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岁末结语

2008进入了倒数,这一年原本被认为蕴涵“易发”的好兆头,但爆发的却是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岁末的心情罩上了一层愁云惨雾!

动荡的一年即将过去,亚洲地区国家以不同的“汉字”为它下了代表性的结语。

首先登场的是日本,自1995年起,每年的12月12日被订为汉字日,能力检定协会根据过去一年日本国內和国际社会的重要时事,让民眾票选出一个汉字概括其共通性;这个“年度汉字”将在京都的清水寺揭晓,并由住持亲笔挥毫,过后在清水寺展放一年。

今年写下的是“变”字,代表了日本多变之年,包括估价暴跌、经济负成长、首相变成麻生太郎等。

接下来的台湾,在12月16日票选出“乱”字,映照过去一年的政局,这个字的确表露了民众的心声,而乐观者则认为:「亂」隱藏機會和希望。「亂只是過程,不是結果!」希望能夠亂中有序、撥亂反正。

至于地大物博的中国则似乎未能有统一的结果,不同的机构有其各自的统计。12月18日华商报与读者和网友们选出“众”字,因为:抗击雪灾、震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民奥运、全民航天,众人拾柴火焰高;2008年,是中国人空前团结的一年!

而华龙网12月28日的评选结果,多数人认为“惊”最能够代表对2008年的心理感受:“奥运让人惊叹”、“地震让世界震惊”、“中国的发展、崛起让世界惊奇”、“我们国家、民族与灾难的较量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等!

而如果狮城也要以一个字来代表过去的一年,您觉得什么字最贴切?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动荡,新加坡算是平静得多了,无论政局、种族和社会治安等都相对和谐、和平;经济不再猛飞,但仍属和缓;“和”字或为我国在2008年的特质,它是多年来努力的成果,是我们的强点,但也是个隐忧,因为太和顺、安逸就无法应变和吃苦耐劳,面对来年的挑战!

您以为呢?欢迎分享您的看法,也和您一起告别2008,明年见!

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

根不再被偷走!

电影《澳大利亚》(Australia)以爱情、冒险史诗大片做为号召,观看之后,发现澳大利亚的原始旷野奇景、上千头牛横穿澳州和大陆日军轰炸达尔文港等场面更引人瞩目,而最震撼人心的是土著儿童的遭遇!

如果对于澳洲“被偷走的一代”背景不了解,将无法体会影片的旨意。以下对于这段历史和当今土著的处境做一整理,希望有助大家的观赏(参考自:百度百科等网站资料):

~~~~~~~~~~~~~~~~~~~~~~~~

20世纪初澳政府推行土著同化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儿童(土著和白人的混种),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接受白人文化教育,肤色较浅的孩子则被送到白人家中收养。

一些人权和机会均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曾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访问了500多位属于“被偷走的一代”的土著受害者。他们指出,土著儿童在收养营里生活在非人的条件下,且经常受到性骚扰。这项政策直到1970年才被废除,在长达60年期间,全澳大利亚有近10万名土著儿童被政府从家人身边强行带走,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

对这些土著人而言,2008年的2月13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天澳大利亚总理对土著民族与文化所遭受的“侮辱和贬低”做出了正式道歉。他代表政府说:为“被偷走的一代”及其后代、家属所蒙受的悲痛和伤害,我们要说“对不起”;为被拆散家庭和社区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所受的痛苦,我们要说“对不起”;为由此引起一个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尊严受到贬低,我们要说“对不起”。

正式道歉无疑有助于土著人与非土著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和发展。但要真正改善原著民的生活水平,澳大利亚仍需要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目前,在澳大利亚2100万人口中,土著居民仅有约45万,且大多生活在偏远贫瘠地区,是澳大利亚最贫困的群体。在澳大利亚人口中,土著居民成为文盲、失业和坐牢的可能性最高,自杀率也高居各族群之首。土著人与非土著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差距高达17年。

而全球其他的国家也面临了同样的危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5亿土著人,他们分布在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五千多种语言,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在一些国家,土著人还被称为“原住民”或“第一居民”。长期以来,土著人视大地为母亲,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把自己看成是地球的守护神。

但如今,一些早已被驱逐出自己家园、被剥夺了自己语言和文化传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土著人口最集中的非洲和美洲地区的,大多处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物质和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地区。即使在发达国家,土著人支付不起教育费、医疗费的情况也不少见。

多年来,土著人一直在为争取留在祖先的土地上、拥有自然资源和传统生活方式而进行斗争。联合国20多年前就已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改善土著人的状况。2007年9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决议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土著人的各项权利,但是土著人的未来,在面临保存文化和结合现代文明上,依然是一项考验!


~~~~~~~~~~~~~~~~~~~~~~~~

在《澳大利亚》影片中混血土著儿童和母亲为了逃避警察而躲进水塔,结果护儿心爱切的妈妈不幸溺死,而女主角则负起母亲般的责任。过后她为了是否让他和“巫师”祖父进入森林十分矛盾,她当然希望孩子接受文明、安全的教养,但原住民在高山峻岭的磨练和巫术学习等,却是土著文化必修的“成人礼”,她最后还是放下了不舍,让他追寻祖宗的传承!

因“海角七号”而走红、而有了足够资金的台湾导演魏德圣,接下来要投入的电影「赛德克‧巴萊」就是以原住民对抗日本人为主轴,探讨兩方文化信仰的坚持与冲突:塞德克民族的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子必須有好的織布技術才能「紋面」,唯有紋面才能結婚且擁有後代,成為一個「賽德克‧巴萊」(原住民語言中指真正的人);然而這些原生信仰與尋求祖靈庇祐,在當時的統治者日本人眼中卻是惡習,且用高壓武力逼迫塞德克民族停止,才讓他們群起反抗。

与土著历史相关的电影、文学著作将有益于人们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文化,毕竟他们也是地球村的一员,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栖息之根和固有文化;并且经由互相的理解和接纳,走向彼此可以融合的世界!期待更多精彩的作品出现!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报偿器官捐献者的代价

当回顾2008年时,买肾事件是引起讨论的话题之一,卫生部为使器官移植更合乎实际的需要,目前《人体器官移植法令》正进行修订,包括按照国际道德规范,给予活体捐献者合理的报偿(compensation)。

上述的报偿是指因为捐献器官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失,如收入损失和未来因为捐献器官而造成的开销。

在本月初第一个对话会上卫生部长许文远劝请需要器官移植的贫困者无需担心:因为人体器官移植法令即使修改,并不表示所有受益人都必须为捐献者提供金钱补还,他相信多数器官仍会是来自无私的捐赠。

但在此前景不明的状况下,结果却发现今年活体肾脏移植的个案比去年缩减了,据早报报道:

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6月到11月)进行活体肾脏移植手术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人数从去年同时期的20人,下降到今年的13人。今年1月至11月进行活体肾脏移植手术的人数是26,目前还是比去年和前年1月至12月的31人和29人少。

日前有两位政府医生投书指出给捐献者报偿,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1、出自善心而捐献器官的人士可能减少,因为他们会觉得“既然能够通过其他办法获得肾脏,我又为什么要冒险捐出我的肾脏呢?”。

2、对于捐献者最大的担忧顾虑,通常是捐肾日后可能生病的问题,万一,捐献者肾衰竭需要进行手术和几个月的洗肾,所获得数万元的报偿,其实很快就耗尽!

而且必须考虑的是这笔报偿,很可能在更早之前就花在其他用途上了!

当然,卫生部长也指出为了避免捐献者滥用报偿,当局或许把部分补还金直接存入捐献者的医药保健储蓄户头。

而考虑到一些肾脏衰竭者无法负担报偿,当局可能同NKF等非政府组织合作,设立基金为他们支付补还额,而政府也将协助他们的筹款工作。

相较于报偿的争议性,我们赞成医生的建议;给予捐献者补还(reimbursement),其数目是根据捐肾实际造成的损失,如往后肾衰竭的医药费账单上的数据,而给予赔偿和全力的帮助,让他们在医治的过程中无金钱之虞,也不用担心影响生计,拖垮了家人。

当然,我们也希望这笔补还金能包括每年定期健康检查的费用和所需支付的更高医药保险保费。

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共有524名病人等待肾脏移植、24人需要眼角膜移植、17人在等着换肝,心脏移植的等候名单上则有7人。但愿合理、合情、合法的器官移植法令能赶快出炉,造福焦急等待的病人和家属!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正向面对灾难

本月23日摩天观景轮发生故障,导致173名游客受困在悬挂高空、狭小密闭的透明观景舱内六个小时,有医生指出:受困在摩天观景轮的游客,一般不会有大碍,但是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解救、很多人在同个小空间里、空气流通有问题、饥饿和有可能需要空降等情况,或会造成压力,因而出现头晕、陷入恐慌、呼吸急促等症状,“特别是那些惧高、害怕处于狭小空间的人”。

过后,这些人甚至可能患上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接受早报采访的詹俊源医生说: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症状是失眠、恐慌、害怕、情绪不稳定等,而有关病症可能不是在事件发生后就出现,而是在过后几个星期才出现。

“患者会一直回想起那个事件,这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影响休息、睡眠、食欲和工作表现。他们也会担心同样的事件会再发生。”


医生建议,受困旅客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在一两个星期内找专业辅导员帮忙,辅导员有必要时会转介他们看心理医生。

六个小时对很多人来说是个煎熬,有些错过了离开新加坡的航班、回返临近国家的车程;也有婚礼策划人因为布置观景舱而受困,幸好新人注册没受影响;因为空调温度太低而感冒不适者也大有人在,大家惟有自叹倒霉!

