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感恩心

看到母子争店屋权益的报导,以及“养儿防老”的真情告白,觉得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是一颗“感恩心”!

从孩子出生,父母亲只知道要他们给最好的。环境比较差的,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吃丝毫苦,或在物质享受上比不上别人。环境许可的,家里一切由女佣打理,主人家常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让离乡背井的女孩从早忙到晚,并动辄打骂。在当中,孩子看不到父母对女佣的感谢和尊重,更从来不曾被教导要对别人的照顾感恩。从小饭来张口被侍候惯了的孩子,自是惟我独尊,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他们也受了西方教育的影响,认为“不是我要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是你们把我带来的,父母有责任要抚养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毫不感谢。而他们所没有学习到的是过后的独立,外国的孩子一旦到了18岁父母责任已了,一切就得靠自己,搬到外面住、读书靠奖助学金、贷款、打工等等,极少再向父母伸手。

现代的人生育较少,对独生儿女更是宠爱有加,在个案中就不乏孩子要不到钱买名牌货时,对父母抱怨反正钱迟早是他的,为什么不能早点给?!但是父母打拼赚来的钱一定要留给自己的儿女吗?除了自己养老,确保晚年的生活品质之外,应该有自主的支配权力。如果孩子贤达,自有营生的能力,不需要分给他;而如果孩子挥霍成性,好吃懒做,就更不需要分给他了!

也许及早让孩子知道自己如果有余钱是用来回馈社会的,会是“感恩”最好的身教!既能够帮助社会上真正有需要的人,体认“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受恩勿忘的精神,也可以免去儿女为分多分少而导致的纷争!

以下也跟大家分享一则感人的故事:

~~~~~~~~~~~~~~~~~
受恩勿忘

2007/10/30 作者:心燦

「微不足道的一百盧比(約新幣四元),卻讓我得到最好的禮物,老人教導我即使受到別人一點小恩惠,也要懂得回報,生活雖然清苦,卻擁有富足的心靈。」這是韓國詩人作家柳時和去印度旅行時,偶遇賣笛子老人後的啟發,故事是這樣的:

為了賣一支笛子,老人向柳時和描述家裡的窘況:「老婆在去年死了,留下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柳時和明知道是謊話,還是看著他說:「是不是連房租也繳不起,被房東趕出來了!」老人驚訝地回答:「天啊!你怎麼知道的?我們真的流浪在街頭,求您做好事,買一支吧!」老人說完馬上拿起笛子吹奏起來。

悠揚淒涼的笛聲感動了柳時和,他決定施捨給老人十盧比,然而從口袋掏錢時,卻跑出一百盧比。就在猶豫的瞬間,紙鈔已到了老人手中。老人拿到錢後,馬上合掌跪地磕頭:「感謝您!您的恩惠終生難忘!」

隔晨,柳時和從悠悠的笛聲中醒過來,打開窗戶一看,老人正吹著笛子。老人說:「得到您的幫忙,實在無以回報,我決定每天早上都要來為你吹奏笛子。」

柳時和說:「我每天清晨就在笛聲中醒來,打開窗戶,看著旭日自恆河升起,讓我迎接充滿活力的一天…,即使是元首訪問印度,也沒人像我在清晨享受到笛聲晨叩的禮遇吧!」

心靈的財富誰都付得起,而且付得心甘情願,一顆誠摯回饋的感恩心,你我都可以做到,也都可以感受到,不是嗎?

2 条评论:

Unknown 说...

非常喜欢本栏每天放上去的文章,每天会打开,细心阅读,深深思考。这是本栏给我的收获。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谢谢鼓励.
你们的支持是辅友会再接再励的动力!