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慈怀护理并非等死

一直以来人们对安宁疗护或慈怀护理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它等同于“放弃”“等死”消极“等负面的评价。积极的治疗并非就是要医到死,只要在当下是对病人最好的疗护,不管形式如何,那都是积极的处置!下文有非常好的注解:

~~~~~~~~~~~~~~~~~~~~

安宁疗护是一种积极治疗

作者:彭仁奎(台大医院北护分院家庭医学部主治医师)

我曾经多次询问我们的医学生或住院医师:「哪些病会被医师治好?」我指的是可以被治愈(cure)的疾病。

他们细数多年来努力学习的各种疾病,会意外地发现到,能够被医师彻底治愈的疾病,其实不多。这些能够被治愈的疾病,多半是外科系的疾病(可以开刀的、可以用外用药治疗的);其他则包含:感染症(对于抗生素、抗病毒药治疗有效者)、消化性溃疡、内科系当中可以介入治疗者(如:心导管治疗、大肠镜切除瘜肉)……等等。

事实上,有些疾病要靠自愈,这牵涉到健康习惯与环境因素,以及适当的症状缓解与支持性治疗。另外有许多疾病只能被控制(control),大部份的慢性疾病与退化性疾病皆属之。

既然如此,医师的角色就不重要了吗?没有办法治愈病人,难道就是医疗无效、医疗失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面对疾病,同时考虑到医疗的极限,我们反而应该更宽广地去设定医疗的目标:

1.先求治愈 (cure)。

2.如果不能治愈,至少要能够控制(control),减少并​​发症与失能的发生。

3.如果不能够控制,至少要让病人过得舒服(comfort),支持病人,缓解症状。

4.如果死亡已经不可避免,至少要让病人的临终过程平安、维持尊严(dignity)。

因此,无论是治愈性治疗(curative treatment)、疾病控制(control of disease)、支持性治疗(supportive treatment)、或安宁疗护(hospice care, palliative care),随着病程的演变,都会在病人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都属于「积极治疗」。

曾经多次有癌症病人或家属问我:「接受安宁疗护的病人,往往不能开刀、不能接受化疗,这样算不算只是『消极治疗』?」

我反思:「那什么叫做『积极』?」我的看法是,「积极」与否,不在于医疗处置的形式或价格,而是在于:是否用最「积极」的态度,去寻求当下(here and now)最「适合」于病人的治疗方式(most appropriate or optimal treatment)?而这个「适合」则取决于:病情严重度、每一个医疗处置的利与弊、以及病人的意愿。

如果一个癌症末期的病人或家属,要求医疗团队一定要「救到底」(包含各种急救与维生设施),他当然有权利这样要求。

虽然我的内心并不忍心他们这样做,但我还是得跟他们好好分析这种处置的利弊得失(尤其是病人后续可能遭受到的折磨),并且提供安宁疗护的治疗选择。 (当然,谈话的过程还是要委婉一些,并多考虑到他们的考量与感受。)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疑似癌症的病人找我,要我提供安宁疗护「就好」,不想去接受标准治疗(即使标准治疗的治愈率可能相当高)​​。这时候,除非很特殊的状况(如:超高龄、多重复杂疾病、功能严重缺损),我反而得苦劝他至少完成诊断与分期,再跟专科医师好好讨论。

所谓「过犹不及」,这两者都是安宁疗护所希望避免的。

在上述的例子当中,针对病人要求的医疗,前者可能是「过」,后者可能是「不及」,我们就得积极地帮他们寻找最合适的医疗方式,哪怕他们最后的选择不如我们所预期。

该治疗而不治疗,这叫「消极」。不该治疗而硬去治疗,不叫积极,而可能是「破坏」。

有时在治疗之前,没有办法轻易判断后果,所以先尝试治疗一段时间看看(time-limited trial),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治疗下去之后,发现弊远大于利,那就要考虑收手或转弯,这不是退缩,反而是一种积极、负责的表现。

关于安宁疗护的迷思,实在需要好好厘清。安宁疗护不是「安乐死」。安宁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

签立「不施行心肺复苏术意愿书/同意书」 (Do Not Resuscitate, DNR),绝不等于放弃医疗照护(Do Not Care)。

事实上,安宁疗护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需要多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安宁病房的团队,包含:医师、护理师、社工师、心理师、营养师、宗教师、艺术治疗师、志工、…等等。安宁病房照顾人力比最高,并兼顾身、心、社会、灵性种种面向。对于末期病人来说,如果这不是积极,那什么才是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肿瘤治疗的进步,有些癌症变成好似慢性疾病一样,同时进行「抗癌治疗」(追求治愈机会)与「安宁疗护」(缓解痛苦)并不违背。

此外,许多非癌症的末期病人,也很需要安宁疗护。如果这些非癌症的专科领域能够融入安宁疗护的思维、或者求助于院内「安宁共同照护」服务,一定能够把医疗服务的层次提升不少。

从事癌症与非癌症安宁疗护这些年来,其实我所做的核心内容,不外乎陪伴病人及家属「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永远怀抱希望,但也为最差的情况做打算。)

我们从绝望当中,找到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案,来帮助病人。我们也警觉着死神的伺机而动,尽可能预先帮助病人及家属做好准备。尽管距离理想还有一段距离,我坚信安宁疗护是一种积极治疗,是让生死两相安的重要助力。


小启:月份将刊出《生活小品篇》,敬请期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