但早报却采访到一位逆境智商超高的父亲,他和女儿同困观景轮内,患有糖尿病的他错过了吃药的时间,没水喝、没饭吃又要憋尿,但他却开心的说:“它停了这么久,我们从白天坐到晚上,我们已经赚了700多块。还可以坐飞机到台北咯!

这位先生说:虽然受困六小时,但不会感到心浮气躁,因为观景轮很稳固,不像缆车一样摇晃,他和女儿都不太担心。他们靠观看舱外海上的景色和飞过的飞机消磨时间,女儿到了晚上10时也靠着舱里的凳子睡着了。

本地艺人周初明患上脊椎性肌萎缩症的消息传开后,大家都很关心,但他却能坚强、坦然面对!

周初明不希望博取同情,他对支持者说:“我有宗教的力量,告诉他们我没事。”而一同拍戏的艺人也指出:周初明判若两人,以前的他爱开玩笑,会讲黄色笑话娱人,后期信教后人变得稳重,对于许多事都看开了,也不讲黄色笑话了,展示另一份前所未有的开心。

有些人对遗传性疾病会抱怨自己的父母,而他非但不怪罪,更担心的是母亲为此自责!他也接受了无法治愈、随着病程可能肢体的衰退,而藉此省视自己的人生,知所取舍!

的确,当挫折来临,不管你如何看待,都还是避免不了,与其呼天抢地,何不像他们两位,正向面对灾难,赚取生命的春天!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佳节礼物狂想曲

炎热的狮城一向来都是在汗流浃背,而不是白雪飘飘的情况下过圣诞节,难得昨夜一雨成秋,为佳节带来一丝凉意,总算有些儿应景。

报刊上都以“圣诞礼物”为主题,甚至来个狂想曲:你最想收到的神奇礼物是什么呢?设计总监希望有指间发声词典、餐馆老板期待神奇美食照相机、家在千里的设计师盼望有瞬间时空移动椅、爱车人想要有自动行驶汽车......;而吴庆康则说是“止痛神丹”,他在这个圣诞节,最想送一颗止痛神丹给所爱的每一个人,把种种头痛、心痛、悲痛、伤痛、肠胃痛、颈椎痛,还有腰酸背痛统统送走,过个真正的快乐圣诞。

在海角的台湾,一所大学的学生则頭头戴圣诞帽、手持笑脸牌,逢人就说「來,笑一个!」「你,今天微笑了吗?」他们是「微笑服务队」的成员,发起「溫馨、笑脸」活动,希望能够动员整个社会都笑出來,因为:

舉目所見,盡是痛苦的信息,貪腐、失業、自殺、犯罪等字眼,讓人快樂不起來。一波波的裁員、減薪潮,讓許多家庭陷入愁雲慘霧之中。而貧富懸殊的距離愈拉愈大,也讓人心理難以平衡。漫步在街頭的人們呈現的多半是一張張焦躁、苦悶、不快樂的臉孔。

如果大家都不快樂,整個社會就呈現苦悶的愁容,久而久之,這個社會就失去了笑容,一個看不到笑容的社會就如鬼域一般,陰沉鬱悶沒有朝氣;不丹人民雖然窮苦,但人民臉上多展現燦爛的笑容,就是因為樂天知命的個性使然。因而学生们所盼望的是一个神奇的“笑脸牌”吧,让看到的人打从心里发出会心的微笑,忘掉了生活的烦扰。

身为辅导员,最期待是一个“苦难收藏盒”,并不是把所有的人间疾苦化为乌有,而是让痛苦有栖息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在需要凝神工作或展露欢颜的时刻,轻松应对,让日子依然过得下去;又或者在自己软弱、心智尚未成熟,无法承受打击之际,先将苦难寄存;而当时机允许,又能从收藏盒里拿出来,慢慢梳理,或如猫儿般遍舔满身的伤痕,或像受挫的雄狮发出怒吼狂嚎......。

而您呢?在这圣诞佳节里,您期待什么神气的礼物呢?

谨此寄上诚挚的祝福,家人平安,诸事喜乐!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积极应对经济衰退

在这一波经济衰退中,从国际新闻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在大减价,企图以优惠政策引诱买家出手。但似乎并不凑效,看的比买的人多,大家都在等待谷底,会不会明天又跌了呢?

学者钟布在“美国美国经济衰退怪现象”一文中提及:经济学家们鼓动说,现在是买房、买车的最佳时机。美国人对此充耳不闻。经济萧条时,人们更加坚信“买涨不买跌”的硬道理。因为他们看不懂为什么到处都在降价。这也难怪,美国经济会遭遇如此大范围的降价,是自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来的第一次。

但是台湾名嘴陈文茜却对「哦!我们正经歷此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的谈话十分憎恨!她上月22日发表于苹果日报的文章“绝不是此生最糟”昨天在早报转载,内文指出绝大多数的华人都经历过更困苦、艰辛的年代,所以目前的萧条“绝非世界末日,也不会是「我们这一代经歷最糟的状况。」”,因而当昂首挺胸,积极应对,不可泄气,否则恶性循环的结果将更使得经济更紧缩!

她提出建议:鼓励富有者多犒赏自己,到市场消费刺激景气;有工作的人以日行一善的心态,帮助比自己更苦、更不快乐的人;如果不幸失业了,但仍有部分储蓄,别过度沮丧,这可能是投资自己最好的机会,回学校上一门对自己未来有用的功课。例如会计、管理、创业、行销、其他一技之长以及流利的英语,为日后的经济復甦做準备,累积更强的竞争力。

针对这次的经济危机,福理会也推出了求助指南,英文版已可在民众俱乐部、社理会、各族群的自助团体、家庭服务中心和辅导中心索取,或上网到福理会网站(http://www.ncss.org.sg/)下载。但中文版一直还没出炉,以下仅摘译部分内容,希望有助大家度过难关:

* 接受既成事实的损失
* 在重新策划和做决定的一刻保持冷静!这样才能谨慎从事,而不是惊慌失措
* 切记你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寻求相同经历的团体或过来人协助
* 向让你感觉安适的对象吐露心事,人们可能提供更多的资源与不同形式的支持
* 寻求有助你决定下一步的各种建议、讯息和咨询
* 做些令你振作和保持活力的事情,像让自己感觉快乐和美好的事
* 尽量发掘其他的可能性;这也许是尝试新事物的好时机!
* 困难的时刻终将度过
* 如果应对变故和压力有问题,寻求专业协助是关键而积极的一步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父亲之爱

在可见的文坛或艺术界中,对父爱的歌颂并不多见,尤其是华人社会,男性的爱更是含蓄,表现在行动上更多于语言,如果不是细心体会,恐怕一辈子都感受不到!

上星期早报专访知名指挥家水蓝,文中最叫人激赏是他对独子的爱:

~~~~~~~~~~~~~~~~~~~~~~~~~

里只有音乐的水蓝,因为当了爸爸,生活和人生观有很大改变。“音乐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是我的生命,但现在我要把生命分一半给儿子。” 以前到外演出个把月,他无牵无挂,但现在对儿子非常思念,要是呆在新加坡的时间长,他索性把儿子带在身边,然后再从杭州把父母接过来小住,一来可以让两老和孙子多相处,二来他上班时儿子有人照顾。

“我太太有时也过来,但她在哥本哈根有别的事情要忙,通常是我一个人带着他上飞机。我觉得孩子在这个阶段是最需要父母陪在身边的,因此不工作的时候,我都把时间留给儿子。他长到10岁左右可能就不爱亲近我了,所以趁现在,我要珍惜每一刻和他相处的宝贵时光。


关于儿子的未来,水蓝说:“我不会逼他,他若真有兴趣,到大一点再让他学琴不迟。成不成音乐家不要紧,我的责任是引导他鼓励他,希望他长大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那是做父亲最大的骄傲。

~~~~~~~~~~~~~~~~~~~~~~~~~

这个爸爸知道和孩子能够紧密结合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他珍惜短暂的光阴,尽可能陪伴儿子,但却不给予孩子压力,让他有最大的自由,选择做自己,不因为爸爸是音乐家而有包袱,真是难能可贵!

关于深沉的父亲之爱,记得曾经在一次读书会上观赏中国的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与会者无不深受感动!

由作家彭見明原着的短篇小说描述即将退休的乡邮员,在湖南深山里忠诚老实的送了一辈子信,日后要由独子接棒。面对儿子第一次出发,老邮员千叮万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带着长年伴随送信的忠狗,陪儿子走最后一趟邮路。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和蒼翠的田野间,这一对既熟悉又陌生,相对无言的父子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老邮员的步子是沉重的,他不服老,但在儿子背他过河后,老人流下了一滴眼淚,记忆中,他只背过儿子一次,而現在,儿子背着父亲那蒼老的身躯,內心也是五味杂陈。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了解数十年来,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而老乡邮员也体会20多年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

在影片中,所有的互动是很奇妙的,无论父子、夫妇、村民与邮员,或是人和狗,都是在陌生而疏离的表相下,有着含蓄、內敛而深沉的情感;唯其如此,比西方式的直接、奔放更能触动人心。

而这就是典型的男人之爱!

