝶般,多方尝试,只要有心,应定会有一条路的!

让我们看作者的经验:

~~~~~~~~~~~~~~~~~~~~~

转折

作者:郑明娳

有一天,送水果点心时,我推开儿子的房门,见他火速把东西往桌下塞。稍微瞄一下,书桌底层堆着好多《少年快报》,这个不会作贼的儿子!

我装作没事地离开房间,迅速到储藏间翻箱倒柜,找出高一时涂鸦的人物素描。晚餐桌上,故作轻松随口说:「其实,有很多漫画是有益身心的读物。」儿子突然抬起头,睁大眼瞧我,没开口。

「小时候漫画是我唯一的精神食粮,我不但爱看而且也画了多年的少女漫画。」我秀出我的东西,儿子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第一次见他在用心。

「小学时,我超迷恋漫画家叶宏甲笔下的四郎与真平。那时候,家里非常穷,小孩根本没有零用钱,可是,我居然每星期可以凑满三块钱去买一本《漫画周刊》。够沉迷吧?嘿,你应该也有我的遗传因子,你喜欢怎样的 漫画?」

「我最先是喜欢漫画里头的故事,后来发现还有其他很多东西……」儿子居然开口,而且愿意谈。我极力 延长话题:

「漫画里除了故事,你还看到什么东西?」

「我第一次接触的漫画是《小叮当》,只喜欢它的故事。 后来《少年快报》出现后,里面有很多可以比较、可以选择的连载漫画,我才发现科学、幻想、运动、社会写实之类的漫画比较有趣,像侦探推理、少女漫画,就不想主动去看。 后来跟香港、美国的漫画比较,才知道我最喜欢日本漫画。」

这次轮到我的眼珠瞪得几乎要掉出眼眶。这个在他父亲家日日自闭在房间的孩子、不言不语自暴自 弃的孩子,不但偷偷看了世界各国漫画,而且竟然也有台湾盛行的哈日情结。想起八年抗战的仇日情绪,一时叫我既惊又痛。但,我压抑情绪,还是给 他打气:

「妈妈以前爱漫画,只是崇拜英雄,可是你看漫画的层次大为不同,你能从各种漫画里发现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并选择自己的品味,这是很不简单的功力呢,你从那儿学来的?」

儿子第一次羞涩地微笑:「我也不知道,妳问我,才想到这些。」

我努力扭转他的哈日观念:「美国漫画那里会比日本差? 他们发源早、发行广,他们的卡通更是全世界儿童成长期的精神食粮!」

儿子突然变得很兴奋: 「美国漫画的内容老是讲英雄主义,用超人作主角,角色太简单、太单调了。日本漫画的人物比较复杂,重要角色总会出现性格的另一面。还有,美式漫画的画面太静态了,只是画片的排列。不上色的日本漫画非常擅长利用网点来制造各种背景情境、气氛风格。更重要的是,日本画家给了每个人物自己的脸部表情、身体动作。 还有,日本漫画利用速度线,使得人物的动作有速度、有立体感。我所看的几部美式漫画,虽然上了色,但画面简单、没有动作感,真的缺少活力。」

「你阅读漫画的角度相当多啊!」我确实惊讶,不读书的儿子那来这些「分析」能力?但我仍然反对日本漫画:「难道香港、台湾都没有本土漫画可以取代日本吗?」

「香港漫画老是一个样子:都是单行本、都会上色、非常写实、仔细描画人物、几乎都是武侠故事,即使是科幻漫画仍然有武侠成分。我不喜欢武侠漫画。至于台湾本土漫画,好像才开始向日本人学习,妳认为会好到那里去?」

我哑口无言,儿子不但侃侃而谈,还会「反攻」。那天他的言论震撼我的身心。尤其他说话时,抬着头,信心浮现在隐隐的微笑里。

我兴奋地把碗盘送回厨房,差点撞上墙。

后记我决定改变双方关系,让他做一个发话人,每天倾听他的漫画、动画心得。儿子讲述的都是我不感兴趣的科幻故事,他的声音低哑,内容又非常沉闷,我总是忍着呵欠恭听。为了表示真的听进去了,还要适时发表一些意见,实在有点辛苦。可是,儿子肯跟我说话、而且热心地说话,这使我兴奋莫名。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蜕变的年龄

满心期待的孩子有可能在你来不及反应的时候说变就变了,当然,家庭的变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再加上青春期原本的敏感、苦闷、情绪起伏,无话不谈的母子变成了陌路,其心痛和焦急可以想见!

中学毕业,正值蜕变年龄的孩子给了母亲什么折难?相信有经验的家长读了作者生动的描述都不免会心的苦笑:

