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老年好伴侣

老人有9伴 生活乐无忧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众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陪伴和养护,老人身心如果能有9,就一定会安康体健。

众伴 就是要走出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往和接触,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以此增强安全感,促使老人的身心放松,从而达到健康延寿的目的。

德伴 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这必然会使老人的心理获得平衡。这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也会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爱伴 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于被别人所爱,更要注重自己奉献爱。爱能使人的胸怀更加宽广,心境更好,心态更健康,从而使老人的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乐伴 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以此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使老人的心境坦然,健康长寿。

游伴 走低谷,攀高峰,仰望蓝天,远眺大海,游山玩水,返璞归真,清新振神,实乃老人之健康长寿秘诀之一。

动伴 老人能够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强筋骨,实脏器,增健康,抗衰老。

说伴 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为,对老人来讲,说也是一种通气化瘀的良药。

书伴 老人经常看书读报,能使人天天用脑,心胸开阔,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

  素伴 居室简朴,衣着朴素,三餐多食素,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该知足时便知足,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也是大有益处的。

辅导员的话

九个心灵的伴侶,它们联糸着个人身心和情绪的发展,老年人若只注重实质上的充足而忽略了內心的调适,他们的生活就会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常看到年长富翁自嘆不快乐,穷苦老翁法则云淡风轻自在。

乐龄人士在暮年生活中要生活得瀟洒和快乐,就得紧记上述的九个〝伴〞


小启:五月份将刊出《狮城关怀篇》,敬请期待!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走出丧偶的悲伤

丧偶老人心理如何调整

文章来源:闻康网2011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两个人正应心手相携,安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自责: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

      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最后,所谓的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輔导员的话

老年夫妻在几十年相处下悄悄奠定一种巨大的凝聚力量,这力量平时湮没在琐碎的生活中,只是在丧偶的一瞬间才会爆发出来,给予活着的一方莫大的打击

睹物思人是人类一个共同的特点,老伴已经去世,把注意力放在老伴留下的物品,将自己的思念、情感都投射到了这些物品上,从而创造出一种心理感觉,觉得好像是在跟老伴在交流,这在变故之初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使情感得到临时的寄托,悲伤的情感得到缓冲,但不能过于集中在这上面,以免妨碍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一般乐龄人士都会对自己进行反思,把悲痛变成一种缅怀。但是要避免过度和深切的自我反思,它会变成有害无益,也是抑郁的一种征兆。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老伴去世的心理阴影呢乐龄人士必须明白丧偶是所有有婚姻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人生过程,需要及时地与亲属们沟通,多跟朋友们进行交流,过好今天和明天,才是对老伴的最好回报,才能迈过悲伤的门槛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老年人与高科技产品

陈嫂不会发短信,她觉得太复杂了没有打电话那么方便。她现在就连看电视都感觉有些压力了为什么?只因遥控器太多,遥控器的功能也太多。她根本不会用,设置都是孩子自己弄的,他们没告诉陈嫂,当然她也不清楚。

小时候,是大手握着小手,慢慢教孩子学会了走路,拿笔,用筷子。现在,他们长大了,却没留意到父母正在渐渐老去,需要他们牵着父母的手,去适应飞速发展的生活。

老年人收讯息比较慢一点,孩子必须耐心讲怎么使用,而且人老了记忆也差一点,要多讲几遍,有些年轻人就埋怨,怎么这么笨的,讲这么多遍都记不住。

自动取款机、手机摄像头,高科技让咱们的生活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了,可这些对不少老年朋友来说,却是听着方便用着难,要跟得上並不容易。

輔导员的话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动手的能力差,逐渐与社会时尚脱节,就不愿尝试新的事物,也不愿走出旧有的生活方式,于是产生抗拒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他们觉得新事物学起来费劲,而在学不会的先入为主的想法下,老年人一般都不会、也不愿轻易去尝试这些看起来很难操作的高科技产品。

现代家庭多以小孩、年轻人为重心,市场上的高科技产品多符合孩子、青年人需求,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对老年人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也未加以重视。在老人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新生活的用品时,由于适应性差和不容易接受,往往子女又没有充分的耐心和热情来鼓励帮助老年人,他们可能在无意间伤害了老人的自尊心,造成老人放弃尝试的念头。

老年人不妨参予同龄的学习班,大家互相砌磋、学习和鼓励,只有在同样程度和速度的环境下才会学得愉快、进步。老年人应该调整心态,充满自信,放下心理包袱,积极投身于必要的知识、文化学习裡,以提高自己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也应积极掌握高科技产品,适应这个高科技时代,充分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幸福生活。



注:关于“老年人高科技产品”下列简短的影片作了一个有趣的注解:
《老爸,我们送你的iPad好用吗?》
http://m.wimp.com/dadipad/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有话说出来