最近有人提及“聆听父亲”这本书,台湾作家张大春在里头细诉了家族里五代长辈们的故事,也表达对自己父亲的敬佩,他认为:我爸是比我更棒的爸爸,他會帶著孩子到處跑,小時候他每週帶我去動物園、指南宮、兒童樂園,但我因工作沒辦法帶兒子到處玩,雖然兒子生命的前三年半,已經每天跟著我,但我還是希望能一直陪在他身邊。

他说:面對小孩像面對上帝,你要服侍他,家庭也是,今天不清理,明天螞蟻就來懲罰你。

这句话在现今的社会里是值得警惕的,再忙都要拨出时间陪伴家人,而再相对无言,也要从中体会默默的关爱之情!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远离自残,珍爱自己

在接触的个案中,不乏伤害自己身体的人,最常见当然是割手腕,很多少女对自己伸手时密密麻麻的割痕根本不在意,甚至还有隐约的自豪,因为“我敢”,而相对之下,不敢动手割的人,似乎就显得“逊色”了!

这是时下青少年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和风气影响,好像自己手上有一些伤痕,就比别人“酷”,却没想到这些疤痕是消除不了的,而且会变成一种类似“上瘾”的行为,一旦开始便很难停止。
昨天早报刊登了“自残行为动机何在?”,指出原因大约有:
1、发泄情绪,减轻压力
2、自我惩罚,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与失望
3、控制他人,吸引关心
4、标榜独立,获得自我掌控
5、抵抗麻木,取回活着的感觉
6、抵抗自杀念头,提醒自己或他人,处理心理困扰
7、追求快感,建立同侪认同

曾经碰到中年未婚女性因为不满母亲重男轻女而割腕,在当下,她是由于伤痛无法排解而引刀一割,肉体的疼痛似乎稍微疏解了内心的痛楚,过后,她向老母显示自己的伤痕,希望得到母亲的关怀,而这便是一种不适当的操控了。很多父母见到儿女自残都痛彻心屝,都好生自责,不晓得究竟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协助孩子走出困境!以下所节录的一些方式,希望可以帮助想改变,远离自残的人。

~~~~~~~~~~~~~~~~~~~~~~~~

了解自殘行為,遠離自我傷害

文/慈惠醫院 蘇俊賢心理師

為何自殘?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調查(2006)在校生中,每5人中就有1人以刀切、火燒等方式故意傷害自己,以減壓,美國《兒科學雜誌》引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7%受訪者承認曾故意傷害自己,其中約70%人曾多次自殘,其中女性更易多次自殘,並且更容易患上飲食紊亂症或產生自殺傾向。

自殘者多數臨床診斷或未診斷的憂鬱或精神問題,自殘行為形成有其脈絡可循,筆者將自殘行為形成的過程繪製如下圖,自殘的過程是以極端的方法來處理強烈的感受與情緒,以完全表現出內心的痛苦,當然也可能是一種自我懲罰與自我控制的方式,而這種因應策略也是一種自我平衡的方式,而且會因為自殘之後減緩心中的痛苦、宣洩情緒、得到關心與控制感而不斷增強自殘行為,自殘行為雖然不會立即致死,但是我們依然擔心在情緒極度低落之下個案會一時失控而喪命,而個案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除了是永久的傷痕之外,將會因為重複的自殘將使支持系統瓦解,而使個案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並且陷入更嚴重的憂鬱當中。


何謂自殘?

顧名思義,自殘是對自己做有害的行動,必須包括某一類人身侵犯,以受傷為目的,且是單獨完成,自殘行動不是以殺害自己或是結束生命為意圖,且不偶然發的,常見的自殘行為包括割腕﹝用刀、筷子、石片、玻璃碎片割手臂、雙腳、頸部等﹞、吞食較不具毒性的藥物或牙刷、刀片;以煙蒂燙傷手臂或其他地方;故意撞傷身體;刻意的過量飲食拒食;以拳頭打自己;吞食異物等,所以一般坊間常見的刺青、穿耳洞,或是宗教中以法器刺傷身體的行為均不能稱之為自殘。

自殘者的自助方式

自殘者的困難在於曾經經歷過一個創傷事件,當記憶、思想或事件,那是極端強烈痛苦時,為了避免去直接面對、承受那種心理的痛,所以以自殘的方式把它轉移成可掌握的生理的痛!過程很痛又傷人,卻是可以暫時脫離心理的困境,讓個案可以覺得有控制感和暫時脫離心痛的感覺,但是,缺點卻是沒有真正處理問題癥結,心痛的感覺會捲土重來而造成不斷自殘。

~~~~~~~~~~~~~~~~~~~~~~~~

自殘的即時替代方案
(注:此文為Secret Shame 自殘關懷網頁版主 Deb Martinson 作,作者為「資深」自殘者,以自殘者現身說法的自殘研究報告‧)
我怎麼樣停止自殘? 這些技巧是不是跟自殘一樣的「壞」?

有不少典型的治標的即時緩兵之計,我贊同做任何不自殘而能產生強烈身體感覺的事,例如用冰塊冰,沖冷水或熱水,吃辣椒、胡椒、檸檬、生薑等刺激性食物,擦抹沙隆巴士、薄荷冰等‧把刺激跟你的情緒配合更有效‧

這些方法之所以有效,因為挑起自殘的強烈情緒是過度的,它來去像一陣強風,如果你能抵的過第一陣你就有本錢抵下一陣,(你變堅強了) 你熬過越多狂風暴雨你就越能屹立不搖!

但是問題來了,你那些辦法跟割、打自己還不是差不多?主要的不同是它們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你用冰塊冰痛的要命但是不會留下疤痕,第二天你不用跟人家去解釋什麼‧比較不會有罪惡感,只是覺得有點蠢,也許還有點得意你捱過一個危機而沒有自殘‧

這些分心的方法並不是要治療你自殘的根源,你累的舉步維艱的時候不能叫你去跑馬拉松‧這些技巧是要讓你捱過最難過的關頭而避免長遠的傷害‧它們是訓練工具,它們教你你能捱過一個危機而不用自殘‧你可以修正它們,創造更有效的對應方法‧到後來,自殘的衝動逐漸平息無力再掌控你的生命‧用這些過度的辦法證明你能克服痛苦而不用對自己身體做永久性的傷害‧每次你進步得分就是自殘它退步減分!

你決心要停止自殘的第一要務就是阻斷惡性循環,強制你自己去嘗試新的克服方法‧你必須強迫自己去做,它不會不請自來‧你不能光是空談克服方法,直到有一天方法都齊全了而你的生命已經改變了‧你必須行動!奮力掙扎去改變自己‧當你拿起刀片、打火機或想撞牆傷害自己的時候,要用意識改變自己去做其他的事‧

用什麼方法代替?
很多人試了以上我講的的代替自殘的方法,覺得有時候有時候有效,有時後無效‧有一個辦法可以增加分心與替代效果而降低自殘衝動,那就是用不同的替代動作去配合你當時的情緒‧

首先,停下來回頭看你的衝動‧你當時的感覺是什麼?你是在生氣?挫折?坐立不安?悲傷?渴望自殘?整個人都變了、虛幻、麻痺?精神不能集中?然後,用替代動作去配合這個情緒,以下是一些例子:

情緒:生氣,挫折,坐立不安 >> 試一些激烈的體力動作,對不是活的東西
我發覺當我割、扯、打這些東西的時候,同時對它怒吼效果會更好。我慢慢地開始,想我為什麼不快、生氣,往往後來弄到以咒罵、哭號收場,即使這樣也很有效

揮打(用)保特瓶、厚紙板、舊襯衫或舊襪子‧
找個大布偶代替你生氣的對象,割它扯它而不是對你自己‧
踩扁鋁罐以便回收,看你踩得多快‧
打拳擊沙袋‧用枕頭打牆壁,像枕頭戰那樣‧
撕舊報紙或電話簿‧
用紅筆在你自己的照片或畫像上做記號,割劃或撕裂它‧
弄一些塑膠或泥土娃娃來割或搗碎‧
折筷子、木桿子‧
放音樂跳舞‧
清清理你的房間或整間屋子‧
出去散步、慢跑或跑步‧
穿重鞋用力踏步走‧
打手球或網球‧

情緒:悲傷,低落,憂鬱,沮喪,不快 >> 作一些緩和、鎮靜的事
洗一個熱水香精泡泡澡,弄杯可可縮在棉被裡讀本好書,疼你自己一下‧做照顧、安撫自己的事‧點燃香味蠟燭,聽抒情音樂‧把好的護膚油擦在你想傷害的地方‧打電話給一個朋友盡情傾訴‧弄盤好吃的東西捲在床上看電視或看書‧到朋友那裡去‧

渴望有感覺,感到失去自我,解離,不真實 >> 做一些有強烈身體感覺的事
用冰塊擠壓(用冰塊用力壓在你想自殘的地方,會很痛,留下一塊像燙傷一樣的紅印‧)把一隻手指頭放入冰凍的食物裡一分鐘,例如冰淇淋‧嚐一點胡椒或咬生薑‧塗一點藥在鼻子下,例如綠油精,萬金油等‧用力拍打桌面‧用橡皮筋彈打手腕‧沖冷水澡‧往地上蹬腳‧集中意念在呼吸上‧感受你的胸部、腹部的起伏動作‧

無法專注 >>做一些有刺激性,須要專注、集中精神的事
打電玩、寫電腦程式、針織
吃一大口葡萄乾‧抓起一把葡萄乾,體會它在你手裡的感覺,仔細看它,看它不均勻的形狀,想像它從葡萄一步一步變過來的過程‧用手指轉動,看它的紋理,試著去描述它‧把它靠近你的嘴巴,注意你手在移動的感覺‧聞一下味道,它讓你想起什麼?聞起來怎麼樣?注意你開始流口水,體會那種感覺‧張開嘴把葡萄乾放進去,花一點時間去體會舌頭的感覺‧開始慢慢咀嚼,一面咬一面體會它結構跟味道的變化‧還有籽和梗嗎?裏面和外面有什麼不同?最後,吞下去‧

在房間理找個東西,仔細觀察,盡可能地把你能看到的細節寫下來,包括任何事,大小、重量,紋理、形狀、顏色、可能的用途、感覺等等‧
找個隨便的東西,例如迴紋針,寫下30種不同的用途‧
找一個主題,在網路上搜尋‧試一些電腦遊戲‧

想要看到血 >> 使用替代品
用紅色水性筆畫‧把紅色的番茄醬等用熱水熱一下,塗在你想割的地方‧
像擠牙膏一樣假裝在個割手同時擠出蕃茄醬‧
做冰塊時加幾滴蕃茄醬或紅墨水,用這種紅冰塊模擬割手見血‧

想看瘡疤或挖瘡疤 >> 用紋身貼紙弄一點人造瘡疤,也可以慢慢挖‧

另一招叫做「15分鐘遊戲」,告訴自己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先忍15分鐘,當15分鐘到了,試試看能不能再忍另外一個15分鐘‧我曾試過用這個方法熬過一整夜‧

試過全部以上的方法,還是沒有用?