~~~~~~~~~~~~~~~~~~~~~

变形

作者:郑明娳

整整一年,几乎完全没有机会跟儿子相处,不知道他变了很多。最先让我心惊的是,他脸上不但绝无笑容,且眼睛低垂从不看人,整张脸像苦瓜般皱着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几乎不主动说话,回答问话绝不超过两个字。比方问他要不要吃水果,他一定冷着脸说「随便」;问他 「这样好不好?」他一定像蚊子般低声应道「还好」。我想,任何人见了,都会一肚子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得忍耐、得观察。

一站站的考试,到最后一场私立高中联考。儿子不肯再考了。

不用说我也知道。我自己参加考试,从来就只报名一场,就考死人。他这么连番上阵,怎么受得了。何况,成绩不好,考得再多也是一样。我们就此煞车。

考试已经结束,我并没要儿子留下,只是他再也不肯回爸爸那儿。

住到我这里,他并没有给我好日子过。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暑假,我们两人天天住在一起,我每天用心计画该买什么菜、做怎样的饭,果汁轮流吃,宵夜要有花样,不善炊事的我,不仅绞尽脑汁,也忙得团团转,所有其他工作都停下了。

我那么用心做出来的菜,他却囫囵吞枣般三两口扒完就又进了房间。我好不容易想出来要跟他谈的话题还没开口,他已经离席了。利用送水果时进入他房间,他如果不立刻吃,我就等在旁边,准备跟他聊一聊。他知道后,一见水果就唏哩呼噜快扫而光,让我没有机会开口。

显然,他不愿跟我讲话。

叫我如何接受这个情景,才一年不见。过去那个一见我就抱着我双腿叽叽喳喳的小男孩,完全变形了。每天我都得极度忍耐地善待他,而每天我都觉得自已到临界点,快爆炸了。但我一再警告自己得忍耐:他的人格压抑扭曲到极点,不能怪他,是我们照顾不好。

有一天,国中同学来找他。在我家门口聊天,这是整个暑假,我第一次看见儿子脸上 出现笑容。不久,他跟同学一起出门。我真希望这同学天天能来我家,或者天天找儿子出门,让他轻松、让他有笑容。

他回来后,我装得很轻松的随口问:「你跟同学去那里啊?你们好像玩得很开心哩。」

「打电动。」

终于说话多了一个字!

「那很好啊,你应该有轻松的生活,记得你小时候是电玩高手哩。」

「还好。」

又恢复成两个字。

我想,只能利用吃饭时间跟他讲话,也只有延长吃饭时间才有机会讲话。我开始做汤,在他扒饭时,送上滚烫的热汤,他只好放慢 速度喝。我就把准备好的话题拿出来。

当他的嘴唇刚刚凑上汤碗时,我飞快的开口……

不论我如何地苦口婆心,他依然低着头,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回答,不知道是没有听进去还是不肯回应。我压抑着悲愤,想想每天半夜我都不断的反省、不断挖空心思想新话题……为什么我对学生稍为关心一点,对方就翻江倒海向我倾诉?为什么我的骨肉拒我于千里之外?

