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用同理心对话

同理心是辅导的中心思想。

很多人错以为同理心是同情心。同理心与同情心最大的不同处是:同理心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 而同情心是以一种比对方幸运、高超的角度去看事情, 去安慰对方。

同理心不是安慰对方,而是接纳当事者的情绪,觉察引起情绪的可能因素。

例子: 孩子放学回家, 向妈妈说今天同学不跟他说话。
如果妈妈的回应是:“我想你一定很难受了。”
这样的回应就是同理心的回应,孩子较会进一步描述在学校的情况。

而如果妈妈的回应是:“没事, 他明天就会跟你说话了, 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这是同情。
妈妈看似好心的安慰, 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明白他想表达的情绪,而让对话就此停下。如果明天同学仍然没有跟孩子说话, 那么好心的安慰就会变成另一次的失落。

替孩子说出他的心情!反映会让孩子对自我的情绪感受多一份体察与认识。

用同理心说话, 让对方觉得自己被了解了。被了解是所有沟通里最为重要的。
同理心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让人与人互相理解, 让人际关系更为靠近。
用同理心对话, 可以让对方更畅快的述说自己的心情及故事。

用以上的例子, 如果妈妈试图安慰, 孩子就算不同意, 他也可能不会说出真正的看法, 因为他觉得说了妈妈也不同意, 他就把话打住了。
同理心的运用, 也是让对方继续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有效回应。

有些人觉得用同理心沟通很虚伪, 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欠缺真正的关心及接纳性, 往往以自身的角度或价值感为出发点。尤其是只想赢了那场对话的参与者, 结果是赢了对话, 输了关系。其实你想真正的嬴了一场对话, 最基本的尺度应该是: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改进吗? 而用同理心的对话, 常常不止让大家了解彼此, 更让关系改善呢!

使用同理心的困难是:搁置自己的成见与假设 , 让对方把话说完, 并且先去考虑对方可能有的感受,自制着不急于说明自己的立场。在谈话的过程中,不管本身同意与否,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客观地邀请对方说得更详尽一些,对很多人知易而行难,因为我们总想展现自己高于对方的思维,尽快地说服或开导,结果却欲速则不达!

记得在对话中, 还要时时加入同理心的回应, 如: 你觉得难过。。。, 你觉得不公平。。。, 你觉得被误会了。。。才会引发同理心的效果及正面回应。

你今天用了同理心对话吗?

小启:五月份我们将刊出《身心灵篇》,敬请期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