有時你已經用心盡力去避免自殘了,但是還是無效‧你想盡了辦法,但是還是覺得你不做的話就要爆炸了,那就請你先照實詳盡回答以下8個問題,不用欺騙自己,如果你對第8題的答案是堅決非做不可的話,那就答應你自己去做吧‧但是要設定明確的上限,看好自己不要做過頭‧不要讓衝動控制你;如果你決定向它投降,就決定吧‧投降之前先設定好底線,答應你自己做什麼、做多少才夠,堅守底線‧做的時候盡量保持安全,並為自己所做負責‧

1. 為什麼我會感到我想要自殘?是什麼造成的?
2. 我曾經這樣過嗎?那時我怎麼做?那時感覺怎麼樣?
3. 我目前做了什麼去解除現在的痛苦?有沒有其他不自殘的方法?
4. 我此刻的感覺是什麼?
5. 當我在自殘的時候我的感覺怎麼樣?
6. 當我自殘過後我的感覺怎麼樣?
7. 我能避開這帶來壓力的事嗎?或下次能處理得更好?
8. 我非要自殘不可嗎?

自殘時務必保持衛生、安全‧ 你要自殘時請牢記在心:
不要跟任何人共用自殘用具;你會從刀片、針頭等傳染到疾病或毒癮(肝炎、AIDS等)‧‧
不要割得太深‧急救包隨手並知道如何緊急處置‧‧
做到能解除痛就好,限制自己,決定要做多少‧(割、燙、挫多少次,多深多重,做多久‧) 維持在這個限度裏,事後清潔包紮‧ 如果你能做到這樣,至少你對你的自殘已經有了一點控制力!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星星的孩子

昨天早报“陪你去上班”系列报导,访问了自闭症学校的老师,了解教育自闭症孩童的苦与乐。拜读之余,知道本地有这样热诚投入特殊教育,愿意献身成为“封闭世界与主流社会桥梁”的老师,很是感佩!

在以往,家长们对自闭症的认识不多,当孩子不与别人沟通时,会认为是怕生、害羞的表现,而当自闭症逐渐被提起后,父母亲在似懂非懂之际反而更担忧了,究竟自己的小孩只是比较不爱说话而已,还是患上了自闭症呢?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它会影响到他们与其他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建立关系,以及学习及处理信息的方式。以下是一个初步的测试,家长若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可替他们做以下测试。请回答“经常有、有时有或没有回应”,若你的孩子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行为(现在没有),也记录下来:

  1、没有眼神接触/很少眼神接触。
  2、不适当地大笑或傻笑。
  3、对于别人的脸部表情、情绪或肢体语言无法了解。
  4、无法调适声量迎合不同的社交场合(例如声量太大/太小)。
  5、不喜欢/抗拒改变日常生活规律。
  6、游戏方式缺乏创意,也缺乏“角色扮演”的能力。
  7、怪异行为/让旁人觉得古怪的行为(例如:无故在课堂上拍掌)。
  8、满不在乎的态度(例如不理睬来访的客人)。
  9、只在大人坚持和相助的情况下,才参与活动或做事。
  10、兴趣范围狭隘,对某样东西/事物着迷(例如:收集有关巴士的资料,包括路线和车牌号码,或详绘巴士图样等)。
  11、对同样的课题滔滔不绝(例如:地铁/占星学)。
  12、没有与他人分享他的兴趣/爱好。
  13、像鹦鹉般地模仿他人说话。
  14、呆板而重复地模仿电视、录像里的行为举动和讲话方式。
  15、自顾自的和别人说话,不管他人是否有兴趣听或者有回应。
  16、不能自然与适应地和其他孩子玩乐。
  17、可以很快和很好地做一些事情,但却不能胜任需要应用一些社会知识的工作。
  18、喜欢旋转东西和喜欢自身旋转或注视会旋转的东西(例如:风扇、陀螺和洗衣机)。
  19、喜欢独自玩很长时间的积木或画画。


若有半数或以上的回应是经常有/有时/曾经有,建议去看相关的专家,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而万一孩子确诊为自闭症,家长们不得不接纳事实后,又如何痛定思痛,帮助小孩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呢?

  • 尽量避免对他们大声说话
  • 用视觉图像来教导和指示,因为他们通过看来学习,比较有效果
  • 尽量给他们简单,明确和一致的指示
  • 生活尽量规律化,如有必要,预先告诉他们可能会有的转变,让他们做好准备
  • 多给孩子具体的例子去帮助他们了解新的概念
  • 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了解和回答问题,要给予更大的包容
  • 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表达自己,传达意思和交换意见
  • 尽量鼓励和协助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帮助他们改善社交和沟通技巧
  • 不要特别理会他们不正确的社交行为,可是当他们做出正确的社交行为时,我们应该加以赞赏和鼓励
  • 与其他家长、和老师保持联系,互相提供有用的资料
  • 为防止自闭症孩子走失时,因其不会表达导致路人、警察无法及时找到家长,家长应为孩子制作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联系卡,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
  •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量让孩子远离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如火、电、河流、池塘等,以免因照顾不周发生意外

自闭症的孩子虽然在社交、沟通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缺陷,但有些却别具特长,最常见是超强的记忆力。而英国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菲茨杰拉德就表示: 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的特征。他以牛顿、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H.G.韦尔斯和维根斯坦等伟人为例,他们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内的自闭症特征。根据死后诊断结果,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康德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

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及早发现和适当治疗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庆喜的是在本地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正不断加强中,除现有资源外,新加坡自闭症学校(Singapore Autism School)占地1公顷、容纳多达400名学生的新校园、圣安德烈自闭症学校(St Andrew Autism School)4层楼高的新学校都会在明年竣工;另外教育部也积极培训特殊教育师资。

昨天爆米花版报道了走出忧郁症的好莱坞喜剧天王金凯利,其实也是自闭症儿童的关注者,积极参加有关的游行活动。这乃因他同居女友的6岁儿子伊万就是一名自闭症儿,并曾把自己照料儿子的经历编写成书:《胜过语言:一位母亲对付儿童自闭症的旅途》。其女友指出,金凯利能和儿童“说悄悄话”,“他帮助伊万克服了许多困难,实现了我无法做到的任务。他说的一些话能被伊万听懂。”而金凯利则表示:“是伊万教我如何去爱!”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经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好像活在不属于自己的星球上,茫然面对无法完整拼凑和理解的社会,让我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

(部分资料参考自:牵手,为什么他们都不和我玩)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你是正常,还是疯了?(4)