碗里的汤剩下三分之一,他一语不发,站起来走回房间。

我恨不得撞墙。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单飞的装备

不久前和一群乐龄人士谈及与成年子女相处之道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仔大仔世界”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世界,做父母的不能管太多了。那么,是放弃了吗?不爱他们了吗?一位长者弯了弯食指,摇摇头,意即“至死方休”啊!

从小到大,对孩子有多少的期待?孩子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会给父母多少的考验、磨难和欣喜?……这恐怕也是要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才彻底明了吧!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爱与牵挂!

这个星期是我们博客的亲子周,就让我们随着中文系教授的生花妙笔来体会一个母亲对孩子从小到大的爱!

首先登场的是家长在孩子小学毕业,将放他单飞时的殷殷叮咛:

~~~~~~~~~~~~~~~~~~~~~

放你单飞

作者: 郑明娳

早晨送你搭车去学电脑,虽然有过一次演练,还是很不放心地看你登上公车,你面带微笑,右手扶栏杆,左手向我挥别。正如我们的约定:小学毕业,就要放你单飞。

下个月,你就要过十二足岁的生日了。回想我在小学三年级就侧身子以「三脚骑」的方式蹬外公的脚踏车,在大街小巷乱窜,我的童年如野马「放牧」于乡村。可是,你并非我的复制,我就是不放心你这只开冷气还会踢光被、娇养的小犬。

势必要放你单飞。且应该把我的飞行经验提供你参考。真的,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我必定将以另一种身姿把生命飞得更美好,必定会先做些适度的「装备」才出发。

首先是性格,我相信一个人生命的成败肇端于性格,因此要及早认识自己的性格。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因为本性在生活中种植过久的缘故。所以我们要针对自己性格的长处发挥它、针对短处修正它。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万分困难,以我的亲身经验, 确知人的性格可以调整,且越早努力越容易达成。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正是他自己,也因此,能逐步克服自己的弱点,建立成熟的人格,面对社会必然无往不利。

我祈望你不会像我的少年时期那般保守压抑,我宁愿你是一只啁啾闹人的小鸟,把什么话都说出来,而不只是一棵沉静内敛的树。

我祈望你不会像我过去一样,长期受到贫困的约制,我宁愿你习于大方甚至偶尔挥霍,也不愿你掂斤播两致有伤大雅。

我祈望你不会像我从前那般视短而心狭,我宁愿你开阔磊落甚至受人侵占,也不愿你因斤斤计较,占得锱铢便宜。

我祈望你不会像我只做一名书呆子而画地自限,以致孤陋寡闻,我期许你有无尽的求知欲,做过无所不知而又有所不为的人。

我祈望你追求的永恒目标是生命的宁静祥和,而不是表面纪录上的丰功伟绩。

当下,我宁愿你是个轻松活泼乃至调皮捣蛋的少年,也不愿你乖顺温和却压抑沉闷──即使你因此可以早慧早熟,我也不愿。将来,我更宁愿你平凡而快乐,也不盼望你事业有成却忧郁寡欢。

为了要你亲眼见证一个人的改变:我乃轻松给你看、活泼给你看、俏皮给你看、开朗给你看。这样的努力,原先只单单想让你相信:「调整个性是可能的事」,不料倒使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绸缪。此刻,我们不都在享受自在相处的快乐么?

跟你相处,我才理解:人际之间的任何关系,都少不了「朋友」这一伦来润滑。所以,我认为努力使你成为我的朋友比让你仅做我的儿子来得重要。其实你已经时常提醒我的缺点、讨论我的性格,做诤友的工作。使我深知,亦感动:长久以来,你都在宽容地接纳一个有太多缺点的母亲。

放你单飞,你将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逐步完成理想的自己。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日日新

人一生最宝贵的是经验的累积,但很讽刺的是我们的头脑也常为经验所蒙蔽,而让身体冤枉的多吃了苦头,因为我们认定“老马识途”,就遵循熟悉的路径去前进、去做事,即使身体发出了抗议,还是勉为其难,殊不知只要肯变通、肯探索,更顺畅、更简单的道路就在眼前呢!

很感谢“蓝天”赐稿,为我们的博客增色,在此也欢迎大家分享生活的感触,或提供美好的文章,让更多人受益,文稿请寄: ,谢谢!

