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收与放

昨天早报记者林弘谕在专栏里发表了“放他一条生路”,隐约对于友人的做法不以为然。

文章提起他的好友来电拜年时,透露了一个让他感到心力交瘁的问题:

~~~~~~~~~~~~~~~~~~~~~~~~~~

他跟独子已到擦边关系,步入少年期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寡言,独行侠的个性更显。没朋友,没关系;没好同学,也没关系。最让这个父亲感到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也感到“没父母,也没关系!”

这一惊醒,非同小可;因此,去年底学校假期期间,他毅然放下身边的一切,包括工作,带着这个儿子到国外背包走天涯。他说:“我要他完全脱离这里的一切玩乐,尤其是成天沉迷的电脑游戏与活动。”

这一走,便是一个月。这一隔绝,他的太太并不看好,认为这一举措未必能挽救已僵冷的关系。不过,他坚持己见,这样父子俩上路了。他形容说,每天同睡一张床,同吃一桌饭,同看电视,同游同乐,起初贴错门神的尴尬氛围是意料中事,他庆幸的是,这时他仍有能力控制孩子的行动,等孩子再大一些,或许他拉也拉不动。

跟孩子相处一个月后回新,虽然他没有马上变成一个乖巧听话的模样,但是,好友觉得付出是值得的,至少父子关系拉近了。他说,当初拉他走,只是要孩子暂离开熟悉的玩乐,因为他的沉迷,已到不想回家的地步,连学业也自我放弃,最拿手的科目也不及格。他说,要让他尝试失败重修,或是中学毕业后出来找工作的滋味吗?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

林先生认为身为父母,有时得狠下心肠,不能凡事为儿女担待,应该放孩子一条生路,因为你精心的安排与盘算,未必是他要的,或是适合他的。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保护是过了头,惟恐他们遭遇挫折。或一味以自己和社会普谝的价值观来规范孩子, 不允许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但是过犹不及,在我们“放生”孩子的同时,是否事先已经教导了求生抗敌、自我保护的技能?就像学校释放和平鸽,结果在千百学子的眼皮下,鸽子立即给守候的老鹰衔走了,孩子们痛哭流涕,并得接受辅导的这幕事实,我们能不从中得到教训吗?

父母亲当然不希望孩子是永远受保护、不堪一击的鸽子,但也不能贸贸然就把一个还不会游泳的孩子丢进大海,总得在游泳池里先练就功夫才行!另外,如果事情已到紧急关头,父母的介入还是必须的!

这位父亲其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他能当机立断在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境地,毅然决然放下事业,陪着孩子到国外背包旅行一个月,这是何等难能可贵,不是一般的父亲可以做到的!

对于沉迷电脑游戏的人,最好的管道就是杜绝接触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的环境里却很难实行,父母无法24小时在旁边监督;而已经上了网瘾的孩子有时候其实也明白自己的险境,很想脱离,只是缺乏意志力,无法自拔,所以继续沉沦。

父亲的举动即使没有给孩子带来完全的改变,但最起码他在身为人父的角色上,他尽力了!而且,他也藉着简单经济的背包走天涯,培养起父子之间同甘共苦、一起玩乐、一起策划、做决定和承担后果的紧密联系,至少他们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的了解肯定是更上一层楼了!

在男孩子的一生中,能够得到父亲的肯定和支持是最大的幸福。

为人父母在“收与放”之间一定要谨慎拿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