这是读者文摘最新近一篇关于心理问题的报道,刊载于2008年11月号,与您共享,希望帮助您更理解自己和周遭亲友的非一般行为:

~~~~~~~~~~~~~~~~~~~~~~~~

我這樣正常嗎?

本刊去年十月刊登了〈是怪癖,還是怪病?〉一文後,我們收到上千封讀者的來信,再度證明我們身邊怪人多。不過,你不必擔心:怪癖乃人性也。當然,不是所有怪癖都很可愛。某種行為到底是無傷大雅,還是有害,常常很難判斷。

撰文/William Speed Weed

問:我無法停止購物。我有各種顏色的髮膠和眼影,有成堆從未讀過的書。我總是不停地去到同一家商店,購買我已有的東西,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的朋友們都說,我的家看上去就像間商店。我是怎麽了?

答:你說「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得問問你,僅僅是為了預防什麽樣的萬一?在什麽樣的地震和海嘯中,髮膠和眼影能派上用場?

麻薩諸塞州心理學家賈尼斯.萊文博士說:「許多人受到『購物療法』的困擾,許多人購物成癮。當你情緒低落或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會想給自己買一件禮物,改善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是很尋常的做法。」關鍵在於是你控制購物慾,還是購物慾控制你。

就你的情況來看,答案似乎是後者。你喜歡囤積物品,有強迫症(OCD)的徵狀。

有執業資格的治療專家可以幫助你控制這種強迫症,甚至讓你重新找回購物樂趣,購買你真正需要並喜歡的東西。

問:無論什麽樣的事,都不可能長時間讓我煩心。在聽到或看到十分恐怖的事時,我會無動於衷,但事後卻讓我受不了,我會哭個不停。這僅僅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嗎?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答:心理學家科爾曼說:「各人處理壓力的方式不盡相同。」有些人不斷地釋放感情;還有一些人則像你一樣,會積壓情緒,直至它爆發為止。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吉恩.柏瑞森博士說,對戰鬥機飛行員、職業運動員,以及那些必須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的人來說,控制情緒的能力極其重要。

不過,這樣的素質雖然對從事極限工作大有好處,卻可能不利於日常生活。你或許會發現,把情緒積攢起來的這種方式會損害你的人際關係。

柏瑞森博士建議,要學會把強烈的情緒分成幾小段來處理,這是一項很有益的技巧。可求助於治療專家。

問:三年來,我從來沒跟人進行第二次約會。假如男人在第一次約會後的二十四小時內沒有打電話給我,我就會很生氣,再也不想跟他講話。如果他打電話給我,談話卻又總是不投機。 我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毫無耐心的完美主義者,但我認為我應該獲得完美,完美是值得等待的,不是嗎?

答:不對,不對。我們都不是完人,所以你將永遠等待。你真正的想法很可能是這樣的:你害怕親密,因為你覺得自己配不上,於是你定了一個苛刻的規矩,故意跟自己過不去。這是個很簡單的逃避手段。你不想要第二次約會,為什麽呢?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瑪麗安.拉弗朗斯博士懷疑,「此中有一個關係到自尊的大問題。你實際上擔心自己是個壞人。」你怕別人真的接近你之後,會發現這一點。當然,你並不真的是個壞人。

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瑟夫.希梅爾斯巴什博士說,世上有很多好男人,只是沒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所以,希梅爾斯巴什博士建議,「那就對男人寬容一點吧。」

問:我很難集中注意力。我接電話時,如果房間裏還有人跟我講話,我會兩邊都聽不進去。開車回家時,我有時會走神,無法回想起大段的路程。我經常走神,這正常嗎?

答:這很難說。如果你從小就有這個問題,那麽你可能患有多動症;如果你最近才注意到自己有這個問題,那麽你現在可能有點焦慮,也可能有憂鬱症。


哈佛大學柏瑞森博士說,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通過談話療法或用藥物治療。偶爾走神是很正常的;再專心的人也會有分神的時候。不過,柏瑞森博士建議,這種情況應該去看醫生,以確定是否有比以上三種情況更為嚴重的問題。

問:我非要把東西用壞才買新的。我花了七年時間才用完十四瓶指甲油。我應該買一雙新涼鞋,但舊涼鞋還沒完全穿壞,於是我就等着。我的朋友都說這很不正常。

答:你這雙舊涼鞋是否傷腳?你如此節儉,其中是否有覺得自己不配穿新鞋子這樣的自虐因素?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麽你就有心理問題,需要治療。

但假如你只是根據東西的用處來評估它們的價值,那麽你這樣做或許說明了一個意味深長的事實:你是完全正常的,而我們其餘的人則是瘋狂的物質崇拜者,是不正常的。在《超越瘋狂競爭》(Beyond the Rat Race)這本討論如何儉樸生活的書裏,作者亞瑟.吉什是這樣說的:「我們購買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想以此打動我們並不喜歡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購買東西之後就浪費掉,浪費之後再購買;這樣的行為即使不算是精神錯亂,但是我們這樣製造垃圾,實在是令人震驚。南多.佩魯西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在紐約行醫,他說:「你如此節儉已把禁慾主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不過,他又說:「誰知道呢,或許你正在拯救地球!」

求醫指南

四分之一的人有憂鬱、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百分之六的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如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吉恩.柏瑞森博士認為,美國的精神疾病治療嚴重欠缺。「假如我的膝蓋疼,我會去看醫生,但如果是思想、感覺或行為上出了問題,許多人卻不會給予同樣的關注。人們應該明白,大腦是身體的一個器官,出了問題,就應該積極尋求治療。

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常是阻礙治療的原因。朋友、牧師或家庭成員或許是你最先可以求助的對象。你也可以與你的家庭醫生談談,他會給你介紹一位治療專家,或是可向推廣心理健康的機構求助。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管理自己的情绪

日前台湾著名的佛学学者郑振煌教授应本地企业界邀请,发表“如何培养快乐的情绪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讲座,9号早报刊载了内容提要,其中有些话语很有警惕性。

譬如他指出:如果一个人能拥有全天下,而不能拥有自己的心,是真痛之痛!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以现象来判断问题,不要把问题情绪化,必须要使心静下来,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郑教授提供了三个管理情绪的方法:

1、生活有规律:要有固定的运动,起居定时,不熬夜,不说谎,不喝酒。这样身体就会健康,心境平静。

2、培养“缘起性空”的智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因缘。在工作上,看到有员工表现不好时,不要当下爆发脾气,应该找出导致员工表现的因缘,以平静的、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不应非因治因,以情绪化来对现象作出判断。

3、放下成见:对任何事件,不要用自己的封闭心去思考。过去从经验和学习中得到的,可以当成解决问题的参考,但其效果是有局限的。只有放下成见,放下过去的经验,重新来过,才能见到真正的真理。

在经济风暴期间,大家的压力都相对增加,更需要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免引发更多的问题。郑教授还另有一篇“情绪的四放”值得参考,谨分享于下:

~~~~~~~~~~~~~~~~~~~~~~~~

情緒的四放----文/鄭振煌

每一個人難免都有情緒。正面的情緒是積極、樂觀;負面的情緒是沮喪、悲觀、消極、挫折感。


情緒管理有四種方法,一、放鬆,二、放下,三、放開,四、放空,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 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佛那裡聽到不少法門。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

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 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於是告訴阿難尊者:「你教我數息,卻讓我很緊張,心更亂。」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

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 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

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

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

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也無法接觸新事物。

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最後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悶。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佛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學問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裡的老和尚請教問題,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絕談他對佛教的看法。他說:「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的。」

老和尚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拿著茶壺,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裝滿了,他還是不斷地倒水,水不斷流到杯外。

教授看了,疑惑地問:「老和尚,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是一直倒水?」

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說你來向我請教問題,你卻一直在講話,你的心是滿的,怎麼能容得下我給你的新東西?」

所以,要學東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這樣才能學到新的東西。若不能放空,就還有「相」在。

放鬆、放下、放開、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緒,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節錄自《慧炬雜誌》 鄭老師演講集錄)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网络成瘾

近期的亚洲周刊报导《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出炉,结果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因此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上网成瘾列为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的国家,但由于它的标准过于严苛,引起了网民们的激烈抗议。

这项以中国心理学家研究基础而制定的网瘾新标准是在11月初通过了专家论证,可能很快在全国推广。它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是: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也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每天连续使用网络达到或超过六小时,连续超过三个月的状况就是患了“网瘾”,并把网瘾归为与强迫性赌博或酗酒类似的病态行为。而网民则反击,认为这样一来“放眼望去,举国都是精神病”!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导:

估计中国大约10%的年轻网民受到网瘾困扰,其中约70%是男性。中国首个网瘾治疗中心的陶然医生说,网瘾只是更深层心理障碍表现的一种症状,几乎所有网瘾儿童都存在行为问题,而网瘾加剧了他们的问题;当上网成瘾者不上网时,有可能转入犯罪或吸毒以克服孤立感,一些人选择了自杀。

陶然医生的网瘾治疗中心收治过患有抑郁、害怕和不愿跟人接触的网瘾患者,许多人存在睡眠障碍。他们不愿与家人或朋友交流,喜欢蜷缩在电脑屏幕前逛聊天室或打暴力游戏,患者普遍有家庭问题。陶医生的经验是互联网与毒品不一样,不会造成生理的依赖性,治愈的成功率为70%左右。

姑且不论其诊断的标准是否合理,但能够正视网瘾的问题至少是一个起步,在新加坡它也造成了许多家庭的困扰,从小学生到理工学院生都有深陷其中,而影响课业、社交、家人关系、个人健康等问题,而让家长们忧心如焚。

明天的妈妈小组,我们将探讨“协助青少年善用网络”,欢迎参加!

时间: 每月第三个星期二下午2点半~4点半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经济寒冬里的投资

这一波的经济风暴随着美国日前正式宣布进入衰退期,而且从去年12月底算起,人们的心上了又下,因为一般的不景气大约维持16~18个月,那么明年中就可能复苏了吗?但实际的市道状况似乎让人担忧!

在本地,最近我们看到种种不同的遭遇,譬如:善款进不来,很多非牟利机构不得已缩减补助金或无限期延迟拓展服务范围、中上级的消费场所为了吸引人潮,只好推出较低价位的产品,就像牛车水一间豪华装修的老字号中餐馆以仅仅8.8元的午间套餐做为卖点,实在不可思议!

在台湾,科技业纷纷被迫放无薪假期,但担心老板下一波要裁员,所以自动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希望能保住饭碗!因为养不起孩子,人工流产的数字增加,接受试管婴儿的案例也少了!