~~~~~~~~~~~~~~~~~~~~~
 头脑与身体

作者:蓝天

学生的家搬了,因为公寓集体出售,据说利润非常可观。

新家没搬得太远,就在旧家的后一条巷子里。原来从索美塞地铁站走15分钟可抵达,现在要多10分钟,路不但比原来的深入,还是一条斜坡。

逢到下雨天,半小时的路好像走了一小时。补习老师就这样走了三个多月,右脚膝盖开始抗议,有些吃不消。有一次,右脚痛得逼使她停下脚步,待剧痛过后才能挪动。

身体说:“不行啦,继续下去,赚的还不够看医生!”
头脑说:“不行啦,放弃的话,收入减少很难生存!”

无奈,身体向来对头脑的指示言听计从,一切依旧。

终于有一天,补习老师的老伴碰巧得空,开了四轮车子送她去,她突然眼前一亮!乖乖,老伴走的是另一条路,从巷子的另一头进入,不到一分钟就到!

回家后她即刻翻查交通路线图,意外地发现:原来路途上只要不在原来的多美歌地铁站转搭南北线去索美塞,而直接到下一站―――克拉码头出站,然后搭54号巴士,就可以到学生家巷子尾的那一头,走5分钟就到啦!

哈哈哈,身体欢悦之余,不禁骂头脑笨,人家搬了家,你怎么还走老路三个多月不会变?

头脑说:“没有人给我输入新的方程式啦,怪谁?!”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家庭暴力伤害大

近日不断有儿童暴力的消息传出:把五岁孩子关在密不通风的车内、深夜将不到七岁的男孩推出屋外,任其嚎啕大哭,惊动邻居过来安慰,父母却无动于衷;也有人指出邻居12岁的孩子半夜被脱光衣服反锁门外,当时怀孕身体不适的她还是不忍心,出门给少年一条毛巾和饮料!像这样虽然没有实际的打骂,但忽略、凌辱和恐吓等伤害孩子的心灵更甚!