老人话少就会变笨

作者:心理咨询师孔令雪

  有些老人年龄越大越不爱说话,不喜欢嘈杂的声音,屋子里整日很清静,尤其是一些独居的老人,亲朋好友间的交往少,不爱出门,说话机会少,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说话的声响刺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大脑是用进废退的,如果说话太少,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不利于大脑的健康运转。同时说话的过程需要思考后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也是对大脑的锻炼。

  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称,友好的谈话是使人变得聪明的可靠手段。俄罗斯《星火》杂志也报道称,经过科学家测试发现,在参加重要活动前,和人多交谈些愉快的话题,保持微笑,可以激活大脑,在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智力,表现的更聪明。

  老年人大脑细胞不断退化衰老,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不断活跃并保持一定兴奋,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过程,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目前许多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中,多感官刺激是效果最好的。所以,儿女要鼓励老人多说话,并在老人的居室营造一些和谐的声响,平时也要多听老人说说话。善于听老人唠叨、从唠叨中理解老人的爱,也是一种孝顺。

老年朋友明白了说话的好处后,就要给自己营造和周围交流的机会。你可选择以下各种不同的方式:

〔一〕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入一些兴趣团体,如:演讲、唱歌,读书会等。

〔二〕可以学习栽种植物、养护宠物等。

〔三〕如果你退休前是行业精英,可以当飞机场、博物馆、科技馆或青少年活动场所的义务讲解员。

〔四〕如果你是健康和活跃的话,也可到医院、老人院和慈善团体当义工。

輔导员的话

  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说话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上了年纪的人,人际交往的机会相对少了,行动受了限制,那么就更需要留意与人多说话、多交流。

很多人都有烦恼、不高兴的时候,找朋友或者亲人述说一番之后,心情就变得好起来。若自己有想法,没有输出的渠道,憋着就很难受,所以说话是一种宣泄的过程。说话也有助于讨论和处理问题,当你听别人的意见时,往往会获得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老年人有话更需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说出来,就是清理。老人可以跟自己的老伴、朋友、儿女说,也可以参加一些老年社团。如果身边没有人,心理学家建议,可以对自己说,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因为自我对话的目的,是帮助自己对不合逻辑、不合理的思想保持自觉,进而能自我提醒与修正。

  一个人每天说的话中可能大部分是废话,这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一个人想等到有了足够的智慧才开始说话才与周围的人们聊天,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笨蛋。不要鄙视谈天说地的男人们和议论张家长李家短的女人们,如果他们那样做的前提是不伤害别人,又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那就没有错,因为只有思想家的交谈才必须要说出道理。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含飴弄孫的向往

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舞姿,很多人都不相信李太太今年已经57岁了。退休两年多,李太太每天都到联络所参加晨练舞蹈队,锻炼了身体,也结识了一帮要好的老姐妹。按理说,这样的晚年生活可以用夕阳无限好来形容了吧,可相熟的姐妹们都知道,李太太心里藏着一件心事呢。

原来,李太太唯一的儿子结婚两年了,小夫妻一直忙着事业,还没打算要孩子。看到身边的老姐妹相继抱上了孙子,李太太的心里空落落的。她想:我们老口终究是空余时间比较多,就感觉到房子里比较冷清,如果有了小孙子,家里的气氛就不同了,比较活跃,既有烦恼也有笑声,生活就丰富多彩了。

为让孩子全心投入工作,李太太平时很少和儿子媳妇谈到抱孙子的问题,从李太太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感受到她为孩子考虑得很周到,可身为儿女,是否懂得母亲的心事了呢?

李太太肯定是想抱孙子,但是又不能强求儿子和媳妇,只好说:「他们高兴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我能帮他们的时候就尽量去帮他」。

辅导员的话:

乐龄父母好不容易才把儿女帶大,儿女成家后自有他们的计划和打萛,他们常说〝不管下一代〞的事,可是却偏偏凡事都放不下

「含飴弄孫」是多数乐龄人士所向往的,他们养大了孩子后又盼孙子,总觉得老来无孙是人生一大遗憾,偏偏现代年轻夫妻都不希望太早有孩子,作为乐龄父母的可要学会怎样去打发日子,没有孙子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多姿多彩。

看看些天天为儿孙忙朋友和邻居,他们除了须准备三餐外还得載送孙子上学,若孙子在学校闹事,祖父母还被召去开家长会议。不少乐龄人士为了配合儿媳的工作假日,一年只能出外旅遊十四天。乐龄父母以为退休后会乐得清闲,谁晓得換来的是比退休前更忙的生活。

其实乐龄父母不管有或没有孙子都应学会怎样去分配时间,去争取个人的空间,假如常年都如媬姆般的替儿女照顾孙子,没有机会让他们负起做父母的经验,日子久了儿女会过于依赖而推却责任,等到孙子稍长大回到他父母身边时又引起种种的不适应。

所以李太太应该乘孙子还未出世前尽量去享受目前的休闲生话,多学习、多参予户外活动和旅遊,別等到有一天孙子出世了,在百忙中而抽不出时间去做自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