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怕输的父母

不久前台湾的一则新闻让人匪夷所思:

一家心智研究机构提供学童开发心智课程,号称可以培养孩子自信心,改善学习态度,半年学费三十万元。结果家长发现花高额学费送孩子去上课,教学内容竟是吞火、扎针、走碎玻璃,说是训练胆识。家长们联合指控业者教学不人道,已委请律师将对业者提出告诉。

一名家长哽咽地说,现场看时怕得不得了,小孩吞火后整个嘴巴都烧伤。

一位妈妈说,业者称「吞火」可训练胆量,「数学或英文不好,是对数学或英文恐惧,要突破恐惧,就要训练勇气。」

另名家长说,除了吞火,还有扎针、劈木头、走碎玻璃等课程,像在训练特技团。

教师还以锻炼体能为名体罚小孩,有孩子被罚一千次起立蹲下后,大腿肌膜炎。「连搞笑时,不能让大家都笑,也要罚。」

一名学童透过录音说,上课时老师怀疑他发出噪音,罚他两千下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起立蹲下,「我是喉咙痒才发出声音。」

……

据知所谓的潜能开发机构除了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逼迫孩子挑战极限,还棒打、辱骂孩子,进行严厉的斯巴达教育。

而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因为怕下一代输在起跑点,不惜花大钱请人“虐待”自己的孩子,究竟这是怎样的心态呢?一定得这么做才能培养杰出的小孩吗?让我们参考这位妈妈的做法:

~~~~~~~~~~~~~~~~~~~~~

爸妈没疯只是恐惧

作者:汪咏黛

「真是太夸张、太瞎了!这些爸妈疯啦?」

大儿子才刚看到报上头条新闻的一行标题,就大声叫了起来。

弟弟虽然比较冷静,却也一面摇头,一面叹息:「为什么一定要小孩争取『第一名』?为什么一定要『资优』?」

数十位医师、老师、公务人员等中上家庭,为激发小孩潜能达到资优程度,花费数十万元,将孩子送到未立案的补习班,接受军事化训练,吞火练胆、走碎玻璃,来克服考不好的「恐惧」,若违规就接受体罚,打手板、交互蹲跳、洗冷水……

对于咱家已经是研究生的哥哥而言,即使国中时成绩常吊车尾,我们却未因此逼他去补习班K书,而是花钱让他去学打球、学打击乐、买越野单车游逛,接近大自然,耐心等待他的潜能「自然开窍」;现在看到有「菁英家庭」的爸妈为了让孩子「资优」,居然花大钱将孩子送去「受虐」克服恐惧,难怪他会大吃一惊。

这些爸妈当然没有疯,只不过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急切,害怕孩子以后的「竞争力」不够、担心他们「输在起跑点上」,尤其很多父母不敢「相信」孩子只要被爱得够、能得到适当鼓励、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潜能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其实,真正要克服对升学主义的「恐惧」,应该就是父母本身!

至于从弟弟口中发出「为什么一定要小孩争取第一名?一定要资优?」的感叹,跟他的亲身体验有关。

弟弟一路从中学到大学、研究所,都是第一名校,但他从来不是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的资优生,也没读过资优班,他只是一个比较自动自发、知道要为自己念书、懂得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普通孩子。所以我不必花心思在他课业成绩上,母子俩最常花时间的是聊天、分享阅读书报杂志的心得,以及谈论人生观、价值观等话题。

在谈天的过程中,我非常心疼的发现,在他周围有不少聪明学生,是被父母逼着读书的,这些听从父母意思的孝「顺」孩子,不是自己喜欢念书、求知,所以有人十分不快乐,甚至人格扭曲,也有些人虽然顺利进入职场,但选择的是合乎父母期待、社会观感良好的工作,每天从事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知该如何引燃对生命的热情。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在促使每个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吗?但期待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费尽心思和大把钞票,为孩子激发潜能、学着如何考出好成绩,到底是让孩子依照他自己的样子自我实现,还是把孩子当成实现大人愿望的牺牲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