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

当你在与他人沟通时,是否觉察到我们使用的是‘爱的语言’?还是‘暴力语言’呢?

‘爱的语言’:是以‘他’为主,他的需要、他的感受及情绪,来给予‘同理的’语言回应。这样给予的‘爱的语言’,才能使‘他’获得理解、安慰及鼓励,更重要是获得‘爱’的抚慰。

‘暴力语言’:相反于‘爱的语言’,‘暴力语言’使‘他’感受到的是被侮辱、被伤害、被遗弃,负面的许多情绪油然而生,就此结‘怨’。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Models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nd Response Capacities)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 Ph.D.)在美国极力推动的一项国际活勭,旨在以神奇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并透过爱的语言,使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和谐与幸福。

卢森堡博士主张:沟通是以诚恳及友善的态度,清楚及有效的正向语言来表达感受的说话内容,这些具有让人感受到及需要得到满足的语言,能够化解冲突并促进问题圆满解决。

卢森堡博士先由自己开始,以正向‘爱的语言’与人非暴力沟通,并将之推广到家庭、学校、职场,进而推向社区,续而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国际间的谈判,都获得无远弗届深长的影响。

细观我们的社会现象,常常发现许多沟通充满了暴力,总是让人感觉不到诚意及友好的态度。多数人无法有效的以正向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更甭说让对方感觉自己的需要有被理解和得到满足,当然也无法消除彼此的争议,解决冲突。

如若是每个人能学习‘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并将之推广至家庭、学校、职场,进而推向社区,相信我们的国家就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小启:月份将刊出《乐龄篇》,敬请期待!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死后捐躯供研究的意义

文:恩昡

最近我们这一群友伴辅导员,都在热衷地谈论着如何面对死亡、怎样处理身后事。当中以患末期肝癌,又挨过死亡期限,还能继续健康地活着的潘君,最为积极地作如下的宣告:‘我已经签署了在死后捐献遗体,作为医疗研究用途。’

潘君的积极生活态度及豁达的生死观令人敬佩,也感动着大家。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却始终不舍得将‘臭皮囊’作出贡献,真的是害怕‘死无完尸’的观念吗?

96日,联合早报,作了如下的报导:‘实现对医学系儿子的承诺,新保集团诊所总裁离世捐躯供研究’。早报形容尸体捐赠者是‘无言导师’。

当我们的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疾病也就越来越复杂以及更难以医疗时,是急切需要以真正的病患病例来作为探讨与研究,对于以真实躯体来作研究是有殷切的需求。

使用真实的病例遗体作为研究,能更精准地判断采用何种医疗仪器及药物作最有效的治疗,或研究更有疗效的医药介入,让后来的病患能获得更好更快的治疗,并减轻精神与肉体的痛苦。这将更积极地协助病患及家属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也减轻国家在医疗上的经济负担。

我国卫生部若能籍着‘新保集团诊所总裁离世捐躯供研究’的这起感人的义举作为宣导,积极宣扬并鼓励国人及末期病患者,能为医学研究及舍身救人的善举作出贡献。这将促使各大学医学院及各大医院的医药队伍更积极地以真实的病例作为实质的研究,促使医疗的进步与更新,除帮助病患获得更好的治疗,也提高病患及家属对病症的了解与认知。

只要医疗研究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人民就能减轻医疗的负担,这是多赢的善举。

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自闭症乎?孤独症!

文:恩昡

最近与儿子、媳妇及孙子共进午餐。在话家常中,突闻媳妇提及幼儿园老师召见并告知:觉察这孩子似乎患有轻微的自闭症;他比较独来独往,不太融入与同侪的互动、对数目字特别敏感、拿起某件东西,都能自得其乐的玩耍与编造故事。老师们将积极地观察他的进展,并保持与家长联系。儿子听完媳妇的叙述,作了如下的判断:‘不会啦,没事!’。作为不住在一块的祖母-‘我’,感到惊讶,并开始焦虑起来!

过后赶紧拿出修读过的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书籍,详细地阅读阐述‘自闭症’的特征、研究与报告,同时在治疗方面也给予指引的这一篇章,掩卷时心里更充满了疑惑!

