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5年9月7日星期一

减少无效医疗

无谓「拖磨」,只是徒留遗憾

文/黄惠铃
2014-11-11 天下杂志 560期    

田秋堇问已插管接上呼吸器的父亲「会不会很痛?」见父亲点点头,她只能握着父亲的手,一直流泪。

「悔恨一辈子不会消失……,但愿可以回到重新做决定的时候,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立法委员田秋堇一想到父亲田朝明医师,生前戴呼吸器、装鼻胃管、导尿管,缠绵病榻七、八年,泪水不断在眼眶打转,语调哽咽。

虽然她父亲已在四年前往生,但提起这些事仍犹如昨日,伤痛依旧。「可是我一定要讲,要让正在挣扎做决定的人知道,不要为了一时不忍心,勉强留住所爱的人,」她说。

田朝明是知名的人权医师,还没完全卧病在床时,曾几次中风,进出医院。

有次再度中风出院后,他告诉田秋堇的母亲,「下次再出事,不要送医。」田妈妈一听,急得哭了,赶紧打电话给田秋堇商量。

田秋堇后来问父亲。田朝明医师踌躇半天才为难地说,因为前一次住院被迫包尿布,一向看重尊严的他,料想之后会更惨,所以不希望再就医。

但她父亲终究没能如愿。

有一天,田妈妈惊慌来电,说田医师因为肺部纤维化无法呼吸,已送到医院。当田秋堇赶到时,医生已为她父亲插管接上呼吸器。

田秋堇问父亲「会不会很痛?」见父亲点点头,她只能握着父亲的手,一直流泪。

父亲的枯萎,他求死不得!

接着,她年迈的父亲被迫陷入逐渐枯萎的漫长困境。

一开始是气切,颈部的气管软骨被切开一个小洞,放入气切管连接呼吸器。从前那个会跟田秋堇谈天说地的父亲不见了,变成只能摇头、点头、眨眼。

气切后不久就要抽痰。「非——常地痛苦,」田秋堇拉长声音强调。

当她父亲还有意识时,每次被抽痰都会满脸涨红,全身挣扎。田秋堇如在病床旁,就跟她母亲一人一边,握住她父亲的手喊,「がんばって。」(日语,加油之意)

「每次都看不下去,他就这样被抽痰好多年,最后他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田秋堇红着眼描述。

到后来,她父亲的皮肤愈来愈薄、肌肉萎缩,瘦成皮包骨;指甲颜色不对,消化器官功能欠佳。除了气切管,还有鼻胃管、导尿管等,「没有一个管跑得掉,该装的都装了,他求死不得!」田秋堇沉痛地说。

田秋堇形容,当时面对躺在床上不知到底还有没有意识的父亲,她感觉就像回到大门紧闭、裡面没有灯火的老家。她在门外叫,感觉门内应该有人,但却完全没有回应,又不敢走开,继续在外面敲喊。

「你不知道他会不会冷?会不会热?会不会饿?你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还在呼吸,这是残忍的地方,因为他是靠机器在呼吸,」田秋堇说。

更且,对她父亲格外残忍的是,他是医生,等于最初是意识清醒地看着自己的器官一个个衰竭。

看到父亲过得如此「拖磨」(台语,指长期忍受折磨),田秋堇后来产生非常大的心理障碍,很怕到医院看望父亲,因为每次去,总是不断自责、无助。

家人能否放手,是挣脱困局的关键。

田秋堇的母亲非常爱先生,每天到医院抱她父亲、亲她父亲,变成生命的重心。

母亲的不捨,但人不能跟大自然抗衡

虽然,早在田朝明医师靠呼吸器卧床一、两年左右,田妈妈曾亲口交代田秋堇,万一有一天自己病况恶化,千万不要让她做气切。

但当田秋堇试图跟母亲讨论,是否放手让她父亲离开人世,她母亲还是放不下。

直到几年后,田秋堇带母亲走访花莲太鲁阁散心。

身为虔诚教徒,田妈妈在壮阔的天地间终于敞开心,告诉田秋堇,人不能跟大自然、上帝的力量相抗衡。如果上帝要带走田朝明医师,她应该要放手。

原本田秋堇不以为意,但回台北后,田妈妈果真告诉医护人员,如果田朝明医师再发生血压持续往下掉的状况,不要给药治疗,让他自然地走。

结果,医生停药后没几天,田秋堇的父亲就往生了,终结苦痛。

她父亲的遗体火化后,骨灰有粉红色、浅绿色等,捡骨师说,这是吃了太多药的结果,让田秋堇悲痛非常,父亲生前承受的「无效医疗」,竟深入到他的骨头裡。

受尽折磨,却不敢停止

「这是个非常漫长的告别,」田秋堇喟叹,她父亲用那麽多年的痛苦,让她与家人学到宝贵的生命课程。

田秋堇后来在立法院积极参与修订「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期盼能建立尽量减少无效医疗、生死两相安的制度。

特别是没有遗憾。

田秋堇在她父亲卧床对外界还有反应时,有一天曾安排救护车要载当天生日的父亲,到阳明山看树。但因为家人担心,医院评估也觉得不适宜,不得已而作罢。

这成为她一生的愧疚。因为她永远记得父亲当初听到要外出的提议时,虽然无法言语,但脸上露出非常期待的表情。

「我几乎没有什麽可以为我爸爸做的,唯一就是让他看一眼外面的树,」田秋堇低吟。

「也许你把老人家留下来,会有非常短暂的时间,他可以回应。但接下来,他的身体一点一点腐化。如果他没有意识,子女不断守住一个躯壳。明知他不成人形、受尽折磨,却不敢停止(治疗)。人性的考验,真的是,」田秋堇停顿了两秒,怅然地说,「没道理!」

但愿可以重新回到做决定的时候。

~~~~~~~~~~~

辅导员的话:

透过受访者亲身的分享,我们得以知道一个错误的抉择,很可能就把全家,包括病人都拖入痛苦的不归路,生死两不得,尤其在违背病人意愿时,更给身边的亲人莫大的罪恶感。做好临终关怀的第一步就是事前充分的沟通,取得共识,在该走的时候了无遗憾,有足够的精神及体力,清醒地为生命的最后一程画下美好的句点。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