这篇作品中的主角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说了半辈子的心路历程,要放下和原谅真是不容易啊!但愿天下的父母在气头上多忍耐一下,思考怎样才是有益孩子身心的教导!

~~~~~~~~~~~~~~~~~~~~~

回家

作者:宋萧波

近年来,每逢周休的假期,竟变得忙碌起来。经常一大早就出门赶车,餐饮、车费与礼物的额外开销, 尚能接受;最怕的是体力的透支。可是,往往在南北奔波后的疲惫身驱里,却隐然有股坦然自在的感觉。

这样有着反差,甚至是矛盾的身心,我懂。不像老父,每次在我说要离去时,他总会带着要哭的腔调说:「又少见了一次!」那是一种哭,可以听得出来的一种声音,也看得出来的一种相貌;像是幼儿受了委曲,在仅会表达的有限字汇里,让人想到了焦虑与无奈。

老父的哭,多半只有二、三声,就像紧急煞车一样,发出了尖锐又高昂的声音后,就嘎然停止了。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常态,他总是清了清喉咙,像是解嘲的说,年岁大了,感情就跟着脆弱了;看电视、看文章,常常也会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这些话,老父说久了,我也懂。

不解的是,我总被那句「又少见一次」的话,弄得逻辑颠倒。明明是又「多见了一次」,怎说成「少见了一次」。难道在老父八十三岁的人生经验中,已预知了此生见面的应有次数,否则怎会每次见面后,都会说又少了一次。事实上,我并不了解老父,一点也不!

小学的时候,不怕上作文课,却最怕写「我的家庭」,或是「我的父亲」这样的题目。我不会说谎,说我的家有多幸福甜蜜;但真实的情况,却是不知如何叙说!譬如,在很小很小约四、五岁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赶出家门,一直忘不了父亲如凶神般的吼声:「滚出去!」更难忘的是,他又如恶煞似的冲到我与哥哥面前的那一幕,他粗鲁的一件一件一面扒光了我的衣服与裤子,一面又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就像你们来的时候一样,光光的来,光光的走。」

什么是光光的来,光光的走?不懂。滚出去,倒是知道的。于是,我与哥哥就这样赤裸裸的走到了村头,那是我们世界的尽头。站着。我无聊又好奇的瞧着哥哥的胯下,再低头看看自己的小鸡鸡,似乎都被惊吓得缩小了许多。更有那些在远处围观又指指点点的人们,让自己觉得像个没人要买的小奴一样;那样弃离的感觉,让自己初次尝到了人生如苦海的滋味,就如淌下咸咸的泪水一般。并且,永远记得父亲在还是空白的人生画布上,就以如此暴烈的方式,烙印下了一个如诗般的模糊轮廓:你赤裸裸的来,也将赤裸裸的走。

「家,是温暖的避风港!」这句,也像诗。对我,却是个遥远的童话故事。不过,偶而也有美梦成真的时候,那应该已到了六、七岁的年龄了,有一阵子,我记得母亲常常把我梳洗穿戴整齐的出门,我兴奋的问去那里? 「去城里。」妈妈说。

我紧跟在母亲的身后,路愈走愈远,人愈走愈累;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公车招呼站。偶尔停下来,那些站牌的铁柱,就成了我乐园里的爬竿, 我成了猴子,仍不敢问为什么不坐公车。

路上渐渐的没有了石子,我们走上了马路,进入了一栋大大的建筑,里面隔着一间间的房间。妈妈露出了少见的严肃表情,她说:「就在庭园里玩吧!」我知道那是叫我不要再跟的意思。可是,庭园里没有玩具,我攀着走廊边低矮的栏杆荡秋千,看着一些穿着白色长衣服的人们来来往往,迷惑的等着,等着母亲。

母亲再出现时,仿佛卸下了什么盔甲,神情变得轻松多了。她手上紧握着手帕,我知道手帕里卷着一些折得紧紧的纸钞。回家时,我们搭车,买东西,才开始觉得这次的「进城」好玩。到了晚餐,桌上就有了难得一见的排骨汤,或是猪肝、猪血的食物;更难得的是,看到父亲露出了笑容,还会帮着母亲挟些菜,说着多补补的话!

我一直不知道母亲一次次带我进城,到底为了什么?过了许久许久以后,会骑单车了,我才隐约觉得小时去郊 游的地方,不是乐园,是医院。而去医院的目的,是当血牛,去卖血。妈妈拿了卖血的钱,贴补家用,及让全家喝一锅排骨汤; 当然,这是更久以后才知道的事,只是全家人都假装没发生过这种事似的,从未说过一句话, 唯一留下的证据就是父亲说的「多补补」三个字。

只是父亲,他的和颜悦色、他的多补补,在第二天就消失了,恢复了他一径冷漠与严肃的样貌。事后,我常以母亲的角色回想,为什么一个少妇要带一个孩子去医院呢?她不想当血牛。她不想与那些卖血为生的人一样。她要借着孩子证明她是良家妇女。或是, 她要借着孩子证明她的牺牲!

想到在这个世上,常常有人痛哭流涕,表达自己的愤怒、 悲怨与哀伤;那样的大哭,让人昏厥、让人麻木,却是一个宣泄的出口。可是,母亲去医院的事,却让我知道还有一种叫隐痛的情伤,外表完好,心里深处却像有根拔不出的刺。只在啜饮着浓稠排骨汤时,偶尔才会想到口中的浓汤曾是母亲一滴滴的鲜血换来的,就感到那根长刺隐隐刺痛着什么。但多半,会选择遗忘,就像全家假装都没发生过一样。另外,就有一股暗暗的恨意,流向了父亲;觉得父亲,一个一家之主,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让母亲如一条牛,一条卖血的牛。

到了初中,已能清楚记得被处罚的原因了,背不出英语课本上的课文。暴怒的父亲,撕毁了课本,把我的双手用绳反剪,捆绑, 再悬吊在屋梁下,抽打;我随着一鞭鞭的抽动声,一声声如配乐般的高声哀嚎着,请求着父亲放我下来。

我从未坦白过,那种哀嚎是假的。只有亲身经验过的人,才知道身体只能接受一个最大的痛楚,就像只有一个第一,其余的就仿佛不重要了。这样子的经验,也有难得的好处;让我知道表面上的现象,往往不是事实。以后,看到电影中有类似的情节,主角若还能无事般的踢打反抗,就知道是在演戏。在真实的人生里,只有如分尸般的哀号;唯一的遗憾是, 尽管经过了这样的处罚,我的英文程度,并没有进步多少。

