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长者基本的营养需求

最近一家国际保健公司针对本地涵盖三大种族、没严重疾病年长者的饮食习惯调查,引起了大众的关切,因为调查结果发现:三成属营养不良高风险群,多达99%的老人饮食不均衡!

而造成的首要原因是一天吃少过两餐,其次是少吃蔬果和奶制品,及有某种病况或问题影响饮食。

老年医学内科顾问医生陈建明认为:老人单独居住,用餐时通常不会去张罗,或肚饿才吃,有什么吃什么,如常吃快熟面等;而即使和家人同住,也可能因孩子没空相陪,而随便乱吃,虽然吃得足够但不均衡,或因消化不良,多吃米饭或面,少吃肉和菜等,他因此呼吁子女关心长辈,别只问“吃饱了吗?”,也要看他们吃什么或怎么吃。

在全世界人均生产总值属一属二的狮城,竟有将近一成老人每天吃不到两餐而导致营养不良,这究竟代表了什么?提醒了什么?或许早报这篇社论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

年长者营养不良的背后

2010-09-03

最新公布的调查发现,本地近三成的50岁以上年长者,因为吃得不够或吃得不好,导致营养不良。调查在今年2月展开,调查员亲自面访了421名年龄介于50 岁到75岁的年长者,结果发现只有1%达到保健促进局建议的“健康饮食金字塔”指标。这意味着全国有约30万名年长者营养不良。如此庞大的数字,本身已经 是个需要关注的现象,他们为何营养不良,更突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造成年长者营养不良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果、 因口腔或牙齿问题无法正常进食、因患病而需要改变或减少食物摄取量、服食超过三种药物影响胃口等。但是也有一些让人不安的社会因素:因经济拮据无法购买所需食物者占4.5%;一天少过两餐者有9.5%;体力不足无法自己购买食物、烹煮或进食者也有9.5%;经常独自进食者高达15.7%。

“2005年全国住户调查”发现,与子女同住的年长者比例,从2000年的74%下降至69%;独居的年长者有7.7%,相信这个比例在5年后应该更 高。在接受营养调查的受访者当中,50岁到59岁者占45%;换句话说,另55%的年长者是那些在新加坡独立时属于青少年,在年轻时都曾在各自的岗位为建 国贡献一份力量的国人。无论是从人道主义范畴去思考,或是从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出发,国家和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些弱势群体的处境。

营养调查也发现,营养不良者大部分是居住在一房和二房式组屋,属于社会中下层的独居老人。当年由于社会整体缺乏资源,这些同胞很多都没有条件获得足够的教育,因而在国家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不一定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可是在自己迟暮之年,又得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变迁和竞争,个人的经济和健康状况则未见改善,甚至每下愈况。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建国之初的1580元飞跃至去年的5万3143元,已经属于非常富裕的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营养不良” 根本是不应该存在的。因此,国家和社会都有义务去解决这一问题。

年长者独居导致营养不良,当然也可能源于家庭问题。针对本地一些子女舍弃自己的社会和道义责任,目前已经有《赡养父母法令》来弥补不足;但官方数据也显示,本地有10万户家庭需要长期援助。对于那些无法照顾自己或孩子的成 人,法令要求他们赡养父母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邻里、社区乃至政府的援手。当局至今已经推出多种回扣、津贴乃至直接发放援助金的措施,但三成老人营养不良的社会现象表明,援手需要伸得更长更远。

新加坡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长者的增加,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以及所面对的难题,将越来越成为社会得共同承担的挑战。诚如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所言,新加坡需要坚持其独一无二的国家精神,而其中就包括了“共同对彼此的责任 感”。照顾年长者的生活,主要责任当然在其家庭;孤苦无依者,担子还是得由社会和国家挑起。发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心,让国人老有所终,是维持新加 坡人核心,发扬新加坡精神不可或缺的元素。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