在美国,大公司的总裁只敢领一元薪金、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孩子的大学费用,连离婚的数目都减少了,早报引述的外电报道指出:婚姻顾问和律师说,以往,离婚率总会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上升。例如,1997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离婚率便上升了17%。这次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相信是因为美国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司法部官员告诉我们,来的人都说他们无法负担离婚后,得分开组织两个家庭的费用。他们几乎连原来的家庭都没法负担。”

怨偶们在无法负担离婚和分居的费用,而必须想办法同在一个屋檐下度过难关,这也许是桩好事。另外,也有报道显示在不景气中,妇女们节衣缩食,但男士们反而增加“自我成长”的开销,包括了特意正式打扮,因为穿着得体,表示对工作的重视和认真,也降低被裁退的可能性,另外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是根本之道。

而这点应该是萧条中的好消息,一向来多数男士对于家庭的付出是无怨无悔的,总是把孩子和家人的幸福摆在第一位,鲜少注意到自己的需要。日前早报就指出:女性享有受津贴的乳房和子宫颈检验,而且生育之后,健康情况也受到妇产科医生的监控。但是医疗体系不设有男性专科,而且男性通常不积极参与健康检查,再加上种种先天因素,导致男性更容易死于严重疾病。上个星期更有个尽责的慈父为供两个儿子读书,每天早晚班开德士10多小时,即使工作疲累也硬撑,结果因过劳一口气喘不过来就突然去世了...... 。

这起不幸的事件值得警惕,在经济的寒冬里,我们要冷静的反思,什么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与拥有的?妥善运用宝贵的金钱和时间,做最好的投资!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阅读障碍不是病

当你接受这个问题,它成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就不会把它视为困难了。”这是患了阅读障碍,遭受老师和同学的误解与嘲笑、走过许多学习困境的20岁青年,用他的历炼所换来的宝贵人生哲学,读来令人敬服!

日前早报报道:到阅读障碍协会学习中心进行辅助学习的学生有增加的趋势,人数从5年前的300多人,增加三倍至目前的近1200人。在主流学校上课、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而其实这应该是好现象,表示:家长和教师比以前更认识阅读障碍,家长也愿意向学校透露孩子的问题,因此,罹患阅读障碍的孩子容易被确认,并得到适当的支持和辅助。

对于阅读障碍您了解多少呢?您曾经怀疑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吗?您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吗?以下的资料摘自新加坡阅读障碍协会网站,希望有助于增进家长们认识和辨别孩子一些学习上的困扰:

~~~~~~~~~~~~~~~~~~~~~~~~~

关于阅读障碍—给家长的指南

什么是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一种先天性的学习障碍,受影响的人在阅读、拼写、写作等方面比一般人面对更多的困难。在新加坡,估计有 16,000 至 18,000 的中小学生受到这种学习障碍的影响。

阅读障碍所造成的问题对孩童的学生生涯有直接的影响。即使这些孩子一般拥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商,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却往往和他们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正因为家长和老师们都清楚以孩子的能力绝对可以考获更好的成绩,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往往把这归咎于他们没有专心上课或懒惰等。

阅读障碍究竟有什么征兆呢?

  • 平时显得聪明伶俐,但是测验及考试成绩不理想。
  • 记性差;即使重复学习好几遍,仍然无法吸收新的知识。
  • 分辨语音(例如押韵或发音接近的字)有困难。
  • 阅读,尤其是朗读时不流畅,常跳字或跳行,或不自觉地加减或换字。
  • 不能辨别某些字形相似的字,例如 “was” 和 “saw” 。
  • 时常混淆小写的 p 、 q 、 b 、 d 。
  • 时常拼错字,例如把 “birthday” 拼成 “brithday” 。
  • 时常搞乱句子结构。
  • 字迹潦草。
  • 写时错别字多,文章无条理。
  • 时常混淆左和右。
  • 时常混淆日、月、星期等的次序。
  • 时常混淆或无法执行一系列的口头指示。
  •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 丢三掉四,经常遗失随身物品。

不是每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都表现出以上的症状,即使同样是有着阅读障碍,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特别是学前、幼儿园或刚上小学的学童,也会面对类似的问题。可是这并不一定表示他们有学习障碍。举个例子,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常常把文字中字母的次序颠倒,很多四、五岁的孩子也常犯类似的错误,两者不同的是,一般孩子在年龄渐长时会自动把这种错误纠正过来,而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则将在小二甚至小三以后持续这种错误。

根据国际阅读障碍协会的定义,有阅读障碍者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学习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系,这在学习由拉丁字母组成的英文或马来文等语言时尤为明显,其中英文更是世界上最繁复、最不规律的语文之一,例如字母 /a/ 的发音就有超过两种以上,这对阅障学生而言,更是困难。

如何鉴定我的孩子有阅读障碍?
如果您的孩子表现出多项上述征兆,您可和他的老师商量,然后安排您的孩子接受专业的鉴定。除了到阅读障碍协会接受测试,您也可以通过校方联络教育部的心理学家,或到政府医院寻求专业咨询。

在阅读障碍协会,我们将根据测试的结果及您所观察到他在学习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以鉴定他是否有这种学习障碍。一般上,测试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 和父母面谈,以便对孩子的情况有深入地了解。
• 测试孩子的智商,包括会话、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记忆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 测试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包括测试他对语音的辨认及运用能力。
• 根据测试的结果及父母所观察到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就他是否有阅读障碍与父母进行讨论。

除了鉴定孩子是否有阅读障碍之外,测试也帮助家长及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他们的强项及弱项、是否面对其他的学习困难、适用的学习方法等。因为每一名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尽相同,测试将能以较统一、客观及科学的方法来鉴定,因此绝对是必要的。

阅读障碍协会提供的专业课程
我们的课程将以规律 (systematic) 、有系统 (structured) 、循序渐进 (cumulative) 、重复练习 (repetitive) 的方式,教导孩子应用各种感官 (multi-sensory) ,包括看、读、写、碰触、用身体或手指的移动等,来加强他们对所学习的东西的记忆。目前,我们的课程集中于教导基本的读及写,我们的专业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调整课程的内容,例如理解文、考试的应对技巧、读书方法等。

阅读障碍并不是一种疾病,并不能以药物或手术来治疗,也没有所谓的康复。它主要是因为脑部的运作及结构不同所造成的一种状况,而我们所提供的课程则是以适合他们的方式来教导他们。基本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进度也不一样,或者一、两年,或者三、四年,当孩子掌握了学习的窍门而能自学,并能应付学校一般教育的要求后,孩子便不再需要接受这种专业教导课程。

最后,给家长的话:
不要怪责自己或孩子,也不要因为孩子有阅读障碍而感到绝望。这是一条漫长的学习之路,有您的支持、关怀、体谅和鼓励,您的孩子将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有自信。

如何联络我们 …

新加坡阅读障碍协会
Dyslexia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2 Bukit Merah Central #05-00 Singapore 159835 Tel : 64445700 Tel : 64447900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七封情书的意涵

本月6日举行的金马奖颁奖典礼可说是华人电影界的盛事,能够得到金马奖的肯定就像专家学者获颁诺贝尔奖一样,是毕生的荣耀,也是对自己专业表现的认可。今年的大热门非“海角七号”莫属,可惜它并不受评审青睐,大奖旁落,而影片进军中国的可能性也因为政治因素受到阻挠。

不过在媒体新闻无远弗届的今天,7日早报两篇相关的论稿刊出后立即被当地中央社引述,标题为“海角七號被指鼓吹皇民化意識 星媒抱屈”:

~~~~~~~~~~~~~~~~~~~~~~~~

「聯合早報」編輯張從興,今天以「七封日文情書和武士刀」為題,替「海角七號」打抱不平。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可能沒想到,「海角七號」竟會在台灣海峽兩岸引發熱烈辯論,爭議焦點,竟是這部電影是否有「鼓吹皇民化意識」的「媚日」之嫌。

如果說「海角七號」有什麼日本元素,大概就是那七封遲了60年才寄出,卻貫穿全劇的日文情書。

~~~~~~~~~~~~~~~~~~~~~~~~

说起来这7封迟到了60年的情书是电影的主轴,所叙述的是日本二战败后,在台的日籍教师随日軍撤退时丢下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在归日的航程中,他经由文字倾诉自己内心的情爱与悔恨,不过信件并没有及时寄出,直到教师去世了才被他的女儿发现,代为邮寄。

它其实比较像一篇微型小说,短短的七封信就描绘了真挚的师生恋和无奈感,当信件内容经由一位在台发展的日本年轻人荫山征彦缓缓念出时,许多人都被他典雅、轻柔的音色触动了,随着他极具感染力的口白起伏激盪,继而忍不住落泪,或许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恋情和遗憾吧。

以下与您分享这这七封情书,让我们一起探讨它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鼓吹了皇民化意识?还是仅仅传达了一场在時代的宿命里,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恋?

~~~~~~~~~~~~~~~~~~~~~~~~

<第一封>
1945年12月25日。
友子,太陽已經完全沒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經完全看不見台灣島了
你還站在那裡等我嗎?
友子,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
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
我甚至已經忘記
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髮
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你固執不講理、愛玩愛流行
我卻如此受不住的迷戀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畢業了,我們卻戰敗了
我是戰敗國的子民
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
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揹負一個民族的罪
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我只是個窮教師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

<第二封>
第三天。該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
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
我們是這麼的不同
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
我懷念艷陽…我懷念熱風…
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
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
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
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
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第三封>
多希望這時有暴風
把我淹沒在這台灣與日本間的海域
這樣我就不必為了我的懦弱負責

友子,才幾天的航行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我不願離開甲板,也不願睡覺
我心裡已經做好盤算
一旦讓我著陸,我將一輩子不願再看見大海
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呢?
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來可能的幸福我總是會哭
只是我的淚水,總是在湧出前就被海風吹乾
湧不出淚水的哭泣,讓我更蒼老了
可惡的風
可惡的月光
可惡的海

十二月的海總是帶著憤怒
我承受著恥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靜地晃盪
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還是離鄉!