父亲的脾气像阴晴不定的天气,难以捉摸的笼罩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里,少有阳光、鲜有欢乐。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变成了生活里规律的脉动,孩子哭喊的声音,让父亲赢得了家教严格的美名,却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一个根深的扭曲观念,总认为:流泪的日子,是正常;严肃又紧张的生活,才是正当。

我从未问过哥哥的心理创伤?却问过一个至今仍是玄奇,不可解的悬案。那时,已到了读高中的年岁了,每日傍晚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经过一个交通频繁的十字路口,只要看到号志转为红灯,那就代表着父亲今晚的情绪不佳;而绿灯,就可以轻松一晚了。这样子的发现,开始觉得有趣,慢慢的,却为它的精准而惊惧了,更糟糕的是遇到红灯的次数永远都多。

我把这个能预知的红绿灯,告诉了哥哥。结果,他的回答更让我心惊,他说,他早知道那处的红绿灯,能预测着这个家庭的气氛了!命运也恍似条既定的人生道路,注定着让我们诞生及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我不知道木讷的哥哥,如何面对着他尔后的人生道路;而我也仅是悄悄的绕了路,像个鸵鸟,再也不走这条恍似有着神秘力量的红绿灯了,问题是:尔后的人生真是条坦途吗?

高中毕业之后,终于离开那个是枷也是家的地方;身体自由了,精神解脱了。美好的日子并未降临。创伤的心灵,常如幽灵一样的逸出,就像传说中被吸血鬼咬伤后的人,也变成了吸血鬼一般;不断在破坏着事业、人际与个人家庭中的关系与基础,让自己的人生路上颠簸崎岖,而不自知。

长大后,兄弟见面,一句「你怎么这么像老爸!」别人听不懂,甚或以为是赞美的话;只有我们知道这是比骂人更严厉、更让人心痛的指责。有时,自己也会暗暗的恨着自己,为什么离开了父亲,他的阴影仍在,让自己像附身的乩童,懵懵懂懂的作法后,留下一堆堆无名的怅恨。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母亲走了,未及留下一句遗言的走完了她操劳的一生,整个家庭就突然像扯断了的项圈,各人如珠子四处的滚落,子女们不再因为母亲的缘故而回家了。

受伤最大的是年迈的父亲,他失去的不仅是妻子,更失去了他虚拟建构的的王国与顺服的子民。子女们不再听他的命令回家,彼此偶而在外相聚时,最大的共识与话题,竟是父亲;大家把父亲当作了一个丑角,拿着他往日的言行开着玩笑,像吸食着大麻,在其中得到了迷幻式的的乐趣与兴奋。

父亲的豪宅仍在,里面装满了孤寂。他不时的打电话来,哽咽的说:「睡不着,也吃不下。」 他不止一次的为自己辩护着:「我二十岁就成家了,那懂得当一个父亲!」可惜的是,子女像是还完了债,再也不愿意见他了。

「一个老人了,还有多少日子可活!」父母早已亡故的妻子,常常劝我:「你不原谅他,就无法突破自己。」她不断的说:「不是仅为你的父亲,更是为你自己。」有时也会严厉的近似指责:「人,不应该只做自己喜欢与容易的事,更应该做自己应该的事。

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与陪伴下回去。第一次,见他已近全秃的头颅下的脸庞,竟腼腆的像个知错的孩子,心中竟泛起了一种像是胜利的喜悦。再次回去,见他颤颤巍巍的亲自下厨,抖动着身体站在瓦斯炉前,烧着他自认为拿手的料理,心中竟涌起了一些酸楚。

真的,一个老人,还有多少日子!真的,一个知错的老人,还不能接受吗!最重要的,他终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于是, 回家,渐渐的变成了惯例,也变成了修行。一个月一次,变为双周一次,再改为每周一次。听听父亲的闲话,认真的听他一遍遍的述说着属于他战乱与颠簸苦痛的一生,就看到一身是病的老父,仿佛有了回春的力量与求生的意志;那是一种从未体会到的感觉,不是快乐、不是满足、也不是愉悦,却也好像都是。

对那个曾说你们光着屁股来,也要光着屁股走的父亲,真的没有恨了。人,本就是赤裸裸的来,再赤裸裸的走,就像一生都不多话的母亲,什么都没带走,好像什么也没留下。

奇怪的,却是她经常会来到我的梦中,好像对我说:你做对了。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活得老活得好

健康是全世界迈入老龄社会共同的关注,前阵子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接受早报记者潘星华访问时谈到自己的身体,他说:“我能这么健康,跟我有很好的基因有关。我也很幸运,没有受到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极端压力。除了杜致礼(前妻)生病的那几年,我稍微狼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很好。后来碰到翁帆,她把我照顾得很好。北京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为我提供种种做研究的方便,使我日子过得很舒泰。

