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帮助孩子筑梦

财富和权力都是人们不容易放弃的诱惑,一旦拥有就想利益自己的后代,生生世世不落旁人之手!

最近朝鲜金氏帝国计划三代世袭的动作和接下来的兄弟阋墙都令人叹息,反观股神巴菲特鼓励儿女独立自主的教育理念更值得钦佩,这才是真正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资产!

~~~~~~~~~~~~~~~~~~~~~

儿子拒当富二代

编辑李甄彦

巴菲特不留财富给子女,仅给他们筑梦的钱,他的原则是「足以让他追逐自己的梦想,但还不足以让他安享清福」,这是巴菲特给子女的人生引导。

三子女都未承衣钵

据报导,巴菲特的三个子女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女儿苏西今年五十七岁,开了家针织品商店;现年五十四岁的长子霍华德,三十二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 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务农。他按市价向父亲租用了一家农场,尝试协助农民生产更多的农作物。过去四年他更远赴非洲,致力于一场对抗贫穷与饥饿的战争。他最雄心勃勃的计画是,让非洲农民能够免费使用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而最出色的是小儿子彼得,他今年五十二岁,二十八年来曾当过作曲家、制片人、演员、录音师、独立唱片公司老板,还曾参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并多次获得艾美奖。最近,彼得出了一本书———《人生由你打造》,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父亲给他的帮助。

继承遗产用于理想

彼得的家在上世纪六、七○年代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每周工作六天,母亲是民权运动支持者。在彼得小时候,巴菲特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他经常在办公室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看各种报表。在彼得眼里父亲就像高僧参禅一样,进入一种「入定」的状态。

彼得透过观察父亲的工作态度,得出一个结论:工作要找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才能愉快工作,甚至感觉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这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显得尤为重要。彼得说,父亲总能保持快乐,因为他工作不是为赚钱,而是满足他无穷的好奇心,检验他对现实世界的分析,享受发掘价值和新机遇的刺激。

彼得十九岁的时候,继承了祖父留下的一笔遗产,是波克夏‧哈萨威公司的股份,当时价值约九万美元(约新台币两百七十七万元)。

继承这笔遗产的时候,他刚好决定进军音乐界。当时他的钢琴弹得还不好,他用这笔钱,重新进修钢琴与录音课。他知道,九万美元并不能让他从此无所事事,他必须把创作冲动转化成维持生计的技能,但他当时一点头绪也没有。

曾向父亲借钱被拒

彼得和父亲曾谈过自己的理想。 「父亲以他的习惯,认真倾听,不做评论,也不直接提建议。」他在书中写道:「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一件事,音乐是你的画布,波克夏‧哈萨威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他就说这些,这就足够了,直到现在我仍觉得很珍贵。我的父亲,事业如此成功,却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并论,平等看待。」

在创业过程中,彼得曾向父亲借钱,但巴菲特拒绝了。彼得当时很生气,但回过头来想想,他很感激父亲当时的决定。他说:「在困难时,我学到的比以往更多。如果我有一大堆钱的话,我的人生就会是虚度光阴。我真的觉得,当他说『你是我的孩子,我相信你,你不需要我的帮助』时,他是爱我的。

慈善事业关注女性

一九九九年,巴菲特夫妇为每个孩子拨款一千万美元成立慈善基金会,这让彼得从此走进一个全新领域。起初,经营基金会给彼得带来不少烦恼,因为这意味他将走进公众视野。不过,彼得很快认识到慈善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满足感。

彼得和现在的第二任妻子珍妮佛将基金会的工作定位为帮助女童,特别是那些来自贫困国家的女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