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敬」孝父母


吴若权:终于会说「我爱你」

原载于康健杂志133

这一天吴若权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拖着买菜车去菜市场买菜,她唸着端午节要到了,要选些漂亮的鸭蛋黄回家亲手包粽子。

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她眼神惺忪,因为前一晚为了等吴若权回家,她撑着刚从美国探亲回来疲惫的身子,却因为吴若权飞机误点,她窝在沙发上等到过了午夜。

到了南北货摊子,她弯下腰挑选放在地上的鸭蛋时,眼一黑、一跌,脑干出血中风。从此吴若权照顾中风的母亲,至今12年。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来都狂哭,」吴若权回忆。妈妈中风后站不稳,常会后仰,吴若权用国中女生繫裙腰的帆布皮带拉住母亲一步步往前走。看母亲奋力往前的背影,母亲愈奋力,他愈心疼。

每次完成復健后,吴若权回家走过母亲中风的那条巷子,景物依旧,阳光依旧,却一个好端端的人,提着菜篮去买菜,再也不能走回家,「为什麽生命这麽脆弱?」他忍不住就决堤。

復健是条漫长路程,妈妈光是学习站、学拍皮球,就花了3个月。结束復健回家,是另一个阶段开始。「生活太可怕,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我现在回想,都不知道怎麽熬过来的,」吴若权说。

那时,他才刚自立门户创业,每天清晨5点先去公司写稿,7点多游泳,8点带母亲去针灸,9点再进现场主持广播节目,中午张罗午餐,从中医诊所载母亲回家,并陪两老吃午餐。再回公司上班到晚上10点多,回家再和两老聊天后才就寝。

这样的生活型态、忙碌程度和原本在外商公司时差不多,他还私下庆幸,至少时间自主,还能兼顾家庭。没想到,对三十几岁人觉得紧绷的生活,对老人家却是超过负荷,所有事都来得突然,中风的母亲罹患忧鬱症。

母亲不仅慢慢消瘦,每次吴若权送父亲去打牌,母亲就会站在窗前等,然后哭泣,吴若权觉得奇怪,「妳老公只是去打牌而已」,后来才知道,母亲得了忧鬱症。

「其实有部份是我们的错,」吴若权说。因为中风后,母亲每日努力復健,更为了不成为子女负担,常是加倍的份量,但三、五年过后,始终没有好起来,母亲开始怀疑药没有效、復健没有效,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效。「后来我才知道不能对中风的病人说『你会好起来』,要说,『这样做才会控制住』,或『才不会恶化太快』。」

母亲忧鬱程度超乎想像,焦虑、不明所以地搬弄是非,让吴若权要带母亲去看精神科,但母亲坚决不去,吴若权只好请亲戚从美国带回百忧解,并请在美国的医生亲戚打电话回来骗妈妈是维他命。妈妈吃药后,平静了,却开始嗜睡,「我好像是黑心幼稚园的老师,」吴若权自责。

爸爸的字条,我始终留着

接下来倒下的是父亲,而且,4个月后就离开人世。

父亲一向硬朗,从不感冒,某晚他抱怨心脏有点不舒服,竟然严重到送急诊,检查出心脏瓣膜破损,住院后开始肺积水,住院期间只回家过一晚。

那一晚,父亲站在洗脸檯旁,突然像个小孩般放声痛哭,哭得很伤心。吴若权赶紧去抱他,那是父子40年来,第一次拥抱。那一抱,他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遗憾……。

但只有这麽一次。再回医院后,父亲只幽幽地看着窗外阳光。有一天,重听的父亲拿出笔来,写下:「我这一生想来,非常美好,没有任何遗憾,妻贤子孝,」那张纸,吴若权始终留着。

父亲走后,吴若权半年无法入睡。他坐在父亲生前常坐的椅子,想到,以前是爸爸坐在这张椅子上。走在大街上,满街都是人,在那千分之一秒突然思念父亲,又哭了出来。吴若权得了忧鬱症,吃了半年的药才痊癒。

痛过,不要再第二次。吴若权更加全力以赴照顾母亲。

例如父亲在世时,吴若权常开车载两老出去玩,途中随性走到哪、吃到哪,每当父亲问起行程,吴若权就会叫他不用担心,路途中,父亲总是没有好脸色。后来吴若权检讨,「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他们想知道出游、用餐地点,做子女的不可自以为是的掌控全局。现在吴若权不仅前一天会问母亲的意见,还会说「这一餐让妳请哦!」

认真过每一天,直到万一那一天

虽然吴若权一味想尽孝,却还是会发生冲突。

吴若权每週都会安排一天亲子日,安排妈妈的休閒活动。一个大雨週末,吴若权想先带妈妈去百货公司逛逛,再去姊姊家。母亲听到这样的提议,「免啦,你去忙你的,不用那麽麻烦,」但吴若权看到她的眼神已经瞄向衣柜,考虑要穿什麽衣服,于是,还是出发。傍晚,吴若权去接妈妈回家时,妈妈收起在姊姊家的笑容,开始抱怨,从第一站的百货公司骂到去姊姊家的安排,全然不满意。正在开车的吴若权几乎抓狂:「刚才在电话裡,听妳满开心的,为什麽妳上车后,一直抱怨没完没了?」

妈妈愣了半分钟,才说:「因为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有事情要忙,却为了我这个中风的老人,牺牲自己的假期。」他才知道,母亲的「卢」、抱怨、推让裡,有深沉的自责与愧疚。他才讲出在心中练习一百次的话:「妳养育我们辛苦大半辈子,值得我们回馈妳天大地大的报酬,更何况只是做那麽一点点事情而已,」他从后视镜看到母亲的表情放软了。

「母亲是牺牲自己的肉身,教导我体验生命的本质,」吴若权在《相依》裡写道。因为珍惜陪一天,就少一天,他学习就算有口角,甚至争吵,要及早道歉,以及珍惜这段母子亲缘。甚至,他也生涩的学会向母亲说「爱」。

某晚,他送母亲进房睡觉,隔着门,他鼓起勇气说:「妈,我爱你。」门另一头的妈妈停了很久,小小声地说:「我也爱你。」

只是,生命仍是未知数。无论是谁、无论多爱,都要面对终点,「我有万全的准备,」吴若权说。

他说,他认真过每一天,没有太大的遗憾与恐惧。至于没完成的愿望?「能做的事,当下去做,中、长期的事都是老天多给的」。但是万一,到了和母亲分手的时刻,「我会非常、非常伤心,但会做更多公益吧,」吴若权这时的表情,令人不忍多看。

採访时间一到,吴若权赶着回家教新来的印佣做菜,「妳也许想问我,这样不会很不方便吗?但我要讲,如果有一天没有这些不方便,我人生不会更好,」吴若权头也不回地赶回家。

~~~~~~~~~~~~~~~~~~~~

事非经过不知难,奉养父母大家都以为只要尽心就好,却料不到当中有许多学问,尤其老一辈多半有不愿麻烦子孙的心理,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只要有些许让他们感到不自在,或自己不受欢迎的意味,老人家就会退缩了!名作家吴若权从实际的生活中所领悟的“「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真是所有为人子女要铭记在心的!

小启:四月份将刊出《辅导篇》,敬请期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