杨振宁也提出了保持活力的关键,他认为,一个人要长寿跟心态很有关系,需要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我想,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不容易老。多看书,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与时并进,人就显得年轻。我比较多看评论,只要他们推荐什么好书,我会立刻去图书馆借阅,或者请秘书去买。”另外他虽懒于运动,但很喜欢走路。

当然最重要是期待长寿的动机,因为不忍辜负年轻的妻子,他努力维持自己的健康,并和友人“相期以茶”,希望不只活到“米寿”88岁,更要迈向“茶寿”108岁呢!

他所提起的保持身心健康因素和《中南海健康手册》的一些重点不谋而合,这份由中国心血管医师洪昭光教授主讲而整理出来的手稿于网络间流传,我们最近在团体里分享,大家也觉得获益匪浅,和您分享洪教授在最后總結健康的四句話:

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

“一个中心”:是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第一点叫糊涂一点,第二点叫潇洒一点

“三大作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八项注意”:四大基石,四个最好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希望大家都可以活得老,更要活得好!

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两个孩子恰恰好

最近一项收集了六千多份回复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5 %的中国人在全国家庭计划允许的情况下,希望生育两个孩子;一胎化的政策虽然减缓人口增长,但带来的后遗症越来越突显了,老龄化是其中一项。

本地人口老化的情况也渐趋严重,针对此项,政府的对策之一是大量吸收相对年轻的外来移民,但永久居民带来的好处一般民众多无法理解,时有不平之声发出,那么鼓励国人结婚、生子,而且生得越多越好,就成为一条当今的不归路了!

要不要生?生几个比较好?以下的研究报道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

「两个孩子恰恰好」,此言果真不虚!据英国《每日邮报》指出,最新研究显示,拥有两个小孩的父母最为健康。

英国与挪威的研究人员分析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之间,一百五十多万名挪威男女的资料发现,有两个小孩的父母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染上酒瘾及车祸死亡的机率最低。

而只有一个小孩或没有小孩的男女,因前述状况亡故的机率则相对大增。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男女相对较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动机。

至于拥有两个以上小孩的父母,则因养家活口的责任较重,会承受较大的财务和情绪压力,健康状况也比只有两个小孩的父母差。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社会科学与医学》期刊。

根据研究,没有小孩或只有一个小孩的人,健康状况通常最糟,男性发生肺脏与呼吸系统疾病机率较高,而女性则常发生意外或罹患心脏与循环系统病症。只有一个小孩的女性,死亡风险也较高。

有四个或更多小孩的人,女性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较高,男性则常见死于暴力或致命性意外。

伦敦公卫暨热带医学院研究人员葛伦蒂女士也指出,生育越多小孩的妇女,罹患乳癌的机率相对越低,这是因为怀孕和哺喂母乳带来的生理变化有助于抗乳癌。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地球暖化的危机

最近有民众俱乐部打算在月中举办泼水节活动,联系来自亚细安国家新移民和本地居民的感情,却被一些网民炮轰认为太浪费水。

从珍惜地球资源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大家环保的意识提升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全球接力熄灯活动我们也积极参与:著名地标如滨海艺术中心、鱼尾狮和摩天观景轮、滨海湾市区、珊顿道金融区的高楼大厦、圣淘沙海底世界、乌节路各大购物商场,以至国家发展部属下机构和多个公园,都陷入一个小时的漆黑,就连跨国公司麦当劳也关掉110个分店的招牌灯和70%的电灯照明以示支持。。

据知去年约有40%国人参与熄灯活动,使得用电量比平时减少了42兆瓦(MW),今年我们的口号是“每小时都是‘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 Every Hour),在400多个参与单位的努力下也节减了23兆瓦!明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分会(WWF)打算分发多种语言的宣传资料,把熄灯一小时活动延伸至邻里组屋和老人家呢!

熄灯号召希望通过“黑暗”唤起人类团结一致,对抗气候变化。的确,气候暖化造成的灾害,大自然已经透过各种反扑提醒人类不能忽视,而平凡百姓又可以怎样协助地球永续生存呢?

#自备环保餐具、停止使用吸管:最近中国食品与环保专家发现一次性餐盒合格率不到一半,劣质餐盒使用时释放的化学成分影响健康、蓄积毒性,并且诱发癌症,其他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也都可能隐藏着致病风险;更不用说造成的垃圾问题!

