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4年3月24日星期一

快乐童年?

德国爸妈的育儿经


作者:文与图/皮尔斯夫人

在台湾,多数人认为,小婴儿出生后,要满四十天或百天后才能带出门。记得恩典出生没多久,公公就打电话来嘱附我们,每天都要带小BABY外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让婴儿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从医院回到家里坐月子,公婆来看我,时值七月初的夏天,一家人坐在阳台吃午餐,恩典也被我们放在阳台上的小摇篮里跟著透透气。

我的月子还没做完,恩典爸爸早等不及用婴儿背带背着恩典,每天去散步,而像恩典这么小的BABY,偎在爸妈胸前如只小小无尾熊般,在德国可是相当普遍的画面。德国人的想法是,家里有新成员到来,很开心,但也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继续家庭生活的运作。就这样,婴儿背袋几乎成了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诞生前都会采购的必备用品之一。

下雪的冬天,可別将婴儿一整天都关在家里,只要将婴儿套上羊毛做的毛布袋,放上婴儿车后,一样可以带孩子出门散步。我问婆婆,孩子会不会因此受寒?婆婆说,怎么会,孩子就是需要从小学习适应外在环境的差异,如此才会变得更有弹性也更有生命力啊!关在温室里的花朵开出来的花太娇嫩,经不起外在的考验,那样不是爱孩子,还可能摧残了孩子的生命力。

恩典满半岁后,推著婴儿车带他到处趴趴走,取代了用背袋背他。有些妈妈喜欢骑脚踏车,有孩子后也不必担心需要放弃骑单车,通常只要买一台接在脚踏车后方,供孩子们坐的安全座椅或小车箱,妈妈们仍可像往常一样生活自如。

说到德国父母的育儿经,养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像我推著恩典外出时,碰到老人家时,她们总是半弯下身,以言语及眼神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喜爱,如说孩子可爱、问孩子的名字与大小等,但不太会看到可爱的小BABY就忍不住捏孩子的小脸、亲吻,或装可爱娃娃音来逗孩子笑。

孩子到一岁左右开始会走路了,学走路期间难免会跌跌撞撞的,但我看到游戏公园里的德国妈妈们,总是不疾不徐的走到孩子身旁,稳稳地抱起跌倒在地的孩子,温柔地揽在怀里,以镇定的眼神跟孩子说;「跌倒是难免的,因为你在学走路,这是必经的过程,痛痛一下很快就会好。」妈妈的话语,让孩子停了哭声,马上又开心玩耍去了。

给孩子很多正面的语言鼓励,也是德国父母育儿的习惯之一。孩子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懂得如何用手翻书了、懂得如何拍手鼓掌了、开始学讲话了,父母都会告诉宝贝:你好棒!这成了德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养养分。

然而,教导孩子什么是不行的也很重要。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对任何事都新奇,也开始爬高爬低,当孩子开始接触危险物品时,就必须走到孩子身边,用力握住孩子的手,以严厉的眼神看着孩子,告诉他那是不行的,几回后,孩子就会慢慢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

另外德国人认为,学龄前的孩子,不需要太早学习一堆才艺及语言,因为这个时候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全身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因此住家附近的亲子公园,每天下午一点到四点多,到处都是妈妈们跟孩子们。德国爸妈的育儿经,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很受用,因为不同文化的差异,让我有机会也以开放式教育来带恩典;尊重孩子,但也恩威并施。我更明白养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的,不是来自父母亲处处的限制与保护,而是来自父母内心、肢体及眼神,传递给孩子的安全感和爱。

~~~~~~~~~~~~~~~~~~~~

快乐童年在目前的华人社会里似乎越来越难了,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安排太多的才艺班,即使本来是兴趣的延伸,也在家长互相的比较和期待的眼神里起了变化,让孩子在单纯的快乐里成长似乎可遇不可求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