对于这个不及四岁的小娃儿,回溯他的成长过程,完全是围绕在成人世界的小家庭环境里。还未说话前,就开始教他数目字、ABC等,当牙牙学语时,都是以成人的语言来对话,语词正确、内涵精准。他也学习以字正腔圆、成人用辞及完整内容来回应。对于学习过的数目字与ABC,每能朗朗上口,外出时乘搭公车,都能无误地喊出车号码,甚至坚持选择他所要乘搭的车号。这时也想起他总是在下车时,向车长道‘拜拜’,这点似乎不像患了‘自闭症’吧!但某些症状与书本上的描述又有些雷同,真还有些担忧!

从大环境的社会现象来看,则发觉更多是患了‘孤独症’。我们部份的家庭结构,仅只有21小;而在同一屋檐下,又多数各自作息-面对新科技,少与他人沟通、少向他人表示关爱、对话只是为了达到完成事务的目标。

不只是家庭如是,就是在交通工具上,几乎每人都塞起耳朵、对着手机、视屏,周边发生什么事,全然不知、不理。

我真的疑惑:我们是怎样演变成‘孤独症’的社会?

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长春师生情

文:恩昡

教师节当天,即将走完‘初老期’(4559岁)的学生,传了一则短讯给处在‘老年期’(6085)的恩师:“老师:教师节快乐!感恩您的教导与关爱,让我一生受益匪浅。谢谢!祝您身心康泰。学生XX敬祝”

老师也传来简讯回应:“能有缘结识你这么有情义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在往后的岁月中希望大家仍然相互关怀好吗?谢谢你!”

这位学生在念中学二年级,年届十四、五岁时,因父母的婚姻出现危机,面对破裂的家庭,身为大姐,须承当照顾家中的六位小弟妹的生活,因而无心向学,结果成绩平平。幸得老师洞悉,积极的给予生活辅导及功课指引。学生感于老师的关爱,转而努力地学习。

学生终于完成了中学教育,踏入社会工作、组织家庭,在生活中沉浮。忙碌的生活使得她与老师的关系断了线;但是她永远都在努力学习,以报答老师给予的关爱。

数十年后,在一次的偶然机会中这对师生相遇,大家又联系上了。

获知学生到了近50岁获得管理硕士,又继续完成辅导硕士课程,甚是欣喜。学生表示这些学位无法使她获得经济效益,却让她完成了青春期的愿望,及还报老师关爱的机会。老师对于学生这些年的生活及努力学习,感到欣慰与骄傲,也赏学生奋发向上的独特品格。

这对师生共修了半世纪的师生情,着实难能可贵。

期待现时代的老师,能积极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及情绪,以便在学生遇到生活困扰时,能即时给予辅导及支援。学生们也能因老师的关爱而尊师重道,努力学业,做个优良青年,改写生命!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遭家人遗弃的残障女孩’读后感

6.8.2013 联合早报,家庭版

文:恩昡

读完对陈莉莉的报导,笔者的情绪顿时被揪住,感觉到我们俩的遭遇是何等的相似,所幸的是我们俩都在与考验搏斗的途中得到贵人关照,并在接受宗教后,以信仰中的‘爱’来面对家人的‘不接纳’。

儿童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被访问时指出,若是父母与家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这孩子,那她的人生将是充满温暖的;绝对能坚强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感,坚强的生活下去。就如自小丧失四肢的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因着父母和师长的关爱与尊重,他勇敢面对身体残障,并创造生命奇迹。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也幸得校长及老师们的关注与鼓励,在生活上及教育上给予帮助与支持,若干年的扶持及引导,终于完成学业,也安排了份好工作。校长及老师们施予我的恩惠,使得我继续力求上进,从未停歇。为了感恩还报,我也同样的以同理心及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帮助‘相似命运的同命人’。

现今,我们的社会比较富裕了,社会及國家给予‘残障人士’的同理增强,也加强更多的专业培训,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及生理素质,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更刚强地面对生命。

我们更期待生养下‘残障’孩子的父母们,不轻易放弃,并以加倍‘关爱’与‘尊重’的心去带领他们活得更积极、乐观及刚强。鼓励他们面对创造身体,发挥潜能,为自己创造生命的奇迹,因为身为‘人‘,他就有权力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