#绿化和植树造林:设立屋顶花园、小型花园有助降低温度

#多爬楼梯,少用电梯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骑脚踏车

#节省用电,关掉插座的备用电源

#多吃素少吃肉:全球至少51%温室气体源自畜牧业,研究显示生产1公斤的若会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

除了上述,你还有什么好点子呢?

这个月的家庭主妇团体提前在明天举行,欢迎为家庭把关的主妇们一起来探讨地球暖化的课题,为节能减碳出一份力,当然,还有其他的项目等你来参与!

书香:放你单飞
妙方:养生之道(一)
论坛:地球暖化的危机
巧手:百菇豆浆锅

时 间:4月6日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5-03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10年4月1日星期四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很长,可能得花一点时间来阅读,但相信您也会有所感慨!

犹太人的亲子教育和金钱观和华人的儒家思想迥然不同,我们认为父母养育儿女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事,可是犹太人却坚持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得到就必须付出!

而士、农、工、商阶级分明,营商自古以来是被文人嗤之以鼻的,我们称钱为铜臭,就怕讲钱沾了俗气、伤了感情!

不过,时代改变了,很多人都渴望富有,但怎样在鼓励孩子勇敢追逐金钱的同时,可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避免把金钱变成唯一的人生目标,唯利是图,这恐怕是父母在教育时得谨慎拿捏的!

~~~~~~~~~~~~~~~~~~~~~

犹太裔大陆籍华人的故事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

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

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 "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 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 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邻 居 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 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

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 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噱头就在于可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 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 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 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

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

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 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

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它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 工作。

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 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 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

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

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

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

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

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 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