<第四封>
傍晚,已經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可恨的濃霧,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村傳說來挑戰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所發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射出來的光我們現在才看到
幾億光年的台灣島和日本島又是什麼樣子呢?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裡,我想看一下永恆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牠的氣味辛酸你也一定要嚐一口
你會明白…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係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
日後的我髮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髮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後一點餘熱完全凋零
友子…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第六封>
海上氣溫16度風速12節、水深97米
已經看見了幾隻海鳥預計明天入夜前我們即將登陸
友子…,我把我在台灣的相簿都留給你
就寄放在你母親那兒
但我偷了其中一張
是你在海邊玩水的那張
照片裡的海沒風也沒雨
照片裡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妳!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妳

<第七封>
友子,我已經平安著陸
七天的航行,我終於踩上我戰後殘破的土地
可是我卻開始思念海洋
這海洋為何總是站在希望和滅絕的兩個極端
這是我的最後一封信待會我就會把信寄出去
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這樣你才會原諒我一點點
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單地站著
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的錢才買來的白色針織帽
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我逃他追…我追他逃…一輩子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
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
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
我會假裝…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
然後…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幸福的旅程

时不时我们的邮箱里就会出现美好的文章或电子简报(ppt),它是亲人或朋友阅读之后认为值得分享而乐于转发的,在垃圾信件满天飞的时刻,这些就是当中的珍珠,偶尔读到好的文字或画面,总会心动不已!

下文就是其中之一,当我们一直在寻觅、等待幸福时,其实它早已在身旁了!今天的家庭主妇园地里,将一起共读此文,分享彼此对幸福的体会:

~~~~~~~~~~~~~~~~~~~~~~~~~

生活是什么?

我們讓自己相信,當我們結婚後,有了孩子以後,或者其它的什麼事情之後,我們會更加幸福。


可是後來,我們感到氣餒,因為孩子們太小了,如果他們長大了,一切就好了吧!

可是後來,我們還是感到氣餒,因為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他們的一切。毫無疑問,當他們度過了這段時間,我們會更加幸福吧!

我們告訴自己,當我們的伴侶能和我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當我們擁有一輛更好的車,當我們能去度假,當我們最後退休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事實上,沒有所謂的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光。如果有的話,那麼又是什麼時候呢?

生活中總是充滿挑戰,最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然後決心從此刻起就盡情享受生活中的快樂,而不去考慮其它。

從最長遠來看,生活似乎是即將要開始,真正的生活。但是,生活的道路上總是佈滿障礙,需要一步一步的經歷挫折,需要完成一些工作,需要付出時間,需要付出金錢,這樣生活才能開始。最後我開始明白,這些障礙就是生活。

這個想法説明我認識到,沒有一條道路是通向幸福的。這條路本身就是幸福!

於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在決定去幸福之前,不要等待下課,又等待上課,不要等著失去10塊錢,又等著掙回10塊錢,不要等著工作開始,等著去結婚,不要等待週五的晚上和周日的早上,不要等待一輛新車,不要等待還清住房按揭,不要等待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不要等待月初,月中和月末,不要等待電臺播放你的歌,不要等待死亡,不要等待再次重生。



幸福是旅行,而不是終點!沒有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光!活在現在,享受現在!
-未知的作者

~~~~~~~~~~~~~~~~~~~~~~~~~

另外经济不景气的时刻,回过头来本岛自由行,集思广益找寻便宜好去处,是论坛即将讨论的主题;还有辨别中药真伪的妙方,美味食谱等,欢迎主妇齐来参与。

时间: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服务长者的快乐

日前参加一间乐龄活动中心的年度义工大聚会,赫然发现平日大约30位、周末增加到60多位长者出席,而外游时一百多人,坐满四辆车的小规模乐龄中心,参与服务的义工竟有60人之多!

义工们男女老少济济一堂,而且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背景皆有,多数的人彼此之间并不熟识,这是因为大家服务的性质和时间不一样,能够碰头的机会较少;但由于关怀共同的对象,对他们有一致的热忱与认识,所以很快的打成一片。

上台发表服务感言时,这群自己出钱出力,坚持不渝的义工不约而同的指出,其实在付出的过程中,最大的得着是自己!

负责报告新闻的有好几位,看起来就是很有“墨水”的模样,他们说为了报告新闻,得翻阅好几份报章,务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然后还得深入浅出,用长者们听得懂的语言和词句表达出来,而且要生动活泼,夹杂一些幽默和“颜色”,这样老人家才会听得津津有味。15分钟的新闻报告常常要花上大半天来准备,收获最多当然就是充实了自己的见识,而最大的满足是长者们要求加长时间继续讲,别管接下来的活动!

当然后续的义工也要呛声一下,教导手工的漂亮女老师就说每次老人家都要求她跟中心反应新闻报告可以缩短,尤其手工制作到了结尾,大家的兴致最高,像小孩一样的长者巴不得赶快看到作品成型呢!而这也是反映了手工项目同样深受喜爱,老师没想到多数已经有老花眼的长者们会如此专心一意的参与,比她在其他地方的学生更认真,当一件件完美作品经由七八十岁老人家战巍巍的双手完成时,她深受感动,也十分满意。

帅气的排舞老师挑战的是自己的耐心,因为她的朋友对她要教长者跳排舞都笑掉大牙,认为缺乏耐性、个性急躁的她,绝对受不了老人家的“迟钝”,结果她非常自豪已经坚持了一年,别的地方一堂跳三、四首,这里一曲要重复三、四堂课才完成,但当看着老人家乐在其中,甚至拄着拐杖也要蹣跚起舞,她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甜点老师谦称为长者服务前,她只会两种点心,现在她会四、五十种、卡拉OK老师谈到了自己教学的严谨与教导老人唱歌的心得,简直欲罢不能......!

所有的义工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满满,有源自于自我的挑战和成长,更来自老人家的回馈,长者发自内心的感谢、关怀和欢喜,使得义工们乐此不疲,发愿继续未来的路!

施永远比受更有福!

后记:辅友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在裕华第六分区居民委员会的乐龄活动,义务为长者服务,带领老人家欢聚一堂,走出孤独,今天下午正好是活动的日子,欢迎参加!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你是正常,还是疯了?(3)

