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平衡高科技与天伦乐

电源少些,科技少些

作者:汤玲玲

没有电源,少了科技,日子怎么过?

这个夏末不巧遇上了飓风“艾玲”的上百万美国东部居民就曾被迫尝试其中滋味。

定居康涅狄州的好友小燕来邮大吐苦水,“我们那一带竟然经历了六天断电缺水的情况,你说这像是活在美国吗?风暴过后电力公司优先恢复市中心和一些超市的电源,结果那六天,我们一家每天都得到市内的警察局或消防局取水,到公立图书馆为手机和膝上电脑充电,到高中的体育馆更衣房用热水淋浴,生活一下子变得极其不便!”

哇,日子真的好像一下子回到原始!这次的水电中断情况严重,整个康涅狄州有超过九成居民深受影响,电力公司自然首当其冲成了人们的出气筒。但是小燕意外发觉除此以外,大家一般上都保持冷静,生活节奏明显放缓,日子变得简单多了,不少居民义务帮忙清理路上的断枝残叶,邻居发挥互助精神。孩子们对学校不得不延迟开课的决定欢呼不已,由于不能如平常般躲在家中玩电脑游戏,结果小孩都聚在邻里一起游玩,乐此不彼。

问小燕还有什么深刻感受?她说:“挺感恩,飓风后的气候天高气爽,我们得以餐餐在院子里烤肉,有即用即丢的纸盘纸碗可用,还算方便。停电的夜晚,我们一家子玩‘大富翁’,打麻将,偶尔通过充电后的膝上电脑看电影,倒也其乐融融。”她也提到有平时各自忙碌的夫妇朋友,在停电期间两人破例天天陪孩子们一起在家玩游戏,在电流恢复之际,年幼的孩子却伤心痛哭起来,如果得在断电或一家团聚之间作取舍,孩子宁愿舍弃现代生活上的便利,以换取享受有父母时时陪伴的天伦之乐。

切断电源,远离科技,就能挽回天伦吗?这个答案,曾经实验性的尝试过六个月自行与科技绝体的作家苏珊.玛莎(Susan Maushart)最清楚不过了。

就如苏珊在她的著书“The Winter of Our Disconnect”中提到,她和她的三名青少年孩子都是典型的被科技俘虏者。当这个“抱着iphone睡觉”的单亲妈妈意识到可时刻上网与外界接轨的科技生活已不知不觉地侵蚀了亲子时间,导致家庭关系脱轨时,她毅然下令短期在家中实施“无屏幕”生活,告别科技世界。开始时大家对少了电话、电脑、电视这种与世隔绝的“非人”生活无所适从,孩子们怨声载道。六个月下来,儿子却从原本离不开屏幕的网上游戏,认识到原来屏幕以外的世界可以很精彩,他学会吹萨克斯风,甚至爱上阅读。两个女儿因为不能一遍做功课,一边与朋友网上聊天或上面簿,竟神奇地学会如何专注去完成一项任务,学业成绩明显改进。

然而对苏珊而言,这个体验的最大收获是挽回了天伦。把目光从屏幕移开后,妈妈和孩子们开始交流,他们不再各自为政,留意到彼此真实的存在。餐桌上的对话多了起来,他们也到彼此的房间聊天,捧出旧相簿笑谈过往,一家子一起玩游戏,烘糕点,享受简单的天伦。

在做这个实验时,原籍美国的苏珊一家正住在西澳大利亚的柏斯。月前在柏斯与当地朋友小聚时,席间大家提到她,都不禁佩服她毅然挑战来势汹汹的科技的那股过人决心。其中一位与她相熟的朋友津津乐道说到有一回苏珊的孩子告知她晚上同学会到家中玩,苏珊心想,他们平时聚在一起就只会玩科技游戏,少了科技,孩子们能够做什么?那个晚上当她回家时,在屋外看到家中有微弱烛光在闪烁着,一群孩子正围绕在钢琴旁开心地唱着歌,她一阵感动,也释然了。无论是被迫或自行体验没有电源,少了科技的日子,尝试过的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日子原来也可以过得那么简单和快乐。不过严格说来,小燕和苏珊一家也只能说是体验了“低科技”的日子。那期间,小燕夫妇一直都开着iphone,她回想“那或许是为什么经历了六日的停电缺水,我还能保持理智清醒。”而苏珊虽然在家中“原始”生活,则允许孩子们在学校用电脑和智能科技。

就像环保运动正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在科技的洪流当前,我们是否也该开始倡导适度的“低科技”生活?除了促进天伦,缺水缺电,暂别科技的切身体验也可以促进人们积极与科技维持生态平衡,这样的体验更可以磨练孩子,帮助他们认识能源的可贵,最近国家环境局所推出的“H3ROES”绿色计划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缺一些电源,少一些科技,日子可以更充实。

~~~~~~~~~~~~~~~~~~~~

如何在高科技和享受天伦之乐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现今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一场“飓风”,竟然给孩子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得以享受有父母时时陪伴的天伦之乐,您看了以上这篇文章不知有什么想法,欢迎和我们分享。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