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猝死的预防和应对

最近有位新进演员的母亲猝死,她才49岁!而其实不时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不幸,令家人措手不及,痛苦万分!以下来自台湾的资讯希望有助大家理解其原因和正确的紧急应对方式:

~~~~~~~~~~~~~~~~~~~~~~~~

生死一瞬间别输给死神

流行音乐巨星麦可‧杰克森、功夫名星大卫‧卡拉定最近皆因猝死殒落;前几年,未上任的内政部准部长廖风德、国内知名企业家温世仁、红遍两岸的歌手邓丽君……,也都因猝死离世,究竟怎么正确做,才能躲过死神意外的造访?且听听医师的告诫。

一九七○年代,WHO对于「猝死」的定义:认为对看起来健康的人、病情平稳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六小时内意想不到地发生非外伤性死亡,便是猝死;但到了八○年代,国外医师认为:在症状起始后一小时内死亡者,方为猝死。

医学上,导致「猝死」的原因众多,但国内外数据都显示:心血管是引发猝死的最大杀手!

中华民国急救加护医学会秘书长、台大医院云林分院急诊医学部主任黄建华表示,目前统计猝死的原因中,心因性猝死与呼吸系统(如气喘)、脑血管疾病、感染症等其他病症引起的猝死,约占各半。国外的数据则显示,在两小时内死亡的病人中,有高达百分之八十八,肇因于心血管系统。

一般而言,三高族、胆固醇过高、代谢症候群等健康状况不理想;以及个性易冲动、情绪急躁;有抽烟习惯、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三大类人,引发猝死的机率最高

猝死最让人震撼之处在于,身强体壮的青壮年,也难以幸免。究其原因,这些人平日身体无显著异常,又没有定期健检习惯,因此比老病号更难以防范猝死。

振兴医院家医科暨健检科主治医师丘亮说,青壮年猝死通常源于「过劳死」,也就是过度工作、过度劳累,引发人体心、肺等器官衰竭,或脑溢血、冠心病等病症造成猝死。事实上,如果青壮年平时就注意到过劳的问题,猝死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家族遗传机率颇高
由于造成猝死的心血管疾病,像是先天性心律不整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大多有家族性遗传,间接让「猝死」的议题,看起来像是「会遗传」(前几年,歌手马兆骏与其父均于壮年猝死)。

国内曾有医师针对一对经常因剧烈运动而昏倒的父子,进行基因检测,发现父子均带有遗传心因性猝死基因变异,且属于显性遗传;换句话说,如果爸妈带有基因异常,遗传给下一代的机率将高达二分之一。

高危险群保持警觉
黄建华建议,家族成员中曾有人不明原因昏倒或猝死,甚至自己曾发生未知因素昏倒,就要进行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检查,并由心脏科医师评估,是否要藉由药物或是去颤器(ICD)等方式,预防猝死。

此外,猝死高危险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若出现气喘、头晕、心悸、心律不整、胸闷等状况出现时,就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如果状况持续,就要立即就医。

错误急救方式愈帮愈忙
猝死来得急又快,常让旁人乱了方寸,手忙脚乱之际,扶起昏倒的人乱摇乱晃、打耳光助他清醒,或放血、喝水、捶胸、掐人中……,究竟那种做法真的帮了大忙,又有那几项帮了倒忙?

医师提醒,猝死发生后的三十分钟,是救命的黄金时间,这期间若未施予任何急救措施,存活率:百分之零。

错误一:中风时,第一时间快帮病人放血!
此观念不仅深植台湾人心,甚至西方中世纪也有类似疗法,所以部分救护人员,也留有类似的观念。不过现代实证医学认为,此民俗疗法并无直接证据能够证明疗效,反而可能在放血过程,造成病人更深的不安和痛苦,错失急救黄金期。

正确作法:中风要立即就医,且必须在中风三小时内的黄金时期,使用血栓溶解剂。

错误二:昏迷无意识时,捏按鼻下、唇上的人中穴。
这招是一般民众面对疑似猝死的第「一百零一招」,但医生认为,此方法无根据、延迟时间,过度按压往往会增加外伤。

正确作法:立刻施以CPR心肺复苏术,请旁人呼叫救护车立即送医。

错误三:心律不整时,用力的在胸口捶一拳,可以让心律不整患者达到类似「电击」的效果。
的确有部分人捶胸口后,可让心脏的电位改变,进而让心律不整者回复,但是就医学角度看来,却无充分根据,而且在无法确定是否为心律不整的情况下,贸然「出拳」恐怕会造成更大自发性伤害。

正确作法:呼叫救护车立即送医,可轻拍两侧颈动脉,增加患者氧气吸收。

错误四:「抢时间」最好自己运送患者到医院比较快!
大错特错。因为救护车上,有许多救护、急救设备,像是氧气筒、点滴、电击器等,而且专业人员有无线电可直接连络医院。综观看来,自行运送的效益可能没有救护车护送来得高。 此外,除非能够掌握倒卧者伤势,否则别贸然移动已经因为猝死而倒卧的患者,因为患者在倒下的同时,可能已经造成外伤,甚至脊椎损伤,如果任意移动,可能造成脊椎损伤患者四肢永久瘫痪的后果。

正确作法:紧急呼叫救护车。

错误五:病人在意识模糊之际赶快给水、喂食,补充其元气。
事实上,此举很容易让患者噎到气管及造成吸入性肺炎,反而增加急救的困难度。

正确作法:保持呼吸道及食道通畅,防止异物梗塞。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