很高兴读者文摘这一系列的文章对您有帮助,继续和大家分享摘自2007年10月号的部分内容:

~~~~~~~~~~~~~~~~~~~~~~~~

是怪癖,還是怪病?

撰文/William Speed Weed

二○○六年我們刊登了〈你是正常,還是瘋了?〉這篇文章後,許多讀者繼續「自暴其短」,把怪癖寫下來寄給我們。從中,我們看到有些人無理恐懼,有些人過度歉疚,還有人過分自以為是……各位也同樣因為憂慮、沮喪、興奮、憤怒或愛戀,而感到不安嗎?

其實,人人都會如此,我們應該加以區分的是,哪些不尋常行為可以忍受?哪些應當矯治?怪癖和危機之間的界線非常單薄,於是我們將各位提出的問題,交給頂尖的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分析。親愛的讀者,想知道你是正常,還是瘋了,請看看以下專家的評估。


問:為什麼我讀書時,總會用手指捻弄頭髮?然而,我只有讀書時才這樣,這正常嗎?

答:還好你沒得到「拔毛症」,強制自己從頭上、眉毛和其他長毛的部位將毛髮一撮撮拔下。你的行為只算是一種癖好,不但沒什麼害處,還可能對你有一些幫助。你讀書時習慣捻弄頭髮,或許是一種肢體語言,暗示周遭的人:「我在讀書,別煩我!」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瑪麗安娜.拉芳斯認為:「類似捻弄頭髮這種自我觸摸的習慣,是在傳達微妙的訊息,叫其他人別靠近。假如看到某人不斷檢視自己的指甲,或者用腳趾輕敲地面,你便曉得他不想跟你講話。

問:我今年四十七歲,喜歡搓揉緞織品。小時候,我會邊吸吮手指,邊搓揉毛毯的緞面。如今,我到任何地方,都會在口袋裏放一條緞質手帕;只要搓揉它,我就感到平靜。我是不是精神有問題?

答:一點也不,心理學博士蘿莉.柏爾曼如是說。這位在加州一間私人診所執業的治療師說:「大部分人都需要安慰,事實上,這個世界充滿壓力,假如我們不找些方法來放鬆自己,我們真會瘋掉。許多成年人的方法不大健康,例如抽煙或暴飲暴食;光是私下搓揉緞織品,對人對己都沒害處。」

:為什麼我老是計算不停:上班要走二十三級樓梯,天花板上有九十六塊瓷磚,甚至看牙醫時,我也數壁紙上有多少朵花!我必定是瘋了。

答:聖路易市心理治療師桃莉絲.懷爾德.海爾默琳指出,喜愛數東西,可能只是一種癖好,甚至是有益的癖好。「當牙醫替你拔牙時,要引開你的注意力,還有什麼方法比數診療室裏的花朵更好?」不過,也有人認為過度的計算(「計算癖」,arithmomania)會干擾日常生活,令人失控。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尤金.貝瑞辛表示,這些可憐的人有可能為強迫症所苦。

癥結所在,是你能否控制你的計算行為,還是你反被控制。貝瑞辛建議:對一些強迫症患者,最有效的療法是服用抗憂鬱藥,並由受過訓練的精神科醫生治療。

問:不管是在購物中心裏走路,或是在公路上開車,我無法忍受旁邊的人跟我用同樣的速度前進,必須加速超越他們,或放慢速度讓他們超前。這很古怪嗎?

答:不,一點也不。聽聽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米高.吉特林的意見吧:「我不曉得這是否真的與精神病理學有關,但我自己也有相同的經驗。」

耶魯大學的拉芳斯指出:「與人肩並肩,是親密的表現;但假若對方是陌生人,這種親近反而令人緊張。」

問:為什麼我總是事事擔心,特別是半夜躺在床上的時候?搭飛機時,我會設想假如機翼脫落,該如何逃生。另外,我也準備好一旦被解雇,會講些什麼。理智上,我知道機翼脫落的可能性很低,我也剛剛獲得加薪;但我總是想最壞的情況出現,並做好準備,為什麼?

答:紐約上州醫科大學心理學家約瑟.韓默斯巴克表示:「事實上,人不可能完全無憂無慮。壓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受治療,部分工作就是幫助你處理壓力。」

精神病學教授吉特林認為你的情況與疑病症患者相似:「有些人只要咳嗽,便以為得了肺癌。那些焦慮的人,腦子裏可能有些我們尚不了解的環節,任何事讓他們碰上,都會解讀為災難。」假若你的憂慮只偶爾出現,那就看你能不能憑理智找出脫身之道。但如果情況已失控,那就該考慮和信得過的朋友或治療師談一談。要是焦慮已變成恐慌,那就得去看醫生,接受治療。

問:我討厭選擇,例如只是從抽屜裏拿出一支湯匙,就算每一支都一模一樣,我也很難下決定。然後,當我終於挑了一支湯匙,我會為其他湯匙感到難過,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它們:「抱歉了,下次再選你們吧!」這是不是有病?

答:唔……我們的專家這次可是意見不一。心理學博士柏爾曼見到一個受創的心靈,以及「經由創傷、排斥或冷落而產生的極度敏感特質」;精神科醫生魏姆斯則認為你太過自以為是:「認為湯匙想在你的餐桌上曝光,這是自我陶醉作祟。」

舊金山心理學家約書亞.柯爾曼則懷疑你能否在比抽屜更重要的場合裏,維護自己的利益。他說:「生活上和職場上要成功,必須果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決定其緩急輕重。」

精神病學教授貝瑞辛則感到奇怪:「這是開玩笑嗎?你會向桌上的鉛筆或商店裏你不買的東西道歉嗎?這真是難以置信。四歲的小孩相信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會有感覺,這很正常;但成年人也這樣認為,就絕對不正常。」

專家們都對你的個案很感興趣,你或許可與其中一人談談,但不必對沒選上的感到歉疚。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孀妇下午茶会

生命或许会因一口气上不来,就轻易结束了,但留下来的人却不这么简单!

爱恨纠葛有时会随着时间逝去而模糊,但共同走过的岁月恒在记忆里,未亡人心中永远会有一个位子保留着,而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也会跟踵而至:从痛不欲生,到不适应,到过后的日子,可否寻找生命的第二春,在在都是挑战。

虽然丈夫已经逝世两年了,但冥诞将屆,心中的思念和哀伤免不了就又勾引上来,可惜周遭的亲友却无法理解,当她一开口,便立即劝告:“人都没了,别再想了!”,不肯听她细诉,甚至埋怨她原地踏步,辜负了家人的厚爱!

上周末一场电影分享会,主轴原本是乐龄人士的沟通技巧,但当影片“饮食男女”发展到最后,老鳏夫宣布自己将和年轻的妇人结婚时,现场便有年长妇女凄切的提问:“这应该是老男人才会如此吧!寡妇通常不能有这样的结果?!”她为丧夫的朋友抱不平,因为儿女反对,使得她不敢再婚!

本来预期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天人永隔,内心的悲痛当然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停息,孀居妇女可能处在不同的复原阶段,而不管妳是还在震惊中,无法接纳、愤怒老天爷不公平,夺走挚爱、逐渐接受伴侣不在的事实,但偶尔午夜梦回依然泪湿枕巾,或是已经走出阴影,迎向蓝天,欢迎参加明天下午的茶会!

在这里,一群和妳相同经历的人将彼此分享,共同扶持,妳无需担心别人无法了解和接纳。

悲伤是因为妳心中有爱! 善待悲伤, 就是善待生命!

让我们一起来喝喝茶,谈谈生命的起伏!

时间:12月4日星期四下午2:30~4:30
地点:雅乐妇友会,Wings, Bishan Place (Junction 8 office tower) #06-05
免费参加,但请事先报名,电话:6250 1012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与死亡对话

28岁的律师卢慧燕受邀到印度孟买参加法律座谈会并发表演说,没想到2天1夜短短的行程,却为灿烂美好的生命画下了句点。

除了谴责恐怖主义滥杀无辜,国人也和她的家人同声哀悼,甚至有人说“我没有工作,比你年长两倍,没有经济能力,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如果可以,我非常希望可以代替你。

但其实每一条生命都是可贵的,无从比较,多数的人更无法预知何时是自己告别人世的一刻,所以“生前安排”应该是每一个人,无分老少,共同的功课!

假使我们没有预备,挚爱的亲友就只能在悲痛之余,仓促揣测和准备,就像:卢慧燕本身没有宗教信仰,但丈夫是天主教徒,所以她的丧礼采用了天主教仪式。简单庄严的灵堂,左侧悬挂白色屏幕,播放生前的生活画面,有些是家人聚会;有些和朋友同欢,但更多的是她与丈夫甜蜜恩爱的画面;背景则是生前喜欢的爵士音乐。卢慧燕将穿着举行华人结婚晚宴时定做的红色旗袍,带着心爱的名牌包包、鞋子和耳环入殓。,妹妹说:“姐姐总是走在潮流尖端,家人都希望她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打扮得最美。”“我们希望这是给姐姐最好的送行。”

朋友在网上说:卢慧燕生前充满朝气,就好比生命中一场场舞会中的主角一样,经常把欢笑带给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在网上吁请到她灵堂的公众和朋友以黑色盛装出席卢慧燕的最后一个舞会。

是的,一切都是希望和猜测,这真是她的期待吗?如果死亡能够预知,卢慧燕会怎样来进行这场舞会?假使她有机会参与“死亡对话会”,情况会不一样吗?

连氏基金会为鼓励人们为死亡做好准备,推出了一系列“终前生命”的活动(the Life Before Death campaign)。包括流芳相册(Legacy Albums),留下罹患重病或濒临死亡亲友最珍贵的生活画面及拍摄《死亡对话会》纪录片,据悉到目前为止,超过80人已经响应号召,分享他们如何准备面对死亡的经历,当中有专业人士、学者、工人、退休者和家庭主妇等不同的背景。

《死亡对话会》还走入户外,到商业中心和组屋区实际采访民众的反应。负责主持的是本身也正和癌症搏斗的前DJ东方比利,他的几个问题包括:你怎么看待死亡?如果你只剩3个月会做些什么?你有什么遗憾吗?你会去立遗嘱吗?

结果大家的回应让他有些失望。当问及:你怎么看待死亡?而公众答:“我没有想过,应该还轮不到我”时,东方比利感慨的说“为什么大家这么有把握,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明天?万一有意外,可能会留下很多遗憾,提早做些准备也不是很难啊!”。

在哀悼律师不幸罹难的同时,让我们更珍惜身边的亲人,也尽早与死亡对话,思索临终的安排。

(关于the Life Before Death campaign,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到www.lifebeforedeath.sg网站)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防治爱之病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爱之病日,为提高人们对爱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爱之病日,希望号召各国际组织在这一天同时举办相关活动,以宣传和普及预防爱之病的知识。

每年的爱之病日都会设定共同努力的主要目标,今年的宣传口号为“遏制爱之、履行承诺”,而主题则与去年相同,仍为“领导”,期望能突出政府领导者在爱之病防治中的作用。

因而在世界爱之病日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到了安徽省阜阳市,深入患者集中的村庄探望,除了解实际状况,也承诺政府将逐年增加爱之病的防治资金,全力做好爱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根据联合国爱之病规划署发表的《2008年全球爱之病疫情报告》指出:全球爱之病防治在去年首次出现了进展,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下降了。其中新增感染者250万人,低于1998年的320万人;去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爱之病,也比2001年少20万人。全球目前仍有3320万名爱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50万名感染者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众多非洲国家。

不过,本地的情况却相反,被诊断出感染爱之病的病人人数逐年攀升:截至10月,卫生部已获知382起新病例,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只有423人被确诊,因此预计今年的新爱之病患者人数将创高峰。

不降反增主要的原因一是接受爱之病检验的意识提高了,随着匿名检验诊所的增加,更多人愿意在更早期就接受检验;但相对的,也显示本地高风险群越来越多!

爱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而通过性交感染病毒者占大多数:滥交和男性嫖妓是最普遍的感染途径。今年首半年,本地的新患者中有一半是异性恋者,32%是同性恋者,22%则是双性恋者。

这种状况不免令人和越来越多的非法“性工作者”联结,昨天的早报指出“流莺飞上巴士”怀疑有人在川行于牛车水与芽笼一带的2号和51号巴士上公然拉客!而除了这两个为人熟知的地点,之前联合晚报也报道一名少妇和家人到乌节路享用晚餐时,发现乌节路出现许多衣着暴露,打扮艳丽的女郎向路过男子抛媚眼,当街拉客,让人以为来到了红灯区,更不幸的是她也被骚扰。

乌节路原本是国人和外来旅客开心购物、品尝美食的胜地,如果纵容流莺入侵,不仅破坏大家的游兴,影响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非法流莺没有安全的健康检查和管理,是传播爱之病的恐怖源头,而受到诱惑的男性往往又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把病毒传染给伴侣,对无辜的妻儿老小造成极大的伤害!

谨在世界爱之病日希望当局加强管制和取缔,并请所有的人提高警觉,确保自身安全,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众多爱之病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